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化论者是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20:57:56

西化论者是什么?(终稿)

 

  【纪龙天按:以下30个问题,是我根据中西文化争论和网络观点收集起来的。前面5个问题是西化理论基础的浅白介绍;后面25个问题,差不多都涵盖了那些“反对西化”的常见观点,是针对这些观点做出的简洁反驳,集中表明了我个人在中西文化上的基本观点。欢迎转载,但请注明作者。】

 

  ● 什么是西化论者?西化论者的诉求是什么?
  西化论者只出现在一个弊端丛生的时代。西化论者的目的是现代化,诉求是改革,手段是西化。西化就是西方化,即接纳西方的现代文化,并以此为坐标,来改革中国文化。西化论者认为只有这样,积重难返的中国文化才能向死而生,从而完成现代化。
  顺便强调一下:西化不是要改掉基因、炸掉古楼、焚掉古书,那是对西化很偏执的误解。
  ● 什么是全盘西化论者?
  如果有一个西化论者,他同时是个坚定的改革者,他完全不尿传统这一壶。他坚持认为,激进的变革对当前乌烟瘴气的社会现状是必要的,即需要根本的、充分的接纳西方现代文化。那么,他就成了全盘西化论者。
  ● 有可能“全盘”吗?
  如果根据“凡事都不绝对”这个大道理,全盘当然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应该根据具体语境来了解该词语:这里的“全盘”指的是程度,而不是具体数量,为了表示程度上是根本的、充分的、绝大部分的,所以沿袭了该词语,但并不是指数量上的100%的西化。这一点,以前的全盘西化论者已经说得很明白:
  胡适:“全盘”的意义不过是“充分”而已,不应该拘泥作百分之百的数量的解释。(《充分世界化与全盘西化》,《胡适文集》四集,P453)
  李敖:我所谓“全盘西化”只是充分地世界化、现代化、并非百分之百,这是语言在运用时无可避免的限制。(李敖接受PlayBoy的采访)
  陈序经说,“全盘”只是一个普通的习惯用法,百分之九十九和百分之九十五也可以叫“全盘”,就如一张“全体照”,尽管缺少了几个人,还是可以称为“全体合影”。(《全盘西化的辩护》,《独立评论》160号)
  用“全盘”的另一个原因是,在文化人类学中,文化被认为是惰性的,即cultural inertia,形成惰性的因素大致有两个:社会需要,如利用价值的延续、习惯势力等;个人需要,如心理上的满足、惧怕责难等(见《简明文化人类学词典》“文化惰性”,P94-95)。文化惰性成为传统的器物、风俗、习惯、道德、宗教、科学、制度等得以延续下来的原因之一,而当要改革时,文化惰性将成为巨大的障碍。所以,在文化方面,采取“矫枉过正”的方法并非是极端,而是切实根据文化本质。
  上世纪30年代,在文化学尚缺发展之时,先知如胡适者,却已看到“文化惰性”:
  【我是主张全盘西化的。但我同时指出,文化自有一种“惰性”,全盘西化的结果自然会有一种折衷的倾向。……全盘接受了,旧文化的“惰性”自然会使他成为一个折衷调和的中国本位新文化。……古人说:“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风斯下矣。”这是最可玩味的真理。我们不妨拼命走极端,文化的惰性自然会把我们拖向折衷调和上去的。】(《独立评论》142号《编辑后记》)
  【中国的旧文化的惰性实在大的可怕,我们正可以不必替“中国本位”担忧。我们肯往前看的人们,应该虚心接受这个科学工艺的世界文化和它背后的精神文明,让那个世界文化和我们的老文化充分自由接触,自由切磋琢磨,借它的朝气锐气来打掉一点我们的老文化的惰性和暮气。……如果我们的老文化里真有无价之宝,禁得起外来势力的洗涤冲击的,那一部分不可磨灭的文化将来自然会因这一番科学文化的淘洗而格外的发挥光大的。】(《试评所谓“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胡适文集》四集P448)
  受胡适影响的大师李敖,也谈过“文化惰性”:
  【我们固有文化中如果真有真金,它一定不怕火炼的,何况还有那么多的惰性和老不死来卫护它呢?……“惰性”、“老不死”和“国粹”早就在背后打了七折八扣了,所以我们很容易流于“仅得其中”的结果,所以我们更有“取法乎上”的必要,以“充分”为目标的必要。】(《给谈中西文化的人看看病》)
  ● 全盘西化在上世纪30年代就已众所周知,你为什么还要重提这个老问题?
