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娱乐圈是个“养老院” 后浪推不动前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3:43:44
华语娱乐圈是个“养老院” 后浪推不动前浪?

华语娱乐圈女星年龄偏大

电影、电视剧演员表

TVB曾是港星的摇篮,如今却成了“老人台”。佘诗曼在近40岁才混成一姐,近两年成为一哥的郑嘉颖也已届40高龄。

台湾是偶像剧的多产地,每年都会起用新人,去年的一部《痞子英雄》捧红了新人赵又廷。
廿年看遍德华朝伟,十载爱煞子怡赵薇,是你是你还是你,21世纪头十年快过去,娱乐圈有些沧海桑田,媒体和作品上更有不变的老颜。本刊通过十家以上网站、日报头条及周刊杂志封面统计,15名主流媒体娱记投票,一年内明星工作量排行,以及全国各地受众调查,揭示华语娱乐圈中年化现状。“中年化”已然是个大趋势,谁说娱乐圈是吃青春饭的地方?没有一飞冲天的新鲜面孔,长江后浪推不动前浪,而翻过30岁这道坎的中年无路可退,这是整个华语娱乐圈的尴尬,小年轻又该如何突围?本刊还请来两岸三地经纪人常继红、欧纪贤、凌云,导演尔冬升,资深媒体人游威,品牌公关Z小姐,以及艺人代表何润东、赵文瑄等进行圈内讨论。
后浪推不动前浪
圈里只见三十岁“中年明星”
经过抽样调查各类媒体取向、歌影视娱乐公司力捧对象、受众关注度,数据似乎一致指向30岁以上的“中年”已经完全占据娱乐圈主流地位,并获取了压倒性的生存发展空间,华语娱乐圈似乎走向了一个人口中年化时期。不过,从选择老面孔,到最后可能只剩下老面孔可选,这未尝不是一种因果循环。
1、媒体认同度:老面孔出现率是新面孔的三倍
你很可能常有这样的经历,每次路过报摊或打开网页时放眼望去,总会猝不及防地心中一沉:啊,又是那一张张万年循环老脸!报刊网站头条、杂志封面,向来是各家演艺经纪公司宣传公关的必争之地,因为这里是艺人曝光率、舆论关注度的最直接体现。但媒体自身并不好过,每个出版、发稿周期他们都要咬牙切齿当一回赌徒,在封面和头条押下重注,赌明星对销量和点击率是否有立竿见影的推动作用,赌读者是奔走相告还是嗤之以鼻。当然,最保守或者说保险的做法,显然是选择熟门熟路、至少包卖不亏的——老脸孔。
根据本刊随机抽样调查,截取今年七月、今年上半年、去年下半年各一周共三个时间段,以国内三家主流日报娱乐版、三家门户网站娱乐频道头条人物,以及四家发行量较大的娱乐杂志封面人物为统计对象,发现娱乐圈中生代人群的媒体曝光率显然占绝对优势。若以30岁为“娱乐圈中年化”的分水岭,在这三个时间段内,合计娱乐圈“中年”们占据的头条、封面人数为32人,而30岁以下的“年轻人”则只有11人,比例约为3:1。其中在“中年”人群中,出道超过20年、年龄在40岁以上的刘嘉玲、关之琳、陈法蓉、张曼玉,媒体关注度依然颇高,俨然已成香港“古代”四大美人;成名于10年前的国内四大花旦徐静蕾、赵薇、周迅、章子怡,加上后来发力追赶的李冰冰,也仍盘踞着主流媒体的头条和封面;其他实力派人士如赵本山、黄晓明、郭富城、容祖儿,话题人物陈冠希、张柏芝,也是头条和封面的座上客。反观30岁以下的“年轻人”,代表人物只有近年走势稳健的范冰冰,草根选秀出身的张靓颖、陈楚生,以及香港劲爆嫩模周秀娜,相形之下非常势单力薄。
此外,本刊还对15名各类媒体的娱记就“你心目中的一线华语明星前十名”为主题简单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娱乐媒体人心目中的一线明星,总计30岁以下的明星不过7名,而三四十岁的“娱乐圈中年”则接近30名,占绝对优势,年长的包括刘德华、张学友、郭富城,他们是二十年前就见称于江湖的四大天王之三,稍年轻的也是上一个十年已冒出的赵薇、周迅等人。
2、娱乐圈业内取向:影视爱用老人,音乐新人稀落
