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抵制林彪“错误指挥”率军直取广州内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6:15:45
陈赓抵制林彪“错误指挥”率军直取广州内幕
2009年12月28日 10:42 凤凰网历史综合

陈赓

林彪
文章摘自《四野战事珍闻全记录》作者:郭辉 出版社:军事科学出版社
余汉谋手握15万乌合之众,坐守广东。四野勇士分兵三路,跨越五岭,直取广州。
林彪下令停止前进,陈赓愤愤不平:这是什么命令嘛?一支香烟在毛泽东的指间燃起,还是按原计划行动。
五羊城内人心惶惶,李宗仁慌忙迁都。
余汉谋到底向西逃了还是向西南逃了?李成芳狂追七昼夜,却开玩笑似地说:应该给玉皇大帝记个首功!广东最后一个国民党兵团无奈地飘向南海去了。
林彪与陈赓的分歧
1949年5月26日,为了更好地执行毛泽东对中南,西南的国民党军的大迂回,大包围的作战方针,特将第二野战军的陈赓4兵团划拨林彪的4野指挥,收拾白崇禧集团。
广东是国民党统治最重要的地区之一。人民解放军突破长江防线后,国民党政府迁往广州,企图重整军力,负隅顽抗,所以广州号称“新都”。
早在8月24日,国民党国防部给广州绥靖公署主任余汉谋下了一道指令,要他纠集广东境内所有兵力,确保广州安全,并策应湖南白崇禧作战。
此时,余汉谋辖区内尚有从福州逃来的胡琏的12兵团6个师,从江西逃来的方天的13兵团4个师,有刘安琪兵团残部6个师,有陈济棠指挥的60、63两个军,加上余汉谋的嫡系39、l09军,总兵力近15万人。即便如此,当余汉谋接到命令后,仍不免发出阵阵苦笑。他深知,单从兵力数量看是挺吓人的,但这些人马多是一些让共产党打败过的残兵败将,散兵游勇。
但不管余汉谋如何叫苦,解放军大部队却已推到了他的面前。就在四野中、西两路大军会战衡宝之时,东路大军已拉开了广东战役的序幕。陈赓、邓华两兵团进抵粤赣边界,盘马弯弓,蓄势待发。
9月7日,叶剑英在赣州召开作战会议,与陈、邓两兵团首长共同制定了解放广东的作战计划。会上,叶剑英传达了中央指示,以及在武汉与林彪商讨的作战预案,经过周密研究,决定由陈赓指挥这次战役。
9月29日,陈赓上报了广东战役的行动计划:此次进攻,兵分三路。以二野第4兵团为右路军,9月30日出发,向汝城、乐昌、仁化进击。如敌扼守曲江、英德、翁源地区,则第14军沿北江西岸,经英德、清远直插三水,截断敌西退广西的道路;兵团主力攻占曲江,然后南下协同第15兵团歼灭英德、翁源之敌,由西面进攻广州,如敌不守英德、翁源,则迅速协同第15兵团南下,进攻广州;以第15兵团为左路军,10月1日出发,由翁源以东,向英德进击,然后南下龙眼洞、车陂之线,从东北方向进攻广州;以两广纵队、粤赣湘边纵队、粤中纵队组成南路军,进至东莞,冲破敌顺德、佛山防线,截断广州守敌南逃退路。
10月1日,毛泽东正在准备开国大典,百忙之中,回电陈赓:“同意你们向广州进攻之部署。”次日,陈赓指挥三路大军南下,揭开了广东战役的序幕。
此时,四野主力正征战在湘南,白崇禧将桂系部队收缩到衡宝一线,使得“湘粤联合防线”自动瓦解了。白崇禧已是自顾不暇,广东的防御只能靠余汉谋自己维持了。
可余汉谋率领着15万大伤元气的残兵败将,又如何抵御陈赓的威武之师呢?只有临时抱佛脚了。他匆匆地建起了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为曲江、始兴、南雄、乐昌,由第39、第63军防守;第二道防线为英德、翁源,由江西第4兵团的第23军和第70军防守;第三道防线为花县、从化,由从青岛来的刘安琪兵团第32军和第50军防守。此外,在广东境内还有从福建逃来的胡琏兵团第10、第18军,驻在粤东的潮安、汕头地区;广东省主席兼保安总司令薛岳率第62、第64军则位于湛江至海南岛地区。
