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新建小学/没有消防通道的围城(21世纪经济报道 2008-5-2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7 07:17:06
都江堰新建小学/没有消防通道的围城   2008-05-28 15:49:41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周斌 晨星 屠明星

  

  都江堰新建小学遇难孩子243人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苦难凝结在这一刻。

  这一刻,都江堰新建小学一年级学生林建(化名)在操场上体育课,他看见自己的小姐姐林昕从教学楼三楼的走廊上随着地动天摇,消失在烟土弥漫的废墟中。幸免于难的他,最近在梦中总是看见姐姐在教学楼走廊上的身影,但是一叫姐姐,她就消失不见了。

  5月14日,林昕的父亲林剑在殡仪馆看到了女儿的遗体,他说他已经哭不出来了。都江堰政府公布的数据,截至5月22日新建小学在此次地震中遇难学生243名。

  5月19日上午,这所小学垮塌多日的教学楼经过清理,变成了两堆钢筋混凝土堆就的形似坟墓的小山包,一位母亲还哭泣着在废墟中寻找儿子的遗物——最终她没能找到——她将带来的水果和牛奶放置在土包之上,祭奠永远离她而去的孩子。这样凭吊的家长,几乎天天都有。

  新建小学的教学楼有四层,每层楼三个班,一个班平均40-50个学生,全校大约有700名。地震时除一个班在操场上体育课,另一个班上音乐课在楼下练习跳舞外,更多在楼内的学生随楼垮塌离世,从这个被四周依然屹立的高楼围成的、没有消防通道的小小学校里离世。

  “他们这些生前既然在一起的同学,死后应该也能够还在一起。”林剑说,家长们的愿望之一,是希望政府找一块地,将所有的孩子一起安葬。
  
  “围城”中的小学

  位于都江堰市建设路的新建小学,就像一座“围城”,只有一个门洞可供出入。现在,它的废墟仍被紧密包围在几栋地震后仍然完整的高楼之间。

  出入的门洞宽约3米,高约4米,据遇难孩子的家长反映,当时由于门洞不够高,大型挖掘机进入学校救人前要“掘地三尺”,都江堰市教育局局长张庆向本报记者确认,当时下挖了约十公分的地面,挖掘的痕迹至今依在。

  进入这个小小的门洞,就是小学的操场,操场另一侧是已经倒塌了大半的教学楼——左侧完全垮塌,中间楼梯和教师的办公室还勉强站立。

  新建小学所处的建设路中部,是全市繁华地段,它的校门正对着东西走向的街道,临街是一栋6层高的商住楼,一层是商铺,二层以上则是民宅。据一楼的一位商店老板介绍,这里临街档口的租金在都江堰算是中等偏上,一个20多平米的档口,月租大约在1400-1500元之间。

  小学废墟背后,是城关幼儿园,幼儿园的损毁很轻,只有一两扇窗口的玻璃破碎,南侧是天和盛世商业街,北侧则是由都江堰宾馆改造而成的乔富大厦。

  2004年12月1日开盘的天和盛世商业街,被誉为都江堰的旅游地产新坐标——当地媒体报道说,一看山(青城山),二望水(都江堰),三逛天和盛世。它的开发商是四川天和房产公司。这里20平方米左右的档口,月租达3000元左右,是都江堰租金最高的商铺之一。

  乔富大厦面积达4万平方米,内有四星级酒店,同时还是都江堰最大的娱乐休闲广场。据家长介绍,这里前身是都江堰宾馆,后被一位叫郑运权的老板买下,改造成乔富大厦。

  这种围城似的结构,是新建小学死难孩子的家长们意见最大的地方之一:“学校甚至没有消防通道!”

  是谁让一座学校只剩下唯一出入的门洞?是谁让商业场所紧密包围着有700多个孩子上课的学校?如果留下消防通道,孩子们是不是会有一个逃生的机会?

  诸多疑问,现在无人回答。
  
  危楼的通知?

