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纳甲法讲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6:50:48
第二单元   河洛纳甲法讲座
第一节   河图洛书与易卦
易经源于三古,成于三圣:上古伏羲画太极,中古周王演八卦,下古孔子作十翼。“十翼”则分别为《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文言传》、《序卦传》以及《杂卦传》等解释经文的著述。“经文”主要指的是周王六十四卦和所系属的卦爻之辞。也就是说,“十翼”和“经文”是易经两个主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易成于天象,系辞说:易者,象也。象者,像也。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后汉大学者郑玄在其著作《易赞》中说,“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连山》者象山之出云,连连不绝,《归藏》者,万物莫不藏于其中。《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日月为易,刚柔相当”,意喻“阴阳动静”是对的。刘大均老师说:“大易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本体精神”,是很有道理的。
上古时期,河南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为伏羲大帝所得,伏羲大帝依葫芦画瓢而成太极八卦为周易之始。大禹帝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里浮出神龟,背驮“洛书”为大禹所得,大禹依次治水成功,遂划分天下为九州,约法九章,治理国家社会。所以,《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由此而知,易卦最初是由伏羲大帝参照河图洛书画成,河图洛书最早面世流传是出自宋代初年华山道士陈抟之手,陈抟命其名为《龙图易》。《宋文鉴》有《龙图序》的记载,详细介绍了龙图三变的过程:一变为天地未合之数,二变为天地已合之数,三变为龙马负图之形,最后形成了河图洛书的两个图形:
河   图

洛  书
4巽宫
9离宫
2坤宫
3震宫
5中宫
7兑宫
8艮宫
1坎宫
6乾宫
“河图”是用十个黑白圆点表示阴阳、五行、四象:一个白点在内,六个黑点在外,表示玄武星象,在北方五行为水;三个白点在内,八个黑点在外,表示青龙星象,在东方五行为木;二个黑点在内,七个白点在外,表示朱雀星象,在南方五行为火;四个黑点在内,九个白点在外,表示白虎星象,在西方五行为金;五个白点在内,十个黑点在外,表示时空奇点,居中央五行为土。单数白点为阳,双数黑点为阴。四象之中,每象各统领七个星宿,共二十八星宿。四象是按坐北朝南为正位: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此是风水象形之本源。
“洛书”古称龟书,传说有神龟出于洛水,其甲壳上有此图象,结构是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以五居中,五方白圈皆阳数,四隅黑点为阴数。其口诀是:一数坎兮二数坤,三震四巽数中分;五为中宫六乾是,七兑八艮九离门。
河图洛书皆以数字为灵动,天地之数共有10个:1、2、3、4、5、6、7、8、9、10,1、3、5、7、9为阳,2、4、6、8、10为阴。阳数相加25,阴数相加30,阴阳相加共55数。所以圣人说:“天地之数五十五,大衍之数四十九。”万物之数皆由天地之数化生而成。
京房云:“五十者,谓十日、十二辰、二十八宿也,凡五十。其一不用者,天之生气,将欲以虚来实,故用四十九焉”。马季长云:“易有太极,谓北辰也。太极生两仪,两仪生日月,日月生四时,四时生五行,五行生十二月,十二月生二十四气。北辰居位不动,其馀四十九转运而用也”。荀爽云:“卦各有六爻,六八四十八,加乾、坤二用,凡有五十。《乾》初九潜龙勿用,故用四十九也”。郑康成云:“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以五行气通。凡五行减五,大衍又减一,故四十九也”。“姚信、董遇云:“天地之数五十有五者,其六以象六画之数,故减之而用四十九”。五十之数,义有多家,各有其说,未知孰是。
万物生存之数是: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所以一为水之生数,二为火之生数,三为木之生数,四为金之生数,五为土之生数。六为水之成数,七为火之成数,八为木之成数,九为金之成数,十为土之成数。万物有生数,当生之时方能生;万物有成数,能成之时方能成。所以,万物生存皆有其数。
