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红楼】从为人处世的实用角度看红楼梦前30回 - 同恩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5:41:05
【浅谈红楼】从为人处世的实用角度看红楼梦前30回
【浅谈红楼】 2010-03-13 06:34:09 阅读189 评论28   字号:大中小
',1)">
',2)">
',3)">
 
 
 
',4)">
【原创】从为人处世的实用角度看红楼梦前30回      作者:同恩       案例:1 熙凤迎黛玉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会,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分析:
开口就夸黛玉“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其实也有奉承贾母的意思,贾母如此爱黛玉,对黛玉好就衬贾母的心。“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熙凤的弯转得好快,非常伶俐,又奉承了贾母一次又像黛玉表达了一次感情。多学学王熙凤。
案例:2 黛玉谢宴
邢夫人让黛玉坐了,一面命人到外面书房去请贾赦.一时人来回话说:"老爷说了:~连日身上不好,见了姑娘彼此倒伤心,暂且不忍相见.劝姑娘不要伤心想家,跟着老太太和舅母,即同家里一样.姊妹们虽拙,大家一处伴着,亦可以解些烦闷.或有委屈之处,只管说得,不要外道才是.'"黛玉忙站起来,一一听了.再坐一刻,便告辞.邢夫人苦留吃过晚饭去,黛玉笑回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邢夫人听说,笑道:"这
倒是了."遂令两三个嬷嬷用方才的车好生送了姑娘过去,于是黛玉告辞.邢夫人送至仪门前,又嘱咐了众人几句,眼看着车去了方回来.
分析: 贾赦真是明了人情世故,考虑非常非常周到,他知道由于自己和黛玉父母的亲缘关系见了面会令双方特别是黛玉又想起自己的父母来,黛玉身子弱,旅途颠簸加上来到贾府后不知道又勾起了多少回忆流过多少眼泪伤过多少次心,当前最紧要的不是维持一个家庭礼仪,而是黛玉的精神和身体需要休息,所以“暂时不忍相见”。 “(下人转述贾赦说话时)黛玉忙站起来,一一听了.”书上怎么用溢美之词赞扬知书达理都是没用的,一句话就够了。不用多,就这一句话,就可以看出黛玉在这方面的确是个知书达理,尊长重教的难得女子。旁白:现代的中国不知道还能有多少这样的女子留下来。 "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 没什么好说的,中国人达标的表达法。 邢夫人眼看着车去了方回来--细节体现关切。细节!细节!
案例:3 宝玉摔玉 宝玉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们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贾母忙哄他道:"你这妹妹原有这个来的,因你姑妈去世时,舍不得你妹妹,无法处,遂将他的玉带了去了:一则全殉葬之礼,尽你妹妹之孝心,二则你姑妈之灵,亦可权作见了女儿之意.因此他只说没有这个,不便自己夸张之意.你如今怎比得他?还不好生慎重带上,仔细你娘知道了."说着,便向丫鬟手中接来,亲与他带上.宝玉听如此说,想一想大有情理,也就不生别论了.
问题:这以后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或者说接下来最该做的事情是什么?
分析: 最该做的是安慰和劝导黛玉。 黛玉生性敏感、多疑、脆弱、偏偏又知书达理。她首先肯定会想:是因为我才害得宝玉差点把全家人都视若性命的命根子摔碎了,别人好心收留我,又给我这么好的礼遇(文中不少描写贾家上下对黛玉礼敬有加,比如吃饭时都再三再四让黛玉坐左上第一把椅子等等)和照顾,我怎么能这么对不起别人。其次会想:家里其他人会不会因为这件事情而责怪我,疏远我,骂我没有良心。这些原因,加上黛玉的性格再加上她现在的处身孤独和悲伤,不非常伤心才怪。所以劝解黛玉是当务之急第一大事,不然这件事很容易成为一把刀子就扎在她脆弱的心上,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化解掉。
不过贾家没一人想到这么做。
所以黛玉只好在一边自个儿伤心。人与人之间的无形隔膜就是这个样子逐渐形成的,一不注意,它就来了。
案例4: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案例1: 周瑞家的在内听说,忙迎了出来,问:"是那位?"刘姥姥忙迎上来问道:"好呀,周嫂子!"周瑞家的认了半日,方笑道:"刘姥姥,你好呀!你说说,能几年,我就忘了.请家里来坐罢."刘姥姥一壁里走着,一壁笑说道:"你老是贵人多忘事,那里还记得我们呢."说着,来至房中.周瑞家的命雇的小丫头倒上茶来吃着.周瑞家的又问板儿道:"你都长这们大了!"又问些别后闲话.又问刘姥姥:"今日还是路过,还是特来的?"刘姥姥便说:"原是特来瞧瞧嫂子你,二则也请请姑太太的安.若可以领我见一见更好,若不能,便借重嫂子转致意罢了."
分析: 周瑞家的是请吃茶再问板儿情况再说些其他闲话才正式问刘姥姥来干什么。先说其他一是烘托和制造气氛,搞得一团和谐;二是一来就问人家干什么有不太希望别人打扰自己和不关心别人的意思,中国人讲尊重对方,给对方面子,自然先要来这么一套。这是一个标准的处世法则。
刘姥姥如果实话实说是来找别人的,未免冷落了周瑞家的,不给人家面子,所以先说特意来看周瑞家的,让对方面子上好看,再说二来才是找别人,周瑞家的听得出来刘姥姥真正用意是后面一个,不过觉得很有面子。
有处世经验的标准中国人说话往往是说一大通废话,重点在最后,所以不听到最后,不明白对方在说什么。
案例2: 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在地下站着呢.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着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刘姥姥在地下已是拜了数拜,问姑奶奶安.凤姐忙说:"周姐姐,快搀起来,别拜罢,请坐.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什么辈数,不敢称呼."周瑞家的忙回道:"这就是我才回的那姥姥了." 凤姐点头,又问周瑞家的回了太太了没有.周瑞家的道:"如今等奶奶的示下."凤姐道:"你去瞧瞧,要是有人有事就罢,得闲儿呢就回,看怎么说."周瑞家的答应着去了.
分析: 这里体现了王熙凤两个厉害之处,一是高贵的强势,先不正眼看人,才慢慢发问。二是尊从礼制,小心谨慎,给人脸面,不会在表面上就看不起人。她早就听了周瑞的汇报,肯定明白刘姥姥非常低贱的身份,但见了面时还要说一句“我年轻不大认得,不知道是什么辈数所以不敢随便称呼”。既能威严当家,又能合理谦逊,明白即使是低贱的人,也要礼数待之,给予面子,比如看这个情形多半太太是不会出来迎刘姥姥这样的人了,但还是要做个已经去请的样子,不至于怠慢了刘姥姥。所以王熙凤才是真有本事和会做人。
案例3: 说话时,刘姥姥已吃毕了饭,拉了板儿过来,м舌咂嘴的道谢.凤姐笑道:"且请坐下,听我告诉你老人家.方才的意思,我已知道了.若论亲戚之间,原该不等上门来就该有照应才是.但如今家内杂事太烦,太太渐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也是有的.况是我近来接着管些事,都不知道这些亲戚们.二则外头看着虽是烈烈轰轰的,殊不知大有大的艰难去处,说与人也未必信罢.今儿你既老远的来了,又是头一次见我张口,怎好叫你空回去呢.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我还没动呢,你若不嫌少,就暂且先拿了去罢."
那刘姥姥先听见告艰难,只当是没有,心里便突突的,后来听见给他二十两,喜的又浑身发痒起来,说道:"嗳,我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样,你老拔根汗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周瑞家的见他说的粗鄙,只管使眼色止他.凤姐看见,笑而不睬,只命平儿把昨儿那包银子拿来,再拿一吊钱来,都送到刘姥姥的跟前.凤姐乃道:"这是二十两银子,暂且给这孩子做件冬衣罢.若不拿着,就真是怪我了.这钱雇车坐罢.改日无事,只管来逛逛,方是亲戚们的意思.天也晚了,也不虚留你们了,到家里该问好的问个好儿罢."一面说,一面就站了起来.
分析: 第一段熙凤的话说得很礼貌委婉,先“请坐下告诉你老人家”,再表明“亲戚间原是不等上门就该自动照应,只不过家内事务复杂所以一时没有想到”,委婉地把没有接济对方说成有自己的过失,肯定令对方非常有面子,再表示自己的难处,最后给个令对方惊喜的大红包。
第二段虽然刘姥姥有些许失言,说“我也知道艰难”,让对方听了可能不高兴:不给我面子,你才什么身份的人也说我们这种大户艰难?还打粗鄙的比方。但熙凤仍然是“笑而不睬”,平心而论,能做到这一步的已经是好手了。但熙凤居然还能想到刘姥姥回家的“打的”钱也一并给她,如果是我即使能做到“笑而不睬”,心里也一定不高兴,根本不可能更仔细地为对方设想,熙凤为对方设想的“服务意识”现在优秀的客户服务人员恐怕都很难比得上。 不论怎样评价也好,熙凤这个人有着很深的魅力。
案例5:熙凤对待宫花的态度
薛姨妈道:"这是宫里头的新鲜样法,拿纱堆的花儿十二支.昨儿我想起来,白放着可惜了儿的,何不给他们姊妹们戴去.昨儿要送去,偏又忘了.你今儿来的巧,就带了去罢.你家的三位姑娘,每人一对,剩下的六枝,送林姑娘两枝,那四枝给了凤哥罢."