  据一位姓吴的家长介绍,新建小学建于1992年,教学楼原来只有两层,后来加盖到四层。还有一种说法是,1999年当地政府就拨款对学校进行了重修,但只是做了简单修缮,学校出门后就面对大街的状况并没有改变。

  新建小学是一所公立学校,从2007年开始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其学生的家长大多来自都江堰的底层,有卖菜的、有开铺做小生意的、还有石厂湾煤矿的工人。据一位姓黄的家长说,石厂湾煤矿有40多户家庭的孩子在这次学校垮塌中遇难。

  如今,从依然残存的残垣断壁中,记者看到被地震折断的预制板无力地垂挂在墙上,盖住了墙上的黑板,黑板上粉笔字仍清晰可见。

  “预制板中间接缝处的混凝土应该有构件钢筋,但这里根本看不到。”5月23日,一位在现场察看的建筑业人士说。家长们反映,当他们第一时间冲到学校时,很多水泥墙都变成了粉尘,在挖孩子过程中得用手捧着一堆堆粉尘往外抛。

  上述黄姓家长还说,学校曾得到过危房的通知,但这个消息被都江堰市教育局局长张庆否认了。

  早在两年前,家长们就听说,新建小学要与紫东街小学合并,拥有一个新校舍。但直到地震发生的一刻,这个计划也没有变成设计图纸。教育局的官员说,两校合并后的校址都选好了,就在紫东街小学的原址。

  “我们是今年初开始城市学校改造的”,张庆告诉本报记者,2004年下半年到2008年,都江堰教育系统主要投入在农村中小学的标准化建设。学校改造资金主要来自成都市的财政拨款,当地政府则负责提供土地以及相关配套设施。从2004年下半年迄今,都江堰投入农村中小学改造的资金大约是1.7亿。

  都江堰2007年财政拨款中,教育方面约3亿多元,其中,1亿多用于支付教师工资。这个城市所管辖的区域共有学生11万,中小学生有7万多人。在现行的财税制度下,地方财政投入教育的资金大部分用来支付教师工资,用于校舍改造的比例,并不算多。

  此次地震,都江堰伤亡惨重的三所学校,除了新建小学,还有位于聚源镇的聚源中学以及位于向峨乡的向峨学校。张庆说,11万学生,此次地震中死亡约1000人,受伤400多人。
  
  家长的愿望

  宋岱津今年9岁,是新建小学三年级学生,他现在和爷爷奶奶生活在建设路一个灾民安置点的帐篷里,他的父母还在西藏开车。

  回忆起地震逃生的经历,宋岱津说自己当时很害怕。

  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宋岱津所在班级正在一楼上实验课,忽然桌椅左右摇摆,老师赶紧叫同学们快跑,于是,40多位同学一起涌出,等他跑到校门口时,一转身,发现学校已是废墟。

  宋岱津说自己当时没有哭,因为老师告诉他们,“不要哭!”但就在他转身的刹那,他听到了压在废墟下的同学们凄厉的哭喊。

  黄瑞琦是新建小学六年级二班的学生,这位11岁的女孩,在地震中永远离开了父母。地震后,她的父亲黄向军立刻跑到学校,到那里时大概是下午3点钟,他看到的只有垮塌的教学楼,哭嚎的家长们。黄瑞琦所在的六年级在四楼上课,那层楼里逃出来的孩子寥寥无几。

  直到14日,黄向军和林剑才在成都东郊殡仪馆看到自己的女儿,可还有一些家长,迄今也没能见上自己的子女一面。那些领到骨灰的家长们,把骨灰盒从东郊殡仪馆一路捧到都江堰殡仪馆——这是一段对他们痛彻心扉的路。

  200多名死难学生的家长们提出了三个希望:第一是追究建筑学校承包商的责任,要说明为什么学校没有消防通道,且为何只有学校垮塌,周围建筑安然无恙;第二是希望政府对抚恤金标准能有所考虑;第三则是希望政府批一块地,将所有死去的孩子们埋在一起——此前囿于条件,挖掘出的孩子遗体不是一个个火化,而是三四个一起火化。
  
