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几个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4:18:21
一、什么样的课才算是好课?
学生学得好的课才算好课。教师“教”的行为是由“学”来决定的。以一切立足于学生的学,一切有利于学生的学,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一切促进学生的学为目的。教学过程是“以学定教、教者亦学、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教得好不等于学生学得好,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这一点与主体性发展教育的理念高度一致。建议老师们重读姚文俊校长的《我要成为最佳的我》,在实施高效课堂的当下,定会有新的感受。
二、什么叫学得好?
在高效课堂上,学得好体现在这样几个层次:学会、会学、乐学、创学。这是基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和主体多元教育的定位。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可以概括为“学会”,过程与方法可以概括为“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以概括为“乐学”。高效课堂上又讲到“创学”,即创造性学习。
三、学生学得好的指标是什么?
学生学得好的指标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和发展,而且这也是唯一的课堂评价指标。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具体讲就是指:知识的获得,技能的习得,思维的发展,方法的掌握,情感的体验。所以高效课堂提出了“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而传统教学中教师以统一的方式面向全体同学讲或教,很明显忽视了学生的差异,也就忽视了学生个体学习的需要,当然结果势必低效。
四、高效课堂的“高效”如何理解?
初识高效课堂,老师们往往有理解上的误区或偏差。这里所谓高效,应该有三层含义即: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高效率”仅仅指“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高效益”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高效果”是课堂学习达到了较理想的结果。换言之,可以这样理解“高效率是正确的做事,高效益是做正确的事,高效果是做好正确的事”。
五、课堂教学首要关注的是什么?
一堂课教学任务完成与否并不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素质。这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根本后劲。所以课堂教学首要关注的不是教学进度,而是学生发展。这一点从新课程理念上已明确说明要从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上来。
当然,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意味着学生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这同时也意味着学生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却一无所获,但是,这却是一个人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它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而眼前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是值得付出的代价,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经过一段时间的高效课堂的实践,老师们会悟出个中道理。
六、高效课堂模式下是如何划分小组的?
答:小组的合理划分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下面是小组划分的一个参考。
1.掌握学生情况。通过各种途径掌握学生的学习、性别、性格、喜好等具体情况,基本情况掌握越具体越利于建立各方面均衡的良性小组。
2.将学生分层。根据成绩、性别、性格等情况将学生分为若干层次,分层时应综合考虑学生情况,切忌简单以一方面为标准分层。
3.初步分组。根据学生数量和拟分小组数量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到各组。此时更要慎重,既要考虑小组学习实力的均衡,又要考虑性别、性格、喜好等问题,因为我们需要的不仅是一个群体,而是一个有凝聚力团结协作的团队。
4.细化小组。根据具体情况,可以根据小组人数依据下面两种形式将小组细化:(1)小组人数较少,可以建立为组长领导对子组的形式;(2)小组人数较多,可以建立以组长领导A/B组、A/B组长领导对子组的形式;
5.确定组长。无论是组长还是A/B组组长,都会是小组的中坚,都会是老师的得力助手,所以组长的选择不仅要看学习成绩,还要看组织能力、责任心、亲和力等各方面。
6.确立组号。建议根据学习程度把小组成员编号,也就是说程度相同的学生在不同的组里应该拥有同一个号码,便于以后课堂中检测、抽号展示等。
7.划分对子组。根据已划分的小组将小组成员划分为2人的对子组,为以后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打下基础。划分对子组低年级以帮带为目的,高年级以相互提高为目的。建立对子组时要考虑性格差异,也就是相互合作的问题。
七、怎样培养小组长?
培养学习小组组长至关重要,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措施:
第一:明确组长的责任和作用;
第二: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洞悉他们一周来在思想上、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困难并及时予以解决,让小组长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温暖。
第三:给小组长加“自助餐”。小组长为同学们服务,很辛苦,学有余力,必须有所回报。“自助餐”应注意的问题:老师应从学习量上由小见大,对小组长学习效果要有检查评价。让小组长把每个学习任务要先学会弄懂,然后教会其他同学,带头回答、提出问题,积极主动地完成各项自主合作学习活动。老师应锻炼小组长的自学能力。
第四:适时地肯定、表扬、激励小组长。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在低层次需要满足之后,会向高层次需要努力,在当前学生绝大多数满足生存和安全需要的情况下,小组长领导一个小组也就属于其满足更高层次如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使他们体会到这种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心理满足、荣耀感,是激发他们对小组更加尽心尽力工作的源泉。
八、小组的建设应该从那几个方面入手?
