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才绝艳录--咏絮女儿评传(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18:45:09

惊才绝艳录--咏絮女儿评传

 

作者:S江湖夜雨S



辞根散作九秋蓬----胡汉恩仇文姬泪
  大家可能都熟知《天龙八部》上萧峰的故事,萧峰这个可以“赤手屠熊搏虎,金戈荡寇鏖兵”的大英雄,好男儿,却一生牵扯于那难分难解的胡汉恩仇之中,最后用愤然自尽这一惨烈的方式斩断了这一死结。而在真实的历史上,一个千古闻名的才女也终生纠缠于胡汉恩仇,却以她孱弱的双肩默默承受,用《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的悲歌来倾诉这怎么样也无法释怀的恩恩怨怨。她就是蔡文姬。
  蔡文姬又名蔡琰,也是古时才女的代表,有时候人们将其和班昭并提,称为“班蔡”。但蔡文姬的一生波折跌宕,比班昭要传奇得多,却也痛苦得多。蔡文姬是汉末著名学者蔡邕之女,蔡邕曾细校古书,觉得经籍多有谬误,于是订正后书写镌刻在石碑上(当时印刷术不普及,立碑是传播信息的最好方式了),当时的后生学子都就此石经校正经书,每日观览摩写的不绝于途。这些石碑因战乱损毁,经过一千八百多年,洛阳郊区的农民在犁田时掘得几块上有字迹的石块,经人鉴定就是当年蔡邕的手书,称为“熹平石经”(熹平,是汉灵帝的年号),现在珍藏在历史博物馆中。江湖夜雨在1999年的《中国书画报》上看过此残碑的拓片,上面的字既不像张迁碑那样太过刚硬,又不像曹全碑太过妩媚,所以蔡邕不单是大文学家,也是大书法家,梁武帝称:“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如有神力。”他的字整饬而不刻板,静穆而有生气。除《嘉平石经》外,据传《曹娥碑》也是他写的,章法自然,笔力劲健,结字跌宕有致,无求妍美之意,而具古朴天真之趣。此外,蔡邕还精于天文数理,妙解音律,在洛阳俨然是文坛的领袖,据曹操自称,当年也经常出入蔡府,向蔡邕请教。大家可不要认为曹操是粗鲁无文的武夫,看曹操作的诗文,可不是一般水平。
  蔡文姬生在这样一个家庭中,可谓家学渊博,比之黄蓉有个学究天人,琴棋书画无一不精的东邪黄药师做父亲的情景恐怕也差不多。但可惜蔡文姬的家教只是文学方面的而已,以致有身陷胡虏之恨。蔡文姬从小就很聪明过人,所谓“明六列之尚志,服女史之箴言;参过庭之明训,才朗悟而通玄”。《三字经》上说,“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据宋代朱文长《琴史》记载,文姬十岁时,蔡邕在室外弹琴,室内文姬听到父亲的弦断之音,马上说,是第二根弦断了。蔡邕非常吃惊,又故意弄断了第四根弦,文姬马上分辨了出来。蔡邕震惊于女儿的天分,开始教女儿学琴,两年之后,文姬琴艺学成,蔡邕将自己的焦尾琴送给了女儿。这焦尾琴也大有来历。蔡邕有次看到吴人用桐木烧火做饭,当厨师添木加火时,蔡邕听到木头轰然爆裂的声音,知道这是块好木材,就赶快从火中抢出这木材,裁制成琴。琴成后,声音十分悦耳,琴尾还留有烧焦的痕迹,所以命名为“焦尾琴”。
  文姬于二八妙龄之时,嫁给了当时朝中重臣之子卫仲道。据说两人感情和睦,但就在他们新婚不久,董卓被诛,这段故事大家比较熟,因为这里连上《三国演义》上的事情了,所谓“除凶暴吕布助司徒”(第九回),董卓乃是个人神共愤的大奸臣,大家都恨他,但是这时候蔡邕做出了一个让众人都惊骇的举动,《三国演义》写得翔实生动,也符合史实,我们来看一下:

  正饮宴间,忽人报曰:“董卓暴尸于市,忽有一人伏其尸而大哭。”允怒曰:“董卓伏诛,士民莫不称贺,此何人独敢哭耶!”遂唤武士:“与吾擒来!”须臾擒至。众官见之,无不惊骇,……乃侍中蔡邕也。允叱曰:“董卓逆贼,今日伏诛,国之大幸。汝亦汉臣,乃不为国庆,反为贼哭,何也?”邕伏罪曰:“邕虽不才,亦知大义,岂肯背国而向卓?只因一时知遇之感,不觉为之一哭。自知罪大,愿公见原,倘得黥首刖足,使续成汉史,以赎其辜,邕之幸也。”众官惜邕之才,皆力救之。……当下王允不听……命将蔡邕下狱中缢死,一时士大夫闻者,尽为流涕。后人论蔡邕之哭董卓固自不是,允之杀之亦为已甚。

唉,蔡邕就这样不明不白地为董卓死了,所谓“破船偏遇顶头风”,父亲刚死,过了没一年,蔡文姬的丈夫也病死了。而就在这时候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等人伙同北方的胡兵进犯长安,看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这俩家伙虽然在书中算不上出众的人物,但一度却把吕布打跑了,杀了王允劫了帝后嫔妃等离开洛阳出逃,随着李傕、郭汜的胡兵也乘机杀民掠财,奸淫抢掠妇女,蔡文姬就是这个时候被掳走的,据蔡文姬的《悲愤诗》所写:
    平上人脆弱,来兵皆胡羌。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斩截无孑遗,
    尸骸相撑拒。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
  
