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本) 试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1:10:30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汉语言文学、汉语(师)专业  语言学概论(本)  试题
2006年1月
一、解释下列名词(每词4分,共20分)
1.聚合关系
2,元音
3,基本词汇
4.单纯词
5.共同语
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中国、           和希腊一罗马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2.评议既不属于上层建筑又不属于经济基础,是一种特殊的           。
3.口腔中最为灵活的发音器官是           ,它的活动与别的部位结合可以调节气流。
4.各个音位的变体,如果其出现条件要受环境的制约,那么就是这个音位的           。
5.基本词汇在使用上不分地域,不分阶层,因而具有           特点。
6.同义词“聪明一狡猾”的区别是           不同。
7.词义的搭配一方面要受到语法规则的支配,另一方面要受到           限制。
8.           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口语的加工形式。
9.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例如           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
10.古代汉语中的单音节词在现代汉语中大多变成了双音节词,例如“龟、蝇”变成了“乌龟、苍蝇”。这种变化是词语的           。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说法只有(    )是正确的。
A.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B.语言就是说话,说话就是语言
C.抽象的语言是不存在的,都以汉语,英语等等语言这样一些个体形式存在着
D.语言具有地方色彩,即语言不具有社会性
2.下列说法只有(    )是错误的。
A.汉语的声调是由音高变化形成的
B.语言中的轻重音是由音重变化形成的
C.音位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
D.音索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
3.下列说法只有(    )是正确的。
A.”老”可以同“新、旧、少、嫩”等构成反义词
B.“大”和“小”是绝对对立的反义词
C.“红”与“黑”这对反义词具有非此即彼的关系
D.反义词”冷”和“热”具有相对性
4.下列各种说法只有(    )正确。
A.“离开,环境、比拟、协议”都是派生词
B.“study、look、think、door"都是派生词
C.“留心、伤心、老鼠、impossible"都是合成词
D.“变化、广义、扒手、老师”都是复合词
5.下列词义的变化,(    )属于词义的缩小。
A.“meat"原指菜肴,现在指荤莱
B.“走”本义是跑,现在指步行
C.“江”原指长江,今泛指江河
D.“book”原原指一种树木,今指成本的著作
四、综合分析题(共20分)
1.描写下列音素的发音特点。(4分)
 
2.变换下面具有语法多义的句子,使其变成单义结构,然后简要分析说明歧义原因。(10分)
解题提示:可以在句子里面适当增加一些成分,把每一种意思用不同的句子表示出来。
坚持支持的是他
3.指出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形态变化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和语法范畴。(6分)
She gave me the pictures yesterday.
五、问答题(共40分)
1.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特点,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6分)
2.语言有没有阶级性?为什么?(6分)
3.什么是词缀?什么是词尾?二者有哪些区别?举例说明。(8分)
4.什么是词义的模糊性特点?词义为什么具有模糊性特点?(6分)
5.什么是语言发展的渐变性?为什么语言发展会有渐变性?(6分)
6.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有哪些方面的区别?(8分)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解释下列名词(每词4分,共20分)
1.聚合关系就是在语言结构的某一个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几个具有相同作用的符号之间的关系。
2.元音就是发音时呼出气流不受口腔任何部位阻碍而发出来的音。
3.基丛本词汇就是一种语言词汇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的那部分词。具有全民常用、稳固和构词能力强的特点。
4.单纯词就是由一个词根语素构成的词。
5.共同语就是在某一种方言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国家或民族的通用语言。
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印度
2.社会现象
3.舌头
4.条件变体
5.全民常用性
6.感情色彩