  老问题也可以重提,尤其是在它还没有被解决的时候。今天,中国出现了一股强烈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其产物就是“国学热”、“传统热”。我认为这是极为反常的,故重新提出全盘西化。我和前人并无不同,只是在复述前人说过的话。在我看来,全盘西化需要的不是创新,而是完善。
  从我个人角度来说,我提全盘西化这个主张,是为了在提倡现代化改革、批判文化保守主义时,不至于碍手碍脚。
  ● 在文化人类学中,是否可以找到支持“全盘西化”的学术理论?
  这是我提倡全盘西化论的关键。文化人类学完全有理论支持全盘西化,那是文化进化论。陈序经的理论基础正是文化进化论。我已有《文化进化论》一文来专门介绍过文化进化,这里再简单说一下。
  不管你喜不喜欢,文化进化都是一个显见的事实。这种进化,有大量的证据支持,完全是可以观察出来的,而且文化进化是呈现加速度的,即W·F·奥格本提出的“文化加速度”。举例来说,人类社会5千年前和1万年前并无太大不同,而300年前和今天却天差地别;300年前人们老死不相往来,但经过300年的风驰电掣之后,今天成了“全球通”。例子不胜枚举。
  19世纪的古典进化论学派,泰勒、摩尔根、拉伯克、弗雷泽等人,由于知识与技术上的局限性,做了并不准确的断言。他们认为,文化进化的动因是单一的,过程是由一阶段到另一阶段的单一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直线进化,各民族的发展基本上都经历相同的顺序,而之所以如此发展,是因为“人类各民族心理的一致性”,他们大都认为文化进化的动力,是由于人类心理的不断完善。这被后来者归纳为“单线进化论”(unilineal evolution)。这种以心理挂帅的进化法,未免太“愣头青”了一点,后来被其他学派批评是“幻觉”(illusions)而逐渐没落。
  到了20世纪中期,新进化论出现了。代表人物是怀特和斯图尔德,他们俩分别提出“普遍进化论”(universal svolution)和“多线进化论”(multilineal svolution),取代了“单线进化论”。新进化论抛弃了大部分的古典进化观,不过保留了“人类文化是不断进化的”这个事实。但新进化论抛弃了“人类心理的不断完善是文化进化的动力”,而认为“技术-经济”才是文化进化的决定性因素,故而称为“新进化论”。
  多线进化论和普遍进化论互相补充、相辅相成,基本上阐明了这样的进化事实:文化进化是多面结果,它不可能带来一元化的局面,相反,由于动因的复杂,其结果也将是复杂的,必将是多元化、多样性的局面,正如人类文化在今天所表现的那样。
  新进化论学派的理论,已普遍被接受,成为了人类学界的常识:
  【目前,在新进化论者的宣传与阐述下,进化论思想已不再被视为异端,相反,已成为人类学的一种常识,其队伍也日益扩大。】(《简明文化人类学词典》P497)
  “文化进化论”恰好说明了西化的必要性:正因为文化是进化的,所以文化是有优劣的。这种优劣主要体现在它的“时代性”上,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的优劣之分在于:前者是农业时代的文化,奉行着农业社会的价值观;而后者则已经进化到了工业时代(甚至是后工业时代),其价值也和工业文明互相匹配。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社会迅速地走向工业化,只要稍微观察即可知道:西化就在眼前。
  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差不多都已经“西化”掉了,电脑、手机、电视、电影、服装、眼镜、MTV、跳舞、酒吧、歌厅、AA制、肯得基、麦丹劳、好莱坞大片、席梦思、香水、胸罩、化妆品、护舒宝、抽水马桶、伟哥、保险套、性爱娃娃、情趣用品等等等等,举凡看得到的,都不是“祖传之宝”,都是改革开放后从西方舶来的;乃至连艾滋病HIV病毒都不是土特产的,都是舶来的;中国目前的经济、法律、科技、教育、医疗、新闻媒体等等,也都是西方舶来的。完全可以说,“改革开放”的历史正是“接纳西方文化”的历史,只是大家都碍于民族感情而不好意思说破而已。
  正是在此意义上,我们说:西化不但是作为一种文化理论,更是作为一个不断被验证的事实而提出来的。
  ● 你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大问题是什么?传统对现代化有什么影响?
