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国经济如何转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8:25:15
在中国近代发展史上,30年似乎是一个宿命的周期。1919年爆发新文化运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革开放是1978年底的三中全会决定的,但真正启动也到了1979年。2008年结束的时候,很多人都在总结,改革开放的第一个30年过去了,2009年将进入一个新的30年。而当时改革也已经陷入停滞期,亟待新的改革动力。万众瞩目,在2009年这一个重要的历史关节点上,中国将如何留下闪光的烙印。
只是金融危机的冲击波改变了所有预定的轨道,2009年,最终成了无比匆忙的一年,为了阻止经济的大幅下滑,刺激经济增长,中国政府不得不祭出应急之策,擅长的和容易见效的刺激投资成了宏观政策的首选,而无暇顾及治本之策和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
2010,中国经济如何转型?
作者:杨 军  来源:南风窗  日期:2010-01-09  浏览:2128
显示全文 
在中国近代发展史上,30年似乎是一个宿命的周期。1919年爆发新文化运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革开放是1978年底的三中全会决定的,但真正启动也到了1979年。2008年结束的时候,很多人都在总结,改革开放的第一个30年过去了,2009年将进入一个新的30年。而当时改革也已经陷入停滞期,亟待新的改革动力。万众瞩目,在2009年这一个重要的历史关节点上,中国将如何留下闪光的烙印。
只是金融危机的冲击波改变了所有预定的轨道,2009年,最终成了无比匆忙的一年,为了阻止经济的大幅下滑,刺激经济增长,中国政府不得不祭出应急之策,擅长的和容易见效的刺激投资成了宏观政策的首选,而无暇顾及治本之策和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
2009年第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终于止跌回升,随着第四季度继续反弹,保“八”已无悬念,中国经济企稳回升局面已基本形成。全球经济最坏的时期也已经过去,但局面并不像一些人想的那么乐观。随着经济的企稳,中国模式发展到现在固有的问题再次浮出水面,2009年应该做而无奈之下没有做的都留给了2010年。作为“十一五”计划的收官之年和“十二五”计划的谋划之年,2010年将取代2009年为新的30年奏响序曲。
旧的发展模式走到尽头
如果说改革开放前30年的改革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那么作为后转型时代的新的30年改革,必将触及深层次的体制矛盾,以前因为困难重重而被推迟的改革已经避无可避。
前30年改革增长发展的动力主要是数量扩张,而且主要增长不是靠技术进步,而是靠投入。旧的发展模式在“九五”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有人质疑,只是当时中国经济依然平稳高速增长,还没走到非转型不可的程度。当历史驶到“十一五”末,投资对经济的拉动能力在减弱。一些投资更被认为是自我循环,除了能提高GDP外对经济发展几乎没有其它好处。根据测算,如果2009年的近10万亿信贷全部转化为增长,那就是35%的GDP增长。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认为,近期中国经济增长不需要那么多货币,现在明显的货币供给、信贷投放过多。2009年实际GDP的增量仅1.6万亿左右,而信贷投放近10万亿元,多余的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或继续造成房地产泡沫,这是中国经济目前的主要问题。
2009年的高增长只是在经济刺激政策下沿着原有轨道的增长,同样是数量的扩张,而不是高技术含量的自主创新,更没有明显的产业升级。虽然高端制造业发展不错,但自主品牌很少,许多是合资生产的,自己的国际竞争力不足。城市化水平只有46%,社会结构严重滞后于经济结构。增强消费的拉动作用,成为主导内需的动力,使中国经济从原来的投资型经济、出口型经济转向消费型经济,已经逐渐成为共识。2009年从数字看上去消费似乎没有问题,但如果考虑到消费的性质,国内的消费其实并没真正启动。2009年消费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政策刺激效应,像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这类政策是不可持续的。二是政府消费比重越来越高,据悉现在已经接近30%,原来政府消费比重大概只占消费总量的20%~22%。
