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3:47:04
原创!德国车,德国车!德国车?德国车。德国车……


原创!时过境迁的贵族,在中国是辉煌还是没落

昨天,华晨宝马宣布,BMW520i售价为57.8万,BMW525i售62.8万,一声叹息!

除了中国人特有的宝马情结以往,与宝马同籍的奥迪在中国国产的成功之路不难发现,奥迪A6在1999年上市已来,成为商务车和官车的典型代表,已经为德国车系铺就了红地毯,成为高档车价格的风向标。国人对德国车的文化认同感和消费认同感已经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有了奥迪的市场经验和成功秘籍,宝马惟一要做的就是如何更巧妙地获取更大的纯利润。

几年前,我第一次开A6时,对国产车的高档车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以至于一直准备在今年换车,由于对德系车的了解和关注,我同时也很关心国产宝马5系列。因为有了私心,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形容当代富裕生活是“开德国车,住美国房,吃中国菜,娶日本老婆。”前段时间看了凌志430后,对其人性化的配置和安静的表现惊叹不已,不得不重现打量国产的德国车。


*我眼中的德国人和德国文化

首先还是从德国人和德国文化谈起。我过去是个军事迷,看了不少一战、二战的历史,德国也去过两次。八千万人口的德国,用什么来形容呢,我看最好的比方就是用不锈钢来形容这个民族和这个民族文化比较贴切。

德国人的严谨、刻版、纪律和次序是这个民族的精髓。有些时候您在看德甲联赛时,从背景声中生硬的德国腔调就能感觉到德国人的呆板和缺乏融会贯通,看德甲和意甲的转播质量就可以看出德国人对技术的崇尚。我看过美国、日本、德国的作坊式生产场地,在美国,蓝领一手拿着可乐,一手拿着工具,工作吊儿郎当;在日本,蓝领如同机器一般呆滞,全神贯注地工作;在德国,蓝领一丝不苟,表情严峻但不感觉工作压抑。在美国的机场,喧嚣而匆忙;在日本的机场,次序混乱但很宁静;在德国的机场,次序井井有条但气氛冰凉,从这些氛围中可以感受到的东西也反映在他们生产的汽车上。


*关于德国车

德国车的机械制造向来以高,精尖为特征,二战后,德国优良的武器,军工制造业转向民用生产,其中汽车制造业受益非浅。德国车的特点是造型华而不奢,新而不奇,舒适实用,制造精度高,车体坚固耐用,技术指标高。这些优点充分体现在奔驰,宝马和奥迪上。

德国车的形状普遍显得硬朗一点,中规中矩,缺乏浪漫的情调和设计上的一致性,使德国车风格成为一个体系。最引以为荣的是 1988年高尔夫车累计产量达到1000万辆,使大众真正成为了大众车。


*德国车进入中国

应当说,德国大众对中国的汽车格局走出了最关键的一步。1978年7月,国务院批准在上海建造一条轿车装配线,首次提出了引进轿车技术、规模化生产的概念;提出建设现代化轿车制造企业要求,选用B级车市场定位等市场化的概念。

上海与德国车大众最初的谈判方案也是按15万辆的要求进行的,谈判一谈就是两年。德国大众同意提供他们正在研制的B级轿车,1982年桑塔纳上市,售价21万。这个合作这成就了在中国生产200多万辆桑塔纳。

1988年,德国大众与一汽合作,一汽奥迪的项目于得到了确定,一汽引进奥迪公司在南非厂的“奥迪100”车身旧模具生产线,开始生产奥迪100型,1989年,以SKD方式组装的奥迪下线,当年生产499辆,全部被政府部门计划分配。

1990年一汽和德国大众汽车年产15万辆车的合资项目成功,1991年一汽大众成立。主要生产20世纪80年代末水平的捷达。造就了一个在中国的成功品牌。

后来就有了大众在中国的辉煌业绩,1999年,奥迪A6进入中国,到了本世纪,帕萨特、波罗、高尔夫等车纷至沓来,连在巴西获得成功的老车高尔也挤进来了,大众的车一度曾经拥有中国车市的半壁江山。

宝马和奔驰当然眼红了,宝马跟一家小型汽车生产厂谈判了两年,最后,那个工厂的合作者忽然变成了英国陆虎;和华辰合作生产的国产宝马,有一种要把失去的损失夺回来的感觉,看昨天的定价就明白了。奔驰也急了,戴-克与北汽在中国合作生产奔驰C级和E级轿车的计划获得国家发改委的立项批准,明年生产,年产25000辆,德国车全面抢滩中国了。