  这两个问题是同一个问题。我将传统文化视为中国近代无穷灾难的总根源。传统文化的最大问题在于“时代性”,它只是一套农业时代的文明,奉行的价值观完全是农业社会的遗痕。在农业社会里,人们靠天吃饭、靠蛮力劳作、靠皇帝开恩、靠祖宗的经验来认识世界。久而久之,形成了迷信、专制、父权、人治、祖宗崇拜、建立在原始禁忌上的道德伦理等等“文化传统”,这与现代工业文明所要求的价值——科学民主、人权法治、建立在权利分界上的道德伦理等等——格格不入。
  今天,传统已成为改革的最大阻力,这表现得非常明显。科学不分国界,但中国却独有另一套怪力乱神的“科学”(东方科学、中国式科学);民主也是普世的,但某些人却鼓吹“不要西方式的民主”;市场经济在中国被扭曲成“官家市场经济”,而非“自由市场经济”,其背后乃是传统的“官场情缘网”在作怪;传统还企图让一种建立在原始禁忌上的残酷的道德法则永远存在下去,这从李银河事件中已经清楚的表现出来;同时,由传统引发的狭隘民族主义、非理性爱国主义,使这些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 传统文化教我们不要杀人放火、不要偷窃抢劫,这有什么不对吗?
  这是对的,但这并不希奇,只是人类社会共同遵守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你见过任何一个民族的谚语格言,教人杀人放火、偷窃抢劫的吗?还有,请别忘了,传统的很多价值是相当邪恶的。
  ● 你是否认为,传统文化一无是处?
  是的。不过是在这个意义上:传统文化有的好东西,西方现代文化也有;而西方现代文化有的现代的好东西,传统文化却没有。就此而言,传统文化真的一无是处。
  ● 你说要西化,那你为什么还用汉字来表达,这不是传统文化吗?
  现代汉字及其表达方式,是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反传统的“文学革命”过滤过的语言文字方式,后来又经过不断的简化、直白化。如果我是传统,那么我使用的就不应该是简体汉字,而应该是繁体汉字、甲骨文,也不应该用白话文方式来表达,而应该用文言文。
  ● 西方文化中也有宗教迫害、法西斯文化、强奸犯、臭水沟,这些也要全盘采纳?
  西方现在的主流是政教合一,还是政教分离?是科学民主,还是迷信专制?是人权法治为主流,还是奉行法西斯文化?还有,不要钻牛角尖,任何社会都会有强奸犯和臭水沟。
  ● 对中西文化,为什么不用“辩证法”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辩证法如果不是建立在对问题真正理解的基础上,那么只不过是笑话、废话,看似什么都解释了,其实什么都没有解释。
  在文化学理论中,文化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的,文化具有“趋同性”与“同质化倾向”,当两种优劣鲜明的文化发生接触时(cultural contact),是由不得你来选择的,你想要就得全要,不想要也得全要。西方文化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它的“好”和“坏”是结合在一起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正如你用了西药,你同时就要忍受西药的副作用。就跟诗人希梅内斯的《小银和我》中那句很好玩的名言一样:“快乐和痛苦是孪生并存的,就好像小银(小毛驴)的那对耳朵。”
  再打个较为贴切的比方,西方文化就好像一个女人,她是完整的,她有优点有缺点,她并不十全十美。除非你不举,否则,你想拥有这个女人,你就必须同时接受她的“好”和“坏”,你想要她长久的温柔,那你也得忍受她偶尔的泼辣。因为她的一点泼辣,你就宁愿打光棍也不敢要她,这是很不男人的。
  ● 为什么不“中西结合”?
  中西文化是两套不同时代、不同位阶的文化,其核心价值观有着巨大的差距,甚至相互对立,不可能有效结合。正如你不可能结合“星相”和“天文学”、“炼丹术”和“化学”、“风水”和“地理学”;你不可能在认同市场经济模式的同时,又认为农业社会的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经济形态是合理的;你不可能在接受民主宪政的同时,又认为专制独裁是必要的;你不可能在认同性自由、新道德、男女平权的同时,又因为你的另一半是个“非处女”而抓狂。
  明明结合不了,还硬要结合,其结果只能是人格分裂、精神错乱,像今天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者那样。
  ● 由于“中国国情”,所以不能西化!
