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24個集團軍簡史[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8 17:27:03
★  ★  ★  ★  ★  ★  ★  ★  ★  ★  ★  ★  ★
1、第1集团军
第1集团军驻守浙江省,原代号为83010部队。隶属南京军区,是1985年由陆军第1军改编的,下辖第1,2,3师及原第60军181师共计4个步兵师,此外还有坦克第10师、炮兵第9师和高炮旅。1987年该军组建了全军第一个“蓝军团”,在训练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90年代中期以后,全军编制体制进行了重大调整。原属第1集团军的步兵第2、第181师于1996年改为武警机动师。1998年后,步兵第3师改为摩步旅,第1师改编为全军第一个水陆两栖机械化步兵师,坦克第10师与高炮旅也分别改编为装甲师和防空旅。现任军长张中华,政委刘晓榕。
在1988年以后的新上将中,现任中央军委委员,从1995年起就担任总参谋长傅全有是在这个军成长起来的,他在1978-1980年任该军3师师长,1983-1985年任该军军长。现任济南军区司令员的陈炳德(1999年由南京军区司令员调任)曾于1993年任该集团军军长,现任兰州军区司令员李乾元曾于1985-1990年任该集团军军长。从1995年起就担任副总参谋长的吴铨叙在傅全有当1军军长时就担任该军参谋长,1985年后担任该集团军政委和军长,1992年直接升任总参谋长助理,傅全有当1军军长时的政委史玉孝后来曾先后任南京军区,广州军区的政委。
该集团军下属的荣誉单位为:
红军师--步兵第1师(358旅);
红军团--步兵第1师第2团(715团)、第3团(716团)
抗洪抢险模范团--步兵第1师第2团;
硬骨头六连--步兵第1师第1团第6连;
坚守英雄连--步兵第1师第2团第3连;
攻坚英雄连--步兵第1师第1团第9连;
尖刀七连--步兵第1师第3团第7连;
从贺龙元帅1930年在湘鄂西创建的红2军团到今天的第1集团军,这支英雄的部队走过了漫长的征程,红2军团在抗日战争中编为八路军第120师358旅,当时的晋绥根据地就是这支部队创建的。解放战争中,这支部队基本编入张宗逊,廖汉生的西北野战军1纵和许光达,孙志远的西北野战军3纵。在转战陕北中,先后参加了延安保卫战、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陇东、榆林等战役。1948年春在宜川战役中,第1纵队在瓦子街与敌进行了顽强的白刃格斗,涌现出闻名全国的著名拼刺英雄刘四虎(第358旅714团6连2班班长)。1949年2月1日,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军长贺炳炎,政委廖汉生。下属第358(旅长黄新廷,政委余秋里)、独立第1旅(旅长王尚荣)、第7旅分别改称第1、第2、第3师。全军共2.2万人。随后参加了陕中战役、扶眉战役、陇东追击战和解放青海。1949年10月1日第1军军部奉命兼青海军区领导机关,在解放战争期间,第1军共歼敌104227人,解放县以上城市51座。
1952年6月第1军与第3军合编为重装军,番号仍为第1军,第1、第3师合编为第1师,第2、第8师合编为第2师,第7、9师合编为第7师。军长为黄新廷。整编后第1军于1952年12月参加抗美援朝,停战后留守朝鲜,直至1958年才撤军回国,驻防河南开封,属武汉军区。1962年该军曾开赴福建执行紧急战备任务。1964年1月,国防部授予该军第1师第1团6连“硬骨头六连”荣誉称号。1969年全军重排番号,第7师改称第3师。1975年该军与属于南京军区的第20军对调,换防浙江。1984年由军长傅全有率领下参加老山地区防御作战,1985年6月“硬骨头六连”再次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硬六连”称号。
2、第12集团军
第12集团军的军部位于江苏省徐州市,原代号83226部队。是1985年由陆军第12军改编的,隶属南京军区。下辖第34,35,36师和原属第60军的179师(即著名的“临汾旅”,1971年开始担任迎外表演任务)共计4个步兵师。并编入坦克第2师(“王杰班”即该师工兵营1连5班)、炮兵旅和高炮旅。1989年5月步兵第36师曾全师空运北京参与执行戒严任务。90年代初,步兵第36师被中央军委确定为应急机动作战师(即所谓“快反部队”)。1998年后,步兵第34师改为摩步旅,坦克第2师改编为装甲师。步兵第35师改为江苏省陆军预备役师。在1999年国庆阅兵式上,由集团军反坦克团的红箭8-E导弹发射车组成了车辆第7方队。现任军长徐承云,政委王健。