周瑞家的忙起身,拿匣子与他,说送花儿一事.平儿听了,便打开匣子,拿了四枝,转身去了.半刻工夫,手里拿出两枝来,先叫彩明吩咐道:"送到那边府里给小蓉大奶奶戴去."次后方命周瑞家的回去道谢.
分析:薛姨妈送给熙凤4枝宫花,熙凤只留2只,送2只给小蓉大奶奶。为什么她只留2只?因为探迎惜三姐妹每人也只2只,她不想显大。熙凤做人其实很讲伦理。
案例6:黛玉对待宫花的态度
薛姨妈道:"这是宫里头的新鲜样法,拿纱堆的花儿十二支.昨儿我想起来,白放着可惜了儿的,何不给他们姊妹们戴去.昨儿要送去,偏又忘了.你今儿来的巧,就带了去罢.你家的三位姑娘,每人一对,剩下的六枝,送林姑娘两枝,那四枝给了凤哥罢."
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不言语.
分析: 根据案例3-宝玉摔玉的分析,就可以清楚的明白,一旦处理任何事时牵涉到黛玉,必须充分考虑她善嫉妒,小家子气,敏感,多疑,孤独感不合感强,极度脆弱的特性,不然稍微处理模式有那么一点点不当,立刻就会发生问题。
说句旁白,现在满大街看去满眼全是黛玉,打死也找不出一个宝钗。我随时发现想找的满世界打着灯笼都找不到,不想找的眼前晃来晃去一大堆。这简直是绝对的真理。
这样说还很无奈,因为即使是黛玉也就罢了,至少黛小姐还有一些非常迷人的地方,比如小公主就非常的知书达理,而且为人真。
案例7:熙凤何以掌大权 至掌灯时分,凤姐已卸了妆,来见王夫人回话:"今儿甄家送了来的东西,我已收了.咱们送他的,趁着他家有年下进鲜的船回去,一并都交给他们带了去罢?"王夫人点头.凤姐又道:"临安伯老太太生日的礼已经打点了,派谁送去呢?"王夫人道:"你瞧谁闲着,就叫他们去四个女人就是了,又来当什么正经事问我."凤姐又笑道:"今日珍大嫂子来,请我明日过去逛逛,明日倒没有什么事情."王夫人道:"有事没事都害不着什么.每常他来请,有我们,你自然不便意,他既不请我们,单请你,可知是他诚心叫你散淡散淡,别辜负了他的心,便有事也该过去才是."凤姐答应了.当下李纨,迎,探等姐妹们亦来定省毕,各自归房无话.
分析: 王夫人什么事情都不过问,大权不旁落是不可能的。所以,其实熙凤日后的作为有相当一部分责任应该王夫人来负。你什么事情都给她处理而自己不管,当然会强化她的自立为王的心态;你把她怂恿到这么大一个派系,当然会强化她和你对着干的心态。世人都骂王熙凤心黑,其实她的顶头上司王夫人至少应该负一半责任。
其实熙凤这时候是很本分的(起码表现出来)。可以看出只要稍微重要一点的事,她都要向“上级”报告,这样的行为是无可指责的。
案例8:焦大的难题 吃毕晚饭,因天黑了,尤氏说:"先派两个小子送了这秦相公家去."媳妇们传出去半日,秦钟告辞起身.尤氏问:"派了谁送去?"媳妇们回说:"外头派了焦大,谁知焦大醉了,又骂呢."尤氏秦氏都说道:"偏又派他作什么!放着.这些小子们,那一个派不得?偏要惹他去."凤姐道:"我成日家说你太软弱了,纵的家里人这样还了得了."尤氏叹道:"你难道不知这焦大的?连老爷都不理他的,你珍大哥哥也不理他.只因他从小儿跟着太爷们出过三四回兵,从死人堆里把太爷背了出来,得了命,自己挨着饿,却偷了东西来给主子吃,两日没得水,得了半碗水给主子喝,他自己喝马溺.不过仗着这些功劳情分,有祖宗时都另眼相待,如今谁肯难为他去.他自己又老了,又不顾体面,一味吃酒,吃醉了,无人不骂.我常说给管事的,不要派他差事,全当一个死的就完了.今儿又派了他."凤姐道:"我何曾不知这焦大.倒是你们没主意,有这样的,何不打发他远远的庄子上去就完了."说着,因问:"我们的车可齐备了?"地下众人都应道:"伺候齐了."
凤姐起身告辞,和宝玉携手同行.尤氏等送至大厅,只见灯烛辉煌,众小厮都在丹墀侍立.那焦大又恃贾珍不在家,即在家亦不好怎样他,更可以任意洒落洒落.因趁着酒兴,先骂大总管赖二,说他不公道,欺软怕硬,"有了好差事就派别人,象这等黑更半夜送人的事,就派我.没良心的王八羔子!瞎充管家!你也不想想,焦大太爷跷跷脚,比你的头还高呢.二十年头里的焦大太爷眼里有谁?别说你们这一起杂种王八羔子们!"正骂的兴头上,贾蓉送凤姐的车出去,众人喝他不听,贾蓉忍不得,便骂了他两句,使人捆起来,"等明日酒醒了,问他还寻死不寻死了!"那焦大那里把贾蓉放在眼里,反大叫起来,赶着贾蓉叫:"蓉哥儿,你别在焦大跟前使主子性儿.别说你这样儿的,就是你爹,你爷爷,也不敢和焦大挺腰子!不是焦大一个人,你们就做官儿享荣华受富贵?你祖宗九死一生挣下这家业,到如今了,不报我的恩,反和我充起主子来了.不和我说别的还可,若再说别的,咱们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凤姐在车上说与贾蓉道:"以后还不早打发了这个没王法的东西!留在这里岂不是祸害?倘或亲友知道了,岂不笑话咱们这样的人家,连个王法规矩都没有."贾蓉答应"是".
众小厮见他太撒野了,只得上来几个,揪翻捆倒,拖往马圈里去.焦大越发连贾珍都说出来,乱嚷乱叫说:"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牲来!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咱们`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众小厮听他说出这些没天日的话来,唬的魂飞魄散,也不顾别的了,便把他捆起来,用土和马粪满满的填了他一嘴.
分析:在中国,焦大这样的“有不世大恩的功臣”到处都是,也最最难处理。如果对他不好,他说老太爷都是我照应着才有的,没有我就没老太爷,哪有你们这些后辈哪有你们今天的荣华富贵。不用说太多,就这一句话就能让贾家丢尽颜面,就能让贾家得到个忘恩负义的名声.....而且留他在如何管理其他属下如何服众?非常非常恶性的后果太多了,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的文化恰好摒弃这种东西。所以对于焦大这样的难大头,只能像熙凤说的把他远远调离要紧的地方,然后好好照顾着,也只能就这样,万万不可对他不好甚至难为他。因为我们有身份有地位有脸面,我们输不起。
案例9:小厮的赞美术 宝玉于是转弯向北奔梨香院来.可巧银库房的总领名唤吴新登与仓上的头目名戴良,还有几个管事的头目,共有七个人,从帐房里出来,一见了宝玉,赶来都一齐垂手站住.独有一个买办名唤钱华,因他多日未见宝玉,忙上来打千儿请安,宝玉忙含笑携他起来.众人都笑说:"前儿在一处看见二爷写的斗方儿,字法越发好了,多早晚儿赏我们几张贴贴."宝玉笑道:"在那里看见了?"众人道:"好几处都有,都称赞的了不得,还和我们寻呢."宝玉笑道:"不值什么,你们说与我的小幺儿们就是了."一面说,一面前走,众人待他过去,方都各自散了.
分析:没其他的好说,小厮的赞美水平实在不错。案例10:宝钗劝酒 宝玉又说:"不必温暖了,我只爱吃冷的."薛姨妈忙道:"这可使不得,吃了冷酒,写字手打р儿."宝钗笑道:"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若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从此还不快不要吃那冷的了."宝玉听这话有情理,便放下冷酒,命人暖来方饮.
分析: 其实这个案例没什么特别之处,只是有个道理要明白:中国人听不听你的话在于对你的态度。对你有好感,你说什么都听,对你没好感,说什么都不听。宝钗就是属于那种说什么别人都会听的女子,因为她这个人实在是不一般的好。所以虽然宝钗的道理没有多高深,要反驳不听取也容易得很,但宝玉就是听进了。我也相信没有多少人会忍心不听。有空一定要好好写个专题来怀念敬爱的宝钗。
案例11:宝钗救场 说话时,宝玉已是三杯过去.李嬷嬷又上来拦阻.宝玉正在心甜意洽之时,和宝黛姊妹说说笑笑的,那肯不吃.宝玉只得屈意央告:"好妈妈,我再吃两钟就不吃了."李嬷嬷道:"你可仔细老爷今儿在家,с防问你的书!"宝玉听了这话,便心中大不自在,慢慢的放下酒,垂了头.黛玉先忙的说:"别扫大家的兴!舅舅若叫你,只说姨妈留着呢.这个妈妈,他吃了酒,又拿我们来醒脾了!"一面悄推宝玉,使他赌气,一面悄悄的咕哝说:"别理那老货,咱们只管乐咱们的."那李嬷嬷不知黛玉的意思,因说道:"林姐儿,你不要助着他了.你倒劝劝他,只怕他还听些."林黛玉冷笑道:"我为什么助他?我也不犯着劝他.你这妈妈太小心了,往常老太太又给他酒吃,如今在姨妈这里多吃一口,料也不妨事.必定姨妈这里是外人,不当在这里的也未可定."李嬷嬷听了,又是急,又是笑,说道:"真真这林姐儿,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尖.你这算了什么."宝钗也忍不住笑着,把黛玉腮上一拧,说道:"真真这个颦丫头的一张嘴,叫人恨又不是,喜欢又不是."薛姨妈一面又说:"别怕,别怕,我的儿!来这里没好的你吃,别把这点子东西唬的存在心里,倒叫我不安.只管放心吃,都有我呢.越发吃了晚饭去,便醉了,就跟着我睡罢."因命:"再烫热酒来!姨妈陪你吃两杯,可就吃饭罢."宝玉听了,方又鼓起兴来.
