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夜色:我们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22:04:54
我们的梦想有多少被妥协掉了
作者:张国庆
“有一种鸟儿是永远也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一个人能够在15年痛苦的牢狱生活里,不放弃对自由的向往,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力量?这也正是美国影片《肖申克的救赎》所以激荡人心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肖申克成功地夺回自由的那一刻,我们的情绪也被调动了起来: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拒绝命运的安排,塑造我们中意的人生?
坚持意味着决不向现实“投诚”
有一个经典的故事。
数九寒天,一座城市被围,情况危急,假如明天下午之前仍得不到援兵,城市就将完全失陷。守将决定派一名士兵去河对岸的另一座城市求援。
这名士兵马不停蹄地赶到河边的渡口,却看不到一只船。平时,渡口总会有几只木船摆渡,但由于兵荒马乱,船夫全都逃难去了。士兵心忧如焚。他的头发都快愁白了,假如过不了河,不仅自己会成为俘虏,就连城市也会落在敌人手里。
太阳落山,夜幕降临。黑暗和寒冷,更加剧了他的恐惧与绝望。这是一生当中最难熬的一夜,他觉得自己今天真是四面楚歌、走投无路了。更糟的是,刮起了北风,到了半夜,又下起了鹅毛大雪。他瑟缩成一团,紧紧抱着战马,借战马的体温取暖。他甚至连抱怨自己命苦的力气都没有了,只有一个声音在他心里重复着:活下来!他暗暗祈求:上天啊,求你再让我活1分钟,求你让我再活1分钟!
东方渐渐露出了鱼肚白。士兵挣扎起来,牵着马儿走到河边,惊奇地发现那条阻挡他前进的大河上面已经结了一层冰。他试着在河面上走了几步,发现冰冻得非常结实,完全可以从上面走过去。他欣喜若狂,牵着马轻松地走过了河面。城市就这样得救了,得救于他的忍耐和等待。
其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事情,得失之间,隔于一线,坚持一下,也许就是完全不同的结局。在成败之间,妨碍我们的往往只是一层迷雾,许多时候,我们败给的不是对手,而是绝望和放弃。在“非典”猖獗的日子里,我们发现,在同等情况下,最先恢复过来的“非典”患者,往往是那些相信自己一定会挺过来的人,是那些始终不放弃信心的人。而事实上,一个在精神上和意志上不放弃的人,往往在身体和智能上也容易有较好的表现。
在影视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抢婚”的镜头,或男或女,在心爱的人即将对另一个人说“I do”时,大声说“No”,然后把心爱的人从最后关头拉走,扔下目瞪口呆的一群人,从而挽救了彼此的真爱。但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却几乎没有发生的可能,这倒并不是没有那样的情境,而是少有敢于那样做的人,或者说少有那样为了不放弃追求而勇于放弃其他的人。
而在足球场上,能够永不言败、永不放弃的人和球队其实也并不多见,这使得我们对德国队和世界杯上的爱尔兰队有着深刻的印象。至于我们的邻居韩国队,尽管我们中的一些人并不认可他们世界第四的位子,但我们却不得不承认,在意志品质方面,中国队与他们有很大的差距,如果我们能有韩国人的那种不到最后一刻决不放弃的劲头,我们完全可以做得更好一些。
妥协于你的梦想,而不是冷酷的现实
