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知识——诗钟 - 〖传统文化〗 - 医天地-橘井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5:32:52
、钟格
概说
诗钟格式,可分:
合咏格、分咏格、笼纱格、嵌字格四类。
而嵌字格又分:凤顶、燕颔、鸢肩、蜂腰、鹤膝、凫胫、雁足、魁斗、蝉联、辘轳、比翼、汤网、云泥、鼎峙、晦明、碎锦、双钩、四皓、五姐、六逸、七贤、八龙、九老等格,分述于左。
**************************************
诗钟和对联的主要区别在于对仗的宽严。对联、诗句和诗钟当然都以能写出恰好表现内容的工对为好。一般地说,对联的格律要求较为宽松。以上海半淞园的楹联为例:
剪取吴淞半江水
聊寄江南一枝春
上联用杜甫诗句,下联用陆凯的诗意对成。恰好写出“半淞”的韵味,在音律上以及实词、虚词相对上就都不苛求了。此联的上下句中,“取”与“寄”、“淞”与“南”、“江”与“枝”都不是一平一仄的互对。在律诗中不但不能用于对偶联,连首联、尾联中都不能容许。在前人的钟聚中如果以这样的作品交卷,会罚以暂停写作,去当誊录或扫地。对联重在传情达意,格律是属于形式方面的东西,要服从内容。写诗也是重在抒发诗思,既然选择了律诗的体式,就要遵用律诗的格律。
诗钟是在文字游戏中竞赛写作的,要经得起评比。作品是按题目规定的嵌字或分咏的要求,凭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文学美感的积累,自由发挥依律写成。诗钟特别要求对仗工整,并且是在增设了难度的条件下写作。因为这是练笔活动,平时训练从严,临场才能游刃有余。真到写联写诗的时候,应首重意蕴,不专求工整。
分咏体是诗钟的另一大类,以上下联分别咏出毫不相干的两个事物,格律与嵌字体相同。如张之洞所作《申报-凉棚》分咏:阴阳舒卷长绳里,欧亚纵横乱纸中。这种异想天开的出题方法来自酒令。这是中国文学中一种奇特体式。但是它也不是无源之水。前人诗句的对偶联中,也有把不相干的事物以丰富的联想巧妙捏合成一联的佳句。在对联中也有相似的作品。如同治年间广东的何淡如,为当地放焰火鞭炮的亭子所写的趣联:     四面花果然好样
一肚草格外大声
如果用于《焰火亭·牛皮大王》分咏,就是切题的佳作。有人说分咏体诗钟就是无情对,其实二者旨趣不同。分咏体和无情对都是从夸大对偶修辞的技巧和汉语汉文的某些特点,寻找乐趣。对偶的上下句之间照例要有关连,而关连又不能太紧,如果形成近乎同义的词和句相对,就犯了“合掌”的忌讳。无情对是把这一规矩推向另一极端,写出两句句式一致,字词逐一相对,句意却毫不相干的对联,让人感到可笑。分咏体是按题目写作,在两句中分别咏出不相干的事物,却要求不但字面要逐一相对,还要求从某一点上把两件事物关连起来。分咏体的佳作很多,读起来有无情对趣味的很少。分咏体的着眼点是显示对偶的方法无所不能,如苏轼所说“世间事无为无对,第入思之不至也”。无情对的作法,主要是把做为合成词词素的单音词拆出来,用其本义或歧义与另一联中同性、同类的词相对,使两句虽成对仗却貌合神离,显出滑稽的效果。无情对读起来不象分咏体作品,因为它整联没有意义,上下两句也不切什么题目。二者都是在欣赏我们语言文字的修辞技巧的优势,深入玩味,自我陶醉,而侧重点不同,旨趣有异。
写诗钟,不论分咏体或嵌字体都有活跃文思的效果。但是在对仗上过于求工整,也能使人在写作中偏重于适应格律,以至在文义的发挥方面,受拘束,放不开。对于现代的写格律诗和作对联的人来说,我们自幼所受的语文教育,缺少对偶这一课,用诗钟补这一课却是个好方法。
*******************************************
楹联知识——诗钟2
一、钟义
昔人敲钟,规律极严,拈题时,缀钱于缕,焚香寸许,承以铜盘,香焚缕断,钱落盘鸣,以为构思之限,故名「诗钟」,即刻烛击钵之遗意也。钟虽小品,惊天地,泣鬼神,征夫怨妇之思,怀乡忧国之感,均可流露于寥寥十四字中,变化无穷,奥妙莫测,固属雕虫小技,亦洋洋乎大观,或谓此中兴味,胜诗十倍,经验之语也。
二、钟意
诗钟固重对仗,尤重立意,无意义之诗钟,谓之「哑钟」,敲之不响,唱之无味。盖以白粉墙对黑漆板之类,决难引人入胜,粤派之弱点,即在于此。故正宗之诗钟,须有诗之声调风格,置之于诗中,则为名诗,置之于钟中,则为名钟。或谓诗钟,须有起承转合之势,未免言之过甚,盖诗钟为七律诗之一联,古人名联,或对描事物,或直舒怀抱,绝少于一联中,备有起承或转合之势也。
三、钟派
清初闽人,已有此制,名日「改诗」,即改律句绝句之七言诗而为两句也,此种改诗,或有称之为单羊角对百衲琴,雕玉双钩者,要皆不如诗钟名称之普遍。诗钟向有闽派、粤派之分,两派之争至今未息,闽派重空灵尚意义,粤派重典实尚对仗,平心而论,两派各有所长,能化粤派之典实,而兼闽派之空灵,斯为上乘,忆粤人蔡乃煌为钟坛宿将,且以敲钟得官,然每阅及粤派钟卷,即投之于簏中。故粤、闽两派之分,亦非限于人地也。近人林熊祥先生,对于诗钟之意见主张宽大其门径,使成为一种较绝句更为锤炼之诗,而侪于一般诗歌之列,善于此道者,多抱同感,若能别树一帜,使此铁钟而成为原子钟,不可谓非艺术界之一大改进也。
四、钟社
独起敲钟,兴味索然,故欲敲钟,必先集社,钟社之设,并无若何组织,亦无任何作用,不过文人墨士,藉以发舒怀抱,联络感情而已。近数年来,台、港两地,钟社之多,竟达四十余处,可谓盛矣。岂欲敲醒国魂欤,激扬民气欤,余拭目以俟之。
五、钟眼
钟眼须稳,务求不能移易,例如联与连,不得相混,用连则可,用联则不可,与榻,不得相借,用东则可,用东榻则不可。钟眼,更以有来历为佳,例如「千雪」一唱「千眼西方般若佛;雪肤南内太真妃。」千眼出自佛典千眼千手观世音,雪肤出自长恨歌「雪肤花貌参差是」。钟眼如不相称,则对仗更须求其工稳,上例「千」与「雪」绝不相称,而以「眼」、「肤」承对,可称能手。
六、钟题
普通拈题,常用抽字及翻书等法,以昭公允,分咏事物者,于书中翻出两事物,嵌字格则于书中任翻数字,作为钟题,绝少由每人自出题目也。分咏、合咏不可犯题面字,例如分咏「元宵」、「蝶」。则钟句须避用「元宵蝶」三字。分咏合咏事物,并忌以代替字明点题意,例如「象、扇」分咏。若用大兽、交趾兽、挥羽、羽毛、一羽、裁纨等字,不啻将题字明明点出,决难得到佳句,且易失去题意。例如「争钦挥羽运奇谋」、「指挥一羽定三分」明明是咏卧龙而非咏扇也。钟题可任意加以某种限制,以增兴趣,如合咏「竹」限用一「毛」字,则钟联中,须有「毛」字。反之,亦可禁用「虚节风月竿箨君妃栽」十字,则钟联中须避用此十字也。此外,尚有更严格之限制者,即钟题虚字而限实用,例如「而了」二唱,则须实用「吉了」、「以而」;「若于」二唱,则须实用「兰若」、「杜于」;「若然」二唱,则须实用「巨然」、「贺若」等等,方为合格,文人墨客,兴到之余,好用其极也。分咏、合咏,以切正本题不能移咏别人别物者为原则,严格言之,咏狗者不能移到犬,咏冠者不能移到帽。
七、钟典
古人名句,多用常语而不用典,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语虽浅近,意则深长,诗钟亦何独不然,不得已而用典,既忌过僻,而点题亦极严格,咏「履」不能引用「鞋」典,咏「眼」不能引用「目」典,以原典有履字眼字者为合格,如「象、扇」分咏,引用焚身典,多有以牙代齿者,殊为不妥,盖原典是齿而非牙也。钟贵典丽堂皇,引用僻典固不宜,即稗官野史之章回小说,亦须避用为宜。
八、钟句
诗钟常因限于题字及题字之位置,而造句煞费苦心。总之,以字字不落空,字字不能移易为佳制。例如「两空」六唱「不住猿声啼两岸;但闻人语响空山。」字字出自唐诗,字字不能移易,可称闽派中之佳制。基此理由,若能分集古人诗句,或古人诗意,且对仗工整,而切合题意者,较之自造,尤胜一筹。造句之技术,尤贵奇峰突出,例如「红豆啄残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若易以「鹦鹉啄残红豆粒;凤凰栖老碧梧枝。」则较平实无奇矣,当年杜老,亦何曾不推敲及此乎。钟句避用叠字,盖仅仅十四字之小品,一字千金,不宜浪费半字,若以钟眼而叠字,则更不可,如「元旦」四唱,倘用元元、旦旦之叠字,则为三唱乎,抑为四唱乎。分咏事物之造句,常因两事物之相距过远,而难于落笔者,于此时须先觅对字,再就对字而构思,例如分咏「汉光武、燕」。先觅赤帻、紫襟等之对字,分咏「牧童、蛇」先觅骑牛、吞象等之对字,则自易落笔矣,惟追求对像,须下工夫,务使有鸳鸯交颈、鸾凤和鸣之妙,不可有彩凤随鸦、鲜花插粪之嫌。