余汉谋自知这几道防线无力保住广东,只想抵挡一阵,然后西逃广西与白崇禧合流,或直接逃往海南岛。
10月2日,陈赓挥师南下,先头部队以日行75公里的速度挺进广东。粤军闻风丧胆,纷纷弃阵南逃,一周之内,解放军已突破乐昌、仁化、曲江、英德,攻到了连江口车站。
此时,衡宝战役正在激烈地进行着,林彪鉴于中路大军已抓住桂系主力的4个师,认为白崇禧必然要率部北返援救,这将是聚歼白崇禧部于湘桂边境的大好时机。于是林彪想改变广东战役计划,调陈赓兵团进入广西,参加围歼白崇禧集团的作战。
10月10日,林彪致电军委:由衡宝线南退之敌7军、48军主力共4个师,已被我包围于祁阳以北地区。敌战力甚强,其他各军亦正回头北援。我13兵团正由芷江东进,但一时赶不到,而我在祁阳以北兵力没有迅速消灭敌人的绝对把握。因此祁阳以北战役必须相当时日才能解决;现韶关至广州线的敌人正向铁路以西撤退,广州必将放弃,故建议陈赓兵团应由英德、韶关一线沿公路直向桂林、柳州前进,借以增大消灭桂敌的计算。目前似应以集中兵力歼灭白崇禧兵力为主。否则,今后兵力分散各省,而敌兵力反而形成集中,则使战局对我不利。
毛泽东听林彪说已抓住桂系主力4个师,并诱白崇禧部主力回援的消息非常高兴。于当日告诉林彪和陈赓:你们已抓住桂军4个师于祁阳以北,其余敌军亦正回援,我军有在湘桂边区歼白崇禧主力之可能。闻之甚慰。完全同意你们的提议,陈赓兵团即由韶关、英德之线直插桂林、柳州,断敌后路,协同主力聚歼白匪。此计划如能实现可以大大缩短作战时间,请即刻施行。
但事实上,这是林彪错误的估计。白崇禧的确曾一度想率主力回援被围的4个师,但很快就放弃了这种打算,使得林彪要歼白崇禧主力于湘桂边区的计划落入空谷。
但林彪既然已下令陈赓兵团暂停进攻广东,不想再改变命令,仍然坚持要陈赓兵团西进入桂。11日,他以四野前委的名义致电军委:从多次行动中可以看出白崇禧的作战方针,是集结其最精锐的主力,以流窜不定的方式,寻求我之弱点攻击。其部队是很有战斗力的,行动甚快。我如不歼灭此敌,则兵力不能分散发动群众和维持交通。根据这一情况,欲歼白崇禧,我方兵力须绝对优势,采取至少由两个或三个方面向敌进攻,造成围剿的形势;同时须设法使广东之敌不能与白崇禧靠拢,以便分割敌人,各个歼灭。所以,我们认为,为了广东之敌退不回广西,我应暂不继续进攻广东,而以广东的大城市与重要地区作为吸引广东之敌的工具;同时能使我集中更优势的兵力与广西之敌作战,首先达到歼灭广西之敌,然后在军政配合下,以四野部队解决广东之敌。
林彪洋洋洒洒地发出了这份长达千字的电文,主要是想表明,他的作战意图是先桂后粤各个击破,用广州这一政治经济中心吸引粤军,以免粤军向广西撤退。
 
在向军委发出电报的同时,林彪也电令陈赓、邓华两兵团:如目前尚无敌人被你们围住和尚无可靠地抓住敌人的可能时,则陈、邓两兵团各部皆应现地停止待命,暂勿南进。但如某部业已围住敌人或正有把握围住敌人时,则某部可继续前进,其余部队仍停止待命。
“这是什么命令嘛?”陈赓接到上述电报,心情十分不快,他很快就找来了叶剑英等人,摊开地图,一面指点着一面说道:“首先,我坚决支持军委和四野关于在湘赣边歼灭白崇禧主力的方针。但是,对放弃进攻广州和调我兵团入桂,本人颇有看法。我们距桂林直线距离有650公里,从时间上计算,不如18军、46军和13兵团快,这些部队都比我们近,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如果我兵团放弃广东作战,恐怕会两头失算。在广西方面,我们来不及切断白崇禧南退的后路;在广东方面,15兵团等兵力不够,难以完成解放全省的任务。”
叶剑英等听了陈赓的分析,不禁连连点头。
 
 
陈赓继续说道:“不如我们先打下广州,我兵团再立即从水路经梧州直取南宁。”
