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书记在市委二届九次全委会上的讲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3 14:14:11
市政协办公厅 2010-01-08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央、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9年工作,部署2010年任务,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立足新起点,把握新机遇,深入实施“结构转型、创新强市”、“城乡统筹、集约发展”战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再创地区科学发展新优势。
现在,我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工作。
一、关于2009年的工作
2009年,是我市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开局艰难、结局精彩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常委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大力实施“结构转型、创新强市”和“城乡统筹、集约发展”新战略,砥砺勇气,艰辛奋斗,励精图治,经济社会保持和拓展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圆满完成了市委二届六次全委会确定的“双过20%、一个40%”和市委二届八次全委会确定的“三个三”的目标任务,被中财办确定为“全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五个典型地区”之一总结宣传。突出体现在:
——地区综合实力显著提升。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100亿元,增长23%,经济总量有望进入全国地级市前30位;地方财政总收入365.8亿元,增长38%,其中上缴中央175.4亿元、自治区28.3亿元,一般预算收入162.1亿元,增长37.1%,财政收入总量、增速、增幅均居全区首位,一般预算收入有望进入全国地级市前20位。县域经济发展活力竞相迸发,东胜和准旗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伊旗突破80亿元;准旗、伊旗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第37位和54位,位居西部第2位和第4位;鄂旗、达旗、乌审旗分别位居西部第10位、14位和33位。
——结构转型迈出重要步伐。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固定资产投资有力度地投向农牧业、社会事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等行业,一产和三产投资增速预计达到260.7%和94.2%,分别是二产的18.4倍和6.6倍;优势特色产业继续做大做强,在建和已经形成的煤化工、天然气化工和氯碱化工生产能力过千万吨,产业延伸有了新的突破,资源深度加工转化能力不断提高;非煤产业发展取得新进展,先进制造业和物流、金融、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成为转型升级的现实支撑力;城乡结构发生了新变化,城市中心区、旗府所在地和产业重镇“三年大建设、三年大变样”工程启动,投资120.7亿元用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品位和辐射带动能力有了新提升。城镇化、工业化有力拉动了城乡统筹,农牧业规模经营取得新进展,建设现代农业基地36.8万亩、设施农业1.92万亩、养殖园区32处,新建精品移民小区16个,转移农村牧区人口5万人,城市化率达到68%。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全市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0亿元,增长40%,开工建设亿元以上项目192项,10亿元以上项目78项,建成一批改善发展环境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一批普惠民生的重大社会发展项目,一批促进结构优化升级的重大产业项目,积聚了跨越发展的强大后劲。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煤直接液化、煤间接液化技术的研发和运用取得重大突破,一批科技含量高、行业技术水平领先的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强力推进节能减排,万元GDP能耗下降6.48%。深入落实优化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三区”规划,建成1万平方公里生态自然恢复区,在大旱之年生态持续好转。
——经济发展的民生效益更加显著。着力构建民生财政,投资124亿元用于“五有”,占财政支出的54%,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老百姓。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45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7800元,分别增长16%和11%。加大社会事业投入,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长足发展,成功举办了第十一届亚洲艺术节,提高了鄂尔多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坚持稳定是第一责任,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深入推进平安鄂尔多斯建设,信访案件和安全生产事故实现双下降,社会和谐稳定。
——学习实践活动取得丰硕成果。坚持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结合起来,在突出实践特色、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工夫,全市上下在思想观念、发展方式、城市形态、社会结构和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等方面有了新变化,取得了丰硕的实践成果。市委常委会带头抓学习、带头抓运用、带头抓联系点,把学习实践活动成果转化为谋划科学发展的思路、保障科学发展的制度、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开展了千名党员领导干部“下基层、保增长、惠民生”活动,进村入户到社区,推进“六个一批、六个全覆盖”,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了一批实事,解决了一批难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党的建设不断加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制定了《加强市委常委会自身建设的意见》和《市委常委会议事决策规则》,推进了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制定了《进一步加强旗区党政领导班子建设的意见》,推行旗区党委书记向市委全委会述职述廉制度,打造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团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制定了《进一步科学规范选人用人的暂行规定》,重实绩、重公论、重基层,切实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着力构建科学发展的组织保障。制定了旗区、市直部门、市管开发区领导班子落实科学发展观考核评价体系,放手、放权、放活,向旗区下放管理权限21项,激发了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凝聚人、鼓舞人,各族各界共建美好鄂尔多斯。