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疯了:50年内人和动物随意交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08:17:29
如果有一天,你突然听到你的小狗对着你说“主人,我饿了,快给我吃饭啊……”然后你急急忙忙找来狗粮,掺上牛奶,一边喂食一边和它聊天。这可能吗?这样的情景会发生吗?
美国和加拿大的两位科学家都给这一天的到来加上了一个期限——50年!到了那一天,由于人类可以和动物对话,人类可能拒绝了所有的肉类食品,变成了素食者。
这个有趣的预言引起了专家们的讨论。
老鼠能“听懂”的语言
在童话故事中,人和动物总是能交流的。那么,动物真的能够明白人类的语言吗?一些科学研究证实,至少一些动物能分辨人类的语言。
西班牙的科研人员2005年曾做过一个有趣的试验:西班牙巴塞罗那科学公园对64只成年雄性老鼠进行了试验,试验中所使用的语言为荷兰语和日语。试验发现,老鼠能根据人类语言节奏的不同,分辨出荷兰语和日语。
科研人员先对老鼠进行训练,让它们对荷兰语或日语做出反应,并用食物作为对它们的奖励。然后,研究人员把老鼠分成四组:一组听讲母语者说荷兰语和日语;一组听两种语言混合在一起的录音;一组听不同说话者读日语或荷兰语的句子;最后一组则听这两种语言句子的倒放录音。
结果,研究人员吃惊地发现,那些接受过日语训练的老鼠,对荷兰语没有反应;而接受荷兰语识别训练的老鼠,则对日语没有反应。另外,对于日语和荷兰语的倒放录音,老鼠们都不能识别。而且老鼠可以分辨单一说话者所读的句子。
而过去的类似试验表明,人类的新生儿在分辨语言时与老鼠存在相同的问题。
破译动物语言密码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丹尼尔·保利教授认为,海洋领域最重要的发展将是研制出一种仪器,它可以捕捉到海洋动物的情感和瞬间即逝的“思想”,然后将这些情感和“思想”的信号放大传输给人类,以唤起人类大脑出现类似的情感和思想。这样,人们就可以探测和解读猴子和鱼这样的动物的感情生活。就有可能在某一天,导致世界各地的人们拒绝吃各类动物的肉,而使人类变成素食者。
此外,美国哈佛大学的比较心理学教授艾琳·佩珀伯格认为,到了2056年,人类可以用鸟类来理解人类是如何逐渐形成语言的。这将给不同物种之间的交流带来新的灵感。我们可以让一些能学习说话的鸟类比如鹦鹉和不能模仿说话的鸟类比如麻雀来作为人类祖先的镜神经团系统的模型进行研究。通过这样的方法,接下来的事情就不是什么令人惊讶的事了:人类将可以和非人类进行交流。
对于动物的语言,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已经有很多的试验,很多科学家试图破译动物语言的密码。
比如,当黑长尾猿看到蛇、花豹、老鹰这些动物时,都会发出不同的叫声,并作出不同的反应。当它们看见一条蛇的时候,会发出一种警告声,并一直紧盯着这个入侵者;听到花豹警告信号,它们急急忙忙地冲向树冠层上最纤细的树枝,花豹是不可能爬到那里去的;如果来的是老鹰,它们便会找到最茂密的树丛,躲在里面,直到危险过去。这些是不是它们的语言,一些科学家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但是也有科学家持保留态度。
灵长类动物是否和人类拥有一样的语言,同样是很多科学家关注的问题。在一些试验中,科学家们确实让黑猩猩发出了一些简单的人类的语言,但是进展相当缓慢,这是由于一些生理条件导致黑猩猩不具备说话的能力。也因此有些科学家想极力证明虽然它们不具备说话的生理条件,但是同样具备语言能力。
“心有灵犀一点通”通向何处?