“陈赓同志的建议很好,我同意按此向军委和四野前委上报。”叶剑英拍了板,不过他考虑问题更全面一些,为防止林彪有看法,又补充道,“在电报的后面特别应加上一句,这也许是我们偏重局部的看法,如果军委及四野前委站在全局的高度,认为应当改变广东作战计划,调我兵团入桂,我们也将坚决执行。”
当日晚21时,衡宝战役大局已定,林彪在考虑了陈赓等人的意见后,仍坚持暂时不打广州,以免余汉谋与白崇禧两支力量合为一处。
林彪和陈赓的意见分歧越来越大,毛泽东只好亲自出面了。这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他拿着放大镜对照军用地图陷入了长时间的思考。他最初支持林彪调第4兵团入桂的建议,是因为桂敌北援,而现在已证实桂敌并未北援。陈赓的分析是正确的,第4兵团入桂因距离太远,是堵不住桂敌南撤的。这样一来,白崇禧因为西南有退路,很有可能退入云、贵两省。四野经营的范围是中南六省,云贵属二野的作战区域,二野兵少,难以独立解决西南和华中合流之敌。势必要四野跟踪白崇禧部入西南,这样一来将会打乱整个战略部署。
一支香烟在毛泽东的指间燃起。
12日凌晨6时,毛泽东终于发出了给林彪的电报:如敌守广州或我军有可能在广州或广州以外,求得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时,则陈邓两兵团仍继续向广州前进。但请陈邓注意先以必要力量直出广州、梧州之间,切断西江一段,断敌西逃之路,不使广州敌向广西集中。如查明广州一带之敌向广西逃窜时,陈赓兵团即不停留地跟踪入桂。如广州一带之敌并不向广西逃跑,则陈邓两兵团仍执行原计划占领广州不变。
毛泽东的电报简洁利落,陈赓如获尚方宝剑,立即挥师广州。
 
国民党再失都城
陈赓第4兵团作为右路军得令后火速南进,13日拂晓,43师、45师率先渡过琶江,将敌l03师和147师的4个团击溃。与此同时,40师在清远县城附近将敌23军的两个师击溃,旋即占领清远,继续推进。
此时,左路军邓华的四野15兵团也正在向广州方向杀来,李作鹏的43军和方强的44军来得尤为迅速,他们日夜兼程,由翁源、新丰一带直插向佛冈、从化、增城。43军前卫师在师长王东保、政委刘锦屏率领下,从南康出发跨越广东门户梅岭关,跋涉在大庾岭和滑石山脉里。
10月9日,路过翁源时,侦察连长带着刚抓到的两个俘虏,向师长王东保报告说,前面佛冈县、花县有敌39军103师的号称“钢铁团”的307团据守。该敌共2,000余人,全副美械装备,已占领佛冈河两岸山地,并构筑有较坚固的工事和地堡。
佛冈距广州仅100多公里,显然,敌人想在此阻止解放军向广州挺进。43军前卫师立即急行军70余公里,包围了佛冈,并于10月11日l5时发起总攻。
在强大的炮火支援下,经两个小时激战,歼灭了敌“钢铁团”团长王家帧以下2,000多人,并占领了佛冈。与此同时,该军128师从佛冈城以东向花县、广州方向挺进,于10月13日,夺取了高塘铁路桥及仁和墟的公路桥,歼敌两个营。
至此,解放军已从东、北两个方向逼近广州。广州以北和以东的国民党部队,除广九路上的l09军一部逃往潮汕外,其余均缩进广州。余汉谋见形势大为不妙,立即按蒋介石“保存实力、撤往海南”的部署,开始紧张地布置总撤退。
广州城内顿时乱成一片。
10月11日,李宗仁召集紧急会议,商议“迁都”事宜,这是国民党政府半年之内第二次迁都了。出席会议的有行政院长阎锡山,参谋总长顾祝同以及广东、广西的余汉谋和薛岳等。
“目前局势严重,广州沦陷在即,我们要加速实行分地办公计划,总统府和行政院暂迁重庆,中枢各院迁往海南岛。”李宗仁对余汉谋说:“请你指挥刘安琪兵团掩护政府机关撤离。机关人员两天之内必须撤退完毕,至于我,已决定与阎院长坚持到20号再走。”
李宗仁的“迁都”计划把蒋介石也给惊动了,这位满面愁容的老委员长12日亲自飞抵广州。但他这次来不是提什么建议的,是专门拆自己的老对头李宗仁的台来了。
