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气功法十三法(附:高血压放松呼吸操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7 01:02:35
发布: 2005-11-29 10:07 | 作者:圣法缘 | 来源:≡ 安居社区≡ 风水|生辰八字|星相命理|周易卜算|道教|佛教|中华玄学
采日精功法
第一步:舌尖轻舐上腭,存想心中有太阳如铜钱大小,红色发光,吸气时红光从心中上来出喉至舌尖,存想一下,然后随津咽下,并呼气;红光进入胃中,心中胃中皆是红色,将整个体内普照通彻。呼吸最好用逆腹式呼吸法。这样反复存想,一个呼吸吞咽为一次。如果唾液少时,以意下咽就行了,其存想三十九次。每天日出时做为宜。
第二步:静想太阳的光辉由鼻吸入,存放在天目(两眉骨交会处,印堂上微凹处),并发光普照遍身,身体火红透彻。这一步要吸长呼短,共三十九息。
采月华功法
第一步:存想脑中泥丸宫,有月如铜钱大小,照彻体内,如同白玉。吸气时,存想此月下行至喉,然后出喉至舌头,接着合口中津液咽下,呼气,存想此月送入胃中、脑中、胃中同放光明,身体雪亮晶莹如白玉,有清凉感,反复存想三十九息。此法最好晚上满月而做。
第二步:存想一日所采日精月华聚于天目,微微呼吸,由天目经脑后沿脊柱下达命门,再返转上行,透过脑中泥丸宫,沿前额而下,舌尖处略停,再随津液咽下,送入丹田,亦三十九息。
[ 本帖最后由 圣法缘 于 2005-11-29 10:43 编辑 ]
圣法缘 (2005-11-29 10:11:24)
形体采气功法是一种比较高级的采气法。它要求练功者的经络穴道全部通达,而且形成了体呼吸,方能进行。特别是体呼吸是一重要的关键。
体呼吸法就是采用全身毛细孔呼吸的方法。吸时意念全身毛孔张开,吸进天地自然清灵之气,呼时意想全身浊气、废气、病气排出。体呼吸法随时随地可以练,睡觉时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练到一定程度,往往全身产生升浮感,真是轻松惬意,飘飘欲仙,对失眠者也是一剂灵丹妙药。
采天气功法
练功者取站位,不拘方向全身放松入静,眼微间,呼吸自然,同时意念整个天体之气从上而下慢慢降落,罩住自己的形体,意念将自己置身于太空之中。然后采用体呼吸法,加强意念,将整个天体之气吸入体内。采吸时,练功者先由头部吸气,逐渐扩大到全身。
当全身都感知外气进入时,练功者可以加强意念,尽情采吸天体之气,让吸入的外气冲通全身筋骨百穴、五脏六腑,此时练功全身有冲胀之感。
采地气功法
练功者取站位,全身放松入静、呼吸自然,在入静同时意念整个天地之气从下而上升起,逐渐罩住人体。在地气上升的过程中,练功者先有地气从双脚进入,随地气的上升,逐步从脚底扩展全身。当气感很强时,练功者将感到体态轻盈,并有身体上浮和受气冲动之感。
采太阳之气功法
练功者坐、卧皆可,放松入静,呼吸自然,面向太阳,在入静的同时,意想太阳之气从上而下进入人体。当感觉全身冲胀时,练功者可以强化意念,将自己的整个形体置于太阳中进行熔炼,此谓之练体,时间可达半小时以上。
采月亮之气功法
其法与采太阳之气法相同,只不过当练功者全身冲胀有清凉之感时,不将形体置于月亮中去,而是引自己体内所吸之气归丹田结炼。同样,形体采吸月亮之气和结丹可以一起进行。
形体采吸太阳、月亮之气,练功者亦可以背向太阳、月亮,意念太阳、月亮之气从命门进入,直冲两肾,可以壮肾。女子以采太阳之气为佳。
局部采吸山水、花草、树木之气,其法与上相同。
定向形体采气功法
采东方之气法,练功者取站姿,放松入静,呼吸自然,同时意念东方之气由远而近从自己的上体右侧进入形体,直至肝部。
