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少年 自编被哈佛大学录取谎言轰动当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21:06:20
江苏东海一名留守学生张晨没有参加今年的高考,但关于他的求学故事却在当地被广为传颂:他已经被美国哈佛大学录取,并获得每年近4.9万美元的全额奖学金。然而,随着省内外媒体对这个“创造奇迹”的农家子弟的高度关注,张晨被哈佛录取的真实性质疑声也接踵而来……
□《民主与法制时报》特约撰稿 文建
“一只袜子打动了哈佛”
江苏省东海县山左口乡18岁的张晨是留守少年,父母在他上小学时就到外地打工了,他一直跟爷爷奶奶生活。2004年,考入农村三星级高中白塔中学。在高中阶段,张晨在班里的学习成绩与初中一样仍属于中等。
2006年8月,正当班里同学紧张地备战高考时,张晨却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考托福,出国
留学!张晨的这个决定在全校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有的老师觉得张晨非常有想法,但有的同学觉得张晨吹牛,还有的老师担心他上当受骗。
张晨主动找到年级主任,谈了自己的想法:做出这个决定绝不是盲目的。从高一开始,他就自学了大学英语四、六级,并阅读了大量的英文资料。对考托福,他有相当大的把握。此外,张晨说他在高二下学期时就曾孤身一人到南京参加英国剑桥大学的面试,他用英语当场朗诵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连考官都为之叫好。
年级主任和班主任老师沟通后,感到这个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肯钻研,有独特的方法。决定尊重这个学生的选择,同意他在考托福的两个月内,可以自由安排上课时间。
得到学校和老师的支持后,张晨搬到学校办公楼的四楼打印室,每天按照学习进度复习。据他自己介绍,一本厚厚的托福词汇,他一个星期就背下来,有时一晚上背两千多个单词。
在张晨自己的宿舍墙上贴有一张目标书:“2007年,我的目的地:哈佛、斯坦福、哥伦比亚大学。”还有一张励志宣言:“让我的名字响彻全世界!”
接着,张晨准备启程到北京参加考试。但他的父母不同意,极力阻止。他就跟同学凑了500元钱出发了。为了省钱,考试期间,他在北京林业大学校园的台阶上过夜。这次新托福考试,120分的试卷,他考了101分。
通过新托福考试后,为了申请到奖学金,张晨又紧张地备战11月份在香港举行的美国大学入学考试SAT(赛达)。据张晨说,他的SATI考了2001分,SATII考三科满分共2400分。
托福成绩出来后,张晨就开始陆续向美国15所大学发出申请。在给哈佛大学的申请书里,张晨不仅按要求提供了有关资料,还寄去了自己的一幅书法作品、一张记录在校一天生活学习的光盘,还有一只穿了几年的袜子。他在这只袜子上用纸条写道:“我的一只脚已经踏进哈佛,希望另一只脚也有机会跨进哈佛。” 在随后的说明里,他详细讲述了这只袜子的故事:它曾陪伴自己走过很多地方,见证了自己的成长历程……
张晨后来说,或许正是这个颇有创意的“礼物”打动了哈佛校方,使他从两万多名申请者中脱颖而出,获得面谈的机会。
接下来,张晨取得了惊人的收获:哈佛大学、纽约大学法学院等5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陆续送到张晨面前。他最终选择了哈佛大学……
祝贺与质疑并存
据张晨说,哈佛大学早在2006年12月26日就给他发来了电子邮件录取通知,并给予每年近4.9万美元的全额奖学金。这个消息经过两个月后,完成了这样的传播过程:张晨----室友----老师----学校。
2007年3月,学校接到了来自北京的两份喜报----张晨考上了哈佛。一下子,喜讯在当地引起了轰动。当地报纸、电视连篇累牍地对他的事迹作了报道。张晨的生活也被打乱了。
白塔中学网站上,张晨被哈佛大学录取的宣传照片被放在醒目位置。
6月11日,东海团县委给张晨送来7000元助学款;乡、村领导也敲锣打鼓赶到张晨家,赠送7000元奖金。
6月24日,张晨应邀到南京某培训中心,给上千名省城学生介绍了他的“进军哈佛之路”。他讲的一个个故事生动有趣,谈吐自然,令现场学子折服。该中心赠送给他一台手提电脑。
6月26日,县政府向白塔中学发来贺信,祝贺张晨被美国哈佛大学录取。一时间,张晨“一只袜子”申请哈佛的经历也如同神话传说一般被写在母校的外墙上。
然而,就在张晨因为“哈佛男孩”的故事在网上流传,在他越来越受关注之时,网上开始出现了强烈的质疑声并逐渐蔓延到现实中来。
首先有人站出来质疑北京发来的两份“喜报”。据东海县教育局发布的一则信息称:近日,教育部考试中心向白塔中学发来喜报,祝贺2007届学生张晨在以优异的成绩和突出的综合素质被美国哈佛大学录取后,又在该中心的推荐下,荣获“白宫世界精英青年男子奖”荣誉称号……
南京一位教育专家指出,哈佛大学没有将“录取信息”通知教育部考试中心的义务,该中心也不会帮助学生申请任何奖项。因此,这两份喜报从何而来,让人疑窦丛生。
面对质疑,白塔中学的侯校长说,他们确实在3月份收到从北京寄来的两份喜报,也曾打过电话求证,遗憾的是北京方面说他们并没有寄过这样的喜报。