分析: 黛玉实在有点尖酸刻薄了,这样劝酒法是厉害,目的达到了,自己的气也出了,不过也搞得气氛不愉快。这个时候要有一个和稀泥的插科打诨者,扭转这种不愉快的气氛。宝钗就是宝钗,轻飘飘一句话就救场了。首先把现场制造成说话者的玩笑--轻轻拧黛玉腮颊一下,制造轻松玩笑的气氛,因为这种时候最怕的就是造成现场的僵硬和冷场,我们中国人讲究个氛围、风气,氛围一坏就糟糕了,以后就很难补起来。宝钗后面说的那句话段位实在是太高了,似骂似爱,似怪似怜,数落中藏着包涵,责呢中透着爱怜,让别人很自然的就想到黛玉小女孩的天真烂漫,无心无意,童言无忌上面去了,这样的小姑娘说的话,谁会介意呢?^0^ 对比黛玉而言,宝钗这个大姐姐扮的实在是尽心了。一句话就够了,宝钗就是宝钗。
案例12:袭人解气
宝玉吃了半碗茶,忽又想起早起的茶来,因问茜雪道:"早起沏了一碗枫露茶,我说过,那茶是三四次后才出色的,这会子怎么又沏了这个来?"茜雪道:"我原是留着的,那会子李奶奶来了,他要尝尝,就给他吃了."宝玉听了,将手中的茶杯只顺手往地下一掷,豁啷一声,打了个粉碎,泼了茜雪一裙子的茶.又跳起来问着茜雪道:"他是你那一门子的奶奶,你们这么孝敬他?不过是仗着我小时候吃过他几日奶罢了.如今逞的他比祖宗还大了.如今我又吃不着奶了,白白的养着祖宗作什么!撵了出去,大家干净!"说着便要去立刻回贾母,撵他乳母.原来袭人实未睡着,不过故意装睡,引宝玉来怄他顽耍.先闻得说字问包子等事,也还可不必起来,后来摔了茶钟,动了气,遂连忙起来解释劝阻.早有贾母遣人来问是怎么了.袭人忙道:"我才倒茶来,被雪滑倒了,失手砸了钟子."一面又安慰宝玉道:"你立意要撵他也好,我们也都愿意出去,不如趁势连我们一齐撵了,我们也好,你也不愁再有好的来伏侍你."宝玉听了这话,方无了言语,被袭人等扶至炕上,脱换了衣服.不知宝玉口内还说些什么,只觉口齿缠绵,眼眉愈加饧涩,忙伏侍他睡下.袭人伸手从他项上摘下那通灵玉来,用自己的手帕包好,塞在褥下,次日带时便冰不着脖子.那宝玉就枕便睡着了.
分析: 袭人是个很好的姑娘,对宝玉来说,实在是福气能有这样的好秘书。贾母来人问时,如果说出宝玉是因为李嬷嬷的事情大发雷霆,一则这么晚了弄得大家特别是把宝玉当成自个儿心肝的长辈们不得安宁,二则这样毕竟是个不好的问题会使得大家难堪,三则对李嬷嬷太不利了,李嬷嬷平时安分守己,并无大过。所以袭人谎称是自己不小心打碎了东西,一个小意外而已,化解了这么多可能的后续问题。为了大局宁愿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就是袭人。所以第三回介绍袭人时说她是个对主人一心一意忠心善良的女仆,在这里就可以看出来。后面的话显示出了袭人独特的风格,不是用其他人可能老生常谈的劝解说情,而是“逼宫”,她深知宝玉的脾性,犯起泼来用正常的劝解收效甚微,所以用“逼宫”法暗示李嬷嬷只不过做了件小小的错事,所以你如果撵她我们都愿意陪她一起承担,既然我们这样尽心尽力你都不满意,我们太寒心了,你自己去找更好的罢了。正是因为宝玉虽然放荡不羁但骨子里并不是个不讲理的人,他也能听进袭人的话,所以用这种办法可以有当头棒喝的效果。 安置通灵玉也说明了袭人的稳妥细心。
案例13:熙凤戏贾瑞
案例1: 贾瑞见凤姐如此打扮,亦发酥倒,因饧了眼问道:"二哥哥怎么还不回来?"凤姐道:"不知什么原故."贾瑞笑道:"别是路上有人绊住了脚了,舍不得回来也未可知?"凤姐道:"也未可知.男人家见一个爱一个也是有的."贾瑞笑道:"嫂子这话说错了,我就不这样."凤姐笑道:"象你这样的人能有几个呢,十个里也挑不出一个来."贾瑞听了喜的抓耳挠腮.
分析: 熙凤说的“男人家见一个爱一个”和“像你这样的人十个里也挑不出一个”摆明了是奚落贾瑞,这种说话的艺术是中国人特有的,明褒暗贬。明褒是说给其他人听的,也不当面道破给其表面的面子,暗贬是真实用意,希望对方能够意会。
案例2: 凤姐又悄悄的道:"大天白日,人来人往,你就在这里也不方便.你且去,等着晚上起了更你来,悄悄的在西边穿堂儿等我."
盼到晚上,果然黑地里摸入荣府,趁掩门时,钻入穿堂.果见漆黑无一人,往贾母那边去的门户已倒锁,只有向东的门未关.贾瑞侧耳听着,半日不见人来,忽听咯噔一声,东边的门也倒关了.贾瑞急的也不敢则声,只得悄悄的出来,将门撼了撼,关的铁桶一般.此时要求出去亦不能够,南北皆是大房墙,要跳亦无攀援.这屋内又是过门风,空落落,现是腊月天气,夜又长,朔风凛凛,侵肌裂骨,一夜几乎不曾冻死.
分析: 熙凤用这一手来警告贾瑞,不要再心存妄想,其实这一手做法算是很得体的了,既然对方听不懂我明褒暗贬的用心,就让对方吃点小苦头,望其醒悟悔过。
案例3: 此时贾瑞前心犹是未改,再想不到是凤姐捉弄他.过后两日,得了空,便仍来找凤姐.凤姐故意抱怨他失信,贾瑞急的赌身发誓.凤姐因见他自投罗网,少不得再寻别计令他知改,故又约他道:"今日晚上,你别在那里了.你在我这房后小过道子里那间空屋里等我,可别冒撞了."贾瑞道:"果真?"凤姐道:"谁可哄你,你不信就别来."贾瑞道:"来,来,来.死也要来!"凤姐道:"这会子你先去罢."贾瑞料定晚间必妥,此时先去了.凤姐在这里便点兵派将,设下圈套.
那贾瑞只盼不到晚上,偏生家里亲戚又来了,直等吃了晚饭才去,那天已有掌灯时候.又等他祖父安歇了,方溜进荣府,直往那夹道中屋子里来等着,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只是干转.左等不见人影,右听也没声响,心下自思:"别是又不来了,又冻我一夜不成?"正自胡猜,只见黑аа的来了一个人,贾瑞便意定是凤姐,不管皂白,饿虎一般,等那人刚至门前,便如猫捕鼠的一般,抱住叫道:"亲嫂子,等死我了."说着,抱到屋里炕上就亲嘴扯裤子,满口里"亲娘""亲爹"的乱叫起来.那人只不作声.贾瑞拉了自己裤子,硬帮帮的就想顶入.忽见灯光一闪,只见贾蔷举着个捻子照道:"谁在屋里?"只见炕上那人笑道:"瑞大叔要臊我呢."贾瑞一见,却是贾蓉,真臊的无地可入,不知要怎么样才好,回身就要跑,被贾蔷一把揪住道:"别走!如今琏二嫂已经告到太太跟前,说你无故调戏他.他暂用了个脱身计,哄你在这边等着,太太气死过去,因此叫我来拿你.刚才你又拦住他,没的说,跟我去见太太!"
贾瑞听了,魂不附体,只说:"好侄儿,只说没有见我,明日我重重的谢你."贾蔷道:"你若谢我,放你不值什么,只不知你谢我多少?况且口说无凭,写一文契来."贾瑞道:"这如何落纸呢?"贾蔷道:"这也不妨,写一个赌钱输了外人帐目,借头家银若干两便罢."贾瑞道:"这也容易.只是此时无纸笔."贾蔷道:"这也容易."说罢翻身出来,纸笔现成,拿来命贾瑞写.他两作好作歹,只写了五十两,然后画了押,贾蔷收起来.然后撕逻贾蓉.贾蓉先咬定牙不依,只说:"明日告诉族中的人评评理."贾瑞急的至于叩头.贾蔷作好作歹的,也写了一张五十两欠契才罢.贾蔷又道:"如今要放你,我就担着不是.老太太那边的门早已关了,老爷正在厅上看南京的东西,那一条路定难过去,如今只好走后门.若这一走,倘或遇见了人,连我也完了.等我们先去哨探哨探,再来领你.这屋你还藏不得,少时就来堆东西.等我寻个地方."说毕,拉着贾瑞,仍熄了灯,出至院外,摸着大台矶底下,说道:"这窝儿里好,你只蹲着,别哼一声,等我们来再动."说毕,二人去了.
