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耕地减少可能引发粮食危机--南方报业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07:36:49
全球耕地减少可能引发粮食危机
2010-08-09 09:51   南方月刊   网友评论 0 条,点击查看    我有话说
地球,这个总体面积变化不大的星球,承受着越来越多人类的繁衍生息。随着全球人口不断增加,人均耕地越来越少,可能引发粮食危机。
人类正使用着1.2个地球
联合国人口署2005年2月25日发表报告预测,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1亿。
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地球农业生态划分研究结果显示,按土壤、气象条件和现行的技术推算,全世界可从事农业生产的土地面积约为42亿公顷,相当于目前世界已耕地面积(15亿公顷)的近3倍,占到地球陆地总面积的11%。尚未使用的27亿多公顷土地为森林和草地,从开发成本和对环境的影响考虑,将这些地区都变成农地是不现实的。
统计显示,全球人均可耕地已从1961年的1.45公顷降至2007年的0.74公顷,减少了二分之一。目前东亚和南亚人均可耕地面积只有不到0.17公顷;非洲人均可耕地面积已由20世纪60年代的0.5公顷减少到不足0.3公顷。
中国人口13.2亿,相当于美国人口的4倍多和加拿大人口的40倍,土地资源条件和环境不如美国,可耕地资源不如加拿大。但是,各个领域占用农地大大超过美国和加拿大。人均耕地已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2.5亩减少到1.4亩,仅为世界人均耕地的1/3。2008年10月23日国务院发布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规划期内全国耕地保有量2010年和2020年分别保持在18.18亿亩和18.05亿亩。要守住这条耕地红线,面临诸多挑战。
印度面积295.24万平方公里,至少有1/4的地理区域(约8100万公顷)正在荒漠化。印度每10个人中有6个是农民,但是,去年粮食产量不足2.2亿吨。印度拥有地球约2.3%的土地资源,4%的淡水资源,却养育着地球上17%的人口。预计到2026年,印度人口将达到14.71亿,超过中国人口,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度著名农业科学家M.斯亚米纳坦指出:“如果粮食生产力得不到提高,农业不受重视,我们会陷入非常严重的困难。”
人类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土地,人地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土地支撑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人类与地球万物如何共生,已面临严峻挑战。世界自然基金会在其2004年度的《生命行星报告》中分析,自20世纪80年代起,人类的全球生态足迹出现了“赤字”,这意味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速度快于其再生速度,人类正使用着“1.2个地球”。特别是随着人口的增加,需要生产和供应更多的粮食。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到2050年,如要满足世界人口的食物需要,粮食产量必须在现有基础上增加一倍左右,这还没有考虑生物质能源开发等对粮食需求的增加。2009年举行的八国集团(G8)首脑会议发表报告指出,假如在2050年前世界粮食产量不能翻一番,全球将爆发“粮食危机”。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大声疾呼,粮食危机是一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输不起的战争”。
美国是“新鸦片战争”的发动者