  看来战乱之时,真是生灵涂炭,不知有多少血泪在其中,江湖夜雨幼时喜读《三国》,读到赵子龙杀得血染征袍透甲红,诸葛亮谈笑间烧得赤壁楼船一扫空就热血沸腾,恨不得自己也生在哪个时代,也冲锋陷阵,斩将夺旗,甚至割据一方,志吞天下。但现在才明白,《三国》中写的多是枭雄悍将,普通百姓可是“宁为太平犬,不作乱离人”。有多少家败人亡,有多少妻离子散?
  蔡文姬为胡兵所掳,被迫离开中原,前往边荒胡地(现在的内蒙古)而去。一路上的辛酸屈辱,更是一言难尽的。蔡文姬在悲愤诗中说:“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娇美的女子被一群如狼似虎的野蛮胡人抢掠而去,一路上要受多少侮辱和辛酸!在郭沫若编的《蔡文姬》一剧中,蔡文姬这时候就遇上了“多情重义”的左贤王,而且还很礼貌地劝她一起去匈奴国居住,说什么“目前汉朝的局面也闹得太不像样了,什么外戚,什么宦官……只晓得争权夺利、草菅人命……四处杀人放火,一杀就杀得一个精光,一烧就烧得一个精光……”剧中的“左贤王”得知“蔡文姬”下定决心在走投无路时就跳黄河自杀时,又说:“我想,到匈奴我就能够保护你了,我们匈奴也是好地方,牛羊遍地,骆驼成群,夏天的草原是一片碧琉璃,冬天的草原是一片白银世界,你到了那边,喜欢什么,我就给你什么。”于是这个“蔡文姬”假惺惺地先请左贤王保护她到长安为父亲蔡邕扫了墓后,就半推半就(不对,好像根本就没有推)地做了左贤王的老婆。受此影响,后人好多人写文章时也极言蔡文姬和左贤王的“恩爱”。看了这些,气得江湖夜雨差点没吐血。这是历史的真实吗?这是蔡文姬的故事吗?不幸的是,由于蔡文姬的《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中对此段经历未作详细的叙述,以致后人有诸多误解,这是大家应该知道的:
  其实蔡文姬流落胡地,并不一定就是成为左贤王的妻妾,《后汉书》上只说:“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 生二子”。这句话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沦落于南匈奴左贤王的部落里,并不一定就是左贤王将她纳为姬妾,至于当左贤王的正妻,那更是不可能了。《三国演义》中也是这样转述的:“原来操素与蔡邕相善。先时其女蔡琰,乃卫仲道之妻;后被北方掳去,于北地生二子,作《胡笳十八拍》,流入中原。操深怜之,使人持千金入北方赎之”。也没有臆断为嫁给左贤王。如果像戏剧《蔡文姬》中说的那样,年青小伙左贤王将蔡文姬当宝贝一样娶到匈奴去,那还叫“没于匈奴”吗?曹操还能拿“黄金千两,白璧十双”赎她回来吗?“黄金千两,白璧十双”,钱是不少,但如果蔡文姬真是左贤王的正妻,匈奴就算粗疏无文,也不会将自己的老婆说卖就卖吧?再者如果蔡文姬真是左贤王的正妻甚至比较正式一点的宠妃,曹操和汉使也不会用“赎”这一字眼。我们知道用“赎”字,往往是对于没有人身自主权者,比如替妓女赎身等,所以蔡文姬的地位在匈奴只是女奴的身份而已。这些在蔡文姬的诗文中也能找到铁证:
   “戎羯逼我兮为室家,将我行兮向天涯。云山万重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
   人多暴猛兮如虺蛇,控弦被甲兮为骄奢。两拍张弦兮弦欲绝,志摧心折兮自悲嗟。
   越汉国兮入胡城,亡家失身兮不如无生。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羯为味兮枉遏我情。
   鼙鼓喧兮从夜达明,胡风浩浩兮暗塞营。伤今感晋兮三拍成,衔悲畜恨兮何时平。”
  
