你是谁的眼中瞳人?——看《迷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2:14:44
你是谁的眼中瞳人?——看《迷失》   今年5月,获艾美奖6项大奖的剧集《迷失》(LOST)播完第二季。全世界数千万人和我一样,或出或入,或吃或喝,等着第三季在10月开播。我的表达略显夸张,我对这部剧集的爱慕如司马昭之心。人们牵挂一部漫长的韩剧,其实是牵挂一份曾经失丧或正在失丧的爱情。我牵挂剧中的南太平洋小岛,是牵挂那些坠机后的灵魂。他们身体已经得救,但灵魂还在海滩和丛林间漂流。灵魂就是灵魂,即使出于虚构的人物。虚构的最高境地,是使人物的结局与我们的结局息息相关。

就像幸存者们进入那个神秘的地下舱门,被说服每隔108分钟就必须将一组数字输入电脑。洛克问那些不信者,你怎么知道这不是在拯救全世界呢?如我们坐在电视机前,你怎么知道这部好莱坞电视剧,就真的与你的灵魂无关呢?如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中所说,“你这作妻子的,怎么知道不能救你的丈夫呢?你这作丈夫的,怎么知道不能救你的妻子呢?”

如这架从悉尼飞往洛杉矶的航班,偏离航道一千公里,机身折断,坠落在小岛的海滩上。40多位幸存者中,一个妻子坚信自己被抛出机尾的丈夫还活着。其他人以为她需要的是心理医生,但她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信心。到了第二季,她的丈夫从岛的另一头走来,信心的来源也有了交代。坠机之后,她的末期癌症奇异的消失了。这个岛被神秘的力量簇拥着,到处都有地下船舱,仿佛大海中不动的挪亚方舟。这一群人,怀着各自的罪过和愁苦,从这个世界中被分别出来。这是《迷失》胜过一般电视剧集的魅力,那不是一座坠落的岛,而是一座医治的岛。导演将每个人坠机前的一生,与坠机后的经历穿插讲述,使“劫后重生”这四个字变得名副其实。犹太人尼哥底母曾经问耶稣,“人已经老了,如何能重生呢?”导演的回答是,让一群人从三万英尺的高天坠落,在必死的处境中被挽回,然后用5、6年的时间,向观众一一见证他们如何从捆绑中得释放,从苦难中得安慰。

《迷失》会打动那些不甘迷失的人。若你认为曾经发生和将要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都出乎绝对的偶然。剧中的外科医生杰克会成为你的偶像。这是一个几乎完美无缺的家伙,任何危机所需的勇敢、温柔和利他主义的爱,杰克应有尽有。如果他没有坠机,会是我们这个世界的楷模和稀缺资源。但杰克没有成为所有人的拯救。杰克的人生甚至和杀人犯索伊尔一样沉重,他没法救灵魂,也没法在岛上组建一个共和国。更不可能使癌症消失,瘸子行走,哑巴开口,死人复活。

当来自世界的营救希望破灭后,这些和我们一样有灵的活人,开始被这个岛拯救。洛克下肢瘫痪,却希望去澳洲实践野外求生的梦想。他被拒绝后,坐着轮椅上了飞机。在惊心动魄的坠机现场,洛克从海滩上站起来,开始奔跑。谢谢ABC花了500万美元来拍第一集的坠机现场,万事相互效力,只为这一个镜头就已值回代价。

这个岛的魅力,在于所有人的命运都牵连在一起,甚至包括了观众。就如英国牧师和诗人约翰·邓恩那一段著名的布道辞,“谁都不是一座岛屿,自成一体... ...任何人的死亡都使我受到损失,因为我包孕在人类之中,所以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敲响”。诗人艾略特和布洛茨基的推崇都未使邓恩出名,但这段话因为被海明威引用,在去掉信仰背景后,成为近一个世纪最流行的人文主义语录。有趣的是在第二季中,竟有一段洛克与他的俘虏关于海明威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对话。那位被俘虏的岛民首领说,陀思妥耶夫斯基知道自己的才华是一种恩赐,并为这种恩赐而活。而海明威却终身劳苦,活在自身天才的阴影之下。他问洛克,你是哪一种?

洛克的全名是约翰·洛克,这种借用颇有意味。剧集中还借用了另一些启蒙时代以来的显赫名字,如雨果、狄更斯等。曾有四个人先后被指为美国之父,华盛顿是政权意义上的国父,麦迪逊是政体意义上的宪法之父,洛克是政治学意义上的民主之父,加尔文则是信仰意义上的精神之父。洛克的民主与契约理论,是其中承上启下的一个,开始将政治从上帝之城变为世界之城。这些流落小岛上的人们,日子一长,他们对生存意义的分歧,也开始在这两个城之间摇摆。

第二季的精神重心,是洛克的信仰及其动摇。他和黑人牧师艾克发现了另一个舱口,用来观察那些每隔108分钟就将一组数字输入电脑的人。洛克的信心遭到致命打击。既然活了下来,活着为什么。信仰和苦难的意义遇上了岔口。一种解释是加缪的解释,西西弗反复把石头推上山顶是为什么,洛克每隔108分钟将数字输入电脑就是为什么。世界是存在主义式的,在无意义中坚持,就是对虚无的拯救。更荒诞,就是荒诞的敌人。但艾克的信仰却被燃烧起来了,世界不可能被高科技拯救,就像不能被杰克拯救一样。电脑前的守望不是拯救,而是拯救者对被拯救者的试验。试验,使艾克对这个岛的理解超出了西西弗的模式,而接近犹太人在一生中严守诫命的模式。结局和意义怎样被给出来,心中没有平安的人,没有理由不盼望对诫命模式的再次超越。

神秘的丛林,如同旷野荒凉、野兽吼叫之地。无名小岛如大海中的眼,眼中的瞳人。苦难即祝福,这是《迷失》的主题,也是对911之后美国的新教保守主义开始复兴的一种自况。《泰晤士报》的评论说,好莱坞长期宣扬“不信上帝的人文道德主义”,现在也开始发现自己的信仰了。《迷失》常常提及灵魂的话题,导演艾布拉姆斯解释说,“世界上所有的冲突几乎都与信仰有关,真正成功的影片应当用一种新颖的方式去讲述这些事件。”

在虚构的小岛上,有一种力量始终环绕着人们,看顾保护,“如同保护眼中的瞳人”。我们不一定有机会从三万英尺的地方坠落,但在真实的苦难中,你是谁的眼中瞳人?我们停电、熄火、失恋、失业、离婚、负债,或者生老病死。如果所爱之人死在眼前,我们在人海中犹如孤岛,谁将看顾我们,如同看顾眼中的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