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牧草及其选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18:20:43
(一)野生牧草资源
福建省野生牧草资源丰富,为了合理开发利用,50年代,开始进行青饲料和牧草资源调查研究。70年代末,福建省农业区划委员会组织9个地、市畜牧部门协作研究,全面开展野生牧草资源调查工作,取得较完满结果,为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常见野生牧草
据调查,全省主要野生牧草有30科、94属、206种,其中,草质较好的有95种,占46.11%。
(1)禾本科野生牧草
种类多、分布广、生活力强,其秆叶富含碳水化合物,有毒的极少,是最主要的野生牧草。主要有野青草(大部分为刺芒野青草、瘦瘠野青草、溪边野青草、石芒草)、马唐(主要有短颖马唐、长花马唐、三数马唐、毛马唐、华马唐、十字马唐)、五节芒、早熟禾、牛鞭草、狗牙根(又名行仪芝或绊根草)、稗草(主要为旱稗、无芒稗、芒稗)、铺地黍、拟高粱、雀稗(大部为南雀稗、长叶雀稗、双穗雀稗、园果雀稗)、狗尾草(主要为金色狗尾草、雏叶狗尾草、棕叶狗尾草、莠狗尾草)、四脉金茅(主要为小金茅、金茅、龚氏金茅)、纤毛鸭嘴草(主要为有芒鸭嘴草、鸭嘴草、本田鸭嘴草)、画眉草(又名星星草、蚊子草,同属的有十几种,如短穗画眉草、珠芽画眉草、长画眉草、多毛知风草、知风草、小画眉草、碎米知风草、鲫鱼草、秋画眉草、宿根画眉草、黑穗画眉草、无毛画眉草)、鼠尾粟、狼尾草(又名荩草、千金子)、牛筋草(又名蟋蟀草或穇子草)、假俭草、纤毛鹅冠草等53种,多为优良牧草。
(2)豆科牧草
野生牧草中豆科牧草较少,仅13种,适口性差。但它对提高土壤肥力,具有重要作用,且富含蛋白质和钙,营养价值较高,也是重要牧草。主要有鸡眼草(又名掐不齐或公母草)、多花木兰、胡枝子(同属的种类很多,有美丽胡枝子、短梗胡枝子、山豆花、大叶胡枝子、多花胡枝子、中华胡枝子等)、野大豆、野葛、假地豆等。
(3)其他科野生牧草
种类很多,有的品质很好。如菊科的苦卖菜、巨卖菜、刺几菜、野茼萵;莎草科的碎米莎、高秆珍珠茅;苋科的野苋菜;马齿苋科的马齿苋;十字花科的荠菜、碎米荠、野油菜;杜鹃花科的满山红、米饭花;漆树科的盐肤木;鸭跖草科的水竹叶、竹节草等,都具有不同程度的饲用价值。本省广大农民也有采集利用的传统习惯。
2.有毒有害植物
本省天然草地上亦有较多的有毒有害植物,其种类有106种,占草地植被的8.6%。其中,数量最多的是天南星科、大戟科、蔷薇科、菊科、五加科、芸香科、毛茛科等。若以覆盖度计算,一般占草地植被的3~5%。
(1)有毒植物
本省天然草地上有毒植物,共有27科44属58种,占草地植被的4.7%。比较常见的有大戟科的巴豆、油桐、蓖麻、乌桕、乳浆大戟、泽泻、大戟;天南星科的异叶天南星、菖蒲、海芋、半夏、犁头尖;毛茛科的回回蒜、毛茛、打破碗花花、石龙内、秋牡丹、威灵仙;茄科的癫茄、曼陀罗、龙葵、刺天茄;壳斗科的检皮栎、麻栎、解栎;瑞香科的芫花、了哥王、细轴尧花;马钱科的驳骨丹、醉鱼草、钩吻;石蒜科的大叶仙茅、山棕、石蒜;金粟兰科的及已、金粟兰;夹竹桃科的黄花夹竹桃、羊角拗;豆科的鱼藤;胡桃科的枫杨;马兜铃科的土细辛;栎科的楝树;八角枫科的瓜木;石南科的羊踯躅;旋花科的裂叶牵牛;玄参科的黑草;百部科的百部;百合科的黎芦、七叶一枝花;商陆科的商陆;苦木科的鸭胆子;黎科的土荆芥;茅膏菜科的茅膏菜;卫矛科的雷公藤;榆科的山油麻等。这些植物不仅消耗土壤中的养料和水分,使草地质量水平下降,而且常给牲畜带来严重危害。特别是早春青草缺乏,牲畜由于饥饿所迫而误食有毒植物中毒死亡。1982年3月,屏南牧场的黄牛误食黎芦而中毒死亡7头;闽北山区的尤溪、松溪、政和等地有耕牛误食山油麻,闽中地区有耕牛误食青冈树叶等引起中毒。
(2)有害植物
本省天然草地上的有害植物,共有17科28属48种,占草地植被的3.9%。主要有蔷薇科的野山楂、金樱子、寒梅、硕包蔷薇、黄粱泡、粗叶仙钩子、周毛仙钩子山莓、掌叶复盆子、空心泡、茅莓、腺毛莓;菊科的苍耳、狼把草、三叶鬼针草、刺儿菜、飞廉、大蓟、小蓟、泽兰;芸香科的野花椒、花椒、竹叶椒、光叶花椒;苋科的皱果苋、刺苋;五加科的白簕、五加、楤木、虎刺楤木;鼠李科的异叶冻缘、冻缘;小叶科的阔叶十大功劳、八角莲、十大功劳;禾本科的扭黄茅、黄茅;豆科的望江南;百合科的拔葜;蒺藜科的蒺藜;蓼科的杠板归好;仙人掌科的仙人掌;大风子科的榨木;唇形科的野薄荷;马桑科的马桑等。这些植物本身并不一定含有毒素。但分布相当普遍,使牧草产量、质量下降;对牲畜造成机械性伤害或因含有某些特殊物质,使畜产品产生异味,质量下降。