媒体封面头条是风向标,即大多数时候都在随风摇摆,所以事关艺人饭碗的生死存亡,显然还是影视制作公司、唱片公司说了算,因此凤姐即使炒上了头条,但也永远成不了“谋女郎”。更多时候,艺人的媒体曝光率和舆论评价中外界决定因素太多,已经忙得七窍生烟的他们真心愿意面对现实,多上戏上好戏、多唱歌唱好歌,于是作品数量、成绩反而是衡量各层次艺人活跃度的最靠谱标准。
比如在电影方面,从去年7月到今年7月票房前十名的大片中,占据前三名的谢霆锋、甄子丹、洪金宝,分别是处于30、40、50岁年龄段的“中年”以上男演员。而在主演这票房前十名大片的演员中,令人惊讶地发现,30岁以下的年轻人只有5名,在全体人数中不到九分之一。这两年国内电影市场愈见成熟,票房动辄过亿,位居第十名的《全城热恋》票房也达1.3164亿元,但票房越高起用演员越慎重,起用演员越慎重越保障票房,当电影越来越是一盘生意,这个工业又未必达到那么完善和坚强的时候,新生代演员越难有出头之日。而回望电影业处于黄金时期的上世纪八十年代香港,林青霞出演《蜀山》时才28岁,钟楚红出演《秋天的童话》时也不过27岁。当然,男演员的成熟期则显得相对较晚,周润发拍《英雄本色》、《阿郎的故事》已经是30岁之后,张国荣的电影生涯也在30岁之后有了质变,《胭脂扣》、《霸王别姬》等都在其“中年”阶段。
而近一年收视前十名的电视剧里,主演最多的女演员有佘诗曼、惠英红、王珞丹、白冰四位,后两者都是30岁以下演员,新老比例各占一半;男演员方面则是陆毅、何润东,都百分百属于30岁以上的“中年”演员。电视平台对年轻演员而言是利弊参半,一方面受众主要是家庭观众,受众口味比较保守,熟面孔比新面孔更容易被接受。另一方面,电视剧的制作成本一般比电影低,年轻演员的锻炼机会也比电影多,一旦站稳了脚跟就能借助电视平台“入屋”(被街坊大众接受),TVB不少演员都是如此。然而,近年TVB剧集也出现演员青黄不接的现象,相同的老面孔每年反复出现在几部戏里,新人乏善可陈,即使当家小生林峰、黄宗泽也是已经出道十年的“中年”了。
至于华语乐坛,30岁以下能撑得住场面的,台湾无非是萧敬腾、林宥嘉等几个出自“星光大道”的小年轻,香港的前新人张敬轩、王菀之转眼已奔三,内地依然是李宇春、张靓颖、陈楚生、许飞等几年前出道的清一色选秀歌手。而在容祖儿、阿Sa都成了香港乐坛大姐的情况下,王菲、郑秀文一开演唱会更俨然天后出巡架势,看罢众粉丝们做呼天抢地状,你只能把心一横自我催眠:姐/哥确实没见过上世纪***十年代的乐坛大世面....。.
3、受众取向:年轻人偏爱歌手,中年人不重流行
尽管媒体和业界有明显的选择明星中年化倾向,但到最后还是要以市场为导向。所以本刊以“你最关注的华语明星前十名”为主题,抽样调查了华南、华中、华北各区201名受众,其中有73.6%为15-25岁的年轻人。而结果显示,人们最关注的前十名华语明星为:周杰伦、王菲、成龙、刘德华、王力宏、陈奕迅、梁静茹、孙燕姿、邓丽君、张学友。这些艺人仍悉数为“中年”,十人中只有成龙一人无歌手身份,受众的偏好明显指向歌手。而在15-20岁的受众心目中,受关注前十位的明星中,李宇春位列第十,而在其他年龄段均未挤入前十的歌手林俊杰竟排在第五。至于31-40岁的人们,他们关注的明星平均年龄明显上升,大多数为成名已久的艺人,但当下流行程度不高。
TVB曾是港星的摇篮,如今却成了“老人台”。佘诗曼在近40岁才混成一姐,近两年成为一哥的郑嘉颖也已届40高龄。
问诊
华语娱乐圈为何新血难造?
二十年前的惯例似乎是,30岁左右的艺人就会考虑退休,如今的现实是,30岁的时候人家演艺生涯还在上升期。橄榄形的年龄分布,对行业来说似乎也是件稳定而健康的和谐事。然而,在中年如云的阵势之中,小年轻如果继续无法突围而出,整个娱乐产业没有新血注入而断代,N年之后作为娱乐圈主流的中年继续“化”到老年那去,才是真的出事了。打个比方,如果到2046梁朝伟和张曼玉还是活跃影坛的一线巨星,恭喜人家老当益壮那是必须的,但刘嘉玲之后继无人岂不是形势很悬?
