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访谈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1:39:16
金城访谈录 采访与文字整理: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记者魏城2007年9月13日 星期四 

访对象:《21世纪经济报道》编委金城
采访日期:2007年5月10日
采访地点:中国广州五羊新城广场金桥酒店
 <SCRIPTLANGUAGE="JavaScript1.1"SRC="http://ftafp.allyes.com/main/adfshow?user=ftafp|China|in_article_ad&db=ftafp&local=yes&js=on"></SCRIPT><NOSCRIPT><AHREF="http://ftafp.allyes.com/main/adfclick?user=ftafp|China|in_article_ad&db=ftafp"><IMGSRC="http://ftafp.allyes.com/main/adfshow?user=ftafp|China|in_article_ad&db=ftafp"WIDTH=300 HEIGHT=250 BORDER=0></a></NOSCRIPT>  魏城问(以下简称“问”):中国的民工潮最早就起源于广东,早期还被冠以一个歧视性的名词:“盲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北京、上海的户籍管理非常严,但广东却相对宽松,您觉得是什么原因呢?金城答(以下简称“答”):相对于北京、上海,广东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是一个比较开放的地区,不仅对外开放,也对内开放。虽然广东后来在管理上也有一些为难民工的地方,但从来没有严厉限制过外来民工流入,基本上是放开的。当然,广东也有很多问题。许多问题也反映了中国当时尚未明确城市化的路径。八十年代,费孝通提出了农民“离土不离乡”,认为中国城市化不能走西方大城市的发展路径。那时中国不讲城市化,只讲城镇化。实际上,后来十几年的实践证明,这条路是失败的。乡镇企业的没落,大家已经看得很清楚了。即使不从工业化角度看,纯粹从城市化角度看,中小城市带来的城市病问题,不见得比大城市少。此外,我们比较一下,在资源的合理利用、合理配置上,大城市还是比中小城市更有效率。如果乡镇企业不成功,如果农民要离开农村,他会选择去大城市,而非中小城市,因为大城市机会更多,生存起来更容易一些。所以,你看这些年,尽管中国一直强调发展中小城市,但农民出外打工,首先奔着大城市去。广东更受农民工欢迎,我认为,除了这个地方有很多港资、台资企业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气候,因为广东气候比较温暖,比较容易生存。比如说,在深圳,许多进城的农民如果一时找不到工作,就住在公园里、大桥下,没问题,冻不死啊。问:那广东的城市管理部门对待这些露宿街头的进城农民,不会驱赶或关进收容所吗?答:前几年其实管得很宽松的,这几年,因为全中国要把城市精致化,所以就管得严一些了,但即使严了一些,你管得了公园,你管得了路上吗?因为路上的绿化带、立交桥下都可以睡人啊。现在深圳的立交桥下,晚上都有很多人睡啊。城市管理部门想管也管不过来,他们也是白天上班,晚上休息啊,他们也不可能晚上去桥洞下面抓人啊。问:以前还有遣返无证人员的做法,是吧?答:这两年少一些了,因为这两年整个国家的政治氛围是要宽待弱势群体。前些年确实有遣返的做法,但你抓不过来呀。问:有的进城农民是露宿街头,但也有的进城农民在城乡接合部找到了非常便宜的出租房,对吧?答:是的。中国人是很坚韧的。农民进城找工作,找出租房,一般都是靠老乡介绍,刚进城,没地方住,先在老乡那里凑合着住几天、几个月,都没什么问题。在深圳,有一个非常、非常典型的现象,就是所谓的“寄居村”,这个现象在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中都很有研究价值。