1.组长的指导与培训。对于组长应该着力培训组织小组活动,着力指导协调小组合作、调动小组成员积极性、搞好组内评价等各方面。
2.组内科代表的使用与培养。根据组内各学生的特长,分配不同学生担任组内课代表,即能调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又减轻组长的压力。
3.健全小组的各种评价与评比机制,及时给予赏识与鼓励。
4.适时对小组进行调整。
5.鼓励各小组自主管理,民主制定组规。
6.倾力打造动车小组(即每人都是发动机,推动小组前进),避免传统列车小组(即一个组长带动整个小组)。
九、教师课前应做哪些准备?
1.编制导学案。一般采用同年级的几位老师分工合作,资源共享的方法,由几位老师主编一节导学案,编写完后老师们在一起修改,最终形成共案,同一年级也都使用相同的导学案。
2.展示课教案,教师重点主备以下内容:展示的形式(学生采用什么方式去进行展示);预见性问题(学生在展示过程中有可能遇到什么困难,容易出现什么错误);追问(当学生遇到预见的困难或错误时,老师采用什么方法去进行追问);点评语(教师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通过这个题目,你想让学生形成什么技能,教师用最精彩的语言作出“画龙点睛”式的点评);方法、规律、技巧(通过这一道题给学生提升一类问题的解题规律、方法、技巧,争取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做一题,会一类的目的。)
3.附页,附页主要是自己生成和创新的东西,非资料书上的内容,知识的拓展归纳和总结,对于规律技巧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总结。对于展示的内容,要展示学生感兴趣的、重点、难点的问题。
十、导学案如何应对学生的差异?简要叙述导学案编写的具体环节。
答:导学案编写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这里的问题层次化有两方面的含义1.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的有一定的阶梯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不失思考又不难完成,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2.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受教育者设计不同深度的内容,一般来讲可以设计A、B、C三个层次。C层次的学生只需要完成基础的就可以,在完成基础以后如果还有时间可以在C与C之间讨论、研究或者是向B请教,进而完成B类内容,以此类推,A层次的学生要完成所有的内容。
导学案设计的基本环节:
1.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设计要包含三维目标。A:知识与技能即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点、概念、定理等。B:过程与方法暨能力目标,在学习知识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了解哪一种学习方法,提升哪一方面的能力。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情感目标,要让学生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针对不同的内容可以制定不同的情感目标。情感目标不一定非要体现出是培养那一种情感,它是贯穿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
2.学习重难点。老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预测难点。根据教学大纲,制定重点,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重视重点。
3.学法指导,老师根据具体内容,设计学法指导。
4.知识链接。老师要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把能联系起来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实现上挂下连、左顾右盼。
5.问题设置。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一系列具有阶梯性的问题。
6.达标测评,通过达标测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为下一步的导学案设计提供参考。
十一、学生如何完成导学案?
导学案主要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借助导学案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导学案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有教师对学习内容的方法指导,有对学习内容的引领,有对学习内容的实践、点拨及检测,更有对所学内容的总结与提升、矫正及拓展。那么学生如何完成导学案呢?