行业原因:
成名容易了,淘汰率也更高
一个成熟的娱乐产业应当有能力为新人创造适当环境。遥望彼岸美国娱乐圈,近几年出了Lady Gaga,《哈利·波特》、《暮光之城》、《绯闻女孩》等影视作品捧红了一大批年轻新星,反观此岸的新人却似乎缺乏成长的土壤,并非没有新人出现,如今做明星梦的年轻人比比皆是,三天两头旧有人出道,然而,入行更容易之后,相应地淘汰率也更高了。近年开始做制作人的何润东说:“现在你要当明星,太简单了,有很多选秀很多管道让你去成为一个明星,然后要演一些戏也很简单,有一点点关系或者在路上别人看你不错就拉去拍戏了。以前当明星比较难,但是你一旦当上以后,就可以维持比较久。”而在电影行业,导演尔冬升也承认,目前电影片种比鼎盛时期少了,因此无法提供更多的新演员表现空间,这也是难造新血的原因。
受众原因:
主流受众群大龄化
内地经纪人凌云目前负责的艺人有周海媚、陈龙,她所在的公司以影视制作为主,她认为年轻演员上位需要有说服力的作品,他们的起点必然比“中年”吃亏,所以功底和演技最重要,此外还要看观众缘。而受众群体的老化,也可能成为娱乐圈中年化的直接原因,年届五十的老帅哥赵文瑄,近年主力拍电视剧,他认为这与人口老化的问题其实是一致的,“现在中老年的观众会比较多。偶像剧、神话剧也是比较受年轻人欢迎的,但不知道是否跟80后是一胎化有关,现在是中年老年的观众为主。”但台湾方面情况比较特殊,经纪人Z小姐表示每年不少偶像剧都在用新人,而台湾电影大都是艺术片,导演不喜欢用熟悉面孔,但如果对大陆市场有觊觎之意,则片方选角也同样会出现老龄化的表现。
艺人自身原因:
新人很多,但只有漂亮脸蛋
从年轻艺人自身原因看来,则是资历不足、尚需磨炼。近年经常与古天乐、吴彦祖两名“中年”男演员合作的导演尔冬升,认为男演员要成熟才能散发出男人味,起码要到30岁后。香港资深经纪人欧纪贤,曾在天幕电影、TVB、ATV任职,目前自组公司签有多名香港中生代影视演员,她也同意演员的黄金年龄是三十岁左右,而成功演员是没有年龄限制的。30多岁的何润东此前出演自己担任制作人的偶像剧《泡沫之夏》,他同样力撑此观点,认为30岁后有经历才能够压住场面,“现在一年的偶像剧加起来不知道有多少部,新人太多了,但很容易一见就忘记了,因为都只是漂亮的脸蛋。”
经纪人经验谈
欧纪贤:不敢起用新人,一切都是business
南都娱乐:如今“中年化”问题是否更突出,因为出色年轻演员少了?
欧纪贤:或者这么说,例如张柏芝演技很好,她本身很有天分、才华,但这样有天分有感染力的年轻艺人,环顾香港真的并不太多。我觉得要很靠作品帮助。现在的电视台,比如说林峰、黄宗泽,你可以看到他们的戏是不错的,但也属于30岁左右的演员了。
南都娱乐:能否说市场不如从前蓬勃,所以给年轻演员尝试的空间小了?
欧纪贤:现在市场不能说不蓬勃,只不过做事方式不一样。据我所知,现在电视台没有专人负责每一个演员,去探索他们的本身特质、演戏情况。1994至1999年我在亚视工作,当时负责签新人、外援演员回来拍戏,首先会逐个去聊天、看他们演的戏,了解演员本身的特质,但现在电视台是这么大的机构,要花多少人力物力逐个去了解发掘他们的特质,很坦白说真是business,要看公司和个人的处理方法。有的大公司签了新人回来,有大制作肯定会让演员去试,但如果一部出来反应不好,可能机会就没有了。
南都娱乐:在上世纪***十年代,20多岁的演员在电视剧担正的机会确实更多。
欧纪贤:当年的监制会更勇于尝试,更愿意给新人机会去演戏。那时电视台培育演员,是有策略性的,一部一部地让他们去演,但现在你会看到很新的演员可能演完一部,下次又做回闲角。现在太新的演员,不会每一部戏都有重要角色让他们演,只会搭配着一些资深演员,戏才会好看。
南都娱乐:电影圈方面的情况又是怎样?
