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1:25:10
写在前面的话
余近日复观中学之历史教材,对此段中华民族陷于危亡之秋之历史所述不甚全面与科学,正面战场之战事更是可谓“惜墨如金。”日倭之侵略,陷我民族于灭种之境地,我中华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奋起驱虏,守土抗战。十四之年奋战,3000万之英魂。“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而近期因日本申请入常,国民对日情绪反常已突激化,鄙人无所作为,惟有多方查阅搜索材料,追溯历史真相,加之简要概括,以时间推移为线,以史书之形式,重现当年我民族之抗战壮举,以使诸位中华志士能更全面深刻了解当年的这场反侵略斗争。本人所写重于军事,主要是写国民党正面战场之战事,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大家已多有了解,鄙人便没有赋笔详述。奋笔月余,终成此文,不免有不尽不实之处,愿诸位志同道合之士不吝赐教,有什么看法或研究可以和我及诸位细细讨论,以文会友。向在保卫我们伟大祖国神圣主权和千千万万同胞的生命的反侵略战争中牺牲的英雄们致敬!中国永远不会亡国!————并以此文祝贺抗战胜利六十周年!————张潇澜,文成于5月18日夜。
参考文献:《八一三凇沪抗战》中国文史出版社 《中国抗日战争史稿》湖北人民出版社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 江苏古籍出版社 《抗日战争的战略相持》 国防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 九一八事变及东北沦陷
第一节 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及其对华政策
1867年,日本一批改革派以“还政于天皇”的名义兴兵讨伐掌权的德川幕府。10月14日,最后一代将军德川庆喜辞职,还政于天皇。1868年1月3日,明治天皇正式宣布废幕府,成立新的政府,并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推心了一系列资本主义改革措施,史称“明治维新”。政府建立初,就提出“富国强兵”,1890年已拥有7个现役陆军师团共53000余人,海军近代舰只25艘,达51000吨。日本陆军省官制规定:“陆军大臣由将官任命”,后推行至海军部,明确了大臣的武官制。1878年设立参谋本部,以将官为首脑直属于天皇,与政府平行,决定的军事令项可以直接下达军部执行。这样,军方实际上完全控制了政府。
1927年,田中义一首相召开臭名昭著的“东方会议”,会后向天皇提交了“田中奏折”,声称:“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田中奏折标志着日本军国主义大陆政策的确定和发展。首先占领朝鲜、东北,以此作为进占中国的跳板。
第二节 九一八事变
1926年,中国国民革命军北伐,兵出两广,日本与1927年5月出兵山东,阻止革命军进攻徐州,后由于“宁汉合流”国民党全力围攻共产党,推迟进攻华北,加之各方面压力,田中内阁于8月暂撤回山东的军队。1928年春国民政府发动第二次北伐,日本再次向山东派军,中国军队5月1日进入济南,3日,日本寻衅进攻,制造了济南惨案。中国民众伤亡5000余人。日本行为旨在维系奉系军阀以确保满蒙。但张作霖却不甘于对日俯首贴耳,与日政府产生了一系列矛盾,1928年6月3日张作霖专列经过京奉路和南满路交汇的皇姑屯车站被预先埋置的炸药炸毁,张作霖重伤身亡。此事件是关东军高级参谋河本大作一手策划实施的。由于张学良迅速稳定局面,没产生日本预期的混乱局面,所以关东军无机可乘。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通电全国:“仰承先大元帅遗志、力谋统一、贯彻和平,已于即日起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并被南京任命为东北边防总司令。
事态的发展严重威胁了日本独占满蒙的战略,日本在东北驻有两个多师团兵力,海军占据旅顺和大连港,关东军在“皇姑屯事件”之际召集幕僚会议,制定了入侵东北的计划。
1931年9月18日,关东军炸毁柳湖条路段一段路轨,以爆炸声为讯号,日军开始进攻北大营。19日凌晨完全攻占北大营,一小时后沈阳陷落。日军攻势沿南满铁路展开,鞍山、抚顺、长春相继陷落。20日,吉林省代主席熙洽投降日本,当晚日军占领吉林。仅四天,辽吉两省20余城,千里之地沦入敌手。
第三节 东北沦陷
日军发动9.18事变时,部队只有三万余人,而东北军在关外部队有十余万,日军进展迅速的原因在于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其根本原因是蒋介石视共产党为心头之患,事变前夕,蒋调集30万大军进行第三次“围剿”,1932年7月,调集63万部队发动第四次围剿。蒋幻想不惜牺牲东北换取苟安局面,确保南京政府统治。此时日本开始侵占东北全境。
1931年10月7日,日本进攻黑龙江,黑警备司令马占山率两个旅守卫齐齐哈儿奋力抗战,伤亡1000余人后,19日退守海伦。此次抗战日军损兵1000余人,.是9.18以来首次受挫。日占领齐齐哈儿后立即南下攻取锦州。,守军为保存实力退至关内,日占领整个辽西地区。1932年1月,日军挥兵北满,进攻以哈儿滨为中心的东省特别行政区,2月5日,哈儿滨沦陷,之后东省全区被占。至此,4个月18天,东北全境陷落。共有2万多中国军民被杀,官方损失200亿元, 300余架飞机被掠取。中国沦陷土地128万平方公里,丧失1/3的森林、铁矿、煤矿,93%的石油,55%的黄金,70%的大豆产量等等。
第二章 日本入侵上海与局部抗战的形成
第一节 一二八事变
日本占领东北后,为使其合法化,正在拼凑“伪满洲国”,为转移社会的注意焦点,决定在上海挑起事端,扩大战争。
1932年1月17日,日本诬陷中国义勇军袭击日僧人,称致使一日僧死亡。1月28日晚,日海军在沪舰队司令盐泽幸一发出通牒,要求中国撤走驻守闸北军队,撤除防御工事。11时,盐泽命令日海军陆战队出动2000余人进攻驻守闸北的中国军队,一二八事变爆发。
1月26日,日海军次官左近司政表示:“陆军在东北显了身手,这次在南边轮到海军了。”中国驻守上海的是第19路军,在全国抗日救国的推动及影响下,全军斗志激昂,并部署周密,28日晚日军直犯闸北翁照桓部,翁即按密令部署予以迎击,凇沪抗战由此开始。