采南方、西方、北方之气法同上。但南方之气由练功者胸前进入直至心脏,西方之气由整个胸部进入肺部,北方之气由腹部进入直至两肾。
采中央之气法。练功者取站姿,全身放松入静,呼吸自然,意念中央上下之气分别由下而上、让吸入的外气冲遍全身筋骨百穴,五脏六腑。
采天地之气功法
练功者取站姿,全身放松入静,呼吸自然,同时意念整个天体之气从天上向下降落,整个大地之气从地下向上升起。练功意念自己站立在天地之间,形体为无穷大。头顶极天,为接天根,脚踏大地,为接地轴,让天地之气由上而下慢慢进入人体,大地之气慢慢由下而上吸入人体,在人体中部肚脐(神阙)交会。
练功者意念交会后的天际之气继续下行直至练功者脚底,上升的大地之气继续上升至头顶,使整个形体所吸天地之气混为一体。此时,练功者体内匀成混元气,其人体在气和气场的作用下,与天地合为一体。
卧式形体采气功法
练功者取卧姿,全身放松入静,呼吸自然、练功者可仰卧在地上或仰卧在床上,以卧草地为最佳。
卧好后,练功者意念整个天之气从上降下,由人体前面进入,整个地之气由地下升起,从人体的背面进入人体,二气交会相互渗透,匀成混元气,冲遍练功者全身。入静深者,练功者形体将变到无穷大,进入天地合一的气场境界。行功时间约在45分钟以上。完功后,自然收功。
圣法缘 (2005-11-29 10:14:10)
人体的各个主要穴位也是采气的重要通道,这些主要穴位是百会、神阙(肚脐)、命门、劳宫、涌泉。特别是神阙、命门、劳宫、涌泉更是常用的采气穴位。
用穴位采气关键是要打通这些穴位。而打通穴位,必须靠意念的力量,再辅助一些动作。以下主要是打通劳宫、涌泉和百会的方法,掌握了这三个穴位的方法,举一反三,其它穴位就好办了。
开劳宫穴功法
劳宫穴是人体内外气息交换的主要通道。劳宫打开后,练功者就非常方便地实现内气外放,外气内收,进而达到自然大宇宙和人体小宇宙平衡,即天人合一的境界。
功法:双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两臂自然垂于身体两侧,头颈端正,两眼微闭,含胸拔背,全身放松,意守丹田片刻。然后两臂向两侧平举,同时掌指上翘,至两臂呈一字形时,十指尖朝上。然后两臂外旋,转掌心向上,两手缓缓上举至头顶上方,两掌相合,用力向上一伸。然后慢慢沿身体正前方下降至胸前呈“合十”式。注意两手掌面不要贴紧,应有空隙,然后,两掌轻缓地向左水平摆动,意念两手之间的气贯入右劳宫穴,再轻缓地向右水平摆动,意念两手之间的气贯入左劳宫穴。如此反复导引。左右摆动的幅度不要过大,待熟练后,便可只有动之意,没有动之形。
经上势导引,气感较强后,以意引气。吸气时,气自下丹田上升 ——膻中穴——大臂、小臂内侧——劳宫,稍停呼气。呼气时,气进入另一劳宫穴——小臂、大臂内侧——膻中穴——下丹田。
收功时,左手心贴准肚脐,右手搭在左手背上(女性相反),先顺时针方向从内向外绕圈按摩18次,再反方向由外至内绕圈18次(女性相反)。搓热双手,轻擦脸部数次。
开涌泉功法
涌泉在脚心底,这个穴位的开通对于排除病气,吸取地气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涌泉的特殊的位置,不可能采取拉气的办法开通。所以主要是靠意念。练功者站坐皆可,先用意守法守住涌泉,待有感觉后,先默念“开涌泉,接通地气,通九重地。”然后,意念内气从脚小指到大指,沿整个脚掌边沿转一圈,然后从涌泉出去,深入地下,再引地气上升,从足三阴经回到丹田,然后再循足三阳经下去到涌泉入地下,反复循环,最后将地气收回丹田。
开百会穴功法
百会穴在头顶,为清阳之汇海。此穴在上乘功夫中极为重要,此穴一开,天地宇宙的清灵之气都能吸收过来。