人大、政协职能作用有效发挥,民族宗教和群团工作取得新进步,精神文明建设和“创城”工作取得新成效。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制定了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使用“三重一大”规定,大力推进“阳光工程”,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场重大考验中,我们既取得了重要的经济社会发展新成果,又积累了在复杂经济环境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经验。一是坚持实施“两大战略”与应对危机“一揽子”举措相统一。面对严峻的宏观经济环境,市委常委会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解近忧与谋长远相结合,及时鲜明地提出“结构转型、创新强市”和“城乡统筹、集约发展”新战略,引领地区化“危”为“机”,逆势发展。二是坚持推动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与调整经济结构相统一。我们坚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思考问题、谋划发展,正确处理好与快、质量与速度的关系,既立足当前保增长,更着眼长远调结构,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使增长更上层次、更有后劲、更可持续。三是坚持党委政府作为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统一。我们抓住保增长的关键环节和主要矛盾,既重视党委、政府的主动作为,扶优扶强与淘汰低端落后并举,更重视培育和发展市场主体,一批历经市场风雨洗礼的高素质企业,成为保增长、调结构的中流砥柱。四是坚持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相统一。我们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把发展目的建立在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上,把发展成果体现在老百姓得实惠上,巩固和发展了奋发向上、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五是坚持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与加强党的建设相统一。全市各级党组织抓党建聚人心,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应对危机、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困难大、挑战多、任务重的复杂局势下,我市仍然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得益于我们这些年来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形成了加快发展的产业基础、机制和后发优势;得益于我们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决策部署,行动坚决有力,措施果断有效;也得益于我们以“结构转型、创新强市”、“城乡统筹、集约发展”为新坐标,凝聚全市上下全力以赴保增长,顽强拼搏渡难关,科学发展上水平。这些年来鄂尔多斯持续快速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结构不停转型的过程,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城市文明、生态文明,结构不停转型,产业不断升级,经济社会活力不断增强。“两大战略”既是以往结构转型的有机承接,同时也是结合地区生产力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升现实和未来经济动力的新构筑、新开拓。应对金融危机的成功实践表明,“两大战略”是科学发展观在鄂尔多斯的新实践,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具体化。只有深入实施“两大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再创科学发展新优势,我们才能牢牢掌握更好更快发展主动权,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
二、关于当前形势与2010年的工作
前不久,中央和自治区先后召开经济工作会议,分析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提出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思想深刻,内涵丰富,任务明确。我们要认真学习、准确把握会议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要求上来,统一到中央和自治区对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上来,紧密结合鄂尔多斯实际,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好,落实好,坚定信心、再接再厉,力争今年各项工作取得更大成绩。
——一定要看到新起点。我市这些年固定资产投资连年大幅增加,去年全市GDP突破2000亿元,地区发展的物质基础更为坚实,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具备了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参与区域竞争的条件,为追赶沿海发达城市,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了较为厚实的基础。
——一定要看到新挑战。地区发展还不充分,经济体量不大,具有极大的成长性、发展空间和潜力,始终扭住经济建设的中心,加快发展将是我们的长期任务,追赶沿海发达城市,我们还要付出十分艰苦的努力;工业总体上处在产业链的中低端,“原字号”产品和初级产品比重较高,科技、人才、资本等高级要素支撑不足,产业优化升级的任务艰巨;投资过多地集中于能源产业,煤炭“一业独大”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产业体系尚未建立起来。特别是今年经济工作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在增加,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冷静,把困难和挑战估计的更充分一些,积极应对,妥善化解,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
——一定要看到新机遇。我们仍处于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期。今年经济发展环境总体上将好于去年,宏观经济走向回升,投资活跃,消费趋旺,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做大经济总量;油、气等能源供给趋紧的局面短期内不会改变,有利于我们加快发展煤制油、煤制气等清洁能源,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倒逼机制更为明显,有利于我们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非煤产业;国内外产业转移加快,生产要素流动加速,有利于我们扩大开放,优化地区要素结构。
