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为心之苗 苔为胃气之根 每天照一照 有病早知道7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20:52:32
一位健康的人,面对镜子看自己的舌头,应当是舌体柔润,舌质淡红,舌面上铺有薄而颗粒均匀、干湿适中的白苔,此谓“舌淡红,苔薄白”。但是,患病后,舌质与舌苔就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因此,经常观察舌象,可以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及时进行自我保健与调理。
如今到医院找中医看病,许多医生把望舌看得比诊脉重要。在问了症状之后,他们常说的一句话是:“让我看看你的舌头。”对此,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消化内科郭淑云教授解释说,中医认为“舌为心之苗”,“苔为胃气之根”,舌体与肺、心、肝、脾、肾等内脏经络相连。人体内脏若有病变,可非常直观地反映在舌头上。
中医将舌体分为三部分:舌尖反映心、肺的变化,舌中与舌两侧反映肝、脾的情况,舌根提示肾的病变。不过,郭淑云教授说,中医讲的心肝肾功能与西医不同,不必硬套。这里,她列举4种常见异常舌象,并提出具体对策如下。
舌苔黄、舌质红多是有热
郭淑云教授介绍,舌苔发黄,舌质红(即舌头红)的人出现口苦咽干,属于中医有热上火症状。
心经有热舌苔发黄、舌质红同时伴有心急烦躁、失眠多梦,多是心经有热,病人此时可用些清心火的药。如竹叶、莲子心泡水,每日饮用。睡眠不好可用百合、莲子心、枣煮粥喝;口舌生疮可用野菊花60克,浓煎后,每日多次含服。
膀胱湿热舌质偏红、舌苔黄腻病人伴有小便排不净感觉,或尿时感到小便发热,有痛感,多是膀胱湿热。可用白茅根、瞿麦、扁蓄等,水煎后当茶喝。
肝经有火 舌边红,苔黄偏干,眼睛红赤肿痛,或经常长麦粒肿,为肝经有火,可用酒炮制过的大黄泡水喝。
肺经有热舌质稍红、苔薄黄为肺经有热,常见于感冒初期或咽炎患者。伴有大便干结者可用冬凌草、大黄稍加煎煮,每日当茶饮。咽干肿痛者可用胖大海、麦冬、菊花泡茶,症状严重者加二花、山豆根、牛蒡子,大便秘结加大黄。
舌苔白、舌质淡白多是有寒
舌苔白、舌质淡白的人多伴有形寒肢冷,手足不温症状,为阳气不足导致的虚寒体质。
心阳虚心阳虚病人会出现心慌气短,劳累加重。病人可服些红参、黄芪煎水当茶喝,平时饮食中常吃些温阳散寒的生姜和热粥,也可自制一个药棉背心穿。方法是用煎好的生姜水泡棉花,然后晾干,做成棉背心。
脾胃阳虚脾胃阳虚病人常出现胃部疼痛怕凉,不思饮食,尤其怕食生冷食物,有的伴有大便溏泻。胃疼病人可用干姜(或良姜)、荜拨煎水喝,具有温胃散寒作用。还可用生姜、白胡椒粉捣成泥状,稍加温后敷脐,每日一换。老年人因阳虚大便干,可用肉苁蓉、附子、干姜、葱白煎水喝。有位60多岁的老先生,每年冬至大便开始变干,来年春暖花开自然转通畅。郭淑云认为他属于阳虚肠蠕动无力,就像河道结冰、舟船无法行驶一样,就建议他用此方。老先生喝了一次后,说感到全身暖乎乎的,排便很顺畅,问能不能再喝。郭淑云答:能。老先生的病就这样好了。
舌苔厚、多是痰浊食积
舌苔厚腻时,伸出舌头可看到上面有一层像垢一样,黏黏厚厚的舌苔。这种情况多由于饮食过量,或过食油腻食品;脾胃虚弱的人消化功能不良,也会出现这种舌苔。
年轻人因饱食出现厚腻苔,伴有腹胀消化不良者,可用“健胃消食片”,也可用炒二丑、山楂、神曲、麦芽煎水喝。年老体弱脾胃功能差者,可在这个方子基础上加党参、黄芪,以强健脾胃。
孩子出现这种舌苔时,饮食要清淡些,量少些,让胃肠得到充分的休息。有个6岁的孩子舌苔厚腻,发烧,不想吃东西,还腹泻。郭淑云诊断他为食积。家长说,孩子好几天不吃东西了,哪来的食积?郭淑云说,正是因为食积,才不想吃东西。用导滞药治疗,孩子的厚腻苔退了,烧退了,想吃东西了,大便也正常了。郭淑云说,用消食导滞的方法治腹泻,是中医的一种治则,叫“通因通用”。
消食的方法很多,如可将鸡内金、穿山甲、茯苓三味药,等量,研成细面,每日两次冲服。还可用单味药二丑,研成细面,炒成黄色,根据年龄酌量服用。郭淑云说,炒二丑有一种特殊的香味,孩子喜欢吃。
少苔舌红为阴虚
阴虚病人在人群中很多见,除了舌红少苔,多还伴有口干咽燥、手足心发热、虚烦不安等症状。
肺阴虚肺阴虚病人常表现出干咳无痰,重者失音。这类病人应禁烟酒,少吃辛辣刺激食品,平时可煮些麦冬粥喝。做法为将30克麦冬捣烂,与50克大米一起煮粥,每天早起空腹食用。
胃阴虚典型的胃阴虚病人食欲差,大便干燥,口干较重,严重者会出现没有舌苔、舌质鲜红的镜面舌。郭淑云说,胃阴虚病人多见于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酸分泌少,建议用1000克鲜山楂煮烂后去核,加150克蜂蜜,小火熬成膏。这种酸酸甜甜的山楂膏可刺激胃酸分泌,有助消化。大便干燥者,可用生首乌30克,加炒决明20克,每日煎水喝。
肝肾阴虚常见眼睛干涩、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基本调养方为六味地黄丸,头晕者用杞菊地黄丸。饮食上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每日煮粥时加适量枸杞,早晚食用。
郭淑云最后强调说,在家中自己观察舌象时,最好是早上未吃饭前,采用自然光线,在镜前照一照。伸舌要自然放松,能看到舌根即可。找医生诊病前,要避免药物和食物染苔,更不要刮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