粮食不仅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且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20世纪70年代展望美国地缘政治的长期目标时说: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所有的人。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地缘政治家威廉·恩道尔在其畅销全球的著作《粮食危机:运用粮食武器获得世界霸权》一书中指出,主导全球粮食贸易、主导世界石油市场和主导非共产党国家的武器市场一起,是二战后华盛顿政策的核心;为控制世界粮食,美国发动了“商业化农业”“绿色革命”“生物燃料革命”以及“基因革命”等。恩道尔认为:“基因革命”实质上是一场旨在控制世界人口、控制世界粮食进而控制全球的“新鸦片战争”,在这场战争中,美国政府是发动者和主要推手。
美国农业产值仅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加值的1%。但是,美国生产的粮食不仅满足国内需求,而且大量出口。例如,美国玉米产量占世界玉米产量的40%,玉米出口占世界玉米出口的70%。迄今美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美国依托其发达的期货市场,左右着全球大豆、玉米和小麦等主要农产品贸易的定价权,美欧四大粮商垄断世界粮食交易量的近80%。2009年,美国用多达1.7亿吨粮食(相当于3.3亿人一年的粮食消费量)来提炼乙醇燃料,导致粮价上涨和供需关系紧张。
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2009-2018年农业展望》报告的数据显示,一些粮食价格比1998-2008年期间的价格高出了一倍。未来10年,除牛肉和猪肉外,农产品价格仍将高于1997-2006年的平均价格水平。2009年,全球每天忍受饥饿的人数增加1.04亿,达到10.2亿人,扭转了过去40年饥饿人口持续减少的趋势。全球饥饿人口将继续增加。
发展中国家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重将从现在的70%以上上升至2050年的85%。目前,发达国家的粮食产量占全球粮食产量的一半,年人均消费量为700多千克,而发展中国家则不足300千克。发展中国家现有可耕地面积约28亿公顷,其中45%属于林区,12%位于自然资源保护区、3%为人类居住区。除已耕种的9.6亿公顷外,能够开垦的土地面积不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节约利用土地,保护好耕地。
节约利用土地,保护好耕地
第一,城镇化要科学规划,走适合资源国情之路,坚持节约集约用地。2300多年来,在世界城市化过程中,一些国家的政府和学者不断总结并积累了很多科学规划和节约用地的经验。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率先提出“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针对城市蔓延式的扩张,美国学者提出了紧凑城市、精明增长等概念。为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欧洲提出多功能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强调功能多样化集约利用土地。中国的城市化率已从1978年的18%提高到2009年的47%,正经历新一轮城市建设热潮。我国城镇化率要达到目前发达国家70%~80%的水平,任重道远。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我们要科学规划,节省农地,以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引领城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
第二,工商交通业要尽可能少占耕地。与城市化一样,在工业化过程中,工业用地面积经历较长增长过程。但是,随着发达国家已从工业经济时代迈向知识经济时代,工业占用农地增速趋缓。中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要采取有效措施,节省占用农地。
第三,要精心规划住宅建设。中国人口多,全国已建成建筑面积近400亿平方米,并以每年平均增加20亿平方米左右的速度发展。预计到2020年,将新增建筑面积300亿平方米。中国必须加强对房地产业的监管,强化税收政策引导住房结构调整,通过物业税和产业税,形成豪华住宅占比小、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占比最大的金字塔房地产市场结构;提高农村宅基地利用率,有效容纳未来新增农村人口的住房需求。