九、钟对
诗钟固重立意,并重对仗,有半字之差者,即非上乘。以虚对虚、实对实、地名对地名、姓名对姓名、颜色对颜色、朝代对朝代为工整。若字面亦能相对,如放翁对茂叔,司马对卧龙更佳。诗钟虽为诗之一联,然切忌流水对法,而对仗亦不宜假借,例如: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在诗则为名句,在钟则嫌其以「翼」对「通」。以「春蚕」对「蜡炬」,不能合格。惟如前例,以「人语」对「猿声」,两字连用,借对一字者,则无不可。而双用常语,如「天地」对「古今」,「春秋」对「江汉」,则更无不可。
诗钟常有以字面相对而假借者,例如「重九」五唱,「昂藏愿拜重瞳象;谄媚宁容九尾狐。」「象」与「狐」,字面相对而实不对,虽极巧妙,亦以少用为上。盖「九尾狐」为一固定名词,而「重瞳象」则否,难免对仗不称之嫌。此外,以一物对两物者,谓之「三脚钟」,例如「风云」对「秋月」,「雨露」对「春烟」,风云、雨露,各为二物,而秋月、春烟,各为一物,在律诗中尚嫌不称,何况诗钟。
出比、对比,须凑合天然,铢两悉称,若一比堂皇,一比纤巧,一比如天,一比如井,彼此失衡,谓之「跛脚钟」,作者最易犯此通病,故往往一比自然,一比则生硬,一比如香象渡河,一比则如黠鼠偷油,一比吓煞夫人,一比则跪在下。初抱「句不惊人死不休」之奢望,卒之反有「满城风雨近重阳」之叹,若能先从平易处着笔,则可减少此种困难也。出比用典,则对比亦须用典,而典故时代,不宜相距过远,如以三代典故属对三代典故固佳,即属对秦汉典故亦可,若两时代相距过远,或引用典故之内容,彼此失衡,均为小疵。盖以吴道子之钟馗与潘雅声之美人,并悬于书室中,终觉不称也。
十、钟律
诗律要细,钟亦何独不然,古人律诗,求其最合诗钟之条件者,惟少陵耳。如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笋根稚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波飘菇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餐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北极朝庭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诸联,若置之于钟中,称之为「钟圣」,谁曰不宜。而「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一联之浑雄庄晒,尤可作为首选之标准也。
十一、钟声
香港钟声多,而台湾更多,真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感,顾名思义,诗钟之声调,须和谐而响亮,始足发人深省,因之平仄不可失调,第一字可不论,第三第五字则必论,出比第三字可不论,对比第三平字则必论,例如「珠帘暮卷西山雨;画栋朝飞南浦云。」、「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在诗固称名句,在钟则嫌数字拗韵,而「南」字失调也。至若对比第三字,应平而用仄,在古人七律诗中,尚不多见,况于钟乎。
十二、钟评
评选诗钟,为一难事,见仁见智,各有不同,惟古人名句,传诵至今,犹众囗同声,盖文艺自有其客观之优点,绝非成见或感情所能左右也。尝读唐司空图所列《诗品》二十四种,见地极高,可作诗钟评选之标准,即雄浑第一、冲淡第二、沉着第三、高古第四、纤秾第五、典雅第六、洗炼第七、劲健第八、绮丽第九、自然第十、含蓄第十一、豪放第十二、精神第十三、缜密第十四、疏野第十五、清奇第十六、委曲第十七、实境第十八、悲慨第十九、形容第二十、超诣第二十一、飘逸第二十二、旷达第二十三、流动第二十四。捐除成见。破除情面。执此尺以量之。可无遗恨矣。
十三、钟 格
概说
诗钟格式,可分:合咏格、分咏格、笼纱格、嵌字格四类。
而嵌字格又分:凤顶、燕颔、鸢肩、蜂腰、鹤膝、凫胫、雁足、魁斗、蝉联、辘轳、比翼、汤网、云泥、鼎峙、晦明、碎锦、双钩、四皓、五姐、六逸、七贤、八龙、九老等格,分述于下。
(一)合咏格
即将题意表现于钟联中,以不犯题字为原则。亦有例外者,并得随意加以某种限制,例如。
花落知多少:合咏,不犯题字
绣坏料添红一片
锦茵应减绿三分
凄凉墙外飘难数
狼藉阶前扫几回
(二)分咏格
即分咏事物也,以不犯题字为合格,例如
岳飞、虎:分咏
画尔不成翻类犬
字之曰举并称鹏
笔、邮票:分咏
万国花封元首相
五云草判黑头公
(三)笼纱格
即将题字暗藏于钟联中,隐约如见,呼之欲出,例如
左易:笼纱格
牙因知味承恩幸
思未能言擅赋才
(四)嵌字格
1、凤顶格 即将两题字分嵌于每句之第一字,所谓「一唱」也,例如
人鸟:一唱
人凭赤血羸犹健
鸟到青云倦亦飞
2、燕颔格 即将两题字分崁于每句之第二字,所谓二唱也,例如
醉吟:二唱
臣醉酒能倾一石
客吟诗已载三车
3、鸢肩格 即将两题字分嵌于每句之第三字。所谓三唱也。例如
红豆:三唱
灯光豆灺劳人草
楼影红飞思妇花
4、蜂腰格 即将两题字分嵌于每句之第四字。所谓四唱也,例如
元旦:四唱
千军待旦传刁斗
万国朝元拜冕旒
5、鹤膝格 即将两题字分嵌于每句之第五字。所谓五唱也。例如
重、九:五唱
要为卷土重来计
谁赞勤王九合功
6、凫胫格 即将两题字分嵌于每句之第六字。所谓六唱也。例如
意、飞:六唱
斜阳六伐鸦飞乱
明月孤山鹤意痴
7、雁足格 即将两题字分嵌于每句之第七字。所谓七唱也。例如
鹤梅:七唱
隐现云端千岁鹤
横斜竹外一枝梅
注意:雁足格,也叫藏尾格、凤尾格、脱靴格等,是把要镶嵌的文字镶嵌在上下联句尾的一种格式。既然镶嵌在句末,应该是要仄起平收(就是上联落在仄声字收尾,下联落在平声字收尾)。 —— 个人理解
(转载自<中华诗词网>)
************************************************
楹联知识——诗钟3 别格
8、魁斗格 即将两题字任意分嵌于第一字及第十四字。例如
黄花:魁斗格
花门积雪千山白
大漠飞沙一月黄
9、蝉联格 即将两题字分嵌于第七字及第八宇。例如
蝉唱:蝉联格
花落后庭商女唱
蝉鸣西陆楚囚吟
10、辘轳格 即将两题字分嵌于第一字及第九字。或第三字及第九字,以此类推。例如
莲露:辘轳格
乍垂莲瓣移香步
微露瓠犀发妙香
11、比翼格 即将两题字任意对嵌于钟联中。等于一唱至七唱。例如
散书:比翼格
杜房并驾中书省
金宋相持大散关
12、汤网格 即将三个题字。任意分嵌于两句之首末。而成网开一面之局。例如
天安、云:汤网格
天末楼台横北固
云中城阙望西安
13、云泥格 即将题字分嵌于两句中。但不得相对。例如
云泥:云泥格
青云直上鹏程路
华屋偏多燕垒泥
14、晦明格 即一句明点题字?一句暗写题字。例如
红豆:晦明格
双肿如豆讥文士
一口含樱画美人
15、鼎峙格 即将三个题字分嵌于第一字第七字第十一字。或分嵌于第四字第八字第十四字。而成鼎峙之格。例如
天中节:鼎峙格
穷阴杀节霜铺地
中夜清寒月满天
16、碎锦格 亦称鸿爪格。即将题字。分崁于钟联中。不得相连。例如
张陈:碎锦格
满几陈编三寸烛
半肩行李一张琴
17、双钩格 即将四个题字。对嵌于钟联中。例如
南北高丽:双钩格
丽水逆流环陇北
高邮名县着淮南
18、四皓格 碎锦格之一种。题字不得相连。例如
海角钟声
海城画角严兵卫
山阁诗钟集友声
19、五杂俎 碎锦格之一种。题字不得相连。例如
清泉石上流
溪边瘦石多清籁
岩上飞泉少浊流
20、六逸格 碎锦格之一种。惟题字可以相连。例如
杏花春雨江南:得连二字。
雨后寻春桃叶渡
江南沽酒杏花村
21、七贤格 碎锦格之一种。题字可以相连。例如
发无可白方为老:得连二字。
无眠可到东方白
有发都为老境苍
22、八龙格 碎锦格之一种。题字可以相连。例如
月明华屋画桥碧阴:得连三字。
小桥画舫摇明月
华屋芳林度碧阴
23、九老格 碎锦格之一种。题字可以相连。例如
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得连四字。
水流孤塞千声雁
村绕寒林万点鸦
(转载自<中华诗词网>)
********************************************
第二讲:诗钟跟七言律诗是什么关系?