南京一位从事国外留学工作多年的网友指出:“如果张晨真的被哈佛录取的话,他手上应该有录取通知书、经济资助安排、个人网页账户、哈佛电子邮箱、课程及选修资料以及所在地的哈佛校友会的祝贺信等。”
那么,张晨手里到底有没有这些证据呢?当学校不堪忍受外界质疑的压力时,再三要求张晨提供证据以平息这些质疑,但张晨并没有拿出上述任何一件东西。
6月24日,张晨到南京某培训中心演讲。南京一些媒体的记者闻讯前来采访,并就外界的一些质疑向张晨求证。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张晨谈笑风生,但仍然没有拿出哈佛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更没有提供其他相关材料。
6月28日,白塔中学向相关记者发了一份邮件,其中有一幅照片翻拍的是张晨的录取通知书。这份录取通知书经过英语教学专家的仔细鉴别,发现存在低级的语法和拼写错误。有关专家说:“通知书”里面出现拼写错误,很不应该。
对此,校方表示,作为一所农村的三星级中学,他们也无法鉴别张晨是不是真的被哈佛大学录取了。该校侯校长曾经在不同场合多次要求张晨当面打开哈佛的电子邮箱以及个人网页的账户,但都被张晨以不能公开自己个人信息的理由拒绝。张晨坚称,不到最后一刻是不会公布的。只有去了美国后,他才会亮出手里的 “王牌”。
7月3日,应江苏教育电视台的邀请,张晨再次来到南京,补拍电视节目。在记者的见证下,张晨和有关专家进行了半个多小时的对话。事后,有关专家认为,张晨的英文水平一般,不具备哈佛录取学生应有的素质;他提供的录取通知书复印件可能是仿造品,里面有七八处拼写错误,而且哈佛招生办主任的签名一看就是仿冒的。
事已至此,人们不禁要问:张晨究竟有没有一份真正的哈佛大学录取通知书?他真的被美国的大学录取了吗?
7月20日晚,一直关注张晨事迹的南京一位女记者突然接到他的来电:“记者姐姐,我希望我们的对话是以姐弟身份来谈,我考取哈佛是假的!”接着,张晨又给她发来短信:“我没有被哈佛录取,请贵报向大家解释道歉。”
不应一味追究
个人责任
电话里,张晨的声音显得很低沉:“我说的所有申请过程都是真的,但结果是假的。”他说,自己确实是从高二下学期开始准备申请国外大学的。平时学英语的故事、在北京考托福露天睡觉的事全是真的。在他原先告诉大家的考试成绩中,新托福考101分是真的;SATⅠ是正好2000分,而不是所说的 2001分,多讲一分就是为了虚荣心。而SATⅠ所谓的三科满分是假的,因为他根本没有考。
张晨说,哈佛和斯坦福都是自己申请的学校。可申请了不少学校,一直都没有回音,他急了,就在宿舍里告诉同学,自己被哈佛录取了,谁知这消息很快传到了老师和校领导那里。学校很快在当地电视台作了流动的报喜字幕。为了圆谎,他就自己制作了两份“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喜报,上面只有当地的收件邮戳。
张晨承认,那份哈佛录取通知书是自己仿制的,因为时间仓促,有很多错误。不过,他还留了个悬念:“我手里有美国另一所大学寄来的录取通知书,那份哈佛的通知书就是照着这份真的通知书仿制的。”
“那你能告诉我们,你究竟被哪所大学录取了吗?”记者问张晨。
“我不能再说了!再这样下去恐怕要影响我的大学生涯了。”张晨说,当地公安部门已经在找他调查,他很害怕,没想到事情闹得这么大。联想到自己接受了一万多元钱及一台电脑的捐赠,他的内心备受煎熬,他辜负了人们的善意,不知道自己要承担什么责任。
更让张晨内疚的是,原本以他为荣的家人知道事情的真相后都愣住了。姐姐和母亲流下了悲愤的泪水,一个晚上都没有和他说一句话;父亲则蹲在门外一个劲儿地抽烟,叹息……张晨则悔恨交加。
真相披露之后,社会各界议论纷纷。南京金陵中学徐苹老师是一位中学生心理专家,她分析说,作为一个农村“留守少年”,张晨承受着太多的孤独,他渴望被人们关注。在这样的心态下,虚荣便是一味能够满足他的安慰剂。当初张晨告诉室友自己被哈佛录取时,也许仅仅是一句满足虚荣心的玩笑。当人们执意要把张晨树立成典型时,忽略了事件背后的真实性。张晨一定也没有想到事情会发生戏剧性的变化,他在无奈中只得假戏真唱。
徐苹说,不能把责任强加在张晨一个人身上,这个责任来自于社会的浮躁和虚荣。不可否认张晨有性格缺陷,他不能脚踏实地学习,攀比和浮躁心理一直缠绕着他。一旦谎言被拆穿,他跌得也很惨。徐苹认为,应该请一位心理医生对张晨进行心理干预。不要一味指责,把他逼到一个尴尬的绝境,而要给他一个安静的空间,让他卸下谎言的压力,敞开心扉说出真话。过了人生这道坎,他才能真正长大。
鉴于当地公安部门已对张晨接受捐赠一事介入调查,张晨构不构成诈骗罪呢?南京圣典律师事务所严国亚律师认为,根据我国犯罪构成理论,张晨的行为并不触犯《刑法》。捐献是当事人主动向张晨做出的表示和行为,张晨并不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但是张晨的行为事实上属于一种不当得利,故应将财物返还给捐赠人。捐赠人可依法向张晨要求返回财物。
一位网友写道:“年轻人犯了错,上帝也会宽恕。”请给张晨一个宽容的微笑,帮这个孩子走出人生的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