“阎锡山就不要去重庆了,我看去台湾更好。”蒋介石不阴不阳地说。
阎锡山果然对蒋介石言听计从,李宗仁又成了光杆司令。第二天,他再也不坚守到20日了,自己收拾收拾东西,气乎乎地离开了广州。
大家都走了,就剩下余汉谋自己在那里发愁了,他见了参谋总长顾祝同就开始叫苦:“总长啊,你让我们拿残破不全的部队如何抵挡虎狼之师呀,我看广州是保不住了,不光广州保不住,弄不好,我这点部队也要完蛋了。”
顾祝同拍了拍余汉谋的肩膀:“甭守了,守了也没有用,蒋总裁在上飞机前特别指示,广州部队全部撤往海南岛,还叫什么苦,赶快行动吧。”
余汉谋闻听大喜,兴高采烈地奔往海南岛去了,临行前告诉所属部队:“军用物资能带走的尽量带走,带不走要一律毁掉,一点东西也不要留给共产党!”
 
顾祝同在后面也添油加醋地下达着命令:“总裁指示,必须炸掉白云和天河机场,石井、石碑、黄埔等地的军用仓库,以及市内主要公路、铁路桥都必须炸毁。重要工厂和高等院校设备运不走的也要加以破坏。”
广州城变得更乱了,烧、砸、炸、抢,充斥整个市区。
而这个时候,陈赓的三路大军还没有到达广州呢。这些疾驰而来的军队中跑得最快的应该是李作鹏第43军的128师了。他们一路追击退出三道防线的残敌,于14日下午追进了广州。
可迎面而来的不是广州的守敌,却是一群挥着三角彩旗的学生。
“解放军同志!”学生们见了亲人似地高声大喊,“国民党的大部队已经逃跑了,市民正准备欢迎解放大军进城。你们快去阻击特务们的破坏活动吧。”
128师的官兵们听说城内特务们正在炸桥、烧仓库,急令部队跑步前进。他们迅速地接收了城内的广播电台和警察局,并占领了李宗仁的总统府和阎锡山的行政院,以及白云机场。
与此同时,第44军第132师也很快从广州东北郊进入市区。
次日夜,解放军占领了市区内所有重要目标。
国民党在南京“失陷”后,半年之内第二次丧失了“都城”。
两阳追歼
就在43军和44军的部分部队占领广州的同时,其他各路人马仍在各地紧张地清扫着广东残敌。
14日下午,第14军第40师攻下三水县城,随即与敌第21兵团第39军的103师隔江对峙。
余汉谋指挥的三个兵团,一个是从江西逃来的,一个是从福建逃来的,都受到过解放军的重创,已没有多少战斗力了。而真正属于广东建制的只有刘安琪的第21兵团,39军正是这个兵团的骨干力量。这个39军曾于1948年10月随着侯镜如参加了援助锦州的战斗,在塔山与四野面对面地交过手。辽沈战役之后又调到蚌埠参加淮海战役,杜聿明集团覆没后,该军撤到了南京。这个军的第103师和第91师大部为贵州人,在南京政权风雨飘摇之际,他们目睹四大家族将财富纷纷转往台湾,他们已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末路。
两个师的将领早就在筹划着伺机起义事项。由于103师参谋长牟龙光与李济深的秘书余确是老朋友,在1949年初就开始了联系。5月中旬,牟龙光动身去香港见到了余确,可是当时李济深已去北平筹开政协会议。后经余确牵线,牟龙光联系到了中共在香港的负责人张彤。
 
张彤很明确地指出了39军起义的重大意义,他说:“39军目前是国民党军装备最好,人员也最充足的一个军,其他的都垮了。桂系现在还有十几万人,但大多是淮海战役以后扩充的,人员装备都不如你们好。”张彤拿出一个日记本翻开给牟龙光看,“目前到香港接头的部队很多。国民党已打算逃到台湾避难,大陆上基本没什么大仗可打啦,你来了我们很高兴,我们很重视你们这个军。”
牟龙光诚恳地说:“为国家和人民着想,我们不愿再打下去了,愿意投向共产党,以早日结束战争,重建家园。”
“你们举义投向人民,是件了不起的大事。”张彤合上笔记本,“你们在曲江等着,待解放大军南下与你们取得联系后,再一同配合解放广州。”张彤交待道,“我们会通知地下党与你联系的,当然会保证你的安全。请转告你们师长曾元三和91师师长刘体仁,中共竭诚欢迎他们举义!”
