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的三个妻子分别是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09:30:51

贾宝玉的三个妻子分别是谁
《 红楼梦 》第三十一回写宝玉、湘云和金麒麟,回目便叫“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以此,周汝昌先生认为宝玉湘云最终白首偕老,是真正的金玉良缘。所谓“双星”是哪双星呢?《 焦林大斗记 》记载:“天河之西有星煌煌,与参俱出,谓之牵牛;天河之东有星微微,在氐之下,谓之织女。世谓双星。”而“牛郎星”、“织女星”是夫妻分离的象征,而一旦分离,天上人间,永世难以复合。宝玉湘云若是牛郎织女二星,又谈何白首偕老?
当然,对于湘云日后的“才貌仙郎”到底是谁的问题,红学界还一直存在争议。有研究者认为是前八十回从未正面出过场公子卫若兰,史湘云与他结婚后有过一段幸福美满的生活,后来因为宝玉所赠的那个金麒麟,使卫若兰心生疑忌,认为宝湘二人曾有“不才之事”,而导致了夫妻二人的决裂。但更多一些的研究者认为:日后的湘云沦落成丐,被卫若兰搭救,在得知其和宝玉的亲戚关系后,撮合二人成为了夫妻。宝玉湘云的这段金玉良缘才最终实现。但不论是哪种猜想,都否定不了湘云薄命的惨局。再来看一下红楼一书中湘云所对应的花品。
不少红学家推敲红楼女子所对应的花品,宝钗是牡丹,黛玉是芙蓉,而湘云是海棠,尤其是周汝昌先生,更把湘云比作宝玉怡红院中的那棵西府海棠,称湘云是怡红院日后的真主人。宝钗、黛玉对应的花品向来无有异议,但把湘云比之于海棠似乎略有争议,另一种花卉——芍药,则更为适合她的命运。第六十二回,宝玉生日,湘云醉眠芍药裀,这一幕场景,堪称红楼一绝,直逼黛玉葬花的风致,芍药丛中的湘云是花中的极品仙子。但芍药却不是一种意思简单的花卉。早在《 诗经 》中,便以芍药来表达恋人间的离愁别恨。古人称芍药为“离草”,在亲人恋人别离之时赠送以示思念。从湘云日后的命运来看,芍药确实更能够代表她的最终结局。历来红学研究者都认为湘云最终的命运是守寡,她判词中的图案是几缕飞云,一湾逝水。所谓逝水,是干涸的象征,湘云的薄命之兆。湘云判词曰: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另外,湘云的命运之曲为《 乐中悲 》,唱到:
“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看到这里,不少人就认为她是守寡而终的。毕竟《 红楼梦 》中死去的女孩子太多了,不应该再添一个孤魂野鬼了,否则便显重复。但这词曲中主要说的是湘云命运的悲剧:云散高唐,水涸湘江。是一个女人的命运悲剧。云散,水涸,正是一个人生命的终结之兆。持此看法的还有俞平伯先生,同样认为水逝云飞是夭折的象征。可见,湘云未必是长命之人。
宝玉生命里的“真金”,最终还是失去了,于是万般无奈之下,才最终迫使他看破了红尘,出家为僧。否则以宝玉的性格,有湘云这样的娇妻在侧,即便生活艰苦,也断然不会狠心若此,只能说,宝玉是在走投无路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才出家为僧的,而非续书中,因为黛玉的亡故,心灰意冷,年纪轻轻便当了和尚。这并不符合原著精神。
在甫塘逸士《 续阅微草堂笔记 》中有记载:“(《 红楼梦 》)八十回后,皆不与今同:荣宁籍没后,均极萧条。宝钗亦早卒。宝玉无以为家,至沦于击柝之流。史湘云则为乞丐。后乃于宝玉仍成夫妇。”所谓击柝的“柝”,是打更用的梆子,木头制成。打更人即为更夫,是古代最低收入的职业,而且不分冬夏整夜巡游,可谓苦中之最。而第六十二回宝玉生日之时,大家饮酒行令,说起“宝玉”二字出处时,香菱曾引用了一句古诗“此乡多宝玉”。这诗句出自于唐代诗人岑参的《 送张子尉南海 》:
不择南州尉,高堂有老亲。
楼台重蜃气,邑里杂鲛人。
海暗三山雨,花明五岭春。
此乡多宝玉,慎莫厌清贫。
当然,这句诗之所以放在这里出现,关键点并不是这句“此乡多宝玉”,而是下一句“慎莫厌清贫”。不少研究者都指出:在宝玉生日之时,由香菱点出此诗,是宝玉日后贫穷潦倒的象征,不可能是新婚之际家境尚且富裕之时决然出家,这样才符合脂评所透露的宝玉日后“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的悲苦境况。让宝玉走投无路,被迫出家,这样的事实更有感染力,更能反映出悲剧的震撼力!红楼一梦,伤痕累累,是人间的悲剧,时代的悲剧。
俞平伯先生曾说宝玉一生有“三妻一爱人”,三妻分别为可卿、宝钗、湘云,爱人则为林黛玉。这极有道理。可卿是宝玉梦中的妻子,由警幻仙姑做主配婚;宝钗是宝玉世俗生活中的第一个妻子,在古代,定亲即为婚姻,不论过门与否,宝钗都算宝玉的发妻;湘云则是续妻,宝钗早卒之后,与宝玉有过一段婚姻,但也只是过眼云烟。红楼中极为出色的四个女性都与宝玉有着不凡的情缘,是贾宝玉作为一个男人的福气。而当这四个女性一个又一个的离他而去,阴阳永隔,贾宝玉又该是怎样的痛心之至!梦中之妻可卿死时,宝玉尚且口喷鲜血,又何况黛玉等心头挚爱,而这,也只有作者本人才能体会其中滋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