*在中国高档德国车

用车制度、巨大的市场需求和高额的利润吸引德国车杀入中国高档车市。到2006年,高档车的市场份额之争将趋于白热化。从战略目标考虑,宝马和奔驰或者来摘西瓜或者来捡芝麻了。

奔驰、宝马、奥迪于是在中国开始上演“三国演义”。

与奔驰和宝马相比,奥迪的优势在于“提前下手、先入为主”,但就品牌的美誉度来讲,奥迪远不如后者,毕竟“开宝马坐奔驰”的口语在国内早已深入人心。

奔驰推出的新车都属高档车型,C系列、E系列与宝马5系列、7系列的市场定位相似,和奥迪的A6、A8处于一个水平。虽然宝马比奔驰先进入中国,但宝马明确了7系列不在中国生产。如果从时间上看,奥迪大于宝马大于奔驰;从产能来看,奥迪大于宝马大于奔驰,从价格上来看,现在的价格优势奥迪略微占优,奔驰属于未知数。奔驰计划将在2006年或2007年才能实现批量生产,年产量2万-3万辆,而宝马今年投产后,到2005年产量将达到3万辆。看来奔驰在中国并不乐观。

但是有一点不可忽视,宝马和奔驰的杀入,打破了奥迪在国内高档车市独享蛋糕的美梦,三个德国车的真正目的,在于获取眼前的巨大利润,在于它们的全球战略,同时吞并中国的高档车市场。


*再谈大众

对德国车、日本车的争论由来已久,但我认为,在豪华车领域,奔驰宝马是全球的领跑者,在中级车领域,日本车处于领先。大众在全球境况不价,在北美,口碑列倒数第二,仅仅高于焊马。

1980年代前的德国车拥有当时最先进的造车科技,制造品质也高人一等,但日本车凭借市场的敏感嗅觉和无个性的特点,近年来来大获成功,现在汽车的品质耐用的桂冠已经被日本车夺走。

美元的大幅贬值使得在美国和德国生产的同等汽车之间的价格差距悬殊,欧元的升值使德国车的价格居高不下,这些都影响了德国车的销售。

德国注重提高薪资过于对品质的坚持,注重缩短工时过于提升经营效率,安逸环境产生怠惰态度的人性弱点开始发畴。日本的高工资举世皆知,但是今天德国的工资比日本还高出15%,诸如健康保险、各类福利津贴等间接工资,德国比日本高出30%,这表示即使是完全相同的东西,德国制造的一定比日本制造的价格高出15%以上。

以大众为例,2002年,大众汽车全球销量下降2%,2003年,尽管销售额勉强增长了0.3%,但是净利润却从2002年的26亿欧元降低到了11亿欧元。下滑的势头似乎没有减轻,今年的前两个月,大众汽车的交货量仅为68.9万辆,比去年同期下降6%。

尽管大众在中国的销售还没有超过本土,但中国挽救了大众。2003年,大众盈利的80%以上来源于中国,大众去年上半年1.54欧元的每股盈利中,中国贡献了1.30欧元。

2000年前,上海大众只是有了桑塔纳,一汽大众则只有1984年版的奥迪和经过第一次改脸的捷达。但是随后的短短几年里,大众的产品差不多都被带到了中国,为了抢占有利地形,将V12的辉腾都卖到中国。 而业绩表明,真正唱主角的还是桑塔纳和捷达。

2003年大众汽车在中国取得了36%以上的增长,但和国内近80%的市场增长幅度比,市场份额降低了不少。

2003年,宝马在中国共销售汽车1万8千辆,其中7系超过7千辆;到今年奔驰在中国的保有量超过13万辆。


结论:

1、 单纯争论日系车、德系车、美系车谁好没有实际意义,当汽车成为现代科技和现代文化发展的产物时,内在质量和操控性、安全性的差异日趋缩小,品牌的认知度日趋增强。

2、 在高档合资车里,德国车系逐鹿中原,这是事实,未来的两三年内,高档车的暴利在减少,但依然暴利。

3、 在中档合资车里,德国车的优势已经丧失。

4、 排除价格因素,德系车占优。

5、 考虑价格因素,德系车价格依然偏高,不要用北美花冠1.3万美元宝来1.8万美元解释,这些我都知道。

6、 德国车在中国的路开始变得泥泞。


谨供娱乐,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