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才绝艳录--咏絮女儿评传(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7 08:00:39

惊才绝艳录--咏絮女儿评传

 

作者:S江湖夜雨S



情丝织就回文锦----兰心蕙性苏若兰
  南北朝时期,江南之灵秀被谢道韫这个咏絮才女一时占尽,此时的北方虽然正是五胡乱华,战火纷飞,但北方前秦国中,却也有一位兰心蕙性的才女,她的名字叫苏蕙,字若兰。可谓名如其人,兰花幽香淡雅,“不为无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琐”,故有“空谷佳人”、“花中君子”之美誉。纵观苏蕙之人,实在不虚此名。
  苏蕙,是陕西武功人,约生于前秦苻坚永兴元年(公元357年)。据传她是县令苏道质的第三个女儿,自幼容貌秀丽,聪颖过人,远近乡人都惊叹她过人的机智。后来她嫁于窦滔为妻,窦滔据说是个“风神秀伟,精通经史,允文允武,时论尚之”的人物,也就是说是个文武双全,大家都夸的帅哥,江湖夜雨看倒也大略能配得上苏蕙。《晋书·窦滔妻苏氏》中说的很简略:“……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凡八百四十字,文多不录。”说来这修史书的人也真懒得够呛,苏美眉最为精采的回文璇玑图居然用了“文多不录”这四个字就略去了,该打!
  从晋书里看,这个让苏美眉千古扬名的回文锦,是在她老公窦滔当时被符坚贬去流沙(今新疆白龙滩沙漠一带)时,集思念之情所作。但事情似乎并不完全像史书中说得这样简单,根据一代女主武则天写的《织锦回文记》文中说“滔有宠姬赵阳台,歌舞之妙,无出其右,滔置之别所。苏氏知之,求而获焉,苦加捶辱”,也就是说窦滔有个小老婆叫赵阳台(这姓窦的也太不是东西,娶了个这样有才华的美眉,还包二奶),唱歌跳舞很拿手(晕,倒像是贱货赵飞燕),苏蕙知道了,在气头上就打了赵二奶一回,于是姓窦的就生了气。后来,窦滔奉命出镇襄阳,当时苏蕙正为赵贱人的事情生气,就赌气不去。结果窦、赵二人下怀,二人离开了后过起了卿卿我我的二人世界,早把苏蕙晾在一边,连个音信也不给。于是留给苏蕙的就只有空空的房子,漫漫的长夜。
  对于当时的女子来说,嫁夫随夫,丈夫就是自己的全部精神支柱。别说是在南北朝,就算是近代张爱玲的小说里也可以读到这样的心境:

她摇摇晃晃走到隔壁房里去。空房,一间又一间──清空的世界。她觉得她可以飞到天花板上去。她在空荡荡的地板上行走,就像是在洁无纤尘的天花板上。房间太空了,她不能不用灯光来装满它。光还是不够,明天她得记着换上几只较强的灯泡。
  她走上楼梯去。空得好,她急需着绝对的静寂。她累得很,……她管得住她自己。但是……她管得住她自己不发疯么?楼上品字式的三间屋,楼下品字式的三间屋,全是堂堂地点着灯。新打了蜡的地板,照得雪亮。没有人影儿。一间又一间,呼喊着的空虚……流苏躺到床上去,又想下去关灯,又动弹不得。后来她听见阿栗拖着木屐上楼来,一路扑托扑托关着灯,她紧张的神经方才渐归松弛。
  
                            ----《倾城之恋》
  女人们独守空房的心情,可能“别是一番滋味上心头”吧。当时的年代,没有手机短信,没有网络,只有默默地等待,无尽的期盼。“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寂寞是一般人难以忍耐的, 传说有个寡妇每晚寂寞难耐时,就将一百个铜钱洒落在地,熄灭灯烛,逐一摸起,等她死去,人们发现那一百个铜钱个个锃亮,她一生的青春与柔情都用在拭擦这些铜钱上了。但是苏蕙却不会这个下智的寡妇一样做这种没有用的功夫,她虽然也寂寞,也凄苦,可是她天资聪颖,她把千种柔情,万种思念,千滴泪、万般唤,千声诉、万古怨都织成这千丝万绪,织成这惊神泣鬼,不知多少人心迷神茫、赞叹崇敬的璇玑图。正所谓“黄鸟坐相悲,绿杨谁更攀;织锦心草草,挑灯泪斑斑。”
  据说苏蕙璇玑图派人送至窦滔手中,好在窦滔读后,感其妙绝之余,倒也良心发现,把赵阳台送至关中老家,亲自备了车马,用隆重的礼节把苏蕙迎了过来。两人从此恩爱如初,白头到老。以大团圆的喜剧结尾。
  当然也有故事中说成是苻坚贬窦滔为庶人,发配边疆沙州(今敦煌)服苦役;家产全被充公。苏蕙日夜思念丈夫,终日以泪洗面。于是把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写成回文诗,用五彩丝线织在锦帕上,在秦州城沿街叫卖。后来锦帕很快传到苻坚手中,他看了回文诗后很受感动,立即传旨赦免窦滔,官复秦州刺史。窦滔与苏蕙终于团圆了。这个情节倒和《晋书》说的差不多,而且把璇玑图和符坚联系起来,更有传奇色彩。但是武则天的《织锦回文记》和朱淑贞的《璇玑图记》中都没有用此说法,可能这是后人编杂剧什么时候改的吧。这个故事的情节当然比苏蕙和赵二奶争宠被冷落的事情更为动人一些,但这个故事里的苏美眉的形象也更“高大全”了一些,可能却远离了事实。不过无论那种情况,都是苏蕙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打动了那些心如钢铁的男人们,确实苏蕙的回文锦确实太精绝,是人看了都要震惊叹服的。
  我们来看一个苏蕙这个冰雪聪明的美眉制作的这个千古奇观吧:
  
             苏氏蕙若兰织锦回文璇玑图
  
      琴清流楚激弦商秦曲发声悲摧藏音和咏思惟空堂心忧增慕怀惨伤仁
      芳廊东步阶西游王姿淑窕窈伯邵南周风兴自后妃荒经离所怀叹嗟智
      兰休挑林阴翳桑怀归思广河女卫郑楚樊厉节中闱淫遐旷路伤中情怀
      凋翔飞燕巢双鸠土迤逶路遐志咏歌长叹不能奋飞妄清帏房君无家德
      茂流泉情水激扬眷颀其人硕兴齐商双发歌我兖衣想华饰容郎镜明圣
      熙长君思悲好仇旧蕤葳粲翠荣曜流华观冶容为谁感英曜珠光纷葩虞
      阳愁叹发容摧伤乡悲情我感伤情徵宫羽同声相追所多思感谁为荣唐
      春方殊离仁君荣身苦惟艰生患多殷忧缠情将如何钦苍穹誓终笃志贞
      墙禽心滨均深身加怀忧是婴藻文繁虎龙宁自感思岑形荧城荣明庭妙
      面伯改汉物日我兼思何漫漫荣曜华雕旗孜孜伤情幽未犹倾苟难闱显
      殊在者之品润乎愁苦艰是丁丽壮观饰容侧君在时岩在炎在不受乱华
      意诚惑步育浸集悴我生何冤充颜曜绣衣梦想劳形峻慎盛戒义消作重
      感故昵飘施愆殃少章时桑诗端无终始诗仁颜贞寒嵯深兴后姬源人荣
      故遗亲飘生思愆精徽盛翳风比平始璇情贤丧物岁峨虑渐孽班祸谗章
      新旧闻离天罪辜神恨昭感兴作苏心玑明别改知识深微至嬖女因奸臣
      霜废远微地积何遐微业孟鹿丽氏诗图显行华终凋渊察大赵婕所佞贤
      冰故离隔德怨因幽元倾宣鸣辞理兴义怨士容始松重远伐氏妤恃凶惟
      齐君殊乔贵其备旷悼思伤怀日往感年衰念是旧愆涯祸用飞辞恣害圣
      洁子我木平根尝远叹永感悲思忧远劳情谁为独居经在昭燕辇极我配
      志惟同谁均难苦离戚戚情哀慕岁殊叹时贱女怀叹网防青实汉骄忠英
      清新衾阴匀寻辛凤知我者谁世异浮奇倾鄙贱何如罗萌青生成盈贞皇
      纯贞志一专所当麟沙流颓逝异浮沉华英翳曜潜阳林西昭景薄榆桑伦
      望微精感通明神龙驰若然倏逝惟时年殊白日西移光滋愚谗漫顽凶匹
      谁云浮寄身轻飞昭亏不盈无倏必盛有衰无日不陂流蒙谦退休孝慈离
      思辉光饬粲殊文德离忠体一违心意志殊愤激何施电疑危远家和雍飘
      想群离散妾孤遗怀仪容仰俯荣华丽饰身将与谁为逝容节敦贞淑思浮
      怀悲哀声殊乖分圣赀何情忧感惟哀志节上通神祗推持所贞记自恭江
      所春伤应翔雁归皇辞成者作体下遗葑菲采者无差生从是敬孝为基湘
      亲刚柔有女为贱人房幽处己悯微身长路悲旷感生民梁山殊塞隔河津
  