“从2009年的情况看,保增长没问题,保就业保民生,和预期还是有一些差距。今年GDP增长能保‘八’,主要还是靠政府投资。中小企业并没有得到根本恢复。而75%以上的就业市场都在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不恢复,就没有稳定的就业。中央提出来要支持中小企业投资,这是个很大的变化。”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王东京说。
在现有的经济模式下,中国经济需要新的成长动力。这种增长模式,已经持续不下去了。转型,到了一个关键点。即使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结束,中国出口大幅回升,中国也不会再回到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2009年底的中央工作会议确定,宏观经济政策从“保增长”转为“调结构”,这是正确的决策,但如果依然要同时保经济的高速增长,那调结构将是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中国的经济其实并不是创造就业的经济,现在是高增长低就业,经济增长速度对就业的弹性已经很小,所以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并不会造成太多的失业。多年的保“八”也许可以松一松了。
过去的增长动力,推动了过去30年的发展,但是旧的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中国已经走过了数量扩张的阶段。新的30年增长必需实现动力转化。“如果继续按旧模式发展,近两年可能也不会出现大的问题,但投资过度,会导致消费不足,增长将面临消费不足的巨大障碍。城市化长期滞后、地区差距过大等都会产生需求的陷阱。如果这样,在‘十二五’结束之前,经济可能会走向衰退。”王小广说。
能否在新30年的开局,定好深化改革的方向,决定了新一轮改革能否启动。2010年是关键的一年。
警惕中等国家陷阱
2008年中国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达到3268美元,也就是说,从数字上看,中国已经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王小广告诉记者,当一个国家的经济起飞之后,从发展中国家进入中等收入国家水平相对容易,而从中等发达国家到完全发达国家则还有一段很难的路要走。从发展中国家到中等发达国家更多的是量的积累,而从中等发达国家到完全发达国家,则要求发生质的飞跃,两者对体制的要求完全不一样。
如果说前30年的改革使中国完成了从发展中国家向中等发达国家的转变,那么新的30年要完成的是从中等发达国家向完全发达国家的飞跃。从世界范围看,成功实现这一飞跃的很少,失败的例子则很多,因此被称为中等国家陷阱,这个陷阱陷进去了很多国家,拉美国家,东欧国家,东南亚国家都有,像前苏联,土耳其,墨西哥等等,都比中国早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但随后便开始了漫长的增长停滞期。从收入水平阶段来讲,中国已经到了这个风险点。经济学家认为,未来转换非常难。
如果中国陷入中等国家陷阱,必然随之而来的是长期整体经济低迷,增长速度放慢,通货紧缩,消费需求明显减速,投资效率越来越低,难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如果这种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善,必将造成社会不稳定。对经济和社会的伤害都将非常大。避免的唯一方法就是提前布局,做好制度安排。相对于经济转型滞后的政治体制和社会体制,很多改革已经到了深水区,行政垄断企业、政府管理体制等等改革的推进之难使提前布局变得困难重重。
经济发展现状同样增加了布局的难度。王小广认为,调结构一定是在比较紧缩的环境下,宽松环境不可能调。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调结构有两个前提,一是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退出,回归真正的适度宽松政策;二是房地产进行合理的调整,不再存在房地产暴利。房地产业更是仅仅经过了2008年一年的回调,便又开始了一路高涨。如此天量信贷和不断升温的房地产必然给结构调整带来困难。
房地产业的过度泡沫化增长可能是调结构的巨大阻碍。在很多人看来,房地产是反结构调整的,因为房地产的长期过度发展,既抑制城市化,又阻碍产业升级,本身技术含量并不高,带动的下游产业却多是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如果要调整结构,势必不能再把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但纵观中外,每个国家经济的腾飞都伴随着房地产业的大发展,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房地产业的地位已经举足轻重,到目前为止,在很多地方,房地产都是地方财政的命脉,如果不是外力所逼,恐怕不会主动控制房地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