牟龙光返回曲江,将详情向刘体仁等人说了,就一直在等着解放军打到广州来。10月13日下午,解放军先头部队到达三水,曾元三见时机成熟,就悄悄地跟牟龙光说:“参谋长,你快设法跟解放军联系吧。”
牟龙光随即写了一封信,派人连夜过江交给了打到江对面的解放军第14军第40师王砚泉副师长。
40师马上停止了战斗,陈赓于次日派兵团政治部的范子明等人过江谈判。
范子明见了曾元三、牟龙光说:“陈赓司令员早知二位爱国爱民,同情共产党和解放军,你们在抗战时立过汗马功劳,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曾元三笑了笑:“谢谢陈赓将军的夸奖。老实说,我是下决心不打仗啦。我们这个师,军官大部为贵州人,士兵多为山东人,我不忍心把他们拖下海,远离家乡亲人。我没有别的要求,只要不打仗了就行。”
范子明于是切入了正题,他提出了五项要求:发表通电宣布起义;以曾师长的名义,把已打到远处去了的309团叫回来;挟住第23军,不让该军通过你师阵地;与91师和147师联系,争取他们一同起义;你师起义后渡江集结整编。
曾元三立即提出了不同意见:“别的我没有什么想法,挟住第23军一条,本人不能同意。”
牟龙光忙劝道:“挟住23军是革命行动……”
曾元三打断他的话,说:“但这种事情我不能干,我们都曾在一起打仗,现在是各走各的路,我决心投降,别人投不投降我不干预,对本师也是这样,309团愿意回来我欢迎,不愿回来我也不追。”
由于意见不一,范子明决定先将谈判情况向第14军首长汇报,请示定夺。
军长李成芳了解情况后,点了点头:“挟住23军势必要发生战斗,他们不愿打,不必勉强。我们的要求只提四条:一、立即广播起义;二、师长曾元三先行到我军部,双方动员船只,部队也要渡江集结;三、同91师通话,介绍我们的人去做工作;四、一定要将309团追回来。”
对于李成芳的要求,曾元三立即表示同意。
 
10月16日,曾元三发表通电宣布起义,随即率部乘船过江,接受改编。309团接到曾师长的命令后也火速赶回,得知全师已经起义,也立即渡江参加了起义队伍。
此时,已撤到鹤山一带的第91师得知103师5,000余人已经起义,也很快跟解放军接上了头。10月17日,91师共2,700人也接受了解放军的改编。
曾元三等人起义后,陈赓马上就清楚了余汉谋主力的动向,除第63、第109军逃往广西外,其余均向阳春、阳江方向溃逃了,最终目的是逃往海南岛。
本来,陈赓得知我军攻下广州后,正在判断余汉谋的动向。毛泽东也在这个时候发来了电报:广州敌逃跑方向,不是向正西入广西,就是向西南入海南岛。我四兵团似应乘胜追击,直至占高要、德庆、封川、高明、新兴、云浮、郁南、罗定等县,必要时并占领梧州,然后停下来休整待命,听候你的统一部署入桂作战。因为占领上述诸县,一则可能歼灭逃敌一部或大部,使15兵团易于攻取海南岛,消灭残敌,平定全粤,二则即是对于入桂作战完成了部队的展开。是否可以这样做,请按情况酌定。
陈赓接到毛泽东的上述电报后,心中犯难:粤敌主力究竟是“向西入广西”,还是“向西南入海南岛”呢?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他接到了李成芳的报告,不禁高兴得连声叫好:“李成芳的这一情报非常重要。这下子我们完全知道了逃敌的方向。”
于是,陈赓立即决定由李成芳军长统一指挥14军的3个师,15军的43、44师和l3军的38师共6个师,火速向西南部的阳春、阳江方向追击。