  此图正中间嵌了“璇玑图”三字,据说读法极多,诗文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各二十九字,方阵纵、横、斜、交互、正、反读或退一字、选一字读均可成诗,诗有三、四、五、六、七言不等,目前统计约可组成七千九百五十八首诗。
  例如从最右侧直行开始,随文势折返,可发现右上角小方块顺时针读为“仁智怀德圣虞唐,贞志笃终誓穹苍,钦所感想妄淫荒,心忧增慕怀惨伤”,如果从“伤”一字开始向右读则为“伤惨怀慕增忧心,荒淫妄想感所钦,苍穹誓终笃志真,唐虞圣德怀情伤。”
  如果沿右边一直读为:“仁智怀德圣虞唐,贞妙显华重荣章。臣贤唯圣配英皇,伦匹离飘浮江湘。”
  从第二行第14字“邵”字开始,读为这样一首四言诗:
    
    邵南周风,兴自后妃。卫郑楚樊,历节中闱,咏歌长叹,不能奋飞。
    齐南双发,歌我衮衣。曜流华观,冶容为谁?情徵宫羽,同声相追。
    
    三言诗也有(从第二行右面第二字“嗟”读):
          
    嗟叹怀,所离经。遐旷路;伤中情。家无君,房帏清,
    华饰容,朗镜明。葩粉光,珠曜英。多思感,谁为荣。
    
  难得的是苏蕙的回文诗不仅仅是能凑成句就可以的纯文字游戏,里面的诗同样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情感,如从璇玑图中心“玑”字向左第二字“苏”字开始向左读两句七言后,折向下读,则为:                      
  苏作兴感昭恨神,孽罪天离间旧新。霜冰齐洁志清纯,望谁思想怀所亲!
  这诗就满是幽怨和不平,但又表达了自己“霜冰”般纯洁的一片真情。再看这首五言诗(从第13行左起第21字开始读):
  寒岁识凋松,贞物知终始;颜衰改华容,仁贤别行士。
  
  这首用岁寒后凋的松柏作比喻,吐露了自己对夫君矢志不移的贞情;更令人叫绝的是,此诗居然倒读也行,而且也是文词通顺,甚至意境更佳。哪位朋友如对此图特别有兴趣的话可以参看一下小说《镜花缘》中的第四十一回,对于此图的解读有不少妙论。
  这个图犹如一个文字组成的天罡北斗阵,当真是“仰之弥高,钻之弥深”。越研究越觉得妙味无穷,深不可测。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有一篇写无涯子所设的一局“珍珑棋局”不知难倒了多少聪明过人的能人异士,有的甚至研究得如痴如狂,走火之魔,此乃小说家言,众多国手们至今也没有想出这样厉害的“死活题”来。虽然日本桑原道节的《发阳论》很是繁复精妙,但尚未有小说中夸张的程度。但我们现在看到的苏美眉的这个《璇玑图》,却不知消耗了多少饱学之士的精力,历代的奇人异士都对此称叹研究,并且越研究,发展其中可以组成的诗句越多,我们了解一下几个有名的人物和他们的研究成就吧。
  女皇武则天特别喜欢这个《璇玑图》,特地写了篇《织锦回文记》,文中夸道:“五彩相宣,莹心耀目,纵横八寸,题诗二百余首,计八百余言,纵横反复皆成文章,其文点画无缺,才情之妙,超古迈今……”另一个大才女朱淑贞也做过研究,她在《璇玑图记》说“于是坐卧观究,因悟璇玑之理”。到了明朝有个叫起宗道人的将《璇玑图》按颜色分列七图,再按图分诗读出3752首;明弘治年间康万民、康禹民兄弟专门撰写了《璇玑图诗读法》一书,从第三图内增设一图,又读出4206首,共计三、四、五、六、七言诗7958首。另外据说近日又有国外学者在大功率计算机上对《璇玑图》再次破译,竟得诗词39827首!
  我们看光是解读此图,就消耗了这么多奇材异士的心血,而创制此图的难度更是可想而知,说成是“舞霓裳于寸木,抽长绪于乱丝”丝毫不为过。后人受其影响,也创作过一些回文诗之类的,但却远远不及苏美眉所作的。据说后世苏东坡很喜欢写回文诗,像什么:
  红笺短写空深恨,锦句新翻如断肠。风叶落残惊梦蝶,戊边回雁寄情郎。( 倒读则为:情郎寄雁回边戊,蝶梦惊残落叶风。 肠断如翻新句锦,恨深空写短笺红。)
  另外像传说是秦少游写给苏轼的这样一个图形诗,也在小说故事中经常出现:
            
            暮
            已   赏
            时      花
            醒         归
            微       去
            力    马
            酒  如
            飞
    
  读为:“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14个字组成了一首七言绝句,每个字出现两次。
  以上列举的这些虽然也很精妙,但比起苏蕙的璇玑图之博大精深,那是远远不及的。正如《镜花缘》中所说:“苏氏以闺中弱质,意欲感悟其夫,一旦以精意聚于八百言中,上陈天道,下悉人情,中稽物理,旁引广譬,兴寄超远,此等奇巧,真为千古绝唱……”想想苏蕙美眉在那样早的年代,以一人之力创造出如此奇妙的璇玑图,真是让江湖夜雨有点怀疑苏蕙美眉是仙女下凡。据说苏蕙还有文词5000余言,经隋末战乱,全部散落,但好在璇玑图传了下来,就足以使苏蕙芳名不泯了。绝妙无双的《璇玑图》将永远成为我们中华文化中的瑰宝,苏蕙也永远成为女子们的骄傲。
补充