动物也有着自己的语言。根据生物学家现有的研究,人类了解道德动物语言包括声音语言,超声语言,还有运动语言,美妙的舞姿、绚丽的色彩和芬芳的气味,甚至超声波也被看为一种特殊的语言。
声音语言
人们发现,每当敌害来到白蚁的巢穴时,整群白蚁常常已逃得无影无踪,只留下空“城”一座。为了揭开这个奥秘,昆虫学家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原来,担任哨兵的白蚁能从很远的地方,就发出敌情“报告”,用自己的头叩击洞壁,通知巢中的蚁群立即撤退。
在大自然中,用声音作为通信工具的动物是很多的。许多鸟都有着清甜多变的歌喉,它们是出色的歌唱家。据说,全世界的鸟类语言共有两三千种之多,和人类语言的种类不相上下。有些动物学家对鸟类的各种语言进行了研究,并编成了一本《鸟类语言辞典》。这本辞典是很有用处的。举个例说,空中的飞鸟对飞机是个很大的威胁,因为飞鸟虽小,却能像子弹一样击穿飞机,使飞机坠毁。现在有的机场已设立了鸟语广播台,播送鸟类的惊恐叫声,以便驱散它们,使飞机安全起飞和降落。
心有灵犀一点通是唐代李商隐《无题》中的诗句。意思是说两心相通,互相了解。灵犀,犀牛角。旧说犀牛是灵异的兽,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这里借指当某一动物发出了信号,其他动物也领会到是什么意思。有些动物的警报声,不仅本家族的成员十分熟悉,就连其他动物也都心领神会。例如,当猎人走进森林时,喜鹊居高临下,叽叽喳喳地发出了警报,野鹿、野猪和其他飞禽走兽顿时便明白了:此地危险。于是它们不约而同地四处逃窜了。
超声语言
螽斯是一种害虫,身体绿色或褐色,善跳跃,吃农作物。雄的前翅有发声器,颤动翅膀能发声。蟋蟀、蝗虫和老鼠等动物,是用超声波进行联系的。螽斯有三种鸣声:“单身汉”螽斯唱的大多是“求婚曲”,其他“单身汉”听到后,会此呼彼应地对唱起来。雌螽斯闻乐赴会,并选中歌声嘹亮者。两只雄螽斯相遇,就高唱“战歌”,面对面地摆好阵势,频频摇动触角,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当周围出现危险时,螽斯就高奏“报警曲”,闻者便“噤若寒蝉”,溜之大吉。
海豚的超声语言是颇为复杂的。它们能交流情况,展开讨论,共商大计。1962年,有人曾记录了一群海豚遇到障碍物时的情景:先是一只海豚“挺身而出”,侦察了一番;然后其他海豚听了侦察报告后,便展开了热烈讨论;半小时后,意见统一了——障碍物中没有危险,不必担忧,于是它们就穿游了过去。
现在,人们已听懂了海豚的呼救信号:开始声调很高,而后渐渐下降。当海豚因受伤不能升上水面进行呼吸时,就发出这种尖叫声,召唤近处的伙伴火速前来相救。有人由此得到启发,认为今后人们可以直接用海豚的语言,向海豚发号施令,让它们携带仪器潜入大海深处进行勘察和调查,或完成某些特殊的使命,使之成为人类的得力助手。
运动语言
有些动物是以动作作为联系信号的。在我国海滩上,有一种小蟹,雄的只有一只大螯,在寻求配偶时,便高举这只大螯,频频挥动,一旦发觉雌蟹走来,就更加起劲地挥舞大螯,直至雌蟹伴随着一同回穴。有种鹿是靠尾巴报信的。平安无事时,它的尾巴就垂下不动;尾巴半抬起来,表示正处于警戒状态;如果发现有危险,尾巴便完全竖直。
蜜蜂的运动语言可算是登峰造极的了,它能用独特的舞蹈动作向自己的伙伴,报告食物(蜜源)的方向和距离。蜜源的距离不同,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舞蹈次数也不一样。有人因此提出了一个诱人的设想:派人造的电子蜂打入蜜蜂之中,指挥蜜蜂活动。这样,不但可以按人的需要收获不同的蜂蜜,还可以帮助植物传粉,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真是一举两得。
色彩语言
孔雀是以华艳夺目的羽毛著称于世的。雄孔雀之所以常在春末夏初开屏,是因为它没有清甜动听的歌喉,只好凭着一身艳丽的羽毛,尤其是那迷人的尾羽来向它的“对象”炫耀雄姿美态。
善于运用色彩语言的动物不光是鸟类,爬行类、鱼类、两栖类,甚至连蜻蜓、蝴蝶和墨鱼也都充分利用色彩。观察一下背上长有三根长刺的刺背鱼的体色变化,是十分有趣的。这种鱼体呈青灰色,貌不惊人。在交配前夕,雄鱼各自划分势力范围,同时腹部出现了红色,以警告旁的雄鱼,赶快回避。当它追求雌鱼时,随即披上了绚丽的婚装——腹部泛红,背呈蓝白,煞是好看。待到交配、产卵和鱼卵孵化后,雄鱼便再度恢复婚前的色彩——红色的腹部和青灰色的鱼体,日夜看守着幼鱼。
气味语言
一位昆虫学家曾经做过一个试验:把一只新羽化昆虫由幼虫成蛹,经过蜕皮,变化为成虫的过程。的天蚕雌蛾,装进一只用纱布缝制的口袋里,然后在桌上放一夜。翌日清晨发现竟有四十多万头同种雄蛾闯进这间房子,将那头雌蛾团团围住。天蚕雌蛾既无声音语言,又无色彩和运动语言,它是靠什么和雄蛾取得联系的呢?
原来,许多昆虫都是靠释放一种有特殊气味的微量物质进行通信联系的。这种微量物质称之为传信素。目前,人们已查明一百多种昆虫传信素的化学结构,并根据这些气味语言物质的作用进行了分类:有借以吸引同种异性个体的性引诱剂,通知同种个体对劲敌采取防御和进攻措施的警戒激素,帮助同类寻找食物或在迁居时指明道路的示踪激素,以及维持群居昆虫间的正常秩序的行为调节剂等。
运用气味语言的绝非昆虫一家,鱼和某些兽类也有这种本领。有些雄兽(如鹿和羚羊)在生殖季节,能用特殊的气味物质进行“圈地”,借以警告它的同伙:有我在此,你须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