7.语义条件
8.书面浯
9.湘方言
10.替换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C    2.D    3.D    4.C    5.A
四、综合分析题(共20分)
1.描写下列音素的发音特点。(4分)
①舌面前、清音,擦音。
②舌面前、半高、不圆唇元音。
③舌而后、不送气、清音、塞音。
④舌面后、低、不脚唇元音。
2.变换下面具有语法多义的句子,使其变成单义结构,然后简要分析说明歧义原因。(10分)
①我们坚决支持的是他。
②坚决支持我们的是他。(6分)
原句“坚决支持的是他”歧义原因是,“他”既可以表示施事,又可以理解为受事,添加”我们”,使”他”在不同的句子中只表示施事意义或受事意义,这样就避免了歧义。(4分)
3.指出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形态变化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和语法范畴。(6分)
①gave是动词give的形态变化,表示过去时,属于时的语法范畴。
②pictures中的词尾s表示复数,属于数的语法范畴。
五、问答题(共40分)
1.第一,音义的结合是任意性的,即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内容,什么样的意义内容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现是任意的。由于语言具有社会属性,不是自然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完全是偶然的,不可解释的。
第二,不同语言有不同的音义联系,如:人、刀、树、水、路、妻子、太阳、月亮……,汉语的语音形式和英语的语音形式不相同。像上面那些词语,汉语的读音是ren、dao、shu、shui、lu、qizi、taiyang、yueliang,英语的读音是person、knife、tree、water、road、wife、sun、moon。
第三,不同语言音义联系不对等,同样的语音形式,在不同的语言中可以代表不同的意义,而同样的意义,在不同的语言中可以用不同的语音形式表达。如long,汉语表示“龙”等意义,英语表示“长”;又如英语uncle,等于汉语的叔、伯、舅、姨父、姑父,aunt等于婶婶、舅妈、姑姑、姨妈。
第四,同一语言的音义关系也有任意性,如汉语有众多的方言,同样的事物在各个方言也有不同的读音。汉语有七大方言,各个方言区根据语音特点还可以进一步划分次方言区。不同方言区之间,语言的音义联系也不是完全一致的。同一语言中不同方言的语音差别,也说明了音义联系是具有任意性的,不然,就不会存在什么方言差别了。
2.第一,从语言的服务对象看,语言是不是为特定的阶级和阶层服务的。一视同仁地为社会全体成员服务,没有阶级色彩。
第二,从语言自身结构来观察,考察语言到底在哪一方面体现出了阶级色彩还是没有体现。语言的结构本身也是没有阶级性可言的。
第三,从语言的产生的社会大环境来观察认识。语言产生于没有阶级的原始社会,社会上连阶级都没有,语言作为社会的产物更谈不上有阶级性了。
3.①词缀是粘附在词根-亡构成新词的语素。词尾是附加在词的末尾,改变一个词的形式的语素。(4分)
②词缀和词尾的区别:第一,位置不同,词缀可以在词根的后面,也可以在词根的前面,如英语。un在前”ness在后,词尾只有在词的末尾出现,如名词表示复数的s,动词后表示进行体的ing第二,,功能不同,词缀是构词活素,可以构成新词,词尾是变词语素,只能改变词的形式,不能构成新词。(4分)
4.①词义的模糊性指经过概括而形成的词汇意义,本身往往没有明确的外延,即词义指称的对象只是一个大致的范围。没有明确的边界。(2分)
②词义的模糊性产生的根源在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比如时间,实际上是连续的.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我们认识时间,只有对这?{,现实现象进行大致的切分,例如“凌晨一早晨一上午——中午—下午”等,其界线实际上是模糊的。同时,人的主观认识水平的差异也是导致词义产生模糊性的原因,比如“咸一淡”、“大一小”,不同的人往往有不同的标准,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标准,难有一致的意见。<4分)
5.①渐变性是语言发展的——个重要特点,它指语言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但语言不像社会变革那样会产生突变,而是逐渐发展变化的,具有相对稳定性。(4分)
②语言的发展变化之所以具有渐变性特点,这是由语言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社会全体成员瓦相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是人们须臾也离不开的,人们无时尤刻不使用语言,语言同社会的关系是如此密切,所以只有渐变。(4分)
6.第一,形成的原因不同。地域方言是语言因为地域上的差异形成的,所以从语言分布看,方言处于某一语言的某个平面区域,可以在地图上标出某种地域方言通行的地域,而社会方言的形成同语言使用者的社会属性有关。
第二,使用对象不同。地域方言是属于某一地区的全民语言,是当地人交际使用的“共同语”。而社会方言不具有这种全民性,只属于某个特定的阶层使用。
第三,内部差异不同。社会方言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词汇方面,地域方言的差异体现在语音、词汇、语法方方面面,尤其以语音差别最为突出,有一套独立的语音系统。
第四,发展方向不同。地域方言在一定的社会政治条件下可能发展成为独立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