——一定要看到新任务。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不动摇,继续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要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继续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产业化进程,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真正做到富民与强区并重,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这个总体要求完全符合鄂尔多斯实际,也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我们要认真落实。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巩固和拓展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势头,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奠定良好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央、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为重点,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深入实施“结构转型、创新强市”、“城乡统筹、集约发展”战略,努力实现经济总量更大、产业成长性更强、城市更美、环境更优、老百姓得实惠更多,为“十二五”乃至更长时间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0%以上,财政收入增长24%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5%和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确定这样的目标,既保持了一个较快的速度,同时给结构调整留出了较充分的空间,兼顾了当前和长远,兼顾了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兼顾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实际工作中各旗区要力争完成得更好一些。
——经济总量更大,就是以工业经济为重点,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狠抓各类重大项目建设,消费和投资双轮驱动,实现GDP、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四个过20%”,经济总量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进入全国地级市前20位。
——产业成长性更强,就是坚持在做大总量、加快发展中促转型,在转型中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发展非煤产业,以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经济发展更具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做到较高水平和长周期。非煤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40%,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40%以上。
——城市更美,就是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百万人口现代化中心城市,城市环境更加靓丽,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城市特色更加鲜明,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要素集聚能力、产业支撑能力、吸纳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城镇化率达到70%。建成国家卫生城市,加快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步伐,启动国家园林城市建设工作。
——环境更优,就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追求绿色GDP,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道路,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目标,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进一步优化。
——老百姓得实惠更多,就是坚持富民与强市并重,更加突出富民,追求经济发展的民生效益和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我们有基础,有条件,也有信心和能力。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又好又快发展态势,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干事创业的历史机遇,始终保持清醒、静心、实干、奋进,善于从变化的形势中捕捉和把握机遇,在复杂的局面中发现和培育有利因素,增强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一)发挥资源优势,建设国家战略性生态能源基地。在国内外产业分工中,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在于比较优势的不断放大和有效转化。我国能源结构是“富煤、少油、缺气”,依托资源大力发展煤制油、煤制气等清洁能源,建设国家战略性生态能源基地,我们地区的优势和潜力独特。我们要把地区优势特色产业融入国家经济建设、能源安全和低碳发展的大局中思考、谋划、推进,把煤的文章做足,坚持煤电化路港一体化发展,走“大项目、大循环、大园区、大产业、大市场”的路子,在大市场格局中形成清洁能源的绝对竞争力。做强,就是要加快推进千万吨级的煤转化基地建设,打造绿色电源网点,凸显能源产业竞争优势。做深,就是要大力推进煤制油、煤制气,以及煤制甲醇等煤炭资源等的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做精,就是循环发展,发展精细化工,利用粉煤灰提取氧化铝技术发展绿色电力,突破铝、锗、锌等煤炭有益伴生元素提取和煤层气开发的技术难题;大力提升煤炭现代产业的集中度和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煤炭回采率和开采洗选率,实现煤炭产业效益最大化,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要严格贯彻国家的煤炭产业政策,理性控制煤炭项目和生产,防止产能过剩的冲击,同时有力度地推动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竞争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环保指标过关、资源综合利用的大项目、好项目。今年重点推动神华煤制油第二条生产线和伊泰180万吨煤间接液化项目开工,扩大生产能力,形成煤制油的规模效应;加快推进神华2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确保新奥20亿立方米、汇能16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开工建设;确保中天合创300万吨、新奥40万吨二甲醚等一批资源综合利用深加工项目开工。认真做好地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积极抓好煤制油等重大规划和项目审批汇报,抓好外输管道等配套工程建设,确保地区传统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形成新的重大经济增长点。