贾瑞此时身不由己,只得蹲在那里.心下正盘算,只听头顶上一声响,б拉拉一净桶尿粪从上面直泼下来,可巧浇了他一身一头.贾瑞掌不住嗳哟了一声,忙又掩住口,不敢声张,满头满脸浑身皆是尿屎,冰冷打战.只见贾蔷跑来叫:"快走,快走!"贾瑞如得了命,三步两步从后门跑到家里,天已三更,只得叫门.开门人见他这般景况,问是怎的.少不得扯谎说:"黑了,失脚掉在茅厕里了."一面到了自己房中更衣洗濯,心下方想到是凤姐顽他,因此发一回恨,再想想凤姐的模样儿,又恨不得一时搂在怀内,一夜竟不曾合眼.
分析: 贾瑞既不悔过,就让其吃更大的苦头,这一下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吃了苦不说,而且让对方抓住把柄了,押也画了,随时都有身败名裂招人耻笑的可能。这一下他是永远都不能骚扰王熙凤了。
这一回名叫“王熙凤毒设相思局”,恐怕是曹雪芹无奈之笔,因为在当时那种社会环境下作为一个被名教纲常死死捆绑的女人王熙凤这样做的确显得十分另类不合礼道,其实明白点一看就知道王熙凤哪里毒了,她三番两次给了贾瑞警告,贾瑞却还色胆包天不知好歹,那就怨不得别人了。
很多人却诬蔑说贾瑞因王熙凤而死,王熙凤因此泼悍毒辣云云,完全是无稽之谈。平反!
案例4: 风月宝鉴上场,贾瑞只好身死。
分析:没什么好说的,真是丢我们男人的脸。这种鸟男人,死了干净。
案例14:可卿玉殒
这日夜间,正和平儿灯下拥炉倦绣,早命浓薰绣被,二人睡下,屈指算行程该到何处,不知不觉已交三鼓.平儿已睡熟了.凤姐方觉星眼微朦,恍惚只见秦氏从外走来,含笑说道:"婶子好睡!我今日回去,你也不送我一程.因娘儿们素日相好,我舍不得婶子,故来别你一别.还有一件心愿未了,非告诉婶子,别人未必中用."
凤姐听了,恍惚问道:"有何心愿?你只管托我就是了."秦氏道:"婶婶,你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你,你如何连两句俗语也不晓得?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凤姐听了此话,心胸大快,十分敬畏,忙问道:"这话虑的极是,但有何法可以永保无虞?"秦氏冷笑道:"婶子好痴也.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能可保常的.但如今能于荣时筹画下将来衰时的世业,亦可谓常保永全了.即如今日诸事都妥,只有两件未妥,若把此事如此一行,则后日可保永全了."
凤姐便问何事.秦氏道:"目今祖茔虽四时祭祀,只是无一定的钱粮,第二,家塾虽立,无一定的供给.依我想来,如今盛时固不缺祭祀供给,但将来败落之时,此二项有何出处?莫若依我定见,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于此.合同族中长幼,大家定了则例,日后按房掌管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之事.如此周流,又无争竞,亦不有典卖诸弊.便是有了罪,凡物可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间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此时若不早为后虑,临期只恐后悔无益了."凤姐忙问:"有何喜事?"秦氏道:"天机不可泄漏.只是我与婶子好了一场,临别赠你两句话,须要记着."因念道: 三春过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凤姐还欲问时,只听二门上传事云板连叩四下,将凤姐惊醒.人回:"东府蓉大奶奶没了."凤姐闻听,吓了一身冷汗,出了一回神,只得忙忙的穿衣,往王夫人处来.
彼时合家皆知,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那长一辈的想他素日孝顺,平一辈的想他素日和睦亲密,下一辈的想他素日慈爱,以及家中仆从老小想他素日怜贫惜贱,慈老爱幼之恩,莫不悲嚎痛哭者.
分析: 本人看《红楼》最不能忍受但又似乎不得不看开的事情之一就是:曹雪芹居然让秦可卿在第13回就凤驾西归了。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可卿不逝,就不会有王熙凤协管令国府,后面的情节恐怕不太好展开了,让王熙凤挑更大的担子,才会有后面的诸多变化。再比如在曹雪芹的笔下,可卿明显是个完人,要勉强说缺点,只有一个,就是太过于勤劳持家了,如果她还在,贾家很难有以后的一败到底,虽然没有明显的笔墨,但显然她和王熙凤的关系不只是亲密无间的姐妹,可卿还隐隐是熙凤的牵制,有可卿在,就有贾家的兴旺至少不会是惨败,这我想是没有多少疑问的。再比如完美无缺的人能不能够真写得出来,可能曹雪芹是有疑惑的,随着故事情节的开展,很难能把持,早早让她仙去,就可以盖棺定论了。再又比如可卿如果太过完美,其光韵很可能独秀金陵十二钗之上甚多,掩盖住其余人的光芒,使整个故事气度格局受损,也有可能是红学家们揣测的,这在后面我做简短说明......总之,不管是什么原因,可卿仙去了。
怎么样来盖棺定论秦可卿?她出场其实很少,但曹雪芹聊聊数语就能完全展现她的风骨。我想可卿至少留下了三个千古留芳的传说。一是她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14个字完全概括了秦可卿的一生,也几乎是所有中国人一生颠沛其中的人生写照。二是她死后众人的态度和评价。一句“彼时合家皆知,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简直写绝了。写出了每个人知道可卿魂归天外时,都不肯相信(注意是“不肯”)的心境。为什么对事实视而不见,宁愿不肯去信?再者“长一辈的想他素日孝顺,平一辈的想他素日和睦亲密,下一辈的想他素日慈爱,以及家中仆从老小想他素日怜贫惜贱,慈老爱幼之恩,莫不悲嚎痛哭者”这句话是第二个经典,中国人其实一辈子最幸福莫过于此了,但求一切和和睦睦,其他都有点镜花水月,这句话也是做人的高度概括,是对可卿14字经典的最佳诠释。三是她最后神归离恨天时对熙凤的诀别劝诫,几乎是有史以来中国人最深湛的处世求全之道,更是前两点的再补充。
如果一句话赞美秦可卿,应该是“此仙只应天上有,人间从来无处求”。
另注:按照“脂批”红学上有所谓“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的说法,焦大的“爬灰”似乎也的确是指秦可卿和贾珍有染,虽然焦大当时气急败坏的醉话可信度有疑,还有人用贾珍操办可卿葬礼之极尽奢华来说明他们的关系不一般,更还有诸多疑问,......《红楼》本来就扑簌迷离,不论看一遍也好,十遍也罢,中间之错综复杂,中国人中国式解读又会望文生义无中生有出好些事端,事端又生其他事端,因为众所周知十个中国人也许有十种不同解读法,最后弄得曹雪芹复生恐怕也会无所适从,真个“假做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我们的重点是撇开这些谁也说不清道不明是实而非的东西,撇开历史,政治,作者家庭环境,人生经历,文稿增删突变等等其他各种因素,仅从立身处世的实用角度这一个方面来讨论《红楼》中展现出来的对于我们实际生活和为人处世有借鉴的东西(请再次阅读此话)。所以,在这种讨论角度和方式下,我给予秦可卿无上的评价。
本案例集内所有案例分析都基于这一共识。
如读者朋友欲了解各种研究资料和成果,网络上不少有名的红楼研究网站尽可一观。就只对于秦可卿的研究讨论,比如个人研究者如南师大红学专家何永康先生的讲座,红学研究巨匠刘心武先生的《秦可卿之死》,学者蒋胜男先生的《秦可卿之谜》,以及南方都市报载《[生药铺子]密陀僧:爬灰的爬灰》等等诸多研究文章,无法一一列举,尽可另行观摩。
试略举一例,以我所知,绝大部分研究人士得出的结论都是秦可卿与公公贾珍有染,但也有一些学者如蒋先生在《秦可卿之谜》中,独辟蹊径指出秦可卿生命中的男主角,竟然是“敬”——贾敬。依据缘由是说服性相当强的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关于秦可卿的判词为: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注意那个“敬”字。十二钗的判词,原是作者曹雪芹对人物性格结局的总设定,应有相当的说服力。感兴趣的读者朋友可登蒋先生网站一览(http://zq.4yt.net/)
所以《红楼》的各种是是非非,那数不清的公案私案,不论在什么时代,不论有多少文人才士,恐怕到头来说还是说不清楚,辩也是辩不清楚的。如果纠缠于这些,那我们的案例也不要写了。这就是上文所载分析角度的原因。而猜谜的最大乐趣就是没有谜底,这恐怕是红学注定生生世世永盛不衰的缘故。
案例15:熙凤揽权 (贾珍请熙凤协管宁国府)王夫人忙道:"他一个小孩子家,何曾经过这样事,倘或料理不清,反叫人笑话,倒是再烦别人好."贾珍笑道:"婶子的意思侄儿猜着了,是怕大妹妹劳苦了.若说料理不开,我包管必料理的开,便是错一点儿,别人看着还是不错的.从小儿大妹妹顽笑着就有杀伐决断,如今出了阁,又在那府里办事,越发历练老成了.我想了这几日,除了大妹妹再无人了.婶子不看侄儿,侄儿媳妇的分上,只看死了的分上罢!"说着滚下泪来.