诗钟与唐代的七言律诗关系极其密切。打一个形象的比方,如果说七言律诗是母亲,那么诗钟就是母腹中脱胎出来的新生婴儿。举一个例子,如杜甫所作七律诗「野望」:
西山白雪三奇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唯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其中“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就可看作是以“海/天”为一唱的绝妙诗钟。这样的例子在历代七言律诗中府拾皆是。
由此可见,诗钟上下两句,共14个字,其实是完全按七言律诗的颔联或颈联的平仄、对仗规律表述的[也有依五言律诗的形式作诗钟的,但不多见,这里不说了]。因此,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从某一首七言律诗中截取来的。或者说,它就是某一首七言律诗中的核心对句部分,其声调(即平仄格式)是这样搭配的:
一式(平起):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二式(仄起):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上面所列的为正格,正格的七言律诗,不论是颔联还是颈联,其平仄都是按上述规律搭配的,即通常所说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如一、二式中带下画线的就表示用字不限平仄,可平可仄,其他位置是平就是平,是仄就是仄,不能变动。不过这里要提一下,不能犯“孤平”、“三尾平”和“三尾仄”的毛病,即上、下联的前六个字不能仅有一个平声字,或者联末的三个字要么全是平声字,要么全是仄声字,这叫出律,也称犯联律。“孤平”尚可救,“三尾平”或“三尾仄”是无药可救的,一直是诗家作律诗之大忌。这是祖宗之法。至于变格、拗体,我在这一讲里就不谈了。
但我以为,宽严应当相济,普及与提高应当并重,律是死的,人是活的。诗钟要发展,需要广大民众的参与,而广大民众多数不是学律诗做律诗的“科班出身”,本人也是自学的。如果按正规做律诗之法创作诗钟,岂不把大多数人拒之门外,岂不要把这种文艺样式窒息在铁笼子里?我在对联界一再呼吁,应当有两种做法,一个是正宗传统法,一个是普及法[即非传统法]。前者从古从严,后者从众从宽,大致入律就可以了。
我们创作诗钟时,声调变化主要还应当依据上述两种格式布局,从而使诗钟达到文字对仗、声调优美、意趣盎然,实现整句声、形、义的完美统一。
有了七言律诗,为什么还会冒出诗钟?据说开始时是为了教小孩子炼句,为了培养小孩子的反映能力。其做法是:由老先生先出两个字,要孩子们作诗联,并要求把这两个字安排在指定的位置上,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交卷。这可能是诗钟的源头了。人们普遍认定,只要把两句诗钟写得好又快,作七言律诗便不难。清代的朝野士子,多数能玩诗钟,林则徐等达官要员还是玩诗钟的高手呢。
林则徐作过《陈·人一唱》:“陈迹浑如牛转磨,人情几见雀衔环。”[合二式格律]用陈、人二字嵌在指定的第一字位置上(称一唱),写成工整的诗联,感慨因循守旧,世风浇薄。
张之洞作过《凉棚·申报》分咏:“阴阳舒卷长绳里,欧亚纵横乱纸中。”凉棚可以随天气阴晴用长绳舒卷顶席,申报是最早报道欧亚新闻的报纸,抓住二者特点,以游戏笔墨张大其词,用阴阳、欧亚大字眼写成此联。
对平仄音调的运用,现在实行“双轨制”。也就是说,会古声的[通常依平水韵书等],仍依古声;会今声[通常指现行拼音方安确定的发音]的,按今声,即阴平、阳平合为平声,上声、去声合为仄声。古、今两声不能在同一诗联中混用。本人用古声,但提倡用今音,诗歌音律应当与时诸进嘛。
互动内容:
学一学林则徐,也来一个《陈/人(一唱)》怎么样?有兴趣吗?其实这个很好玩的,它可以检验出:有关“陈/人”这两个字打头的词汇,你知道多少,会重组、能运用的有多少哦。清清家底,认真玩一次试试。
**********************************
诗钟,是在酒令和联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情趣高雅的文字游戏,简言之,即只有两句的格律诗。只有七言,一联诗钟总是十四字。诗钟与诗歌的另一不同之处是:它不限于写一个主题,而是上下句各写各的主题。例如,分咏《文天祥、眼镜》:
难凭只手存南宋;
致使双眸复大明。
各切主题,而又凑和自然,对仗工整。
诗钟大约产生于明末清初的福建省,而盛于晚清。由于这种文字游戏较之联句唱和作诗简便,格调高雅,娱乐性强,很快便流传全国。至于诗钟二字,乃指在拈题构思时,取线一根,一端系铜钱,一端系香寸许,下承铜盘,香焚线断,钱落盘中,铿然有声,有如钟鸣,催人交卷,故名诗钟。
诗钟的格式主要有“分咏格”和“嵌字格”两种。
分咏格。两句以咏互不相干或不相称之两事物见长。这两句既要各自切题,又要成对。例如,分咏《岳飞、蟋蟀》:
元帅精忠三字狱;
平章经济半闲堂。
上句用秦桧以“莫须有”三字诬害岳飞事;下句用南宋末宰相贾似道在半闲堂斗蟋蟀事。用典贴切,对仗亦工。又如,分咏《不倒翁、钱》:
此老平生最倔强;
乃兄何处不流通。
上句咏出不倒翁特性,下句因古称钱为“孔方兄”,用典亦切。
嵌字格。它以通用与否,分为正格、别格。这类诗钟实际上无题目,吟咏的内容可自定,但要限定几个字。嵌字一般有嵌二字、三字或四字的,而以嵌二字的为最多,其中又以分嵌在上下两句首字到末字相对位置上的七个格为最常用,称为正格。这七个格都取有形象化的名称,依次是凤顶(又名鹤顶、虎头),燕颌(又名凫颈),鸢肩(又名鸳肩),蜂腰,鹤膝,凫胫,雁足。或者无凤顶、燕颌诸名,但谓之唱,嵌第一字为一唱,嵌第二字为二唱,以下类推。如《神、路》蜂腰格(即嵌第四字,亦称《神、路四唱》):
下笔有神怀杜老;
请缨无路感终童。
上句用杜甫事,下句用汉朝终军请缨事。再如,林琴南先生尝拈《两、空六唱》,有十二岁小童立成二句:
不住猿声啼两岸;
但闻人语响空山。
诗钟只有当严格遵照诗句的格律并符合诗钟的命题要求时,才可充作诗钟。故诗钟亦是文人斗捷、斗智的文字游戏。
2006-09-16 16:33:16 -检举
****************************
不曾想,一篇谈诗钟的文章惹来很多文友的问讯,命我将前文未能谈清说透的东西再详说一下。好比打把式卖艺的,我那个罗圈揖已经抱拳作过了。对于“诗钟”,我是个门外汉,接触文献有限,所以谈起来挂一漏万也是在所难免,现在文友相催,只好硬着头皮再续一文,权称“门外再谈诗钟”。
诗钟起源于清初,脱胎于律诗和对联。开始时称为“改诗”,亦有称“羊角对”、“雕玉双联”、“嵌字偶句”、“分曹偶句”、“折枝”、“百衲琴”、“诗畸”、“战诗”等等,以“诗钟”之名最为盛行,后为全国各地钟友所认可。
诗钟的钟格与七言律句的一些联格是相同的。用两个字分别嵌于上下句的第一到第七字,分别称为“凤顶”、“燕颔”、“鸢肩”、“蜂腰”、“鹤膝”、“凫胫”、“雁足”;福建人则以“一唱”至“七唱”来对应称呼,比较明快。
为什么说诗钟脱胎于律句和对联呢?这是因为诗钟的平仄依从于律句中需要对仗句式的平仄,又因为诗钟全是七字句,和五律五绝以及其它的词调曲谱不相干。再者,对联这种形式大约是汉文字里独有的,上下两联。古时的塾师启蒙学生作对子,有出上联求下联的,也有给下联求上联的,还有限字限韵的,是锻炼遣词造句的基本功。七个字多一个少一个不算数,上下联多一句少一句也不成式。所以说诗钟脱胎于律句和对联。
那么,为什么诗钟又不能和律句、对联划等号呢?律诗八句、诗钟仅两句,诗钟的平仄较律诗还要严格,没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一说。那么,是不是和七字的对联一样呢?也不一样。对对子可不限时间,诗钟是限时的。不但限时,而且限字,限位置。比如“士·何”(六唱)这就是钟题,你创作时,必须把“士”和“何”这两个字嵌入到上下两句的第六字的位置。翼牟作“疆冶墓传三士烈,点求山仰二何高”。这里所用法度很严,含有二桃杀三士的典故。
还有一种说法,讲诗钟与谜语有点瓜葛。这也是不确切的。只能说,诗钟里的分咏、合咏类似于谜语,但它绝对不是谜语。谜语是出谜面让你去猜谜底,当然,秋千啦,卷帘啦也有很多谜格。诗钟则是先给谜底,让你依平仄合七言创作谜面。比如“云·雨”(分咏),北京王建中创作“明珠串串从天降,雾气团团拔地升”。上写雨,下写云,对仗工稳,平仄相对而谐。湖北龙文创作“浮天弄影轻如絮,落地无声润似酥”。上句咏云,下句咏雨,亦很贴切工巧。
前面提到的钟格,嵌字一唱到七唱是诗钟的正格。其它还有把两字错开嵌在上下联中,或者嵌入更多的字,随字数不同和嵌的位置不同,计有蝉联、魁斗、鼎峙、鸿爪、碎锦等近10种,这些称为诗钟的别格。比如钟题“杏花村”(鼎峙格),白福臻作“庭前文杏枝堆锦,村外丹枫叶作花”(上句用“杏”,下用“村花”)。张翼公作“花寻瀛岛探金杏,酒醉山村梦玉梅”(上句用“花杏”,下句用“村”)。再如钟题“同舟”(魁斗格),陈群英作“同游胜地忘归梓,再访名山拟买舟”(上用“同”,下用“舟”)。陈友德作“舟能载德天行健,路不遗贤世大同”(上嵌“舟”下嵌“同”)。