原兰州军区政委,现任军事科学院政委的温宗仁在1985-1992年任该集团军政委。
该集团军所属荣誉部队为:
临汾旅--步兵第179旅;
红军团--步兵第36师第106团;
朱德警卫团--步兵第36师第108团;
百将团--步兵第36师第106团;
尊干爱兵模范连--步兵第34旅3营7连;
王杰班--装甲第2师工兵营1连5班;
第12集团军的前身为解放战争初期组建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即34旅的前身),它从1932年11月在鄂豫皖重新组建的红25军74师一部和抗日战争中成立的八路军129师东进纵队一部队、第129师386旅771团一部队以及河北抗日义勇军冀察游击队一部发展而来。1945年10月15日,晋冀鲁豫军区将太行军区部队组成的韦(杰)张(国传)支队、石(志本)何(柱成)支队、秦(基伟)向(守志)支队和太行军区第6军分区直属队合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王宏坤任司令员,段君毅任政委。下辖第16、第17和第18旅。1946年10月的巨野战役徐庄战斗中,第6纵队18旅52团1连机枪班班长王克勤带领全班同志打退敌人多次反击,顽强地守住了阵地。战后,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了《普遍开展王克勤运动》的社论,从而在全军开展了“王克勤运动”学习高潮,有力提高了我军战斗力。1947年8月在挺进中原强渡汝河之战中,第6纵队18旅为中原野战军司政机关突围杀开了血路。1948年7月该纵又一举攻克襄阳古城,生擒特务头子康泽。战后第17旅49团被授予“襄阳特功团”光荣称号。参加淮海战役后,第6纵队于1949年2月9月在安徽蒙城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军,王近山任军长兼政委,各旅分别改称第34、第35、第36师。之后在第2野战军第3兵团的建制内参加了渡江战役和进军四川,11月29日协同兄弟部队解放了陪都重庆。之后又参加了成都战役。
1950年12月该军参加抗美援朝作战,原11军的第31师编入该军,第36师(不含106团)脱离该军建制。该军入朝后立即投入我军战史上规模最大的战役---第五次战役,在第二阶段,第31师91团在被敌军重兵包围在三八线以南将近100公里的困难情况下,机智勇敢,胜利地成建制突围归来。在上甘岭战役中,该军的第31师投入战斗,收复并巩固了除两个班阵地外全部表面阵地,先后涌现出杨春增(第35师104团副排长)、伍先华(第34师100团2连班长)、胡修道(第31师91团5连战士)等著名战斗英雄。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时期该军共歼敌约50万人。战争年代这支部队,尤其是31师涌现了大批高级将领,即使只以六纵和12军成军算起,也有王近山,杜义德,韦杰,尤太忠,李德生,李震,曾绍山,肖永银,赵兰田,马宁等多人。
1954年4月,第12军回国,先后驻防安徽合肥和江苏徐州,60年代初,该军涌现出著名的"郭兴福教学法"(郭兴福时任第34师100团2连副连长),在叶剑英和罗瑞卿的积极倡导和组织下推广全军,掀起了著名的"大比武"运动。1969年12月全军重排番号,第31师改称第36师。
3、第13集团军
第13集团军驻守山城重庆,原代号为56005部队。隶属成都军区。是1985年由陆军第13军改编的,辖37,38师和原50军149师(即参加过解放西藏和对印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52师)3个步兵师,并编入坦克旅、炮兵旅和高炮旅。该集团军组建后参加了老山地区的防御作战。1989年149师空运入藏执行拉萨戒严任务。90年代中期以后,149师成为全军首批应急机动作战部队之一,并涌现出了"全国十大女杰”之一的硕士副团长张可(149师装甲团副团长)。原属该集团军的步兵第38师于1996年改为武警机动师。1998年后,坦克旅改为装甲旅,步兵第37师110团和步兵第149师447团分别改编为师装甲团。现任军长张又侠,政委邱建。
该集团军所属荣誉单位是:
红军师--步兵第37师;
红军团--步兵第37师第109团;
群众工作模范团--步兵第149师第446团;
洛阳英雄连,夜袭长胜连--步兵第37师第109团第5连;
勇猛顽强英雄连--步兵第37师装甲团第3连;
尖刀英雄连--步兵第149师装甲团某连;