(二)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非煤产业。我市煤炭产业经历了关小上大、淘汰落后、建设亿吨级现代化煤炭基地,为国家建设、能源需求和地方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从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路径看,产业单一会掉入“资源陷阱”,规避风险的回旋余地小,而且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趋势明显,随着周边煤炭整合和恢复生产,今年煤炭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增多,竞争将更加激烈。因此,我们必须见盛观衰,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以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化投资结构为源头抓手,加快培育和发展非煤产业,努力形成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产业格局。一是大力发展以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产业为重点的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要重点发展汽车制造业,切实抓好华泰、奇瑞、精功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强化自主创新能力,打造规模化汽车制造基地。加快城市中心区的制造业园区建设,积极发展煤机、化机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要充分利用“两个48%”的独特优势,加快发展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不断提高新能源在能源产业中的比重;生物产业要充分利用螺旋藻、沙棘、甘草、麻黄等优质资源,加快天然药物及保健食品的开发与生产,重点发展螺旋藻和沙棘产业,打造极具市场竞争力的天然健康食品。二是加快发展以物流、金融、文化旅游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加快推动四大中心物流基地建设,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落户我市,扶持一批骨干型第三方物流企业,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推动金融市场体系建设,争取国内外更多股份制银行入驻我市,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健康有序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规范民间借贷,形成以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为主导的现代金融产业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产业活力,弘扬民族文化,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引进一批文化旅游项目,培育一批文化产业市场主体,推出一批精品力作,打造颇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品牌。三是发展升级以纺织服装、食品工业、建材为重点的传统产业。鼓励和支持鄂绒集团等纺织企业建设绒纺科技城,加大研发力度,提高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能力,增强品牌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大力引进国内外高端食品大企业,加快培育发展本地龙头企业,鼓励企业按照国际先进标准,加快高端肉羊、肉牛等绿色农畜产品原料基地和深加工能力建设,打绿色牌,走名牌路;坚持传统建材和新型建材并举,加大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和运用,加快发展PVC、高档陶瓷等新型产业,强化产业链的延伸和配套,尽快形成市场竞争力。我们要始终依靠科学技术推动非煤产业发展,高度重视科技、人才和品牌的作用,全面提升产业和行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仅要形成结构转型的支撑力,更要形成经济增长的爆发力,走好内涵式发展的道路。
(三)举全市之力建设现代化城市中心区,塑造百年鄂尔多斯城市形象。中心城市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这些年,我们依托工业化大力推进城市化,城市框架基本拉开,城市功能日益完善,辐射带动能力明显提高。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城市化仍然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形象与经济崛起的要求不相适应,特别是城市中心区的吸纳、承载、带动能力亟待增强。东胜-康巴什-阿镇城市中心区,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实践看,城市中心区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激活消费的重要载体。不断完善城市中心区功能,增强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才能集聚人口,做旺商气,扩大就业,拉动消费,促进地区全方位发展。城市中心区是展示地区形象的重要窗口。大力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创业环境,让城市变得更文明、更现代、更美丽,彰显城市个性魅力,才能提升鄂尔多斯形象,增强对外来投资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城市中心区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平台。城市是发展制造业、消费产业和三产服务业的集聚地,抓城市也就抓住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非煤产业的“龙头”。城市中心区是经济社会战略性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城市是先进生产力的载体,强化产业、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和人才支撑,才能全面提升鄂尔多斯区域综合竞争力,打造具有国内外深刻影响的战略增长极。我们必须站在百年鄂尔多斯的历史高度,把建设百万人口的城市中心区作为战略性举措来抓,举全市之力打造现代化城市中心区,做强龙头,带活全局。一是规划设计要大手笔、大气魄。按照“立足全局、体现内涵、展示个性、着眼未来”的要求搞好规划工作,坚持高起点、高品位,突出地域特点、民族特色、时代特征和现代化水准,以“现在的经典、未来的文物、永恒的精品”的建设理念,切实在厚重文化、品质生活、精致空间、人性交通等重要特征及内涵要求上有大手笔、大气魄,打造宜居宜业、具有现代化水准的城市中心区。规划一定要慎重决策,精益求精,要有超前眼光和开放胸怀,要舍得在规划上花钱,使之能够体现时代特色和一流水平,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二是城市建设要大力度、大投入。围绕做大、做强、做优、做美城市中心区,加大拆旧建新力度,今年城市中心区要完成投入1000亿元,拆迁600万平方米,新建2000万平方米,加快供水、排水、供气、供热、供电及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解决好不通不畅、不美不亮、不干不净等问题,使中心城市面貌有一个脱胎换骨的变化。三是品位形象要大改善、大提升。品位形象既要体现在舒展大气上,更要体现在绿色生态上,体现在文化内涵上。围绕营造“水在城中、城在园中、楼在绿中、人在景中”的城市风貌体系,建设绿色生态城市。东胜要综合利用好城市中水,打造罕台川、吉劳庆川和昆都仑川“三川”水体景观;康巴什新区要全力建好乌兰木伦景观湖中湖区和下湖区,伊旗要抓好东、西红海子和柳沟河规划设计,构建草原、湿地、公园、绿地的大生态格局。要围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把生态建设与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结合起来,突出城市中心区、旗府所在地、工业园区、旅游景区和交通要道等重点区域,大力实施城市绿化工程,种大树、多种树、种好树,提高城市森林覆盖率。