王夫人心中怕的是凤姐儿未经过丧事,怕他料理不清,惹人耻笑.今见贾珍苦苦的说到这步田地,心中已活了几分,却又眼看着凤姐出神.那凤姐素日最喜揽事办,好卖弄才干,虽然当家妥当,也因未办过婚丧大事,恐人还不伏,巴不得遇见这事.今见贾珍如此一来,他心中早已欢喜.先见王夫人不允,后见贾珍说的情真,王夫人有活动之意,便向王夫人道:"大哥哥说的这么恳切,太太就依了罢."王夫人悄悄的道:"你可能么?"凤姐道:"有什么不能的.外面的大事已经大哥哥料理清了,不过是里头照管照管,便是我有不知道的,问问太太就是了."王夫人见说的有理,便不作声.
贾珍便忙向袖中取了宁国府对牌出来,命宝玉送与凤姐,又说:"妹妹爱怎样就怎样,要什么只管拿这个取去,也不必问我.只求别存心替我省钱,只要好看为上,二则也要同那府里一样待人才好,不要存心怕人抱怨.只这两件外,我再没不放心的了."凤姐不敢就接牌,只看着王夫人.王夫人道:"你哥哥既这么说,你就照看照看罢了.只是别自作主意,有了事,打发人问你哥哥,嫂子要紧."
分析: 贾珍的请将法很厉害,“婶子不看侄儿,侄儿媳妇的分上,只看死了的分上罢”,这句话一出,对方只好就范。对中国人来说,这样还无动于衷的人那简直就不是人。
王夫人虽然默认,但不作声。不管怎样,贾珍要给宁国府对牌时熙凤还是不接看王夫人的态度。所以熙凤能够得到上边的信任,不只是她能力强,还在她有本事。曾仕强说得很有理,在中国,能力越强,本事越弱的人,死得越惨越快。在这个案例里,本事就是尊礼仪,懂相让,明了进退之道,如果这里熙凤以为王夫人默认同意了(即使王夫人真在心里默认了),就自己把令牌接过来,那她就不会做人,她本事就还欠缺,如果三番两次这样,可能就轮不到她来掌权理家了。原因很简单,管理虽然很多时候表面上看上去没效率,浪费资源,其实是为了维护特定的“礼”和“伦”,维护整个管理的体系和构架。管理的形式方面有时比实际方面重要得多。如果熙凤接牌而不请示,那她就是目无尊长,冒犯了王夫人的尊严和权威,也令旁人(贾珍)看在眼里,颜面何在?所以,虽然她知道王夫人其实已经同意了,还是要在形式上请示之。
可见熙凤并不是一开始就是个居心叵测的人,直到这里熙凤都规规矩矩。至于爱表现,爱显强,不过是她的性格而已,无可厚非。
所以在这一章中曹雪芹给予王熙凤极高评语: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
案例16:小厮哭灵案例: 这个案例比较简单,但我们也常常没有注意。
凤姐缓缓走入会芳园中登仙阁灵前,一见了(秦可卿)棺材,那眼泪恰似断线之珠,滚将下来.院中许多小厮垂手伺候烧纸.凤姐吩咐得一声:"供茶烧纸."只听一棒锣鸣,诸乐齐奏,早有人端过一张大圈椅来,放在灵前,凤姐坐了,放声大哭.于是里外男女上下,见凤姐出声,都忙忙接声嚎哭.
分析:像这样拜灵的场景,王熙凤没有哭,小厮都不能哭,不敢哭。小厮先哭了岂不是表示我与死者的感情要强过熙凤,熙凤还有什么面子可言?不要比领导先,不然太扫他的面子了。
案例17:水溶让灵
贾赦,贾珍等一齐上来请回舆,(北静王)水溶道:"逝者已登仙界,非碌碌你我尘寰中之人也.小王虽上叨天恩,虚邀郡袭,岂V可越仙而进也?"贾赦等见执意不从,只得告辞谢恩回来,命手下掩乐停音,滔滔然将殡过完,方让水溶回舆去了.不在话下.
分析: 水溶的确是位难得的谦让有礼的郡王,按照曾仕强的说法,贾赦当然也知道中国人是遵从“交互主义”的,所以命手下的为北静王“掩乐停音”,双方谦让,都有面子。中国人,让来让去大家都有面子,争来争取大家都头破血流。
案例18:吃宝玉熙凤欲擒故纵
一宿无话.至次日一早,便有贾母王夫人打发了人来看宝玉,又命多穿两件衣服,无事宁可回去.宝玉那里肯回去,又有秦钟恋着智能,调唆宝玉求凤姐再住一天.凤姐想了一想:凡丧仪大事虽妥,还有一半点小事未曾安插,可以指此再住一日,岂不又在贾珍跟前送了满情,二则又可以完净虚那事,三则顺了宝玉的心,贾母听见,岂不欢喜?因有此三益,便向宝玉道:"我的事都完了,你要在这里逛,少不得越性辛苦一日罢了,明儿可是定要走的了."宝玉听说,千姐姐万姐姐的央求:"只住一日,明儿必回去的."于是又住了一夜.
分析:熙凤答应宝玉留宿,用了中国人典型的办事法则,如果你我都想做某件事,或者做某件事情对你我都有好处,那么我可以假装和自己无关,如果你要求要做,我再答应,或者甚至我装作自己不喜欢做这件事--用熙凤的话来说是“少不得越性辛苦一日罢了”,你再三再四要求才答应你,就是给了你面子和人情,也本来就符合我的意愿。这种欲擒故纵的方法中国人特有,应用领域和场合非常广泛和灵活,不失为一个做人事的好办法。
案例19:熙凤荐人 (熙凤先前答应帮赵嬷嬷的两个儿子找事做)凤姐忙向贾蔷道:"我有两个在行妥当人,你就带他们去办,这个便宜了你呢."贾蔷忙陪笑说:"正要和婶婶讨两个人呢,这可巧了."因问名字.凤姐便问赵嬷嬷.彼时赵嬷嬷已听呆了话,平儿忙笑推他,他才醒悟过来,忙说:"一个叫赵天梁,一个叫赵天栋."凤姐道:"可别忘了,我可干我的去了."说着便出去了.
分析:本来的局面应该是熙凤向二贾推荐赵嬷嬷的两个儿子,这样就有了我求对方的意思。A推荐人给B,一方面是A求B,另外一方面看也是A帮助B,给B找了帮手。所以要紧的是从什么角度看。熙凤就是从后一个角度看,把自己求别人变成了自己帮助别人,还“便宜了你”,熙凤是个强势的人,强势人说强势话,就显得更加强势。反过来说,选择这样说话方式的人一般都比较强势。
案例20:贾政拟联 这日贾珍等来回贾政:"园内工程俱已告竣,大老爷已瞧过了,只等老爷瞧了,或有不妥之处,再行改造,好题匾额对联的."贾政听了,沉思一回,说道:"这匾额对联倒是一件难事.论理该请贵妃赐题才是,然贵妃若不亲睹其景,大约亦必不肯妄拟,若直待贵妃游幸过再请题,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也觉寥落无趣,任有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众清客在旁笑答道:"老世翁所见极是.如今我们有个愚见:各处匾额对联断不可少,亦断不可定名.如今且按其景致,或两字,三字,四字,虚合其意,拟了出来,暂且做灯匾联悬了.待贵妃游幸时,再请定名,岂不两全?"贾政等听了,都道:"所见不差.我们今日且看看去,只管题了,若妥当便用,不妥时,然后将雨村请来,令他再拟."
分析: 不论是为人处世、亲朋好友,领导管理......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形极其普遍,就是一件事情,有两个功能和作用,一个形式上的功能,一个实际上的功能。这两个功能都要涉及到,但日常办事中由于种种原因往往在一定时间段内或一些场合中这两个功能不可同时兼顾,怎么办?本案例就提出了解决方法。
对于题匾额对联这件事情来说,实际功能是点缀景致,不可不少。形式功能是要必须贵妃亲自玉笔提拟,这样才合乎礼制,不至于越礼。但如果先就提拟好,实际功能是有了,形式功能就丢掉了。如果等贵妃来提拟,形式功能照顾到了,实际功能又丢了,诺大园区没有画龙点睛的提笔,给人不正规,用心不专之感,也是不尊敬。这样分析看上去好像没有办法二者兼得,其实可以做一下变通。中国人最厉害的特点之一就是非常精于变通。如果我提拟了,就不符合形式功能,但那是正式提拟才会越礼。那我就不提正匾好了,我用“灯匾联悬”的非正规方式来提,点缀了景致,实际功能有了,又照顾到了形式功能,我现在这样只不过是“暂且”罢了,贵妃来一提拟正题我就换上贵妃的就行了。
在形式功能和实际功能中求得均衡,要靠变通。切记。
案例21:清客的赞美术
左右一望,皆雪白粉墙,下面虎皮石,随势砌去,果然不落富丽俗套,自是欢喜.遂命开门,只见迎面一带翠嶂挡在前面.众清客都道:"好山,好山!"贾政道:"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则有何趣."众人道:"极是.非胸中大有邱壑,焉想及此."
分析:这个案例非常简单,无非提醒大家,随时随地准备赞美别人--不是拍马屁,绝不能拍马屁,但是要根据对方实际的可赞美情况制造马屁味道--就是赞美。其实严格说来,人说的大多数话,你有赞美的心怎么都可以从某个角度找到赞美的方法,使闻者高兴,旁者附和,大家高兴,一团和气,哪点不好?
