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展开新一轮反击战叫板百度 期待"咸鱼翻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02:57:53
谷歌展开新一轮反击战叫板百度 期待"咸鱼翻身"
出处:浙江在线 | 2007-9-8 15:36:31 | 阅读 9660 次
对美国人来说,亚洲的水很深。在商业领域,这一规律同样奏效。自从2005年7月谷歌(Google)进入中国以来,这家全世界最有名也是最有钱的互联网巨头就屡遭不顺。忙活两年多,它在搜索市场的份额依然在下降,统计显示:谷歌市场份额从33%惨跌到20%附近,而竞争对手百度则从43.4%飙升至57.6%。
最近谷歌展开了新一轮的反击战。谷歌和最大的网络社区天涯推出了“天涯问答”和“天涯来吧”两款社区产品。本周,Google新闻频道又改头换面,和美联社、法新社在内的四家通讯社签署协议,正儿八经地做起了新闻业务。在两年的“忍辱负重”之后,谷歌能否“咸鱼翻身”呢?
大意失荆州
在多年屈居第二之后,全球搜索行业的巨头谷歌开始反击了。日前谷歌和天涯社区联合宣布,推出“天涯问答”和“天涯来吧”两款社区产品,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显然是针对百度人气产品“百度知道”以及“百度贴吧”而设计的,前者允许网友提问,后者类似社区。这一行动,被业界认为是谷歌向本土公司百度发起冲锋的信号。
就全球而言,谷歌是IT及高科技领域的领头羊。这一点,从谷歌在美国纳斯达克的股价就可以看出:525美元的昂贵股价,远远超过了汽车、食品等传统行业。1600亿美元的总市值表达了投资者对谷歌未来的看好。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超级明星,在中国却马失前蹄,身处劣势,以至于它要向本土公司发起挑战。
根据易观国际对2007年第2季度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的最近监测研究表明:2007年上半年,百度依然保持第一的位置,并且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达到57.6%,比2006年同期增长10.2个百分点。谷歌本地化策略在2007年逐渐得到市场的认可,其市场份额上升到21%,跃居第二位。
掐指算来,这已经是谷歌艰难作战的第3个年头了,但与百度的差距依然巨大。作为全世界最有名气也是最有钱的公司,何以在一个局部市场如此尴尬?要怪,就怪多年前的“大意失荆州”。
2000年谷歌创办以来,凭借一个小小的搜索框,风光无限地填补了整个行业的空白,抢占了全球搜索市场,刚刚起步的中国市场也被通吃。足足3年,谷歌没有在中国投入一兵一卒,决策层欣喜若狂地发现,中国市场唾手可得,如探囊取物。
然而,谷歌“不战而胜”并不代表自身无懈可击,而是因为没有对手。很快,到了2004年,李彦宏带着一群年轻人苦练内功,创办了百度,专注于中文搜索,悄然开始抢食搜索市场的蛋糕,还自称“中国的Google”。
危机时分,谷歌照旧在美国总部遥控中国市场。直到多家调查公司的统计数据公布,不论是搜索结果还是市场份额,真正的谷歌都不如“中国的Google”,谷歌这才如梦方醒,赶紧招兵买马,高价请来微软原副总裁李开复,成立中国管理团队。可惜,中国市场大局已定,要想迅速扭转败局,谈何容易?
其实,在另外一批顶级IT公司的身上,早有了前车之鉴。美国最受欢迎的网站雅虎,早在1998年就可以进入中国,但他们选择了观望。因为创始人杨致远认为,中国的互联网产业要4-5年才会成熟。结果一年之后,搜狐等一批本土门户已经站稳脚跟。雅虎在中国拼了8年,还是在两年前把雅虎中国出售给本土公司阿里巴巴。而美国最大的网上交易市场Ebay,也落在了中国本土的淘宝网之后;还有全球流行的亚马逊网上书店,同样生活在本土当当网的巨大光环下……
众多的顶级公司在中国互联网的“小河沟”里翻了船,而且至今没有翻身。那么,谷歌能摆脱劣势吗?