诗钟,因了它的小巧和文字上的竞技性为文人雅士所热爱。虎门销烟的清爱国名将林则徐雅爱诗钟。如“窗·夜”(一唱),林作“窗虚权借月栖榻,夜静猛闻风打门”。遭贬新疆以后,福建老乡邱镜泉去看他,林则徐拈到“然起”(二唱),遂作“偶然风雨警花落,再起楼台待月明”。借诗钟表明了他的抱负。两广总督张之洞,同治七年状元、驻德公使,娶了赛金花的洪钧等人都有诗钟作品传世。著名作家郁达夫、张恨水也有诗钟作品,郁1936年在福建参加诗钟活动,以“有·无”(二唱)作“岂有文章警海内,断无富贵迫人来”。这是集杜甫和龚自珍的句子,大受称赞。张恨水写了民国初年北京的诗钟活动。“香·流”(三唱),作“柴门流水依然在,渥壁香车不再逢”。亦为人称道。
袁世凯的公子袁克文拜师时,也有一则诗钟佳话。
袁世凯一次在妓院看到一幅藏头嵌名联,是写给一位叫来喜的妓女的。联曰“来是空言,且借酒杯浇块垒;喜而不寐,坐看明月照婵娟”。一问,知是名士方地山写的,袁世凯于是请他作儿子克文的老师。袁克文生于光绪十六年七月十六汉城,生母是朝鲜人,姓金。克文当时11岁,异常聪明。看老师不比其他的老塾师,有几分不服气,用线系了一枚古钱,燃香悬于一铜盆上。他的老师方尔谦(地山)懂得克文在以诗钟形式考校他的学问,欣然应对。克文出联“少之时不亦乐乎”,方地山一惊,听出是集古句,沉思后对出“卿以下何足算也”。也是古句。此时,钱落铜盆,响声未绝,克文双膝跪倒。后来,袁克文和他这位老师成了儿女亲家。
1996年,中国楹联学会华夏诗钟社宣告成立。北京、辽宁、福建等地均有诗钟活动,网上也可以查到有关诗钟的信息。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实在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
***********************
詩鐘完整版
詩鐘做為一種文體,長期以來不為世人所瞭解,既便是古典文學的研習者,能知之一二者亦甚微。其實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朵奇苑,是閩文化的瑰寶。雖然詩鐘從出現至衰微的時間十分短暫,但做為繼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之後的一種獨特的韻文,應該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自己的一頁。
關鍵詞 詩詞學韻文
我國的韻文,其起源可上溯至遠古。嗣後代而不衰,致有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之盛。清代中期,出現了新的韻文——詩鐘。它首先發祥於閩,繼而走向全國。然而,詩鐘的出現猶如曇花,即開即謝。
現時,不但民間鮮有知之者,且公開出版的《中國文學史》和《中國韻文 史》也沒有隻言片語的記載。唯《辭源》用寥寥數語道及:「 (詩鐘)是一種文學遊戲之作。其法:取意義絕不相同的兩個詞,或分詠、或嵌字。……相傳 拈題後綴錢於縷,繫香寸許,承以銅盤,香焚縷斷,錢落盤鳴,其聲鏗然,以為構思之限, 故曰詩鐘」。語焉不詳,且「遊戲」二字,頗存譏諷。
詩鐘是一種獨特的韻文,它高雅、 文博,於瞬間充分展示聯吟者才智的淵永和文思的敏捷。它應當在中國文學史和韻文史佔有光彩的一頁,讓世人知道它的存在和發展。
一、詩鐘的緣起和衰微
詩鐘相傳為福州人士所創,並隨著他們的宦游,將詩鐘作為一種全新文化推向社會,一時詩鐘吟社林立於學者名流之間,蔚為壯觀。然詩鐘創自何人,始於何時,史料闕如。
相傳宋代蘇氏父子曾以「冷香」為題詠作詩鐘,內有蘇小妹的「叫月杜鵑啼血冷,宿花蝴蝶夢魂香」句。事見載歷代軼聞瑣事的《堅匏集》(清初文學家褚人獲撰)。然史無蘇小妹其人,故是說不足信。據明代葉子奇《草木子》一書載:元至正間,程雪樓為福建道廉訪使,任滿離閩時,民有獻箭旗者以百數。內一聯:「閩中有雪方為貴,天下無樓如此高。」嵌公名字「雪樓」於第四唱。可見在元代,閩人已善為「詩鐘」,但未形成規模,推廣開來。
詩鐘正式見諸文字 記載的有莫友堂的《屏麓草堂詩話》、李家瑞的《停雲閣詩話》、黃理堂的《雪鴻初集》和 施鴻保的《閩雜記》等書。
《屏麓草堂詩話》成書於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記述了 作者的先師林雨田的一聯碎錦格的詩鐘「老鼠過街」。聯云:「風搖老樹啼鴉舅,雨過香街賣鼠姑」。可證在嘉慶間,閩塾已盛行詩鐘。
《停雲閣詩話》成書於咸豐五年(公元1855 年),書中收錄了林光天的詩鐘,如分詠「賣湯丸?破傘」鐘聯:「重疊碗聲喧夜市,零星雨點落春衫。」林光天系嘉慶十二年(公元1807年)副舉人。
《雪鴻初集》成書於光緒七年 (公元1881年),刊錄林則徐在家鄉裡居時的詩鐘吟作。嵌「窗夜」,限第一唱云:「窗虛權借月棲榻 ,夜靜猛聞風打門。」嵌「陳人」,限第一唱云:「陳跡渾如牛轉磨,人情幾見雀啣環。」 林則徐系嘉慶進士。
從上引三書的記載,可證詩鐘之活動在嘉慶間已盛行於閩中了。至於施鴻保的《閩雜記》,記述了作者於道光廿五年來閩十數年間的所見所聞。咸豐六年(公 元1856年)是書初成,次年又追憶補續,全書完成於咸豐八年(公元1858年)。卷八專列「嵌字偶句」和「分曹偶句」二節,對閩之詩鐘做了詳盡的記述。最可貴還提及廣東已先有詩鐘,但語焉不詳。廣東的詩鐘,筆者曾在清代愛國詩人邱逢甲的《嶺雲海日樓詩抄》一書中 ,讀到一則可貴的資料。詩人在「南園感事詩」的序中提及:「南園在文明門外,水木明瑟 ,為前明粵中前後五子賦詩高會地。……前後在事諸子,暇輒為詩鐘之會。當其寸香甫燼, 鐘聲鏗然,鬥捷誇多,爭執牛耳。復創為表格,以積分法高下之。體制雖纖瑣乎而與會者皆興高采烈,以為此樂不減古人。」詩人還在感事詩三首下注曰:「預詩鐘會者:方子順太守 、陳午星太守、姚伯懷觀察、高嘯桐太守先後俱逝,余亦多遠宦四方,升沉異趣。」邱逢 甲的「南園感事詩」五首,作於1909年,去施鴻保《閩雜記》的成書年代已有半個世紀了, 就中可見詩鐘在粵之一斑。 總之,詩鐘在清嘉慶、道光之際已開始盛行,並一直影響到民 國初期。
全國林立的詩鐘社也多以閩人為主,特別是有閩人相聚的地方為甚。較大的吟社有 「吟秋詩社」,道光間為福州人士所創立。「荔香吟社」,也是道光間由福州人士曾光澄等 在北京發起成立的。光緒間,福州人士陳寶琛、嚴復、張元奇等在北京亦組織聯吟詩鐘 的「燈社」。由福州人士發起組織的詩鐘社,在廣州有「與社」、在上海有「 江南吟社」,在南京有「濱社」、「法社」,在蘇州有「折枝吟社」、「寒山社」,在常州 有「鯨華社」,甚至在台灣也有唐景崧組織的詩鐘社。閩省各地的詩鐘吟社更是比比皆是。 詩鐘社的創建和活動,使許多詩鐘聯吟得以結集刊布,廣為流傳。
同治間,沈葆楨創船政於福州馬尾,常集幕僚拈題分韻,限時鏖戰,留下《船司雅集錄》。光緒間,唐景崧、邱逢甲 等人在台灣創詩鐘吟社,亦有《詩畸》傳世。南京也有陳燮嘉編撰的《圍爐集》問世。我國第一位《茶花女》的中文譯者、詩人林紓,在家鄉發起組織「冷紅吟局」,集友征對詩鐘。兩湖總督張之洞常與幕友清流,以吟作詩鐘比才鬥捷為樂事。
民國初年,參與維新變法的梁啟超也曾在京師三貝子花園,宴集二百餘名清客,競作詩鐘。末代皇帝的帝師陳寶琛亦是吟唱詩鐘的大筆手。閩南一帶的詩鐘結社亦甚 多,舉其大者,廈門有「劍社」、「補餘吟社」、「石社」,漳州有「談何容易社」「武安吟社」,且有《談何容易社征詩匯刊》和《武安吟社征詩初集》面世。 各地的詩鐘吟集也 為數不少,主要有北京「燈社」的《燈社吟卷》三集和《蘭吟》,成都的《仿建除體詩》, 蘇州的《百衲琴》、《潔園詩鐘》等,可惜流傳不廣,知之不多。而有更多吟集,或散或失 ,已不可求。
詩鐘在初創時期注重典實,取其博雅。清末已趨白描,取其才性。其後更有閩粵派之分,閩重神韻,粵求學識,各有千秋。 但由於詩鐘特殊的表現手法和創作的難度 ,使詩鐘的傳播和普及受到極大的限制。因此在盛極一時之後便逐漸衰落以至式微。值得慶幸的是在「萬劫不復」的文革中,閩中的詩鐘活動尚在暗中進行。特別是天津寇夢碧、陳機鋒 、張牧石三位先生,在黃鐘毀棄、瓦釜雷鳴之時,濡毫為樂,創作了二千餘聯的詩鐘。並於 一九七二年結集為《七二鐘聲》。北京張伯駒先生亦時有和吟。可惜此集至今未能出版。
二、詩鐘之「律」 詩鐘在形成的過程中,逐漸產生了一定的規矩和準繩。
猶如律詩一樣,詩鐘也有自身的「格律」,而且是極為嚴格的。 就「律」而論,概之有五個方面。
1、只限七言,每聯詩鐘僅十四字,不得增減。詩鐘初創時期和活動的過程中,曾出現過非七言句的形式,但始終未能成為正流。
2、上下聯吟各寫各的主題,各有各的獨立意境和概念。但又要求情事相類、文義完整,彼此配合,上下照應。
3、用典與白描不拘,但不能一句運典,另一句白描。此病在詩鐘上稱為「獨眼龍」。
4、詩鐘的對仗講究屬對勻整,渾然天成。忌同音相犯,同義異字、動靜無別、虛實難稱等毛病。
5、詩鐘的平仄必須嚴格合律,不允許以拗句的形式出現。
三、詩鐘之「格」 除上述的總則外,詩鐘還因不同的命題方法,形成不同的格式。
常見為「分詠格」和「嵌字格」兩大類。各類又有正、別格之分,如律詩有正格、偏格或分平起、仄起兩式然。
詩鐘的正格式第一大類——分詠。一般細分為「分詠」「籠紗」兩格式。
(一)分詠格
用兩個絕不相干或絕不相稱的、可供具體刻劃吟詠的人、物、事作為詩鐘的命題,要求上下句分別將其作為吟詠的對象。但只釋其義,不能嵌入題字。切題要準確,對仗須工整。
