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频陷“滑铁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19:19:31
专家解读五大误区
在清华大学举行的“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全国高校行”公益活动闭幕式上,知遇网董事长陈畅指出,具有技术优势未必就能创业成功,好朋友并不等于好团队,创业大赛上的辉煌并不等于创业成功,大学生创新创业要走出五大认识误区。
满怀激情,充满活力,这是许多大学生创业者的优势。但由于存在一些认识误区,90%大学生创业频陷“滑铁卢”,屡屡失败。
近日,在清华大学举行的“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全国高校行”公益活动闭幕式上,知遇网董事长陈畅指出,具有技术优势未必就能成功,好朋友并不等于好团队,创业大赛上的辉煌并不等于创业成功,大学生创新创业要走出五大误区。
误区一:有技术优势就会创业成功
如今,许多创业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生具有技术优势,有的甚至握有专利。由于拥有良好的技术,他们总是对自己的创业前景过于乐观。陈畅指出:创业是一种商业行为,技术的先进性不等于商业的成熟性,有技术优势并不一定会取得创业成功。
她举了一个例子:提起电子书,人们会立刻想到汉王电纸书。实际上,世界上第一部电子书是天津津科生产的翰林电纸书。2000年,天津津科推出首部阅读不耗电的电子书,被列入天津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翰林电纸书比2007年上市的亚马逊kindle足足早了7年,却一直默默无闻,鲜为人知。即使是电子书风靡的今天,翰林电纸书在国内的知名度也远不如汉王电纸书。
陈畅说,技术型创业有投入周期,技术转变为产品,再成为盈利产品是需要时间的,创业者不要乐观估计技术的成熟性。大学生在技术创业前必须经过周密的市场调研和论证,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商业和管理的学习与理解。
误区二:复制成功的商业模式一定成功
目前,我国许多风险投资在选择项目时,会考察这样的项目在国外是否有成功案例,如果有,项目获得投资的机率就比较大。为此,许多大学生会复制国外成功的商业模式,并期待也取得相似的成功。
但并非所有复制的商业模式都能取得成功。陈畅介绍:8848网站成立于1999年,是我国最早复制美国电子商务盈利模式的电子商务网站。该网站在2000年被美国《时代周刊》称为“中国最热门的电子商务站点”;2001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显示,8848是中国被用户访问最多的工业和商业类网站。但是,由于受到互联网泡沫的影响,再加上当时电子商务环境不完备、风险投资过多介入管理等,8848迅速倒闭。之后几年,8848经历了东山再起、二度倒闭。如今点击曾经风靡一时的8848网址,指向的却是一个淘宝推广导购网站。
“在国外成功并不意味着在国内也能成功,商业模式一定要‘落地’。”陈畅说,随着时代的发展,客户的购买和消费模式、市场发育程度等都对商业模式的应用提出了苛刻的条件。她建议,理工科大学生在创业时要把握好商业模式复制与本土化的关系。
误区三:创业大赛成功=创业成功     近年来,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层出不穷,这些大赛为大学生了解创业、尝试创业提供了很好的渠道。
但陈畅也指出,创业大赛不同于真正的创业,创业大赛的辉煌并不等于实际创业成功。
她用自己的朋友户才和的亲身经历来举例。户才和曾经在2000年全国创业计划大赛获得了金奖。但是,因为专利归属问题,他一直未能真正创业。2001年,户才和从北京大学毕业,在之后的7年时间内先后在《投资与合作》、《新财富》、《互联网周刊》等杂志担任记者、编辑、主笔。直到2008年,他才决定与他人合伙创办了好投网。
“即使在创业大赛中取得了成功,大学生也要考虑创业时机是否成熟。”陈畅表示,如果大学生在现实的创业中不能很好地把握商业机会,不能很好地与客户建立信任关系,“也许你能拿到创业大赛的大奖,但在最后真正的创业中仍会失败。”
她表示,在现实的创业过程中,最终的评委是客户,大学生要充分地分析和考虑到其间可能面临的各类困难。她建议大学生在创业时机成熟前先到行业领先公司或其他创业企业历练,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和对市场和商业的理解力,这样会大大提高创业成功率。
误区四:好朋友=好团队
如今闻名全国的三夫户外董事长张恒成功之前也历经坎坷。1996年张恒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和两个大学好友共同创立了一家多媒体软件开发公司。一年后,该公司就宣告创业失败,好朋友创业团队被迫解散,张恒也负债20多万元。
“现在很多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组建就是叫上几个好朋友,一起开公司。”陈畅说,好朋友共同创业成功的案例不少,但并不意味着只要是好朋友就一定会成为创业的好伙伴。
她指出,价值观一致、能力和经验互补、明确的决策模式是建立好的创业团队的必要条件。理工科的创业团队容易偏于技术,使得创业过程中缺少对市场和商业的把握。技术型创业团队要特别注意吸收理解技术而擅长商业运作的团队伙伴,并且应当在实际的合作中不断磨合,形成默契。
误区五:商业并购就是创业成功
许多大学生书写商业计划书时,总是以企业上市或者被并购作为创业成功的一个目标。陈畅指出,并非所有的商业并购都是机会,还有可能是陷阱。
她举了业内一个很有名的例子:2007年,深圳市宏保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李茂玉、姚峻将其控股子公司广州软动智软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80%的股权转让给已获国外巨额风险投资的北京软通动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双方签署了对赌协议,付款总额取决于该子公司2007年经营业绩。但因种种原因,投资者未按协议支付后续费用,从而导致其创业团队掉入并购“陷阱”,如今双方不得不在北京对簿公堂。
“现在对赌协议签订比率越来越多,创业者在面临商业并购时一定要注意是否是‘陷阱’。”陈畅总结,创业者在面对商业并购时需要注意三大问题:一是要对未来的业绩有合理的预期,避免制定过高的业绩标准掉入自己挖下的“陷阱”;二是要聘请法律顾问全程跟进,避免因为协议等相关法律文书漏洞引发后续问题;三是一切按照协议执行,切勿因为对投资人的过分信任省略一些法律上必要的重要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