深入挖掘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博采众长,学习世界上城市规划建设的先进经验,精心设计建设一批展示地方特色、富有民族风格、体现时代气息、彰显人文底蕴,具有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的标志性工程和特色区块,塑造个性、体现特色、展示魅力。四是产业支撑要大扩张、大突破。城市是经济、文化、生态、人口等因素的综合产物,其中人是主体,环境是条件,经济是支柱。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与繁荣,产业支撑是基础性、根本性的支撑。要改造提升商贸、交通、餐饮等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科教文卫体等知识性服务业,规范发展房地产业,同时着力培育发展现代物流、现代金融、创意产业、文化旅游等新型业态,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吸纳大量人口转移,以产业集聚要素、集聚资源、集聚人气,推进要素扩张、经济扩张、城市扩张,形成二、三产业与城市化相互支撑、互为推动的良性格局。坚持经营城市理念,以开放的办法搞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管好用好城市资源。全力抓好创城工作,把城市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重点抓好公共场所的公共秩序和道路交通秩序整治,加强市容市貌管理,切实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营造整洁、有序、文明、安全的城市环境。目前,城市中心区发展正处于十分关键的时刻,可塑性比较大。我们正在进行的城市建设与改造,具有历史性意义,也就是说,三年、五年、七年的建设,决定着今后百年鄂尔多斯的城市风貌。城市风格一旦定型,影响将弥足久远。市、旗两级党政领导要充分认识到,我们所肩负的历史责任是沉甸甸的。历史给了我们机遇,我们要对历史负责,多留遗产,少有遗憾,让城市具有永久魅力,为鄂尔多斯的子子孙孙留下一笔宝贵的城市财富。
(四)认真落实自治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建设方案,走出一条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路子。要抓住我市被确定为自治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契机,落实好建设方案,深入实施“城乡统筹、集约发展”战略,着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上层次、上水平、求突破。一是进一步转移农牧业人口,走工业化带动、城镇化拉动的统筹发展路子。从我市的实际看,解决农村牧区问题的关键在城镇化,解决农牧业问题的关键在工业化,解决农牧民问题的关键在市民化。要把产业集聚、城镇建设作为突破口,促进生产要素向主导产业集中,产业向工业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在工业化、城镇化协调互动中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旗府所在地和产业重镇“三年大建设、三年大变样”重大工程进展,创造统筹城乡的前提性条件。加快推进18个精品移民小区建设。大力实施“四个一”配套工程,为进城农牧民提供一套住房,找到一份工作,落实一份社保,发放一份补贴,解决后顾之忧。尤其要高度关注进城农牧民转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强社区工作,融入城市文明,共建和谐家园。二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牧区生产力,走农牧业集约化发展路子。加强“三农三牧”工作,既要有政府的有力支持和投入,更要调整农牧业结构,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积极发展设施农牧业、节水农牧业,构建投入与回报、产出与效益相统一的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适应人口转移的新情况,农区要继续推进规模化经营,积极探索和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建立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大力发展公司化农牧业,抓好五家尧、白泥井、恩格贝、独贵特拉、赛乌素、三段地等现代农牧业特色典型,加快推进沿黄河百万只肉羊基地和沿无定河肉牛基地建设。面对生态脆弱、草原荒漠化压力加剧的实际,牧区要大力发展生态型集约化牧业,在水草条件较好的草原,推广限时放牧等草原保护和恢复、实现草畜平衡的有效办法,在生态难以为继的荒漠干旱草原探索规模化科学饲养方式,加大投入,创造条件,加快传统畜牧业向集约化畜牧业转变,开创生态、生产、生活共赢的新局面,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三是推进生态文明,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路子。生态是鄂尔多斯的生命线。要坚定不移推进“三区”规划,推进生态自然恢复区人口转移,严格执行禁牧休牧轮牧政策,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坚持宜草则草、宜林则林,推进生态基地和生态恢复区建设,重点实施好毛乌素沙地100万亩樟子松、丘陵地区100万亩山杏和100万亩沙棘“三个百万亩”生态工程,发展碳汇生态林业,巩固和拓展生态建设成果。强化与国内外知名大学、科研院所合作,大力发展林沙产业,提高生态建设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总结、宣传、推广杭锦旗人武部生态建设的典型经验,弘扬“科学精神”和“奉献精神”,掀起新一轮生态建设热潮。四是大力提高农牧民收入,走富民优先的发展路子。在充分挖掘农牧业内部种养增收潜力的基础上,探索农村牧区产权制度改革,增加农牧民财产性收入;加快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增加工资性收入;引导广大农牧民自主创业,从事力所能及的二三产业,增加非农经营性收入;着力解决牧区收入水平偏低的问题,出台惠牧政策措施,发放惠牧补贴,力争3年内全市农牧民人均收入过万元。五是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等值化,走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子。统筹城乡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资源配置,全面提高财政保障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健全农村牧区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农牧民医疗报销、子女就学等公共服务和城市同等待遇,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等值化。六是加强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走可持续发展路子。围绕“提升品质、完善路网、突破北线、畅通出口”的公路交通总体布局,全面展开新一轮城乡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抓好沿黄一级公路、包西铁路、机场改扩建工程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构建内外贯通、方便快捷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乡居民生产生活保障能力。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推进数字鄂尔多斯建设,为地区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基础条件。