关于璇玑图
  诗文说明
  《璇玑图》最早是840字,后人感慨璇玑图之妙遂在璇玑图正中央加入“心”字,成为现在广泛流传的841字版本。
  璇玑图最早的五色已不可考,后人通过颜色区块的划分来解读《璇玑图》。因而有七色读法、井栏读法等形形色色的方式。下面是一幅选自《镜花缘》的璇玑图的五色读本。
  四围四角红书读法自仁字起顺读,每首七言四句;逐字逐句逆读,俱成回文:
  仁智怀德圣虞唐,贞妙显华重荣章,臣贤惟圣配英皇,伦匹离飘浮江湘。仁智至惨
  伤、贞志至虞唐、钦所至穹苍,钦所至荣章、贞妙至山梁、臣贤至路长、臣贤至流
  光、伦匹至幽房、伦匹至榆桑。伦匹由臣贤、由贞妙,至虞唐。余仿此。
  湘江由皇英、由章荣,至智仁。余仿此。
  以下三段读俱同前:津河至柔刚、亲所至兰芳,琴清至惨伤。
  中间井栏式红书读法
  自钦字起顺读,每首七言四句:
  钦岑幽岩峻嵯峨,深渊重涯经网罗,
  林阳潜曜翳英华,沉浮异逝颓流沙。深渊至幽遐、林阳至兼加、沉浮至患多、
  麟凤至如何、神精至嵯峨、身苦至网罗、殷忧至英华。
  自沉字起,逐句逆读,回文。余仿此:
  沉浮异逝颓流沙,林阳潜曜翳英华,
  深渊重涯经网罗,钦岑幽岩峻嵯峨。
  自沙字起,逐字逆读,回文:
  沙流颓逝异浮沉,华英翳曜潜阳林,
  罗网经涯重渊深,峨嵯峻岩幽岑钦。
  间一句,间二句顺读,或两边分读,上下分读,俱可。
  自初行退一字成句:
  岑幽岩峻嵯峨深,渊重涯经网罗林,
  阳潜曜翳英华沉,浮异逝颓流沙麟。渊重至遐神、阳潜至加身、浮异至多殷、
  凤离至何钦、精少至峨深、苦惟至罗林、忧缠至华沉。
  ○黑书读法
  自嗟字起,反复读,三言十二句:
  嗟叹怀,所离经;遐旷路,伤中情;家无君,房帏清;
  华饰容,朗镜明;葩纷光,珠曜英;多思感,谁为荣?荣为至叹嗟、经离至思
  多、多思至离经。
  左右分读:
  怀叹嗟,所离经;路旷遐,伤中情;君无家,房帏清;
  容饰华,朗镜明;光纷葩,珠曜英;感思多,谁为荣。谁为至叹嗟、所离至思
  多、感思至离经。
  半段回环读,三言六句:
  嗟叹怀,伤中情;家无君,朗镜明;葩纷光,谁为荣?荣为至叹嗟、经离至思
  多、多思至离经。
  半段顺读:
  怀叹嗟,伤中情;君无家,朗镜明;光纷葩,谁为荣?谁为至叹嗟、所离至思
  多、感思至离经。
  以下三段,读俱同前:游西至摧伤、凶顽至为基、神明争雁归。
  左右间一句,罗文分读:
  嗟叹怀,路旷遐;家无君,容饰华;葩纷光,感思多。荣为争离经、经离至为
  荣、多思至叹嗟。
  从中间一句,罗文分读:
  怀叹嗟,路旷遐;君无家,容饰华;光纷葩,感思多。所离至为荣、谁为至离
  经、感思至叹嗟。
  中间借一字,四言六句:
  怀所离经,伤路旷遐;君房帏清,
  朗容饰华;光珠曜英,谁感思多?谁感至离经、所怀至为荣、感谁至叹嗟。
  两分各借一字互用:
  怀所离经,踏伤中情;君房帏清,容朗镜明;
  光珠曜英,感谁为荣?谁感至叹嗟、所怀至思多、感谁至离经。
  中间借二字,五言六句:
  叹怀所离经,中伤路旷遐;无君房帏清,
  镜朗容饰华;纷光珠曜英,为谁感思多?为谁至离经、离所至为荣、思感至叹
  嗟。
  两分各借二字,互用分读:
  叹怀所离经,旷路伤中情;无君房帏清,饰容朗镜明;
  纷先珠曜英,思感谁为荣?为难至叹嗟,离所至思多、思感至离经。
  以下三段,读俱同前,阶西至摧伤,漫顽至为基、通明至雁归。
  ○蓝书读法自中行各借一字,互用分读,四言十二句:邵南周风,兴自后妃;
  卫郑楚樊,厉节中闱;咏歌长叹,不能奋飞;齐商双发,歌我兖衣;曜流华观,冶
  容为谁?情徵宫羽,同声相追。情徵至后妃、周南至情悲、官徵至淑姿。
  取两边四字成句,四言六句:兴自后妃,厉节中闱;不能奋飞,歌我兖衣;冶
  容为谁?同声相追。同声至后妃,窈窕至情悲、感我至淑姿。
  两边分读,四言十二句:
  兴自后妃,窈窕淑姿;厉节中闱,河广思归;
  不能奋飞,遐路逶迤;歌我兖衣,硕人其颀;
  冶容为谁?翠粲藏蕤;同声相追,感我情悲。同声至淑姿、窈窕至相追、感我
  至后妃。
  两边各连一句,或两边遥间一句,俱可读。
  以下三段,读俱同前:惟时至成辞、佞好至防萌、何辜至惟新。
  两边分读,左右递退,六言六句:
  周风兴自后妃,卫女河广思归;
  长叹不能奋飞,齐兴硕人其颀;
  华观冶容为谁?情伤感我情悲。宫羽至淑姿、邵伯至相追、情伤至后妃。
  以下三段,读俱同前:年殊至成辞、谗人至防萌、愆殃至惟新。
  互用分读:
  周风兴自后妃,楚樊厉节中闱;长叹不能奋飞,
  双发歌我兖衣;华观冶容为谁?宫羽同声相追。宫羽至后妃、邵伯至情悲、情
  伤至淑姿。
  虚中行左右分读,六言十二句:
  周风兴自后妃,邵伯窈窕淑姿;楚樊厉节中闱,
  卫女河广思归;长叹不能备飞,咏志遐路逶迤;
  双发歌我兖衣,齐兴硕人其颀;华观冶容为谁?
  曜荣翠粲葳蕤;官羽同声相追,情伤感我情悲。情伤至后妃、邵伯至相追、宫
  羽至淑姿。
  左右连一句亦可读。
  以下三段,读俱同前:年殊至成辞、谗人至防萌、愆殃至惟新。
  ○紫书读法
  自岁寒反覆读,五言四句:
  寒岁识凋松,贞物知终始;颜丧改华容,仁贤别行士。士行至岁寒、松凋至贤
  仁、仁贤至凋松。
  自寒字蛇行读:
  寒岁识凋松,始终知物贞;颜丧改华容,士行列贤仁。仁贤至岁寒、松凋至行
  士、士行至凋松。
  从外读入:
  寒岁识凋松,仁贤别行士;颜丧改华容,贞物知终始。仁贤至华容、松凋至物
  贞、士行至丧颜。
  从内读出:
  贞物知终始,颜丧改华容;仁贤别行士,寒岁识凋松。颜丧至行士、始终至岁
  寒、容华至贤仁。
  以下一段,读俱同前:诗风至微元。
  自龙字起顺读,五言四句:
  龙虎繁文藻,旗凋华曜荣;容饰观壮丽,衣绣曜颜充。
  从外读入:
  藻文繁虎龙,充颜曜绣衣;丽壮观饰容,荣曜华凋旗。充颜至饰容。
  从内读出:
  荣曜华凋旗,丽壮观饰容;充颜曜绣衣,藻文繁虎龙。丽壮至绣衣。
  以下一段,读俱同前:衰年至异世。
  回环读:
  龙虎繁文藻,荣曜华凋旗;容饰观壮丽,充颜曜绣衣。衣绣至虎龙。
  顺读:
  藻文繁虎龙,荣曜华凋旗;丽壮观饰容,充颜曜绣衣。充颜至虎龙。
  以下一段,读俱同前:衰年至奇颜。
  ○黄书读法
  自诗情起,五言四句:
  诗情明显怨,怨义兴理辞;辞丽作比端,端无终始诗。诗始至情诗、辞丽至理
  辞、辞理至丽辞、端比至无端、怨显至义怨、端无至比端、怨义至显怨。
  自思感起,四言四句:
  思感自宁,孜孜伤情,时在君侧,梦想劳形。形劳至感思。
  顺读:
  宁自感思,孜孜伤情;侧君在时,梦想劳形。梦想至惑思。
  以下三段,读俱同前:愆旧至何如、婴是至何冤、怀伤至者谁。
  从外读入:
  宁自感思,梦想劳形;侧君在时,孜孜伤情。梦想至在时。
  从内读出:
  孜孜伤情,侧君在时;梦想劳形,宁自感思。侧君至劳形。
  从下一句间逆读:
  孜孜伤情,宁自感思,梦想劳形,侧君在时。侧君至伤情。
  以下三段,读俱同前:念是至独居、怀忧至漫漫、悼思至感悲。
  自诗情起,四言四句:
  诗情明显,怨义兴理;辞丽作比,端无终始。始终至情诗、辞丽至兴理、理兴
  至丽辞、情明至始诗、丽作至理辞、无终至比端、义兴至显怨、显明至义怨、比作
  至无端。
  余如始终无端,显明情诗,回环读,仍是四言四句八首。
  