(1)丹田补气法。练功者自然站立,舌抵上腭.意守丹田练功。左手手心对准肚脐,右手背对准命门,手心手背离体约一寸左右,每练3~5分钟左右要倒换一次,可练10-20分钟。此功法增长功力很快。
(2)贯项法:练功者自然松静站立,意守丹田,然后手从身体两侧轻轻抬起捧气至头顶,手心朝下,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对准百会三、五秒钟后,意念双手用力扑开头顶,恢复自然站立式。第二次右手在下,左手在上,这样反复作3-9 次。这种功法可很快开天门穴。天门一开吸力很大,周围一大片距离的外气都可采入,长功很快。
总之,穴位采气法,主要是打通穴位,穴位一旦打通,练功者无论是专门采气也好,还是随兴而采,都可以及时吸取天地自然的清灵之气,而获得高能量物质。只要意念到,气就能采进来。
圣法缘 (2005-11-29 10:15:40)
吞纳天气功法:
练功者以东、南、西、北任选一方,正面站立,双脚并拢,两脚尖在一直线上,垂肩坠肘,含胸拨背,手中指对腿裤缝,全身自然放松入静。待静后,头向上抬起,使整个面部迎向天际,眼睛不闭,呼吸自然,将口全张,用意念将整个天际之气吸入口中,快速吞纳入腹。待静后,再吞纳下一口。
练功者用意念认为一口不能吞纳整个天际之气,可分数口吞纳,即将天际之气分为几块吞纳。但吞纳天际之气的面积,必须由练功者的意念控制,依次连续进行吞纳。
吞纳地气功法
练功者站立,与吞天气法相同。待静后,低头,面部朝地,眼睛可闭可不闭,呼吸自然,将口全张,由意念将整个大地之气吸纳入口,吸入后快速吞纳入腹,待静后,再作下次。
练功者如一口不能吞纳整个大地之气,可按东、南、西、北、中五方,依次将大地之气分片用意念进行吞纳。吞纳大地之气,必须连续进行。注意:吞地气必须在田野草地清新、广阔、干净之处,切不可在污泥浊水、秽气之处吞纳。
吞纳太阳功法
练功者面对太阳,自然站立,全身放松,待入静后,眼微闭,留一线隙,眼看准太阳(此时眼会有泪水润湿眼眶,太阳光再强也不会刺眼,故会看准太阳),同时口张开,让口对准太阳,意念太阳落入口中,并快速将其吞纳入腹中。吞纳后,胸部有热燥感,待静后,又如前式动作,再次吞纳。
练功者吞纳数口后,可以闭口,闭目,保持静态,站在原地,眼前将显现一片黄红色光亮,且黄红色中有一蔚蓝色光。此蔚蓝色光将形成各种不同形状的物体,有圆形的,有人体部分骨骼形的,等等。若见此蔚蓝色之物形,应立即张口将其吞纳入腹。
吞纳太阳法,可分太阳初出、半上午、中午、半下午、太阳将将入时分别吞纳之。所选之日最好应是晴天,天际无云,雨后初晴亦好。太阳属于阳中之阳。长期吞纳太阳之气能强壮人之阳气,去除体内之阴寒之气,对于补益虚证作用甚大。
吞纳月亮功法
练功者面对月亮,自然站立,全身放松,呼吸自然,待静后,抬头,眼微闭看准月亮,让月亮银光射入眼睛内,同时张口,让口对准月亮,其意如月亮从太空落入口腔内,然后快速吞纳入腹,入腹后有清凉感觉。待静后又作第二次吞纳。
吞月亮法,可分月亮初出时、月中时、月入时吞纳。吞纳时间,应选在每月农历十三至十八日,以月圆时为好。
吞月亮法,对于阴虚体弱的妇女可以多练,正加《云芨七签》所说:“嗡月精,凡月初出时、月中时、月入时,向月亮立正,不息八通仰头嗡月精,八咽之。令阴气长,妇人嗡阴精益盛,子道通。”(八咽,即吞八口)
吞纳星辰功法
选在群星灿烂之夜,练功者站立如吞纳月亮法,面向天际,张口,用意念将群星吞纳入腹。若遇雨过初晴,天空现有明亮耀眼的星斗,可以单独向此星斗吞纳,其吞纳法和吞月亮法相同。其它星座也可单独吞纳。
吞纳山气功法
