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一下关元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1:25:24
论坛里有关于“冬春两季,莫灸关元“的帖子。
这个帖子引起了大家的讨论,讨论关注的主要问题就是关元除了秋季以外,在冬春季能不能灸。这里也探讨一下,目的不是为辩是非,只想提供一个参考。
春灸气海,秋灸关元是指古人养生的方法之一。春天适宜灸气海,是因为气海穴为生气之海,而春季主生发,因此,春灸气海,目的是为生发阳气。一般无病保健来讲,气海适合立春施灸。立春时正是风气当令,生发的好时机。秋灸关元也一样,关元穴主关闭藏精,也就是主阴阳元气的关藏,而秋季主闭藏,因此,立秋灸关元,属于当令。
如果要引经据典,《黄帝内经》里关于养生总的原则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关元主闭藏。“冬至一阳生”,冬至节气为一年之中阴气极盛的季节,此时白昼最短,夜间最长。冬至养生适合什么?适合闭藏,夜间不熬夜多睡觉,这是养阴;保暖防寒,还要适当温补,这是养阳,总结起来,就是补充能量,为新的一年做准备。
如果不选择艾灸,冬至还适合食补,尤其是对于体寒怕冷的人来说,这时候适合煲当归生姜羊肉汤;对于阴虚,肾精不足的人,可以煲骨髓加五子衍宗汤。
春灸气海,秋灸关元,作为养生方法,主要指直接灸(瘢痕灸),古人认为每次灸足300壮以上,才叫保健灸。它的目的主要是养生,防病。那为什么要立秋开始灸呢,这就好像运动员要体能储备一样,我国民间都有立秋开始食补的习俗原因也是如此。所以是立秋适合灸关元,而不是灸关元非得立秋施灸不可。
古人总结出来的最适合养生治病的艾灸穴位,主要就是以关元、足三里和膏肓等少数穴位为主。而且关元是首选穴,灸关元治病、养生的总结记录非常的多,这些大量的记录都是来自立秋前后这短短几天么?应该不会。通常一些医籍只是记载灸关元几百壮,而没有规定非得在什么时间。
但也有一个例子,倒是提到过关元灸的时间,记载于宋朝时名医窦材的扁鹊心书,在介绍艾灸时,的很多文章都引用这个例子:宋朝时,有个退伍老军人,成为江洋大盗,能“日淫十女”,后来被官府抓住,服刑时,被问起,为什么以他高龄的年纪身体却这么好(据传他当时已经90岁),他说自己年轻时,遇到世外高人,传给他一个秘法,就是每年夏末秋初灸关元千壮,因此身体健壮。这个故事“妙法莲花”在帖子里也提到过,其在帖子中也提到“灸法养生应顺应自然的生长收藏法则,但是其它时间并非不可灸(关元)”,这一点很赞同。
——说简单了,就是如果你立秋想灸,灸关元很适合。如果你立春时候想灸,灸气海更适合。如果你一次灸关元灸够了300-500壮,腹部有热感了,一般而言,其它季节没事就不要再灸关元了。
艾灸关元不是目的,艾灸只是一个方法,如果你后背发冷,灸大椎、风门、肺俞都可以;如果是腰部冷,灸命门、肾俞就好;如果腰骶部气血不通,一到冷天就发凉,灸八髎,如果找不到八髎穴,用个艾灸盒,扣在骶骨上就行,八髎灸通了,腰部气血就能上下其行;如果是脾阳虚,或脾肾阳虚,一吃凉东西就腹痛或腹泻,灸中脘或神阙都可以;如果想脾胃好,灸足三里就可以,还可以长寿,如果胃部有问题,直接灸中脘也行。比如关元和膏肓,都是主治虚损,但一般羸弱虚损灸膏肓,也就是适合体瘦多病者,一般想增强体质灸关元就可以。
再举个例子,比如痛经,寒凝引起的,就在当下,冬至时发生。我们都知道寒痛适合用热法,如果用灸,灸小腹是最直接有效,脐部以下,阴部以上,深处是胞宫所在,关元穴,就是最好的施灸点。如果男性治疗前列腺疾病,关元也不错,配合三阴交就能起效。这些方法我都经过实践验证过。
再以我自身为例,至于冬至时节灸关元是不是适合,我自己的体会是没什么不良反应,我现在就在灸,用的是直接灸的方法,现在艾灸超过300壮了(大壮,每壮大约莲子大小,直接放在穴位上灸,不隔物,每天30-50壮),也没什么事。灸完后胃口好,睡眠充足,很精神,气色也变好了。我用这个直接灸法的目的是为了配合食补。