开战一周内,战争始终控制在闸北,日军取得丝毫进展,2月4日日军沿闸北、江湾、吴淞一线发起第一次总攻,19路军与之激战9小时完全粉碎了此次总攻。曾扬言“4小时即可结束战斗”的日军司令盐泽被撤职,第三舰队司令野村吉三郎接替。本想大出风头的海军不得已与陆军达成联合出兵的计划。陆军第九师团于7日陆续登陆吴淞口,11日日军集中兵力发动第二次总攻,我守军猛烈抗击,血战七小时,胜利粉碎敌进攻。19路军英勇抗战极大影响了许多爱国军人。2月15日,军政部成立第5军,张治中任军长,命令其增援上海,18日全军接防完毕。20日,日沿江湾—庙行一线发动第三次总攻,我军与敌激战三天,再传捷报,并炸伤第三舰队旗舰“出云号”,日军第三次进攻破产。23日,日本内阁开会通过增兵提案,增派第11、14师团参战。3月1日,日军10万发起第四次总攻,我军约5万,况且连日苦战,消耗众多,孤军血战后,因后援无望,为防止被日军合围,我军与1日晚撤至嘉定、黄渡一线,凇沪抗战至此结束。
5月5日,中日在上海签定《凇沪停战协定》,按此协议,中国军队不得在上海及其周围驻防。中国军队英勇作战却换来这样的结果,张治中将军称“沉痛的收场”。
第二节 日军入侵长城要塞
山海关是万里长城东端,背山临海,战略地位重要,日本在拼凑了“伪满洲国”后,进而觊觎山海关。1933年1月2日,日出动3000余军人,三面进犯山海关。东北军驻山海关部奋力血战多次击退日军,后因兵力不足,3日,山海关失陷。我军以1300余人抗击三倍于我,并装备大大优于我的日军,杀敌400余人,打击了日军的气焰。
此后日将主攻方向转向热河,1933年2月22日,日关东军10万三路进犯热河。驻防热河的是汤玉麟的第五军团和万福麟的第四军团,均为东北军旧部,但二人分属两个派系,不愿合作,力图保存实力,加之汤对日伪观望动摇,无心抗战。更甚有战时开鲁守将崔兴武,朝阳守将董福亭叛变投敌。3月4日,热河全境沦陷。热河失守,全国哗然,民众纷纷要求惩办作战不力的将领,张学良被迫辞去北平军分会委员长职务,汤被撤职。
日占领热河后,进抵长城一线继续进攻。张学良命驻守平津的第29军宋哲元部随时策应长城各口。3月10日,日军进攻长城各岭,中国军队沉着迎战,连续两天,日军毫无进展,进攻长城首战失利,日转入防御休整,27日对长城沿线发动第二次全面进攻,在日军猛攻下,第29军撤至平谷三河以东,沿蓟运河展开布防。4月15日,日集中兵力进攻古北口,想一举突破后击溃长城线中国守军。古北口我军顽强阻止日进攻,两军在长城沿线形成对峙。后日军补充后重新发起进攻,而我军两月苦战,损失极大,南京重兵“剿共”,未派一兵一卒增援,5月14日,古北口失陷。至5月下旬,日军进至顺义附近,距北平仅50余里,日已侵占平津以东22县,缺乏后援的中国守军在北运河与蓟运河地区勉力支撑,与日对峙。5月31日,中日签定《塘沽协定》,据此协定,河北滦东等地十九个县我军不得驻防,实质上承认了日侵占热河的合法性,使“伪满洲国国界”扩至长城一线,也使平津门户大开。
第三节 东北军民抗战
1933年5月24日,国民党中央委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冯玉祥将军在张家口主持召开察哈儿民众救亡大会,决定建立一只八万人的抗日同盟军,冯任总司令。6月22日,同盟军首战克复康保,士气大振,陆续收复宝昌,沽源,黄旗大营子等地。7月12日,经过72天激战收复重镇多伦,至此,全省光复。蒋介石对同盟军兴起极为恐惧,开始拉拢诱惑同盟军主要人物,不少高级将领脱离同盟军;并调集重兵,对其封锁,断绝军需供应。日军同时进逼多伦,与蒋形成夹击之势。冯被迫下野,同盟军或被收编,或被解散。至此,同盟军完全失败。
1935年,中共中央决定联合东北一切抗日武装,建立统一指挥。东北联军的游击战开展迅速,杨靖宇,赵尚志等将领多次率部击败敌军,沉重打击了日伪军,从9.18事变到7.7事变,东北日伪军共被消灭10余万。
凇沪抗战、长城抗战、东北联军抗战,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形成。
第三章 走上全面抗战道路
第一节 华北事变
1935年1月,日军向察哈儿东部发动进攻,与驻守该地的宋哲元军发生冲突,宋被迫与日签定《大滩协定》,规定我军不得进入石头城子、南石柱子、东栅子一线及其以东地区,日本通过此协定,打开了侵入华北的大门,开始全面干涉华北政治。不久策动了“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成立,控制了冀东地区。
随着中日矛盾加深,蒋深感战争无法避免,对日态度开始转变强硬。1935年起,调大军至津浦、陇海一线,以备华北不测;拒绝日提出的“联合防共”,此时蒋认为“日本为我国最大威胁,甚至不惜考虑与共党合作以对付日本”。
第二节 两广事变
1936年6月1日,广东军阀陈济棠与新桂东联合举兵反对蒋介石。两广地方实力派自1931年以来即处于独立、半独立状态,与南京中央政权相对峙。蒋一直处心积虑要消灭两广的割据势力。2日,两广成立军事委员会和抗日救国军, 以陈济棠为委员长兼总司令、李宗仁为副总司令,进兵湖南。蒋一面调集军队入湖南防御,一方面收买陈济棠的部属。7月,粤空军司令黄光锐率飞机70余架叛陈投蒋,接着粤军第一军军长余汉谋也通电拥护南京政权,就任蒋委任的广东绥靖主任兼第四路军总司令职。陈济棠不战自败,7月18日通电下野赴港。蒋解决了广东陈济棠后,使转而对付广西,数十万大军从广东、湖南、贵州、云南四面包围广西。广西也征集上10万军队把守边关,摆出决斗架势。后来在调停下,双方妥协,南京答应白崇禧、李宗仁提出的“确定抗日计划”等条件。9月中旬,蒋介石、李宗仁在广州会晤,言归于好,广西问题遂和平解决,从而结束了两广与南京蒋氏政权对峙的状态,这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第三节 西安事变
蒋平息两广事件后,1936年10月赶到西安,召见张学良,杨虎城,要他们进攻陕北红军,张、杨劝说蒋停止内战。12月,蒋再赴西安,威胁张、杨,若抗命,给予处置:东北军和17路军分别调往闽、皖,由中央军进驻西北“剿共”,张杨在进退两难情况下,于12月12日发动“兵谏”,扣留蒋介石,解除中央宪兵团武装,拘捕陈诚、卫立煌等军政要员。并于当日发出救国通电,邀请中共参与谈判。19日,中共派周恩来、叶剑英等参加谈判,提出“一致抗日”纲领。南京政府以宋子文、宋美龄等主和派压倒了以何应钦为代表的讨伐派,最后达成改组政府、停止“剿共”、联合抗日等协议,25日,蒋由张学良陪同回到南京,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这样,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创造了联合抗日的前提。