练功者面向所要吞纳的山或整个山脉,正面站立,姿式如吞纳太阳法相同。待静后,睁眼,将口全张,用意念将要吞纳的山或山脉全部吸入口腔内,迅速吞纳入腹。
若身处群山怀抱之中,可面向四面八方,依次吞纳,可将所有群山吞纳腹内,也可只选各群山的主要山脉,进行吞纳。
吞纳水气功法
水属阴中之阴,能充实人体肾气,培补人体之真阴之气。
练功者面向水源(江、河、湖、海)、采取站式,与吞纳天气法相同。待静后,睁眼,将口全张,用意念将江、河、湖、海之水,全部吞纳入腹内,待静后,再作下次吞纳。
练功者若站立在大江的桥上,可以先向上游站立,静后,张口,用意念将江河上游之水全部吞入腹内,再立即转向下游,用意念将上游所有的水吞纳入腹内。
采山水之气法,有如气吞山河之势,不但能练其形体,而且可以陶冶人的情操。
吞纳花、草、树、木气功法
此法可以参照吞山水,可块面吞纳,也可以单独吞纳,其要求与前面相同。
圣法缘 (2005-11-29 10:19:38)
(一)初级胎息功法
丹闾式胎息法
呼气时想尾闾关发热(尾闾穴至命门穴,道家称这一部位谓尾闾穴),吸气时想丹田贴命门或尾闾关。如此一呼一吸反复循环一段时间后,丹田和尾闾就有真气往来交通,此时尾闾关就会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将丹田吸往命门处,丹田呈脉冲式向命门跳动。当丹田跳至命门时,稍停数秒钟之后再复跳回原位,又复静止数秒钟再向命门跳动。如此往来循环,产生自动节律时,丹闾式胎息便成功了。
天凤式胎息法
天即玄关窍(玄关窍在两目之间由表入里l—2寸处),风代表下丹田。练功时,吸气意守下丹田,并用力将玄关窍的真气吸入下丹田,稍停一会,接着将下丹田的真气呼升至玄关窍。反复如此循环一段时间后,使玄关与下丹田之间产生蕴蕴之气,逐渐导致气海穴与下丹田之间产生拆力,即将丹田拆向命门。如此循环,当下丹田产生自动节律时,天风式胎息便练成了。
脐阴式胎息法
脐是肚脐,阴是会阴。会阴是任脉和冲脉的起点,脐是任脉经上的窍穴,又是十二经脉所会聚之穴,是人之元气所藏。吸气时意念会阴产生真气,并将真气用意念从会阴沿任脉上升至肚脐,呼气时意守肚脐,并用意念将肚脐的真气徐徐沿任脉降至会阴。如此反复循环一段时间,肚济和会阴之间就产生蕴蕴之气,气海与上丹田之间就产生拆力,把下丹田拆向命门。当下丹田产生自动节律时,脐阴式胎息便成功了。
初级胎息的注意事项
(l)初级胎息最重要的是意念和导引问题。因为上述的三种方法不是短时间修炼就能成功的,需要较长的时间。因为练功时间长,故练功对意念和导引往往不能持久,意念和导引一停,则杂念丛生,直接影响练功的效果。
(2)形体一定要放松,因为初次练功者,体内的真气微弱,如果形体不放松,那么微弱的真气在经络中运行就会受到阻碍。真气不能到达特定的部位,就不能发挥特定的气功效应,从而也练不出胎息。
(3)股息起动时,在呼气和吸气之间,有两个双闭气的过程。处在双闭气时,练功第一次感到胸闷憋气,呼吸困难,甚至难以忍受,心里往往害怕会憋死,总想用凡息代替胎息。凡息一起,胎息的自动节律尚未形成,所以,很容易被干扰而抑制住。所以凡息是初练胎息的克星,练功时切忌之。
(4)修炼胎息一个月左右,胎息的双闭气就会慢慢消失时,才是阴阳二气集中的景象。再闭目沿眼眶周围转眼珠,把阴阳二气聚成圆形。左升右降转36周。为巩固阳气,再睁眼左降右升转24周,退化阴气。转完之后,闭目内视祖窍中圆形。约5分钟,觉口中津液满足时,就用二目交集的神光,照送津液,降入脐下气穴中,目光随着照视气穴,观穴中虚空境界。吸气时用意达到气穴,呼气任其自然,意带始终守在下丹田中,做到一丝杂念不起。这样练功,经过3个月,才能感觉双目中心含有小气珠,就是神光产生。只觉有圆形,不显光明。如达到这种境界,练功人还必须有耐心和毅力。