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四关】(2)------老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7:18:27
老年 ①
◇ 梁实秋
时间走得很停匀,说快不快,说慢不慢。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宴会中总是有人簇拥着你登上座,你自然明白这是离入祠堂之日已不太远。上下台阶的时候常有人在你 肘腋处狠狠的搀扶一把,这是提醒你,你已到达了杖乡杖国的高龄,怕你一跤跌下去,摔成好几截。黄口小儿一晃的功夫就窜高好多,在你眼前跌跌跖跖的跑来跑 去,喊着阿公阿婆,这显然是在催你老。
其实人之老也,不需人家提示。自己照照镜子,也就应该心里有数。乌溜溜毛毵毵的头发哪里去了?由黑而黄,而灰,而斑,而耄耄然,而稀稀落落,而牛山濯濯, 活像一只秃鹫。瓠犀一般的牙齿哪里去了?不是熏得焦黄,就是裂着罅隙,再不就是露出七零八落的豁口。脸上的肉七棱八瓣,而且还平添无数雀斑,有时排列有序 如星座,这个像大熊,那个像天蝎。下巴颏儿底下的垂肉变成了空口袋,捏着一揪,两层松皮久久不能恢复原状。两道浓眉之间有毫毛秀出,像是麦芒,又像是兔 须。眼睛无端淌泪,有时眼角上还会分泌出一堆堆的桃胶凝聚在那里。总之,老与丑是不可分的。尔雅:“黄发、齯齿、鲐背、耈老、寿也”。寿自管寿,丑还是 丑。
老的征象还多的是。还没有喝完川水,就先善忘。文字过目不旋踵就飞到九霄云外,再翻寻有如海底捞针。老友几年不见,觌面说不出他的姓名,只觉得他好生面 熟。要办事超过三件以上,需要结绳,又怕忘了哪一个结代表哪一桩事,如果笔之于书,又可能忘记备忘录放在何处。大概是脑髓用得太久,难免漫漶,印象当然模 糊。目视茫茫,眼镜整天价戴上又摘下,摘下又戴上。两耳聋聩,无以与乎钟敲之声,倒也罢了,最难堪是人家说东你说西。齿牙动摇,咀嚼的时候像反刍,而且有 时候还需要戴围嘴。至于登高腿软,久坐腰酸,睡一夜浑身关节滞涩,而且睁着大眼睛等天亮,种种现象不一而足。
有人讳言老,算起岁数来斤斤计较按外国算法还是按中国算法,好像从中可以讨到一年便宜。更有人老不歇心,怕以皤皤华首见人,偏要染成黑头。半老徐娘,驻颜 无术,乃乞灵于整容郎中化妆师,隆鼻隼,抽脂肪,扫青黛眉,眼睚涂成两个黑窟窿。“物老为妖,人老成精。”人老也就罢了,何苦成精?
老年人该做老年事,冬行春令实是不祥。西塞罗说,“人无论怎样老,总是以为自己还可以再活一年。”是的,这愿望不算太奢。种种方面的人情欠人,正好及时做 个了结。贤者识其大,不贤者识其小,各有各的算盘,大主意自己拿。最低限度,别自寻烦恼,别碍人事,别讨人嫌。“有人问莎孚克利斯,年老之后还有没有恋爱 的事,他回答得好,‘上天不准!我好容易逃开了那种事,如逃开凶恶的主人一般。’”这是说,老年人不再追求那花前月下的旖旎风光,并不是说老年人就一定如 槁木死灰一般的枯寂。人生如游山。年轻的男男女女携着手儿陟彼高冈,沿途有无限的赏心乐事,兴会淋漓,也可能遇到一些挫沮,歧路徬徨,不过等到日云暮矣, 互相扶持着走下山冈。白居易睡觉诗:“老眠早觉常残夜,病力先衰不待年。五欲已销诸念息,世间无境可勾牵。”话是很洒脱,未免凄凉一些。五欲指财、色、 名、饮食、睡眠。五欲全销,并非易事。
学会当老人 ①
一位叫伊利亚·爱伦堡的作家在去世前不久曾这样写到:“我学当老人己有十五载了。开始我想这种可能性很小,后来我才明白:肉体老化先于精神,我需要学会按 老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是啊,学会老年生活,这是很难的学问,但却是必须的。只有你不成为身边人的包袱,长寿才有意义。”
人到老年,肌体趋向衰老,其神经系统变得脆弱,老人是很容易感受到挫折的。他们变得难以适应变化了的生活环境,甚至对迁入新居这样的喜事也会感到不适应, 因为新住宅里的一切是陌生的,或许不那么随心应手,甚至要改变自己多年来形成的老习惯。每逢遇到类似的问题和困难,老年人便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满目悲凉” 或“老来无用”的伤感。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边的朋友一年年有减无增,而且因为年事渐高,又往往可能中断与老友们的联系。这也是老年人何以心理易变、孤独感严重的原因所在。心理状 态的复杂化,使亲人们感到老人接近暮年,性格变得乖戾,难以捉摸。诸如多疑、吝啬、保守、唠叨,动辄抱怨、教训他人等“老龄”怪癖,难免给亲人带来烦恼。
古谚说得好:“要想身体好,心里不要有烦恼。”老年人要克服自己看不惯新事物的毛病,对生活中的纠纷要尽可能以幽默态度处之。由一个年龄段跨入另 一个年龄段时,“爬坡”对我们来说变得越发艰难了,身体本身好似在寻求安逸。一个人随着年事的增高,会为自己规定一些新的禁忌:不能跑,不能疾走,不能干 重活(即使是力所能及的)。这些对于延缓衰老毫无用处,相反会老得更快。衰老是个复杂的过程,生命之火并不是一下子“熄灭”,而是在不断地适应与修复中缓 缓减退和消亡。
公元1世纪的罗马学者科尔涅利·采利斯建议:“一个人应当过各种各样的生活,城乡交替居住,常接触大自然。但要尽可能地多从事体力活动,因为游手好闲会使 身体变弱……”美国医学研究结果表明:70岁的男人如果每周从事锻炼时间达到3小时,便会感到自己倍加年轻。原来,体力活动不仅能保持体力不衰和生活情 趣,还可保持头脑清醒和创造力。此外,医学研究证明,脑力劳动同样也能益寿延年。历史记载表明,许多天才作品都是作者暮年之作。如著名的俄国画家列平在 86岁高龄创作了许多名画,诗人和思想家歌德83岁完成了他的名篇《浮士德》,文学巨匠萧伯纳、托尔斯泰等都是尽人皆知的寿星与多产作家。
有位科学家根据古今中外长寿者的生活经验,总结出这样一个结论:“谁不想老,谁就能不老。”我想,这句话对众多老年朋友肯定是有所启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