1、「毛衣?歸燕」未央殿裡驚新羽,王謝堂前覓舊巢。
2、「豪華客輪?紅樓夢」殘書猶見情僧錄,冰海已沉泰坦尼。
(二)籠紗格
屬分詠格的一種特殊形式,以隨意拈出的互不相關的兩個字作為詩鐘的命題。要求聯吟者據史用典,吟作詩鐘。與分詠最大的區別在於須用成語或熟語入詠,隱去題字。籠紗格的取名來自兩個典故。唐王播未顯時,客居楊州惠昭寺木蘭院,隨僧齋食,為諸僧所不禮。貴後重遊,見昔日題於寺壁的詩句已為寺僧用碧紗蓋護,因慨歎題曰:「二十年來塵撲面,如今始得碧紗籠。」又宋魏野與寇准游陝府僧舍,各有留題。後復同游,見僧獨用碧紗罩護寇詩,唯魏詩塵封。從行官妓即以袖袂拂塵,魏見喜而徐曰:「若得常將紅袖拂,也應勝似碧紗籠。」詩鐘據此兩典為格名,既示珍貴,又取若隱若現之意。唯此格創作難度較大,故流傳不廣,吟詠者不多。
1、「本崔」 闢佛我思修作論,登樓人仰顥題詩。上聯指歐陽修作《本論》闢佛事,下聯以李白登黃鶴樓讀崔顥的題詩所發出的慨歎為典實,趣妙自然。
2、「重四」傳聞鳳哺文王乳,史載象耕舜帝瞳。
吟聯各採用「文王四乳」和「帝舜重瞳」的記載。上聯隱「四」字,下聯隱「重」字。
3、「春天」嫣紅奼紫終歸是,美景良辰可奈何。
上聯隱「春」字」。下聯隱「天」字,用了人所熟知的詩句「萬紫千紅總是春」和「良辰美景奈何天」來入吟。 其實「籠紗」之法在唐詩中已見端倪。唐彥謙有首《長陵》詩云: 「長安高闕此安劉,葬壘壘盡列侯。 豐上舊居無故里,沛中原廟對荒丘。 耳聞明主提三尺,眼見愚民盜一。 千載腐儒騎瘦馬,渭城斜月重回頭。 」詩頸聯上句用漢高祖劉邦典。高祖病甚,醫入見,高祖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雖扁鵲何益!」(見《史記高祖本紀第八》)。下句用張釋之事。有人盜高廟座前玉環,上怒欲族之,釋之爭曰:「假令愚民取長陵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見《史記張釋之 馮唐列傳第四十二)。分隱「劍、土」。因之「籠紗」一格又可稱之「藏字」格。
第二大類——嵌字。
嵌字格要求以任意拈出的兩個字,分別嵌入詩鐘的上下句,以所嵌的位置稱 為「第幾唱」。各唱又依動物的位體來命名,依次為「鳳頂、燕頷、鳶肩、蜂腰、鶴膝、鳧 脛、雁足」諸格。如果拈出的兩個字都是兩平或兩仄,就只能嵌在聯吟的第一、三、五唱的 位置上。
第一唱鳳頂格。又稱「冠頂、鶴頂、虎頭」等。「秋綠」云: 水才添上四五尺,綠陰相間兩三家。
第二唱燕頷格。又稱「鳧頸」。「渡征」:南渡君臣戀半壁,北征父子搗龍城。
三唱鳶肩格。又稱「鴛肩」。「斷江」云:可憐斷雁無消息,不及江潮有去來。
第四唱蜂腰格。「田月」云:薄宦無田何日返,故人如月幾時圓。
第五唱鶴膝格。「皋馬」雲。金塊心傷皋氏宅,玉環魂斷馬嵬坡。
第六唱鳧脛格。「雪如」云:湖上殘山松雪老,江南春雨六如歸。
第七唱雁足格。又稱「魚尾、坐腳」等。
「落來」云:山雨欲隨巖翠落,天風直送海濤來。 在吟唱詩鐘時 ,為了鬥智、鬥捷、鬥博、鬥巧,增加創作的難度,常將同一命題限作一套從一唱到七唱的詩鐘。這類七唱聯吟的詩鐘通稱為「連環唱」,又因順序變化,如循梯下樓樣而稱為「下樓格」。「曲行」云:行雲入夢春猶在,曲水流觴事已非。一曲離鸞霜月冷,兩行斜雁碧天長。玉樹曲中徒寄夢,金釵行外已無春。踏搖成曲傳阿叔,歌舞當行識老胡。秋水江湖行可念,夢雲樓閣曲難通。山林迢遞難行遁,變易繽紛自曲全。舊調忍彈金縷曲,新詩敢賦麗人行 。此類創作可一人獨吟,也可數人聯吟,如律詩之聯句。如反用,即成「上樓格 」了。
詩鐘的別格式
(一)專詠格(又稱「單吟格」)限詠一個主題,禁犯題字。「傀儡」詠:一線機關何太巧,百般面目總非真。
(二)專吟連環格(又稱「單吟連環格」)限一命題作一聯詩鐘,禁犯題字。同時又限定嵌字的字數和唱位,或不限唱位。
1、「燕」詠,嵌「燈」,不限位:華燈照舞昭陽殿,殘碣留題海叟庵。
2、「思婦」詠,嵌「斜鎖」,限第二唱:橫斜釵影鬆雲髻,牢鎖春心緊指環。
3、「輞川懷古」詠,嵌「黃白」、「木水」,分限第一唱和第三唱:黃葉木梢傳畫訣,白雲水際冷詩魂。
(三)分詠連環格與分詠格相同,上下句各吟各的主題,但又限定嵌字的唱位和字數,與單詠連環格相似。
1、「丹青醜女」詠,嵌「山黛」,限第四唱:畫裡雲山妨小末,鏡中眉黛勝無鹽。
2、「教館考卷」詠,嵌「筆生花」,限用「鴻爪格」,不連可對:筆墨生涯聊卒歲,文章花樣且趨時。融「分詠、嵌字」為一體的詩鐘 ,一般又簡稱為「連環體」。創作難度較任何一種的詩鐘都高,不易為之,故作品較少。唯「籠紗」一格無別體。
(四)魁斗格(又稱「玉盒格」)嵌兩字,一字嵌在上句之首,一 字嵌在下句之末。「兒光」云。兒家門巷落花滿, 客子床前明月光。
(五)蟬連格(又稱「連理格」)嵌兩字,一字嵌於上句 之末,一字嵌於下句之首。「母曲」云:畫屏銀燭圍雲母, 曲几瓷盆供水仙。
(六)三四轆轤格 亦是兩字的嵌字式,一字嵌於上句的第三位,一字嵌於下句的第四位。「端菜」云:詔下端門恭已日,禮成釋菜祭丁時。
(七)四五卷簾格同是嵌兩字的,一字嵌在上句的第五位,一字嵌在下句的第四位。「袍到」云:偶攜吟履到琴峽,待脫征袍隱鏡湖。
(八)拗體平仄互相拗救,如律句。「藥溪」限第七唱:幽人無事出尋藥,小鳥一聲飛過溪。是聯上句「無、出」和下句「一、飛」的平仄已不是原來要求的位置格式,互為拗救。
(九)太極格如詩句之回文,可反讀之,不害聯意。「續橫」限第二唱:斷續鐘聲山半雨,縱橫帆影月中湖。
(十)、流水格同為嵌兩字的詩鐘,但要求聯語上下句意須相貫,似流水不斷。「長薄」,限第五唱:乞多天上長生藥, 醫盡人間薄命花。
(十一)鼎峙格任意拈出三個字為命題,分別嵌於 上句的首尾,下句的中央或下句的首尾,上句的中央,如鼎足而立,故稱。1、「大司馬 」云:大宛職貢來天馬,少昊官司有祝龍。2、「 煙影樓」云:雨聽春樓花似海,影成秋殿水如煙。
(十二)鴻爪格要求拈出的三字命題,分別嵌在上下句不限定的位置上 ,但必須遵守詩鐘「不連不對」的原則。所謂「不連」,就是命題中的任何兩個字都不得連在 一起使用,即使不按原來的次序也是不允許的,必須隔開使用。「不對」就是命題中的任何兩個字,不可用在上下句相對應的位置上,即使天然成對的詞也不行。
1、「射燈虎」云:虎觀文章天射策,鰲江燈火夜張筵。
2、「天足會」云:地辟蜀江今大足,天開吳會古紋身。
(十三)雙鉤格將隨意拈出的四字命題, 分別嵌入上下句的首尾。「亞三呂周」云:亞欄柳身單鶯調呂,三徑花嬌蝶夢周。
(十四)五雜俎體將任意拈出的五字命題,分別嵌入上下句不限定的位置上,但應遵守「不連不對」的原則。「山冷微有雪」云:快雪看山晴有約,微波蕩月冷無聲。
(十五)竹節格將隨意拈出的六個字命題,分 別嵌入上下句的二、四、六的位置上。但六個字中,須三字為平聲字,三字為仄聲字方可。「霓裳中序第一」云:連裳列第唯中垢,登序驂霓總一途。
(十六)碎錦格 (又稱「流水碎、碎流格、七碎格」)將拈出的四字命題或四字以上的命題,分嵌於任意一句或上下句的任意位置上,不能相並。對嵌四字的碎錦格,歷來還是有「不連不對」的嚴格規定。但觀近代的一些聯吟,還是不相並的例子多。顯然「不連可對」在創作上較「不連不對」來的容易。
1、「張三李四」,不連不對:四壁圖書三尺劍,半肩行李一張琴。
2、「張三李四」,不相並:四萬黃金推李鏡,三千秦鐵剩張椎。
3、「老鼠過街」上一下三,不連不對:風搖老樹啼鴉舅,雨過香街賣鼠姑。
4、「中秋月光」,上三下一,不連不對:月照中天秋色冷,霜欺大地夜光寒。
5、「一二三四」,限上聯,不相並:一月二星三宿四,春風冬露夏霜秋。
6、「錢少三文」,限下聯,不相並:官路兩堤多柳帶,文園三徑少苔錢。
7、「雲氣雨頭過」,不連不對:雨聲過澗溪頭漲,嵐氣浮雲洞口迷。
8、「十二月十二」,不相並:十里樓台十里月,二陵風雨二陵秋。
9、「聖荷西山景城」,不連不對:荷葉西風聖誕近,林山暮景小城忙。
10、「雞魚肉鑼鼓板」,不相並:雞市鼓聲分社肉,板橋鑼響賣溪魚。
11、「雨過山頭雲氣濕」,不連不對:雨零雲嶺山生氣,人過泉頭水濕裳。
12、「水流花謝兩無情」,不相並:花若有情長不謝,水應無意兩分流。
13、「一二三四天地人和」,不相並:四圍人影三弓地,一陣和風二月天。嵌八字的格式,就只能是限定在上下句的一三五七的位置上。
(十七)刪古體(又稱「改詩」)要求用前人的詩句為依據,或續、或對、或改。較之創作,意味索然。聊備一格志之。
1、續下格:用前人詩句為上聯,作下聯以對之。或為散句式、或為偶句式。
①散句式「今夜月明人盡望」,悲歡離合四般心。
②偶句式「漁婦曉妝波作鏡」,牧童午睡草為氈。
2、對上格用前人詩句為下聯,創作上聯以應之。或為散句式,或為偶句式。
①散句式 蕭郎去後無消息,「何用吹簫向碧空」。
②偶句式 才見疏星思弄奕,「更聞寒雨勸飛觴」。
3、改句式
①改前人詩聯上下句的前四字。原句:「數著殘棋江月曉,一聲長嘯海天秋。」改為:短棹影分江月曉,遠鐘響徹海天秋。
②留前人詩聯上下句的任意六字,改其餘八字。原句:「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改為:為問樓頭楊柳色,可能夫婿共春回。
③折腰格。留前人詩聯上下句的第三、第四字,改其餘十字。原句:「情多最恨花無語,愁破方知酒有權。」改為:臨文最恨新塗飾,談史方知舊廢興。
四、雜體詩鐘在正、別格詩鐘之外,尚有其他格式的詩鐘曾經在詩鐘活動中出現過,但由於各自的原因和歷史條件,未能為後來者所接受,失去了生存和發展的機會。現錄之以為備忘。