功中如觉有阳物勃举时,是精气冲功的“产药”信号。练功人要辨别清浊采炼。没有一丝杂念的阳举,采炼出口水,咽入气穴封存运化,是炼丹的真清原料。采练的方法为,阳物力量疲软,是微阳(小药)过嫩,不宜采取。可用神光协同真意由阳物动处,引回气穴,照视穴中虚空境界。这种过程,要循环多次,微阳经过多次积累,就达到阳物举而挺胀,小药不老不嫩的阶段,这时应立即采取烹炼。用意将它由动处采回丹田,略停,然后吸气用意引导精气,从下丹田直接运向尾闾。沿督脉上升到百会稍停,呼气从百会下降到下丹田,这样周而复始转动,不计其数,直至阳物缩小即止。口中生出津液,咽送到气穴。
心肾相交练法
每次静坐,把神光照视气穴,耳听于气穴,意守于气失。胎息的呼吸式可随意而转变。如原来丹田贴命门是表现皮肤吸气动作,此时只要加主观意念,就可以使皮肤变为呼气;反之丹田向回跳动时,本来皮肤表现是呼气动作,也可以加意念之后使皮肤改变为吸气动作。此外也可以用意念不管丹田来回如何跳动,皮肤均呈单一的吸气或呼气动作。
(二)高级胎息功法
人身体内有三个阴阳相交之处:第一个是双眼相交。左目属阳,右目属阴,使二目对视,就产生神光。神光照视气穴,主化阴生阳,如同天上的太阳,照射地上生长万物一样,没有它则万物不生。第二个是心肾相交。心神眉阳中阴,肾气属阴中阳。使心肾相交,就产生精气,化生津液,灌溉五脏。第三个是内气与天气相交。内气属阴中之阳,天气属阳中之阴,使二气相交,就产生内丹,化全身之阴,变为纯阳体。这三个相交,都是以真意为引。就是用一心不二的意念,引导阴阳交合。练胎息的产生,必须经过三个相交,生出内气,才能形成胎息状态。
双眼相交练法
入坐之后,紧闭口唇。舌顶上腭,双目相交对视正中鼻梁根处的外光,把心意定在双目中心。观光不可用力,而是轻松自如地看,观发双目中心发胀,或者樟糊不清穴,调鼻息达到气穴,使外来清气与神光相交,绵绵密密,存于丹田,心无一毫杂念起动,入于混沌状态。忽然一动,元气显于丹。元气出现,就是胎息的露像,元气在丹田中灵动活泼,宛转悠扬,美在其中,畅于四肢,如痴如醉。元气大动时,用意往后一引,元气上升于脑,停止片刻,口中化生津液,用意吞咽,降入下丹田。从此感觉鼻息似有似无,只觉元气后升前降,上下往来循环。这就是心肾相交的景像,也就是所谓“要得谷神长不死,须从玄牝立根基”。谷神就是双目中心有神光的元神,玄牝是心肾中间的门户。元气将虚无的心肾门户中,一上一下,一往一来地盘旋,才能建立真胎息的根基。
内气与天气相交练法
通过心肾相交而再心肾之门的内气旋转,使鼻息练到不入不出,就是外呼吸转化为内呼吸,也就是胎息。每次练功,以胎息为主,把神光勿忘勿助地定在胎息上,一心不动,自然外感内应,觉元气流于一身内外了。在此境界中,口中的金液吞咽之时,必须先提摄会阴穴之气,沿后背上升于脑,再于目引神光入脑,聚会片刻,会同口液,意送到下丹田,存守一会儿。如是练功,元气一现,浩大至刚,充满全身,只觉清静恬淡,身在气中,元神之光,悬于祖窍上,照耀全身。这样达到高度的内外气相交,古人叫做“乾坤交媾”。
高级胎息练法
入坐之后,把神光照视下丹田,使神入气中,气包神外。用这样的心意,锻炼神气交媾,总得两年之久,练到没有一毫杂念起动,脉搏不觉跳动,胎息停止运动,定于虚空,只觉有神光,在祖窍间照耀,形成了入小定状态。静极生动,忽觉全身元气向下丹田聚敛,现出一团真气,涵在绛宫。这就是绛宫之气,包住元神,天天感觉浑浑沦沦,如在母腹怀胎一样,随方就圆,温养于中。在此功境中,有时祖宪穴内出现跳动,不一会儿,遍体全身跳动,如炒豆粒一样,爆炸不绝,在身上闹成一堆。忽然口中甘露下降,急用神光凝视下丹田,转卯酉周天一遍,收存田中。有时又在静定之中,忽见一轮明月,现于目前,即用神光视之,不一会儿,又有日光发现,与月光合在一块急用神光,凝聚收敛,用鼻一吸,会同口液,送入下丹田。