第四节 南京政府的抗战准备
随着日本步步进逼,南京政府开始加强国防建设。成立军委会城塞组,统筹建设要塞和国防工事。至1937年上半年,全国九个要塞区整建完成,拥有炮台41座,各种要塞炮273门。另外,开始停办和迁移兵工厂,加紧对内地的兵工厂整顿清理,扩大生产规模。1935年巩县兵工厂仿造出德过1924毛瑟枪,金陵兵工厂仿制出马克芯重机枪。至抗战爆发,全国兵工厂轻武器生产具有一定规模,但重武器远不足。1935年,南京制定军队整编计划,计划将全国军队编为60个师,,并装备德式武器,至抗战爆发前,有19个师,30万人完成整编。中国空军也有提高,抗战前拥有飞机600余架,作战飞机305架。海军有三个舰队,大小舰艇百余艘,共6万余吨,难以担负海防职责,只能谋求巩固江防。1937年中国陆军共170余万,但各部队系统、装备、编制各异,很难相互配合作战。
第四章 全面抗战的爆发
第一节 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夜,驻丰台日军以卢沟桥为假想目标,在宛平县以北进行夜间军事演习,日军宣称一士兵失踪,要求入城搜寻,被拒绝后,翌日凌晨5时,日军炮轰宛平县城,中国守军吉星文团长忍无可忍,下令还击,举世震惊的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日全面战争的序幕。
战斗打响后,第29军联名致电南京,表示抗战决心。双方激战至9日凌晨,冀察当局为防事态扩大,竟同意与日方谈判,放弃了进攻的有利时机。日本以谈判为由完成了包围平津的部署,这时日军达10万。26日,日军部署完毕,集中3万兵力向平津发起总攻。
第二节 平津失陷
中国驻平津地区共约10万人。26日,日军攻占廊坊,切断了北平和天津的交通。28日,日军向北平地区第29军发起总攻,第29军在敌围攻下仓促应战,很快被分割包围,情况极其险恶。副军长佟麟阁壮烈殉国,第132师师长在撤退时中弹身亡。当日晚第29军司令部撤离北平。29日,文化古城北平失陷。
日军攻占北平,扼住平汉、平绥铁路,以北平、山海关、唐山兵力夹击天津的第38师。29日凌晨,日军分四路出动,大举进攻,我军奋勇反抗,并对日租界包围进攻,双方在天津总站、飞机场、华北驻军司令部等地激战,战斗非常激烈。下午,敌援军赶到,南京政府却对天津抗战持观望态度,我军血战一日后,自力不支,被迫撤离天津。30日,北平失陷后的第二天,重镇天津失陷。
第三节 八一三事变
上海是我国经济金融中心和最大国际贸易港,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因此,日本在入侵华北同时,准备在华东作战。8月9日,日两名陆战队士官骑摩托车越过警戒线向虹桥机场驶去,还向我守兵开枪,我方被迫还击,将其击毙。这就是虹桥机场事件。日本借此向我方提出无理要求,并以武力威胁。中国政府拒绝了日方无理要求。上海在一二八事变后成为一座不设防城市,根据《凇沪协定》,我军不得在市区及周围驻防,日本在沪有海军陆战队3000余人。南京已意识到上海必有一战,遂进行了一系列部署,重兵进入上海及其附近阵地。1937年8月13日,日海军陆战队一小分队向上海江湾八字桥87师阵地发动进攻,我军奋起还击,拉开了凇沪抗战序幕。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表示“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侵略逼迫,兹已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中国责任所在自应尽其能力,以维护其领土主权。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则当于两国国交谋合理之解决,同时制止在华一切武力行动。”显示了中国在侵略面前,已是忍无可忍,准备全力抗战。8月14日,我军发动总攻击,双方在虹口、汇山码头发生激战,伤亡惨重。为防止日军沿江西犯,免使我军腹背受敌,蒋介石下令海军进行封江。海军封江一战,打破日海军深入长江,准备南进包围我军企图,有利配合了陆军作战。至9月中旬,日军以两个师团兵力同我军交战,进展不大,双方在海岸沿线呈胶着状态,17日,我军因损失过大,被迫转入防御,全线退守北站、江湾、庙行一带,与敌对峙。蒋为挽回战局,决心大规模增援上海,使在沪我军达70余万,日也陆续增兵至20余万,将主作战转至华东。9月13日,日军发起进攻,我军英勇反击,至11月9日,我军因阵地失守全线后退,日军虽投入9个多师团,但仍不能达到目的,每进一步都要付出重大代价,所以日军为打破局势,在上海南方的杭州湾北岸登陆,我军因正面战事将大部兵力调往浦东一带协助作战,在此仅有62师一部及少数地方武装守卫,无法抵挡日军进攻。日军的登陆成功,使我军处于被夹击包围的境地,上海已势所难保。我军开始向苏州河方面撤离,11月11日,上海沦陷。
上海一战历时三月,我军官兵奋力抗敌,以死报国。守卫宝山城的98师583团3营在营长姚子青的带领下,固守城池,直至全营壮烈牺牲。英雄壮举,可歌可泣!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八路军出师抗战
1937年8月22日,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辖三个师,每师15000人,朱德为总指挥,彭德怀副之,叶剑英为总参谋长,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左权副参谋长,邓小平政治部副主任。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参谋长周昆,政治委员罗荣桓。120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肖克,参谋长周士弟,政治委员关向应。129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参谋长倪志亮,政治委员张浩。9月中旬,115师进至晋东北地区和冀西阜平地区;120师9月下旬进至晋西北地区;129师渡过黄河,向山西前线进军。
第五章 日本全面扩大侵略战争