一、以导学案为抓手,有效自学,成就课堂精彩。
1.没有高度的自主就难以保证充分的互动。学生拿到导学案后,要根据导学案题目认真进行预习,独立自主完成导学案。主要是在自习课上结合教材、教辅资料,独立自主去完成导学案(必要时也可教师帮助、同学间合作,这仅为辅助手段),但更多是强调自主学习,学生原则上不能在自习课上讨论,但学案一定要让自己去学去做,千万不能抄袭,弄虚作假。所有学生必须要自主解决学案中基础部分,然后做提高题,对难度较大的问题要做好标记,为小组交流环节和课上展示互动环节最好准备。
2.学生在独学或对学时,要适当做些方法、规律等方面的初步总结,为课上展示互动做准备,并在展示互动时依靠集体力量加以完善。
二、课上互学、高效利用导学案
1.小组交流解决个人困惑。
小组内交流要在教师指导下分步进行:(一)组内个别释疑解难,小组长或组内其他同学对于某同学的个别问题答疑解惑。小组内要互帮互学,开展交流,提倡合作;(二)落实学习目标,小组长带领全组对每一个目标检验落实情况或对学案给定问题组织讨论;(三)如有集中的困惑问题,小组收集。
2.学生课堂展示充实导学案。
各小组成员就本组的学习方法及规律的总结、疑难问题或拓展提升,先进行板书展示,用双色笔板示于板面上。之后再用适当而多样的方式展示给全体同学,全体同学在学习他组研究成果的同时,要提出自己的质疑,发明自己的理解,完善展示小组的展示内容。同时,全体学生要把他人总结的规律方法、精彩拓展及奇思妙想写在自己的导学案上,从而使导学案更加充实,以便今后复习时用。
要求:做到个人的疑难记在导学案上、小组集中的困惑问题批在导学案上、教师提出的问题也得写在导学案上、思维的碰撞更要注在导学案上。
3.教师课堂点拨,学生修订导学案。
课堂上学生会的教师不讲,学生会写的教师不写。但教师要在小组交流、课上展示或课后总结环节要对各知识点强调、指导、点拨,或对各目标所涉及的问题敲定、点拨。学生要结合教师点拨,进一步讨论展示内容,并对导学案再次修订。
4.学后反思完善导学案。
学生在学完一课导学案后,要对本导学案所涉及到的知识方法进行概括、规律进行总结,并反思自己在完成本导学案时有哪些优点值得发扬,哪些不足需要改正,总结在导学案上。这不单单是学生对导学案的完善,更是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完善。这一项落实得好,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5.复习备考删选导学案。
复习备考需要学生对知识进行阶段性梳理、归纳、整合,让学生通过自主评价、课堂检测等方式自查薄弱环节,对本阶段导学案进行删选,有重点、有主次的进行复习。
导学案不同于以往的教案,它是学生学习的抓手,是自学能力提高的工具。它进一步优化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体验知识的获得、探究知识的发生、获取能力的提高。所以说学生完成导学案的过程就是自学能力提升的过程,是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过程,是学生人品提高的过程。
十二、高效课堂中如何批阅导学案?
如何使高效课堂真正达到“高效”,导学案的设计以及学生对导学案的完成是关键。导学案,顾名思义是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载体。学生对导学案的分析、理解以及对相关问题的把握,是高效课堂成功的重中之重。那么教师对导学案的批阅就尤为重要了。但在实际操作中,教师批阅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时间的难以保证。教师如果对导学案逐个批阅,显然工作量太大,特别是教师批阅导学案和上课时间之间间隔时间很短时,根本无法完成导学案的批阅,那么,教师批阅导学案就应讲究一点策略,以期达到批阅效果的最大化。教师可根据以下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批阅措施。
一、有充裕的批阅时间。教师可将导学案全部收上来,逐份批改,发现优点与不足,以此作为对学生导学案完成的小结与指导,从整体上把握学生完成导学案的情况。这一方法可作为教师对导学案完成情况的调研。
二、批阅导学案与上课只间隔一节课时间,教师可在A、B、C层次中随机抽取,有针对性地批阅,将批阅中出现的问题在评价导学案时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布置各组的展示任务,有重点地进行展示评价。
三、第一节课就要用到导学案,留给教师的批阅时间几乎为零。此时就要发挥学科组长的作用。教师对学科组长要进行系统地培训,让学科组长在课前十分钟完成导学案的检查,上课时由学科组长汇报导学案检查中的主要问题。教师可在上完课后及时将导学案收上来复查,重点关注学生红色笔修正的地方,从中了解学生课前导学案的完成情况和本节课的达标情况。
以上三种情况是课前教师对学生导学案的完成情况的批阅,在批阅过程中了解学情,确定各组展示任务,明晰评价的重点,做到有的放矢,将学生都会的省略不讲或简单讲,节省下时间放在问题较多,较难的部分做细致的分析,评价。导学案的批阅还包括课后的导学案复批。一堂高效课之后,学生在合作讨论中,进行了大量的扩展与延伸,在展示中有了新的见解和主张,当然也可能有一些仍没有搞清楚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后的复批中认真研究学生的导学案反馈,从中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和思想上的亮点,发现学生学习中的不足,及时更正讲解,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做到“师教生”,“生教师”,师生平等参与,共同探讨,全体进步,真正发挥高效课堂的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