灸法贵在实践,因为每个人身体情况不一样,如果你觉得哪种方法能解决你现在的问题,就试一下。但别为了灸而灸,如果你有阴虚内热,艾灸就不适合;如果你感觉身体冷,手脚凉,那就不妨一灸,至于是否有效,灸了以后就知道了。
附武国忠原文:
灸关元的最好时机在夏秋之交,相当于北京地区的7月底到9月中。隔日灸1次,每月连续灸10次。冬春两季除去特殊原因,尽量不要去灸关元穴,因为冬主收藏,春主升发,灸多了反而会泄精气。
学医之初,我的老师有位病人,患有性功能障碍。老师没给他开药,就让他用艾条灸关元穴,每天一次,每次灸15至30分钟。一个月过后,患者的病就痊愈了。如今他已近古稀之年,依然身体健康,无尿频、前列腺肥大等症状。
——武国忠《黄帝内经使用手册》
UID
2786
帖子
238
精华
0
积分
364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11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2-27
最后登录
2010-6-18
查看详细资料
TOP
黑白心
注册会员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2#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2-25 19:50 只看该作者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长寿百岁灸关元
陈修园:“灸关元一穴,以助元阳之气,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窦材说:“阳精若壮千年寿,阳精若在必长生”。《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上纪者,胃脘也,下纪者,关元也”。《素问. 上古天真论》说:“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灵兰秘典论》又有“肾为作强之官,伎巧出焉”。《扁鹊心书》:“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三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
现代研究证明,艾灸可以使周围白血球计数增加,增强防御功能的作用,增强巨噬细胞系统吞噬机能提高机体免疫力。艾灸后动物血清中的IgA含量明显上升,艾灸动物其溶血空斑数量显著高于对照动物,认为艾灸对体液免疫的促进作用可能与增强抗体产生细胞的活力有关。另外对血流动力学紊乱有调整作用,改善机体血液循环,所以,临床中,我们在灸时加用关元穴,既有保健强壮作用,又有治疗作用。因此我们说“灸必关元”。
笔者临床验证认为,灸关元保健身体时以温和灸法为好。即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后,对准关元穴隔姜熏灸。艾条距离皮肤2~3厘米,使局部有温热感不灼痛为宜,每次灸15~60分钟,灸致局部皮肤产生红晕为度,每月灸一次。临床治疗和保健中有“针必三里,灸必关元”之说,针则加取三里,灸则加取关元,随证补泻施治,能明显提高疗效,所为阴得阳以生,阳得阴以长,肾中精气盛而体日壮,最好的应验了中医“先天之本在肾,后天之本在脾”理论,作为一种保健针灸法运用于养生延年,有其重要理论基础和实践的意义。笔者非常提倡人在无病的时候时常灸一灸关元,肾中精气充盛则身体强壮,聪敏而慧,虽不得长生不老,亦可保百年寿矣!切记:“欲望长寿百岁灸关元”!