奇迹出自信仰,就像甘地所创造的非暴力奇迹。甘地是一个身材瘦小的人,性情温柔,却有着钢铁般的意志和无坚不摧的信念。当世界横遭暴力蹂躏之时,甘地建议人们走另一条道路,即非暴力主义。他宣传非暴力学说,终于发动了印度人民大众,奋起将英国人驱赶出印度半岛。由于他的努力,精神运动取代了武装暴动,祈祷取代了枪炮,沉默取代了恐怖分子的炸弹爆炸声。尽管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许多令人难以接受的事情,有的时候,甚至甘地自己都感觉似乎前途暗淡,无路可走,但他却最终妥协于自己的梦想而不是冷酷的现实。就是在几乎身后已无人跟随的情况下,他依旧坦然地默念着泰戈尔的诗句,“如果他们不响应你的召唤,你走下去吧,独自一人走下去吧。”
正是在甘地精神的感召下,印度人民渐渐醒来,并爆发出巨大的力量,使傲慢的大英帝国也不得不低下头颅。1947年2月一个凄凉的下午,尽管丘吉尔指责艾德礼政府在如此紧迫的时间内抛弃印度,屈服于“甘地最狂妄的要求”,但他的悲凉而无奈的演说却无法阻止太阳沉落西山,投票表决时,下议院以压倒多数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趋势,批准英国于1948年6月前结束在印度的统治。也正是因为甘地具有超人的意志力和感召力,印度人由衷地说,甘地在哪里出现,哪里即成为印度的首都。
事实上,很多杰出人物都有着妥协于梦想却不妥协于现实的精神。1944年4月7日,施罗德降生时,奶奶在他的身边。为了让婴儿啼哭、呼吸,奶奶用力地向他的脸上吹气。这个世界带给小施罗德的第一件东西便是一股扑面冷风。在以后的人生中,任何扑面来风都会像当年奶奶的呵气一样,使施罗德立刻动员起全身的精力。由于施罗德身材矮小,出身低微,很多人都不看好他,《明镜》周刊总编纳伦曾经骂部下说,报道施罗德纯粹是浪费。但施罗德却并不妥协于人们的认识,他坚定地说:“我想当总理,你们等着瞧吧!”在他看来,“如果人一生中只追求一件事的话,他就一定会成功。”最终“命运”向他妥协了,而纳伦则摆出了一副早有预料的样子说:“我早就说过,这个年轻人有帅才。”
类似施罗德的例子在国外并不少见。德国前总理科尔在17岁时就曾说过:“我有朝一日要当这个州的一把手!”他后来比这走得还远。韩国前总统金泳三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坚信“搞政治的人如果没有当总统的野心,那就是平庸之辈。”他毫不隐讳地说:“我最适合当总统。”这在当时招致了很多人的嘲笑,有人甚至认为他精神不正常,但最终金泳三让所有人都闭上了嘴。
其实,不仅领袖人物,就是我们普通人也应该具有对自己和事业纯天然的自信,这样才能不管遇到怎样的难关,都能谈笑渡过。即便是危难,我们也会把它当作一个接近梦想的机会。就像患病的人,如果相信眼前的药可以帮助摆脱病魔的控制,那么无论多苦的药他也会毫不在乎,但如果他对药和开药的人都毫无信心,则即便是甜甜的药,他也会觉得很“苦”。
在读书的时候,我曾经在不同场合听到很多同学的激情谈吐,几乎每个人都有一番远大的志向,其中不少人都有舍我其谁的气概。但遗憾的是,毕业没几年,这些激情就大多荡然无存了,很多人在几番遭遇挫折后都纷纷向现实“投诚”了。就像《肖申克的救赎》所说的:体制化是这样一种东西,一开始你排斥它,后来你习惯它,直到最后你离不开它。想想看,我们的身体已经有多大一部分被体制化了,我们的梦想有多少被妥协掉了?
妥协往往使我们的人生“收入”直线下降。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如果你满足于十分之一,往往只能达到十分之一。在未来的路上,千万要妥协于你的梦想。”对获得成功别有作用的信仰看来是这样:正确的信仰能不断从内部给人以力量,在一天天的坚持之下,你会发现,正是梦想在逼你成功。而正如一位著名教练所言:“我无意与同胞竞争并击败他们,但我决意竭尽所能,战胜懦弱和妥协现实的心态,走近我的梦想。”
由于不能够向现实妥协,一些人常常会吃更多的苦头,但他们却并不在意,因为他们知道,失败也是付出的一种,输给现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输掉了精神和自信。也正是这种把失败当作付出的心态,使得他们能够在最暗淡的夜色中看到阳光,那阳光来自内心深处,柔弱但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