  苏氏蕙若兰织锦回文璇玑图
  私淑女弟子哀萃芳谨绎
  琴清流楚激弦商泰曲发声悲摧藏音和咏思惟空堂心忧增慕怀惨伤仁
  芳廊王南荒嗟智
  兰桃怀郑淫中怀
  凋燕土歌妄君德
  茂水眷商想容圣
  熙好旧流感曜虞
  春方殊离仁君荣身苦惟艰生患多殷忧缠情将如何钦苍穹誓终笃志贞
  墙加怀繁思岑妙
  面兼何华伤幽显
  殊愁是观君岩华
  意悴冤曜梦峻重
  感少端终诗嵯荣
  故精平始璇峨章
  新旧闻离天罪辜神恨昭感兴伯苏心玑明别改知识深微至嬖女因*臣
  霜遐氏诗图渊贤
  冰幽辞兴怨重惟
  齐旷怀感念涯圣
  洁远感远为经配
  志离戚殊怀网英
  清凤知浮如罗皇
  纯贞志一专所当麟沙流颓逝异浮沉华英翳曜潜阳林西昭景薄榆桑伦
  望神龙时光滋匹
  谁轻昭盛流谦离
  思粲德意电远飘
  想散怀丽逝贞浮
  怀哀圣哀推自江
  所春皇遗生基湘
  亲刚柔有女为*人房幽处己悯微身长路悲旷感生民梁山殊塞隔河津
  自初行退一字,每首七言四句,俱逐句退成回文:
  智怀德圣虞唐贞,妙显华重荣章臣,
  贤惟圣配英皇伦,匹离飘浮江湘津。智怀至西林、至罗林、至玑心、至岑钦、
  至*臣、至识深、至如林、至浮沉、至知麟、至恨神、至怀身、至繁殷、至始心、
  至苦身、至南音、至和音、至伤仁、至忧心、至唐贞。
  以下十五段,读俱同前:所怀至芳琴、河隔至刚亲、清流至伤仁、妙显至梁民、
  生感至望纯、清志至商秦、曲发至唐贞、贤惟至长身、微悯至霜新、故感至藏音、
  和咏至章臣、匹离至房人、*为至墙春、阳熙至堂心、忧增至皇伦。
  自上横行退一字成句,逐句逐字逆读,俱成回文:
  伤惨怀慕增忧心,堂空惟思咏和音,
  藏摧悲声发曲秦,商弦激楚流清琴。伤惨至乡身、至苦身、至始心、至何钦、
  至南音、至繁殷、至怀身、至恨神、至知麟、至浮沉、至如林、至识深、至玑心、
  至罗林、至*臣、至章臣、至智仁、至唐贞、至忧心。
  以下十五段读俱同前:芳兰至听亲、刚柔至河津、湘江至智仁、堂空至阳春、
  墙面至*人、房幽至匹伦、皇英至忧心、藏摧至故新、霜冰至微身、长路至贤臣、
  章荣至和音、商弦至清纯、望谁至生民、梁山至妙贞、唐虞至曲秦。
  自两间行退一字成句,下以递退一句成章,又纵横返复读:荒淫至生民、王怀
  至皇人、志笃至方春、桑榆至贞纯、方殊至志贞、贞志至桑伦、岑幽至长身、加兼
  至刚亲、何如至故新、阳潜至所亲、罗网至和音、凤离至清琴、苦惟至章臣、沙流
  至湘律、渊重至房人、遐幽至望纯、多患至清纯、浮异至墙春,峨嵯至曲秦、精少
  至阳春、忧缠至皇伦、华英至梁民、光流至刚亲、龙昭至霜新、当所至芳琴、荣君
  至所亲、乡旧至故新、所感至清琴、苍穹至湘津、西照至长身。
  自中行退一字成句,以下迎退一句成章:南郑至遗身、*回至旧新,遗哀至南
  音、旧闻至*臣、繁华至房人、识知至清纯、浮殊至曲秦、恨昭至皇伦、诗兴至刚
  亲、苏作至所亲、始终至清琴、玑明至湘津、时盛至望纯、辜罪至*人、徵流至阳
  春、微至至梁民。
  自角斜退一字成句,以下递退一句成章:
  嗟中君容曜多钦,思伤君梦诗璇心,
  氏辞怀感戚知麟,种轻粲散哀惑亲。嗟中至贞纯、至浮沉、至遐神、至遗身、
  至阳林、至沙麟、至旧新,至凤麟、至加身、至基津、至桑伦、至生民、至渊深、
  至华沉、至廊琴、至方春、至王秦、至精神、至多殷、至*臣、至罗林、至苦身、
  至南音、至基津,至图心、至妙贞、至皇伦、至恨神、至知麟、至怀身、至繁殷、
  至如林、至思钦、至平心、至识深、至曲秦、至堂心、至忧心、至皇伦、至微深、
  至徵殷、至唐贞、至多钦。
  以下十五段同前:廊桃至基津、春哀至嗟仁、基自至廊琴、思伤至望纯、怀何
  至梁民、知戚至忧心、如怀至阳春、氏辞至霜新、图怨至长身、璇诗至和音。平端
  至故新、神轻至墙春、滋谦至房人、多曜至曲秦、伤好至清纯。
  自中心诗兴起,各项字倒换互旋,八面分读:
  诗兴感远殊浮沉,时盛意丽哀遗身,
  始终曜观华繁殷,徵流商歌郑南音。始终至遗身、玑明至旧新、苏作至*臣。
  四正左旋读:诗兴至旧闻、苏作至南音、始终至识深、玑明至浮沉。
  四正右旋读:诗兴至*臣、玑明至南音、始终至旧新、苏作至遗身。
  四隅左旋读:璇诗至廊琴、平端至春亲、氏辞至基津、图怨至嗟仁。
  四隅右旋读:璇诗至基津、图怨至春亲、氏辞至廊琴、平端至嗟仁。
  双句左旋读:诗兴至春亲、氏辞至旧闻、苏作至廊琴、平端至南音。始终至嗟
  仁、璇诗至*臣、玑明至基津、图怨至遗身。
  双句右旋读:诗兴至基津、图怨至*臣、玑明至嗟仁、璇诗至南音。始终至廊
  琴、平端至旧新、苏作至春亲、氏辞至遗身。
  各行退一字,于八面各取一句,左旋颠倒回文:
  南郑歌商流徵殷,廊桃燕水好伤身,
  旧闻离天罪辜神,春哀散粲轻神麟。廊桃至时沉、旧闻至滋林、春哀至微深、
  遗哀至多钦、基自至徵殷、*臣至伤身、嗟中至辜神。
  八面右旋读:南郑学滋林、嗟中至时沉、*臣至神麟、基自至辜神、遗衷至伤
  身、春哀至徵殷、旧闻至多钦、廊桃至微深。
  各行退一字,四正面各取一句,左旋读:
  南郑歌商流徵殷,旧闻离天罪辜神,
  遗哀丽意盛时沉,*因女嬖至微深。旧闻至微殷、遗哀至辜神、*因至时沉,
  四正右旋读:南郑至辜神、*因至徵殷、遗哀至微深、旧闻至时沉。
  四隅左旋读:嗟中至滋林、廊桃至多钦、春哀至伤身、基自至神麟。
  四隅右旋读:嗟中至伤身,基自至多钦、春哀至滋林、廊桃至神麟。