  这样的诗句那个遇见英武善良重情重义的左贤王的“蔡文姬”写得出来吗?那个风风光光地当左贤王的王妃的“蔡文姬”写得出来吗?看蔡文姬写得是什么:“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禀气合生兮莫过我最苦。天灾国乱分人无主,唯我薄命兮没戎虏。殊俗心异兮身难处,嗜欲不同兮谁可与语!寻思涉历兮多艰阻,四拍成兮益凄楚。”江湖夜雨觉得之所以蔡文姬没有在《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中清楚地描述她所生的孩子的父亲是什么人,正是由于那段事情太伤心,太屈辱,以致于她不想回忆,或者难于启齿。但是更让人气愤地是,后世人“戏说”剧中的胡乱一编,就把蔡文姬十二年的血泪一下子轻轻地抹去,“人多暴猛兮如虺蛇”的凶徒们也安排成了她的如意郎君,这无异于对蔡文姬的再次强暴!
  所以江湖夜雨觉得赎蔡文姬的过程,根本就不会像戏剧《蔡文姬》中那样,左贤王恋恋不舍,情深义重,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才“深明大义”地忍痛割爱。其实蔡文姬可能只是个普通女奴而已,虽然蔡文姬文采出众,琴书双绝,但匈奴人粗鄙无文,字可能也不认得几个,哪里懂得欣赏蔡文姬这种大才女。而且就算蔡文姬容貌可能也不错,但是十二年的大漠风沙,加上心情日日郁郁,想必也早已容颜憔悴,不见有往日颜色。哪里想到汉相曹操居然用“黄金千两,白璧十双”来赎。这厮恐怕喜出望外,如同无意中摸着一张大奖一般?倒是很有可能。唉,人间世的事,哪有小说故事中说得那样动听,哪来的那么多的情痴情种,真实的历史往往平淡,往往残酷,但却比胡编戏说的故事更深刻,更值得回味。
  蔡文姬归汉的时候,唯一放不下的是她的两个孩子,这两个孩子虽然是她被迫为胡人所生,但母子天性,母亲对孩子总是有感情的,就像张爱玲的《半生缘》中的曼桢被她姐夫恶棍祝鸿才强暴后生下一个孩子,曼桢对祝鸿才厌恶至极,却对这个孩子很心疼,甚至为了这个孩子答应和祝鸿才做有名无实的夫妻。
  因此当蔡文姬不得不离开她的孩子们回归中士时,她也是万分痛苦的。就像长错位的断骨重新复位时要再次折断一样,蔡文姬已经结痂的伤口被再次撕开:“不谓残生兮却得旋归,抚抱胡儿兮泪下沾衣……”在《胡笳十八拍》中从第十三拍直到第十八拍几乎都是诉说“天与地隔兮子西母东。苦我怨气兮浩於长空”的悲苦之情。在《悲愤诗》中,这段难舍难分的母子间的情形描绘的更是详细:“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阿母常仁侧,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是啊,孩子懂得什么,他们不能理解为什么一向对他们亲切慈爱的母亲突然要抛下他们去很远很远的地方,永远不再回来。这时候蔡文姬的悲痛至极的心情可能大家都能够理解吧。
  有人曹操本是好色之徒,是垂涎蔡文姬的美貌才下力气赎回蔡文姬来,但看到蔡文姬经过十二年的大漠风沙,年纪也大了,容颜也不复当年艳丽之色,才没有纳蔡文姬为姬妾。这个恐怕也是以小人之心度英雄之腹。曹阿瞒好色是不假,但也绝不是那种没羞没耻的下流胚子,而且曹操文武全才,文采雄迈,卓有可观,也是喜读诗书之人,并非如近代的“狗肉将军”张宗昌那样的粗傻军阀。曹操对于蔡文姬文才的倾慕,应该是很正常的。而且曹操说和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曾有过交情,另外赎回蔡文姬,本身也是一件显示汉朝国力,让曹操脸上有光的一件好事,我觉得曹操迎文姬归汉,就像我们现在国力强了,迎香港澳门回归一样,在当时也是有很强的宣扬国威振奋人心的意义的。
  蔡文姬回到了中原后,曹操根本没有像有些人想的那样纳蔡文姬为姬妾。要说曹操还真不错,特地给蔡文姬又安排了一桩婚事。曹操一想,觉得屯田都尉董祀风度翩翩,家世也是望族,就将文姬指婚于他。在《蔡文姬》一剧中,董祀被安排成迎文姬归汉的汉使(其实使者为周近),并且在路上“蔡文姬”就和“董祀”拍拖起来了,剧中董祀听蔡文姬弹琴后肉麻地说:“大姐,你是弹得很好,也唱得很好的。你的音调真是充满了宇宙,你的歌辞真是震荡人的灵魂……”哇,江湖夜雨受不了,先跑开狂吐一回再回来。
  但史书上载,当时的董祀可能还不认识蔡文姬,郭沫若的剧本将董祀改成文姬青梅竹马的恋人,爱她一生不渝,反而无味。被曹操指婚后,董祀一开始还很不乐意呢,因为蔡文姬虽然才高八斗,书琴都是一绝,但当时蔡文姬已经三十多岁,在那个年代已经是半老之人了,而且在大漠黄沙间十多年又生育两个孩子,肯定也没有很水灵妩媚的容貌和身材了,这男人都是“未见好德如好色”者,董祀潇洒美少年却被指配给蔡文姬,心中常常不平。但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却让他从此死心塌地的喜欢上了蔡文姬。