圣法缘 (2005-11-29 10:21:07)
玉蟾饮津功
功法:
闭拢嘴唇,舌自然置于口腔中,闭紧唇齿使嘴里没有空间,然后慢慢地将舌尖缩回约10毫米(此时舌下就会有津液上来),又把舌尖伸长到抵住前齿。这样连续的做到口中清甜不渴约10分钟,每日1-3次。
圣法缘 (2005-11-29 10:24:15)
服日月光芒法是一种以存想为主的静功修炼法。通过存想日光或月芒进入内脏的方法,借以调整或促进内脏的机能,而起到延年长生的作用。
南北朝时陶弘景编注的《真诰》卷九收录此法。以后,宋代《云芨长签》也转录本法,流传颇广。后世流传的“服日月光芒法”有多种,其源多本于此。
功法:在白天取坐或立式,以鼻吸满气后,闭气不息,存想心中有个红色的太阳如铜钱大,从心中发出9条紫色光芒,向上至喉、齿间(不得出口),又下回到胃中;略停留一段时间后,两目内视,观想心、胃中光明透亮,然后以口慢慢吐气,再漱津咽液39次而止。每夜可练1—2次。
圣法缘 (2005-11-29 10:25:12)
行气法是一种静功自我修炼方法,主要以特殊的呼吸形式结合存想以推动内气周行全身的作用。
本法首见于隋代巢元方《诸病源侯论》卷一“风身体手足不随侯”导引法中。其操作采用仰卧式,方便易得,颇有特色。
功法:
(一)铺平床席,仰卧,宽衣松带,枕高3寸,两手握固(屈拇指于掌心,其余四指盖握拇指),手臂放松,两手离身侧各5寸。两脚概距5寸,脚趾竖起。
(二)排除杂念,专心一意调和气息,慢慢以舌舔唇以及牙龈,使津液满口而咽之。
(三)先口吐浊气数口,以鼻慢慢吸入清气,吸气和吐气时皆须极为细微,不出任何声响,每当吸气时,须以意送之,充满全身,然后从脚趾头出气。一般行气5-6次而出气一次,此称为一息。初习者,每次行气十余息即可,以后逐渐增加息数。
圣法缘 (2005-11-29 10:27:39)
呼吸静功法是一种以调息为主的内丹修炼方法,原载明代龚延贤的《寿世保元》卷四。其基本方法是“以意随呼吸,一往一来,上下于心肾之间”。龚延肾认为:“人生以气为本,以息为元,以心为根,以肾为蒂……,人呼吸常将心肾之间,则血气自顺,元气自固,七情不炽,百骸之病自消矣。”
功法;
(一)每日于子(23时-1时)、午(11-13时)、卯(5-7时)、酉(17-19时)四个时辰,独处静室,床铺厚褥,盘坐于上,以干棉球塞耳。
(二)闭目绝念,意随呼吸上下于心肾之间,呼吸不急不慢,任其自然。坐约一炷香时间,可觉口鼻之气似无出入。
(三)下坐前,先缓缓伸腿、开目、去耳塞。下床行数步后,仰卧床上稍睡片刻。起床后喝稀粥半碗。
圣法缘 (2005-11-29 10:31:03)
幻真先生服气法
功法:
(一)准备活动;择高燥净空之处,避风清静之室,辅以厚软之褥,仰卧,枕高2寸余,脚部稍垫高。呼出腹中浊气9次后,闭目、叩齿36遍,以敛心神;以指捻揉两目外内毗,并按鼻梁两侧,擦耳磨面。然后,舌抵上腭,待口中津液满口则下咽入胃中。如此三咽,两目内视,耳不外听,双手握固,身心完全入松,再进行以下操练。
(二)淘气法:当空腹时,仰卧,两拳置胸前两乳中间.两膝屈曲竖起,背部及臀部挺起离床,以鼻吸气,吸满即闭气不息,同时鼓动气海中内气,使之自内向外运转,闭气至极则以口呵出。如此作9遍或18遍。然后行调气法。
(三)调气法:以鼻缓缓吸气,再以口缓缓吐气,吸气吐气皆不可闻到声响。如此一吸一吐为1次,可作5次、7次或9次,以使气平和,然后行咽气法。
(四)咽气法:当吐气时,气海中内气随吐而向上直至喉中,待吐之极则闭口、咽津,男子从左、女子从右下行,使津液之下汩汩然有声,直达气海(脐下3寸)。初练者,气道不畅,对于摩胸腹以助气液下行。一般每闭口1次,叶连咽3次气津,接着用行气法。初练者只能咽1次气津,随即用行气法,待久练气通畅,方可逐渐增加连咽的次数。