李成芳受命之后,马上根据这6个师目前的位置,兵分三路猛追逃敌:右路军为42师之125团和40师之120团,由高要南渡西江,经腰古墟、春湾墟向阳春方向追击;中路军为41师及118团,由高要、西南镇出发,抢占新兴,切断高要之敌南逃退路后,经天堂圩向阳春追击;左路军为43师、44师,从西南镇出发,经鹤山、单水口向阳江方向追击,控制北津港;以38师为第二梯队,由清远乘船疾驶三水,向新兴、阳春方向追击,尔后由高明向恩平方向机动。这时候,各部队已经连续进行了半个多月的行军作战,相当疲劳,但他们却以惊人的毅力,接连7个昼夜的追击,终于在南海边上的阳江、阳春地区追上了逃敌。
这个时候,正赶上阴雨连绵,道路泥泞不堪,在这片丘陵地带除了山地就是水网纵横的稻田。但这些困难没能阻止善于吃苦耐劳的解放军官兵,却大大地迟滞了余汉谋残部的行进速度。后来,李成芳曾开玩笑似地说道:“如果不是老天爷开恩,连日下雨,敌人可能就溜走了,应该给玉皇大帝记首功。”
三路人马中,速度最快的是西路,他们以日行75公里的速度向敌右翼迂回。有的连队两天只做一顿饭,战士们边走边吃干粮。每天只睡二三个小时,往往走着走着就打起了磕睡,班长怕有人掉队,拿出了东北时的老办法,全班牵着一根绳子,班长在前面牵绳头,班副在后面牵绳尾。他们顺着与敌平行的路线,逐渐追上了敌人,至10月23日晚,终于超过了敌先头部队,迎头拦住了敌西逃之路。
次日,中、东两路部队亦进抵阳江地区,完成了对粤军主力的合围。
 
粤军第21兵团司令官刘安琪发觉处境危险,他已经无法到达湛江,于是请求余汉谋派军舰到海陵岛,以便就近登船逃跑。
24日,刘安琪指挥粤军向西突围,先后发动6次攻势,均被西路解放军击退。25日凌晨1时,李成芳将前线6个师的兵力分成东、西两个集团,对敌实施两面夹击。天亮后,刘安琪调整部署,再次发动新的攻势。虽然粤军困兽犹斗,进攻得一次比一次疯狂,而解放军阵地却巍然屹立。八次攻势就像巨浪拍在礁石上,虽然声势吓人,却毫无效果。
战至下午14时,刘安琪见向西突围无望,遂下令向南朝海边转进。但海边没有大港口,船也不会太多。他清楚这是第21兵团的最后一个黄昏,已顾不上别的了,能逃多少算多少吧。
李成芳发现刘安琪的企图后,立即命令东路部队向南推进,首先攻取海岸要点。刘安琪已是穷途末路,只得一面令到达海边的部队登船外逃,一面令后续部队做好掩护。解放军的炮火攻向海岸,并封锁了近海海面。从25日黄昏至次日拂晓,刘安琪的队伍除少量粤军乘军舰逃脱外,有近万人被击毙或溺毙于近海。
总攻令下达了,三路部队同时发起进攻,十几支突击队突入敌阵迅猛穿插,将敌军剁得七零八碎,建制大乱。战至当日中午,被围之敌悉数就歼,“两阳围歼战”落下了帷幕。解放军第4兵团一举歼灭了余汉谋集团第21兵团和第4兵团等部共4万余人,50军、23军、70军、39军的番号从此在国民党的军队序列中已不再存在,109、32、63军也只剩下一丝苟延残喘的力气了。
而守在潮州、汕头地区的胡琏兵团自觉自身难保,始终没敢西进一步。观望到24日,胡琏知道大陆已无他的立足之地,便发电给蒋介石,申明自己四面楚歌的困境,请蒋委员长指示。蒋介石知道胡琏一个兵团已无战力,不如撤到台湾或海南去,就电令他从海上撤走。胡琏部当即乘船离开大陆,漂向海南去了。
10月29日,广东战役宣告结束。在这场历时34天的连续战斗中,陈赓指挥第4、第15兵团等部共歼灭余汉谋集团万余人,解放县城38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