五行之数是: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也叫小衍之数。一、三、五、为阳数,其和为九,故九为阳极之数。二、四为阴数,其和为六,故六为阴之极数。阴阳之数合而为15数,故化为洛书则纵横皆15数,乃阴阳五行之数。
十天干交合之数: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为朋,四、九为友,五、十同德。正是万物生存之数。所以甲己合为一、六共宗,乙庚合为二、七同道,丙辛合为三、八为朋,丁壬合为四、九为友,戊癸合为五、十同德。十天干经交合之后,化为天干交合之五行,将河图五行之体化为天干五行之用。
六十甲子纳音之数:天地之数55加上五行之数5,合化为60甲子五行纳音之数。十天干之阴阳五行与万物相交,同气相求,同声相应,各发出12种声音,无声无音不计,按河图北、东、南、西、中成象五位五行共60纳音。是天地五行声音之数。
河图洛书是周易的前身,也是周易的最基本理论基础。坐北朝南,左东右西,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为五行左旋相生。其太极中心不动,一、三、五、七、九、为阳数左旋;二、四、六、八、十、为阴数左旋;皆为顺时针旋转,为五行万物相生之运行。银河系等各星系俯视皆右旋,仰视皆左旋。所以顺天而行是左旋,逆天而行是右旋。顺生逆死,天道自然。河图本是星图,其用为地理,仰观天为象,有三垣二十八宿;俯视地成形,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明堂。天之象为风为气,地之形为龙为水,故为风水。四象四形乃纳天地五行之气,是故天地万事万物皆是由气化而成,而又皆受制于气化强弱兴衰之中。
“1987年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的形意墓,距今约6500多年。墓中用贝壳摆绘的青龙、白虎图像栩栩如生,与近代几无差别。河图四象、28星宿俱全。其布置形意,上合天星,下合地理,且埋葬时已知必被发掘。同年出土的安徽含山龟腹玉片,则为洛书图像,距今约5000多年。可知那时人们已精通天地物理,河图、洛书之数了。据专家考证,形意墓中之星象图可上合二万五千年前。这说明邵庸等先哲认为‘河图、洛书乃上古星图’,其言不虚”。
河图在中为方为静为阴,洛书在外为圆为动为阳,天圆地方,动静阴阳,是谓太极两仪。水为太阴,火为太阳,木为少阳,金为少阴,是谓太极四象。四象生八荒,八八六十四卦,衍生三百八十六爻无限延伸,是谓《太极八卦》。
《太极图》据史书记载,是五代宋初道士陈抟将《先天图》、《太极图》以及《河图》、《洛书》传给其学生种放,种放分别传给穆修、李溉等人,后来穆修传给周敦颐。周敦颐写了《太极图说》加以解释。现在我们看到的《太极图》, 就是周敦颐流传下来的。
《观物外篇》说:“乾坤定上下之位,离坎列左右之门,天地之所阖辟,日月之所出入,是以春夏秋冬、晦朔弦望、昼夜长短、行度盈缩,莫不由乎此矣”。 此与《说卦》中“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有不谋而合之道。
《观物外篇》说:“天圆而地方,圆者数之起一而积六;方者数之起一而积八。顺数之,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逆数之,震一,离兑二,乾三,巽四,坎艮五,坤六”。是说《先天图》寓有“阴阳消长之数,一变而为二,二变而为四,三变而为八卦成矣。四变而十有六,五变而三十有二,六变而六十四卦备矣”之说,是言《先天图》寓有“卦之生变”。“能兼明意、言、象、数之蕴,而知《易》之体用,成卦立爻之所自”。
“邵雍《观物外篇》说:‘先天学,心法也,故图皆自中起’。所谓《先天图》之‘中’,是指乾卦与姤卦之中或坤卦与复卦之中而言。朱熹则主张:‘若论他太极,中间虚者便是。他亦自说图从中起。今不合被方图在中间塞却,待去出放外’。(《朱子语类》卷六十五)显然,朱熹是以六十四卦象天之圆图为‘先天图’(有天无地),并以‘中间虚处’为‘太极’。实则《先天图》方圆六十四卦七百二十八爻之全体即为‘太极’,是一‘母包子’模式。朱熹此说皆因用横图中分并拗转围成圆图而发。其横图之作则是以黑白之位层累叠加而成,始以六十四卦初爻为‘两仪’(三十二阳爻合一为阳仪,三十二阴爻合一为阴仪),进而以六十四卦初、二爻为‘四象’,进而以初、二、三爻为八卦,进而以六十四卦初、二、三、四爻为‘十六卦’,进而以六十四卦初、二、三、四、五爻为‘三十二卦’,终以初爻至上爻为六十四卦。于是便有了袁枢‘黑白之位尤不可晓’、‘四爻、五爻者无所主名’的批评。邵雍主‘八卦相错者,相交错而成六十四卦’之说,并曰:‘独阳不生,寡阴不成也。’他怎么会把一个阳爻或一个阴爻‘一分为二’呢?”。
邵雍《观物外篇》说:“起震终艮一节,明文王八卦也;天地定位一节,明伏羲八卦也。”又说:“乾坤纵而六子横,易之体也;震兑横而六卦纵,易之用也”。很明白地告诉人们,《易》是起始于伏羲、文王之手,而“乾坤纵而六子横,震兑横而六卦纵,是《易》之体用关系。
由以我们上大体知道了周易太极的生成与缘由,也由此知道了古圣贤的大智大慧与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