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国力被GDP化 中国到底算老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18:09:34

中国外交要想拒绝‘国力被GDP化’,首先要找到一个比GDP更能准确衡量国力的替代指标。
2010年可以称为“中国老二元年”。在日本公布二季度GDP数据并正式宣告中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之前的半年时间里,关于“老二”的讨论就像突然迸发似的,在中国学界、舆论界迅速成为热门话题。记得去年最后一天笔者还想以“中国要当好世界老二”为新年社评的主题,结果还是担心会不会太火而最终放弃。
现在看来,语境上的担虑是多余的。国际舆论对中国经济崛起的集体共识,以及膨胀的中国国民心态,促成了世界对中国国力研判的大误读,因为“中国GDP是世界第二”几乎已完全被简化为“中国是世界第二”了。
如果中国国力真是老二,那当然是好事;现在的问题在于,中国的实力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之嫌,而且“世界第二”面临着相应的国际责任和义务,恰恰是中国难以承受的“第二”之重。因此“老二”的高帽对中国外交界来说,反而变成了一个烫手的山芋,失去了民族复兴的本意。
几天前,一位外交官就曾这样困惑道,GDP总量第二,肯定不能代表中国国力的现状;但按人均GDP,中国排在100名左右,国际上也不会有人信。的确,有学者曾打过比方,如果美国吞并了非洲,美国人均GDP会骤降2/3,但美国依然是超级大国。所以,动辄说人均GDP反驳当前国际舆论试图强加给中国的国际责任,这条路径是行不通的。
很明显,中国外交要想拒绝“国力被GDP化”,首先要找到一个比GDP更能准确衡量国力的替代指标。这才是让人信服当下中国式“谦逊”的关键。
70多年前,一批美国经济学家发明了GDP的概念,为的是向罗斯福总统描述一下当时美国经济的全貌,并不用于计算一国的军事、社会、科技、国际环境、综合国力等其他内容。他们或许根本就没有想过,几十年后GDP竟会成为衡量国力最耀眼的指标。
国力指标“GDP化”进程并不是一帆风顺。苏联在很长时间里都没有采取这个概念,所以,我们常常说“日本从1968年开始一直占据世界GDP第二的位置”,实际上是忽略苏联GDP数据的结果。中国也是在1985年才正式采取GDP统计方法的。可见,GDP指标的兴起,并出现约等于国力的趋势,最大背景就是来源于经济全球化,即包括军力等衡量指标在国家实力比重中的退后,而经济因素比重的不断增大。
透过GDP的增长数据,我们能感受到中国人民的勤劳与进取,也能知晓稳步上升的中国社会的消费力、经济贸易额、工业生产力和投资环境,但问题在于,在那些冰冷的数据中,我们丝毫体现不出13亿巨大人口压力背景下的发展困境,也掩盖了诸多当前中国面临的严峻挑战。
目前,中国最大的挑战在于,中国还不是一个正常国家。这包括国土尚未统一,受分裂主义的干扰、政治制度不受一些国家理解,社会文明水平还很落后,等等,没有人会从以上指标中找到任何“中国是世界第二”的痕迹。
复杂、多元和不平衡的中国发展水平远远超出了GDP数据所能涵盖的内容。清代末年,中国GDP曾占世界的1/3,远远领先于他国,但当时却是中国历史上最孱弱的时期。这又是一个西方理论难以解释中国的案例。这个GDP化的悖论恰恰提醒我们,要让世界准确认识中国,必须采用更加科学的计算指标。
换句话说,一方面,中国必须要有充分的逻辑和依据证明,GDP第二不等于世界第二,GDP第二也有可能是不富裕的国家,GDP第二并不等于要负世界第二的国际责任。另一方面,中国也需要发明出一套有别于GDP、并能让世界大多数国家认可的国力评价体系,如果中国想证明自己是一个特殊国家的话。
近二三十年来,黄硕风、胡鞍钢等中国学者曾长期做过国家实力评价体系的研究,不过,在国际舆论中却鲜有人关注。去年12月,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曾发布一个报告,认为中国综合国力排在第七,落后于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法国、俄罗斯,领先于英国、印度、意大利、巴西。这种第七的排名估计会让许多国人接受,但在世界舆论中却缺乏充足的说服力,而在同一个报告中,把中国军力排在第二,至今还为很多人所诟病。
由此看,让世界认清中国发展现实,防止某些西方国家拿国际责任来忽悠中国,首先要做到的是“脱GDP化”的国力阐述。这是中国未来展现国力时必须注意的。总之,关于GDP的排名游戏还会继续上演,中国不必太自谦,也不要太夸大,关键在于找到一个比GDP更有说服力的国力衡量标准,这或许是中国崛起对世界的一个交待吧。
2010年08月23日09:04东方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