  所谓“国情”,只是既得利益者用以阻拦改革的借口。很多罪恶勾当都是假“国情”之名干出来的,袁世凯复辟当皇帝时的理由就是“特别国情”、“国情不宜共和”。近现代史的改革中,“国情”是最典型的反对借口。
  你若问国情派:“为什么中国不能西化?”国情派答曰:“这是中国国情决定的。”当你再问他:“为什么你会穿西装?”国情派马上答曰:“这是国际惯例。”
  问:为什么要收取银行卡跨行查询费。答曰:国际惯例。(《经济观察报》06年6月12日)
  问:为什么要收机场建设费,国际上没有这样的惯例呀?答曰:中国国情。(《中国新闻网》06年6月27日)
  问:为什么官员要集体早退?答曰:国际惯例。(《新华网》06年6月27日)
  问:为什么要“三公”(公车消费、公费出国、公款吃喝)。答曰:中国国情。(《经济观察报》06年6月12日)
  看到了么?这就是国情派的“乾坤挪移大法”。总之,对他有利的,他以“国际惯例”受之,对他不利的,他以“中国国情”拒之。兵来将档,水来土淹,实乃典型之蟊贼。“中体西用”等折衷主义都是国情派的变种,他们完全可以在享受“西学为用”的同时,面无愧色的宣称自己是“中学为体”。他们有了足够的理由来为他们的腐朽辩论,十分滑头,实为阴阳人。
  ● 为了“文化多样性”,所以不能西化!
  我们支持对文物、古迹等进行保护,但当涉及到了贫困人口时,“文化多样性”就不应该成为继续贫穷下去的借口,我们应该尊重人们发展和改善生活的愿望。
  喊“文化多样性”这个口号的,大多是一群小资式的文人学者,“居庙堂之高”而不知“处江湖之远”,吃饱喝足之余,为了游玩观赏,看不一样的风景,乃大呼“文化多样性”。不管多么贫穷落后的地方,这些文人学者都要矫滴滴的感慨:“啊!不要发展,这是文明结晶!是文化多样性!”
  这种妙人,最好把他送到那个地方,了却余生,好让他身临其境的用一辈子来消化这个“文化多样性”。
  ● 既然谈西化,那就涉及到了宗教。西化论者如何看待宗教?
  文艺复兴之后,由于西方的科学先驱、人权先驱的思想启蒙,西方社会对宗教越来越采取了一种理智的态度,肯定了人的价值,剥夺了宗教审判的权力,形成了“政教分离、信仰自由、尊重科学”的现代主流文化。因此,既然是全盘西化,当然就得全盘采取西方现代对宗教的态度,即在认同宗教信仰的前提下,以“政教分离、信仰自由、尊重科学”为主流。
  没有这种证据表明以前的西化论者有过宗教信仰,我也不清楚。但我个人不信仰任何宗教,不崇拜任何事物,不相信任何超自然或神性的东西,不接受任何绝对权威的指导。我的宗教观和罗素一样,我认为,宗教的基础就是恐惧。当然了,我完全尊重那种不具原教旨性与迫害性的宗教信仰。
  我还要特别指出,由于“儒家”教主(孔子)、教条(经典)、仪式(祭孔)一应俱全,所以是一种宗教。在教徒的鼓吹下,儒教已极具排他性。如果把儒教定成“国教”,它的原教旨性将紧随极端伊斯兰教,迫害性将成为极端基督教第二,而伪善性与腐败性则世界第一。
  ● 西化太激进了,是革命思想!
  胡适也是西化论者,难道你比胡适还温和?我们认为,只要学习西方现成的文化就行了,不要像以前那样胡乱摸索,妄谈创造,造成了“大跃进”“文革”等悲剧。因此,西化才是最保险、最稳妥的。
  ● 现代化不等于西化!想要现代化,可以通过“创造”和“摸索”来走出其他道路!