关元 guanyuan(RN4) 穴义出《灵枢·寒热病》。别名三结交、下纪、次门、丹田、下丹田、大中极。属任脉。足三阴、任脉之会。小肠募穴。前人有“当人身上下四旁之中,故又名大中极,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也。”其为任脉穴位,小肠募穴,且为足三阴会穴,故统治足三阴,小肠,任脉诸经病,古今已作为保健要穴。其主治功能,考诸文献,张景岳有非常完整的概括:“主治积冷,诸虚百损,脐下绞痛渐入阴中,冷气入腹,少腹奔豚,夜梦遗精,白浊,五淋,七疝,溲血,小便赤涩,遗沥,转胞不得溺,妇人带下瘕聚,或血冷,月经断绝,一云但是积冷虚乏皆宜灸,孕妇不可针,针之落胎...治阴证伤寒及小便多,妇人赤白带下,俱当灸此”。对遗尿,小便不利,疝气,遗精,阳萎,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挺,不孕有良好的效果。其主治功能可概括为培肾固本,调气回阳。
关元标准定位取仰卧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3寸。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之三处,即是此穴。
关元之功用是培补元气、导赤通淋  。主治病症有少腹疼痛,霍乱吐泻,疝气,遗精,阳痿,早泄,白浊,尿闭,尿频,黄白带下,痛经,中风脱症,虚痨冷惫,羸瘦无力,眩晕,下消,尿道炎,盆腔炎,肠炎,肠粘连,神经衰弱,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泌尿、生殖器疾病,如遗尿、尿血、尿频、尿潴留、尿道痛、痛经、闭经、遗精、阳痿;此外,对神经衰弱、失眠症、手脚冰冷、荨麻疹、生理不顺、精力减退、太胖(减肥)、太瘦(增肥)等也很有疗效。
关元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有十二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有十二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刺灸法以直刺0.5~1寸为宜,需在排尿后进行针刺;可灸。
穴道禁忌凡高热、大量吐血、中风闭证及肝阳头痛等症,一般不适宜用灸疗,但并非绝对。  对于过饱、过劳、过饥、醉酒、大渴、大惊、大恐、大怒者,慎用灸疗。者对艾叶发生过敏患者可采用非艾灸疗或其他穴位刺激法。孕妇不可针,针之落胎
典型病例详见“针邪医案”。
UID
10117
帖子
52
精华
0
积分
168
阅读权限
20
在线时间
11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5-16
最后登录
2010-6-30
查看详细资料
TOP
黑白心
注册会员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3#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2-25 19:54 只看该作者
一、 关元穴:
【穴位取法】:由脐中心至耻骨联合上缘,作为五寸,仰卧,当脐下三寸处。
【主治】:诸虚百损,四肢厥冷,六脉微细,真阳欲脱,中风脱证,失眠,奔豚,寒邪入腹,水肿腹胀,疝气,虚痨咳嗽,潮热,咯血,大小便失禁,溏泻,便秘,尿频,遗尿,遗精,阳痿,白浊,闭经,不孕,癃闭,便血,尿血,少腹瘀血等。关元的关,就是闭藏的意思,兼有交通枢纽之意,就像古代的关隘一样;元,就是对 “元阴元阳”的简称,好比古代关隘所保护的对象;穴,就是窟窿,或比喻为处所、枢纽。关元穴主管胞宫精室,为元阴元阳之气闭藏之门户,故称关元穴。
关元穴为任、督、冲一源三岐之源,所谓“肾间动气”之所在。是男子藏精,女子藏血之处,是统摄元气之所。为肝、脾、肾三阴与任脉之会穴,小肠之募穴。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小肠手太阳经主降,具有消化吸收营养的功能;肝、脾、肾属足三阴经主升,具有储藏营养的功能。从而可知,肝所藏之血、脾所统之血、心所主之血、肾所藏之精以及肺所主之气,其物质来源都依赖小肠不断地吸收供应营养,来维持生命活动。