(二)野生牧草选育
本省野生牧草经长期生长演变,抗逆性强,适应当地水土条件,有的种类经选育提高,可驯化其为优质的栽培牧草。50年代,福州农校在实验牧场大面积种植野生木豆;60年代初期,福建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开始搜集野生牧草,在福州东门和郊区谢坑进行试种观察,后因场址搬迁及体制改变而中断。70年代末,中共中央、国务院号召种草养畜,并提出牧草引进和就地选育相结合,牧草选育工作受到重视。1979年,福建农学院设立牧草研究室,对华南地区的野生牧草立题研究,搜集野生牧草44种(其中禾本科31种、豆科13种),并在三明、沙县、建阳黄坝州、福州金山等地建立试验基地;福建省农科院牧医所亦在福州鹤林乡及埔垱建立试验基地,进行此项工作。经多年试种观察和生产检验,从中筛选出22种(禾本科18种、豆科4种),禾本科的有牛鞭草、拟高粱、园果雀稗、棕叶狗尾草、双穗雀稗、金色狗尾草、马唐、短颖马唐、铺地黍、糠稷、狼尾草、鼠尾粟、纤毛鸭嘴草、千金子、牛筋草、纤毛鹅冠草、狗牙根、假俭草;豆科的有多花木兰、假地豆、鸡眼草等。结合草地改良、水土保持和国家农业部下达的南方红壤地区野生牧草选育等研究项目,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继续集中试种观察和营养测定,在取得比较完整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并在生产上推广利用。对草地改良、发展草地牧业和水土保持等发挥积极作用。主要有:
1.园果雀稗
禾本科雀稗属多年生疏丛型野生牧草。1979年,福建农学院开始搜集,经3年栽培、驯化其为栽培牧草。一般亩产鲜草3000~5000公斤。它抗逆性和再生力强,草质较好,留种容易,既可放牧又可作其他利用。是建立人工草地和保持水土的良好牧草。
2.牛鞭草
禾本科牛鞭草属匍匐型多年生草本植物。经多年生产验证,一般亩产鲜草5000公斤,是一种适应性强、产草量高、秆叶柔嫩而味甜,为草食牲畜所喜食的良好野生牧草。
3.马 唐
禾本科马唐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广布于全省各地荒野、低山丘陵。60年代初,福建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开始搜集、试种观察。70年代末,福建农学院牧草研究室驯化其为栽培牧草,并在南平市奶牛场、建阳地区黄坝州、莆田县的大洋、长汀县的河田等地,进行较大面积种植利用。一般亩产鲜草4000公斤以上。是一种适应性强、繁殖快、草质柔嫩多汁、适口性好的优良野生牧草。
4.早熟禾
禾本科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木植物。80年代,福建农科院牧医所开始进行栽培试验研究。并定名为“冬青一号”。它是一种冬春生长良好,草质柔嫩多汁、适口性强,为各种草食畜禽越冬度春的良好青饲料。广大群众也有采集利用的历史习惯。但生育期短,产草量低,一般亩产鲜草500~1000公斤。
5.五节芒
60年代初,福建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在福州东门和郊区谢坑实验基地栽培试种观察。这种牧草抗逆性强,耐酸性土壤,幼嫩时为草食牲畜所喜食,属禾本科多年生高秆丛生型野生牧草。广大农村也有收割利用的历史习惯,为农忙季节耕牛的主要青饲料。
6.狗牙根
多年生禾本科匍匐型草本植物,广布于全省各地。70年代末,福建农学院牧草研究室进行试种观察。它具有蔓延力强、繁殖快、耐践踏等特点。但由于茎秆匍匐地面、产草量低,多作为草坪草利用。
7.稗 草
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广布于田间、潮湿地。它具有适应性强、秆叶柔嫩多汁、适口性好等特点。70年代末,南平市奶牛场开始作为栽培牧草,青割利用。亩产鲜草1000~3000公斤。对解决奶牛所需的青饲料起重要作用。
8.铺地黍
