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当中国统治世界》谈中国文化改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5:47:51
2010年09月04日 08:08:45  来源: 新华网 【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许博渊
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之际,我读完了英国学者马丁·雅克去年出版的《当中国统治世界》一书。这是一本在国际上引起广泛争议的书。我发现,他在一些大的结论方面显得论据不足,例如他认为未来中国必将建立霸权,中国的霸权将不同于英美的霸权,而将类似存在于古代东亚地区的朝贡体系。但是,马丁·雅克在一些具体问题的叙述中,往往能发现别人所没有发现,或者没有注意的问题,对于中国读者来说,也能提供一种不同的视角。比如对日本,65年来我们一直批判日本的军国主义,却不提种族主义。马丁·雅克则认为日本的问题是种族主义。他是这么说的:
“曾几何时,它认为中华文明是何等优越,现在则认为,中国人是一个劣等民族。日本看待世界的视角中,种族等级观念是根深蒂固的。甚至到今天,这种传统观念仍然没有被打破,这一点可以从它与东亚邻国的关系中得到佐证。白种人仍然处于颇受尊重的地位,而黄种人则被视为二等公民。种族观念的思维方式,依然是日本文化中固有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尤其坚持‘日本人民的同质性’(即使存在着很多少数民族)和‘日本人种’(即使日本经历了许多人口迁移运动)的想法,普遍认为日本人的‘血型’与其文化行为的特定模式是紧密联系的。在日本关于‘自身’以及经由暗示的‘他人’这两个概念中,种族、民族和国家的类别几乎是完全重叠的。后者在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于1986年发表的臭名昭著的评论中得到了说明,该评论认为美国人的智力水平比日本人低,因为前者是种族混合的产物。即使在今天,日本也没有任何反对种族歧视的法律。”
这本书的中文翻译好像不很准确,但基本意思大体上没有错。这段话告诉我们,日本的种族主义是存在的,否则难以解释日本人在65年前的那场侵略战争中能够那样毫无人性地屠杀中国老百姓。他们必然是把中国人当作劣等民族,甚至垃圾一样的废物来看待的。这种屠杀的残酷性与殖民时代美国白人屠杀印第安人和澳大利亚白人屠杀当地土著的残酷性毫无二致,而当年的美国白人和澳大利亚白人就是把当地原住民当作害兽看待的。时至今日,还不时可以听到日本人反感和瞧不起中国人的说法。马丁·雅克也说了,日本人现在认为中国人是一个劣等民族。对此,每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都是不能接受的。
人类发展到今天,早已证明了一个事实,即种族没有优劣之分,但文化却有先进与落后、优与劣之分。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不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中一点一滴培植起来的,包括价值观、思维和行为习惯、民风民俗等等。一个民族,如果具备较多的优秀文化,较少的劣质文化,他们就会发展得比较快,否则就相反。日本从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的确发展极为迅速,不仅超过了曾经的老师中国,也超过了维新运动中的老师西欧诸国。即使是在二战无条件投降之后,他们的经济发展速度也相当惊人,居然在短短二三十年的时间里,在一堆废墟上建立起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如导致日本二战中“偷鸡不成反而蚀了一把米”的背后,是一种蛇吞象式的岛国心态一样,推动日本高速发展的,除了种种带有偶然性的机遇之外,一定有一些优秀的文化存在于日本社会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作为唯物主义者,应该有勇气承认这一点。
在文化方面,马丁·雅克举了一些例子。他说,日本“是一个遵守规则的社会,这种特性会传染给身在其中的每一个人”。在东京,他每天跑步,而几乎无处不在的红绿灯妨碍了他,使他不能一口气跑下去,但“每次想要闯红灯,我的内心都会产生一种负罪感”,因为“过马路时,即使没有汽车,人们也会耐心地等候绿灯,无论男女老少都鲜有闯红灯的情况”。守规则就是一种优秀文化。它之所以能被称作文化,是因为绝大多数人都能自觉地这么做,从而形成了一种风气,一种风俗,如果谁不这么做,就会显得非常特别,非常突出,会遭致谴责的目光,以至于对来自英国的马丁·雅克都产生了一种无形的压力。相反,如果大多数人都不遵守规则,那也会成为一种文化。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守规则反而会成为一种另类,遭到嘲笑,甚至遭到逆淘汰。
12下一页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