  婚后第二年,董祀犯罪当死,蔡文姬披头散发。赤着双脚(当时在家都脱鞋上榻,并没有椅这样的家具,所以经常有倒履迎客的情况)跑到丞相府为丈夫求情。当时,曹操正大宴宾客,公卿大夫,各路驿使满坐一堂,一番觥畴交错,歌舞影集,曹操听说蔡文姬求见,对在座的说:“蔡伯偕之女在外,诸君皆风闻她的才名,今为诸君见之!”于是,蔡文姬上堂,为丈夫求情,说得十分凄惨动人,在座宾客都交相诧叹不已,曹操说虽然想免罪,但文状已下达,怎么办呢?蔡文姬又恳切地求道:“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一命乎?”让曹操派轻骑去追回成命。曹操念及昔日与蔡邕的交情,又想到蔡文姬悲惨的身世,倘若处死董祀,蔡文姬势必难以自存,于是立刻派人快马加鞭,追回文状,救董祀一命。
  读了上面这个著名的故事,江湖夜雨却起了一点怀疑。我觉得这极有可能是曹操所设的一个计谋,曹操可能听到董祀不满意娶蔡文姬为妻之事,所以就故意借个理由绑了他要杀,文姬必然会为他求情,这时候再饶了他,董祀就会感激文姬而不再生他心。虽然未必为真,但曹操极富计谋,有道是“曹瞒诈术深”,听说董祀竟敢对自己的安排有怨言时,弄个小小手段来吓吓他还不是小菜一碟?不管是不是曹操的计谋,从这个事例来看,曹操虽然后世称为奸雄,也杀了不少人,但对蔡文姬却是很好的,像刚才说的蔡文姬为董祀求情时,“时且寒,赐以头巾履袜”。当时天气尚且很冷,曹操见蔡文姬慌忙中没有戴头巾穿鞋袜,就命人取来给她穿上。又和她拉起家常,”闻夫人家先多坟籍,犹能忆识之不?”问蔡文姬家中的珍奇古书能记住吗?当听到蔡文姬说还能背出其中四百篇时,曹操大喜过望,表示要派十个人帮助蔡文姬誊写。蔡文姬表示不用别人,然后就亲自默写出来送给曹操。看来曹操对蔡文姬这个才女是十分敬重和关爱的。
  董祀逛了圈鬼门关又回来,从此对蔡文姬满怀感激,不过也有了一些后遗症,他吓得再不敢当官了,于是他辞了官和蔡文姬在蓝田(今西安附近)隐居,后来他们又生了一子一女。蔡文姬闲居之余,就凭记忆整理父亲收集过的旧书典籍。《三国演义》中有过这样一段描写:
  操在马上望见一簇林木,极其茂盛,问近侍曰:“此何处也?”答曰:“此名蓝田。林木之间,乃蔡邕庄也。今邕女蔡琰,与其夫董祀居此。”……操引近侍百余骑,到庄门下马。时董祀出仕于外,止有蔡琰在家,琰闻操至,忙出迎接。操至堂,琰起居毕,侍立于侧。操偶见壁间悬一碑文图轴,起身观之。问于蔡琰,琰答曰:“此乃曹娥之碑也。……妾父蔡邕闻而往观,时日已暮,乃于暗中以手摸碑文而读之,索笔大书八字于其背。后人镌石,并镌此八字。”操读八字云:“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操问琰曰:“汝解此意否?”琰曰:“虽先人遗笔,妾实不解其意。”操回顾众谋士曰:“汝等解否?”众皆不能答。于内一人出曰:“某已解其意。”操视之,乃主簿杨修也。操曰:“卿且勿言,容吾思之。”遂辞了蔡琰,引众出庄。上马行三里,忽省悟,笑谓修曰:“卿试言之。”修曰:“此隐语耳。黄绢乃颜色之丝也:色傍加丝,是绝字。幼妇者,少女也:女傍少字,是妙字。外孙乃女之子也:女傍子字,是好字。齑臼乃受五辛之器也:受傍辛字,是辞字。总而言之,是绝妙好辞四字。”操大惊曰:“正合孤意!”众皆叹羡杨修才识之敏。
  通过上面的记述,我们可想而知,蔡文姬整理了多少行将散失的古代典籍文化。像我们今天看到的蔡邕所说的《笔势》论著中的什么“藏头护尾,力在其中”等妙法,可能也是有了蔡文姬才能流传下来的,有人传说钟繇学书于蔡文姬,然后传给卫夫人,卫夫人又传给王羲之,这才有了这位才冠古今的大书法家。当然,这样的传说未必全是事实,但蔡文姬使其父蔡邕精绝一时的诗、书、琴等绝艺得以薪火相传,没有就此湮灭,应该说居功甚伟。
  当然,蔡文姬自己所作的《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更是在文学史上占有空前绝后的地位,胡汉恩仇、家国之恨、儿女之情等血泪凝就的这些诗篇感动了不知多少人,在结构上也是规模宏大,时逾二十年,地跨上千里,叙事为经,抒情为纬,具有不同寻常的艺术感染力。明人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称 “蔡文姬才气英英, 读胡笳吟,可令惊蓬坐振,沙砾自飞。真是激烈人怀抱。”说得一点也不错,但居然也有人说文姬“受辱虏庭,诞育胡子,文辞有余,节烈不足”,真是胡说八道,儒臭熏天,江湖夜雨恨不得就想将这厮揪住胡子拉出来痛叱一番,奈何没有查到此人的名字,只好作罢。
  依江湖夜雨看,蔡文姬实在是一位古今罕见的大才女,而且她富有传奇色彩不同寻常的悲惨际遇也使她的诗作成为千古绝唱,蔡文姬的诗篇和杜甫的诗篇一样是“诗史”,通过这些诗,让我们了解在“四方盗贼如蚁聚,六合奸雄皆鹰扬”的时代,普通的百姓,普通的弱女子们,他们在承受多大的苦难。所以文姬实在是个让人钦佩崇敬的女诗人。
  这里,请允许江湖夜雨遥想一下蔡文姬在蓝田庄里的情景:
  山林木繁茂的蓝田庄里,已是沉沉黑夜。蔡文姬在青灯照壁的书房里欣慰地看着一卷卷她默出来写好的古书,她吹熄了油灯,皎洁的月光升起来了,洒在窗前。文姬无法入睡,往事一幕幕在眼前闪过:风霜凛凛,黄蒿枯干的塞上,她在匈奴人粗暴凶恶的皮鞭下迤逦前行;碧草如茵的草原上她的一双儿子阿迪拐和阿眉拐正哭叫着追赶她乘坐的马车……过了许久,文姬终于擦干了满眼的泪水,对着架上的满轴书卷露出了一丝微笑,她在心中暗暗地说:“女儿没有辜负幼时父亲的教诲,也没有枉自在胡虏的雪地腥毡中忍辱十多年……”