而小肠之所以能吸收营养,全都是依赖命门真火(肾间动气)充盛。欲使(患者的)命门真火充盛,必须灸小肠募穴关元。因为真火属阳,只有灸才能兴阳(为针所不及),而阳之发生须以真阴为物质基础。小肠内容食物为阴,消化吸收功能为阳,灸之则阳生(增强消化吸收功能)、阴长(被吸收的营养物质增多)。气属阳,血属阴,既补气又补血(元阴元阳)。因此,关元穴的主治首先提出“主诸虚百损”。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小肠的蠕动是促进血液循环的原动力。当机体死亡后,血压已经降为零,但只要小肠还在活动,门脉仍能保持一定的血压。传统中医认为,心与小肠相表里,因此,心脏与小肠的协调活动,是保持人体血压的最基本因素。但是,血不能自行,而气为血之帅,气运则血行。
《难经》上说:“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元。所谓生气之元者,为十二经之根本也,为肾间动气也。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元。”
这段话,阐明了五脏六腑的生理活动的动力是来源于肾间动气。因此,可知小肠的动力也是来源于肾间动气。肾间动气禀受于先天,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原动力。而此原动力,在人出生后,需要由小肠不断地吸收营养来充养,才能继续发挥作用(这就是后天补先天的道理)。
一般来说,一个人年过三十以后,阳气逐渐趋向衰退,宜常灸小肠募穴关元,可以增强小肠消化吸收营养的功能,不但能治诸虚百损、真阳欲脱等证,而且,可以保健延年。
宋?窦材所著《扁鹊心书》云:“真阳元气虚则人病,真阳元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两年一灸脐下三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余五十时常灸关元五百壮,……遂得老年健康。“中风病,方书灸百会、肩井、曲池、三里等多无效。此非黄帝正法,(若)灸关元五百壮,(则)百发百中。中风者,乃肺肾气虚,金水不生,灸关元五百(大)壮(必愈)。”
明?张介宾著《类经图翼》云:关元主诸虚百损,……,但是(只要属于)积冷虚乏,皆宜灸,多者千余壮,少亦不下二三百壮,活人多矣。虽然,上文说:灸法不问虚实寒热,只要属于 “积冷虚乏”都可以使用灸法。但善用灸法,必须懂得“十四经脉”以及“阴阳”的变化规律,若懂得“十四经脉”,就必须懂得针法。“言针则寓灸,言灸则随针”,针与灸并用,同时又懂得用药,才是好中医为之奋斗的目标。其真才实学,非研究生、博士、教授等辈通过钻研理论和相关考试才能掌握的。因为,凡是阴虚、阳虚或气血不足所导致的病症,多属于虚症。所以,对于体制较强、病情较轻者,用针刺关元,可以收到一定疗效。但对于体质较弱、病情较重者,唯有用灸法,才能收到复原益气、回阳固脱、温肾健脾之功。所以,凡属于实热证,均宜针刺药疏;凡属于虚寒证,均宜灸法;凡属于厥阴证,应慎灸。
张仲景《伤寒论》说:“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难复也。”意思是说:微为虚之脉,数为热之脉,虚热盛则真阴虚,慎不可灸。若勿灸之,因致火盛,为邪上攻,则为烦逆。且阴本虚也,更追以火,使虚者愈虚;热本实也,更逐以火,使实者愈实。阴主营血,而行于脉中,但追逐之余,无有可聚之势,以致血散脉中,彼艾火之气虽微,而内攻实为有力,焦骨伤筋,大为可畏。所以然者,筋骨藉血以濡养之。今精血被火而外散于气脉之中,精血从“丹田“一外散则难复于源也。终身为残废之人,谁职其咎耶?
所以,唐?孙真人《千金方》云:“其有须针者,即针刺以补泻之;不宜针者,直尔灸之。此为良医。若针而不灸,或灸而不针,皆非良医也。针灸不要,药不针灸,尤非良医也。但恨下里间知针者,鲜耳(只恨时下知道用药同时又明晰针理的人实在太少了)!所以,学者须深解用针(之旨),燔针白针,皆须妙解,知针知药,固是良医。”
UID
10117
帖子
52
精华
0
积分
168
阅读权限
20
在线时间
11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5-16
最后登录
2010-6-30
查看详细资料
TOP
‹‹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