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的危害与防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8:03:19
王国华
骨质疏松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原发性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代谢障碍性疾病。
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很多,钙的缺乏是被大家公认的因素。然而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对骨质疏松症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证实,人体的正常环境是弱碱性,即体液的PH值维持在7.35-7.45之间时,就是健康的。可是因为饮食、生活习惯、周围环境、情绪等的影响,人的体液很多时候都会趋于酸性,尤其是在人体摄入大量高蛋白、高糖分时。出于本能,为了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身体就会动用体内的碱性物质来中和这些酸性物质。而体内含量最多的碱性物质就是钙质,它们大量的存在于骨骼中。那么,在大量进食酸性食物的时候,身体就会自然地消耗骨骼中的钙质来中和血液的酸性,以维持酸碱平衡。因此说,酸性体质是钙质流失、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
导致骨质疏松的具体原因有内分泌因素、遗传因素、营养因素、废用因素、药物和疾病因素等。按其发病机制骨质疏松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Ⅰ型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由于雌激素和睾酮缺乏,导致骨量流失。
Ⅱ型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由于年岭增长,骨形成下降,引起骨皮质和骨小梁丢失,增加了髋骨、长骨以及椎骨的骨折危险性。
Ⅲ型是继发型骨质疏松症。药物,特别是糖皮质激素或是其它病变造成骨量丢失。
骨质疏松的主要症状是:
1、疼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症,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
2、身长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著。
3、骨折。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4、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关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目前尚无理想的办法,现行的一些治疗药物疗效也都有很大的局限性。总的治疗原则是,对于Ⅰ型骨质疏松症,因为是由于雌激素缺乏导致的骨量流失,因此可以使用骨吸收抑制剂,如雌激素、降钙素、钙制剂等;对于Ⅱ型骨质疏松症,因为是增龄老化所致调节激素失衡使骨形成下降,因此可以使用骨形成促进剂,如活性维生素D、蛋白同化激素、钙制剂、氟化剂、维生素K2等;对于Ⅲ型骨质疏松症,因为是药物或疾病引起的,应该先有针对性的去除药物和疾病因素,再进行治疗。
由于药物治疗作用有限,因此对骨质疏松症还得从预防做起,搞好一、二、三级预防。首先是一级预防,就是在年轻时就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有一个科学的膳食结构,少摄入动物性食物,少摄入酸性食物,少吃食盐,少吃糖,少喝浓茶和咖啡,要不吸烟,少喝酒,多接受日光浴,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尽量保持体内的钙质。其次就是注意二级预防,人到中年后,要注意每年检查一次骨密度,监测钙质流失的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近年来欧美国家的一些学者主张妇女绝经后的三年内即开始实施雌激素替代治疗,并且坚持长期的预防性补钙,用固体的骨肽制剂骨肽片进行预防。日本则多主张用活性维生素D(罗钙全)及钙来预防骨质疏松。并积极治疗与骨质疏松有关的疾病,如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炎、甲亢、慢性肝炎等。再就是到了退行性骨质疏松的阶段,用上述说的治疗办法,积极进行三级预防。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进行得越早,就越主动,效果就会越好。
目前,在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上有很大的误区,认为骨质疏松就是钙流失,治疗骨质疏松就是补钙,补了钙骨质疏松问题就解决了,因此补钙越多越好。其实,这是不对的,一般的补钙是不会有多大作用的,甚至有副作用。要想收到较好的效果,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采取综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