第一节 华北战事发展
日军之所以断言能在三个月灭亡中国,基于判断是在此期间歼灭中国军队,攻占政治经济中心地区,因而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占领平津后,大兵压境平汉线,津浦线,而平绥线只部署少量军队,不料日军在集结时发现汤恩伯第13军已抢先在南口附近布防,威胁甚大,于是决定进攻此地区的中国军队。1937年8月8日,日军进攻南口,张家口,延庆等地,我军坚守城池,迫使日军将主攻转为张家口,攻克后转攻南口,旋即,南口被占,平绥线东段被占,察哈儿已无陷可守,日军很快占领察全省,山西门户大开。之后,日军分两路,一路山西重镇大同,一路沿平绥线西侵。9月12日,大同失守,16日,平绥线西端重镇包头失陷,日完全控制平绥线。然后日军按原计划进攻平汉、津浦线。
津浦线,日军直扑重镇沧县,德县,攻占后分三路南下,11月中旬进逼黄河北岸,韩复渠炸毁黄河大桥,企图借黄河天险阻敌,津浦线北段以中国军队溃败而告终。
平汉线,9月4日,日军发起进攻,占领要地保定,10月6日,石家庄失守,此后,日军沿平汉线南下如无人之境,中国军队一味退却,19日,日军强渡漳河,第52军顽强抗击,终于遏止日军势头,平汉线北段落入敌手。华北战局由此发生逆转,日军击穿河北,直接威胁晋、豫、鲁各省。
第二节 山西战事
山西位于黄土高原东部,东有恒山、太行山,北有雁门关、平型关,易守难攻,战略地位重要。中日在这兵家必争之地展开一场大战。
9月中旬,日军占领大同,锋指太原。另一路日军占领要地阳原,向广灵进攻,14日占领广灵。之后,日军主力直指平型关,中国军队顽强抗敌,日军转攻茹越山,进陷繁峙,威胁平型关我军后方,为免遭包围,我军弃守平型关。日军会合部队后进攻代县,我军立足未稳,再次南撤。10月6日,宁武失守,长城线被击破。为保卫太原,阎锡山决定组织忻口会战。为增援山西,八路军总部派林彪115师进攻平型关,贺龙120师驰援雁门关。25日,115师伏击日军成功,歼敌2000余,此战震动中外,大大增强我人民抗战信心。但此战挽转不了山西败局。10月2日,日军进攻忻口前沿阵地。我军在此集结99个团,13万人,以卫立煌为司令,日军以板垣征四郎为司令,三个师团共7万余人。13日,日军发起进攻,双方开始呈胶着状态。11月2日,因晋东战局危机,晋北军队侧后受到威胁,我军撤守忻口。日军趁我军立足未稳,向太原前沿阵地,我军退守乏骡岭。20日日军攻下乏骡岭。
21日至26日,中日在娘子关正面厮杀,日军左纵队25日进攻固驿阵,为防日军断我后路,我军按计划撤走,娘子关失守。太原告急。日军为防我军喘息,分别向阳泉、平定追击。我军多日苦战。减员严重。鉴于晋东战局不利,阎令卫立煌撤出忻口阵地,协助傅作义固守太原。11月5日,日军占领阳曲,东路日军进抵荻城,城南汾河各桥亦被占领,太原处于完全被包围状态。至8日入夜,我守军伤亡甚众,傅见大势已去,下令由南门突围。华北重镇太原失陷。
第三节 江浙沦陷
1937年11月8日,第3战区司令部鉴于日军已渡过黄浦江,占领松江城,凇沪守军腹背受敌,为免被分割包围,下令撤退至平嘉吴福主阵地。14日,日军展开全面进攻。我军被迫放弃吴福线,战略中心移向广德,日本大本营本想将攻势限制在苏州、嘉兴一线以东,但华中方面军坚持进攻,直扑无锡、湖州。我军主力溃败,无锡、常州、江阴失陷。日军除一部向宣城、芜湖进攻外,主力由郎溪转向南京。国民政府11月17日决定迁都重庆,蒋12月7日乘飞机离开南京。日军12月4日以松井石根为司令,分三路进攻南京。唐生智奉命守城,守军约15万人,但多数是凇沪战场溃退下来,战斗力不强。12月5日,日军攻下湖熟,7、8日向南京外围阵地猛攻。汤山镇,淳化镇,牛首山主阵地先后失守。外围被破,唐不得已下令固守主城。10月13日,日军从雨花台、通济门、光华门、紫金山进攻南京主城。各阵地先后失守,日军从中华门冲入,南京城防被破。唐下令各军突围,一路陆路向皖南集结,一路轮渡向滁州集结,但渡船有限,无法完成渡江任务,近10万等待渡江部队,除一部渡江及泅水过者,大部均壮烈牺牲。日军攻下南京后,疯狂屠杀我国民,集体屠杀遇难者达19万余,零星屠杀遇难者15万余,共发生两万起强奸事件,夫子庙建筑群,牛首山幽栖寺均被毁,南京博物馆,中央图书馆被洗劫一空,小九华山三三藏塔里的唐僧舍利被抢走。
第四节 徐州会战
平津河北失陷后,山东成为抵御日军南下的重要战场,加之有黄河、泰山、蒙山天然屏障。韩复渠在此共有10万人。但韩却为保存实力,一再退却。10月23日,日军强渡黄河未遭抵抗,韩却闻风丧胆,率军由济南逃往泰安,日军27日进入济南。蒋介石,李宗仁多次电报要求韩正面抵抗日军,韩却不以理会,放弃泰安,日军得以长驱直入。泰安失守后,运河成为重要据点,如失,不仅鲁省全陷,陇海线也可能被切断,徐州郑州将被截为两段,军委会令韩死守运河,但韩又逃往巨野。1938年1月11日,日军进入济宁,韩的守军早逃往金乡。韩复渠畏敌抗命,在不到20天里,轻易丢失黄河天险、济南、泰安、运河防线,致使日军不费吹灰之力变占领山东大部,打乱军委会部署。后蒋以召开军事会议为名诱捕韩,押赴武汉枪决。
我军为迟滞日军南下速度,打破其对徐州的部署,2月12日组织反攻济宁,汶上。后日军强烈反扑,我军退却,但此战有力支援了津浦路正面作战,诱发了鲁南会战,达到了预期目的。
2月17日,日军板垣征四郎率军攻下莒县、沂水,而后继续南下,占领临沂以北地区,3月15日,日军进攻临沂,双方在临沂各要地展开殊死争夺,伤亡均十分惨烈,日军虽大举进攻临沂,但在我军顽强抗击下未能越临沂半步,临沂成功保卫,使日军第5师团不能与第10师团会合于台儿庄,冒险突进台儿庄的濑谷师团孤立无援,我军成功把握住此战机,4月3日发动总攻击,击溃敌精锐部队2万余人,歼敌8千余,取得抗战以来首次重大胜利。
日军为挽回颜面,歼灭此处我军主力,决定夹击徐州,共调军25万余。蒋为扩大战果,在徐州也集结了60万大军,大部兵力集中鲁南,忽视了鲁西和津浦南段防守,正中日军下怀。至5月上旬,中日在韩庄亘邳县运河北岸对峙,鲁南战事呈胶着状态,而日军吸引我军主力于徐州附近目的已达到,便令华中、华北方面军夹击徐州。并很快完成了对徐州的包围,我军60万面临全军覆没之险。南京政府决定放弃徐州,各部队由西南面突围,成功使日军围歼我军主力计划落空。
第五节 河南之战
河南地处中原,平汉、陇海两线交叉而过,战略地位重要。1937年11月,日军攻下平汉重镇安阳,但因主力忙于陕西江浙战事,无力南下,于是与我军在豫北相持。