(五)强化制度创新,进一步激活区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力。鄂尔多斯今天的发展成就,从改革开放之初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今天的农牧业规模经营,从当年以补偿贸易方式组建羊绒加工企业到后来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无不是制度创新结出的硕果。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两大战略”,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仍然要靠制度创新来保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制度创新,鄂尔多斯要着力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以制度创新推进对外开放。开放不足、对外依存度低、要素结构单一仍然是我们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必须毫不动摇地把改革开放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拓展提升改革开放的战略思维,致力于改善要素禀赋结构,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成长性和可持续性,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扎实的工作、更加有力的措施,把对外开放推向更高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转型、促创新、促发展。着力实现“六个转变”。一是实现由“西部意识”向沿海战略转变,主动融入京津冀,对接环渤海,盯住长三角、珠三角,面向海内外,在招商、项目、产业、市场、交通和各类要素方面大开放、大融入,构筑对外开放新格局。继续支持央企和外地有实力的大企业在我市做大做强。二是实现由单一的项目招商向产业链招商、园区招商和组团式招商转变,把好项目准入关,围绕龙头企业和产业配套,盯住产业链选商选资,选优选强,着力引进能够有效拉长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资源深加工项目和先进制造业项目,把招商引资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结合起来。三是招商引资的重点从引进项目向更加注重引进先进技术、现代化管理和专门人才转变,广泛吸纳集聚多种资源要素,把扩大开放与改善要素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结合起来。四是由资源型项目招商向全方位招商转变,在抓好工业项目的同时,切实抓好农牧业、生态建设、旅游业、物流业、金融业、现代服务业以及文化、教育、卫生等领域的对外开放和项目引进。五是实现由注重企业效益、财政效益向多元价值取向转变,更加重视引进企业的社会责任,更加重视对生态环境保护、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拉动就业、社会公益事业的贡献,把扩大开放与促进社会各领域发展结合起来。六是实现由政策优势向服务优势转变,切实优化软硬环境,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继续精简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下放审批权限,不断提升服务和保障科学发展的能力。第二,以制度创新推进本土企业成长、发展和转型。鄂尔多斯多年来关心、重视、支持本土企业发展,一大批本土企业为繁荣地方经济、推进城市建设、促进充分就业、发展社会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成为我们地区跨越式发展的中坚力量,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尊重和认可。也要看到,我们的本土企业多数是中小企业,与顶天立地的国有大企业相比,还没有形成铺天盖地之势,企业发展中还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本土企业发展提升到战略高度进行谋划,为本土企业发展撑腰和服务,积极营造支持本土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支持本土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采取多种有效形式,与外来资本、外来企业嫁接配套,借力发展;支持本土企业联手联合,在合作中实现要素优化组合,壮大经济实力;支持地方煤炭企业转型,培育替代产业;支持本土企业上市融资,做大中小企业贷款信用担保规模,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强化融资服务,切实解决本土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快培养本土青年企业家,形成规模宏大、结构合理、视野开阔、熟悉市场经济规则、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团队。进一步清除影响全民创业的体制机制性弊端,完善创业政策,拓宽创业领域,降低创业门槛,增加创业机会,释放创业潜能,引导和支持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在全市形成竞相创业的生动局面。通过创业提高经营性、财产性收入在居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中等收入者在社会成员中的比重。政府要制定扶持本土企业和全民创业的具体政策措施,并抓好落实。
(六)建设民生政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这些年,我们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发展社会事业,老百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按照现代化水平衡量,切实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改善民生任重道远。我们要围绕“学有优教、劳有丰酬、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把改善民生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第一追求,与发展第一要务、稳定第一责任同等重要,同样重视。市委、政府决定,2010年财政支出主要投向“五有”,重点为老百姓办好“二十件实事”,建设民生政府,各地各部门要切实抓好落实。要更加注重老百姓安居。衣食住行中,吃和穿已不成问题,今后要突出解决好“住”的问题。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今年新建20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6万平方米廉租房;有效控制房价非理性上涨,让普通居民、中低收入者买得起房、住得上房;提高城市居民住房品质,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8平方米。更加注重促进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年内完成就业培训5万人次,新增城镇就业3万人。尤其要做好牧民转移进城和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做好退伍军人的培训就业工作。优化城市居民收入结构,拓展居民金融投资的健康渠道,提高居民的股息、利息、红利等财产性收入。更加注重教育的普惠性、均衡性、优质性。全面推行“十二年免费教育”,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工程,新建一批中小学校、幼儿园,控制基础教育班容量。办好内大鄂尔多斯学院、鄂尔多斯职业学院,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培养经济建设适用人才。更加注重老百姓的医疗健康。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每个旗区都要集中办好一所较高水平的综合性医院,方便群众就医。