“寄居村”就是城中村,是原来本地农民住的地方,原住民建了很多房子,一家都有一栋、两栋楼,出租给从内地来的大批农民,而这些新移民往往利用地缘关系,在这些城中村聚居,所以就有了所谓“河南村”、“湖南村”等等,也就是说,在原来的广东本地农民的原住民文化之上,像寄居蟹一样,又“寄居”了新移民文化,这两个群体在物理上是重合的,但在文化上是不相容的,双方彼此不打交道。问:这么说,本地人和外来打工者的关系就是一个房东和租客的关系?答:对,文化上几乎没关系,打麻将都是分开打。问:那城中村是怎么形成的?答:这是在城市化过程中间的一个历史遗留问题。深圳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时开始工业化,工业化之后就是城市化,城市扩张的时候,那些地方都是农村,当时的政府不可能为这些农村的所有居民解决就业,所以就允许把农民的宅基地划给个人,此外还有集体的一块地,作为集体的发展用地,所以呢,这些原来的农民就在自家宅基地上盖房子,原来政府说,房子不能超过三层半,但由于大量内地农民进城打工,出租房子的生意很容易做,他们就不断地违法增加,现在深圳城中村自盖的楼房,平均高度都有10层楼左右,还有20多层高的。问:如果城市搞扩建,能否与这些私房的房主达成补偿协议,从而拆除这些违章建筑?答:深圳关内有91个这样的城中村。从土地所有权的性质来看,城中村的土地是集体所有制,不是国有,政府不能强征,然而,宅基地上盖的三层半以上的建筑却是非法的,虽然政府过去没有遏制住他们乱建、抢建的势头,但政府也不承认那些楼房是合法建筑,不会给他们发房产证的,就这样僵持在这里,僵持了20年。从2004年开始,深圳市政府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因为深圳的城市发展用地几乎没有了,所以要动到这一块地;二是因为政府不能老是放任城中村居民不断违章私建高层建筑。现在,广东许多地方都在探索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深圳、广州、珠海等市都在探索,珠海的方法是:让房地产开发公司来操作,把它当作一个商业项目来做,与城中村原住民协商;广州的做法是:绝对不允许商业开发,全部由政府来做,包括与原住民谈判补偿方案,等于政府来做二级开发商;深圳则是百花齐放,允许各种模式搞试点,一个模式是让地产公司来搞商业开发,另一个模式是,原住民集体为了扩大租房收益,自己集资,再拿房地产产权去银行抵押一些钱,然后整个村把原来杂乱的楼房拆掉,重建新的出租楼啊、写字楼啊,然后集体分享出租的收益。问:那政府允许这种模式吗?答:实际上,政府在某种程度上还鼓励这种模式。问:但这样下来,能够让农民工承受得起的出租房不就是更少了吗?答:如果城中村全部改造完的话,整个城市的房租水平都会提高,这肯定会打压农民工进城租房的意愿。事实上,原来的城中村起到了某种廉租屋的作用。政府这么做,可能也是想挤走那些它不想要的人:你要想来我的城市生存和发展,你就要至少租得起房子,承担得起起码的居住成本和起码的消费。另外,现在深圳关内已经很少有制造业了,几乎没有工厂了,主要是服务业,还在雇用农民工的服务业包括零售业和餐饮业,政府期望这些行业能够为所雇用的农民工统一提供住房,这种集体宿舍式的住房,其费用如果分摊下来,也不是很多,农民工能够承担得起。例如,一套两居室的房子,也许能住八个人,房租一分摊,也没有多少钱。还有一个办法是,农民工的居住也可以郊区化,如果交通便利的话,这些农民工也可以住在关外房租比较便宜的地方,乘坐班车或地铁去关内上班。问:深圳现在有多少企业能够为农民工提供宿舍?答:深圳现在的农民工,少部分在关内的服务业就业,大部分集中在关外的工厂,关外的工厂除了特别小的工厂之外,一般都会提供集体宿舍,宿舍非常简陋。西方媒体经常批评中国工厂集体宿舍居住条件很差,但我认为,这也难以避免,因为这些工厂只能承受这种成本水平的集体宿舍。规模较大的工厂都能提供洗澡、食堂等设施,比较难解决的,是那些不在一个工厂的已婚夫妇没法住在一起。问:在深圳关外的工厂打工的农民工,每个月平均能有多少钱的收入?答:每个行业的情况都不一样。这几年由于民工荒的缘故,农民工的收入每年都有提升。民工荒出现之前,一些中小工厂给农民工的月薪,四、五百块钱的都有,但现在工厂招人,一个月四、五百块钱,你根本招不到人。现在一般来讲月薪都要到八百元到一千元。问:你说的八百元到一千元,是“包吃包住”之外的薪水?答:不是,吃和住的费用要在这八百元到一千元中扣除,实际上最后落到农民工手里的,没有那么多钱。