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与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5:15:00
诸葛亮与茶
作者:绿色使者  来源:津源茶业  点击数:452 【字:大 小】
在陕南众多的绿茶中,“卧龙茶”是一个酝含着丰厚历史文化的品牌。这是因为它产自于中国最古老的茶乡—勉县小河庙,取意于诸葛亮(卧龙)种茶、饮茶的多项典故。
勉县古称沔阳,是我国最早的茶经济和茶文化发祥地。据史载,周武王伐纣得巴蜀之后,其地以茶、蜜……纳贡,说明这里的的茶叶当时已经园种、利用,并由药用和祭品发展为贡品。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也曾与茶叶结下了不解之缘。据考,诸葛亮南征时曾给西南少数民族带去了多种农作物种子和种植技术,其中就有茶叶。源自于汉中的茶叶种植技术在西南“蛮夷之地”得到推广后,茶叶除湿排毒、降火祛寒、养肝明目、醒脑迪智、健脾和胃等保健功效很快被人们所认识,逐渐兴起了种茶、吃茶、饮茶之风,从而起到了繁荣茶经济,教化“蛮夷”,稳定边疆的好效果。至今,在云南南部傣族、基诺族、布朗族等各少数民族中还流传着这样的传说:诸葛亮南征时,士兵多染眼疾,丞相急以手杖顿地,不料手杖定根不拔长出绿叶来,士兵们采摘叶片煎水熏洗,眼疾痊愈,此杖乃巴山嘉木—茶树所做。在西双版纳基诺山基诺族中还有一种传说:一队蜀军安家基诺山,诸葛亮考虑到他们以后的生存,便将手杖插在山上,手杖长成茶树,士兵们从此以茶为生,基诺山后来也成为云南六大著名茶山之一。此后,诸葛亮以汉中为北伐曹魏的后方基地,驻军于沔阳,设相府于沔阳古阳平关。这期间他为联合驻军兴州的氐羌首领共同抗曹,在沔阳西北古陈仓道沮水一带设立“茶店子”,以茶社和贸易吸引氐羌族人。氐羌族以游牧为生,多食牛羊肉,茶叶能消食化腻,极适羌人生活习惯,饮之逐不能舍,“茶店“之名亦延用至今;又在古陈仓道沮水至略阳的一座高山上设坊煮茶,派使臣迎来羌首共同品茶,共商抗魏伐曹大计。羌首在品茶中得益,深受诸葛亮感化,亲帅十万大军归顺蜀汉。为庆贺这一幸事,诸葛亮为其山赐名“煎茶岭”,延传至今,已成为诸葛亮以茶睦邻的纪念。诸葛亮在沔阳先后活动达八年之久,他喜好焙制泡饮茶叶,不但自己以茶启智疗疾,还以茶代酒犒劳将士,号召将士们以茶健体祛病,并亲诣茶山拜谒千年茶树,指导茶民改进技艺。至今,在勉县民间还流传着诸葛亮与茶的多种典故。
诸葛亮喜茶爱茶,对茶叶的种植和利用起到了引导和推动作用,故而在以后的千百年来,勉县乃至汉中境内茶事得以讯速发展。唐.陆羽《茶经》著:“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巴蜀之地汉中(梁州)成为唐代八大茶区之一,茶叶已进入“贡赐贸易”;宋时广作边贸,“汉中卖茶褒河易马”;明朝制定茶马法,“年以汉中茶三万担易边马三万匹”。茶既是地方经济的支柱,是不竭的税源,也是茶民们赖以生息的产业。饮水思源,勉阳人感激诸葛亮在茶事方面的贡献,便在盛产茶叶的南部山区修建了一座小庙,供奉着诸葛亮、药王和陆羽的塑像,取名三圣庙。三位似乎毫不相干的圣人因为茶而排坐在一起,这在全国的寺庙中也属罕见,其中的深意更是显而易见的。三圣庙前因小河常流不枯,后改名小河庙。
勉阳南部山区之所以成为茶叶最早发祥地,并酝育出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因为那里海拔适中,气候温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壤偏酸、有机质含量高,生态环境优越,适应良种茶树生长。自先秦以来,当地茶叶经历了秦、汉的发展,唐、宋的鼎盛,到了清、民时期虽然遭到毁坏,但几千年的种植生产技术,饮茶习俗,人文历史等一直在传袭着。建国后,勉县茶叶生产经过了一个巩固、充实、提高的过程而得以兴盛,改革开放以后,又经过一个快速发展阶段。以小河庙为代表的勉县南部山区茶叶,品质优良,曾多次获得国内外大奖,并一度成为人民大会堂国宴指定用茶。在多种陕南绿茶中,勉县卧龙茶业有限公司其前身卧龙绿茶研究所开发的“卧龙”牌系列有机绿茶,是一个走俏市场的娇娇者。卧龙牌系列有机绿茶(卧龙茗、卧龙春、卧龙青)的原料,全部来源于小河庙800-1380米高山茶园的优质嫩鲜芽叶,经传统工艺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精制加工而成。冠以“卧龙”之名,意在弘扬国茶遗风,凸显文化沉淀,溯源悠久历史,秉承诸葛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