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9-5 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大有可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23:20:20
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大有可为
□    本报记者游翀
随着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经济环境的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能够寻求更加有效的方式控制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益,将企业从耗时、日渐复杂的事务性操作流程中释放出来。
“作为生产力的主导要素——人力资源,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日益突出的重要作用,并逐渐成为企业实力的象征。”北京外企服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刘振兴说。“正因如此,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优化人力资源设置,也越来越得到政府、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的高度重视。”前不久出台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对此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30年见证成就
我国的人力资源服务业,伴随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而成长,是30年来改革开放的成果之一。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号角刚刚吹响,在外资商社急切的叩门声里,以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FESCO)成立为标志,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拉开了帷幕。
人力资源服务业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服务,从而促进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和优化配置。作为生产性服务产业,人力资源服务业已然成为现代服务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刘振兴认为:“经过30余年的发展,特别是以 《劳动合同法》颁布为标志的法规政策的逐步完善,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和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和提升,服务价值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步向专业化、规范化、信息化、规模化发展,更多地关注所能提供的服务价值。”
通过3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最近十几年的市场化发展,中国的人力资源服务业一步步从管控走向服务,从单一走向多元,日臻成熟。目前,我国人力资源产业服务内容已经涵盖了劳务派遣、流程外包、职能外包、绩效外包、管理咨询、招聘猎头、人才测评、薪酬管理等人力资源多层面、多领域。
尚处于起步阶段
尽管我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已初具规模,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力资源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总体实力不强,行业规模偏小,国际竞争力较弱,难以有效满足经济社会对人力资源服务不断增长的需求。
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全球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总营业额近8000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全球三大派 遣 公 司 Adecco、 Manpower、Randstad营业额就达到800亿美元。“目前,上海每年人力资源产业的营业收入仅相当于Adecco年营业收入25%左右。”上海市人才服务协会秘书长朱庆阳介绍说。
当前,随着人力资源服务市场的不断扩大,服务供应商不断增加,不少服务机构为了抢占市场,打起价格战,甚至出现 “零服务费”的现象,使整个行业的价格竞争呈现混乱无序的状态,这对行业的健康发展非常不利。
而与先进的国际同行企业相比,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产业链还不够完善,服务产品的深度和广度有很大差距,市场中企业客户对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的认知度和认同度也不够深刻。
“我们帮助企业招聘一个普工,收费是600元。但要是做高级人才中介,为企业招聘一个高级管理人才,利润就是代招普工的几百倍甚至几千倍。”广东智通人才连锁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阳月也深有感触, “不久前,我们为一家大型企业招聘了一名高端人才,年薪在100万元左右,我们就收取了16万元中介费。”
与此同时,我国人力资源行业缺乏规范统一的职业标准和统计管理标准。全国各地的服务机构在政策把握、系统建设、人事管理、服务准则等方面,要求和操作水平参差不齐。同时,各地政府机构在相关数据统计的项目、口径和标准等方面不尽相同,服务机构所提供的数据与实际情况也有一定差异,从而影响了政府专业部门和行业协会对信息和数据掌握的准确性,以及与之相关的政策研究和发展判别。
产业化、品牌化、信息化之路
中国经济全球化步伐加速,要求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适应国际化需求和模式,不断创新和改变其产业的经济增长方式。作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必须考虑如何更好地促进人才市场的发展,沟通好供需双方,使劳动者能够人尽其才;使企业能够做到人岗匹配。中国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人才的有效利用不仅有利于促进就业,也同样能促进企业的繁荣发展,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应该加快发展的步伐,从人力资源操作性服务机构,逐渐向企业客户的人力资源战略伙伴提升。《2009年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白皮书》预测:“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未来具有产业化、品牌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对此,刘振兴解释说: “所谓产业化,表现在市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竞争激烈,并趋于国际化、专业化、行业化细分以及产业链整合等方面。所谓品牌化,是客户对人力资源服务产品标准化、高附加值和个性化的要求,是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品牌化的立足点。所谓信息化,则是以人力资源产业化架构为蓝本,以数据标准化为基础,以信息共享为平台,实现主要业务的整合贯通,实现企业管理的整体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