 

雨打梨花深闭门----烟锁重楼悲左芬
  历朝历代的后宫之中,不知有多少如花似玉的好女孩像笼中雀一般被禁锢到高高的宫墙之内。这其中,能够像武则天、慈禧太后那样翻云覆雨,进而将整个天下掌握于自己纤纤之手的女子是极为少见的。就算是能够生儿育女,然后母以子贵,成为太后太妃的也不是人人都有份的。绝大多数宫中的嫔妃都将自己如花岁月白白地消耗在寂寂深宫中,默默地衰老枯萎而无人问津。
  所以,如果江湖夜雨是一个古代女子的话,宁可当个青楼女子也胜于到宫中受那份软禁之苦。但是这命运有时候是由不得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左芬就是这样一个不幸的美眉。
  左芬,根据出土的墓志铭上所书,应该为“左”。是著名的文学家左思的妹妹,所谓“洛阳纸贵”这一成语就是从左思的故事来的。左思貌丑口讷,智力口齿上和郭靖有一拚,学东西特慢。但他有一种勤奋不懈的精神,左思仰慕前人班固写的《两都赋》和张衡写的《两京赋》(张衡不单会发明地动仪还写得一手好文章,文理全才),就立志写一篇《三都赋》(当时三国归晋,三都是指魏、蜀、吴三国之都)。这一下子就写了十年之久,不过终于写成后,《三都赋》轰动一时,洛阳文人竞相传阅抄写,“洛阳为之纸贵”。呵呵,如果是现在,肯定能上畅销书的榜首。
  左思名声大噪之后,当时的皇帝晋武帝司马炎听说左思的妹妹左芬也很有才名,就下令将她选入宫中,这可苦了我们的左芬美眉了,这个晋武帝司马炎雄才大略其实远不如其祖司马懿、父司马昭等。当时司马炎继承了其祖、父打下的江山,看到三分归晋,天下一统,就耽于享乐。这家伙不单将蜀、吴二国的后宫佳人都纳为已有,还大肆选民间美女入宫。晋武帝将左芬选入宫中,其实也是出于沽名钓誉,就像有的人附庸风雅,购得名画古玩放在家中,其实啥也不懂,根本不知道如何赏鉴这些宝物,最多就懂得“值钱”两字而已。而且左芬据说还长得不怎么漂亮,《晋书》中称左芬“姿陋体羸,常居薄室”。也就是说左芬长得丑陋身体又病弱,所以根本得不到皇帝的宠幸。我们在前面的班婕妤那篇中说过,特别受宠或有地位的妃子才有资格扩建宫舍,或者住好一点的房子,左芬既然得不到皇帝的宠幸,所以她住的房子自然是“薄室”了。
  而且当时的后宫,就算左芬长得也是美如天仙,也很难得到专宠。据史书载:“(晋武帝)怠于政事,颇事游宴,选吴孙皓宫女五千入宫,掖庭殆将万人。尝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便晏寝,宫人竞以竹叶插户,盐汁撒地,以引帝车……”司马炎这家伙后宫的美女太多了,自己都懒得转,就坐上个羊拉的小车到处转着看美女,看着哪个合心意,就睡在哪儿。后来宫女们想出个取巧的法儿,用“竹叶插户,盐汁撒地”来吸引羊过来,从而吸引皇帝的注意力。看到这个,江湖夜雨也有点奇怪,为什么用“竹叶”来吸引羊,好像羊是爱吃草的,用“竹叶”来吸引,倒像是大熊猫拉的车。不管怎么说,我们可以看到当年“竞争”之激烈,像左芬这样既不漂亮,又没有那么多的狡黠心眼的美眉还能有什么指望?
  司马炎没有当皇帝之前,就有个妻子叫杨艳,后来当然成为皇后,历史上著名傻子皇帝——晋惠帝就是她的儿子。在众多令人眼花缭乱的美女中,还有一个司马炎比较宠爱的女子叫胡芳,她父亲是名武将。该美眉率性大胆,当时她被选中为妃子后,就当场痛哭失声,旁边的人说:“小声点,当心皇帝听到了。”该美眉正气怒伤心之下,不管不顾地说:“我死都不怕,怕什么皇帝。”司马炎听了倒比较欣赏她,册封她为贵嫔。这个美眉很大胆直白,有次和皇帝玩樗之戏(古代一种赌博的游戏),和皇帝争执起来,竟扳伤了皇帝的手。皇帝当然很生气,说她“你真是个粗鲁武将的女儿”,胡芳就说北伐公孙,西拒诸葛的(指皇帝的祖父司马懿),难道不也是武将吗?对于她的大胆率真,司马炎倒是不以为忤,反而给予她仅次于皇后的待遇。她生了一个女儿封武安公主。
  不过左芬可能从来没有得到过晋武帝的“宠幸”。最多也就是在宫中聚会时让她写写文章而已。“帝重芬词藻,每有方物异宝,必诏为赋颂”(《晋书》),可惜呀,左芬美眉的大好才华只能像歌女之歌舞女之舞一样成为皇帝酒足饭饱之后点缀升平,显示风雅的一种摆设罢了。
  所以左芬的日子过得异常苦闷,一进禁宫之后,就远离家人,永无相见之日,这对一个自小在家中长大娇弱无依的美眉来说是种何等残忍的事情。不怕大家笑话,江湖夜雨虽然是男生,但是在初上大学时,还没有一个多月就十分想家,到了国庆节就抓紧回家一趟,见了父母还哭了一回。《红楼梦》中贾元春据说皇帝对她还十分恩宠,她还说宫中是个“不得见人的去处”,又在父亲隔帘问安时,忍不住说:“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而左芬身入深宫,而且并未得到皇帝的宠爱。在宫里得不得到皇帝宠爱也是很重要的,不单是住好房子的问题,有时候宫中的太监宫女也是看人下菜碟,皇帝宠的就巴结,失宠的就欺负。所以对于左芬来说进宫给她带来的只是从此亲人永隔,再无相见之日,正所谓“枝头秋叶,将落犹然恋树;檐前野鸟,除死方得离笼。人之处世,可怜如此。 ”是啊,禁宫中的左芬虽然一直想着叶落归根,但是却始终无法实现她的愿望,就像笼中鸟一样,只有死去时才能够离开那个“不得见人的去处”。
   左芬的悲苦心情只有倾诉于诗文之中, 她有一篇著名的《离思赋》来抒发自己思念亲人的感情:
  生蓬户之侧陋兮,不闲习于文符。不见图画之妙像兮,不闻先哲之典谟。既愚陋而寡识兮,谬忝厕于紫庐。非草苗之所处兮,恒怵惕以忧惧。怀思慕之忉怛兮,兼始终之万虑。嗟隐忧之沈积兮,独郁结而靡诉。意惨愦而无聊兮,思缠绵以增慕。夜耿耿而不寐兮,魂憧憧而至曙。
  风骚骚而四起兮,霜皑皑而依庭。日晻暧而无光兮,气懰栗以冽清。怀愁戚之多感兮,患涕泪之自零。昔伯瑜之婉娈兮,每彩衣以娱亲。悼今日之乖隔兮,奄与家为参辰。岂相去之云远兮,曾不盈乎数寻。何宫禁之清切兮,欲瞻睹而莫因。仰行云以歔欷兮,涕流射而沾巾。
  惟屈原之哀感兮,嗟悲伤于离别。彼城阙之作诗兮,亦以日而喻月。况骨肉之相于兮,永缅邈而两绝。长含哀而抱戚兮,仰苍天而泣血。
  乱曰:骨肉至亲,化为他人,永长辞兮。惨怆愁悲,梦想魂归,见所思兮。惊寤号咷,心不自聊,泣涟洏兮。援笔舒情,涕泪增零,诉斯诗兮。
  
