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物价涨幅谈说古代盛世平抑物价的经济政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5:21:22
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要建设知荣明耻,注重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国民队伍,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没有盈实的物质基础和丰衣足食的人民生活作保证,只能是一厢情愿的良好愿望。因为现实世界的经济基础,没有构成强有力的物质保障。社会民生的生活水准,没有持久巩固地达到相应水准,这个和谐社会就失去了物质基础和构建他的主流人群,因而,也就会成为不可能的空中楼阁。
经济的持续增长,不仅要表现在国家的财税收入上,还要表现在国民的实际收入水平上。不仅仅是占国民人口少数的官吏,公务员,垄断集团成员和其他占据要津的利益集团人员,而更重要的是物质财富的直接创造者——工农主体。只有这个最广大的劳动群体,获得实际的收益,并使自己的生活水准逐年稳步提高,而不是下降,他们才可能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主流,和身体力行的践行者,这个和谐社会的建设也才会落在实处。
去冬开始以来的物价涨幅,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已经超出了他们工资收入的实际增长水平。近期国家统计局又公布,八月以来的人民生活指数的涨幅,已经达到5.6% ,其即将达到经济危机临界点的趋势,不能不引发人们的深思。如果,物价的涨势持续不变,范围和幅度增大,必将对通货膨胀不断构成新的压力。在今年货币市场投放量已同比增加20%的情况下,这种通货膨胀就难以避免。因此,作为宏观经济的主导者和掌控者,国家就应当拿出具体办法和措施,以应对物价的持续增长,和价格的连动效应,并保证人民的生活水准不至于因物价的大幅波动而持续下降。所以,平抑物价,稳定市场经济秩序,打击价格操纵和市场垄断行为,就是政府的当务之急。
中国古代盛世,为了促进生产,发展经济,达到“通货积财”,富国强兵的目的,曾经不止一次地采用了许多平抑物价,抑制豪强兼并,奸商囤积居奇,打击哄抬物价,鱼肉百姓行为的政策。在发展经济,缓和国内矛盾,减轻人民负担,保障人民安居生活方面树立了许多光辉的典范。因而,这些时代,不是开创了霸业,就是建设了一个个富强安定的清明社会。帮助齐桓公建立霸业的管仲,在齐国奖励农桑耕织,奖掖人才,减轻赋税,根据齐国地理自然实况,提倡多种经营。特别倡导国家对工商业和山泽之业实行控制的政策。把“通轻重之权,缴山海之业”(史记&S226;齐太公世家)看作是国家调剂盈虚,牟利积财的重要途径。在经济、政治、军事、民生并行利政的形势下,使齐国很快民盈国富,成为春秋五霸之首。控制工商业,就是控制市场形势,维护市场秩序,调剂物资资源,平抑物价,打击垄断集团和奸商哄抬物价牟利或变相牟利的行为。保证人民生活水准持续稳定。控制山泽,就是要由国家掌控山林、土地、河流、湖泊、池沼、湿地的开发权,以有利于有效地利用不可再生的资源并对环境保护,生态平衡有个长远的合理有效的规划。而不是目前这样乱开,乱挖,破环山林土地,污染环境;或者是造成生态链的断缺,山林、江河、湖沼蓄水和泄洪能力及调节水资源缺失的功能的退化。
早在春秋战国相交时期,越国的范蠡,魏国的李悝就提出了国家收购和抛售粮食的平籴平粜政策。也就是政府掌控粮食市场,决定吸纳和抛售粮食以稳定市场价格。这实际是以农为本,以粮食为国之命脉的农耕文明时期英明的国策。到了汉武帝时代,国家由于厉行改革,并从长治久安的目的出发,为了捍卫边防,不得不对匈奴发动了长期的大规模战争。致使财政匮乏,国力损耗,人民负担加重。为了开源节流,增加国库收入而不加重民众负担,汉武帝采用了一系列经济政策来聚集财源,稳定市场,平抑物价,增强国力。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采纳孔仅和东郭咸阳的建议,对盐铁实行专卖,采纳大司农桑弘羊的建议,实行均输和平准,颁布算缗令和告缗令,实行边境屯田。所谓盐铁专卖,就是国家要把获利最丰的行业收归国有,而不是让奸商或者垄断集团牟利。以此来达到“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的目的。现在,既使推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达国家,也并没有完全放开资源的民间经营。而仍然将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行业,厂矿收归国家经营。因此,与其散失重要利税资源于特殊集团和奸商个人,不如归利于国家。从土地,盐、烟草专卖,扩大到白酒,石油,矿产,水利电力资源和其他能源甚至医药领域。国家制定恒定的价格(十年为期),员工恒定有升的工资水准,(而不是十倍于其他国民),有序生产。这样一来,对于长期稳定经济秩序,维持物价平衡和社会安定,杜绝假货,次货,就将会发生左右局势的重大作用。所谓平准,是一种通过储积,销售,维持市场供求关系均势的经济手段。也就是说,用国家资本调控市场的商品供销。年丰时(生产大发展,供过于求时),抬高市场价格,大量收储粮食,能源、战略物资等,以维持价格水平恒定。年不景气时(因原材料等因素造成市场商品供不应求),放开国库储备,平抑市场商品价格,维持价格水平不变,以免通货膨胀,奸商和垄断集团哄抬物价,市场经济秩序失控局面的发生,保障人民的利益。算缗令和告缗令的颁布实际是调整税收政策,以合理负担的举措。我国税收,以生产、收入和一次交易的总金额确定税率,并不完全公平公正。工农劳动生产所得,因为基数大,税率高。工薪阶层没有灰色收入,收入完全透明,纳税尺度恒定。但企业高管和垄断集团隐形灰色收入远远高于工资收入却不纳税。本身就不公平。许多有身份地位,名望关系背景的个体,和一些技术知识性退休人员过分兼职,挤占了社会有限的就业岗位,造成了一人几份收入,他人不能就业或没有收入来源的社会新问题。虽然,上述人兼职,有利于人才的充分利用,但是,其己占有限的就业资源而造成年轻人失业待业的现实也不可忽视。办法就是,根据收入来源的便宜程度,全部显性和隐形收入,除本职收入的额外收入额度,附加必要税率。对于依靠现代科技手段,自身名望日进斗金的社会名流和同类获利丰厚的个人团体,征收超额度的必要税费,即可以抑制兼职现象,轻易获得暴利的问题,又可以增加国库收入,遏制贫富的急剧分化趋势,并相应扩大普通民众的就业率。汉武帝采取了上述举措,保持了国力,维持了长期对匈奴的战争,在没有过度增加人民负担的前提下维持了国家的稳定。我们也应有计划地利用国家粮食,物质储备等部门,用国有资本,经行运营,来长期稳定市场物资的供应,平抑物价,保证人民的增收是实实在在的,而不是被随后的物价涨幅所吞噬的空欢喜。
中国古代是一个农本国家。许多经济政策都围绕着农业这个根本来制定。现代国家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商品领域扩大到方方面面,农业只是一个分支。因此,关于保护市场,有效的利用资源,平抑物价,在适度维持国家收入增长的同时,保证国民的基本社会福利和收入增长的问题上,我们更要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比如反垄断,比如调控能源等战略物资价格的政策。当然这应是另外一篇文章的话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