当然,每个行业不一样,企业规模大小也不一样。大的企业待遇会好一些。问:珠三角出现民工荒现象,您认为主要的原因是什么?答:我觉得,有几个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央的农业政策,包括免农业税和去年开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些措施,使得农民出外打工与在家务农之间的比较收益的差距相对缩小了。另外一个原因与制造业的内迁有关系,这些内迁的制造业企业,主要是那些运输成本占所有成本的比例不是特别高的企业。中国农民工的来源地主要是中部、西部某些省份,中部省份包括湖南、安徽、河南、江西、广西等省份,西部省市包括四川、重庆、贵州等。中部地区这几年工业化的进程非常快,本省吸收了很大一部分劳动力。台资、港资企业内迁的也有,但内迁的多不多,要看产业,也要看这些企业是做出口的还是做国内市场的。我的分析是,那些做出口的企业是很难内迁的,比如那些向美国西海岸出口的企业,为什么要选择在珠三角开设工厂,是因为这里有港口,可以直接把产品用集装箱运到美国,从中国珠三角到美国西海岸的集装箱运输成本,还不到其产品销售价格的十分之一,所以这些企业才有可能在珠三角生产这些产品。如果他们把企业迁到湖南,这一段铁路或公路运输的成本就很高。所以,我的观察是,真正迁到中西部的企业不是特别多,反而是迁到珠三角附近地区的企业比较多,例如从东莞迁到广东惠州,这种内迁企业的比例比较大。但是,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有一个很大的动力,是中国沿海地区的资本在中西部地区的开拓,例如,娃哈哈在广西设个厂,在湖南设个厂,这种类型内迁的企业比较多。我们去湖南采访时了解到,湖南连续几年吸引国内资本的总量大过吸引外资的总量。问:除了刚才您说的这两个原因之外,是不是还有另外的原因?例如,长江三角洲把可能来珠江三角洲打工的农民工吸引走了?答:有一定的影响,但权重不是很高。为什么呢?因为长三角的工资比珠三角高不了多少,最多高一、两百块钱。长三角所吸引的农民工,更多的是附近地区的农民工,例如来自安徽、苏北、江西等地的。处在长三角和珠三角都能辐射的地区,如安徽、江西,可能就多了一个选择,像湖南、四川的农民,并没有大规模地转移到长三角去打工。长三角吸收了很多原来江浙乡镇企业的员工,长三角工资高一点,原因就在这里。像苏南地区、温台甬地区,有很好的乡镇企业的基础,这些乡镇企业的员工,还有国企下岗的职工,他们的素质比较高,后来被进入长三角的港资、台资企业大量录用,所以他们的工资要比珠三角高一些。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相比较之下,珠三角的农民工感觉到,他们没有分享到广东城市化飞速发展的成果,心里感到不爽。从我们做的一些个案调查中,我们隐隐约约感觉到有这方面的因素,但我们没有做过大面积的调查,具体有多大比例,我们不知道。确确实实,广东需要检讨一下怎样善待外来工人这样一个问题。以前,农民工对自己权益的维护不自觉,但这些年,媒体的报道经常讲这个事情,也唤醒了他们的维权意识。问:民工荒的问题仅仅是珠三角的问题,还是全国性的问题?答:珠三角的情况比较严重一些,但其它地方也有,是短期内总体上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的表现。问:现在还有民工荒现象吗?答:现在还有。这本身也是一个市场的互相淘汰,比如在珠三角,你还给人家每月五、六百块钱工资的话,人家就不干了,而你招不到工人,你的生意也就做不下去了。问:那他会不会因为招不到人,就提高工资?答:要看他能不能承受得了加薪的成本。当然,广东省有关部门也讲过这个话:如果仅仅因为给工人提高几百元工资你就承受不了的话,那你这个厂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呢?如果你就是靠压榨工人的血汗来赚取微薄的利润的话,那你的工厂也没必要继续开下去了。这个话不一定客观,但有它的道理。问:广东省有没有最低工资的规定?答:有,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最低工资标准。