  政府的承诺

  家长们得到了市教育局及市领导的回应。他们答应,下一步会考虑集中安葬遇难的孩子。一个遇难孩子的家庭可能获得3.2万元抚恤金,其中5000元是国家下拨,1.5万元是成都市下拨,另外1.2万元则由都江堰市政府负责。

  在家长们聚集到教育局的办公地点之前,教育局局长张庆同样是新建小学灾难的见证者之一。

  5·12地震刚过,在建设路口,张庆碰到了新建小学来报信的一个中层干部,那人哭着说:“张局,学校塌了!”

  顿时,张庆说自己的双腿就像灌满了铅,沉重得迈不开步子,他跟着那名干部一同跑往学校。等他到的时候,操场上已有近200人,其中有学生家长、教师、路人,还有四川农业大学都江堰校区自发组织的100多人的志愿者,大家都在空手挖掘,有些人站在废墟上直接往下抛砖头。张庆把这些人分成了三组,把垮塌的砖头、水泥块从上往下传递。

  随后,都江堰一位市委常委也赶到现场,一个多小时后,张庆他们终于调来了铲车,随后到来的是成都消防部队官兵,三个小时后,部队来了。

  张庆和他的同事们在新建小学呆了两天三夜。他说,当时从废墟里挖出了58个孩子,其中有一些在送往医院的途中或在医院里,告别了人世。

  现在,都江堰市政府组成了五个工作组,分头安慰这些失去孩子的家长们。张庆告诉记者,所有关于新建小学的建设资料都被市建设局封存了,马上会以这些资料为基础,进行学校建筑质量调查。

  ■日本学校防震经验
  
  对日本人民来说,学校是重要的“避难所”,遇到地震,大家一般都会去学校等场所避难。

  日本免震构造协会(Japan Society of Seismic Isolation)负责人Nagahide Kani 告诉本报记者,因为日本的城镇比较拥挤,属于建筑物高密度区域,而一般来说学校拥有大型的操场和坚实的建筑,因此遇到地震人们都往学校跑。

  将学校作为避难所,还和日本1923年发生关东大地震有关。当时的日本,学校建筑多是木结构或砖瓦结构,地震造成不少教学楼倒塌、学生遇难,当时的日本政府吸取教训,规定学校教学楼必须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自此以后,日本学校的抗震设计标准都高于周边的民房。Kani告诉记者,按照日本在1981年修订的《建筑基准法》(Japanese Building Standard Law,简称JBSL)要求,日本的建筑必须能够抵御里氏7级以上的地震,学校也不例外。2005年,日本又对1981年制定的JBSL进行了修正,JBSL反映了日本很多重大地震后总结的经验,1995年兵库大地震发生时,那些根据JBSL法规建造的建筑物受损不大。

  他还表示,按照JBSL规定,在规划、设计阶段,就要对照JBSL的规范进行;一般每个建筑物的建设,都有由业主指定的通过政府资质认证的监管人,从设计、建筑材料的购买再到整个施工期,全程监督,防止偷工减料。

  对学校来说,日本学校一般在2-4层;操场面积要足够大,大约能容纳1000人左右;教室内可能会放置如垫子、干粮、水等应急物品,一旦遇到地震,垫子可以被取下保护头部。

  日本还有一个“建筑物耐震修改促进法”,规定所有的公立学校必须高度耐震,新校舍要按最新严格耐震标准兴建,现存学校必须接受定期“耐震诊断”,有问题的会被补强或是改建。阪神大地震后,日本政府还展开了“校舍补强计划”。据Kani表示,根据1981年前标准建设的学校将进行加固更新。

  据《朝日新闻》5月19日报道,按相关部门统计,在日本所有的公立中小学中,已经达到耐震级别的学校占58.6%。Kani表示,其中38%左右的学校是1981年之后建造的,21%的是之后加固的,其他学校仍需进一步加固。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southnews/sjjj/200805280068.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