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汪精卫登上《时代周刊》封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03:46:20
2007-09-03 08:08:01 来源:中国新闻网(北京)
当《时代》选择汪精卫作为封面人物时,是基于中国现状的考虑。这一年,政治地位仅次于蒋介石的汪精卫,站在历史漩涡之中。他出面负责处理中日外交关系——是战?是和?如何战?如何和?
1935年3月18日,汪精卫出现在《时代》封面上。这一年,汪精卫时任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兼外交部长。他年届五十二岁,已是暮年。封面选用了汪精卫近期的一幅肖像素描,脸上虽透出干练,但神情略显疲惫。过去曾经以风度翩翩而著称的汪精卫,传奇的风采不复存在。
1934、1935年,分别有两个中国人物在《时代》封面上出现,他们是溥仪和汪精卫。
汪精卫与溥仪有一种特殊联系。1910年,参加孙中山同盟会的汪精卫,来到北京,图谋刺杀溥仪的父亲、清王朝摄政王载沣,以表现革命者勇气,唤醒民众。当年,二十七岁的汪精卫,英姿勃发,暗杀虽未成功而身陷大狱,他却因此天下闻名。“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汪精卫狱中一曲引吭高歌,浩然正气令多少人为之钦佩。这一年是晚清宣统二年,皇帝溥仪刚刚四岁,不知是否有人在他面前提到过“汪精卫”或“汪兆铭”这个名字。
时间走到1935年,先后成为《时代》封面人物的溥仪、汪精卫,看似各自孤立地亮相,没有直接关联。但再过五年,他们两人就走到了一起了。1940年,汪精卫在南京宣布成立另一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与东北溥仪的“大满洲帝国”遥相呼应。之后,汪精卫还亲自到长春访问,在日本军队的刀光剑影中与溥仪握手言欢。历史竟是如此变幻莫测!那位早年一身豪气、慷慨激昂刺杀摄政王载沣的年轻革命家,二十几年之后,与载沣的儿子溥仪共同成了日本的傀儡。
1935年时,任何人,包括汪精卫本人,都还不可能预想到五年后的演变。当《时代》选择汪精卫作为封面人物时,是基于中国现状的考虑。这一年,政治地位仅次于蒋介石的汪精卫,站在历史漩涡之中。他出面负责处理中日外交关系——是战?是和?如何战?如何和?
汪精卫与蒋介石算得上政坛上的冤家对头。1927年之前,汪精卫的资历与名望,与孙中山的个人关系,都超过蒋介石。1927年之后,汪精卫虽屈居蒋之后,但仍一直是蒋在国民党内的最大竞争对手,曾先后两次与其他反蒋力量联手迫使蒋宣布下野。几年间,刀光剑影中他们一路走来。忽而联手,忽而分裂;忽而刀刃相见,忽而弹冠同庆。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他们才开始有了一段相对稳定的合作期。即便汪精卫有“既生蒋,何生汪”的感叹,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当然也只能暂时搁置于一旁。
有意思的是,《时代》在描述汪精卫的政治经历时,把他比喻为鲸须——容易弯曲,也能予以反击。于是,“鲸须汪”成了他的代称:
“每隔几年,蒋委员长就对能言善辩、具有影响力的汪先生感到恼火,于是,他会让汪到欧洲去度豪华的‘病假’,一切开销均由政府支付。1932年,委员长对汪颇为恼火,‘鲸须汪’赶紧躲进上海的法租界。好几个星期里,由汪夫人与中国政府为丈夫的未来进行讨价还价。这时在逃的汪认为,就纯正的、本土的中国共产主义来说,委员长是个反动的落后分子,就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抵抗来说,蒋又是个胆小的懦夫。随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鲸须汪’回到了他以前的职位,出任中国政府的行政院院长。
上周,急于要了解南京政府意图的中国人,可以从研究汪颇像鲸鱼的须子一般的经历中得出结论。他总是容易弯曲,但也总会予以反击。外交部政务次长许谟去年很好地归结了汪的执政哲学:幅员广阔的中国可以大胆地与小日本冒险赌一把,因为‘中国最终不会输’!”(《时代》,1935年3月18日)
想冒险赌一把的汪精卫,把与日本讲和作为外交的基础,这成了他的罪责,从而招致了1935年的被刺杀。
他的一生竟与刺杀如此有缘!“暗杀的原因”——在讲述汪精卫1910年行刺摄政王载沣的故事时,1935年3月的《时代》用了这样一个小标题。然而,谁能想到,八个月后,1935年11月,“鲸须汪”就将因为对日妥协政策而被人刺杀。虽未当场丧命,但留在体内的子弹,后来还是导致了汪的死亡。
“鲸须汪”转眼间就跌落于一片诅咒声中,并将继续朝黑暗的远处走去。行刺者成了被刺者,革命者成了大汉奸。历史声名前后如此之悬殊,有谁能超过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