新建嘎查村标准化卫生室100所,完善社区标准化卫生站功能,形成“十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提高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筹资和报销标准;实施大众体育器材进社区工程,提升市民的健康素质。更加注重繁荣基层文化。新建20个社区服务中心、27个基层综合文化站、100个标准化文化室;建立以图书馆、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等为主体,以社区服务中心为节点的“十分钟社区文化休闲娱乐圈”,不断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注重弱势群体生产生活。特别关注平均数掩盖下的贫困户。继续提高城乡居民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对城市低保边缘户实施分类救助,采取有针对性措施保障农村牧区贫困家庭、城镇困难家庭基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建立社保投入随经济增长同步增加的长效机制。更加注重食品和饮用水安全。建成市、旗两级标准化食品和饮用水安全检测中心,实现食品和饮用水安全监管全过程、全覆盖。更加注重扶持少数民族群众。加大对少数民族发展的支持力度,年内实现1万名少数民族贫困人口稳步脱贫,提高牧民生产、生活的政策性补贴标准。更加注重社会和谐稳定。切实加强社会政治稳定工作,建立各方联动、落实在基层、有效控制局面的工作机制,做到早发现、早上手、早解决,始终绷紧稳定这根弦。把煤矿特别是化工行业的安全生产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抓好信访案件排查解决,畅通民意反映渠道,维护好群众权益;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平安鄂尔多斯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提升全国最安全城市创建水平。年末岁首,要统筹安排好节日市场供应和安全运输等各方面工作,特别是要高度关注并切实解决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让各族群众过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
(七)加强党的领导,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科学发展水平。党的建设要始终高举科学发展的旗帜,把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与地区实际结合起来,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到实处,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加快发展的优势,以党建工作的创新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突破。
一是党委要总揽全局,切实提高领导和驾驭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各级党委要按照政治坚强、思想先进、民主团结、实践创新、作风纯洁的要求,始终站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时代前沿,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切实增强科学发展的坚定性、自觉性、原则性和创造性。要驾驭全局,科学决策,志在高远,加强对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的研究,善于聚集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组织资源、人才资源和各种要素办大事,真正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新实践中发挥坚强的领导核心作用。要立足现实,谋划长远,统筹协调,以辩证法分析解决所面临的复杂问题和矛盾,做到“七个统一”。既管方向,学会用宽阔眼界和胸怀观察世界、判断形势,吃透政策精神,吃透基层实际,又创造性地抓落实,着力破解影响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始终把握解放思想、推进工作的主动权;既抓好项目建设,又坚持好字优先,好中求快,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和结构转型;既强市,又富民优先,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不断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既抓经济社会的“硬实力”,也抓地区发展的“软实力”,切实把经济增长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上来,认真实施好技术创新工程、产业再造工程、产学研推进工程、创新载体建设工程和人才培养引进工程,着力提升地区综合经济竞争力,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既抓好发展第一要务,又切实肩负起稳定第一责任,坚持依法行政,妥善调处各类矛盾,加强安全生产,创新社会管理,不断增强应对复杂局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既抓物质文明,又抓政治文明,努力营造清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政治氛围和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善于做群众工作,善于做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善于同新兴媒体打交道,求真务实,苦干实干,不断增强党建工作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既抓全民创业,又抓良好社会风尚的营造,崇尚文明、崇尚荣誉、崇尚创新,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和全面进步。
二是组织开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社会”实践活动。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科学发展的实践在深入。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激荡思想,碰撞智慧,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学习是解决世界观、方法论的问题。思想的深度,决定工作的水准。不学习,就不会有新思维,不会有新追求,不会有新动力,就难以完成党所交给的时代任务。全市要通过开展“双学”这个新载体,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不断走向科学化、制度化,并形成长效机制,使各级党组织真正成为用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领导核心。学习的关键是厚积薄发,学以致用。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学习同率先发展、为民造福的价值取向和工作激情结合起来,同转变发展方式,再创科学发展新优势结合起来,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突出问题结合起来,同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结合起来,同加强党的建设结合起来,切实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坚持从严治学,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少应酬多学习,建立健全抓学习、促学习的责任制。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挥表率作用,带头学习,成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社会的精心组织者、积极促进者、自觉实践者。市、旗区两级党委组织部、宣传部要做出专门安排和部署,并纳入干部考核。