问:那是不是也有企业不按法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农民工支付工资?答:不能排除这个可能,但这也取决于最终他能不能招到工人。问:深圳、东莞的外来工的主要来源地都是哪些省份?答:最多的是湖南、四川、重庆,接下来就是贵州、广西、江西、河南、湖北,再下来就是河北、山西、陕西。问:噢,还有那么远的?答:东北的都有很多。东北人到深圳有一个传统,从改革开放初期开始,大量的东北人南下来深圳,到九十年代中期以后,尤其是1998年,中国开始搞国企改革,东北有大量国企倒闭,工人下岗,下岗工人大量涌入深圳,其实,深圳的人口暴涨,真正是在1999年以后开始的。问:深圳有没有来自海南的打工者?答:也有不少。海南出外打工的人一般都是到广东来,如到深圳、广州、东莞,因为海南原来就是广东的一部分。问:当年海南建省,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吸引了大批内地人才,但后来为什么大部分人又跑回来了?答:海南1988年建省,很多内地人才涌入海南,但1993年下半年宏观调控,到1993年底,内地人才基本上走空了,剩下的人,最多等到1994年,也走了,很多人后来流入广东。我有好几个朋友,原来在海南,后来也跑到广东来。海南的失误主要是产业选择的失误,它与珠海面临同样的困境,它本身可能比较适合做旅游,但做旅游呢,对财政来说,收益有限,而没有财力的话,就无法推动工业化的进程。海南这两年有一些改善,例如有了石化方面的大型项目,对海南经济有些带动,但海南基础太弱,原来就是一个未开发地区。问:深圳对外来人口有控制吗?答:想控制也控制不了啊。深圳希望到2010年时把人口控制在850万左右,最多不能超过900万,这本身就不现实嘛,现在已经超过了。深圳试图加强人口管理,但具体做法也不是“必须”怎么样、怎么样。就拿暂住证来说吧,一般来说是企业给员工办暂住证,但也有大量的没有办暂住证而就业的人。问:那您认为深圳的城市化过程,与中国其它地区相比,有什么特点? 答:在九十年代之前,深圳是有工业化,没有城市化,那时深圳实际上是把整个特区当作一个工业园区在管理。深圳市人大是1991年才成立的,像市人大、市政协这些作为一个城市建制的管理体系,在1991年之前是没有的,那时深圳更像一个大的工业园区。问:今年上午我们通电话时,您曾经说过,东莞的城市化进程挺失败的,那您是从哪个意义上得出这个结论的? 答:东莞的城市化进程,如果从城市空间的布局上来说,它是失败的,因为它整个市域2000多平方公里,是遍地开花,几乎没有规划,最近两、三年才开始修建一些基础设施,如城市的主干道、公园、科技馆。我形容它是一个城镇联合体,是20多个镇的联合体,是所谓的“邦联”。东莞市政府对下面镇的控制极弱,它不像深圳,深圳有一个比较强的管制体系,但东莞没有。此外,东莞土著人口与外来人口的隔膜,比深圳还厉害,深圳关内的本地人与外地人的融合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好的。问:深圳基本上是一个由外来移民组成的城市,本地人口很少吧? 答:深圳的土著人口只有40万。深圳与东莞的不同之处之一就是:在深圳,外来人口没有“我是外来人”这样一个感觉,北方文化是深圳的主流,反而广东人是“少数民族”,他们不具有文化上的优越感,东莞不同,虽然本地人口占的比例也不高,大约占1/8或1/10,但他们牢牢地控制着整个东莞的经济体和社会体,他们是整个社会的控制者,例如,东莞各个镇有许多本地人办的工厂,他们仍然是企业的管理者,从市到镇,从镇到村,任何一级政权和所有的管制机构,都由本地人控制着,他们有一个非常强势的控制地位,而外来的七、八百万人,几乎全都是打工的,没有任何的政治地位,没有任何权力。但在深圳,几百万北方移民是居主流地位的,市一级政府里面,占据控制地位的基本上都是北方移民,区一级政府,中低级职位还多一些本地人,高级职位大部分也是外来人口,在深圳经济的核心部分,如金融体系、IT产业,大部分控制在外地人手里。问:在企业的构成上,东莞和深圳有什么差别吗? 答:东莞的企业中,台资最多,港资第二,其它外资企业排第三,中国内地在东莞的投资不是特别多,不像深圳,深圳有大量的内资企业,像央企啊、各省投资的企业啊。东莞内资企业不多,东莞本地人开办的工厂也比较少,因为东莞土著人口比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