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与宋美龄的养生之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18:02:41
近日迷恋道家的养生术,总结所谓“长生之道”。突然一个人影浮现在眼前——美龄,宋家三小姐,民国曾经的第一夫人,在美国白宫公开发表演说引起巨大轰动的中国第一人(且是女人),活过三个世纪的风云人物。
蒋介石与宋美龄自四九年国民党兵败退至台湾,在国人的脑海中总是过多的与政治话题挂起钩来。然而,这两个风云人物,除了政治立场以外,还有许多值得研究和思考的地方。比如其生活方式。在我看来,二人鲜为人知的生活方式,在某些方面也确实与当下越来越被关注的养生之道不谋而合。

其一,生活规律。蒋与宋的生活方式相当规律。蒋是典型的军人作风,每日早睡早起,经常是清晨四点便早起念《圣经》,整理公务,思考问题,六时早饭,上午看书、办公、下午会客,按时睡觉、按时吃饭。这种规律后来也成为“西安事变”成功的一大诱因。因张学良、杨虎城摸清蒋公的生活作息,在蒋去西安督战期间成功地将其在睡梦中惊醒,没跑几步便在临时寓所的后花园将其逮了个正着,后人名之为“捉蒋台”。蒋公中正按时作息的习惯一直延续到台湾几十年的生活。据蒋公身边工作人员回忆,在台湾的美龄尤爱看美国电影,一周内会在士林官邸有三、四晚放电影看,观者无非官邸内的先生、夫人和为数不多的工作人员。美龄是很有兴致的,无论多晚都要看的,但蒋公每次都会在美龄身边伴坐,往往看一会儿,便起身,与美龄道别,示意身边人随意,自己便雷打不动的准时诵经、洗漱、上床睡觉。蒋公几十年保持了每日写日记的习惯。自公开至1955年的蒋公日记面世以来至今,它成为海内外关注蒋家内外的放大镜。蒋公原本将记日记当成修身养性的一个手段,后来成为抒发意志、感怀情绪的有效空间。
美龄的私人生活历来被当成谈资。国共合作时期,一度有传美龄每月的化妆费、服装费可以武装几个正规师,其情不可为外人考。美龄自幼受西方正规教育,且出身基督教家庭,成人之后方才回国,在上海上流社会里浮沉,据说刚回来时国语还经过专门的培训。可见,其生活方式基本西化。与蒋公早睡早起的东方式起居完全不同,美龄是一个喜欢晚睡晚起的人,两个人生活起居时差明显。因此无论是二人新婚时在上海东平路的“爱庐”还是后来在台湾的士林官邸都是各自有独属的空间。但是,美龄的“晚”与蒋公的“早”一样,是有规律的。美龄是有名的夜猫子,晚上最有精神。因此,其看书、看电影甚至画画基本在夜晚。一是安静,另外精神充沛。一般晚上的读书、看电影的工作完了以后,她会令工作人员到厨房冰箱看看有没有好吃的点心,用过稍许点心,一般是在晚上三、四点入睡(此时离蒋公起床已是不久)。一般睡到近中午,早饭是不吃的,只是让人往房间送咖啡,中午回陪先生共进午餐。午后则是会客、读报、画画的时间,有时也会与先生一同散步、出席公共活动,或是小睡。虽然二人起居时差明显,但规律自成。

其二,饮食有度。

建国后大量的音像资料在表现蒋家王朝倾覆之前,总不忘以缓慢的摇镜头呈现蒋家日常餐饮场景,最为经典的镜头是诺大的餐桌,蒋公居于一方,食用中餐,餐盘交错,而美龄居于另一方,食用西餐,刀叉交叠,二人中间被镜头放大到似相隔十万八千里,以示餐桌巨大,饮食夸张以此隐喻王朝腐化。其实,这与二人的饮食习惯有关。蒋中正,浙江宁波人,习惯了浙菜,每日吃粥、吃鱼、吃菜,百吃不厌;美龄童年、青年以及少女时代久居美国,饮食习惯欧化,擅长西餐,二人在此问题上不可调和,因此每每“各自为政”,个人吃个人的。有时美龄也会陪蒋公食中餐。但有意思的是,这二人饮食皆有节制。蒋公中正爱吃粥、吃鱼,不偏废,士林官邸的厨师每天为其荤素搭配。美龄最是爱吃火鸡,特别爱啃火鸡的翅、脚,皮皮骨骨的地方,古人所言“食之无肉,弃之有味”的地方,大块的鸡肉她是不吃的,往往便宜了工作人员,因此热量摄入并不大。另外她食用西餐最多的往往就是蔬菜沙拉,因此终生没有生育的美龄一直保持了令人羡慕的好身段。美龄也爱中式、西式的小点心,为了保证清洁,总是厨师自己在做,但是她也从未暴饮暴食,再好吃的也只是浅尝几口,过过瘾罢了。所以这二人饮食方便,各有节制。
其三,各有消遣。

作之余,蒋公与美龄各有消遣。蒋公喜静,不喜欢打扰,平日里以看书、写字为要,每日晚间有写日记的习惯。美龄年轻时喜欢交际,性格开朗,但移至宝岛后,逐渐平息,竟爱上国画,拜了张大千为师,拿了故宫博物院的无数真迹到官邸临摹,后来竟也画的有模有样。据说,写字、画画是所有爱好中最沉气、养神的两样,皆被这他们二人占了。