1938年2月7日,土肥原师团发动对豫北的进攻。10日,攻陷濮阳,12日,越过淇河占领淇县,14日,集中兵力向道清路沿线我军发起全面进攻,宋哲元军一路退却,毫无斗志,日军如入无人之境。宋第一集团军有近10万部队,依据坚固防线,却为保存实力,不战而退,战区司令程潜非常气愤,怒斥宋哲元,并严令第46军戒备黄河南岸,同时炸毁黄河铁桥及花园口、荣泽口码头。日军仅用20天时间,便击溃我军10万部队,占据豫北和晋南一带,与黄河南岸我军对峙。日军于5月12日渡过黄河后,继续向南突进,企图切断陇海路,堵住我军主力撤回郑州。日军分两路进攻,一路直取兰封,一路进攻商丘。军委会对此意图已有察觉,决定三面包围兰封之敌,予以围歼。21日,我军发动全面进攻,但由于将领指挥不力,更有第88师师长龙慕韩擅自撤守兰封,使我军之前的努力功亏一篑,兰封失陷,陇海线被完全切断。蒋介石十分震怒,下令枪毙龙慕韩,并再次整军对日军发起进攻,以图恢复陇海线,日军顽强抵抗,使我军未能达到预期目的。
日军第2军沿陇海线西进。26日,攻下薄虞城,进攻商丘,程潜命黄杰率军死守商丘、亳州一线。但黄无视命令,擅自撤走,29日,商丘失陷。黄杰后受到撤职查办处分。
6月2日,日军攻下兰封后开始向西追击,4日,进攻开封,6日凌晨,开封失守,日军继续向郑州推进,郑州如果失陷,对武汉会战非常不利,所以蒋介石决定掘开黄河大堤,以洪水阻止日军进攻。花园口、赵口掘堤,在军事上取得了暂时成功,日军大部被洪水所困,我军乘机对日军发动进攻。但黄河掘堤却使豫、皖、苏三省近百万人丧生,480余万人倾家荡产,1900余万亩耕地陆沉,损失严重。
第六节 武汉会战
1938年6月,日军正集中兵力准备进攻武汉,但在此期间发生了一件令日本深感不安的日苏冲突,史称“张鼓峰事件”。7月13日苏联占领张鼓峰,29日,第19师团在未奉大本营命令下擅自下令进攻苏军,苏军占有人数及装备优势,日军遭重创后被迫退出张鼓峰、沙草峰一带,8月10日,日苏签定停战协定。双方此战共动用10万军队,日本深感苏联强大,也觉察到苏联无意扩大冲突,于是放心加紧进攻武汉。
日军因黄河泛滥改变路线,主力沿长江两岸、一部沿大别山进犯武汉。6月1日,日军进攻武汉外围,很快逼近南京到武汉的江防第一道屏障——马当封锁线,26日,马当要塞失守,29日,日军进入彭泽,觊觎湖口、九江。7月4日,湖口失守,26日,九江失守,江西、湖北门户大开。日军于8月下旬完成集结,分五路合围武汉。中日在武汉外围展开厮杀。
日本第6师团从大别山南麓及长江北岸间的长条地段大举西犯,8月9日占领广济,很快便占领田家镇要塞,之后第6师团无力扩大战果,在此战事陷于沉寂。
日华中派遣军8月22日从合肥大举西犯,一路从大别山北麓直冲信阳,一路进犯鄂东,从东北觊觎武汉,9月12日,胡宗南擅自放弃信阳,平汉线被切断。
日军第106师团于7月27日由南浔路南下进攻,但我军利用庐山等天险抗击日军,战至10月28日日军才占领德安,于我军在修水隔河对峙,此时武汉失守已两天。
日军第9、27师团加上波田旅团于8月8日向瑞昌及其西地区进犯,意图迂回武汉以南,切断粤汉路。至10月18日,日军占领阳新、辛潭铺,波田旅团向武昌进发,第9、27师团主力则准备切断粤汉路。
10月中旬,长江南北日军已逼近武汉,由于武汉外围战事失利,军委会鉴于困守南京的教训,决定放弃武汉,21日广州沦陷更坚定了军委会决心。27日,武汉三镇沦陷。
第七节 闽粤琼战事
1937年8月24日,日海军第三舰队宣布封锁上海至汕头沿海,开始轰炸闽粤地区。10月26日,日军占领金门,成为进攻厦门的跳板。1938年5月12日,厦门沦陷。上海失守后,广州成为我国对外联络重要港口,武汉会战时,日军便计划占领广州,我军因武汉战事吃紧,大部粤军被抽走。10月12日,日军开始登陆大亚湾,几乎没遇抵抗。日军第18师星夜向惠州进军,14日,开始攻城,守军稍加抵抗便撤走,16日,日军占领博罗,然后向增城急进。我军奋力阻击,日军被迫退往博罗,20日,日军在飞机大炮的猛轰下发起进攻,以主力进击从化、花县,增城方面日军由增广公路直扑广州。21日,广州陷落。23日,虎门要塞失陷。
1939年2月10日,日军海军第五舰队轰击海口天尾港和秀英炮台,之后便在新兴、榆林、崖县登陆,相继占领石桥、东山、安定等地,5月7日,岭口、东昌失守,海南各处重要地区被占。
广州失守后,汕头成为重要港口,日军为完成沿海封锁,与6月21日登陆汕头,22日占领汕头,27日攻下潮州。我军于7月15日发动反攻未果,退入揭阳、普宁一线与日峙。
第六章 抗日相持阶段
第一节 中日武汉会战后战略指导变化
从战争开始至武汉失守,是中国抗战战略防御阶段。日军虽节节胜利,但不能完全摧毁中国军队,击溃中国政府,加之八路军、新四军的成长,迫使日军将精力转入沦陷区。1938年8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11月蒋介石在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上也确认中日相持阶段已至。中国沿海、沿江发达地区均被占领,丧失了91%的关税,97%的机器制造工业,75%的纺织工业,84%的铁道线,国民政府退至工业落后的西南、西北地区。11月25日至28日,军委会在衡山召开军事会议,决定整顿军队,改变战略指导,重视沦陷区抗战,准备正面战场反攻。日军因战线过长,兵力不足,已停止大规模进攻。同时扶植傀儡政权,掠夺中国资源,封锁中国沿海,企图拖垮中国。
第二节 南昌、随枣会战
1938年12月至次年2月,正面战场无大规模战事,但这只是暂时的沉寂。
江西省会南昌,掩护着浙赣线,又是我军重兵集结地,对日军威胁极大。早在武汉会战时,日军便令第101、106师团进攻南昌,但此日军在南浔线受挫,勉强占领德安已是强弩之末。武汉之战结束,岗村宁次奉命率第11军20万人进攻南昌。南昌防御由罗卓英部第19集团军担任。3月17日日军发动进攻,主攻修水南岸中间阵地,并使用毒气弹,我军伤亡惨重。22日,突破正面阵地的日军急驰南下,南昌一下裸露在日军的刀锋之下。27日,日军三面会攻南昌,同日南昌失守,浙赣线被切断,我军补给只能依靠省内公路,处境更为艰难。日军攻下南昌后撤走不少军队,不料我军新败之余很快组织反攻。蒋介石鉴于南昌之战高级将领远离前线有误战机,特令各军司令须亲临前线督战。4月22日,我军开始反攻南昌。至5月1日已逼近南昌城,主攻部队正面强攻,损失惨重,第29军军长陈安宝中弹殉国,我军不得已退往抚河东岸。9日,我军停止进攻,反攻南昌失败。