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广布于全省各地。福建农学院牧草研究室于1979年开始进行栽培试验研究。它具有再生力强、适口性好、耐践踏等特点,但茎秆匍匐生长,产草量低。是宜于放牧利用的野生牧草。
9.拟高粱
70年代末,福建农学院牧草研究室从野生牧草中筛选出的禾本科高秆丛生型牧草。分蘖力和再生力强,亩产鲜草2000~4000公斤,宜于青割鲜喂。曾在崇安、建阳、南平等地,广为栽培利用。
10.狗尾草
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是福建农学院选育的主要野生牧草。草质优良,适口性好,青割鲜喂或放牧利用均可。70年代末,在建阳、南平、长汀、莆田等地有较大面积种植,对草地改良、发展草食牲畜和水土保持起积极作用。
11.纤毛鸭嘴草
广布于全省各地的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草质好,幼嫩时为草食牲畜所喜食。70年代末,曾作为选育对象,进行栽培试验研究。是一种既可青割鲜喂又可放牧利用的野生牧草。
12.狼尾草
是本省常见的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福建省畜牧兽医总站和福建农学院牧草研究室,先后在福州、建阳、长汀等不同类型地区进行试种观察。这种野生牧草适应性广、分蘖力强、耐热、耐寒,在贫瘠土壤种植也能良好生长,产草量高,既可青割又可放牧利用;同时,也是水土保持的良好草种。
13.假俭草
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70年代末,福建农学院选育为栽培牧草。可行无性繁殖,耐践踏,在贫瘠土壤也能生长。是建立放牧草地的良好野生牧草。
14.纤毛鹅冠草
常与马唐混生的禾本科多年生丛生型草本植物。福建农学院于1979年在建阳、南平等地开展人工种草时,作为主要草种之一。它早春萌芽早、草质好、放牧或青割均可。是一种很有栽培利用价值的野生牧草。
15.牛筋草
广布于全省各地的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福建农学院选育为建立人工放牧草地的草种之一,它是一种抗逆性和再生力强、生长快、耐牧的野生牧草。
16.多花木兰
系豆科木兰属多年生直立型小灌木。其叶片、嫩枝,牛、羊、兔均喜食。福建农学院于1981年从野生牧草中选育,经试验推广到大田、长汀、建阳、清流等地,建立混播人工草地。该草适于放牧、青割鲜喂和晒制加工草粉,同时,该牧草抗旱耐瘠,也适用于水土流失区种植。
17.鸡眼草
广布于全省各地的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产草量不高,但耐贫瘠、耐酸性土壤,草质好、营养价值高。80年代初,福建农学院从野生牧草中选育的主要草种之一。推广到全省各地,广泛应用于建立混播人工草地和水土保持工作。该牧草为各种畜禽喜食,不易发生鼓胀,放牧、青割鲜喂和晒制干草或加工草粉均宜。同时,也是果园套种的良好草种。
18.胡枝子
广布于全省各地海拔500米以上的豆科多年生落叶小灌木。其嫩枝叶,草食牲畜喜食,营养价值高,是羊的好饲草。福建农学院重点选育的野生牧草之一。1983年,中国农科院畜牧所在屏南牧场采收种子,并拟建立草种生产基地,作为中国南方水土流失区推广种植的草种之一。
19.野 葛
广布于全省各地的疏林和灌丛草地的豆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福建农学院曾作为重点选育对象。1982年,国家农牧渔业部畜牧局投资10万元,在清流灵地建立以繁殖葛藤为主的草种生产基地1000亩。它具有抗逆性和再生力强、产草量高、草质好、利用期长等特点。既可放牧利用,也可晒制加工草粉作为猪、禽补充饲料。是草地改良和水土保持的良好野生牧草。
20.野大豆
主要分布于闽西北山区,常与小灌木混生的豆科一年生草质藤本植物。80年代初,福建农学院在大田、建阳等地进行栽培试验研究。新鲜茎叶较幼嫩,营养价值高(干物质中含粗蛋白质24.88%),适口性好,各种草食畜禽喜食。广大群众有采集它养兔的历史习惯。但由于产草量较低,一般亩产鲜草300~500公斤,故很少栽培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