(一)四言體一九三四年由何爾賡、陳天尺、陳祖光等先生在福州倡為詩原之會,依詩鐘聯吟之例,變其體制。以「華社詩原」,作嵌字聯,限四言 ,不連不對。華燈社酒,治詩論原。
(二)五言體始見於黃理堂《雪鴻初集》。以任意出的兩字,分別嵌入上下句中,限唱位,一如七言詩鐘,唯每句五字而已。
1、「 山秋」限第一唱:山色和雲淡,秋聲向晚多。
2、「石山」,限第五唱:煙霞嚴氏石,風雨米家山。近時,五言體詩鐘在台灣尚流行,但在大陸早已廢棄不用。
(三)八言體僅見諸於李家瑞《停雲閣詩話》。分詠「放榜前一日楊太真」云:桂子秋風明朝得意,梨花春雨絕代承恩。
(四)駢體式屬分詠格的形式,唯字數不拘,類似楹聯。見莫友堂《屏麓草堂詩話》。
1、分詠「王安石須」云:定功罪於平生,呂誨彈章勝似歐陽薦牘; 數風流之佳話,謝家偶像何如張氏紗囊。
2、分詠「岳武穆筋」云:四字銘忠,排*相和金之議;一籌借展,破腐儒誤漢之謀。聯吟用了兩「之」字,屬不規範之作。
(五)散文體詩鐘上下聯不求對偶,但語意須相貫。又可分為「流水碎」和「押尾」兩格式。
1、流水碎依任意拈出的題字,分嵌於上下句中,不相並,追求清新自然。如:「何在聞歌」云:灞橋秋在人何處,不忍重聞折柳歌。
2、押尾格拈出三字,限嵌於下句聯尾,須相並,不得分開。「曲江春」云:好景一年君記取,杏花燕子曲江春。
(六)虛字格一聯十四字純用虛字,無一著實,「歡此」限第四唱:不知過此伊胡底,無以為歡可奈何。
(七)集句式集句式詩鐘含有「分詠」和「嵌字」兩種格式,除必須遵守兩格的規矩外,還規定聯吟者必須採用前人的詩句或詞句作為詩鐘的聯語,且詞句仍需七言,並且平仄須合符詩鐘的特定要求。較創作而言,雖在對仗上的標準可略為寬鬆 ,但平仄格律仍需嚴格遵守。這就要求吟詠者的古詩詞修養要相對豐富,運用自如。
1、 集句分詠「二月十二」紅杏枝頭春意鬧,(宋祁)碧欄干外繡簾垂。(韓亻屋)上聯用宋詞句,下聯用唐詩句。杏花二月開,欄干係「十二欄干」的略語。對仗雖不很貼切,但也集得自然趣妙。
2、集句分詠「庸醫八字」新鬼煩冤舊鬼哭,(杜甫)他生未卜此生休。(李商隱)
3、集句嵌字「女花」,限第二唱:神女生涯原是夢,( 李商隱)落花時節又逢君。(杜甫)
(八)方言詩鐘由於詩鐘是從福州起步走向全國的,故閩人喜以方言俚語為題,創作詩鐘。
1、「纏腳(裹腳)乞食仔(童丐)」 絲蘿繫處蓮雙瓣,衣缽傳來竹一枝。
2、「做普渡(薦幽道場)和尚聚媒(妻)」三界齋壇喧鼓磬,兩行花燭照袈裟。
總之,詩鐘的格式繁多,亦常隨時代的風氣有所創新。
文前提到的《七二鐘聲》,天津寇、陳、張三位先生就創立了幾種新格式的詩鐘,現錄之以餉同好。
(一)鐘謎格即以詩鐘的形式,依燈謎的創作手法吟作詩鐘聯語。此格類同於「分詠格」,唯不限定分詠的具體對象,只限吟詠的範圍,如限定燈謎的謎目一樣。詩鐘聯語就是謎面,分詠的具體對像則是謎底了。創作的靈活性較大。
1、分詠詞牌名:明月二分魂有路,長堤十里柳無情。上聯吟詞牌「夢揚州」,下聯吟詞牌「台城路」。
2 、分詠書籍名:已遣烏衣為寄信,更教紅葉與通情。上聯吟《燕子箋》。下聯吟《韓詩外傳》。
(二)居易格將古人的名或字、或號,分別嵌入上下聯句。此格與「嵌字格」、「籠紗格」 相類似,唯人名、字、號須相並,不得分開嵌入,且要求語含雙關。
1、可對, 留病轉教能去病,駐年翻自不延年。上聯嵌「去病」, 隱「霍」字,下聯嵌「延年」,隱「李」 字。
2、不對:滿載一船山色去,只留萬里水光浮。上聯嵌「船山」在四、五位置, 隱「王」字,下聯嵌「萬里」於三、四位置,隱「楊」字。
五、詩鐘的活動形式詩鐘活動主要分「聚吟聚唱」和「散吟聚唱」兩種形式。
詩鐘因結社活 動,故「聚吟聚唱」的形式是主要的。社員定期相聚,以鬥捷為樂,屆時圍坐長桌,公推三人 ,取詩、文集一冊,任意翻檢,拈出命題。或分詠,或嵌字,限時制定。是時燃香一炷, 以縷繫銅錢數枚,掛於香上,下承銅盤,點香出題眾人立即動筆構思,至香盡縷斷,錢落銅盤,鏗然作響時,即時收卷,然後由專人抄寫,按聯吟的優劣,評定狀元、榜眼、探花、鴻臚的人選。
「散吟聚唱」的形式較為寬鬆自如。將事先拈出的命題,由每期的主持人分寄 ,限期收稿,然後彙集,由專人抄寫不署名,再分發眾人評定,選出元、眼、花、臚。散吟聚唱的形式較為靈活,但已失卻燃香落錢的情趣和比才鬥捷的較技,一般又視日期的長短 ,有日唱、月唱、大唱之分。日唱:每日上午定時(一般在九時)發出命題,下午定時(一般在三時)收卷,立即由專人評定,於當晚(約在六時)集會發唱。月唱:每月一次,先期定出命題,限日收卷,評定後發唱。
大唱:每年一至二次,一般在重大節假日舉行。先期定出命題,公開徵吟,限期收卷,評定發唱。詩鐘創作,每一聯語稱為一卷,通常每人吟 作三卷稱一旗,也可倍之,謂之雙旗。才思敏捷者可再倍之,謂之三旗,四旗等等。
六、詩鐘涇渭於律詩和楹聯詩鐘的活動,雖說是以娛樂鬥捷的形式面世,但它要求參與者的文化素質,特別是古典詩詞的修養,需有相當的水準和學識。
詩鐘原於律詩,故有「改詩」、「折枝詩」之稱,又因形同楹聯,又有「聯吟」之雅號。但與兩者相 比,詩鐘的格律又嚴謹得近乎苛刻。這大概也是詩鐘難於流播並逐漸式微的緣故。它與律詩、楹聯的主要區別在於:
1、字數鐵定。正格的詩鐘限於七言,一聯十四字,不容增減 。而律詩除七言外,尚有五言,甚至有六言律詩。楹聯更是可長可短,短者二、三字,長者數千言。
2、平仄嚴謹。詩鐘的平仄固定,是平是仄不容易位。而律詩允許「拗救」,楹聯的伸縮性更大,可以通融。
3、吟詠限定。詩鐘上下聯句各詠各的主題,在文義上又要求完整劃一。而律詩和楹聯的創作就顯得從容,不緊不迫。
4、對仗工整。詩鐘對對偶的要求十分嚴格,其對仗之熨貼勻整,又是律詩和楹聯難望其項背的。
七、對詩鐘興衰的反思詩鐘的格、律及方方面面的規矩、準繩,使詩鐘活動僅能在一定的文化層次上展開。
這樣就給詩鐘的普及帶來了相當的難度,設置了層層的障礙。但唯其 如此,也給詩鐘的吟詠者平添了無限的樂趣和情思。對於每次因鬥捷較思而聚會的「鐘聚」 之舉,每位詩鐘的創作者都有極大的渴望和誘惑,令人欲罷不能。詩鐘曾有過它的輝煌時刻。它帶著閩文化的固有特色,闖進博大精深的中國文苑裡,是中國韻文的一朵奇葩,更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份。它不應該湮沒無聞。它像閃電一樣,在燦爛漫長的中國文化史 上劃出了光彩的瞬間。我們就更有責任去認識它,介紹它,並加以發揚光大。
***********************************************
诗钟
《闲话诗钟》
作者:张西厢
一、钟义
昔人敲钟,规律极严,拈题时,缀钱于缕,焚香寸许,承以铜盘,香焚缕断,钱落盘鸣,以为构思之限,故名“诗钟”,即刻烛击钵之遗意也。钟虽小品,惊天地,泣鬼神,征夫怨妇之思,怀乡忧国之感,均可流露于寥寥十四字中,变化无穷,奥妙莫测,固属雕虫小技,亦洋洋乎大观,或谓此中兴味,胜诗十倍,经验之语也。
二、钟意
诗钟固重对仗,尤重立意,无意义之诗钟,谓之“哑钟”,敲之不响,唱之无味。盖以白粉墙对黑漆板之类,决难引人入胜,粤派之弱点,即在于此。故正宗之诗钟,须有诗之声调风格,置之于诗中,则为名诗,置之于钟中,则为名钟。或谓诗钟,须有起承转合之势,未免言之过甚,盖诗钟为七律诗之一联,古人名联,或对描事物,或直舒怀抱,绝少于一联中,备有起承或转合之势也。
三、钟派
清初闽人,已有此制,名日“改诗”,即改律句绝句之七言诗而为两句也,此种改诗,或有称之为单羊角对百衲琴,雕玉双钩者,要皆不如诗钟名称之普遍。诗钟向有闽派、粤派之分,两派之争至今未息,闽派重空灵尚意义,粤派重典实尚对仗,平心而论,两派各有所长,能化粤派之典实,而兼闽派之空灵,斯为上乘,忆粤人蔡乃煌为钟坛宿将,且以敲钟得官,然每阅及粤派钟卷,即投之于簏中。故粤、闽两派之分,亦非限于人地也。近人林熊祥先生,对于诗钟之意见主张宽大其门径,使成为一种较绝句更为锤炼之诗,而侪于一般诗歌之列,善于此道者,多抱同感,若能别树一帜,使此铁钟而成为原子钟,不可谓非艺术界之一大改进也。
四、钟社
独起敲钟,兴味索然,故欲敲钟,必先集社,钟社之设,并无若何组织,亦无任何作用,不过文人墨士,藉以发舒怀抱,联络感情而已。近数年来,台、港两地,钟社之多,竟达四十余处,可谓盛矣。岂欲敲醒国魂欤,激扬民气欤,余拭目以俟之。
五、钟眼
钟眼须稳,务求不能移易,例如联与连,不得相混,用连?则可,用联?则不可,与榻,不得相借,用东则可,用东榻则不可。钟眼,更以有来历为佳,例如“千雪”一唱“千眼西方般若佛;雪肤南内太真妃。”千眼出自佛典千眼千手观世音,雪肤出自长恨歌“雪肤花貌参差是”。钟眼如不相称,则对仗更须求其工稳,上例“千”与“雪”绝不相称,而以“眼”、“肤”承对,可称能手。
六、钟题
普通拈题,常用抽字及翻书等法,以昭公允,分咏事物者,于书中翻出两事物,嵌字格则于书中任翻数字,作为钟题,绝少由每人自出题目也。分咏、合咏不可犯题面字,例如分咏“元宵”、“蝶”。则钟句须避用“元宵蝶”三字。分咏合咏事物,并忌以代替字明点题意,例如“象、扇”分咏。若用大兽、交趾兽、挥羽、羽毛、一羽、裁纨等字,不啻将题字明明点出,决难得到佳句,且易失去题意。例如“争钦挥羽运奇谋”、“指挥一羽定三分”明明是咏卧龙而非咏扇也。钟题可任意加以某种限制,以增兴趣,如合咏“竹”限用一“毛”字,则钟联中,须有“毛”字。反之,亦可禁用“虚节风月?竿箨君妃栽”十字,则钟联中须避用此十字也。此外,尚有更严格之限制者,即钟题虚字而限实用,例如“而了”二唱,则须实用“吉了”、“以而”;“若于”二唱,则须实用“兰若”、“杜于”;“若然”二唱,则须实用“巨然”、“贺若”等等,方为合格,文人墨客,兴到之余,好用其极也。分咏、合咏,以切正本题不能移咏别人别物者为原则,严格言之,咏狗者不能移到犬,咏冠者不能移到帽。