唯有牡丹真国色----金轮垂照武则天
  如果说牡丹是百花之王,拥有其他花卉所无的王者之气、富贵之气。那被称为“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的武则天就是“女人花”中的一株牡丹,她那雍容华贵、君临天下的气势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异数,也成为几千年唯一一个让女人们感到骄傲的神话。
  中国历史上最牛的美眉恐怕就是这位武美眉了。记得有人说过武则天在女人中实在是太厉害了,别的不说,一生中嫁过两个皇帝,生过两个皇帝,自己本身又是皇帝,厉害吧?呵呵,从古到今再无第二个美眉能及。我们这里就不再说她以一毫无根基的弱女子却能将威震四夷的李唐江山改朝换代,也不再说她杀了多少峨冠博带的名臣大将,所任用的来俊臣、周兴等设置的人间地狱里吓死了多少公卿贵族,我们这里只来看一下,武则天同样出色的才气。
  如果武则天是个普通的女子的话,人家在评论才女的时候肯定会说到她的。但是由于武则天在政治上的成就太过眩人耳目,所以人们往往就忽略了以武则天的才情和艺术上的成就完全有资格位于才女之列,而且较之其他才女的才艺,丝毫不处下风。
  唐朝是个崇尚诗歌的时代,有道是“唐诗晋字汉文章”。在武则天所处的时代,唐诗尚未完全繁荣,那时候的诗人到如今比较有名的也就是初唐四杰和宋之问、沈佺期之类的人物,律诗也尚未完全成熟。但武则天的诗作现在可见的在《全唐诗》中就录有四十六首,打开《全唐诗》卷五我们就看到这样诗作。虽然在这些诗中,像《唐享昊天乐》就占了12首,《唐明堂乐章》又有11首。《唐大飨拜洛乐章》有14首,这些都属于应制诗的种类,思想性和艺术性都不是太高。就如我们写行政文件时一样,就是再有满腹才华的人也不免写得空洞无味。有的小说中说《唐享昊天乐》中武则天还是当武才人的时候,唐太宗命她做的。依江湖夜雨看,倒也很有可能。我们选两首来看一下:
               

【唐享昊天乐·第二】
    瞻紫极,望玄穹。翘至恳,罄深衷。听虽远,诚必通。垂厚泽,降云宫。
 

【唐享昊天乐·第三】
    乾仪混成冲邃,天道下济高明,闓阳晨披紫阙,太一晓降黄庭。
    圜坛敢申昭报,方璧冀展虔情。丹襟式敷衷恳,玄鉴庶察微诚。
  
  这两篇诗的句子中透着一些谦卑恭颂的气息,什么“展虔情、敷衷恳,察微诚”,不像是武则天君临天下后,处于亿万人之上号令天下莫敢不从之时的口气。看后来武则天当了皇帝后的诗,口气就大得多了,像这首《腊日宣诏幸上苑》就霸气十足了:
    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据说这是武则天冬天里要看百花齐开,就下了一个诏书,并写了这么一首诗,让百花在冬日中一齐开放。结果唯有牡丹开得迟了,武则天就一怒之下将牡丹贬出长安,迁到洛阳。这个故事在《镜花缘》中说的非常详细。但是只是传说,可能并非真有其事,也可能是先看到了武则天的这首诗然后联想附会的。但是你看“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这口气多这个“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命令式的语气确实也透着十足的霸道,有点“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的味道。其实诗既是人写的,不免随着人的处境而变化,像本朝太祖青年之时,也是小心翼翼地来一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但到了后来就是“不许放屁,试看天翻地覆”。前后的口气判若两人。
  武则天最有名的一首诗,也是江湖夜雨觉得最有艺术性的是这首《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这首诗感情十分真挚,江湖夜雨觉得纯从诗中体现出来的感情看,应该是武则天和李治相离别的时间里写的,或者就是在感业寺当尼姑的那段日子。像天涯网友萧让美眉写的那样:“这首哀婉缠绵的《如意娘》,多少可以反映她当时的心境。年华已经老去,前途仍不明朗,那渺茫无期的承诺什么时候能够到来?在李治未去感业寺的日子里,那个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倚门而望的缁衣女子,一定有无数次,为这样莫测的未来而颤栗”。当时的武则天恐怕还是个年青美貌的妙龄女郎,心怀中也有过和天下普普通通的众女儿一样的柔情离思。所以这首诗写得非常出色。李白的《长相思》一诗中有“昔日横波目,今成流泪泉。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之句,据说李白的夫人看了这首诗,对他说:“君不闻武后诗乎?‘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李白听了后”爽然若失”(《柳亭诗话》)。是的,因为李白这首诗和武则天的诗立意近似,而且艺术手法上也并没有超过武则天。所以觉得很不爽。后来有“刿目鉥心、掐擢胃肾”之称的孟郊又写出了:“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这样语出惊人的句子。但溯其本源,还是承袭了武则天的创意。所以江湖夜雨觉得《如意娘》这首诗在唐诗众采纷呈的无数优秀诗篇中也不失为一首好诗。只不过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江湖夜雨头脑中被现代社会的乌七八糟污染得太厉害了,常常看到“开箱验取石榴裙”这一句时,就不由自主地想起莱温斯基著名的“蓝丝绒”裙子,呵呵。“验取石榴裙”,在唐代的技术条件下是无法实现的,所以就成为一个美丽的诗句,现代技术倒是能验了,但是验的却不是泪斑了,而是另一种斑。
  武则天这首写得也不错:
  