(五)行气法:意想丹田后有二穴通督脉,当咽气至下丹田时,意想内气进入二穴,两条白气沿督脉直上泥丸,布散脑中,直至每根头发。而后经面部、下颈部、下颈项,至两肩,从两手臂内侧返至胸部,经中丹出(心区)布散五脏,然后回归下丹田。再直下至外生殖器,复分两路,经大腿、两膝、小腿、踝关节,直达足心涌泉。此时双拳松开展指,并想象身中所有的恶邪气、积滞瘀血等被内气荡涤一净,从手足浊趾端而出,谓之“散气”。如此为行功一遍,作毕可以调气法使气平和后,亦可再行第二遍。
以上述五法为基础,有此基础后,又可行以下数法:
(六)炼气法:宽衣散发,仰卧,舒展手脚,先用调气法,既而咽气,咽毕闭气不息,冥心绝想,任内气自由流通。当闭气至极,则缓缓吐气。若觉气喘即用调气法,待气息平和再如上法炼气。如此IO遍。初习气未通,可逐渐增加炼气遍数,多可至50遍。当炼气至遍身汗出,是得效之症,此时须安心和气,静卧片刻,不可起身吹风。本法不必每日操练,一般须在自觉身心状况良好时进行;若身心欠和,肢体乏力,昏昏欲睡之时则不可操练本法。
(七)委气法:于体气和平、身和调畅之时进行。或坐、或卧,目不外视,耳不外听,无思无虑,寂寂沉沉,如调气法鼻吸口呼,任其自然;一段时间后,当自身有气从周身毛孔出散时,则不再以口吐气。修纯熟则行、住、坐、卧皆可行之。
(八)闭气法:当修养不慎或偶患疾病时,须速入密室,两手握固,先调气,继咽气,然后闭气不息;何处有疾,即以意运气至病处攻之,闭气至极即缓缓开口吐气;然后再咽气、闭气,以意运气攻病处。若气急则调气,气平和后再闭气攻疾,可连续进行20—50次,直至患病处汗出即止。如果病未减轻,则须于每日半夜至清晨闭气攻疾,直至病愈。
(九)调气液法:凡口中焦干、口苦舌涩,或咽喉痛,不能食等属热极之症者,须大张口呵气10-20次,随后鸣天鼓7~9次,以舌搅口腔内,有津液即咽之,方才停止。若口中津液冷淡无味,或因呵气过度致心头如觉水汪汪,饮食无味,不欲饮水等,乃脏寒之症,须吹气以散寒温脏,直至口中和美,心头舒适,脏寒散而转温,即可停止。
圣法缘 (2005-11-29 10:35:18)
食气法是一种以吸为主的吐纲锻炼方法,即通过吸纳自然界之清气,同时自然地减少饮食的摄取量,籍以达到辟除邪秽、强壮延年的目的。因此,在秦汉古籍中也将此法称为“食气却谷”法。
食气法是道家辟谷服气的重要修炼术,《庄子》、《韩非子》等文献中,就有关于“食气却谷”方法的记载。自然界龟、鹤、蛇、鹿等动物之所以长寿,在于其“食少而服气”,故《却谷食气》篇中有“深息以为寿”的说法。自战国以迄明清,食气却谷之法沿袭不衰。
功法:
(一)修炼者可于夜半子时、清晨初寤及空腹之时,择取空气清新、环境幽静之处修习食气法。
(二)修炼者站立坐卧随意,修炼时静心凝神,掘除杂念,待心静气和,即呼修行。先闭口,以鼻缓缓引气,待吸满后将口中清气如吞咽状咽入腹中;随后想象体内秽浊之气,待吸满后将口中清气如吞咽状咽入腹中;随后想象体内秽浊之气随吐而上出于喉中;待吐气已极则闭口,再行引气吞咽之法。如此吐纳一次,称之为“一咽”。
(三)初练者每日应不少于百咽,熟练后可增益其数。在练习食气法的同时,应适当减少食物的摄入量。一般在修习10天后,可使摄食量明显减少,而精神却较往日更为饱满。
圣法缘 (2005-11-29 10:36:18)
服气法是一种内丹静功修炼方法,主要通过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并结合存想以充实内气。