七、钟典
古人名句,多用常语而不用典,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语虽浅近,意则深长,诗钟亦何独不然,不得已而用典,既忌过僻,而点题亦极严格,咏“履”不能引用“鞋”典,咏“眼”不能引用“目”典,以原典有履字眼字者为合格,如“象、扇”分咏,引用焚身典,多有以牙代齿者,殊为不妥,盖原典是齿而非牙也。钟贵典丽堂皇,引用僻典固不宜,即稗官野史之章回小说,亦须避用为宜。
八、钟句
诗钟常因限于题字及题字之位置,而造句煞费苦心。总之,以字字不落空,字字不能移易为佳制。例如“两空”六唱“不住猿声啼两岸;但闻人语响空山。”字字出自唐诗,字字不能移易,可称闽派中之佳制。基此理由,若能分集古人诗句,或古人诗意,且对仗工整,而切合题意者,较之自造,尤胜一筹。造句之技术,尤贵奇峰突出,例如“红豆啄残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若易以“鹦鹉啄残红豆粒;凤凰栖老碧梧枝。”则较平实无奇矣,当年杜老,亦何曾不推敲及此乎。钟句避用叠字,盖仅仅十四字之小品,一字千金,不宜浪费半字,若以钟眼而叠字,则更不可,如“元旦”四唱,倘用元元、旦旦之叠字,则为三唱乎,抑为四唱乎。分咏事物之造句,常因两事物之相距过远,而难于落笔者,于此时须先觅对字,再就对字而构思,例如分咏“汉光武、燕”。先觅赤帻、紫襟等之对字,分咏“牧童、蛇”先觅骑牛、吞象等之对字,则自易落笔矣,惟追求对像,须下工夫,务使有鸳鸯交颈、鸾凤和鸣之妙,不可有彩凤随鸦、鲜花插粪之嫌。
九、钟对
诗钟固重立意,并重对仗,有半字之差者,即非上乘。以虚对虚、实对实、地名对地名、姓名对姓名、颜色对颜色、朝代对朝代为工整。若字面亦能相对,如放翁对茂叔,司马对卧龙更佳。诗钟虽为诗之一联,然切忌流水对法,而对仗亦不宜假借,例如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在诗则为名句,在钟则嫌其以“翼”对“通”。以“春蚕”对“蜡炬”,不能合格。惟如前例,以“人语”对“猿声”,两字连用,借对一字者,则无不可。而双用常语,如“天地”对“古今”,“春秋”对“江汉”,则更无不可。
诗钟常有以字面相对而假借者,例如“重九”五唱,“昂藏愿拜重瞳象;谄媚宁容九尾狐。”“象”与“狐”,字面相对而实不对,虽极巧妙,亦以少用为上。盖“九尾狐”为一固定名词,而“重瞳象”则否,难免对仗不称之嫌。此外,以一物对两物者,谓之“三脚钟”,例如“风云”对“秋月”,“雨露”对“春烟”,风云、雨露,各为二物,而秋月、春烟,各为一物,在律诗中尚嫌不称,何况诗钟。
出比、对比,须凑合天然,铢两悉称,若一比堂皇,一比纤巧,一比如天,一比如井,彼此失衡,谓之“跛脚钟”,作者最易犯此通病,故往往一比自然,一比则生硬,一比如香象渡河,一比则如黠鼠偷油,一比吓煞夫人,一比则跪在?下。初抱“句不惊人死不休”之奢望,卒之反有“满城风雨近重阳”之叹,若能先从平易处着笔,则可减少此种困难也。出比用典,则对比亦须用典,而典故时代,不宜相距过远,如以三代典故属对三代典故固佳,即属对秦汉典故亦可,若两时代相距过远,或引用典故之内容,彼此失衡,均为小疵。盖以吴道子之钟馗与潘雅声之美人,并悬于书室中,终觉不称也。
十、钟律
诗律要细,钟亦何独不然,古人律诗,求其最合诗钟之条件者,惟少陵耳。如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笋根稚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波飘菇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餐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诸联,若置之于钟中,称之为“钟圣”,谁曰不宜。而“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一联之浑雄庄晒,尤可作为首选之标准也。
十一、钟声
香港钟声多,而台湾更多,真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感,顾名思义,诗钟之声调,须和谐而响亮,始足发人深省,因之平仄不可失调,第一字可不论,第三第五字则必论,出比第三字可不论,对比第三平字则必论,例如“珠帘暮卷西山雨;画栋朝飞南浦云。”、“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在诗固称名句,在钟则嫌数字拗韵,而“南”字失调也。至若对比第三字,应平而用仄,在古人七律诗中,尚不多见,况于钟乎。
十二、钟评
评选诗钟,为一难事,见仁见智,各有不同,惟古人名句,传诵至今,犹众囗同声,盖文艺自有其客观之优点,绝非成见或感情所能左右也。尝读唐司空图所列《诗品》二十四种,见地极高,可作诗钟评选之标准,即雄浑第一、冲淡第二、沉着第三、高古第四、纤?第五、典雅第六、洗练第七、劲健第八、绮丽第九、自然第十、含蓄第十一、豪放第十二、精神第十三、缜密第十四、疏野第十五、清奇第十六、委曲第十七、实境第十八、悲慨第十九、形容第二十、超诣第二十一、飘逸第二十二、旷达第二十三、流动第二十四。捐除成见。破除情面。执此尺以量之。可无遗恨矣。
十三、钟格
概说
诗钟格式,可分:合咏格、分咏格、笼纱格、嵌字格四类。而嵌字格又分:凤顶、燕颔、鸢肩、蜂腰、鹤膝、凫胫、雁足、魁斗、蝉联、辘轳、比翼、汤网、云泥、鼎峙、晦明、碎锦、双钩、四皓、五姐、六逸、七贤、八龙、九老等格,分述于左。
(一)合咏格
即将题意表现于钟联中,以不犯题字为原则。亦有例外者,并得随意加以某种限制,例如。
花落知多少:合咏,不犯题字
绣坏料添红一片
锦茵应减绿三分
凄凉墙外飘难数
狼藉阶前扫几回
(二)分咏格
即分咏事物也,以不犯题字为合格,例如
岳飞、虎:分咏
画尔不成翻类犬
字之曰举并称鹏
笔、邮票:分咏
万国花封元首相
五云草判黑头公
(三)笼纱格
即将题字暗藏于钟联中,隐约如见,呼之欲出,例如
左易:笼纱格
牙因知味承恩幸
思未能言擅赋才
(四)嵌字格
1、凤顶格 即将两题字分嵌于每句之第一字,所谓“一唱”也,例如
人鸟:一唱
人凭赤血羸犹健
鸟到青云倦亦飞
2、燕颔格 即将两题字分?于每句之第二字,所谓二唱也,例如
醉吟:二唱
臣醉酒能倾一石
客吟诗已载三车
3、鸢肩格 即将两题字分嵌于每句之第三字。所谓三唱也。例如
红豆:三唱
灯光豆灺劳人草
楼影红飞思妇花
4、蜂腰格 即将两题字分嵌于每句之第四字。所谓四唱也,例如
元旦:四唱
千军待旦传刁斗
万国朝元拜冕旒
5、鹤膝格 即将两题字分嵌于每句之第五字。所谓五唱也。例如
重、九:五唱
要为卷土重来计
谁赞勤王九合功
6、凫胫格 即将两题字分嵌于每句之第六字。所谓六唱也。例如
意、飞:六唱
斜阳六伐鸦飞乱
明月孤山鹤意痴
7、雁足格 即将两题字分嵌于每句之第七字。所谓七唱也。例如
鹤梅:七唱
隐现云端千岁鹤
横斜竹外一枝梅
8、魁斗格 即将两题字任意分嵌于第一字及第十四字。例如
黄花:魁斗格
花门积雪千山白
大漠飞沙一月黄
9、蝉联格 即将两题字分嵌于第七字及第八宇。例如
蝉唱:蝉联格
花落后庭商女唱
蝉鸣西陆楚囚吟
10、辘轳格 即将两题字分嵌于第一字及第九字。或第三字及第九字,以此类推。例如
莲露:辘轳格
乍垂莲瓣移香步
微露瓠犀发妙香
11、比翼格 即将两题字任意对嵌于钟联中。等于一唱至七唱。例如
散书:比翼格}
杜房并驾中书省
金宋相持大散关
12、汤网格 即将三个题字。任意分嵌于两句之首末。而成网开一面之局。例如
天安、云:汤网格
天末楼台横北固
云中城阙望西安
13、云泥格 即将题字分嵌于两句中。但不得相对。例如
云泥:云泥格
青云直上鹏程路
华屋偏多燕垒泥
14、晦明格 即一句明点题字,一句暗写题字。例如
红豆:晦明格
双肿如豆讥文士
一口含樱画美人
15、鼎峙格 将三个题字分嵌于第1字第7字第11字。或分嵌于第4字第8字第14字。成鼎峙之格。例如
天中节:鼎峙格
穷阴杀节霜铺地
中夜清寒月满天
16、碎锦格 亦称鸿爪格。即将题字分嵌于钟联中不得相连。例如
张陈:碎锦格
满几陈编三寸烛
半肩行李一张琴
17、双钩格 即将四个题字对嵌于钟联中。例如
南北高丽:双钩格
丽水逆流环陇北
高邮名县着淮南
18、四皓格 碎锦格之一种。题字不得相连。例如
海角钟声
海城画角严兵卫
山阁诗钟集友声
19、五杂俎 碎锦格之一种。题字不得相连。例如
清泉石上流
溪边瘦石多清籁
岩上飞泉少浊流
20、六逸格 碎锦格之一种。惟题字可以相连。例如
杏花春雨江南:得连二字。
雨后寻春桃叶渡
江南沽酒杏花村
21、七贤格 碎锦格之一种。题字可以相连。例如
发无可白方为老:得连二字。
无眠可到东方白
有发都为老境苍
22、八龙格 碎锦格之一种。题字可以相连。例如
月明华屋画桥碧阴:得连三字。
小桥画舫摇明月
华屋芳林度碧阴