三是紧紧围绕科学发展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动科学发展,既是党委和组织部门衡量干部的“一把尺子”,也是干部自身成长成才的“一面镜子”。因此,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就要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坚持用科学发展“说话”,公开、民主、竞争、择优,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坚决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坚决整治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切实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切实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满意度。要按照“两个坚决、两个切实”的要求,激活干部和人才这个生产力中最重要、最活跃的要素,形成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人才济济、人才辈出的生动创业局面。要重实绩、重基层、重口碑、重能力。重实绩,就要大力选拔在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造福百姓、本职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干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和干事创业者有前途的良好局面;重基层,就要大力选拔长期在基层一线、条件艰苦地方工作,不图虚名、埋头苦干、改变面貌的干部;重口碑,就要大力选拔靠得住、敢负责、肯实干,党风廉政过硬,在群众中公论好、威信高的干部;重能力,就要大力选拔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在重要工作、重大事件、重点工程中敢抓敢管、敢作敢为的干部,真正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把干部队伍的注意力和心思引导到谋发展、干事业、创实绩、做贡献上来。要不断创新干部培养、选拔、管理、考核、任免工作机制,科学评价干部的德能勤绩、是非功过。进一步完善公开选任的程序及方法,提高选人用人的公开性和透明度,确保群众广泛参与,确保德才兼备、表现突出的干部进入组织视野。重视优秀少数民族干部、妇女干部和非党干部的培养使用。坚持在实践中培养、发现、选拔年轻干部,为品行端正、热爱事业、扎根本土,有锐气、有才气、肯吃苦的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保证科学发展的伟业代代相传。
四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要按照十七届四中全会的要求,坚持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根本,探索党内民主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最大限度地发挥基层党组织创造活力,凝聚智慧和力量,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社区党建要围绕推进城镇化进程,紧密结合城镇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和社区建设的实际,以搞好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为主题,以完善社区居民自治为重点,以创新社区党建工作机制、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为动力,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着力创建和谐社区、生态社区、幸福社区、数字社区。农村牧区党建要“创特色、树品牌、促发展”,嘎查村党支部重点是配强班子,提高素质,深入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着力培养选拔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带头人;苏木乡镇党委要强化服务职能,建立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加强生态建设,引导和帮助群众调整种养殖业结构,外出务工经商,尽快发家致富。学习借鉴邓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总结推广伊金霍洛旗村民自治新模式,不断增强农村牧区党建的生机和活力。机关党建要围绕“服务中心、建设队伍”的主题,发挥自身优势,切实解决部分机关党员干部在服务群众方面存在的感情不深、意识不强、本领不大、效果不好等突出问题,提高各级党政机关的执行力、公信力和亲和力。企业和“两新”组织党建要以提高组建率、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为重点,从提高认识、培养队伍、强化服务、构建机制入手,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管理、经营和企业文化活动来进行,充分调动“两新”党组织和党员在企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五是抓党风、抓政风、顺民意、扬正气。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政,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标本兼治,源头治理,严肃查处腐败案件,切实提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既提高发展能力,也提高抗风险能力,维护党的肌体健康。认真落实市委、政府“三重一大”规定和市纪委关于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以反腐倡廉建设的成效树正气、聚民心、促发展。结合机构改革工作,进一步转变职能,进一步转变作风,打造良好的政务环境。抓好全社会万人评议党政机关作风活动,找准问题,重拳治理,以群众满意、服务对象满意为根本标准,靠铁的决心整治发展环境,靠铁的制度清除干部作风顽症,靠铁的纪律确保政令畅通。坚持“严”字当头,坚决查处“吃拿卡要”,整肃纪律作风,提高行政效能,优化发展环境。纪检监察和组织部门要把整顿机关作风抓在手上,扎扎实实地抓出成效,使机关干部的内在素质有新的明显增强,对外形象有新的明显提高,机关作风有新的明显改进。落实好市纪委最近发出的关于在元旦、春节期间加强廉洁自律和厉行节约的通知,尤其是领导干部要自重自警,严格自律,强化他律,对违反规定的要严肃追究。
同志们,面对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机,去年以来,全市上下不屈不挠,化“危”为“机”保增长、求发展,提升了地区综合实力,缩小了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危机将会成为历史。伴随世界经济的逐步复苏,必然蕴藏着经济结构新一轮大洗牌、大调整、大发展。从现在开始到“十二五”末的六年,是鄂尔多斯发展极为关键的六年,将是我们走向现代化、融入国际化的关键时期。在新的历史关头,抓住机遇,创新发展模式,就能更好更快实现地区跨越式发展和质的飞跃,成为时代的弄潮儿;错失机遇,就会不进则退,甚至成为时代的落伍者。机遇稍纵即逝,未来任重道远。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珍惜和把握新的历史机遇,以坚定的信心、昂扬的志气,掌握发展主动权,步入发展新境界,收获发展新果实。各级领导干部要倍加珍惜党和人民的信任,倍加珍惜干事创业的舞台,锲而不舍,一往无前。我们坚信,经过我们这一代人的艰苦奋斗和顽强拼搏,一个更加朝气蓬勃、英姿焕发的鄂尔多斯,必将屹立在世人面前!一个更加科学、和谐、精彩的鄂尔多斯必将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