案例22:清客识相让宝玉
说毕,命贾珍在前引导,自己扶了宝玉,逶迤进入山口.抬头忽见山上有镜面白石一块,正是迎面留题处.贾政回头笑道:"诸公请看,此处题以何名方妙?"众人听说,也有说该题"叠翠"二字,也有说该提"锦嶂"的,又有说"赛香炉"的,又有说"小终南"的,种种名色,不止几十个.原来众客心中早知贾政要试宝玉的功业进益如何,只将些俗套来敷衍.宝玉亦料定此意.贾政听了,便回头命宝玉拟来.宝玉道:"尝闻古人有云:`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况此处并非主山正景,原无可题之处,不过是探景一进步耳.莫若直书`曲径通幽处'这句旧诗在上,倒还大方气派."众人听了,都赞道:"是极!二世兄天分高,才情远,不似我们读腐了书的."贾政笑道:"不可谬奖.他年小,不过以一知充十用,取笑罢了.再俟选拟."
分析: 这个案例的学习借鉴意义相当明显,也很好理解。可惜很多人还是会在很多场合下做错,错因就是好表现,强出头。 众清客知道,如果凭自己肚里的墨水拿出真才实学,恐怕就把贾宝玉比下去了,看到自己的儿子不成器,比不过,老头子当然不会多么高兴,不仅是不高兴,还在众人面前丢脸(做事情一定要时刻记住,我们这样做会不会扫了别人的面子,让别人难堪?我们中国人最爱面子,甚至爱到刚好不会死的程度)。这样的事情当然不能干!所以我们只可以表现得比较差一点,让宝玉能够脱颖而出,这样公子哥高兴,老头子高兴,大家高兴,一团和气,何乐而不为?非要展示才华去强出那个鸟头干什么!?
所以后面还有诸多场景,众清客都题些俗言俗语,把风头让给贾政和贾宝玉,是属明智之举。《红楼》中除了极个别一些人,其余的不论丫鬟小厮,清淡散客,为人处世上展现出的全是有段位的水平,留意。
案例23:袭人忍骂 宝玉忙要赶过来, 宝钗忙一把拉住道:"你别和你妈妈吵才是,他老糊涂了,倒要让他一步为是."宝玉道:"我知道了."说毕走来,只见李嬷嬷拄着拐棍,在当地骂袭人:"忘了本的小娼妇!我抬举起你来,这会子我来了,你大模大样的躺在炕上,见我来也不理一理.一心只想妆狐媚子哄宝玉,哄的宝玉不理我,听你们的话.你不过是几两臭银子买来的毛丫头,这屋里你就作耗,如何使得!好不好拉出去配一个小子,看你还妖精似的哄宝玉不哄! "袭人先只道李嬷嬷不过为他躺着生气,少不得分辨说"病了,才出汗, 蒙着头,原没看见你老人家"等语.后来只管听他说"哄宝玉","妆狐媚",又说"配小子"等,由不得又愧又委屈,禁不住哭起来. 宝玉虽听了这些话, 也不好怎样,少不得替袭人分辨病了吃药等话,又说:"你不信,只问别的丫头们."李嬷嬷听了这话,益发气起来了,说道:"你只护着那起狐狸,那里认得我了, 叫我问谁去?谁不帮着你呢,谁不是袭人拿下马来的!我都知道那些事.我只和你在老太太,太太跟前去讲了.把你奶了这么大,到如今吃不着奶了,把我丢在一旁,逞着丫头们要我的强."一面说,一面也哭起来.彼时黛玉宝钗等也走过来劝说:" 妈妈你老人家担待他们一点子就完了."李嬷嬷见他二人来了,便拉住诉委屈,将当日吃茶,茜雪出去,与昨日酥酪等事,唠唠叨叨说个不清.可巧凤姐正在上房算完输赢帐, 听得后面声嚷,便知是李嬷嬷老病发了,排揎宝玉的人.----正值他今儿输了钱,迁怒于人. 便连忙赶过来,拉了李嬷嬷,笑道:"好妈妈,别生气.大节下老太太才喜欢了一日, 你是个老人家,别人高声,你还要管他们呢,难道你反不知道规矩,在这里嚷起来, 叫老太太生气不成?你只说谁不好,我替你打他.我家里烧的滚热的野鸡,快来跟我吃酒去."一面说,一面拉着走,又叫:"丰儿,替你李奶奶拿着拐棍子,擦眼泪的手帕子."那李嬷嬷脚不沾地跟了凤姐走了,一面还说:"我也不要这老命了,越性今儿没了规矩,闹一场子,讨个没脸,强如受那娼妇蹄子的气!"后面宝钗黛玉随着.见凤姐儿这般,都拍手笑道:"亏这一阵风来,把个老婆子撮了去了."宝玉点头叹道:"这又不知是那里的帐,只拣软的排揎.昨儿又不知是那个姑娘得罪了,上在他帐上."一句未了,晴雯在旁笑道:"谁又不疯了,得罪他作什么.便得罪了他,就有本事承任,不犯带累别人!"袭人一面哭,一面拉着宝玉道:"为我得罪了一个
老奶奶,你这会子又为我得罪这些人,这还不够我受的,还只是拉别人."宝玉见他这般病势,又添了这些烦恼,连忙忍气吞声, 安慰他仍旧睡下出汗.又见他汤烧火热,自己守着他,歪在旁边,劝他只养着病, 别想着些没要紧的事生气.袭人冷笑道:"要为这些事生气,这屋里一刻还站不得了.但只是天长日久,只管这样,可叫人怎么样才好呢.时常我劝你,别为我们得罪人,你只顾一时为我们那样,他们都记在心里,遇着坎儿,说的好说不好听,大家什么意思."一面说,一面禁不住流泪,又怕宝玉烦恼,只得又勉强忍着.
一时杂使的老婆子煎了二和药来. 宝玉见他才有汗意,不肯叫他起来,自己便端着就枕与他吃了,即命小丫头子们铺炕.袭人道:"你吃饭不吃饭,到底老太太,太太跟前坐一会子, 和姑娘们顽一会子再回来.我就静静的躺一躺也好."宝玉听说,只得替他去了簪环,看他躺下,自往上房来.
分析: 这种难堪的局面每日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比如,在这个案例中,袭人的角色是贾宝玉的秘书,李嬷嬷的角色说起来还算是贾宝玉的半个长辈(奶妈),李嬷嬷骂袭人,首先宝玉就没有办法,这纯粹是她们两人的事,他不能帮着小的说话,最多如书中所讲的那样分辩一二,如再进一步替袭人说话,或者对李嬷嬷表示些许不满,就是越礼了。对于袭人来说,因为辈分(地位)的缘故她也只有承受李嬷嬷的冷嘲热讽,如果她和李嬷嬷对抗,甚至只要表示些许不满,李嬷嬷就有机可乘甚至大发雷霆把事情闹得更大--因为她占理,这样对大家影响就很不好了,最重要的是让宝玉夹在其中难以做人,如果他这时帮着袭人,李嬷嬷如果闹得众所周知甚至上面的长辈知道了,遭殃的肯定是袭人,为了维护敏感的等级制度,甚至可能用袭人杀鸡儆猴来警告其他的下人,很简单--一个丫头就唆使主子和他的准长辈对着干,这样的丫鬟不处理还了得!不知道以后会把主子搞成什么样子!而且这样还会牵连到宝玉。如果宝玉默不作声,袭人照样危险--你主子都没话说,都默认了,你还在那儿和长辈嚼舌根,这样的下人,不处理还不乱了大规矩!所以,只要袭人开口抗争,不论事态如何发展,最后遭殃的必定是她,此其一。一个秘书最要紧的事之一就是时刻记住不能让主子难做人,秘书就是为主人着想,为主人分忧分劳,甚至为主人顶枪眼儿为主人牺牲,一个让主子为难的秘书还叫什么秘书!袭人绝不会让宝玉为难。此其二。所以,袭人只能默不做声让李嬷嬷骂。
其实,作为袭人这个角色而言这个时候最好的做法是不顾病体马上从床上爬下来给李嬷嬷屈礼道歉,一道歉什么事都没有了,一来可以马上平复李嬷嬷的怒气,二来可以免于宝玉难做人,三来传出去也不会有更多是非,不过要做到这点实在太难了,如果一个“秘书”拖着昏昏的病体都能够考虑到这个地步,那就是相当相当优秀了。 即使如此,袭人也已经做得非常好了。
袭人话里还透露出,宝玉对自己太好了,为了自己得罪别人。袭人的智慧就在于,她明白这是很危险的,一个主子为了仆人得罪其他人,表面看上去仆人十分光彩,其实危险至少有三。危险之一.主子对仆人太好,未免会在有形的实物和无形的感觉上造成分离。在有形的实物上,金钱,财物,权力,主子都会对钟爱的仆人有所倾斜,而这明显是以侵犯和牺牲其他仆人的所有为代价的,其他仆人明显会铭记在心。即使没有有形的实物,在无形的感觉上,我们中国人的文化等级森严,意识形态非常强。造就了下属都渴望上级的认同,不只是在有形的实物上,其实很多时候更重无形的感觉,所以不会有中国人好面子这种众所周知的说法。西方人常常搞不明白为什么中国人一方面很势利很实际,另一方面却在很多时候为了面子和尊严宁愿牺牲实际的东西,甚至有时只要对方给他面子,除了老婆不能出让外什么都可以让给对方,其原因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对无形的感觉有时更是踯躅必较(很遗憾zhizhu两个字打不出来),特别是在上级对待下级的态度方面给予下级的感觉。所以主子对某个仆人太好,即使没给予实际性的东西,其他仆人也会非常嫉妒:都是努力了的,为什么领导对你就特别偏心!对你赞扬的次数甚至笑的次数都比我们多!?不服!!所以曾仕强有句话虽然令人无奈,但也只好承认:中国人是世界上最难合作的民族(谁都知道我们最擅长窝里斗),但在一件事情上,中国人比世界任何其他民族都热衷于合作,那就是大家一起同心协力来证明,上级领导看重的优秀干部原来也不怎么优秀。所以说句题外话,在此笔者敬劝各位读者朋友,如果自己太过于得势得宠,还是分一些给其余众人的好,说不清楚风水盘子什么时候就翻个个儿。综上,在有形实物和无形感觉上的分离会使得主人钟爱的仆人被排斥于其他仆人之外,此乃危险之一。危险之二.主人为仆人得罪其他人,就可能违背了礼仪和伦理,礼仪伦理是意识形态的东西,即使是主人,也不能和已定规成型的意识形态对抗,不然岂不一切大乱了?主人为仆人违背伦理,最终会使仆人被伦理修理得很惨。危险之三.一切情况都可能变化成与以前相反的情况,此时就是因果报应之时。如果哪天因为各种原因袭人失去宝玉这个上级了,那就是她人生悲惨时刻的开始。所以,综上三点,袭人非常有智慧,所以她明白,宝玉为自己得罪别人,是非常非常危险的事情。
王熙凤的做法是非常合理恰当的,一旦出现纷争,最先考虑的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先要看是否能够立刻化解纷争--不是解决,谁对谁错还不明了,怎么解决?--化解,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给主要当事人李嬷嬷一个面子,把她支开,没有了对立,就化解了。这样的问题,解决是没办法解决的,只能把它“化”了,最后不了了之。化解-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这是中国人日常行事常用法则之一。
另外,王熙凤的劝语也相当恰当,用李嬷嬷可能会越了规矩让长辈生气这一点来劝李嬷嬷熄火,因为李嬷嬷此时恐怕什么都是不怕的,能使她收敛的恐怕还是礼制规矩。王熙凤做得很出色,所以这一回题为“王熙凤正言弹妒意”。
最后,袭人的“你吃饭不吃饭,到底老太太,太太跟前坐一会子, 和姑娘们顽一会子再回来.我就静静的躺一躺也好”,这句话也是很有段位的。即使是生病,其一,袭人还惦记着如果宝玉不往贾母,王夫人那里去一趟,终是亏了礼数,亏了礼数对宝玉当然不好。其二,如果长辈有所察觉进而打听到这件事,对袭人也肯定不是什么好事--1.知道了这件事;2.又可能会想:这个丫头居然闹出事来不说,还连得宝玉一日三餐的礼数都不顾了,吃饭时不来给我们请安,居然要主子陪着她!这样袭人岂不更加糟糕!