本法与“食气法”、“胎息法”等同属一源之分化。唐代前后,道家服气法颇为盛行,各种形式的服气法争奇斗艳,如“张果报气法”,“李奉时服气法”,“王说山人服气法”,“昙鸾服气法,“君房服气法”,“茅山贤者服气法”,等等。
功法:
(一)无论何时何地,行、住、坐、卧之际,凡空腹之时,皆可服气。
(二)服气前,须摒除杂念,凝神一志,闭口合齿、以鼻引气,同时放松两肋及小腹,使其自然充满。
(三)等气液满口时,即以意向下吞咽;如吞食物般,头后仰,颊肌收缩,气液存于两肾,气存于胃肠,如出现肠鸣,是气液已下行之征。每次连咽3—5咽,每隔2小时许可再咽之。
服气日久,气存元海;当有病患之时,即可运无海之气,以之攻疾。
圣法缘 (2005-11-29 10:38:57)
六字气决法是一种由六种特殊的呼气法组成的修炼方法。每一种呼气方法均有特定的吐字口型,可相应地调整某一脏腑的机能,从而有针对性地发挥祛邪安脏作用。
本法之渊源可追溯至先秦。如《老子》二十九章中的“或嘘或吹”;《庄子·刻意》中的“吹响呼吸,吐故纳新”等。而记载“六字气诀”具体方法的现存最早文献,是南北朝时陶弘景编篡的《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篇》。如述:“纳气有一,吐气有六者,谓吹、呼、嘻、呵、嘘皆出气也”,书中具体地记载了每一个呼气字诀所相对应的脏腑及其调治法等。但书中所载六字气诀,并非陶弘景之独创,是他根据道家先人经验及其记载编篡而成。
功法:
1、“嘘”字诀:坐或立式,怒目瞪睛,作念“嘘”字口型(不出声,以下各诀同)吐气;以鼻吸气时眼睛微开,口轻闭。可治肝脏热邪,目赤多泪等。
2、“咽”字诀:立式,双手擎起,作念“咽”字口型吐气,吸气时手放下。可治肺病、胸隔烦满、痰阻上焦。
3、“呵”字诀:两脚并立,两手十指交叉,举过头顶,作念“呵”字口型吐气;吸气时手放松。可治心火上炎,口疮,心烦,热痛。
4、“吹”字诀:坐式,两手抱膝,作念“吹”字口型吐气;吸气时放松、可治肾病、身体赢弱、面色昏暗、耳鸣等。
5、“呼”字诀:坐或立式,撮口,然后作念“呼”宇口型吐气;吸气时口轻闭。可治痰阻脾胃、泻痢、肠鸣等。
6、“嘻”字诀:卧式,作念“嘻”字口型吐气;吸气时口轻闭。可治三焦湿热。
无病者可按春季用“嘘”宇诀,夏季用“呵”字诀,秋季用“咽”字诀,冬季用“吹”字诀,四季末十八天用“呼”字诀,常年进行。
圣法缘 (2005-11-29 10:45:30)
高血压放松呼吸操
1、起势呼吸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臂垂于两侧,掌心向内。吸气时,两臂侧平攀与肩平行,掌心向下;呼气时,两臂由体侧向前,掌心向F按。再自然呼吸,两臂慢慢放下,同时屈膝半蹲。然后直立还原成起势。重复8~10次。
2、托天呼吸吸气鼓腹,两臂屈肘于腹前,四指相对掌心向上;呼气收腹,两手由腹前经胸前至头上方,翻腕,掌心向上托,自然呼吸,两臂由体侧落下,两腿半蹲,然后直立还原。重复8~10次。
3 、平向呼吸吸气时两臂侧平举,掌心向上:呼气时重心移至右腿成侧弓步,右臂上举,上体向左侧屈,两手心。相对成抱球。自然呼吸,右臂经体前向左下绕,与左臂一同伸向左侧下方,屈膝呈半蹲位。吸气时转换成正面半蹲位,两臂平举,手心向上。然后呼气直立还原成起势。左右交换重复8~10次。
4、丹田呼吸吸气时左脚向左前迈出一步,重心移至左脚上,同时两臂向左上方斜举,手心相对。呼气时左腿收回,两臂自然落下,双手重叠干脐下丹田处,然后自然呼吸还原成起势,重复8~10次。
摘自《医药养生保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