  这篇辞赋虽然由于时代久远,读起来颇有些生涩难懂之处,但其中的“骨肉至亲,化为他人,永长辞兮。惨怆愁悲,梦想魂归,见所思兮。惊寤号,心不自聊”之类的句子江湖夜雨还是能读得懂的,确实发自内心,感人至深,左芬看不到前面的路有丝毫光亮,她只有“仰苍天而泣血”。
  左芬还有一篇《感离诗》,也写得情真意切:
    自我去膝下。倐忽踰再期。邈邈浸弥远。拜奉将何时。披省所赐告。寻玩悼离词。
    仿佛想容仪。欷不自持。何时当奉面。娱目于书诗。何以诉辛苦。告情于文辞。
  
  左芬有一首题咏啄木鸟的诗,也十分独特,江湖夜雨好像还没有看到过别的诗人吟咏过啄木鸟呢。白居易有首《啄木曲》,但好像并不是咏的啄木鸟。此诗如下:
            啄  木  诗
    南山有鸟。自名啄木。饥则啄树。暮则巢宿。无干于人。

唯志所欲。此盖禽兽。性清者荣。性浊者辱。
  
  有的文章解释说这是左芬以啄木鸟为喻,表明自己清高不群的品格和姿态。明代钟惺的《名媛诗归》中说:“咏物诗说性情妙矣!却又以明达语与物理印证,唯杜工部诗独擅其美,不知原本实在此。”给予此诗极高的评价。不过这里顺便提一下,江湖夜雨由于水平有限,对汉诗一向不大懂得欣赏。汉诗中除了中学课本中选的曹操的诗篇和有些乐府民歌外,多数让江湖夜雨读来都觉得如同啃大骨头一样,咬不动嚼不烂的。另外,江湖夜雨觉得汉诗之所以让大家有陌生和隔膜感,除了时代久远有“代沟”(汉诗中的一些常用字词和现代大不相同)外,艺术手法上也没有像唐诗一样达到令人叹为观止的高超境界。例如上面左芬的这首《啄木诗》,江湖夜雨觉得后面的“此盖禽兽。性清者荣。性浊者辱”,这三句实在没有什么必要,如果砍去,反而更倒有余味不尽之感。这里当然不是菲薄左芬的才气,而是当时的文风就是这样,汉诗往往就是说的很直白,没有什么余味,不像唐诗那样艺术性极高。其实诗也是在发展的,有些人喜欢厚古薄今,常把前人说得如神仙一样,其实也不尽然。左芬还有一篇叫做《松柏赋》的文章,意思和《啄木诗》差不多,都是借物喻人,比喻自己的高洁性情。这里江湖夜雨就不再引录了。
  公元290年,荒淫无度的司马炎在洛阳去世,291年贾南风(傻子皇帝晋惠帝的皇后)控制了皇宫和朝政,活活饿死了太后杨芷(杨艳的妹妹,杨艳死时要求司马炎娶她),服侍杨芷的宫女也被统统饿死。贾南风操纵了傻子皇帝后为所欲为,秽乱宫禁,派心腹出宫物色美貌少年,载入宫中,玩够了以后,便一一杀掉灭口。又害死了太子司马。这时宫里可谓天翻地覆,我想当时,左芬更是被冷落到一边无人问津,就在这个时候,左芬默默地死去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出土了一块她的墓碑,上面的碑文也很简略:
  左,字兰芝,齐国临淄人,晋武帝贵人也。永康元年(300年)三月十八日薨……
  左芬就这样凄凉地死去了。其实整个古代中像她这样一入深宫再也不得见天日的实在是太多了,像隋炀帝时有个侯夫人的美貌才女进宫后却一辈子都没有见过隋炀帝,最后自缢而死,只留下几首诗。明朝宫女郭爱更是悲惨,入宫仅20天就被勒令为明宣宗殉葬,她写了首《绝命辞》后掷笔于地,伸颈于绳中,大呼:“娘,吾去!娘,吾去……”话音未落,就被太监踢开垫脚的木床,悲惨地死去了。这件事和《绝命辞》在《朝鲜李朝世宗实录》中记录下来:

    修短有数兮,不足较也。生而如梦兮,死则觉也。先吾亲而归兮,惭予之失孝也。心凄凄而不能已兮,是则可悼也。
                  ----郭爱《绝命辞》
  
