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极其尴尬的处境 长期过度扭曲很危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3:35:26
 
当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来到美国的时候,美国媒体却在惊呼中美高层军事交流甚至比美苏冷战期间还要少。仅仅从当前中美关系的重要性来看,这似乎是一个不太正常的情况。可是,一旦综合各方面情况的话,又会觉得再正常不过了。
高层的军事交流不仅仅是两军关系的一个客观体现,也是两国关系的一个客观体现。中美之间虽然高层往来日益频繁,但两国关系至今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位。美国一直在摇摆,这一点,从佐利克“利益攸关方”的提法上完全可以得到佐证。最近还冒出“战略再保证”这样一个提法。其实质,都是美国在对华定位上不明确的体现。
这一问题对于中国来说,也是一样。一方面,中国视美国为战略上的对手,另一方面,双方又已经是全球问题中的合作伙伴。世界地缘政治历史上,很少出现如今天的中美关系这么复杂的大国关系。毕竟,全球化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把两个大国联系到一起。
在这样一种复杂的双边关系下,双方的敌意都是客观的。这一点,体现在军事领域尤其严重。国际政治,谁也说不清明天会怎么样,何况如中美之间对双边关系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政策总是具有模糊和摇摆的特征。模糊的政策根本无法掩盖双方若有若无的敌意。
最让中国尴尬的是,在中美力量对比中,中国处于弱势地位。因此,中国不可避免地在国际政治领域要标榜中美互信。可是实际上呢?中国甚至担心明天就爆发冲突。美国至少在安全上拥有较大的裕度,从而可以获得更为灵活的政策导向。
即便从美国的角度来说,军事互信也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中国是美国的潜在挑战者,这种挑战首先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发生了。那么,中国进一步加强军力,事实上也在挑战美国的全球地位。换一种说法,无论是否具备道德上的正当性,中国的崛起事实上影响到了美国的利益。而美国又不可能依据中国的说法来判断中国的未来走向。因此,作为强势方,美国必然在军事上做好应对中国崛起的准备。
换成中国的角度,一个对中国进行军事上围堵的美国,更没法建立真正的互信。互信本身是基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而建立的。中国力量的整体趋势是外张的。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用一个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来束缚住自己的手脚,无异于猛磕慢性毒药。看似获得了稳定,实际上却丢掉了未来的发展空间。
美国很注重实力。中国的潜力,美国并不觉得能够成为谈判的资本。双方最大的差异正在于此。美国认为自己拥有了实力优势,中国则无疑觉得具有潜力优势。在不同要素重要性方面,双方的看法肯定无法走到一起来。
这里,又得提到双边交流不如美苏冷战期间的说法。美苏冷战,既然能够用冷战两个字来形容那么一个历史阶段,那么至少说明双方的关系是相对稳定的。不似中美之间,竞争对手、利益攸关方等等说法层出不穷,其间的混乱是不言自明。
问题出在中国身上。至今,中国的军事力量极度不匹配。无论是军事力量本身还是军事力量的辐射范围,都与国力的增长不相匹配。这种脱节,被美国看成是占据对中国优势地位的一个契机。如果军事力量一直成为中国的短板,那么中国在美国面前就是一个残缺的大国,永远都处于不动摇的弱势地位。利益所至,力量却望洋兴叹,相当于脖子被人家掐住,自然是翻不出什么浪花来。
纵向地来看,中国的军事力量发展确实很快。可是实际上,短板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国力增长的速度很快。中国军力也随之快速增长,有效的辐射范围却没有明显的增长。缺乏有效的战略空间,与美国的利益重叠区域却越来越大,只会进一步加强中国的不安全感。
日益强大的中国军力,也被压缩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无论中国的意志如何,力量本身就必然诉求外张。这一特性决定了美国受到的冲击会越来越大。美国与中国的战略线确实过于靠近中国。虽然中国的军力与美国差距很大,但是美国感觉到的压力已经很大了。这一点,从美国军事力量大范围地向亚太地区调动可以看出来。
这样一条环绕中国紧绷绷的战略线,无论如何也无法让中美实现互信。这条线如果不发生决定性的改变,就会吸引中国和美国越来越多的力量集结。最后,谁也无法后退一步的局面只会导致双方都面临骑虎难下的尴尬。换句话说,美国吃下去的,你让他吐出来很困难。可是什么都不让中国吃,中国又能忍得了吗?
中美在中国海上经济专属区范围内的冲突,只是一个开始和缩影。无怪乎美军高官强调仍然会继续在中国经济专属区海域的作业。在他们眼里,阻止中国真正崛起的最后机会就在军事领域了。
尴尬的现状,是中国这些年来集中力量发展经济所付出的必然代价。冲突并不是真正消失了。只是在靠近中国的战略线上,各方把冲突力量给蓄积起来了。现在放眼中国的各个边境方向,大量存在严重的冲突隐患。至于历史选择的对错,已然是无法评说。可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这种选择应该有一个限度。矛盾不能无限积累,否则无论是爆发还是化解,其代价都可能是中国所无法承受的。
美国是不会主动后退的。中国的军事力量应该更多地尝试去挑战美国的战略封锁,为未来突破这条战略线减压。毕竟,中美矛盾,早已经不是单纯靠避让就能解决的。其间所代表的利益之庞大,对于中国和美国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无论对于中国还是美国来说,想要互信,就得让美国把战略线向后撤。至于手段,也只能是中国去主动进取,而不是等待美国自己放手。美国向中国谈互信一点也不可笑,客观上说明中国在军事上的进取不足。以至于美国认为当前现状下存在互信的可能性。而互信的平衡点,就是现有的战略线。这样一个战略判断,融入到美国的政治抉择中,就是一个天然的高起点。这个高起点,事实上把中国逼在了墙角。不用实际行动推翻美国人的判断,中美更大的战略误判随时可能发生。
类似无暇号的事件的强度还不够,事发的海域还过于保守。时间对于中国来说不多了。难道,中国的航母以后只能在自己的近海游弋?如果把冲向远洋的希望仅仅寄托于航母的身上,那也落了下乘。中国的军事力量,不能受到武器的指导,而应该受到国家战略的指导。利益到哪儿,军事力量就走到哪里并不是一句口号。战略上首先有了需求,才能调动各种资源最快时间打造适宜的军事力量。闭门造车地打造军事力量,并依据军事力量来确定军事战略,与国家战略不匹配就是必然后果了。政治是目的,战争是手段,军事力量需要服务于大战略而不是反过来指导大战略。
中国的战略机遇期还很长。如果说要等战略机遇期完了才去实现军事突破,怕是只能迎接一场大规模战争了。长期过度的扭曲,绝对不会有好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