13军的前身是创建于鄂豫皖的红四方面军第73师(37师前身),转移到川陕苏区后扩编为红31军,抗日战争中93师编为八路军129师386旅,开创了太岳根据地。1945年10月以太岳军区主力编为晋冀鲁豫军区第4纵队,陈赓任司令员,谢富治任政委。在解放战争中该纵队一直担负战略机动任务,先后归第1、2、4野战军指挥。1946年9月在临浮战役中全歼号称“天下第一旅”的国民党军整编第1旅,活捉中将旅长黄正诚。战后,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了《向太岳纵队致敬》的社论。1947年7月作为“陈(赓)谢(富治)兵团”主力挺进豫陕鄂地区,配合刘邓、陈粟两支大军经略中原。在1948年3月的洛阳战役中,第13旅37团7连1班和第10旅28团5连分别荣获“洛阳英雄班” 和“洛阳英雄连”光荣称号。淮海战役中,第13旅38团1营被授予“钢铁营”光荣称号,并涌现出张英才等全国战斗英雄。1949年2月,第4纵队在河南郾城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3军,军长周希汉,政委刘有光,归第4兵团指挥。第10、第13旅分别改称第37、第38师,另以豫西军区部队组成第39师。之后,该军参加渡江战役,5月22日解放南昌。9月又随第四野战军解放两广,进军云南,在滇南活捉国民党军陆军副总司令汤尧。1950年3月兼滇南卫戍区。解放战争中该军共歼敌5.3万余人。
1950年春夏开始该军参加抗法援越斗争,并协助越方歼灭越匪和逃入越南境内的国民党军3000余人。为配合《中缅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的执行,该军在云南省军区部队配合下于1960年11月至1961年2月发起了中缅边界勘界警卫作战,沉重打击了逃缅的国民党军,并为我军热带丛林地区作战积累了经验。
1968年12月该军调防重庆。在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该军作为西线主力,巧渡红河,突破敌人纵深前沿,胜利完成了攻克越西北重镇柑塘市的任务。
4、第14集团军
第14集团军军部位于云南省省会昆明市,原代号为35201部队,隶属成都军区,是1985年由14军改编的,下辖40,41师和原11军31师(原为贵州省军区49师,1969年改为11军31师,1979年2月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攻占封土,1984年4月收复者阴山)和32师(1969年重建第11军时组建)4个步兵师,并编入炮兵第4师、坦克旅和高炮旅。90年代中期以后,41师于1996年改为武警机动师。1998年后,步兵第32师改为云南省陆军预备役师,坦克旅改为装甲旅,步兵第31师91团和步兵第40师120团也分别改编为师装甲团。现任军长刘亚红,政委朱汉宾。
刚刚离任的军事科学院院长王祖训曾于1988-1990年任该集团军军长。
该集团军所属荣誉单位是:
老山英雄团--步兵第40师第118团;
英雄营--原步兵第31师第91团第3营;
英雄营--步兵第40师第118团第1营;
淮海先锋连”--步兵第31师第91团第4连;
钢铁六连--原步兵第40师第120团第6连;
猛虎连--原步兵第31师第91团第9连;
老山神炮连--炮兵第4师第5团某连;
老山英雄连--步兵第40师第118团第8连;
老山穿插英雄连--步兵第40师第119团第4连;
老山防御英雄连--步兵第40师第119团第7连;
者阴山英雄连--步兵第31师第93团第9连;
14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抗日战争。1937年8月1日组成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1总队,即历史上有名的“山西新军”,后编入八路军太岳军区,参加过著名的“百团大战”和反“扫荡”斗争。1942年太岳军区将第386旅和决死第1纵队整编为太岳纵队,下辖第386旅、决死第1和第212旅。1945年10月,太岳纵队整编为晋冀鲁豫军区第4纵队,第386旅、决死第1和第212旅分别改为第10、第11和第12旅,司令员陈赓,政委谢富治。各旅旅长分别为周希汉,李成芳和刘金轩。随后参加了闻夏、临浮、吕梁、汾孝等战役。1947年2月太岳军区部队组成第8纵队第22旅。旅长查玉升。8月,第4纵队和第22旅等部在陈赓、谢富治指挥下挺进豫西,开辟豫西根据地。改革开放以后最早引起轰动的影片之一的“小花”的背景就是根据描写这段历史的小说“桐柏英雄传”改编而成的。之后,第22旅改归第4纵队建制。淮海战役结束后,以第4纵队第11、第22旅和淮海战役中起义的廖运周的第110师于1949年2月14日在河南漯河地区合编为解放军第14军,第11、第22旅和第110师分别改编为第40、第41和第42师,军长李成芳,政委雷荣天。属第2野战军第4兵团,参加了渡江战役和解放两广。1950年1月进军云南,并参加了西昌战役。尔后在滇西边境担任剿匪作战任务,并多次击退境外国民党军的进攻,保卫了云南西部边境西双版纳地区的安全和稳定。第14军及其前身各部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共歼敌37万余人。