难逃总部遥控
摆在谷歌中国团队面前的,是凶悍而又聪明的本土对手。谷歌团队从0开始,在北京、上海、台北三地都建立了研究院,研发队伍达到100多人。然而,有分析指出,两年来,谷歌的市场份额还是从2005年的33%下跌到21%左右。
搜索对于互联网而言,其意义怎么形容都不过分。昔日,上网冲浪的用户流连于门户网站的丰富内容,但很快,人们就发现他们无法驾驭海量的信息。在信息的汪洋大海里寻找信息,无异于大海捞针。但小小的搜索框却改变了一切,它仿佛是一只洞穿千里的慧眼,把相关信息准确找来。这份精准和迅捷,让它成为互联网缺之不可的服务。随着人气的汇聚,搜索引擎的高额流量就可以转化为广告收入。
谷歌与百度至少要在两方面对决:一是搜索质量;二是盈利模式。
精搜公司高级分析师饶展分析说:搜索是百度和谷歌的主业。谷歌是做英文搜索出身,但中国网民关注的是中文信息。英文搜索和中文搜索的差距并非修修补补就能完成,比如,人们搜《神话》的主题曲,结果应该是《无尽的爱》。但这两者的关联需要人工完成,而不是靠技术全自动完成,这里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谷歌毕竟是全球性的公司,对中文的理解或者说投入在中文搜索方面的资源不足。所以,多年来,百度抢占了先机。
另一方面,从盈利模式来看,两者都采用竞价排名模式。简单说,用户输入“西瓜”,搜索结果里会有西瓜的介绍,更多的是西瓜销售商的网页。这显然是销售商付费购买的。但谷歌与百度的区别在于,谷歌沿用了美国模式,在自己的网站上设计好电子表单,让广告主自行购买,然后用信用卡付款。百度则寻找代理商,让他们去说服、教育广告主来投放。据饶展分析,中国有很多小企业连电脑都玩不转,谁会“先知先觉”找谷歌呢?于是,百度抢先一步,建立起了全国性的广告代理体系,拉到了客户。等谷歌的“美国大脑”意识到中国国情差异,重新招募代理,做渠道时,已经晚了。
无怪乎,两年来谷歌遭受的一直是“不熟悉国情”、“不懂中文”、“反应迟缓”等指责。除此之外,谷歌没法放下明星身段,去做颇受中国人欢迎、但唱片商反对的MP3搜索。在中国的特殊市场环境下,总部的遥控和施压让谷歌步履维艰。去年12月,谷歌全球副总裁周韶宁、亚太区市场总监王怀南双双离职。
被迫“曲线救国”
灵活自如的百度没有总部的控制,可以仔细寻找商机,一有发现,就大举进攻。百度顺利开发出号称“WEB2.0四大金刚”的百度知道、百度贴吧、百度百科和百度空间。百度公司高层告诉记者:“现在百度网站的一半流量已经来自非搜索产品。”
百度清楚地感到,搜索虽然可以吸纳人气,但人们找到搜索结果之后,很快就转到目标页面,离开了百度。于是,百度CEO李彦宏天才地想到:“搜索不一定是人寻找信息,可以是互动搜索,让人与人相互支持。”网民内部有人问,有人答,社区就形成了,人气就汇聚了,这就是百度知道、贴吧和百科得以运转的原因。事实证明,百度成功通过这些社区类产品,把用户牢牢“粘”在自己的网页上。
谷歌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夺取中国搜索市场,谷歌用心良苦,投入了资本、人才,照样开发出类似产品。不过,在新产品研发完成后,谷歌却将新产品的浏览量、冠名权拱手让给天涯社区:而且用户登录“天涯问答”和“天涯来吧”所使用的也不是谷歌的用户身份。
谷歌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说:“谷歌进入中国,希望自己专注于把核心业务做好,而在不擅长的地方,希望通过与优秀的本地伙伴合作,从而迅速扩展服务范围及市场份额。”他坦言:“互联网的技术是相通的,但具体应用在不同的国家和市场,却是不一样的,谷歌不认为自己有那么多精力自己去完成这些。我们的长处在搜索,在其他方面则是希望与更加擅长的伙伴合作,从而进入新的领域。如果太贪心,做很多不擅长的事,忽视自己的核心技术,并没有好的结果。”
看似充分的理由,依然难以解释这场商业上的牵手。业内人士对此却另有评价。“这两项业务明显是谷歌模仿百度而设计的,但是,为什么谷歌替他人做嫁衣?有两个可能性。比较大的可能性是:谷歌的中国团队看好这块业务,但却不能左右总部的全球决策,也没有权限进行大的产品改进。所以,他们只能通过变通方式‘曲线救国’,先推进这块业务,等到有一定的成果,再向总部汇报。而比较小的可能性是天涯看中了百度的两个业务,它采用了谷歌的技术,两者进行了合作。”精搜公司高级分析师饶展说。
如果谷歌果真是迫于总部压力而想方设法“曲线救国”,那么可以想象,谷歌本土团队承受了多少重担和压力。
突破“第二战场”
不久之前,一份《搜索质量盲测评估报告》如同重磅炸弹,扔进了百度的阵营。报告显示,在包括新闻时事、娱乐、互联网与IT、财经工商、购物餐饮、交通旅游、教育科学文化百科以及政务与公众信息这8个网民常用的搜索分类领域中,谷歌在7个领域都超越了百度,只有娱乐搜索不敌百度。
虽然有人对盲测结果提出质疑,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谷歌在加速跑。“过去一年谷歌主要研发方向是提高中文搜索的质量,谷歌搜索质量的提升速度是全球平均速度的4倍,赢得了过去1年所有的盲测。从今年初,谷歌中国搜索的流量增加了60%,而同期中国搜索总量增长为8%。”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刘骏如是说。
在主战场屡有斩获之外,谷歌还开辟了第二战场———利用雄厚的资本实力和品牌号召力,与中国门户网站结为战略联盟。在短短一年时间里,谷歌在中国上演了最炫目的表演:一方面,谷歌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甚至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也是谷歌的战略合作伙伴。另一方面,谷歌用资本手腕,投资或收购了赶集网、265、迅雷、天涯等拥有巨大流量的网站,顺利拿到了ICP牌照,还通过植入广告搜索框,在客户端加入搜索工具条获取盈利。不仅如此,谷歌还瞄准了门户网站。运用自己的技术优势,谷歌提供搜索技术与广告嵌入,顺利拿下新浪、腾讯、中华网等门户网站。
一连串的资本运作,无不是用利益换取流量、以资本为纽带绑定合作关系。这恰恰是谷歌擅长的“主场”。据业内人士分析,谷歌宣称流量增长60%,并不完全靠技术创新,而是靠各种“合作伙伴”,靠“第二战场”贡献的。
在中国互联网搜索市场上,两个不同背景、不同理想的对手依然在争斗。不过,经过两年的拼杀,虽然百度依然占上风,但谷歌也找到了感觉。回想当初,李开复曾说,谷歌要走四步:人才、技术、流量、收益。前三步现在已经落子,谷歌能打破跨国大鳄兵败中国的怪圈,获得梦寐以求的收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