23、九老格 碎锦格之一种。题字可以相连。例如
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得连四字。
水流孤塞千声雁
村绕寒林万点鸦
诗钟是学习对偶技巧的一种训练方法,又是欣赏对偶佳趣的一种文字游戏。从清朝中叶在福建兴起,很快传开,“五四运动”以后趋于沉寂,现在又逐渐兴起。 ^^一、诗钟活动的特点
诗钟活动的特点是限时限题写出一副七言律诗中的诗联,得名于限时的方法。在钟表没有普及的时候,是用细线坠铜钱系在一根线香上,烧到一定的时间,铜钱落在下面承接的铜盘中,大家停笔。限题主要有两种方法,诗钟以此分为两种体式:分咏体要求在上下联分咏出绝不相干的两件事物;嵌字体要求在上下联指定位置嵌上毫无关系的两个字(或几个字)。
嵌字体如林则徐作过《陈•人一唱》:“陈迹浑如牛转磨,人情几见雀衔环。”用陈、人二字嵌在指定的第一字位置上(称一唱),写成工整的诗联,感慨因循守旧,世风浇薄。
分咏体如张之洞作过《凉棚•申报》分咏:“阴阳舒卷长绳里,欧亚纵横乱纸中。”凉棚可以随天气阴晴用长绳舒卷顶席,申报是最早报道欧亚新闻的报纸,抓住二者特点,以游戏笔墨张大其词,用阴阳、欧亚大字眼写成此联。
诗钟虽有很多规格,但是只有平起、仄起两种句式。以上张之洞作品为平起式,林则徐作品为仄起式。
诗钟有在社中出题现作、先期发题征作和举行诗钟大唱等活动方式。在交卷、誊录、评比、宣布评比结果等方面,都有一套程序。
^^二、嵌字体诗钟的产生
以前各地塾学都是先教学生作对联,然后教作诗。福州人李家瑞在所著《停云阁诗话》中说:“予年六岁,入塾读书即学作对偶,自一字至七字止。后更作五、七言偶句,拈限数字嵌入中间,上下字不得相黏,谓之五、七碎。”说的是道光年间情况。当时作七碎,塾师时常限定两个字,如果要求分嵌在上下联之第一字位置,称“七•一”;要求分嵌在第七字位置,称“七•七”。所限的两个字必须一平一仄(即不得相黏)。这是初级水平,称作碎。如果再高一步,所限定的两个字是不拘平仄的,后来称为折枝,也就是诗社里常作的诗钟。从“一唱”到“七唱”,在各地诗社有时美称为凤顶、燕颔、鸢肩、蜂腰、鹤膝、凫胫、雁足等格。到民国初年,各地也都学习福建的较为简易的办法,称一到七唱。这些属于“正格”。
诗钟的“别格”中有嵌一个字的,也有嵌两个字的,后者是在上下联中有高有低,不是平列的,如分别嵌在上联之首和下联之末,称“蝉联”格。嵌三个字和更多字的,在作碎和诗钟中都有,在诗钟中随字数和所嵌位置而各有格目名称,如鼎峙、碎联、碎锦等,从“碎”字上还能看到它们的来历。诗钟的别格常作的有十五格,说起来过于琐细,见文后“附录”。
^^三、嵌字体诗钟的培养文学写作能力的功效
诗钟不但有趣,还有很明显的教育效果。
1.训练学生掌握文学对偶基本功。
对偶是充分体现中国语言文字特点的修辞技巧,在文学写作中与其他修辞手法结合运用,能发挥很鲜明甚至很奇妙的效果。要作好诗、词、骈体文、八股文以及散文,都需要先过对偶关。以前对于语法、修辞、音韵的研究不够充分,缺少简明适用的教材,只是让学生在大量习作中逐渐领悟。作碎和作诗钟就是教给学生熟悉声调、词性、词句结构对仗的针对性训练。诗钟的写作,对于词性、词类、词的结构、词组的结构、句的结构如何对仗工整,以及如何使用成语和典故,都有细致入微的规定,称为法式。道光年间见于著录的作品《人•白一唱》“人海归来空有梦,白下游后帐无诗”。按后来的法式衡量,已经看出它是病句:对仗必须区别词性的动静和虚实,“空”字属虚(副词),“帐”字属实(动词),二字不宜相对;对仗必须区别通用名词和专用名词,“人海”是通用名词,“白下”是地名属专用名词,也不宜相对。看来,确实要经过严格训练,才有把握做到对仗工稳。
2.训练学生善于选用最精当的字词。
从宋代以来,分析诗词注意认取“诗眼”,写作中间讲究“炼字”。做到这一点要靠全面提高文学修养,而诗钟却是具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诗钟的写作是先把限定的字配成“眼字”,再围绕“眼字”铺写成联。福州1930年的《微•寒七一》大唱,征得八千余联,人们至今津津乐道的佳作,如黄芗洲的“寒宵坐似沧浪里,微曙看犹混沌初”,是先配成“寒宵”和“微曙”两对“眼字”,进而写出一种意境;林绮赓的“寒月芦花千百顷,微风桐子两三声”,是配成“寒月”和“微风”,写出一种景象:张拂朝的“微虫沟洫犹争长,寒鸟江湖不乱群”,是配成“微虫”、“寒鸟”,批评当时福州的小军阀战争。前人关于“炼字”发过很多议论,清人刘熙载说:“总之,所贵乎炼者,是往活处炼,非往死处炼也。夫活,亦在乎认取诗眼而已。”写诗钟对于练习认取诗眼,进而写活全句,是一个巧妙而实用的方法。
^^四、分咏体的来源和艺术特点
分咏体把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结合起来写成一副诗联,看来是一种很奇怪的体式,其实在古典文学中早已出现过这类作品。中国的对偶文句本来有一种奇特的修辞效果,能通过工整的对仗把关系并不密切的事物联系起来。如杜甫《曲江》诗的颔联“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两句在意识的流动上有跳跃,一经用上对仗,“八尺曰寻,倍寻曰常”,用“寻常”一词的这个歧义,作为数字与“七十”结成对偶,联通了思路。苏轼的《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小诗问之》有诗句“岂意青州六从事,化为乌有一先生”(“青州从事”指美酒,典出《世说新语》),把“六瓶酒”和“未收到”两个意思对立成联,写成惹人喜爱的作品。从清朝中叶开始,出现了对联热,对联也进入酒令,以前那些偶一为之的游戏之作,这时规范化为分咏体诗钟;分咏体成了专为写趣联而设计的体式。进行这种写作,有助于推动诗人突破旧套,活跃文思。例如古文学家赵国华(1838~1894)分咏《船•胎衣》:“帆如秋叶来天上,人似春蚕卧茧中。”如果单纯咏船或咏春江,难以写出这种深邃的意境。反对科举而下海演戏的汪笑侬(1858~1918),分咏《八股文•杜鹃》:“能使英雄皆入彀,可怜帝子已无家。”通过两个典故把二者结成对偶,讽刺请廷顽固坚持箝制思想的科举制度,以致闹得自身不保。
^^五、诗钟的流传
诗钟大约在嘉庆、道光年间出现在福建。咸丰八年成书的《闽杂记》中说:“今馆阁诸君亦多为之。”说明已经传到京师。同治二年癸亥科进士赵国华、李宪之和探花张之洞曾在山东、江苏、湖北等地倡导。光绪十几年北京的满族知识分子以宗室盛昱领衔成立了“榆社”。北京聚合着从各地往来的名士,诗人如易顺鼎、陈三立,词人如王半塘、朱古微,政治活跃人物如文廷式、杨锐,重要官员如瞿鸿机、陈宝琛,都先后参加各社吟作,形成过很大的一股诗钟热。学童参加诗钟活动得到家长的支持;准备参加科举考试猎取功名的人写作诗钟,是为了能写好八股文和制艺诗;附庸风雅的人也愿意参加这种“诗酒酬唱”,光绪年间曾“都下宴集相率为诗钟”。各地也成立一些大社,王闿运、樊增祥等很多名流参加。上海首先在报纸上发题征作,洁社的作品有时用电报发到南京,由江宁布政使樊增祥阅卷。有些饭庄还专以接待这一活动而出名。辛亥革命以后,北京成立潇鸣社和塞山社,各有会员一二百人,名流网罗殆尽,连梁启超都列名其中。上海的樊园诗钟活动,集合了同光诗人的主要代表人物。福建人才济济,作品风格俊秀,称为“闽派”。其它各省也有水平很高的社继续活动,作品水平不断提高,到抗日战争前达到顶峰。后来,在政治和社会的大变革中,诗钟活动很快消沉,现在国人已经不大知道以前诗钟的盛况,不大注意中国文学宝库中还有这样一颗璀璨的明珠!
附录:
各地对十五格格目的称呼不太一致,现稍做规范,简介于下:
嵌一字的:合咏格,“一题作一联,禁犯题中字,嵌一字以杜宿构”。如光绪18年福建、台湾在京人士聚作诗钟,有合咏格题目为“咏马,嵌嫁字”。台湾爱国诗人丘逢甲作:“驮出王嫱悲远嫁,堕来孙寿挽新妆”,嵌了嫁字,上联写骑马出塞的王昭君,下联用东汉大将军梁冀之妻孙寿巧梳妆曾挽“堕马髻”的典故,合写出“马”。
嵌两字的:魁斗格,一字嵌上句之首,一字嵌下句之末;蝉联格,一字嵌上句之末,一字嵌下句之首;四五卷帘格,一字嵌上句第五字,一字嵌下句第四字;三四辘轳格,一字嵌上句第三字,一字嵌下句第四字。
嵌三字的:鼎峙格,把三个字错踪嵌在两句中;鸿爪格,在一句的首末各嵌一字,在另一句的中部(第四字)嵌一字;押尾格,把三个字嵌在下句末第五、六、七字位置。
嵌四字的:双钩格,四字分嵌于上下句首尾(把四个字分嵌两句中,多被列入下述“碎联”、“碎锦”中)。
嵌五字的:五杂俎格,把五字分嵌在上下句中。
字数不定的:碎联格,把几个字(较常见是四个字)分嵌在上下句中;碎锦格,把几个字(较常见是四个字)的成语分嵌在上下句,成语中用字的次序维持不变;碎流格,把几个字分嵌在不是对偶的上下句中。诗钟中只有此一格不是诗联。
不露字面的:笼纱格,把题目中所限的两个字分别在上下句中表现出来,但不露出字面,如林有赓作的笼纱格《春•手》“急潮带雨无人渡,流水听松为我挥”,用名句“春潮带雨晚来急”和“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显出“春”和“手”字;晦明格,两字中的一个明嵌于句中,另一个暗含在另一句中(如笼纱格中的一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