50年代后第14军一直驻守云南,1959年部分部队参加了西藏平叛的战斗。在60,70年代的援越抗美时期,该军不仅担负著滇越铁路和公路的守卫任务,而且还曾有两个团去越南帮助抢修被美军炸毁的重要桥梁、工厂,在后方的战略要地负责阻击美军、南越特工队的偷袭。1968年该军移防昆明。经过几十年的经验积累和平时的演练,该军积累了丰富的山地丛林作战经验。被誉为“丛林猛虎”。
1979年2月至3月,第14军做为西线主力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攻占越南黄连山省省会老街,并前出铺楼,切断7号公路,控制了红河渡口,胜利完成任务。之后1981年5月,第42师收复扣林山,第126团1营被中央军委授予“扣林山战斗英雄营”称号。1984年4月28日,第40师配属第41师122团发起收复老山战斗,经一日激战,40师一部7分钟占领662.6高地,5时20分攻上老山主峰。5月15日,第122团两个营在边防第15团配合下攻占八里河东山。随后,该军在老山地区展开了激烈的防御作战,涌现出张大权、尹光忠、史光柱、李海欣等著名战斗英雄。
5、第16集团军
第16集团军的军部位于吉林省省会长春市,原代号为81021部队,隶属沈阳军区,是1985年由第16军改编的。辖46,47,48共计3个步兵师,并编入坦克第4师、炮兵第10师(该师的前身是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1950年12月改为炮兵第21师,是我军第一批组建的火箭炮兵师。装备“卡秋莎”火箭炮参加了抗美援朝作战,令敌闻风丧胆)、反坦克旅和高炮旅以及守备第10师(后撤销)。1998年后,步兵第47师改为吉林省陆军预备役师,第139团改属步兵第46师,步兵第48师改为摩步旅,坦克第4师改为装甲师。现任军长关凯,政委陈国令。
在1988年以后的新上将中,中央军委委员,总政常务副主任徐才厚在1985-1992年间在该集团军历任政治部主任,政委。1995年7月起就担任副总参谋长的隗福临是在16军成长起来的,他在1982-1985年间担任过47师师长和16军参谋长。另外原广州军区司令员和国防大学校长朱敦法也是16军出身的,他当过136团团长,46师,47师师长,16军参谋长,副军长。原南京军区政委方祖歧曾于1988-1990年任该集团军政委。
该集团军所属荣誉单位有:
模范红五团--步兵第46师第136团;
模范红十二团,平江起义第一团--步兵第46师第139团;
平型关大战突击连,模范红九连--步兵第46师第136团第9连;
登城第一营--原步兵第48师第144团第1营;
16军的前身是解放战争中的晋冀鲁豫军区第1纵队。是在南昌起义、平江起义及湘南暴动和闽西暴动等革命武装的基础上发展壮大起来的。抗日战争中发展成为冀鲁豫军区部队。1945年10月,冀鲁豫军区部队组成晋冀鲁豫军区第1纵队,辖第1、第2和第3旅,司令员杨得志,政委苏振华,副司令兼参谋长曾思玉。惯称“杨苏纵队”。第1纵队成立后即从冀鲁豫北上参加平汉战役,改归冀热辽军区指挥,转战热河地区。1946年12月南下回归冀鲁豫军区建制,1947年3月与晋冀鲁豫军区第7纵队合编,组成新的第1纵队,辖第1、第2、第19和第20旅,杨勇任司令员,苏振华任政委,随后参加豫北、鲁西南战役。8月随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参加了宛西、确山、豫东、郑州等战役。在淮海战役中全歼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黄维兵团第18军。1949年2月19日,第1纵队在河南沈邱地区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军,归第2野战军第5兵团建制,军长尹先炳,政委王辉球,原第1、第2旅改为第46第、47师,以豫皖苏军区部队组成第48师,原第20旅改为第18军52师(即今天的13军149师)。4月参加渡江战役,8月作为第5兵团先头部队进军大西南,于11月14日解放贵阳。随后又进军四川,参加成都战役。1950年1月回师贵州,执行剿匪任务,至1951年1月歼匪10余万人。解放战争中,第16军及其前身部队共歼敌21.2万余人。