为打击我军第五战区主力,解除来自西北对武汉的威胁,日军开始进攻枣阳一带,消灭我军主力,而不考虑占领城镇。5月1日,日军发起全面进攻。一路攻击汉水沿岸及大洪山西麓阵地,意图北犯枣阳;一路向随城南北地区进攻。第33集团军司令张自忠率部防御襄河东岸及大洪山西翼阵地。日军于5日全线猛攻,张自忠亲率第38师截断日军补给线,日军竟不顾侧面受攻和后路被断之险,以主力对付侧面中国军队,一快速部队向北猛进,7日,攻下枣阳,控制了襄花公路,切断我军后方联络。但其他两路日军在随城及其北侧地区遭到我军有力抵抗,未有进展。我军各部队虽暂时和战区司令部失去联络,但得以顺利撤至外线,未遭日军包围。日军合围计划失败,开始南撤,战区司令李宗仁下令反攻,14日,收复唐河。16日,克复桐柏。至18日晚,日军开始全线退却,19日,我军克枣阳,23日,占随县。日军退回钟橡、应山等地据守。随枣之战我军主力虽遭受相当损失,但日军也死伤13000人,可谓两败俱伤。
第三节 第一次长沙会战
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二战爆发。日本认为英美各国无力顾及中国,于是为加速侵略步伐,成立中国派遣军,统帅在华陆军,司令为西尾寿造大将,其建立后的首次大规模作战,便是第一次长沙会战。长沙是华中战略要地,粤汉线之要冲,更是屏蔽西南诸省的门户,战略地位突出。日军调集10万大军。于9月13日集结完毕。长沙官员在武汉失守后,认为长沙弃守是必然,准备实行“焦土作战”,结果日军尚未进攻便惊慌失措,竟到处放火,酿成骇人听闻的“长沙大火”,蒋介石震怒之下下令枪毙长沙警备司令,撤了主席张自忠之职,派亲信薛岳主持军政。9月14日,日军发起进攻,从赣西、鄂南、湘北三面会攻长沙。至22日,新墙河以北地区被占领,之后日军强渡新墙河,并施放毒气,我军伤亡惨重。24日,我军主力撤至汨罗江南岸的第二道防线。之后日军强渡该江,我军奋力抗敌,日军未有进展。之后我军重新在长沙周围集结,意图围歼日军。日军虽占领长沙以北大部地区,但损失颇重,加之正在被我军包围,而赣南、鄂北进攻的日军也受到阻击,岗村宁次决定停止进攻,撤回原防驻地。我军开始追击,但害怕是日军佯退,所以只是尾随日军收复失地。至10月10日,中日各自回到进攻前的态势,于新墙河对峙。
第四节 桂南会战
中国与国际间的联系主要依靠两大孔道,一是西北交通线由新疆连接苏联,此路十分安全;一是海上交通线。但各港口城市失守后此线被切断。因此,西南各交通线变日渐重要,主要有三条:滇越公路,滇缅公路,桂越公路。桂南的北海等地成为中国唯一的直接出海口。为切断广西与外界联系,威胁西南大后方,日军于1939年11月进攻南宁。11月15日,日军登陆企沙和龙门两地,之后分三路包围南宁。24日,日军强渡邑江,主力进攻南宁,我军被迫放弃南宁,退守南宁西北及北面高峰隘、昆仑关等地。日军为确保南宁安全,开始进攻高峰隘、昆仑关天险。12月11日,日军占领高峰隘,4日攻下昆仑关,双方在这两处相持。为确保大后方及交通线安全,蒋介石命白崇喜率26个师,19万人反攻南宁。我军一度克复高峰隘、昆仑关,但日军在得到增援后反攻,昆仑关再度失守,上林、武鸣也相继失守,幸及我军援军赶至,战事才转危为安。日军因战线过长,1940年2月9日开始南撤,只据守高峰隘、五塘一带防卫南宁。之后日军为节省兵力进攻越南,于9月撤离南宁进入越南。11月24日最后一批日军撤走,桂南会战历时一年,到此全部结束。
第五节 1939年冬季反攻
抗战进入1939年,日军停止了全局性的进攻,军委会判断抗战已到了转守为攻的阶段,加上国际形势对中国有利,决定乘此机会发动反击。1939年10月,军委会召开第二次南岳军事会议,决定对日军发动冬季攻势,动用全部兵力的46%,约80多个师。11月18日,蒋介石下达攻击令。12月12日,攻势全面展开。但在攻势前夕,日军突然进攻南宁,第9战区不得不抽调数数十师南下,影响了其发动攻势。(南宁战事见上一章)
12月1日,第1战区首先进攻,司令官卫立煌率军奋勇作战,共毙伤日军5000余,一度冲入开封,并破坏了陇海、平汉、道清等铁路线及公路线,坚决执行了军委会的作战任务。
第2战区任务是肃清晋南部分日军的任务。主攻为南路军卫立煌部;东路军朱德部;西路军陈长捷部;北路军赵承绶部。但由于西路军和北路军在阎锡山的授意下,发动“12月事变”,围攻山西新四军和八路军,致使第2战区攻势无从实施。
第8战区绥西部队由傅作义率领,主要攻击包头、固阳、安北一带。此战役前后达四个月,经过殊死争夺终于收复五原及绥西地区,多次重创日军,使日军此后再无侵犯绥西的行动。
第3战区于12月16日发起进攻,任务是截断长江交通,孤立武汉日军,从而易于第5、9战区攻击日第11军。但其攻势仅持续三天,19日下午,司令官顾祝同便下令停止进攻,未能完成任务,整个华中地区冬季攻势受到不利影响,战后受到重庆方面严厉批评。
第5战区负有攻击平汉线南段武汉、信阳日军的任务。12月12日发起进攻。迅速将日第11军分割为小单位,第11军被迫拆东补西,极其狼狈。日军伤亡惨重,但我军也损失相当大。1940年1月28日,蒋电令第5军停止进攻,并予以嘉奖。
第9战区也是于12月12日发起进攻,攻击赣北、湘北和鄂南的日第11军,但由于数十师被抽调至桂南战场,影响了其攻势。从12月12日至次年1月,第5、9战区围攻日第11军各据点40余天,直接交战兵力50多万,日第11军伤亡重大。
日第21军为配合南宁作战,率先进攻粤北的我军第4战区。双方在粤北战场战事极为惨烈,战事至1940年1月16日,第4战区完全恢复了被攻击前的态势。
从1939年12月至1940年1月,军委会发动各战区发起冬季攻势,北起绥远,南至桂南,全线出击,给予日军沉重打击。中国军队在反攻中表现出来的旺盛士气给日军以深刻印象,日军死伤5至6万人。但此次攻势未能达到预期扭转战局的目的,从这一点说无疑此次进攻是失败了。
第七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后日军的局部进攻
第一节 枣宜会战
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日本为准备世界大战,尽快屈服中国政府,开始积极策划作战,岗村宁次时任第11军司令,力主打击国军主力,提出三个方案,一是进攻长沙、衡阳,二是占领宜昌,三是打通京汉线与华北日军取得联络。1940年4月10日,东京批准进攻宜昌。第11军决定首先以枣阳为中心,消灭国军第5战区主力,以解除进攻宜昌之后患,然后两翼包围汉水两岸,聚歼国军并占领宜昌。5月1日,日军发动进攻,意图在襄东围歼国军,但国军主力已快速突出包围圈,对日军进行反包围。右集团军司令张自忠率军堵住日军南退和西进之路,第31、2集团军也围困住了日军第3师团,战区司令李宗仁迅速调主力参加围攻。张自忠将军冒死率军深入日军后方,为日军所困,为防落入敌手,拔枪自杀,壮烈殉国。19日,日军发起反攻,最终付出重大代价才勉强完成第一期作战任务。张自忠将军是中国抗日战争中以上将集团军总司令身份为国捐躯的惟一一人,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所有牺牲军人中军衔最高之人,他在临沂一战挫败日军,徐州会战担任后卫掩护主力,其后参加武汉会战、随枣会战、冬季攻势均有佳绩,像他这样将一切献给神圣抗战的高级将领在国民党中是罕见的,不愧为中国军人之魂。1940年5月28日,重庆国民政府举行隆重葬礼。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追认其为烈士。 25日,日军强渡汉水,相继占领襄阳,荆门,当阳,沙市等重要地区,6月10日,日军进攻宜昌,12日占领该城,国军在江陵、宜昌、信阳以北线与日军对峙。