                游 九 龙 潭
       山窗游玉女,涧户对琼峰。岩顶翔双凤,潭心倒九龙。
       酒中浮竹叶,杯上写芙蓉。故验家山赏,惟有风入松。
  
  此诗意境我觉得可以和王维、孟浩然等人的有些诗篇相媲美。而且对仗工整,意境幽然,颇见功力。“风入松”一词后来更成为词牌名,北京有个书店也叫做“风入松”,原来都由武则天这首诗中的句子而来啊。由此可以看出武则天的诗才还是很不错的。
  据说武则天还有《垂拱集》百卷和《金轮集》十卷,可惜已经失传了。郭沫若曾创作过《武则天》的戏剧,对一代女皇很感兴趣,当年他力求要挖武则天和李治合葬的乾陵,他对周恩来总理说:“毫无疑问,肯定有不少字画书籍保存在墓室里!打开乾陵,说不定武则天的《垂拱集》百卷和《金轮集》十卷可重见天日!也说不定武后的画像、上官婉儿等人的手迹都能见到!石破天惊,一定是一件石破天惊的大事!” 但是周总理当年批示挖了明定陵后,出土的文物在当时条件下无法得到保护,被破坏严重。可能周总理也感到痛心,大概是出于这个原因,周总理一句“我对死人不感兴趣”制止了郭沫若的提议。郭只好哀叹:“待到幽宫重启日,延期翻案续新篇”。所以郭这一生无法看到《垂拱集》和《金轮集》了,不知道我们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这两部书重见天日。从江湖夜雨的心情来说,并不喜欢沉睡千年的高宗和武则天被我们打扰,但也希望能够看到那些地宫中的神秘宝物,唉,有个两全齐美的方法就好了。
  虽然我们看不到《垂拱集》和《金轮集》,但是还可以从《织锦回文记》这篇小文中看出武则天的才气:
  前秦荷坚时,秦州刺史,扶风窦滔妻苏氏,陈留令武功道质第三女也。名慧,字若兰。识知精明,仪容秀丽;谦默自守,不为显场。年十六归于窦氏,滔甚爱之;然苏性近于急,颇伤嫉妨。滔字连波,右将军于真之孙朗之第二子也。风神秀伟,精通经史,允文允武,时论尚之,苻坚委以心普之任,备历显职,皆有政闻,迁秦州刺史。件旨,谪戊敦煌。会坚克晋襄阳,虑有危逼,藉滔才略,乃拜安南将军,留镇襄阳。初,滔有宠姬赵阳台,歌舞之妙,无出其右,滔置之别所。苏氏知之,求而获焉,苦加捶辱,滔深以为憾。阳台又专苏氏之短,谗毁交至,益恨焉。苏氏时年二十一,滔将镇襄阳,邀苏同往,苏氏忿之,不与偕行。滔携阳台之任,绝苏音问。苏氏悔恨自伤。因织锦为回文,五彩相宣,莹心耀目,纵横八寸,题诗二百余首,计八百余言,纵横反复,皆成文章。其文点画无缺,才情之妙,超古迈今,名曰《璇玑图》。然读者不能悉通。苏氏笑曰:徘徊宛转,自成于章。非我佳人,莫之能解,遂发苍头,至襄阳焉。滔省览锦云,感其妙绝,因渝阳台令谢怒;而具车徒,感礼邀迎苏氏,归于汉南,恩好愈重。苏氏著文词五千余言,属隋季丧乱,文章散落,追求不获,而锦字回文盛见传写,是近代闺怨之宗旨。属文之土,咸龟镜焉。朕听政之暇,留心坟典,散帐之次,偶见斯图,因述若兰之多才,复美连波之悔过,遂制此记,以示将来也。
  从上面的文字中我们可以感觉到武则天文词斐然,功力不在一般的饱学宿儒之下。
  武则天的才气还表现在书法上面,我们知道唐代从唐太宗开始就十分重视书法艺术,尤其是喜爱推崇二王的书法艺术,据说唐太宗十分喜欢王羲之的《兰亭序》,但是《兰亭序》是王家的传家宝,写有《千字文》的智永和尚是王羲之的第7代孙。智永没有子女,死前他将《兰亭序》传给弟子辨才和尚。辨才和尚将之视为珍宝,藏在卧室梁上特意凿好的一个洞内。太宗听说《兰亭序》在辨才那里,便“三次召见,辩才诡称经乱散失不知所在”。李世民硬要不成,便改为智取。他派监察御史萧翼乔装成潦倒书生,投其所好,和辩才老和尚弈棋吟咏,论书作画成为忘年之交。萧翼也是大才子,对书法很有研究和见地,与辨才和尚经常谈论书法。萧翼来了个抛砖引玉之计,他先拿出几件王羲之的作品给辨才欣赏。辨才看后不免起了争强好胜之心(呵呵,看来佛家所说的“无争竞心”辨才和尚修为多年却依然没有做到),于是他忍不住就说:“真倒是真的,但并不是王羲之的巅峰之作,我给你看一样。”于是从屋梁上取下真迹给萧翼观看,萧翼一看正是《兰亭序》真迹。随后,他出示诏书,并将画拿走,辨才追悔莫及。失去真迹后不久郁郁而死。唐太宗得到《兰亭序》真迹后十分高兴,死后将其随葬。由此可以看出唐太宗对书法艺术的喜爱和重视,受此风气,宫中的嫔妃也多习二王的碑帖。不过太宗的手法有点巧取豪夺的意味。相比之下,武则天后来的所为倒是更人性化一些。
  武则天同样喜爱王羲之的真迹,据《旧唐书》中的“王方庆传”记载:“则天以方庆家多书籍,尝访求右军遗迹。方庆奏曰:‘臣十代从伯祖羲之书,先有四十余纸,贞观十二年,太宗购求,先臣并已进之。唯有一卷见今在。又进臣十一代祖导、十代祖洽、九代祖珣、八代祖昙首、七代祖僧绰、六代祖仲宝、五代祖骞、高祖规、曾祖褒,并九代三从伯祖晋中书令献之已下二十八人书,共十卷。’则天御武成殿示群臣,仍令中书舍人崔融为《宝章集》,以叙其事,复赐方庆,当时甚以为荣。”
  这上面说武则天喜欢王家书法,就问过王羲之的后代王方庆,王方庆就将家中尚余的王羲之的真迹及其其他王氏家庭中的众多墨宝献给了武则天,武则天拿给众臣观赏后,然后又赐还给了王方庆。按说武则天当时是一国之主,什么宝贝都应该收归她有,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但是武则天却没有像太宗那样霸道,而是欣赏完后又还给了王方庆,有人说武则天残酷狠毒,但是这里表现出来的却是一种难得的宽宏和大度。
  武则天自己的书法艺术也相当高,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她书写的那座《升仙太子碑》。升仙太子碑位于洛阳市以东的偃师市府店乡缑山之颠。相传周灵王太子晋于缑氏山之巅乘白鹤升天而去。武周圣历二年(699年)二月初四,武则天于东都洛阳赴登封封禅,留宿缑山升仙太子庙,感兴而撰此文,并亲为书丹。有人说是碑文借叙述周灵王太子晋于缑氏山之巅乘白鹤升天而去的故事,用来美化歌颂武周盛世。但是事情并非完全如此,其实武则天在写《升仙太子碑》时肯定会想到她那两个“玉貌雪肤,眉目如画”的男宠--张昌宗张易之。这个事情倒并非江湖夜雨一味地“八卦”,史载武三思为了讨好武则天和二张,就写奏章,说张昌宗是周朝王子晋的后身。传说中王子晋曾乘白鹤在缑氏山登仙而去。于是武则天就命张昌宗经常穿着羽毛做的衣服,吹着箫,骑着木鹤,在内宫里转来转去。当时的很多著名文人如宋之问等就纷纷写诗来吹捧。所以要说这个《升仙太子碑》有一多半是给二张立的,倒也是实情。当然,后世的迂腐之人,一提武则天宠幸二张,就嗤之以鼻,视为污秽之行。但清人赵翼就看法不同,他说“人主富有四海,妃嫔动千百,后既为女王,而所宠幸不过数人,固亦未足深怪,故后初不以为讳,而且不必讳也。”(廿二史札记)意思是说皇帝一般嫔妃成千上百,武则天既然是女皇帝,那么玩个把男人也是应该的。呵呵。
  好了,且不说这座碑是为谁所立,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碑,高6.7米,宽1.55米,厚0.55米,盘龙首龟座高1.3米。 碑额“升仙太子之碑”六字,以“飞白体”书就,笔划中丝丝露白。碑文33行,行66字,行草相间,近章草书体。历来碑文往往是楷隶,草书刻碑的极为罕见,这也是武则天不同于一般凡俗的表现吧。碑文上下款和碑阴的《游仙篇》杂言诗、题名等分别出自薛稷、钟绍京(书法精品《灵飞经》就出于他之手),两人皆为当时名书法家。武则天之书法字型结构严谨,布局章法疏淡有致,运笔刚柔相济,纵收得体,圆传流畅,意态豪纵。后世历代书法爱好者都视“升仙太子碑”为书法艺术珍品。
  《升仙太子碑》中还有一个独特的地方,就是碑文中有好多武则天自己造的字。大家都知道武则天自己的名字中的“瞾”字是她自己造的字。其实武则天当时改了好多字,据说从689年到704年先后改字5次。比如把“国”改成由“口、八、方”(方框中上面是“八”下面是“方”)组成的字。“月”字改成“匚”里面加个“出”字等等。我国历史上敢改动文字的也只寥寥数人,一是秦始皇,统一文字,二就是武则天了,三应该是本朝太祖了。不可否认,敢改文字的人都是些惊天动地的人物。
  所以,虽然她在艺术上的成就比起她政治上的成就就好像星星伴月,但是我们从武则天金轮垂照的光环中仔细地寻找一下,你就会发现武则天所体现出来的艺术闪点比之其他才女毫不逊色。
  