  其实正像黄宗羲痛斥的那样,“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的皇帝和罪恶的封建制度才是这些才女们不幸的根源。说来生于现代的美眉还是比较幸运的,江湖夜雨想左芬如果生活在现代,可能会成为个畅销书的女作家,也可能会成为一个大学里的讲师教授什么的,虽然她长得并不是很漂亮,也可能会有个美满的家庭,疼她爱她的老公。
  唉,如果大家细读一下左芬的诗文,我们依然可以听得见像左芬这样的宫中怨女透过漫长的岁月,透出发旧的旧纸,从厚厚的宫门里发出的一声叹息。 天上碧桃和露种----咏絮才女谢道韫
   “堪怜咏絮才”,《红楼梦》中的这句诗可能大家都很熟悉。“咏絮之才”,成为后世人们形容才女的专用词。所以江湖夜雨这篇东西的副标题也叫做“咏絮女儿评传”。而此典故的由来,正是风华绝代,才惊四座的谢道韫。
  什么叫做大家闺秀?什么叫做贵族名媛?什么才是高华不俗的天仙气质?如果你能够了解谢道韫,你才会明白这一切。江湖夜雨觉得所谓高贵至极的气质,并不是表现在对物质的奢华上。与王恺争豪斗富,敲珊瑚树的石崇那些人,无非是些穿锦着缎的愚猪而已,他们自以为风雅,其实再有钱,也是土老冒一个。我们看一下,谢才女的家世中的那些俊杰,那才叫满目华光,令人钦佩:
  谢才女的父亲是安西将军谢奕,枭雄桓温(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的名言就出于他口)这样厉害的人物对谢奕也很欣赏,尊其为方外司马。《世说新语·简傲篇》载:“奕既上,犹推布衣交。在温坐,岸帻啸咏,无异常日。宣武(桓温)每曰:‘我方外司马。’遂因酒,转无朝夕礼。桓舍入内,奕辄复随去。后至奕醉,温往主许避之。”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桓温和谢奕饮酒,谢奕喝醉了,大发酒疯,不顾上下尊卑的礼节,要强灌桓温酒,桓温受不了躲进内室,谢奕也追进去,桓温无法只好进了南康公主的闺房,这才算避开他。可见谢奕是个潇洒不羁的人,从另一个侧面也看出他和权倾一时的桓温之间的关系大不一般。
  谢才女的叔父名气更大,是有名的谢安。淝水之战时,东晋迎战的只有八万多人,谢安就是总指挥。当时前秦大帝苻坚亲率步兵六十五万、骑兵二十七万、羽林军三万南下侵晋,百万大军乌云一般地压向南方。苻坚狂妄地说“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这恐怕也并非全是大话。谢安却镇定自若,可谓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淝水一战,杀得不可一世的符坚“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前秦就此瓦解。这在历史上是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也是汉人抵御胡人的诸多战例中不可多得的一次长志气的战例。所以后世狂放如李太白者,虽素有“天子呼来不上船”之傲,也对谢安崇拜的五体投地,李白一生最崇拜的就是谢安。
  在谢道韫的(堂)兄弟中,更有“封胡羯末”四大才子。所谓“谢家宝树”,正是指谢家人才济济的青年才俊。封是谢万的儿子谢韶的小名,曾任车骑司马。胡是谢朗的小名,做官曾至东阳太守。羯就更了不得,他就是谢道韫的亲哥哥谢玄,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中的主帅,把骄狂不可一世的苻坚大帝的百万人马打得落花流水,当真有再造社稷之功。末是谢川,也颇有文才,只是早夭。
  这些是谢才女的娘家人,再看看谢才女夫家的名人:谢才女的公公是“书圣”王羲之,王羲之名气太大了,这个江湖夜雨就不用多介绍了吧。谢才女的小叔是王献之,王献之的《鸭头丸帖》之类的书法也是闻名于世,为历代书法家景仰,而且《晋书》中称其“少有盛名,而高迈不羁,虽闲居终日,容止不怠,风流为一时之冠。”他的容貌也是帅得惊动天子,以致于虽然王献之早已娶了表妹郗道茂,但皇帝的女儿新安公主看上了他,硬是强迫王献之离了婚后和她成亲。王献之是个重情义的好男人,虽然不得不违心地娶了公主,但是一直觉得对不起郗道茂,病重将死时还说“不觉有余事,惟忆与郗家离婚。”(《世说新语》)晋朝的公主之蛮横和唐朝有一拚,有的公主甚至惩罚自己的老公时,把老公剥光了衣服大冬天绑在树上,差点都要冻死。虽然没有听到过新安公主虐待王献之,但王献之年纪轻轻就死去了,看来也过得不开心。唉,原来不仅是“红颜美眉多薄命”,漂亮男生也危险啊。
  谢道韫的另一个小叔是王徽之,也是个出名的潇洒出尘的人物,李白有诗:“昨夜吴中雪,子猷佳兴发”,就是说他的故事,王徽之(字子猷)有天雪夜里看着月色很好,就一边喝酒一边吟咏左思的《招隐诗》,这时想起老朋友戴逵(此人也是个牛人,是个有名的雕塑家),虽然戴逵的家离得好远,但王徽之脾气说去就去,马上乘船往戴逵家中奔去,过了一夜终于到了戴家门口,徽之却转身返回,旁人大奇,问他这是干什么?,他说:“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另外他还对竹子爱得如痴如狂。有次他专程前往观赏一种名贵竹子,呆呆地看了一天,连主人的招呼也没听见,直到暮色渐浓,才恋恋不舍离去。走了一程,又觉余兴未尽,于是调转马头回来,见院门已关,他又透着门缝细细观赏。以后他游历四方,每次一住下,便立刻命人栽竹。朋友问他何必如此劳神费力,他仰天大笑,手指青竹说:“不可一日无此君!”这哥们确实是个性情中人。据说谢才女的叔父谢安,开始本想将谢道韫许给王徽之,不知怎么后来改了主意,江湖夜雨猜想可能谢安是怕这位兄台要进洞房时也来个“乘兴而饮,尽兴而醉,何必入洞房?”吧。
  所以谢道韫的丈夫王凝之虽然也家学渊源,草隶皆工,并非庸俗之人,但和这些“人尖儿”比起来,就逊色了一些。据说谢美眉婚后一直不大满意,有次回娘家时,和叔父谢安诉苦道:“不意天壤之中,竟有王郎!”也就是说天地间怎么还有王凝之这样的人啊!其实依江湖夜雨看,谢美眉也是有点过于挑剔了,如果让她看看朱淑真嫁的那种铜臭男人,或者其他的猪狗一样的臭男人,恐怕她就不会说这样的话了。
  虽然谢美眉对男人有点洁癖性的挑剔,但是也由此可见谢美眉的高华气质。现在的好多美眉,常觉得自己喝喝朗姆酒,吃个哈根达斯,拿个LV的包,穿穿VERSACE手工刺绣的裙子,涂涂法国兰蔻口红就算是高贵的“小资”了。但和谢道韫的家世气度一比,恐怕还是要汗颜无地。
  经常上网的朋友可能都记得2005年初“天涯社区”上很有名的一件事情,那就是网友“北纬67度3分”(晕,江湖夜雨是学地理的,这个纬度有人的地方不是北欧就是阿拉斯加)和“易烨卿”的贵族论战,两人以自己的生活和眼界证明自己谁更像是贵族。易烨卿说衣服最喜欢PORTS。北纬以自己的妹妹为例“教育”了易烨卿上流社会是怎么穿戴的:“她们的衣服是没有牌子的,因为是在巴黎皇后区的几家专门的店里定做的”,并且这种店只接待特定客户。易说她家里的车是Lexus的轿车,但她本人更喜欢TOYOTA的大霸王。北纬就说:“BMW或BENZ是暴发户开的”,“我们开雪弗兰,白色的。”一番比阔论战下来,易烨卿完全处于劣势。北纬定下的结论是:“易小姐是个极端向往上流社会的小白领……”到底他们谁是贵族,江湖夜雨也拿不准,反正都比江湖夜雨“贵”多了。但是江湖夜雨觉得如果谢道韫美眉也能上网来和他们PK一下的话,他们恐怕谁也要甘拜下风。
  当然,谢道韫为世人所仰慕,更重要的还是她本人就具有出众的才气。关于她“咏絮”的故事是这样的:
  据《世说新语》记载,谢安一家皆能诗,一日大雪,谢安首先吟咏道,“白雪纷纷何所似?”其侄儿谢朗接着吟咏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这时谢道韫咏道:“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个故事在当时就传为美谈,咏絮也成为形容才女的典故。
  江湖夜雨看到不少地方叙述这个故事时,对谢朗的诗句进行了百般嘲笑,有的说:“这位老兄空中撒盐何故,难道想人工降雪?”。有的更说:“谢道韫的诗情才气相比她堂哥何啻宵壤!”其实依江湖夜雨看,谢美眉这句确实好,但是谢朗所说的也不是差得一塌糊涂,和薛蟠、韩复榘等人作的诗那样糟糕。谢家宝树之称也不完全是广告词。撒盐一说,在雪下得比较小时其实也很形象,我们注意一下,有时候雪下的是那种小冰粒,倒很像盐。唐李贺也有诗云:“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不过一用盐字形容雪,气氛上就带了一种咸涩之味,而谢美眉的“柳絮因风起”,却是轻舞飞扬,潇洒飘逸,在崇尚洒脱出尘的晋代,当然更受推崇一些。其实历来咏雪者不少,都不同程度的透露出个人的一些气质性格,像金朝国主完颜亮,虽然历史上说他荒淫无度,但这首咏雪的词写得霸悍无比,倒是很有气势:
  天丁震怒,掀翻银海,散乱珠箔。六出奇花飞滚滚,平填了,山中丘壑。皓虎颠狂,素麟猖獗,掣断真珠索。玉龙酣战,鳞甲满天飘落。  谁念万里关山,征夫僵立,缟带占旗脚。色映戈矛,光摇剑戟,杀气横戎幕。貔虎豪雄,偏裨真勇,非与谈兵略。须拼一醉,看取碧空寥廓。——完颜亮《念奴娇》
    