第四,严肃处理破坏和浪费农地资源的案件。很多国家都按照土地用途管制的要求,依法严肃处理破坏和浪费农地资源的行为,有效保护土地资源。深化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县城以上城区大规模改造或搬迁以及相似大规模占用农地工程项目,需由国土资源部、建设部等相关部门共同周密论证后严格审批;进一步加大严打破坏和违法占用农地的力度,强化问责制和反腐力度,对重大破坏农地和违规建筑案件,要追究有关主管人的责任,严重失职者要严肃处理。
第五,进行跨越国界互补互利的农业合作。从北美到拉美,从非洲到俄罗斯、大洋洲,尚未开发的土地还较多。巴西可耕地面积1.68亿公顷,目前仅开发0.62亿公顷,尚有可开发土地1.06亿公顷。莫桑比克可耕地面积3600万公顷,其中仅开发约510万公顷,赞比亚可耕地面积4200万公顷,其中仅开发14%。大洋洲人少地多,尚有丰富的待开发土地资源。
食用油涨价潮提前到来 专家称国际粮商操纵所致
www.eastmoney.com   2009-12-04 09:05     长江日报手机免费访问 eastmoney.cn  |  字体:大中小  | 我有话说  查看评论(16)
近年,食用油价格为何屡次大涨大跌?昨日,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黄凤洪指出,“我国虽为食用油消费大国,但其定价权却在国际粮商手里”。
据悉,目前,国际上大宗商品买卖大多以期货价格为基准。国际四大粮商(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垄断了世界粮食交易量的80%,控制了美国、巴西、阿根廷等主要原料市场及全球运输和仓储系统,因此期货市场的定价权易被跨国资本操纵。
我国是大豆原产地,却在2000年开始成为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并逐步丧失大豆的定价权。2004年国际资本运作大豆价格先涨后跌,国内一些企业对套期保值缺乏经验,结果高位被套。近七成企业停产,大量企业倒闭,造成了中国的“大豆危机”。乘此机会,四大国际粮商大举进入中国,通过低成本兼并重组,已控制全国66%的大型油脂企业,控制产能达85%。
资料显示,在鲁花、金龙鱼等一些知名品牌背后,都浮现着外资的身影。其中,“丰益嘉里系”独占中国食用油一半的市场份额。国际粮商巨头凭借资本和品牌等优势,从原料供应、期货贸易、生产加工到市场渠道等,对国内食用油基本实现全链条控制。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博导赵思明介绍,眼下,国人偏好食用的大豆油,其原料六成来自进口。在国外如美国,农业机械化使大豆生产成本较低,加上有政府补贴,其成本远低于我国。
我国油菜籽产量多年居世界第一。2002年以前,菜籽油是我国百姓的首选食用油;随着大豆、豆油进口的增加,国内菜籽油消费开始退居老二;其后随着棕榈油进口的增加,2006年起菜籽油消费退居第三位。目前,仍呈下行之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指出,去年,国内油菜籽价格暴涨暴跌,油菜籽加工企业普遍亏损,不少企业套在高位。中国食用油自给率只有40%,要防止油菜重蹈大豆覆辙。
-----------------------------------------------
食用油涨价潮提前来 价格涨幅约10%
昨天,益海嘉里和中粮联系人均证实,食用油将会上调价格。这两家油企旗下的金龙鱼、福临门食用油调价极具风向标作用。多家卖场表示已收到部分品牌供应商的涨价通知,近期食用油价格将上调,幅度在10%左右。
多家卖场收到涨价通知
在瑞宝粮油批发市场,最近各种食用油价格纷纷上涨,其中以花生油和调和油涨幅较大。有档主告诉记者,上个月各品牌的花生油就开始上涨,随后是几天一个价,如金龙鱼铁罐装花生油现价305元/箱,而一个月前价格只是260多元,金龙鱼5升花生油70多元,一个月前只要60多元。东川新街市有档主告诉记者,“虽然最近批发价是贵了,但还有存货,卖完了再调。”
在多家卖场,记者看到大部分此前有做促销的食用油已取消了促销。多家商场人士表示,目前食用油价格尚未调整,不过近期将会上调。有卖场采购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鲁花、刀唛两个牌子,已收到金龙鱼、胡姬花、鹰唛、红灯等品牌供应商的通知,涉及品种包括花生油和调和油。
据悉,金龙鱼本次调整的包括豆油、菜籽油和调和油,5升一级豆油涨价6.5%,5升一级菜籽油涨6%,调和油涨幅未定。预计终端市场将在两周内即12月中旬调价。
