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2-----毛泽东诗词书法赏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7:15:51



答李淑一 (1957.05.11)
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揚直上重霄九。
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廣袖,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
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
【注释】
李淑一:当时是湖南长沙第十中学语文教师,杨开慧的好友。
杨柳:杨开慧和李的丈夫柳直荀(一九三三年在湖北洪湖战役中牺牲)。
嫦娥:《后汉书·天文志》注,"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娥窃之以奔月。
吴刚:《酉阳杂俎》称汉朝西河人吴刚,学仙犯错,被罚在月宫砍桂树。树高五百丈,刚砍过的地方立刻长好,因此他一直在砍。
伏虎:指革命胜利。
【题解】
一九五七年春节,李淑一写信给毛泽东,谈她读了毛泽东诗词的感想,并附了一首她在三三年听到柳直荀牺牲时写的菩萨蛮。毛泽东五月十一日回信,"淑一同志:惠书收到了。过于谦让了。我们是一辈的人,不是前辈后辈关系,你所取的态度不适当,要改。大作读毕,感慨系之。李淑一词中有"征人何处觅,六载无消息"句,故此毛泽东上来就回答了烈士的去处的问题。
词的上阕写杨、柳两位烈士牺牲后,他们的忠魂上天受到月宫中吴刚欢迎的情景。下阕描写月宫嫦娥给烈士忠魂献舞及人间传来革命胜利消息的情景。
这首词在语言的运用上做到精炼准确,他的遣词造句可谓巧夺天工。作品不用“死”、“亡”、“逝”等词语,却用了两个“失”字,表明两位烈士的牺牲是巨大的损失,但没有表现出哀伤悲痛的情绪,而是抒发出一种怀恋悼念的深情。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赏析:
这首词悲壮苍凉,声情激越,在已发表的毛泽东诗词中,风格独异。上片写的是大军驰过娄山关的情景。起首二句,仅仅10个字,便写出西风凄紧,雁声嘹唳,霜华满地,残月在天,把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那种紧张严肃的气氛生动地点染了出来。而这两句,还只是设色、只是烘托。叠唱过“霜晨月”以下二短句,说在繁霜铺地的山道上,列队疾驰的战马发出了杂乱的蹄声;说在昂首挺进的队伍中,军号吹奏着低沉而悲壮的音调。这就把急速坚毅地驰过娄山关的红军雄姿,有声有色地描绘了出来。听吧:风吹声、雁叫声、马蹄声、喇叭声。看吧:长空、浓霜、残月、雄壮的马队、闪亮的铜号。色彩多么鲜明,声音多么清亮!于此务必注意:当时是大军直指向遵义,是在急行军,这些都是在急行军中听到看到的。这是从动中写静,实在极有神理。
下片又倒转回去写大军正驰向娄山关的情景。径直指出:“雄关漫道真如铁”。在这里,“雄关”之“雄”,多么峭拔,“漫道”之“漫”,多么飘逸;“真如铁”之“铁”,多么凝重。“雄关真如铁”,虽实非浪语,而在红军面前,只是“漫道”而已。且看“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是何等气魄!真是行神如空,行气如虹,又是多么豪放劲健。读到这里直觉得红军战士前进的步伐,每一踏足都踩得山头在晃动。在字里行间,不仅歌颂了红军的顽强意志,抒写出人民的胜利信心;而且对敌人的鄙夷与蔑视,昂首遥望,无边青山,峰峦起伏,像大海的波涛一般;一轮落日,垂挂西天,发出鲜红的血般光芒。气象阔大而雄浑,神韵隽永而悠远。这正是视险如夷,无坚不摧的红军战士的抒情。“苍山”、“残阳”,岂可等闲读作景物的描写吗?抑有进者,在这里明说的是要从头越过雄关,以及纵目所见,实际上却暗中含蓄着要从头部署长征大计,以及放怀所想。这意蕴愈探愈深,这味道愈品愈浓,真是郁郁葱葱,胜义无穷。


菩薩蠻 大柏地 (1933)
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
雨後複斜陽,關山陣陣蒼。
當年鏖戰急,彈洞前村壁。
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
这首词艺术构思新颖独特,把景、情、事、理、人融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上。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词的开头用七种颜色名并列,别开生面,丝毫没有堆砌之感,给人以极深刻的印象。雨后太阳光经水汽照射分解成七种颜色,形成一条光彩夺目的彩虹,就象有人在天空中挥舞着一条彩绸。雨过天晴,山林如浴,天边一轮红日。风景这边独好,多么使人神往啊!
一九二九年初,湘赣两省军阀何键、鲁涤平联手第三次"会剿"井冈山。一月十四日,毛泽东率红军主力下山,意图将敌军引离井冈山。离山后红军在赣南数战不利,直至二月十一日,得以在大柏地歼赣军刘士毅二个团,才打破危局。这是赣南、闽西的红军根据地创建之始。这首词是毛泽东重经大柏地时所作。抒发了革命胜利时的喜悦心情和对人民革命战争的赞礼!
我们这些从事艺术工作的人,一般是在素描纸或者宣纸以及油画布上作画,最多是一面墙的有限空间里从事艺术创作,我们已经觉得很了不起了,在几声“大师”,“大家”的称呼面前,飘飘然,找不到北了......然而在毛泽东面前,我们是什么,我们又算的了什么,他一出手就是巨人形象,持彩练当空作画,天地正神,王者之相,这种气魄和境界永远值得我们崇敬和学习!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天宝十四载(755),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前往泾县(今属安徽)游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酿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
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更有多少深呢?耐人寻味。 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唐 杜牧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远上秋山的石头小路,首先给人一个远视。山路的顶端是白云缭绕的地方。路是人走出来的,因此白云缭绕而不虚无缥缈,寒山蕴含着生气,“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就自然成章。然而这只是在为后两句蓄势,接下来诗人明确地告诉读者,那么晚了,我还在山前停车,只是因为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胜于春花的枫叶。与远处的白云和并不一定看得见的人家相比,枫林更充满了生命的纯美和活力.
红色经典1
红色经典3
点击进入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