袭人非常明了此中利害,的确是个善良和聪慧兼备的好秘书。
案例24:宝钗斥莺儿
案例: 贾环急了,伸手便抓起骰子来,然后就拿钱,说是个六点.莺儿便说:"分明是个幺!"宝钗见贾环急了,便瞅莺儿说道:"越大越没规矩,难道爷们还赖你? 还不放下钱来呢!"莺儿满心委屈,见宝钗说,不敢则声,只得放下钱来。
分析:作为领导,宝钗做得相当对,自己和贾环应该算同级,莺儿是自己的下级,当然不能让自己的下级冒犯自己的同级,那不是打对方的脸么,让人家尊严往哪里放?怎么也得先照顾同级的面子,即使他做得有所欠妥。
案例25:熙凤弄权压赵娘 赵姨娘见他这般,因问:"又是那里垫了踹窝来了?"一问不答,再问时,贾环便说:"同宝姐姐顽的,莺儿欺负我,赖我的钱,宝玉哥哥撵我来了."赵姨娘啐道:"谁叫你上高台盘去了?下流没脸的东西!那里顽不得?谁叫你跑了去讨没意思!"正说着,可巧凤姐在窗外过.都听在耳内.便隔窗说道:"大正月又怎么了?环兄弟小孩子家,一半点儿错了, 你只教导他,说这些淡话作什么!凭他怎么去,还有太太老爷管他呢,就大口啐他!他现是主子,不好了,横竖有教导他的人,与你什么相干!环兄弟,出来,跟我顽去." 贾环素日怕凤姐比怕王夫人更甚,听见叫他,忙唯唯的出来.赵姨娘也不敢则声.
分析:赵姨娘是贾环的老娘,为什么不能骂?其实贾环算得上是个可怜的“三不管地带”。形式上是个主子,可是由于是庶出,母亲也不得宠,所以比起有些得势的奴才来还显得不如。虽然形式上是归“太太老爷”才能管,看上去好像很尊贵,其实太太老爷哪里有心有兴趣来管他。他母亲如果管,又可以被别人钻空子说她越礼乱管--你的身份如何能管主子!这就是王熙凤的振振之词,谁都知道委屈,但谁都无可反驳,这就是礼制的空挡之处,被王熙凤抓住来压赵姨娘。
案例26:宝钗小心之劝
话说史湘云跑了出来, 怕林黛玉赶上,宝玉在后忙说:"仔细绊跌了!那里就赶上了?"林黛玉赶到门前,被宝玉叉手在门框上拦住,笑劝道:"饶他这一遭罢."林黛玉搬着手说道: "我若饶过云儿,再不活着!"湘云见宝玉拦住门,料黛玉不能出来,便立住脚笑道:"好姐姐,饶我这一遭罢."恰值宝钗来在湘云身后,也笑道:"我劝你两个看宝兄弟分上,都丢开手罢."黛玉道:"我不依.你们是一气的,都戏弄我不成!"
分析:这个案例很简单。其实就在宝钗一句话。本来应该是黛玉的不是,劝也应该劝黛玉“丢开手”。但宝钗实在是心细如发,她知道如果说“黛玉姐姐看在我(宝兄弟)的份上,丢开手罢”,林黛玉肯定会认为她完全偏向湘云一边,认为是自己的不是。所以宝钗才会说“我劝你两个”,表明各打五十大板两不相帮,就这样黛玉都还要认为宝钗和他们一伙来戏弄自己。
案例27:湘黛的睡相案例: 宝玉送他二人到房,那天已二更多时,袭人来催了几次,方回自己房中来睡.次日天明时,便披衣и鞋往黛玉房中来,不见紫鹃,翠缕二人,只见他姊妹两个尚卧在衾内. 那林黛玉严严密密裹着一幅杏子红绫被,安稳合目而睡.那史湘云却一把青丝拖于枕畔, 被只齐胸,一弯雪白的膀子撂于被外,又带着两个金镯子.宝玉见了,叹道:"睡觉还是不老实!回来风吹了,又嚷肩窝疼了."一面说,一面轻轻的替他盖上.
分析: 这个案例不予评论,因为很明显。请读者朋友自己动脑筋读一读这两位奇女的睡相,她们不同的性格为人可以说部分隐含于此。
案例28:熙凤说贾链 话说贾琏听凤姐儿说有话商量,因止步问是何话.凤姐道:"二十一是薛妹妹的生日, 你到底怎么样呢?"贾琏道:"我知道怎么样!你连多少大生日都料理过了,这会子倒没了主意? "凤姐道:"大生日料理,不过是有一定的则例在那里.如今他这生日,大又不是,小又不是,所以和你商量."贾琏听了,低头想了半日道:"你今儿糊涂了.现有比例, 那林妹妹就是例.往年怎么给林妹妹过的,如今也照依给薛妹妹过就是了."凤姐听了,冷笑道:"我难道连这个也不知道?我原也这么想定了.但昨儿听见老太太说,问起大家的年纪生日来,听见薛大妹妹今年十五岁,虽不是整生日,也算得将笄之年.老太太说要替他作生日.想来若果真替他作,自然比往年与林妹妹的不同了."贾琏道: "既如此,比林妹妹的多增些."凤姐道:"我也这们想着,所以讨你的口气.我若私自添了东西,你又怪我不告诉明白你了."贾琏笑道:"罢,罢,这空头情我不领.你不盘察我就够了,我还怪你!"说着,一径去了,不在话下.
分析: 这个案例,初看没什么,再看还是没什么,如果不细心思量,三看四看恐怕还是看不出什么道道来。其实,仔细思量就会发现,这也是熙凤持家有道人事有方的一个表现。 大凡人倾向于采纳何种意见,又抗拒何种意见?很简单,自己的意见自己是最没有抵抗力的,别人的意见,根据以前案例的分析,很大程度上看自己对此人的态度和感觉。所以,很多标准的中国式处世书籍上告知如果要让某人(工作上就是上下级)采纳自己的意见,最好给他感觉这是他自己想出来的,让人接纳意见,让人改变......都是这样,你让他自己改,他改得很高兴,你要“帮助”他改,他全力抗拒。这些说到底,还是和中国人特有的面子观,尊严观分不开的。本案例中,王熙凤大可以告诉贾链因为老太太亲自替薛宝钗做生日所以开销要更大点请你遵从,但王熙凤没有采用这种方式,而是用请教的态度一步步和贾链商量,诱导他说出自己本来就想要的答案。这样大家有面子,又尊重了贾链,不会让他感觉“说什么都没用,什么老太太老太太,你定了还不是定了”。所以贾链虽然说“空头情不领”,其实心里肯定比熙凤自己决定再通知他要高兴和爽心。
虽然王熙凤的风格很强,但看得出她一直是用还算是商量的口气和贾链说话。中国人不像西方人,西方人的共识是用讨论建立的,大家争得面红耳赤。中国人的共识是用商量建立的,要讨论,大家都争来争取头破血流,用商量,大家都让来让去轻松愉快。
记住,给对方面子,和对方商量,引导对方使之出现“这是我的观点”的错觉,然后达到自己的目的。案例29:宝钗顺贾母
到晚间,众人都在贾母前,定昏之余,大家娘儿姊妹等说笑时,贾母因问宝钗爱听何戏, 爱吃何物等语.宝钗深知贾母年老人,喜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食,便总依贾母往日素喜者说了出来.贾母更加欢悦.