欧纪贤:电影方面,现实一点讲,拍戏要顾及影片卖埠,演员也要看市场价值,不会靠新演员卖片的,我相信投资方也不会冒险让全部新演员上阵。新人要出来就要看导演眼光,这是很讲机遇的。比如当年李安找汤唯,也是一个全新的尝试,但也要李安有这样的慧眼,这个市场有多少个李安呢,有多少部电影的制作能够大胆去起用新人担纲?
(欧纪贤,香港演艺经纪人,艺人发展顾问,电影及跨媒体工作者。)
“中年”演员现身说法
何润东:我不想说自己是中年
南都娱乐:你认为自己算不算“娱乐圈中年人群”?
何润东:其实我不想这样说啦,呵呵,虽然我是有那个年纪了,但是我的心态还是蛮年轻的。
南都娱乐:作为偶像剧,《泡沫之夏》里的几位主角都是30岁左右的演员,这是“娱乐圈中年化”的表现吗?
何润东:以前的人说演偶像剧的,只能是二十出头的,但是现在也有三十几岁的在演偶像剧啊。譬如说小猪、吴尊好了,他们也在演偶像剧,但是他们也三十了。所以说现在大家不会那么表面了,会去看人家的演技,如果演技能打动人,几岁其实都无所谓。
南都娱乐:戏里你们有比自己实际年龄小很多的戏份,外界对此也有一些争议。
何润东:我们的实际年龄肯定比学生时代有差距嘛,所以我们作了一些调整,高中的戏尽量不要太多,用的也是闪回的方法。(这时候回头演十几岁的学生,有难度吗?)当然是有难度啊,但是我觉得??呃,我们几个演员看起来也没有那么老吧?
南都娱乐:最初打算找比较年轻的演员去演你们学生时代的角色吗?
何润东:没有想过。如果找年轻的演员去演欧辰、夏沫、洛熙的话,可能未必能够撑得住,因为这个戏不是一般的搞笑偶像剧,走得比较内心,如果不到位的话就没办法吸引到观众。
南都娱乐:现阶段你抱有怎样的心态?
何润东:如果到了30多岁就认定自己到了中年,你的老态就会出现了,你就会开始给自己的定位不一样了,给人感觉可以去演一些长辈了,但如果你的心态不改变就不用演长辈角色啊。
年龄穿越型演员点评
赵文瑄:跟我同期出道的确还霸着位置
南都娱乐:赵蜀黍认为自己算不算“娱乐圈中年人群”?还是算青年、老年人群?
赵文瑄:其实被定义为“中年”我比较爽,都已经老年了嘛,哈哈。不过中年比较合乎自己的内在感觉吧。其实我从18年前第一次演戏,一直没有太大的时间感。以前拍戏大家要么叫我“文瑄”,要么叫我“赵哥”、“瑄哥”,直到三年前开始被人家叫“蜀黍”之后,才发现时间怎么转眼那么快,哈哈哈??其实倒不会失落,我觉得“赵蜀黍”这个称谓来得晚了一点。到现在在我饰演的角色上,开始演中年、老年,但总有几部戏会从年轻演到老,就是跨度比较大,我慢慢觉得演年轻的时候挺吃力的,哈哈哈,演老的时候就很自在。
南都娱乐:有没有觉得刚出道的时候,当时一线演员都比较年轻,但现在??
赵文瑄:好像是喔。当时活跃影坛的好像都是和我同龄的人,到这些人还霸占在这里,嘿嘿嘿!(你作为中年演员,就占据某些国产电视大片的男一号位置??)我觉得这是中国影视界的好现象,因为关于中年人的题材比较难写,比起一般满足年轻人口味的剧本,对编剧、导演的要求都比较高,如果这个成主流都是好现象。你看好莱坞当红的,他们要红就红一辈子,永远有这个分量在,他们真正的巨星都是中年以上的。
南都娱乐:为什么闪亮的新星似乎在国外并不稀缺,但国内却相对较少?
