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孝全:中国未来经济的最大变量-刘孝全-搜狐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7 04:42:15
和谐农业,中国未来经济的最大变量
文/刘孝全
[内容摘要]
陈志武先生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做出了泣血的预言,但是,实际情况可能比陈志武先生设想的更糟糕,也可能会更美妙。其中玄妙在于和谐农业是中国经济未来的最大变量。看不到这一点,对我们经济的未来只会更危险。
1/中国经济的未来很危险
中国经济的未来究竟如何?的确已经非常危险,但是这个危险究竟有多严重?有多近?学者们众说纷纭。“距离老百姓贷款买大米的日子有多近,我们的危险就有多近”。这是我在《在中国经济的出路》中谈到了的第一个结论。后来,有学者说我杞人忧天,也有学者说我夸大事实,“贷款买大米”也未免太夸张了吧?只能继续说,不想再论证。因为如果连“贷款买大米”的寓意都看不出来的话,再多的论证都是对牛弹琴。
无独有偶的是,关于中国经济未来的危险,陈志武先生也在《2049看中国》以更加“写实”但是也是更加“荒诞”的语言剖析得更为明白。之所以说是“写实”,那是因为2009年到2019十年的种种磨难是近在眼前的事实——这些事实不是我们想面对的,但是却无法逃避。之所以说是更加“荒诞”,因为2019年之后,中国能否真如陈先生所言,确实未知——我想,祈祷中国经济的未来“度过劫波”这是每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心底朴素的良知,但是,良知归良知,这个结局仍然是我们的“一厢情愿”,即使是“一厢情愿”那也是我们最心底以生命来泣血呼唤的“一厢情愿”,这可能是陈先生在隐藏在该文背后的心理注释。如此类似的是,周其仁先生近期在关于“隐形通胀”的分析中也再次提到——但是令人奇怪的是,这篇文章本来是发在“搜狐博客”上,但是后来再怎么找也找不到,整个互联网上都没有了。如此看来,广大网友要看“灼见”还得经常夜半三更地抢抢搜狐博客的“沙发”才行。
2/预言中国经济未来需要代入更大的基本面
直面危险,从容应对,这是学者的秉性。针对中国经济未来的“风车”,有识之士纷纷献出“美芹”良策——那些带血的“美芹”,让人动容,千百年来她们都是民族的脊梁。但是,总体看来,中国经济的未来仍然令人黯然。一方面令人作呕的是跳梁之辈多如过江之鲫,甚嚣尘上;另一方面令人扼腕的是真知灼见如同珍珠大德,掩埋雪地,无人问津。更为关键的是,以经济的视野来应对中国经济的未来格局,这样的视野恐怕还是有些狭窄,道理如同我们无法拎发自立一样。用经济学自己的术语来说,就是基本面还是偏小。
“均化”、“并购”[i]和“和谐”是解除中国经济未来的危险警报的三大关键词,也是中国经济未来前景的更深层的三大“基本面”,但是这里我们必须撇开政治和军事不谈——如果要谈的话,恐怕也只能是“隔江犹唱后庭花”,真正影响中国经济未来的最大基本面是社会进程,而非经济进程——当然,经济进程也是包含在社会进程之中。在忽视中国的社会进程的视野下看待中国的未来,本质上即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用我们老生常谈的一句话说,也就是忽略了“中国国情”,这一点恐怕也是陈志武先生在《2049看中国》一文中有所忽略的地方,但是对中国更为熟悉的周其仁先生却给予了充分的关注。
看待中国经济的未来,需要代入中国社会进程的这个基本面,但是代入的结果可能更好,也可能更坏。
3/和谐农业是影响中国经济未来的最大变量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中国未来的社会进程呢?根据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十七大报告来看,中国未来的社会进程应该也就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进程。自然,这一社会进程必然也包含了相应的经济进程。与和谐社会进程相适应的经济进程的内涵究竟是什么?