分析: 客随主便,下随上便,小随老便,庶随尊便,是我们中国人的伦理,任何时候特别是在上述情况下,都要心存一“让”字,不可破了规矩,坏了伦理。虽然有时不注意也无伤大雅,不过时刻留心才是人情练达。
案例30:黛玉恼湘云
凤姐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象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宝钗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宝玉也猜着了,亦不敢说. 史湘云接着笑道:"倒象林妹妹的模样儿."宝玉听了,忙把湘云瞅了一眼,使个眼色.众人却都听了这话,留神细看,都笑起来了,说果然不错.一时散了. 晚间, 湘云更衣时,便命翠缕把衣包打开收拾,都包了起来.翠缕道:"忙什么,等去的日子再包不迟."湘云道:"明儿一早就走.在这里作什么?----看人家的鼻子眼睛,什么意思!"宝玉听了这话,忙赶近前拉他说道:"好妹妹,你错怪了我.林妹妹是个多心的人. 别人分明知道,不肯说出来,也皆因怕他恼.谁知你不防头就说了出来,他岂不恼你. 我是怕你得罪了他,所以才使眼色.你这会子恼我,不但辜负了我,而且反倒委曲了我. 若是别人,那怕他得罪了十个人,与我何干呢."湘云摔手道:"你那花言巧语别哄我. 我也原不如你林妹妹,别人说他,拿他取笑都使得,只我说了就有不是.我原不配说他.他是小姐主子,我是奴才丫头,得罪了他,使不得!"宝玉急的说道:"我倒是为你,反为出不是来了.我要有外心,立刻就化成灰,叫万人践踹!"湘云道:"大正月里, 少信嘴胡说.这些没要紧的恶誓,散话,歪话,说给那些小性儿,行动爱恼的人,会辖治你的人听去!别叫我啐你."说着,一径至贾母里间,忿忿的躺着去了
. 宝玉没趣, 只得又来寻黛玉.刚到门槛前,黛玉便推出来,将门关上.宝玉又不解其意,在窗外只是吞声叫"好妹妹".黛玉总不理他.宝玉闷闷的垂头自审.袭人早知端的,当此时断不能劝.那宝玉只是呆呆的站在那里.黛玉只当他回房去了,便起来开门, 只见宝玉还站在那里.黛玉反不好意思,不好再关,只得抽身上床躺着.宝玉随进来问道:"凡事都有个原故,说出来,人也不委曲.好好的就恼了,终是什么原故起的?"林黛玉冷笑道: "问的我倒好,我也不知为什么原故.我原是给你们取笑的,----拿我比戏子取笑. "宝玉道:"我并没有比你,我并没笑,为什么恼我呢?"黛玉道:"你还要比?你还要笑? 你不比不笑,比人比了笑了的还利害呢!"宝玉听说,无可分辩,不则一声.
黛玉又道: "这一节还恕得.再你为什么又和云儿使眼色?这安的是什么心?莫不是他和我顽, 他就自轻自贱了?他原是公侯的小姐,我原是贫民的丫头,他和我顽,设若我回了口,岂不他自惹人轻贱呢.是这主意不是?这却也是你的好心,只是那一个偏又不领你这好情, 一般也恼了.你又拿我作情,倒说我小性儿,行动肯恼.你又怕他得罪了我,我恼他.我恼他,与你何干?他得罪了我,又与你何干?"
宝玉见说, 方才与湘云私谈,他也听见了.细想自己原为他二人,怕生隙恼,方在中调和,不想并未调和成功,反已落了两处的贬谤.正合着前日所看>上,有"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又曰"山木自寇,源泉自盗"等语.因此越想越无趣.
分析: 这个案例相当有价值,可以作为一个范本(如果你的朋友同事间出现了这种问题就拿给他们看,让他们思索)。日常生活中很多误会都是这样产生的。前面说过,建立共识非常重要,比如在一个企业中,有了共识,就有了企业文化,一切就慢慢井然有序起来,如果缺乏共识,大家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解读对方的行动,就会歧义丛生,造成混乱,混乱引起摩擦,摩擦产生不满,当不满越集越多最后转化为仇恨时,大家都完蛋了,组织企业也都跟着完蛋。但要建立共识相当困难,因为人的经历不同,性格不同,情商不同,气度不同,格局不同,造成思想的根本不同,有时不经过反反复复的推敲,商量和不断将心比心的理解,达成共识是很困难的,对于本案例中这些官宦家娇滴滴的小姐而言,以上这些要做到是十分不容易的,就本案例而言,宝钗绝计不会,湘云也还好说,但特别是林黛玉,组织团队中有了她会大大降低组织的和谐氛围,说句玩笑话,甚至如果有机会的话,小黛会带坏整个贾府^0^,因为小黛太厉害了,只有她同化别人,别人不可能同化得了她。
当湘云和黛玉双方都丢弃将心比心丢弃站在对方立场上为之着想,而是纯粹退回自己的立场自己的感觉按自己的方式想法来解读的时候,贾宝玉想不搞得惨兮兮都难。因为此时她二人的解读必定都是断章取义,而且取的都是隐约好像对自己不利的方面来想(其实更本就子虚乌有)。为什么她二人会这样做,原因很简单。湘云自从来到贾府开始,可以说处处受林黛玉嘲讽和欺负,虽然湘云为人豪迈大度不拘于此,但毕竟是在人家的地盘上,久而久之没有被生疏和被看不起的意识是不可能的。加上即使黛玉不妥宝玉也常常因为怕黛玉生气而掩护黛玉,湘云当然会生出自己“只是奴才丫头”的心,既然她的感觉已经定型为“宝玉什么事都是为着黛玉而责备我”,所以不论宝玉做什么事,在她眼里马上就会用这种思想来套,然后有这种行为语言就不足为怪了。至于黛玉,不用分析了,她本来就是这样,所以不管怎样对她极好,她都有本事把你每一句话极为替她着想的话解读成其他的意思,你一分辩,肯定“言多必失”,更加得罪她。所以当宝玉分辩自己就没有随着众人笑时,黛玉这句"你还要比?你还要笑? 你不比不笑,比人比了笑了的还利害呢!",简直是全天下最厉害的话了。因为根本就蛮不讲理嘛!照这样说,宝玉该笑了?如果宝玉也笑了,那黛玉就不只是生气,可能曹雪芹写到这里也没办法保住而不让宝玉血溅五步了。所以说句题外话,怎么会有那么多中国男人(据我所知,读红楼的西方男人没几个不十分讨厌林黛玉的)喜欢林黛玉我真是搞不懂,我就是搞不懂这点而已。这俩小兔崽子如果结合,以后怎么过日常家庭生活?一个如此拈花惹草的男人,一个如此鸡毛蒜皮斤斤计较到极点的女人......我暗想喜欢林黛玉的男人恐怕心理上都没成年,即使现代人社会心理成熟期比较晚点,喜欢林黛玉的男人恐怕没有超过30岁的吧?所以,个人意见,如果初恋和准初恋的男子想品尝恋爱中酸、苦、痛三大滋味,不妨找个像黛玉一样的恋人,如果要一生一世长相厮守相濡以沫,最好找个宝钗,袭人,湘云,探春.......你要不怕的话熙凤也可以,如果不在意“爬灰”,可卿是无上的人选^^。就是不要找黛玉。黛玉不是那种可以让你“诸行前历皆为幻,但倚君侧共今生”的人--我必须这样说,虽然这番话有遭到黛玉迷们一顿传奇规模暴扁的可能。
言规正传,说来说去还是那句话,在中国,只要别人对你有了看法和不好的感觉,他看你其他地方也不会太好,别人如果对你看法好,你就是有了错误他都会自动去想是不是另有原因和隐情。所以,尽量不要去得罪人。尽量给予别人好印象,在中国这很重要。还有,将心比心,同样重要。
 
',5)">
 
 
',6)">
 
 
',7)">
',8)">
',9)">
【浅谈红楼】从为人处世的实用角度看红楼梦前30回 - 同恩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浅谈红楼】从为人处世的实用角度看红楼梦后30回 - 同恩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浅谈红楼】红楼梦 - 同恩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很实用的为人处世原则,经典! - 上善若水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迷醉红楼 - 962288081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从心理学的角度浅谈外汇保证金投资 红楼梦 - 香儿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为人处世十个诀窍 - 渴望美好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为人处世十字经典 - 無為居士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为人处世十字经典 - 無為居士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为人处世切忌切记 - 上善若水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为人处世十字经典 - 红尘过客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为人处世必知九条 - 一炮手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为人处世十要素 - 博元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为人处世之道 - 夜色美丽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为人处世切忌切记! - 爱拼才会赢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常用背景】动态雪景 - 同恩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边框背景】方块背景 - 同恩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边框背景】闪光 - 同恩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边框背景】图片 - 同恩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边框背景】小边框 - 同恩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边框背景】填充背景 - 同恩的日志 - 网易博客 【精美边框】闪烁 - 同恩的日志 - 网易博客 【flash素材】荷塘月色 - 同恩的日志 - 网易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