  奢谈什么“创造”、“摸索”纯粹是一种妄想狂,并曾带来过巨大的灾难。我并不否认,也许可能大概存在其他的现代化途径(从没出现过,可能性小到可以忽略不计),但是,至少目前最现成最稳妥的一条途径就是西化。因此,虽然现代化未必完全等于西化,但西化就是现代化。
  现在世界上哪个国家不在西化的?今天,“中国文化的主体性”就是西方现代文化,只不过大家碍于民族感情不愿说穿而已。就连我们现在用的“文化”、“文明”等词,都是西化后的产品。
  传统中也有“文化”一词,比如“文化内辑,武功外悠”(《补亡诗"由仪》);“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说苑"指武》);“文武并用”(《谏太宗十思疏》);“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可见,“文化”在古代是“武功”的对应词,和现在理解的“文化”完全不同。
  传统中也有“文明”一词,比如“见龙在田,天下文明”(《易"乾》),孔颖达疏:“天下文明者,阳气在田,始生万物,故有天下有文章而光明者”;“泰阶既平,洪水既清,大人在上,区宇文明”(《河清颂》)可见,“文明”在古代是文采光明的意思,和现在理解的“文明”完全不同。
  由此可以看出,今天我们理解的文化(culture)和文明(civilization),其现代涵义都是从西方舶来的。两个小词语都被西潮淹没了,还谈什么“创造”、“摸索”的高调?
  ● 中华民族的“根”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诸子百家!
  我们为什么就要承认这种说法?儒家才不过出现了两千多年,怎么就成了“根”?“根”为什么不是五六七八千年前的红山文化、仰韶文化、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如果诸子百家是现在的“根”,那诸子百家自己的“根”又是什么?还有,说到底,人类社会最先出现的文化(如群婚、杂交、图腾崇拜等等)才是the only one root,你为什么不用这个root?
  ● 总之,否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就是刨了老根,中国文化将成为无根之木!中国人将失去归属感!
  只要继续倚赖传统,所谓归属感便是虚幻出来的。太监、八股、裹小脚、蓄奴制、抽大烟、甲骨文、文言文、结绳记事、走八字路、不穿裤子、寡妇殉情、三年之丧、三纲五常、株连九族、凌迟示众等等都是“根”,归属感难道要建立在这种“根”上?
  实际上,传统文化的“根”也不是今天才开刨的,早从古代就一路刨过来了,清末民初刨得最厉害,当时的笔记就记载很多中国人的物品、生活方式已“皆仿西式”。老实说,如果不是近代的有识之士刨了传统的老根,今天世界上有没有“中国”还不知道呢,高谈什么“归属感”?
  文化本身是不断随着时代在变的,“根”也在变。变的首要标准就是,该文化是否具有“时代性价值”,是否符合时代需要。今天,我们需要与工业时代互相匹配的价值。
  如前所说,今天中国文化的主体性就是西方现代文化,就连“文化”、“文明”等词都是从西方舶来的。明白了这一点,就可知道:那些口口声声说“传统文化”、“中华文明”的人,他们理解的涵义,却是一个西化的涵义,而非传统沿袭下来的意思。请问,他的“根”呢?他难道不是一棵“无根之木”?他的脑子在做出那种理解时,他的“归属感”又是什么?
  ● 中国传统文化亡了,中国文化就亡了,中国也就跟着玩完了!
  所谓“亡国必亡文化”之谬说,即此之谓。国家是由人组成的,文化是由人创造的,只要有中国人,“中国”和“中国文化”自然就不会亡,玩完的是“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是现在时,它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着;中国传统文化是过去式,它已经固定了。虽然我们偶尔会采取通俗简便的用法,把“中国文化”等同于“中国传统文化”。
  ● 西化就是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我们并没有全盘否定传统文化,至少我们肯定了传统文化的时代性价值。即便传统文化在今天已经不适用,但它已成世界文化史、中国文化史的一部分,在历史书和博物馆里还是有用的——还要研究它、参观它。
  ● 西化和“文革”是一样的,因为都激烈否定传统文化!