  平心而论,这词写得不错,但看词中的挣断真珠索,散乱珠箔,鳞甲飞落之类的词却十分的狂野狰狞,谢美眉恐怕说不出口,毛太祖的《沁园春·雪》十分的豪放慷慨众所周知,后来的“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之类的虽然不如上一首雄奇,但也是从内向外透着一股豪气霸气。不过说起咏雪的诗句中透着美丽轻扬的意境,却只有谢道韫的这句最为出采。这也是谢美眉大家闺秀的气质所决定的。
  谢美眉咏雪只有这一句,未免有些遗憾,江湖夜雨找到一首谢美眉的《泰山吟》,大家欣赏一下: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清天。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非工复非匠,云构发自然。
    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当然,好多朋友读来觉得好像不如杜甫写泰山的诗更有韵味,但是我也说过,原来的诗词艺术一方面由于时代久远,我们读来有隔膜感,而且平心而论,这些诗就是没有唐诗成就高,但这不仅仅是个人才气的问题,也是时代的问题,就像唐朝的围棋国手顾师言什么的,如果来到今天,恐怕聂卫平围棋道场的小孩儿就能将他拿得一楞一楞的。
  在历史上有好多人,文采好,但是口才不行,比如我们上篇说的左芬的哥哥左思,就是那样的人,写文章行,但是坐谈立议,却笨嘴笨舌。这在晋朝是吃不开的,晋朝人崇尚清谈,常常是一个话题就分成正反两方就辩来辩去,好像现在电视上的大学生辩论一样。江湖夜雨从来不喜欢看这种节目,因为常常看着替他们着急,明明有好多的理由和证例,他们却说不出来,或者说得如隔靴搔痒,让人十分不爽。而我每次这样一说,家人却斥我为狂妄,因此一有这种节目我就走开。不过如果谢道韫美眉能来到今天参加辩论,那江湖夜雨应该是十分想听的。
  《晋书·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中说“凝之弟献之尝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道韫遣婢白献之曰:‘欲为小郎解围。’乃施青绫步鄣自蔽,申献之前议,客不能屈。”这段说有次小叔王献之和人们辩论,处于下风,快理屈词穷了,谢美眉听到后,不觉心痒难扰,就让丫头告诉王献之,她想替王献之辩下去,于是碍于男女之防,就弄个青绫的帐幕遮住谢美眉,谢在帐后接着王献之的话题继续来辩论,谢美眉伶牙俐齿,舌灿莲花,说得这些须眉文士甘拜下风。谢美眉如果生在今天,去参加什么“挑战主持人”之类的节目,那擂主恐怕不作第二人想了。遥想谢美眉当年的风采,和武侠小说中的林朝英之类的压倒须眉的巾帼相比也是毫不逊色吧,但是,谢美眉却是实实在在的历史人物。
  谢美眉的老公王凝之,虽然并不如王家其他兄弟出色,但也是个人才。先后出任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其实也不是庸才。我们知道晋朝虽然是个崇尚风流潇洒的时代,却也是个鲜血浸透,今天你杀我,明天我杀你的血腥时代,不信大家看看晋朝的那些名人,寿终正寝的不多,倒是多半都是无头之鬼。不幸的是,谢美眉的老公王凝之就成为其中的一员。这场横祸来自孙恩之乱,孙恩,当时以五斗米道煽动百姓作乱,四处攻州破府。江湖夜雨查手边的《中国历代名人辞典》上说他是“农民起义领袖”,而现在网上一般说他是邪教头目,唉,这历史颠倒过来又颠倒过去,江湖夜雨也不知道到底怎么说才对了。不过这人对于谢道韫美眉一家来说,却是欠下了血海深仇。不单谢道韫的老公王凝之为其所杀,还有其堂兄弟谢邈和谢冲(谢安之子),而且淝水之役中大战符坚的谢琰(谢美眉的堂兄),也死于孙恩之手。有的文章见王凝之为孙恩所杀,就又嘲笑王凝之是草包窝囊废,其实也不尽然吧。
  孙恩贼军(既然这厮和我们的谢美眉是仇人,就把他当坏人称呼吧)冲进了会稽城,王凝之被砍去了首级,谢道韫听说听说丈夫和儿子都被杀后,悲痛之余却极为镇定,率领家丁和其他家人,想突围出城。但不幸和贼兵遭遇,但谢道韫显示将门虎女的风采,亲自抽刀砍杀了数名贼兵。虽然最终寡不敌众被贼兵所擒,但是由此也可以看出谢道韫并非林黛玉一般的弱不禁风的才女,而是文武双全,胆识过人的。孙恩本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王,《资治通鉴》卷第111中说:“民有不与之同者,戮及婴孩,死者什七、八。醢诸县令以食其妻子,不肯食者,辄支解之。所过掠财物,烧邑屋,焚仓廪,刊木,堙井,相帅聚于会稽;妇人有婴儿不能去者,投于水中。”意思是说孙恩的杀人时连婴孩都杀,有女人带着小孩子不方便随军,孙恩就夺来扔到水里,甚至将各县令剁碎后煮了让其妻子儿女来吃,如果不吃就肢解处死,看来孙恩和日本鬼子差不多狠毒残暴。但是出奇的是他见到气质高华不俗尤如观音菩萨一般的谢美眉时,却怎么也提不起屠刀来,而且在贼兵要杀谢道韫年方数岁的小外孙刘涛时,谢道韫说:“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意思是说,刘涛不是王家的人,如果你要杀他,就先杀我好了。史书上记载往往粗略,江湖夜雨想当时谢道韫说的肯定也不止这一句话,以谢道韫天下无双的辩才,肯定会有更精彩的妙语。所以大魔头孙恩被谢道韫说得回心转意,居然放了她和她的外孙。江湖夜雨看金庸小说中写香香公主的惊鸿一瞥就可以令清兵回军双方的千军万马撤兵罢战,韦小宝的一番妙辞就可以使有杀徒断指之仇的桑结喇嘛和他化敌为友,常觉得是小说家言,未必可信。现在看史载谢道韫的这番传奇经历,才想信世间确实有人身具观音菩萨一样的高华气质,让任何人都油然而生钦敬之心,口具苏秦张仪之舌,能说得江河倒转,雾散云开。
  孙恩之乱不久平息,谢道韫此后一直在会稽寡居,当时的太守刘柳闻听到她的大名,就想去拜访。俗话说“寡妇门前是非多”,谢道韫却不是那种迂腐僵化的凡俗女子,大大方方地坐在帐幕中迎接他。刘柳虽然是行政一把手,但也恭恭敬敬地“束整带造于别榻”。就是说备了礼物,穿了整齐的礼服,坐在远远的另外一张榻上(据说宋时才有椅这样的家具,当时的人都坐在榻榻米上),态度是相当恭敬。谢道韫娓娓而谈,听得刘太守如坐春风一般,等他告辞出来后说:“实顷所未见,瞻察言气,使人心形俱服。”意思是说,他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样出色的人物(当然啦,数千年罕见的大才女),光是看她的语言气度(当然了,人家谢才女拉着幕布,没让他看容貌),就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唉,遥想谢美眉当年的风采,真是向往啊。谢才女对于这个刘太守的感觉也不坏,她说:“亲从凋亡,始遇此士,听其所问,殊开人胸府。”但是,大家可不要误会,江湖夜雨觉得谢道韫和刘太守之间这种感情是那种很纯洁的文友交往的关系,可谓是光风霁月一般的胸怀。其实一点也没有男女淫欲之情在内。说到这里,江湖夜雨却又暗自担心,只不定那天,来个猪头编剧无脑导演拍电视剧时,再据此给谢才女编排上一段无中生有的恋情,又得被他们气得狂吐鲜血。
  《世说新语》中还说过一个故事,张彤云是张玄的妹妹嫁到顾家。朱、张、顾、陆是江南的四大世家,张玄也常常自夸自己的妹妹比得上谢道韫。有一个叫济尼的人(可能是个尼姑吧),常常出入王、顾两家,有人就问这个“济尼”,谢道韫与张彤云谁更好一些,济尼说道:“王夫人神清散朗,故有林下之风;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有闺房之秀。”二人各有所长,大家都认为还算公允。其实济尼这人比较圆滑,两家都不得罪,但也确实说出了谢道韫和张彤云不同的特点,依江湖夜雨看,拥有闺房之秀的美女少妇海了去了,可谓车载斗量,历朝历代都有。但身为女子,“神清散朗,故有林下之风”者却实在千古罕见。所以谢道韫不但胜张彤云多矣,也超出了其他朝代的才女的气质。这也是和晋朝当时的风气有关的,我们知道,晋朝时的人,喜欢老庄,崇尚清谈,无拘无束,讲究个性的放纵和率真。多少乌衣子弟,裙展风流。服装上也是宽袍大袖,飘逸如仙。现在的小资一族、BOBO一族之类的,比起晋朝人所留下的那样惊世骇俗的典故简直太小儿科了。大家看金庸小说中的东邪黄药师的所谓“非汤武而薄周孔”(嵇康语)的行为,其实就是本着晋朝嵇康、阮籍之类的狂放之士写的。所谓有“唐诗晋字汉文章”,晋朝的行书那是一绝,后人难以超越,而行书正是休现潇洒自在的风格的最好形式,所以有人说王羲之的行书天下第一,既有个人才气的因素,也是晋朝时代风气的影响。所以江湖夜雨觉得,在这样的一个风流清逸的年代,所出现的谢道韫这个气质如姑射仙人、胸怀如霁月光风的大才女,也是后世再也难得一见的。
  可惜谢道韫的诗文传世不多,除《泰山吟》外,还有一首《拟嵇中散咏松诗》:
    遥望山上松,隆冬不能凋。愿想游下憩,瞻彼万仞条。腾跃未能升,顿足俟王乔。
    时哉不我与,大运所飘
  虽然谢道韫的诗文传世很少,这两篇诗作也不是广为人知,众口相传。但是在千百年来人们的心中,这个冰雪一样高洁晶莹,柳絮一样轻舞飞扬的美眉早已成为才女的化身,让人无限神往。最后江湖夜雨只有借这段词表达对谢才女的仰慕之情:
    
    浑似姑射真人,天姿灵秀,意气殊高洁。万蕊参差谁信道,不与群芳同列。
    浩气清英,仙才卓荦,下土难分别。瑶台归去,洞天方看清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