涨价推手
美元疲软推动大豆期货上涨
昨日,东方艾格分析师陈丽娜对本报记者表示,从11月初开始,大豆的上涨已经历时一个月。“11月6日的期货价是3700元/吨,现在4000多元。”按以往经验,小包装食用油在春节旺季前一个月价格都会上调,原因是消费量的突然释放。陈丽娜表示今年显然有所提早。
据分析,这次大豆价格上涨的最初原因是美元疲软,这推动了国际大宗商品上涨。此外,中国10月进口大豆252万吨,同比增加18%。中国需求强劲又带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期货价格上涨。
陈丽娜说,油品相关性非常强,豆油上涨以后其他就会跟涨。而花生油市场份额相对较少,因此没有豆油对其他油种带动作用明显。
对于后市,陈丽娜表示:“从基本面看,虽然国内大豆供应偏紧,但国际大豆产量比较高,长期走势稳定,目前只是短期波动。”(广州日报)
http://finance.eastmoney.com/091204,1101,1252342.html
俄禁粮食出口震动全球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8日06:01
新华社记者 刘恺
俄罗斯政府5日宣布将暂时禁止粮食和粮食产品出口后,全球粮食市场反应强烈。分析人士认为,俄政府此举旨在抑制国内粮食价格的快速上涨,稳定市场情绪,保证牲畜数量并为明年建立粮食储备。
四点原因促成禁令
俄政府总理普京5日在政府工作会议上宣布,俄将从8月15日至12月31日禁止粮食及粮食产品出口。禁令涉及小麦、混合麦、大麦、黑麦、玉米、小麦面粉、小麦和黑麦混合制面粉。
分析人士认为,俄政府出台禁令的主要原因有四点。首先,抑制俄国内粮食价格的上涨。6月以来的旱灾以及高温引发的火灾使俄罗斯国内超过五分之一的农作物种植面积绝收,今年粮食减产已成定局。根据俄农业部公布的数据,俄粮价最近两周以来上涨了大约40%。专家普遍担心,粮食价格的上涨将带动面粉、面包等农副食品价格上涨,继而使得俄政府制定的6%至7%的年通胀率目标无法实现。
其次,满足内需,消除民众对粮食短缺的担忧和恐慌,打击投机。
第三,保证牲畜数量。旱灾和火灾不仅导致粮食歉收,还严重影响饲料储备。由于饲料短缺,部分养殖场被迫减少牲畜蓄栏数量,提前进行宰杀。近年来,俄政府一直强调,畜牧业是农工综合体的优先发展方向。俄政府不希望今年的情况阻碍此发展规划的实施。
最后,为明年建立粮食储备。专家普遍认为,即使未来天气情况好转,也很难改变今年冬小麦播种面积减少的局面,因此明年的粮食产量必然会受到影响。
国际市场反应强烈
俄禁止粮食出口的消息一出,立刻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引发动荡。5日,全球粮食价格暴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小麦期价5日以每蒲式耳7.8575美元的涨停价报收,创下23个月以来的新高。在欧洲市场,小麦期价也上涨11%。不过,6日全球小麦市场大规模抛盘以锁定收益,导致小麦价格从高点回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小麦期价6日暴跌60美分,以每蒲式耳7.2575美元的跌停价报收。
有分析人士指出,投资者逐渐认识到,尽管部分小麦主要出口国粮食歉收,但世界小麦市场依然平稳,远远好于2007/2008年度粮食危机时的情况,特别是美国等小麦出口国供应充沛,可以弥补俄罗斯、欧洲等地小麦减产的影响。目前,全球小麦库存约为1.87亿吨,而全球小麦年交易量在1.3亿吨左右,因此小麦市场近期涨幅已与全球供需基本面严重脱节,价格大涨难以持续。
不过,部分人士认为,由于国际投资者担心其他小麦主要出口国例如哈萨克斯坦、乌克兰等国效仿俄罗斯限制粮食出口,未来全球小麦价格仍有可能继续上涨。
国内各方褒贬不一
俄粮食出口禁令一出,在俄国内立刻引发广泛讨论,各方对此褒贬不一。
部分人认为这是及时正确之举,可以打击投机和平抑粮价,阻止国内恐慌情绪和抢购潮蔓延。部分专家认为,禁令实施四五周后,将会使飞涨的价格稳定下来。也有专家认为,禁令将推高全球粮食价格进而引发通胀压力,反过来带动俄国内物价上涨。
与此同时,部分分析人士担心,出台禁令将使俄罗斯的出口声誉受损,引发粮食进口国的不信任感。俄罗斯可能将好不容易取得的国际市场份额“拱手让人”。
(据新华社莫斯科8月7日电)
http://news.sina.com.cn/w/2010-08-08/060117930816s.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