  文革并没有怎么否定传统文化,相反,文革意识形态的主要来源之一就是传统文化。比如当时的权力崇拜、迷信现象、返祖现象、缘坐式的惩戒思维,无一不是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此外,“古为今用”口号、“评法批儒”运动、对法家权谋术的张扬、对秦始皇和武则天的吹捧、对《水浒传》《红楼梦》《资治通鉴》等书的解读,都说明了文革实乃发端于传统。
  看来还是旁观者清,法国学者佩雷菲特曾多次来过中国,他说:
  【1971年7、8月,我率领文化革命5年来获准前往的第一个西方官方代表团前去人民共和国,当时的国家政权与马戛尔尼打交道的政权离奇地相似,这使我惊讶不已。对皇帝同样的崇拜:只是毛代替了乾隆。一切都取决于他的意愿。……对恪守传统和等级制度的礼仪表现出同样的关注。同样接受一个共同的、可以解释一切的衡量是非的标准:只是‘毛的思想’代替了‘孔子思想’,康熙诏书之后是小红书而已。……中国就这样翻来覆去地从过去的杀戮又恢复到过去的状态。一些金色和红色的标语牌重复着这个口号:‘古为今用!’毛的壮举就是赋予中国人这样的感受:他们废除其遗产的同时仍然忠于它。】(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碰撞》,P5-7)
  ● 创造了经济奇迹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都属于“儒家文化圈”,这是儒家的功劳!
  话是不能这么说的,这么说话就是贪天功。如果说四小龙和日本的成就是儒家带来的,那么请问:为什么在近代这些国家和地区在都那么穷,而直到20世纪60-70年代才相继出现经济奇迹?是儒家文化起作用,还是因接纳了西方文化?为什么今天的韩国和朝鲜有那么大的区别?难道朝鲜就不是“儒家文化圈”?
  说白了,四小龙和日本的经济成就,与所谓的“儒家伦理”、“儒家经济圈”基本没什么关系,主要是由于自己努力以及善于接纳西方文化。其中,美国在战后向日本移植了民主制度和经济模式,日本今天仍然深受美国文化的影响(日本连“仿造自由女神”都有);至于香港和新加坡,主要是由于英国文化和制度在起作用;韩国也同样充分接触了西方现代文化(尤其是美国文化),而朝鲜现在还在闭关锁国、蛮荒落后,倒是很有儒家的风骨;台湾也是在上世纪后半段受了美国文化的作用。李泽厚的看法很精辟:
  【我认为从日本和“四小龙”的崛起,儒家伦理并没起什么根本作用。日本文化和中国文化,我以为是根本不同的文化。日本文化有它自己的精神——大和魂、武士道精神,它与儒家根本是两回事。但是日本有个特点,很善于吸收、接受、同化外来文化。它先后吸收了儒家(唐代)、西方(近代)、美国(二次大战后)不少东西。至于“四小龙”,那倒的确是儒家文化。香港、新加坡、台湾都是中国人,南韩的国旗是八卦图,但他们现代化的成功也主要不是靠儒家。香港和新加坡,我以为主要是英国文官制度起了主要作用。台湾、南韩也各有其经济制度、教育成果和时代环境上的重要原因。】(《再说“西体中用”》)
  ● 西化要的是英国文化,还是美国文化,或是法国文化,等等?
  我们已经说过,西化是手段,目的是现代化。而现代化的主要价值是科学、民主、法治等等。英国德法等西方国家确实不尽相同(或英美法系,或大陆法系;或共和制、或立宪制)。然而,不管有多少细部上的不同,但前面那些价值却是一样的。这也是西方现代文化的根基,我们要的就是这个根基。
  还有,担心中国没有特色,纯属杞人忧天。世界上没有两个国家是完全相同的,当接受了西方文化的根基之后,中国文化自会产生自己的特色。
  ● 西方人民、西方学者都崇尚中国文化!
  这应该分成具体情况来看:一,西方人看待中国文化,大部分只是带着一种猎奇心态,为了满足好奇心而已;二,著名机构或个人对中国文化的赞词,只不过是出于礼貌性的尊重,说场面话而已;三,海外热衷于提倡传统文化的大多是一些华人学者,自吹自擂而已;四,中国的某些媒体造谣,制造恐慌感而已;五,西方学者研究中国文化,也会去研究恐龙化石、土著部落,正常的学术研究而已;六,虽然西方学者有崇尚中国文化的(著名的如莱布尼慈、伏尔泰等),但也有强烈批评的,比较著名的有黑格尔、孟德斯鸠、巴拉兹、芮玛丽等等;七,洋鬼子同样也有脑子不灵光的,也会跑来信中医、入邪教;八,即便洋鬼子们哪天昏了头,说什么中国文化世界第一,也并不妨碍我们批评中国文化。
  ● 一边是韩国人拿中医、汉字、风水去申请世界遗产,一边是中国人不管自己的传统文化。可惜呀!