日边红杏倚云栽----点斗魁星是婉儿
  大唐盛世中,是中国历史上女人们比较有地位的一个朝代。唐朝时的公主、贵妇很多,而且很大胆开放,并且参与政事,权力很大。所以在唐代的一些传奇故事中常有“后土夫人”、“太阴夫人”之类贵妇人纳漂亮男生的这种故事,其实故事都是取材于生活的,正是反映了上面所说的这种情况。这篇,我们来看一个一生接近于最高权力中心的美貌才女,她曾像神话中的文魁星一样掌管着天下文宗,让我的思维追到千年以前,来看这样一个场景:
  巍峨富丽的宫室中,奇珍美酒的盛宴前,一群人正搜尽枯肠、搔短头发来吟诗作赋。他们可不是寻常的文人,他们或是文臣,或是昭文阁的饱学之士,但在这九五之尊的御宴之前,还是不免有些紧张,有些人更是“战战惶惶,汗出如浆”。而怡然高坐,美艳高华的那位美人居然是评判他们的文章的最权威的“评委”。她,就是上官婉儿,后人称之为上官昭容。
  这昭容,本是宫中的“职称”,据史料载:“宫中位号十有四品。昭仪、昭容、昭华、保香、保芳、保衣、安宸、安跸、安情、修容、修媛、修娟等,秩比公卿士大夫。”而在唐朝上官婉儿那时候,还有个特殊情况,当时的女皇帝武则天当年就是昭仪,所以昭仪这个封号可能当时就暂时不用了(仿佛国民党中孙中山称总理后,其他人不再称总理一样)。所以这昭容可能已是宫中职位的极品。上官婉儿入宫的情况也很有传奇性,上官婉儿家学渊博,乃是上官仪的孙女。这上官爷爷的诗虽然江湖夜雨一样不甚喜欢,但上官爷爷毕竟也是一代文坛人物。但也正因为这样,上官仪被武则天所恶(据说是上官仪被武则天的老公李治召来让他起草废掉武后的诏书,估计武后的耳目极多,武后突然就及时出现了,脓包皇帝李治吓得魂不附体,就说全是上官仪的主意),下狱被杀。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一同被籍没入宫为奴。当时上官婉儿只是个小小婴儿。据说当年她母亲怀她的时候梦见神人送来一杆大秤,占梦的说这预示着上官婉儿将掌握大权衡量天下大事。(《刘宾客佳话录》:(婉儿)母将诞之夕,梦人与秤,曰:“持此秤量天下。”郑氏冀其男也,及生昭容,母视之曰:“秤量天下岂汝耶?”呕哑应曰:“是。”)
  到了上官婉儿14岁的时候,已出落成了一个美貌如花、才华出众的才女。上官婉儿这一年被武则天召见宫中,当场命题,让其依题着文。上官婉儿文不加点,须臾而成,词藻华丽,语言优美。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分,让其掌管宫中诏命。据说当年高宗李治宴群臣(想必武后肯定也在),赏双头牡丹诗,上官婉儿一联云:“势如连璧友,情若臭兰人。”(这里臭兰,其实是香味,大家可不要以为是臭味哦,呵呵。语出《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应该说写得很不错。
  后来上官婉儿少年气盛,又因违忤旨意,罪犯死刑,但武则天又加以宽恕。此后婉儿算是活明白了,可能人生观世界观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以后上官婉儿就精心伺奉,曲意迎合,深得武则天欢心。更被武则天提拔为贴身秘书,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权势日盛。呵呵,这能够上达天听,接近至尊的角色往往不可小看呀,在一言九鼎的至尊面前,说上一句好话和说点坏话,那可天差地别。原来腐儒的经书里说什么“春秋一字之褒,荣于华衮,一字之贬,严于斧铖”,其实在吹牛,《春秋》那东西无所谓,后人足有把“颠倒的历史再颠倒过来”的本领。而在当时婉儿在武则天面前的一字之褒和一字之贬,确实可当此说。呵呵,想必当时给婉儿送礼巴结的也不在少数。
   当然,武则天是什么样的人物,权柄也不会全由上官婉儿把持。说起来上官婉儿在武则天面前地位还是很低的,不是说有一次,武则天和婉儿及武则天的“男妃子”张昌宗、张易之一起饮宴。要说二张也是经过全国选美挑出来的,当然也是极品帅哥。武则天不是赞过“莲花似六郎”(六郎指张昌宗)嘛。婉儿也是个有情有欲的女儿身,不禁贪婪地多看了几眼,大有垂涎之意。武则天眼里可不揉砂子,瞧见婉儿的这种神情就当场大怒,拔下一枚玉簪就掷向婉儿,正中婉儿天目穴(呵呵,这里说的武侠化了,就是两眉中间),婉儿当然敢怒不敢言,眉间落下了个伤疤,婉儿就剪了花瓣贴住,后来反而成为宫中的一种时髦打扮,有的宫妃眉间没有伤痕,也贴上个花。
  也许是压抑的太厉害,等到武则天死后,上官婉儿大大地“性解放”了一番。她先是和唐中宗有了关系,又与武三思淫乱(当然,也有记载说武三思是武则天指配的)。说起来,上官婉儿的情形也很特殊,原来职位就是宫中嫔妃,但当时武则天称帝,她不是男人,这嫔妃当的徒有虚名。中宗即位后,宫里的女人像婉儿等就照单全收了,而且上一任皇帝是他的老妈并非老爹,也不存在子占父妾的问题,这上官婉儿居然却乐得“身兼两职”。而且让人惊奇的是,唐中宗的皇后韦后也和武三思不清不楚地淫乱,我靠,这简直是皇宫里的一个换妻俱乐部。韦后的女儿安乐公主当然也是个有名的“小太妹”,本来是嫁武三思之子武崇训,但安乐公主不喜欢他,倒泡上了他那堂弟--漂亮的小白脸武延秀。有记载甚至说安乐公主甚至还有时把武延秀“孝敬”给她母亲韦后玩玩。靠,唐朝贵妇人恐怕真的把这些美貌男人当成玩意儿一样。
  当然,这时候依靠上官婉儿、韦后、安乐公主,这些当时金字塔尖上的女人们,武家人自然是权势熏天,势力比武则天在位时恐怕也不逊色。但这时候,并非韦后所生的太子李重俊忍无可忍,心想武则天在世时,武家人欺负李家人也罢了,现在武后不在了,武家人还这样牛,这天下还是李家的吗?太子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呵,于是就发动了兵变(要说也怪当年唐太宗李世民兵变的示范效应,这唐朝时太子们兵变的次数极多),先杀了武三思、武崇训等武家人,但正好上官婉儿、安乐公主都没有在武家住。李重俊来到宫前,扣打宫门,指名索取上官婉儿,要她的性命。这时候上官婉儿表现出极高的政治斗争才能,在这样危急的情况下,要是一般俗人恐怕早就吓得痛哭流涕,跪在了地上拉着皇帝的脚哀求(其实越这样,越没有用,倒死得更快)。而婉儿镇定自若,对中宗和韦后说:“如此看来,太子是先要我死,然后再依次弑杀皇后和陛下,要让我们同死于他的刀下。”巧妙地将自己的命运和中宗韦后放在一起。中宗韦后一听,想想自己和上官婉儿的关系也是亲密的如同一体,唇亡齿寒,再加上韦后这当后娘的一挑唆,于是中宗李显大怒,不肯依李重俊的索要交出婉儿。李显带上婉儿和他的妻女们匆匆登上了玄武门,以避兵锋。他首先派右羽林军大将刘景仁速调两千羽林兵士屯于太极殿前,闭门自守。当叛军来到宣武门下,他便依照婉儿的指令,向门下的叛军高声劝降。中宗李显虽然是个糊涂蛋,但他毕竟是名正言顺的正牌皇帝,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叛乱的羽林军见皇帝亲自发话了,当场倒戈,太子等反而被杀,一时间玄武门下血流成河。
  经此一役,武氏算是被消灭了。但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这三个女人的势力更大了,当然另一个有势力的女人是武后的女儿,也就是中宗的妹妹太平公主。这时候上官婉儿劝皇帝大量设置昭文馆学士,广召当朝词学之臣,赐宴游乐,赋诗唱和。这算来也是对文化事业的一种推动和贡献吧。于是本文开始的那一幕就出现了,上官婉儿登上高高的彩楼,宣布规则:奉诏评诗,只选其中最佳者一篇进呈御览并谱曲,不中选者即发下楼,当场退稿。内侍拿过诗来刚念过诗题和开头两句,诗稿便纷纷飘落,只剩沈佺期和宋之问(这两人是当时宫庭诗人中顶尖级的人物,但江湖夜雨对他们的评价是远不及”王杨卢骆”等人的)两人的诗稿还没有给丢下来。沈佺期悄悄对宋之问说,咱俩一向不分高低,我看就以今日定高下,以后不必再争了,宋点头同意。
  隔了好一会儿,楼上又飘下一张,原来是沈佺期的诗,宋之问的诗则被呈给皇帝。婉儿的评价是:二诗文笔相当,但沈诗结句“微臣雕朽质,差睹豫章才”辞气已竭,而宋诗《奉和晦日昆明池应制》结句“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陡然健举,若飞鸟奋翼直上,气势犹在。婉儿的评判让沈宋都心悦诚服。说来婉儿的眼光的确不错,应制诗这种弘扬主旋律的东西,还是人家宋之问那两句“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更有高举旗帜开创未来的气势。
  此后,上官婉儿又长安市区群贤坊的东南侧修建了一座异常豪华的住宅,由于上官婉儿和皇帝关系暧昧,中宗又派人扩建婉儿居所,穿池筑岩,修建庭院,穷极雕饰,使婉儿的豪宅俨然如“行宫”一般豪华。当然安乐公主更不含糊,经常野蛮拆迁平民的居所,腾出地方来扩大自己的府第。更离谱的是,安乐公主她又盯上长安城里的昆明池,要中宗将昆明池给她。昆明池在唐朝的地位恐怕和现在的中南海差不多,是不能随便划归个人的。所以唐中宗愚者千策,终有一得,倒没有答应女儿的非份要求。但安乐公主大怒之下,强抢民宅民田,硬是在长安城里又开凿了一个“定昆池”,意思是定要超过昆明池。然后为了填充自己偌大的庭院池宅,安乐公主又纵使家奴外出,到处强抢百姓的儿女,做为自己的奴仆侍婢。
  在这样骄奢之风下,上官婉儿还算不是太过份的哪。俗话说:饱暖思淫欲。又说“男人有钱就变坏”(这个“坏”多意指淫行而言),其实女人也一样。上官婉儿现在不但掌握天下文宗,而且参政议政上面也是举足轻重,可以说够得上是那句歌词了:“你站在万人中央,感受那无上的荣光。”这时候婉儿也已经四十多岁了,也是如狼似虎的年纪。于是婉儿也开始学武则天一样,弄个把男人来玩玩。上官婉儿看上的美男叫做崔湜,这崔湜倒也有几分才华,吟诗作赋也有一套。当然啦,以婉儿的品位,她挑的男人也不会太菜吧。我们来看看这个比婉儿小6岁的卖身男人的诗:
    看这首《相和歌辞·婕妤怨》:
    