美龄还有一个爱好,就是喜欢按摩。她在台湾的私人护理为她按摩了近二十年,从少女一直到中年。美龄身材娇小,抗战时期一次亲临淞沪前线劳军,途中遭敌日军飞机空袭,为躲炸弹,汽车翻滚,造成美龄日后身体多样不适,就落下了喜人按摩的习惯。据说,每晚都要小护理“抓抓”(上海话,“抓抓”即按摩按摩),甚至按摩上瘾,小护理经常按摩几个小时后困的打盹被美龄叫醒接着按摩,无奈要陪着喜欢熬夜的美龄。美龄虽至台湾后不似从前在大陆期间外事活动那样多,但在衣着打扮上从不马虎。她总是以一袭亲和、大方的旗袍出现,冬天无非外加裘皮大衣,头发一丝不苟地在脑后盘一个髻,这使得她娇小的身材显得格外曼妙。美龄很注意保养的细节。她从年轻时便开始使用一种美国产的电动牙刷,她在六十岁士林官邸的照片,一口整齐碎玉依然格外引人注目。美龄的皮肤从小敏感,有荨麻疹病,所以不敢轻易用不熟悉的护肤品,每次都是从国外带回,或是其他人顺便带回。她还发明了一种自制眉笔的方法。就是将废弃的旧报纸卷成卷,烧成灰做就,环保且经济,这种眉笔美龄用了半个多世纪。

其四,信仰笃定。但凡长寿之人,往往有着比较清楚的精神寄托。几年来我一直思考中国的佛、道、儒究竟哪种学问可以化解当下的精神危机,结果是,无论哪种都不是完美的,任何人都万难是全才和通才,而人只要对其中一门有所深入,所谓“一门深入”,总是不错的济危救世之途。美龄生活在典型的基督教家庭,没有选择的从小信奉基督教,一直到美国终老,始终不渝。电影《宋家王朝》有一个意味深长的镜头,年逾古稀的美龄在美国寓所听说唯一的亲人二姐,新中国重要领导人之一,蒋公生前最恨人之一,国民党创始人孙中山夫人宋庆龄在北京去世,在雨中捧着一本《旧约》睹物思人,潸然泪下。
关于蒋公的宗教信仰,长期以来传闻本来随笃信佛教的母亲的蒋公,为了抱得美人归,更有其言说为了给这桩政治联姻添加必要的信仰代价,在宋母倪桂珍面前允诺改信基督教。其实不尽然。蒋公年轻时不仅对佛教有认识,也研读过马克思著作,在宋母建议其信基督教时,他以“对基督教的教义还不了解,研究以后再说”而婉拒了。他是一步一步由三民主义者转变成基督徒的。蒋公早年追随孙中山,信奉“三民主义”,期间受新思潮的影响,一度对共产主义感兴趣,醉心马列思想。曾有读马列“乐而不能悬卷”的时候,只是后来有两件事令其彻底信任基督教。一是1929年12月1日夜第十三路军总指挥石友三叛乱。天亮后,美龄给在上海的母亲打电话,两小时后,宋母发来电报说:“敌人将会自动退去”。据说宋母祷告后翻开《圣经》,其上恰好言道:“仇敌起来攻击你,耶和华必使他们在你面前被杀败。”也许是冥冥中有神灵护佑,石友三后来自动向北撤军。其二是,1930年,中原大战,蒋介石亲自去陇海前线督战。冯玉祥部下偷袭归德飞机场,却没有发现蒋介石,据说当时蒋公躲在列车车厢双膝跪地,泣声祷告“天父在上,大显神通,今夜只要护卫中正脱险,我一定洗礼入教。”脱险后,蒋介石决意信奉基督教。
还有一桩逸闻。西安事变,美龄亲自飞到西安斡旋,经周恩来做工作,蒋公口头承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之后,美龄与蒋公乘坐专机连夜飞抵南京(机上还有出于义气执意送蒋赴宁的少将张学良,学良将军半个多世纪的囚禁生活也自此起)。然而飞机几次盘旋于南京机场却因愤怒的市民、学生将机场跑道的指示灯砸坏而无法降落,直至汽油几近燃尽。飞在天上的人、等在地下的人都绝了望,只有等死。在关键时刻,蒋公向天主祈求,如能度过此难,当在南域大顶修大十字架一座,以感圣恩。其后在命悬一线之间,果然山重水复,宋家大姐发动全南京有车的人到机场以汽车头等点亮机场的跑道,因为南京有汽车的人十个有九个是她的朋友。不知道究竟是天主显灵还是霭龄多谋,甚至这桩事有没有,不可考,蒋公有没有修大十字架也未可知,大家当然相信霭龄也是有个能力。至少说明,蒋公与美龄小姐结“秦晋之好”以后,确实蒙了圣主不少洪恩,所以后来笃信基督,甚至在台湾时期还出现了以《圣经》卜算国运的荒唐事。
蒋公介石于1975年清明节离世,这与1969年7月初的意外车祸脱不开干系。车祸之前的蒋公身体健硕,车祸后没有对由此引起的心脏病引起足够的重视,去世时89岁。

美龄以97岁高龄再次被请入美国国会做50分钟的演讲,其地道的美式英语令所有人惊叹。此时据她上一次在美国国会为争取美国援助中国抗日差不多有六十年时光。
蒋公去世不久,美龄因与经国关系不融洽,只身去了美国,后老死于美国。一共活了106岁,经历了中国最为跌宕起伏的三个世纪,其骨灰至今仍葬于美国。其美丽与哀愁也被埋藏于世事变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