  这是由《新快报》这家小报捏造出来的谣言,已在《2007年十大假新闻》中被揭露过。韩国已经澄清:并没有拿汉字去申遗,并指责该谣言将伤害中韩人民感情。《新快报》又造谣说,韩国要拿风水去申遗。韩联社随后又加以驳斥。至于中医,韩国人也并没有拿去申遗,只是拿一本韩国医书《东医宝鉴》去申遗。
  造谣的目的,无非是通过意淫韩国来造成“中国人不要,被别人拿去”的恐慌感,很满足愤青的口味。谣言可恶,但其背后的心态则是很可怜的。
  ● 可是,不管怎么说,中国传统文化五千年至今没有断,我们后人怎能就这么把它扔了?如何忍心啊!这太数典忘祖了,我心理上接受不了!
  你怎么知道传统文化没断?传统是常常断的,传统都有一个形成和衰亡的过程,就像人都有生老病死一样,是很自然的事情。古人“结绳记事”,而你现在却使用笔记本电脑来记事,请问你为什么这么“忍心”?很多传统现在已经丧失了,有什么可惜呢?该断的不断,就好像该死的不死,是很不对的事情。
  如果你祖宗在天有灵,也不会希望你整天端着一块牌位在那里磕头。祖宗也会鼓励你现代化。
  ● 总之,西化对中国人来说,感觉太没面子了!
  正如陈序经所说的四个重点:1,我们能够西化,做进一步的文化更新,正是我们光荣、责任和利益所在,这恰是很有面子的,“过则勿惮改”,可见祖宗也会希望我们这么做。2,你活在祖宗的庇荫之下,一辈子抱着祖宗的大腿狂啃,难道就有面子?3,西化是迟早的事,你想要也得全要,不想要也得全要,还不如我们先赶快把它完成,免得到时被人家给化了,那才没面子;4,尽早西化正是为了更好的保护传统文化,否则连现代化都没有,“中国”在不在还不知道呢,谈何能力来保护传统文化?还谈什么面子?
  ● 如果是对传统文化的个人信仰呢?或者是研究或参观传统文化呢?
  个人信仰——不管信的是什么——都是个人自由。但如果你拿出来提倡,别人就有批评你的权利。
  我反对提倡传统文化,但并不反对研究或参观传统文化。正如我反对叫土著来统治世界,但我并不反对去研究或参观土著部落。
  ● 你认为,今天应该怎样对待传统和现代化?
  作为一个文化扒粪者,扒过中国文化的粪之后,我需要来个落款式,那是——
  一.当现实社会弊端丛生之时,激进的改革就是必要的。我们要拍打出一种改革的声音。
  二.为了保证改革的确定性和稳定性,最好以现存的、成功的参照物为标准,而不是妄谈“创造”、“摸索”、“赶超英美”,那不过是一种傻乎乎的妄想而已。
  三.祖宗之法并非不可变,应以时代为准。如果祖传的那套已跟不上时代,反而只是将我们导入封闭和愚昧的境地,那么,就如胡适所说:让我们一起来推翻这个鸟祖宗、鸟文化!
  四.改革开放固然会带来弊端,但应该通过更进一步的改革开放来解决;现代化当然也有弊端,但应该通过更进一步的现代化来解决。
  五.因为改革过程中的一点不适,就回去吃那些过期的祖传丸散、秘制膏丹,是很不理智的。
  六.我们需要的是现代化!
  七.应该把有限的资源主要放在“现代化改革”上,而不是浪费在“回归传统”和“弘扬国学”上。
  八.完成了现代化,回过头来,我们才能更理性地对待传统,更好地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
  九.应该把传统文化送入历史书和博物馆,以便保护,同时做文化史研究和观光展览。传统文化即便在今天不适用,但它已经成为中国和世界文化史的一部分,不会失去。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
  十.任何传统都必须接受现代化的指导。即便传统文化真有积极因素,也不应该妄谈“引导现代化”乃至“抵制现代化”,而应该“附加在现代化里”,为现代化所吸收、利用。

 

  纪龙天  2008.3.1完成  29日改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