    落日啼连夜,孤灯坐彻明。卷帘双燕入,披幌百花惊。
    陇上寒应晚,闺中织未成。管弦愁不意,梳洗懒无情。
    去岁闻西伐,今年送北征。容颜离别尽,流恨满长城。
    
  应该说还不错吧,对仗工整,像“卷帘双燕入,披幌百花惊”等中间几联,江湖夜雨觉得写的相当好。再看崔湜另一首:
    沁园东郭外,鸾驾一游盘。水榭宜时陟,山楼向晚看。
    席临天女贵,杯接近臣欢。圣藻悬宸象,微臣窃仰观。
  
  呵呵,这“席临天女贵,杯接近臣欢”几乎就是在写被上官婉儿“宠幸”的情景嘛,这席恐怕不止是酒席,而且是“枕席”吧。又找了一首,也可以看出来这种情味:
    年光陌上发,香辇禁中游。草绿鸳鸯殿,花明翡翠楼。
    宝杯承露酌,仙管杂风流。今日陪欢豫,皇恩不可酬。
  
  这首说的更直白了:“今日陪欢豫,皇恩不可酬”。摆明了是在搞“三陪”了,呵呵。
  当然,这政治方面历来都是“枕边灵”,年纪轻轻的崔湜在很短时间里,从中书舍人到兵部侍郎,再拜中书侍郎、检校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是相位。不久,崔湜又在主持铨选时,多有违失,被御史李尚隐弹劾,以罪被贬;因上官婉儿的奔走,说动安乐公主使他官复原职。呵呵,看来《玉观音》中刘明浩对男主角杨瑞说的话倒不假“男人的漂亮脸蛋有时候也值钱”。
  但是因为崔湜,上官婉儿却和太平公主有了裂痕。因为太平公主同样喜欢美男人,看到了崔湜,竟夺人所爱,不时召崔湜入府陪她作乐。所以上官婉儿一怒之下,加入了韦后、安乐公主这一阵营。后世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婉儿也大略如此。
  可韦后、安乐公主居然走了步险棋也是臭棋,她们居然后来毒死了中宗。这里闲插几句:江湖夜雨总觉得这事有点蹊跷,虽然史书都这样的记载,但韦后、安乐公主为何能同谋杀夫杀父,也太过骇人听闻。而且,韦后、安乐公主都死无对证,李隆基当了皇帝后,他说是韦后、安乐公主等毒杀了中宗,谁敢为其翻案?从中宗的表现看,中宗整个是一糊涂蛋,武则天在位时,就居然说出把天下让给他老婆韦家的混帐话(为此,武后废了他,大臣们都觉得理所当然),实在是个再理想不过的傀儡了,再立其他傀儡还未必如他听话呢。从上面说过的太子李重俊造反时可以看出,虽然中宗是傀儡,但关键时候他这个牌位还是有很大作用的。再说中宗死时已五十四岁,这年纪在现在当然还算是“英年早逝”,但在纵欲过度,普遍短命的帝王中也不算夭折了。像唐太宗李世民才五十岁就驾崩了,中宗的老爹李治也活了五十五岁而已,所以江湖夜雨觉得未必杀死她们的李隆基所说的就都是事实,历史上常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胜者为王,败者为贼。
  结果是,中宗死后,太平公主联合临淄王李隆基(也就是后来的唐明皇)杀入宫中,羽林将士们便欣然从命,宫城的防卫不攻自破,韦后、安乐公主都被杀。婉儿在杀声震天之中,化妆更衣,命令宫女排列整齐,静静地秉烛迎接李隆基。婉儿从容地出示先帝驾崩时假托的遗诏,申明自己的立场是反对韦后她们的,但这次上官婉儿失败了,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认定了她是韦后一党,于是钢刀利剑无情地砍了下去。婉儿大约活了四十六岁。
  上官婉儿死后,李隆基倒也没有特地把她“斗倒批臭”,反而爱惜她的才华,让人收集她的诗作,全唐诗中还始终称她为上官昭容(呵呵,正是由于这个尊称,害的江湖夜雨搜索了好半天上官婉儿这个名字,没有找到她的诗作,后来才发现称她为上官昭容)。当朝位极人臣的“燕许大手笔”之一的张说作序说:“敏识聆听,探微镜理,开卷海纳,宛若前闻,摇笔云飞,成同宿构。古者有女史记功书过,复有女尚书决事言阀,昭容两朝兼美,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意,虽汉称班媛,晋誉左媪,文章之道不殊,辅佐之功则异。”对上官婉儿才华做了由衷的赞美。认为班媛(班昭)和左媪(即左芬)都比不过她。
  上官婉儿流传下来的诗作不多,江湖夜雨最喜欢的是这首《彩书怨》: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馀。  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  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据说这时候婉儿尚是十几岁的少女,当真是“少女情怀总是诗”,诗中那炽烈纯情的句子确实很妙。婉儿
  后来的诗句中虽然也有“斗雪梅先吐,惊风柳未舒”这样的好诗句,但应制诗太多了,虽然婉儿才思敏捷,经常能一下子替二张、唐中宗、韦后他们各做好几首诗,而且意味不同。但内容却多数是“宸翰陪瞻仰,天杯接献酬。太平词藻盛,长愿纪鸿休。”这类的场面话,无味的很。惜哉婉儿!江湖夜雨觉得,婉儿的才华过多地消耗在“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意”上了,江湖夜雨觉得,好多优秀的文人一当了最高统治者秘书这一角色,才华就大大被扼杀了,像老蒋秘书陈布雷等如果不干秘书,恐怕也会是个好作家。婉儿在宫庭的政治斗争中浪费了过多的才华,如果婉儿只是个普通女子,她恐怕要多写出几篇脍炙人口的好作品。
  韩愈在《柳子厚墓志铭》中讲过这样一段话;“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至必传于后于今无疑也。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大意是说如果柳宗元一生如意,出将入相,当成高官,但文章可能就没有这么好了,这之间的得失只有后人评说了。这话用来说婉儿也挺适合,不过情况却相反,婉儿一生弄权,荣光一时无限,不亚于“为将相一时”,但可能却因此少留下许多优美的诗篇。但是,人各有志,也许有人觉得婉儿这样过才算没有白活,比哪些穷愁苦吟的美眉们过得精采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