这一答案或者并不在经济学的教材里,更不在道琼斯指数中。答案只能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地图——但不是现在的行政区划图中。打开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地图,擦掉所有的行政区划线,以建国60年来每平方公里的总投入量来标注,我们就会得到极其清晰的单位投入量的地图,这是一个完全不同于现在的地图,也是一个极其清晰的城乡二元结构化的地图,如果再进一步对比每年这个地图的变化情况,我们就会得到一个三维的城乡二元化的进程图。
这是一幅不堪入目的地图,所有的一切投入空前聚集在极其狭小的地带,而所有的一切的回报也空前聚集在极其狭小的地带,单位经济强度空前膨胀,这种膨胀是不可避免的。而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不堪重负的崩盘——必须崩盘,只有崩盘才是最终的出路。这个趋势已经如此清晰地展示在世人眼前,却被我们视而不见。
在崩盘前,我们唯一能做的明智事情就是逃离——事实也正是如此,国务院国资委TNND地三番五次地告诫中央企业要“现金为王”,也许是冥冥中的“无意”,但是符合和谐社会来临前的经济进程基本规律。
问题是逃离出的投入往何处去?
再次回到地图,将会发现资本真的如水,资本必须如水,资本就是水。所有的资本在未来必将逐渐转向新的资本“洼地”——当投入开始逐步逃离投入高压开始流向投入洼地时,这也许就“城乡二元化结构融合”的开始,这是经济进程的基本过程也是基本规律。两者何为因何为果,尚不得知,但是毫无疑问的是,他们在一定阶段必定是互为因果。
对于“城乡二元化结构融合”的结果,我们不妨将其命名为“和谐社会”,对于其过程,我们不妨将其描述为“和谐社会”的基本进程,对于在此过程中起到转化的经济力量,我们不妨将其称之为“和谐经济”,对于“和谐经济”中率先充当“诱饵”的“慢性催化剂”,最大的可能当属“和谐农业”——当然也不完全排除信息技术及其组合的高新经济的可能性。
这是一个真正的玄妙。在于目前提出这个社会进程的人并不知道这个进程能否实现?何时实现?所以一度试图通过农村体制改革打开这一进程的大门,后面因为迷惘而又悄悄闭合。但是,我们再来一次泣血的一厢情愿,假如“和谐农业”的梦想真能实现,那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无可倾泻的投入高压将会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而不是9.6万平方公里的城市里播种,所产生的回报必将不仅仅只是通常所说的“提高农民收入”,不仅仅只是GDP,而且还必将会带来更为深远的政治GDP、人文GDP、历史GDP、生态GDP。农村不再仅仅是一种更漂亮的自然环境,同时还是经济资源配给的潮流阵地……
果真如此,那个时候,30年来积蓄的城市经济问题将会在更为广袤的经济大地上得到消化和分解,中国几千年来从未释放过的和谐农业经济不仅会成为拯救中国经济的新鲜生命力,而且还可能会成为笑纳全球经济垃圾的“汪洋大海”,吐故纳新,还世界一个新生代。
但是,这一切,也许只是我们一个美好的梦想而已,实际情况也许将会比目前更加糟糕——在所谓的“和谐农业”中,更多的中国人(占人口总数的3/4)将会身无分文、流离失所,过着朝不保夕、惶惶不可终日的生活,抢劫、抢劫、再抢劫,反抗、反抗、再反抗,镇压、镇压、再镇压将有可能会成为接下来的社会主题,果真如此的话,出现动荡的将会大大提前,而不是2018年,而且我们能否继续走过漫长的21世纪的二十年代,将会成为一个历史谜题。
总体而言,和谐社会的进程将会成为影响中国经济未来的最大基本面,而和谐经济中的和谐农业必将是影响中国经济未来的最大变量。看不到这一点,对我们经济的未来只会更危险,而不是更安全。
刘孝全 2010年1月2日新年于自偏堂
[i] 也可以理解为反向全球化的“中国化”运动。毫无疑问,与之相适应的是中国未来所谓的军事,应该是围绕中国的经济利益问题为中心的军事,而不能依然仅仅拘泥于统一与主权问题。刘孝全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