1951年4月第16军北上河北整训,第48师及部份部队继续留在贵州剿匪,原第62军186师调入。其中留在贵州的两个步兵团后来组建为49师,1969年编入新成立的11军,番号改为31师,1985年调归14军。1952年11月,第186师改归东北军区,后全部补充上甘岭战役中基本上打光的15军45师。原第11军32师归第16军建制,12月第16军入朝轮战,担负反敌空降和抗登陆的作战任务。朝鲜停战后,该军于1958年4月回国,属沈阳军区。1969年全军重排番号时第32师改称第48师。1976年步兵第46师曾参加唐山抗震救灾。
6、第20集团军
第20集团军的军部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原代号为54631部队,是1985年由第20军改编的,下辖58,60师和原43军128师共计3个步兵师,并编入坦克第11师、炮兵旅和高炮旅。1989年5月,该集团军步兵第58、第128师进入北京执行戒严任务。90年代中期以后,128师于1996年改为武警机动师。1998年后,第20集团军全军旅团化。步兵第58师是全军师改旅的试点单位,现已完成机械化改装,成为全军第一个机械化步兵旅,步兵第60师则改为摩步旅,坦克第11师改为装甲师后与第54集团军装甲旅对调。现任军长袁家新,政委杨建亭。
该集团军所属的荣誉单位有:
杨根思连--原步兵第58师第172团第3连;
沙家浜连、抗洪抢险英雄连--原步兵第58师第175团第2连;
政纪模范连--原步兵第60师第178团3机连;
20军的前身是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闽东独立师。抗日战争爆发后改编为新四军第3支队第6团,又先后编入江南指挥部和苏北指挥部。1940年10月的“黄桥决战”沉重打击了国民党顽固派的**气焰。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编为新四军第1师。1944年12月粟裕率第1师主力3个团突破长江,从苏北挺进苏浙皖边,于1945年2月组成苏浙军区,下辖第1(原6师16旅)、第2(浙东游击纵队)和第3纵队(南下部队)。4月,叶飞再率一部3个团南下编为苏浙军区第4纵队。值得一提的是,1939年5月,6团东进阳澄湖地区,改称“江南抗日义勇军”,9月主力西撤后,留下养伤的伤病员于11月成立“江抗东路司令部”,后编入新四军6师18旅,这一故事在60年代被文艺工作者创作为著名的样板戏“沙家浜”,闻名全国。这支部队后发展成为第20军59师175团。
抗日战争胜利后,根据国共“重庆谈判”协议,苏浙地区新四军部队于1945年11月北撤山东,其中一部组成山东野战军第1纵队,司令员叶飞,政委赖传珠,下辖第1旅(原苏浙军区第4纵队)、第2旅(原苏中军区教导第1旅)和第3旅(原苏浙军区第2纵队)。1947年1月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各旅分别改为第1、第2和第3师。解放战争中作为华东野战军主力,转战于华东战场。参加过孟良崮战役,挺进豫皖苏和淮海战役。1949年2月第1纵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军,属第3野战军第9兵团,军长刘飞,政委陈时夫,各师分别改为第58、第59和第60师。随后参加渡江战役和解放上海。战后在江浙地区整训,作为解放台湾的战略预备队。
朝鲜战争爆发后,第20军于1950年11月在军长兼政委张翼翔率领下入朝参战。在长津湖战斗中,第58师172团3连连长杨根思率领一个排坚守小高岭阵地,顽强阻击敌军的冲击,最后与敌同归于尽,追授特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
20军于1952年10月回国,驻防浙江杭州,属华东军区(1955年后改为南京军区)。1955年1月,第60师与华东军区海、空军共同参加解放一江山岛战斗,这是解放军历史上第一次三军协同作战的战斗。
1975年第20军与济南军区的第1军对调,移驻河南开封。该军第58师参加了1979年2月对越自卫还击作战。
相关文章: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24個集團軍簡史[下]
歡迎進入還舊樓主個人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