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国有企业成为中国的“太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08:27:04
别让国有企业成为中国的“太监”

刘罡

国官方媒体总教导我们说,国有企业是共和国的“长子”,但我却越来越觉得国有企业正在成为共和国的“太监” ──一个六根不全、身份特殊且心怀叵测的群体。为什么在局外人眼里形象猥琐的“太监”,在官方媒体眼中却是需捧在手心里的“长子”呢?一个重要原因恐怕是执政者离不了自己的“近卫军”。
纵观中国历史,大凡汉人坐江山的朝代,总难免出现太监得势的局面。在笔者看来,这主要是因为中国自秦代以来就实行中央集权制,在皇帝和百姓之间缺少一个拥有实权的贵族阶层作缓冲,而皇上又不能成为孤家寡人,总需要有一批信得过的人拱卫在自己周围遮风挡雨,于是皇帝的奴才便近水楼台先得月,成为了封建皇权下的特殊利益集团。元代和清代是少数民族坐天下,蒙古人和满洲人这两个统治民族本身就是拱卫在皇帝周围的天然近卫军,自然不劳太监横插一脚了。
用太监当近卫军有两个明显好处,一是其“六根不全”,缺乏谋朝篡位的先天条件,只能依附于皇权;二是他们缺乏在社会上自立的能力,其权势和荣华全来自皇帝的赏赐,老板一翻脸,立马就可以把他们从九霄云端打入十八层地狱,因此容易掌控。我之所以觉得国有企业像“太监”,主要也是基于它们在这两点上的相似性。首先,人们常爱说国有企业最大的问题是“所有者缺位”,因而很难说它们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这不就是“六根不全”嘛,有了这种先天劣势,国有企业想离开政府这个老板去单飞确实很难。其次,国有企业掌门人的权势和地位都是政府给的,只要一被“双规”,多么牛气冲天的人也会如人间蒸发般消失于江湖,远如陈同海,近如张春江,都是活生生的例子。相比之下,靠自己努力打出一片天地的民营企业家就没那么老实了,中国昔日首富黄光裕虽然二审仍被判14年监禁,但黄老板在狱中依然把一场国美控制权之争玩得有声有色。
太监虽然可以帮皇上的忙,但也可以坏皇家的事。在封建时代,如果太监的权势太大,那么作为社会中坚阶层的士大夫就会觉得世道不再清明,就会与皇上离心离德。在当今时代,如果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影响力太大,为中国经济提供着大部分增长活力和就业机会的民营经济就会觉得受到遏制,政府的改革开放政策就会受到质疑。更重要的是,如果太监集团的势力过分膨胀,它还有可能反过来倒逼、控制皇权,以奴欺主,唐朝时宦官集团可以决定皇帝废立的现象就是明显例证。中国的国有企业虽然现在还没到尾大不掉的地步,但它们某种程度上说已经形成了一个特殊利益集团,开始为了自己的利益与国家博弈。比如说,近年来政府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出台了不少,但限制民营企业市场准入的那堵玻璃墙始终无法捅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有垄断企业在从中阻挠。
平心而论,就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而言,国有企业有其一定的存在必然性和必要性,政府顺应时代潮流的做法应该是把它们逐步推向市场,使之成为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经济实体,最终成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公众公司。如果政府只从一己私利出发,利用国有企业的先天缺陷,使之成为给自己保驾护航的驯服工具,这既不利于整个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也会给政府自己的施政埋下隐患。一句话,别让国有企业成为中国的“太监”。
(本文作者刘罡是《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编辑兼专栏撰稿人。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