赵文瑄:可能还是需要慢慢沉淀吧,(沉淀完了岂不就成了中年?)但照理说,沉淀到了中年的时候,会比年轻的时候更有魅力,会更有气场,哈哈,而且这么多年会累积越来越多观众啊,只要他不退步。你休想说拍一部电影就,哇,妇孺皆知。除了赵薇当年的“小燕子”,忽然暴红,这种例子很少,还是一部部来吧。一部暴红可以说是起点高,但也可能是摧残,年轻人会把持不住,因为整个影视界,水是很深的,哈哈,很容易一不小心就沦陷了。
星光灿烂的黄金时代
文/指间沙
百事可乐新广告再度集结一线明星,古天乐领衔,再见一群多年老面孔,唯一少掉的是现年41岁的王菲。而她正高调复归。饮料代言向来要求年轻时尚,让40岁中年人代表活力四射、潮流我创,是明星青黄不接的结果。今日仍当红的这一批明星,是曾经新人辈出的时代赐予的,那时正是造星的黄金时代。
华语圈内
中国内地:世纪末群星辈出
上世纪90年代,受日剧影响,内地模仿着搞起“青春偶像剧”。风花雪月里,粉雕玉琢的20来岁新秀博得满堂彩。徐静蕾、李亚鹏的《将爱情进行到底》盛放于1998年,堪称巅峰,主演迅速成为青少年们的偶像。几乎同一时期大红大紫的还有《永不瞑目》中的陆毅、《还珠格格》中的赵薇、《像雾像雨又像风》中的陈坤与周迅。爱与青春历来是新人上位的法宝,之前的中国内地没有偶像明星,他们这一拨好似平地惊雷,炸开了青春偶像时代。与此同时,内地经纪公司次第开张签艺人,演员纷纷脱离“体制”,“明星包装”概念流行起来,商业片运作模式显雏形。这批70后新人,几乎都很顺利地从电视圈投向电影圈,从小明星变身为大明星。
中国香港:
传奇的80年代
香港辉煌的80年代,其实跟风日本流行文化得厉害,梅艳芳、张国荣的许多歌翻唱自日本,偶像团体也模仿日本偶像打扮和舞姿。可是,热火朝天的香港明星们,就在80年代涌现了。港星摇篮是TVB:美女由此选,歌手由此选,“五虎将”与“四大天王”哪个不在TVB拍电视剧?那里是60后明星集训营。更值得关注的是,杜琪峰、关锦鹏、韦家辉、岸西等创作人集体效力于此。港星辐射力扩至整个华人圈,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爱港星学粤语歌看港戏。勤劳的港人在快速的消费节奏里很快耗尽了自己,一年年过去,到了21世纪,香港只是在无奈地重复消费黄金时代遗留的明星。
华语圈外
美国:三四十年代大制片厂时期
好莱坞造星的黄金时代,人们通常会将眼光锁定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星光熠熠地云集了葛丽泰·嘉宝、费雯丽、英格丽·褒曼、克拉克·盖博等经典明星,巅峰之作是《飘》。黄金时代对应的大背景则是默片渐渐结束的美国有声电影大制片厂时代,以及二战。二战期间,人们简直把电影当成了面包。那段时期,好莱坞年生产电影约500部,平均每周8000万人进影院,足以傲视今雄。五大制片厂是华纳兄弟、米高梅、20世纪福克斯、雷电华、派拉蒙,明星受雇于制片厂,制片厂严格保护维持明星形象,以固定类型角色塑造明星。
至今好莱坞工业依旧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明星,五六十年代有奥黛丽·赫本、玛丽莲·梦露这样影响巨大的女神,今天则有“绯闻女孩”、《暮光》等青春新秀,明星管理有条不紊,趋向了多元化。
日本:***十年代东方梦工场
日本的偶像时代以70年代山口百惠等一批清纯歌手为开端,80年代偶像歌手辈出,趋向低龄。而中国人熟悉的90年代日剧是偶像演员的高发期,当时日本泡沫经济崩溃,电视台以战后出生的第二代年轻人为目标,打造纯爱偶像剧。《东京爱情故事》、《悠长假期》是代表,木村拓哉、铃木保奈美、竹野内丰等红遍亚洲。现在,此类剧不再流行,且编剧老龄化趋势严重,纯爱剧变成了炫技的狗血剧。可是,日本明星没有老龄化,新人有大把出头机会,因为日本艺能事务所制度保证了喜新厌旧的口味。十几岁出道二十几岁过气,是绝大部分偶像被消费的周期。日本明星羽翼丰满也很难离开事务所保持事业,如果与事务所对立,下场会很惨。这点和中国很不同,酒井法子等过气日韩偶像在本国残旧无人理,倒被中国人念念不忘,中国大市场消化能力过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