第二节 百团大战
1940年夏秋,日军在占领区实行“囚笼”政策对付我抗日根据地,因此八路军总部决定以华北八路军为主,给日占交通线和大小据点以一次毁灭性打击。参战部队共105个团,20余万人。1940年8月20日,第一阶段作战展开,主要是摧毁正太路。各部队按计划向敌军发起进攻,地方游击队、民兵和广大民众也积极配合参战。日军在遭到打击后迅速反扑,我军及时改变战术,重点歼灭交通线两侧和深入我根据地之日军据点。10月,日军转入进攻,对根据地实行“大扫荡”,第三阶段作战主要是各部队实行反“扫荡”。自8月20日起至12月5日,战役以我军民胜利和日军惨重失败而告终,此战役囊括冀察全境、晋绥大部及热南大部,日军参战部队加上伪军共30余万,共毙伤日军20645人,伪军5155人,俘日军281人,伪军18407人,拔除据点2993个,破坏铁路9900多公里(正太线大部被毁),公路3000多公里,大大振奋了广大军民,争取了战局的好转。
第三节 汪精卫集团投敌叛国
汪精卫是国民党的二号人物,任国民党副总裁、中央政治会议主席、最高国防会议副主席等要职,但其一直是亲日代表,一直在与日本秘密接触,在日本的诱降下,12月19日,汪精卫、周佛海、陈璧君、陶希胜等人逃到河内,29日在香港《南华日报》上公开发表“艳电”,为日军侵略作辩护,为自己的叛国诡辩。其叛国行为遭到全国人民唾弃,一些和汪关系较好的军政人员,如广东张发奎,余汉谋,云南龙云等纷纷电斥汪之行为,国民党宣布永远开除汪党籍,撤消一切职务。蒋还命军统派人去河内刺杀汪,汪恰好那晚和曾仲鸣换住房得以逃脱,曾成了替死鬼。1939年4月25日,汪秘密前往上海。之后与日本签定卖国协议,1940年3月30日,汪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汪等人分裂抗日阵营,对中华民族犯下滔天大罪,全国掀起了声讨汪的浪潮,重庆悬赏10万元缉拿汪,称汪“公然与敌签定丧权辱国条约,狂悖行为,益见彰著,应尽法惩治,以正视听”。
第四节 豫南、上高、中条山战役
豫南是陇海线以南黄泛区以西的河南地区,它东连皖北,南接鄂北,平汉路贯穿其间,公路发达,战略地位重要。枣宜会战后,日军深感周围国军对宜昌的威胁,1941年1月25日,决定倾力攻击周围国军,解除威胁。但双方主力未有接触,所以只有小规模战事,伤亡均不大,很快又恢复了原来态势。
日军很快在豫南会战一月后在赣北发起进攻,意图摧毁赣江、抚河流域间的国军,消耗中国抗战力量。高安、上高位于赣西北,日军为打击赣北方面第9战区部队,决定占领上高。国军也是部署军队,死守上高。5月17日日军占领高安,但陷入国军包围,后国军组织反攻,31日克复该城,切断日军东遁之路.后日军退却,国军除恢复原来态势外还攻占了西山万寿宫。此战击毙了日军一名少将军官,伤毙日军15000余,国内各地开会庆祝此胜利。
1941年5月,华北日军为摧毁抗日根据地,肃清黄河两岸的国军,以10万军队对晋南中条山发起进攻,卫立煌部近18万人面对进攻,被中间突破后,被日军切为东西两部,失去联络。之后被日军各个击破,十多万国军被击溃,共伤亡42000余人,被俘35000余人,日军伤亡仅2800余人,损失比例1比20。蒋介石在大兵压境时念念不忘反共,不一心抗敌,加之山西的阎锡山部队无意与卫部合作,所以遭此大败。
第五节 第二次长沙会战
第一次长沙会战后,双方在湘北新墙河对峙,1941年初,阿南惟几调任第11军司令后积极催促大本营批准进攻我第9战区,获批准后于8月底集结10万军队准备进攻。由于我军指挥部薛岳等军官的判断失误,日军只用两天便突破了新墙河防线,9月19日便抵达汨罗江北岸,之后强渡该江,22日开始对我军第37、26军展开围歼,两军奋力才得杀出重围,负责增援的第10军也因立足不稳被日军击溃,汨罗江防线全线瓦解,长沙北门户大开,27日,日军开始攻击长沙,当晚占领长沙,29日占领株洲。为牵制日军进攻湘北,配合第9战区作战,军委会命令陈诚率第6战区14个师趁敌后方空虚猛攻宜昌,湘北日军开始回撤回援宜昌,第9战区未能阻止住日军回援,使第6战区攻占宜昌功败垂成。10月9日,双方再次以新墙河为界相持。第二次长沙之战后军委会召开会议,蒋介石进行了严厉批评,对第57师阵亡师长李翰卿和其官兵予以奖赏,枪毙临阵逃脱的第58师师长廖龄奇。并亲下手令构筑防御工事,这些都对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打下了基础。
第六节 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1年6月德国突然进攻苏联,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引发太平洋战争。1942年,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定《联合国家宣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941年12月9日,即太平洋战争爆发两天后,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日第11军为配合进攻香港的友军,牵制第9战区南下支援。12月13日,司令阿南惟几下达进攻长沙的命令。第9战区司令薛岳总结了前两次的经验,著成《天炉战》一书下发各军,并责令官兵:“各部队作战,必立必死之决心,必胜之信念,绝无败生退存之理。”9月23日,日军开始向新墙北岸进攻,拉开此战役之序幕。日军很快渡过新墙河,之后又强渡汨罗江。1942年1月1日,日军已推进至长沙,凌晨开始攻城。蒋介石多次给长沙守军发电,以鼓舞其士气。国军奋力守住城池,外围各军也向长沙开进,准备围歼日军,后日军被迫撤退,国军得知后迅速展开围追堵截,日军在国军的不断阻击和追击之下,一路且战且退,处境十分艰难,至1月16日,才退回原驻地。此战役以日军惨败而告终。日军第11军本是策应香港作战,伤亡士兵却是香港的2.5倍,近6万人,大队长以上军官10人,此战大大打击了日军士气,在盟军方面引起了强烈反响。
第七节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1941年,日军进攻缅甸。蒋介石为保住滇缅路,保证国际援华物资的输入,组织远征军10万人于1942年2月进入缅甸。日军占领仰光后,分三路北犯。沿仰光经同古主攻曼德勒,西路进攻仁安,包抄曼德勒左翼。东路进攻腊戍,切断国军回国退路。国军在曼德勒英勇抗击日军,但英军在仁安战事的失利,孙立人将军率军打退日军,解救了英军,但英军脱险后竟继续向印度撤退,导致仁安失守,中国远征军浴血奋战的成果付之东流。东路方面,日军于5月8日占领密支那,切断了国军回国之路。远征军作战失利,被迫分两路向云南和印度撤退。但在撤退途中因指挥混乱,环境恶劣,各部因落伍、疾病死伤竟比战场还多,10万军队仅撤回4万。率军在同古保卫战以少胜多,重创日军的戴安澜将军也在撤退中牺牲。
第八节 浙赣、鄂北、常德战役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为了报珍珠港之仇,鼓舞本国士气,由杜立特中校率16架B25轰炸机从航母上起飞,轰炸日本东京、横滨、名古屋、神户等地,其中5架安全降落在浙江机场。日本大本营为了确保本土安全,命中国派遣军以15万军队,歼灭浙江第3战区国军,摧毁航空基地,打通浙赣路。1942年5月15日,日军第一线兵力向金华大举进攻,国军为保存实力于28日撤守阵地。之后日军分兵两路进攻衢州。日第11军也于6月3日进至同源、进贤一线形成东西夹击之势。此时日军在缅甸进攻云南,蒋介石令第3战区避免与日军决战。战区司令顾祝同接令后命主力向衢州两侧转移。7日,日军占领衢州,破坏机场。14日占领上饶。赣东方面日第11军相继占领崇仁、宜黄。7月开始,浙赣线两侧的国军开始局部反攻。日本大本营见目的已达到便令停止浙赣战役,退回原防驻地。8月30日,除金华地区被日占领外,双方基本恢复了战前态势。中国军民死伤25万,日军死伤近3万。
1943年4月,日第11军为打击鄂西国军第6战区主力,夺占洞庭湖产粮区,发动了鄂西战役。5月5日,日军向洞庭湖北岸进攻,之后渡过长江,各部进入石碑渔阳关之线。第6战区却为日军在此地设下了一个包围圈,30日,国军完成了切断日军后方交通,包围日军的任务。31日发起围歼,日军全线后撤。6月10日,双方恢复战前态势。此战毙伤日军万余,国军损失25400余人。
日军大本营为了策应印度、缅甸作战,下令进攻湖南常德,摧毁第6战区根据地,以窥视长沙衡阳,威胁四川重庆。1943年11月2日,日军发起全面进攻。常德外围要地悉被攻占。日军于23日包围常德,24日进攻城区。连日不克竟使用毒气作战达13次,12月2日,常德失守,但常德坚守争取了宝贵时间,第6战区外线部队已对日军形成了外线包围,并于9日克复常德。10日日军开始全线撤退。至1944年1月,双方恢复战前态势。日军死伤约4万人,国军各部队均勇跃杀敌,斗志旺盛。尤其是守城的第57师,在敌飞机乱炸,毒气弥布下,与敌血战,师长余成万带领兵士弹尽肉搏,宁死不降,表现了大无畏的爱国精神。
第八章 国际反法西斯的大好局势和日本投降
第一节 国际形势新变化
1943年,是国际反法西斯盟国转折性的一年。年初,被围困于斯大林格勒的30多万德军被歼灭,苏联红军开始了战略反攻。8月的库尔斯克战役胜利后,红军更牢固的掌握了主动权。在北非,盟军迫使德意军队与五月投降,7月盟军又在西西里登陆,进攻意大利,囚禁墨索里尼,意新政府于十月对德宣战。在太平洋战场上,日军凭借先发制人的优势先后占领东南亚各国,但在中途岛海战日军惨败(损失4艘航母和250多架飞机)后,只得转为守势。年初的瓜达卡纳尔岛争夺战日本再遭重创,至此丧失了主动权。美国开始反攻,在“跳岛战术”的攻击下,日本节节败退。6月的马里亚纳海战,日本损失3艘航母,飞行机队全军覆没。这一战打断了日海军的脊梁骨,此后日海军已无力再发动进攻。战火开始逼近日本本土。
第二节 日本发动“一号作战”
日本鉴于海战失败,为确保在中国大陆拥有足够的立足点,决定打通中国南北,连接整个朝鲜、满洲,中国和印度支那。中国方面,国民党抗日积极性虽有降低,但也在坚持抗战。八路军、新四军及各地抗日武装在敌后战场的游击战争沉重打击了日军。1944年1月,天皇批准实行一号作战。日军投入兵力51万,平汉作战15万,湘桂作战36万。而当时中国派遣军总兵力共62万。可见此次作战日本是孤注一掷。
一号作战第一步是打通平汉线。4月17日,侵华史上最大规模的战役拉开序幕。日军很快便突破黄河防线,之后南侵占领重镇郑州,切断平汉和陇海线的联系。日军主力自25号开始进攻许昌,5月1日,许昌失陷。国军丢失了一个重要交通枢纽,更重要是打破了战区副司令汤恩伯侧击日军的计划。至此国军处境越发被动。日军为打击国军主力开始以许昌为轴心的西北大迂回攻势。同时分兵继续南下以图打通平汉线。南下日军5日攻下郾城,之后未遇抵抗,9日与信阳方面北上的日军在确山会师,最终完全打通了平汉线。但大迂回作战的日军并未能围歼国军主力。国军一般稍触即溃逃,日军无法捕捉围歼。25日,洛阳孤城坚守不支,被日军占领。洛阳失守更加剧了国军的溃退之势。日军主力开始追击。第36集团军在西逃途中遭遇日军,司令李家钰当即阵亡。日军第1军已深入豫西的山地中,关中告急,蒋介石一面严令败军不得撤退,一面调第8战区兵力增援。27日,集结于灵宝的国军抢先发起进攻,日第1军被迫退回山西境内。日第12方面军负责扫荡京汉线沿线国军,于21日占领周口。至此日军已打通平汉线,占领河南全境的陇海线,为后来的湘桂作战保证了陆地后方联络线。国军损失惨重,蒋介石称之“为八年抗战之未有大耻”,战区司令蒋鼎文被撤,副长官汤恩伯撤职留任,军长马励武被撤,1师长交军法审判,1师长及3名团长被枪毙。
日本一号作战的重点是湘桂战场。第9战区司令薛岳准备不足,以为日军还会像以前由岳阳等地正面进攻。5月27号,日军分三路进攻。东路自通城南下,中路强渡新墙河,西路由华容、石首一带进攻。东路军于6月9日占领浏阳,之后纷纷渡过浏阳河。西路军也推进至沅江,准备进攻湘乡。中路是进攻重点,但国军抵抗也十分顽强,至6月2日日军已伤亡万余人,仍没能捕捉到国军主力。但各军仍没能抵抗住日军的步步推进。6月10日,日军各部已完成对长沙的包围,开始进攻长沙。守卫长沙的各军不能及时配合,致使长沙失陷,而负责控制船只的潘孔昭更是假公济私,擅扣商船,勒索贪污,并私用渡船装一己之财,致使长沙转用兵力不及,贻误战机。战后,守将张德能、潘孔昭,军务处刘瑞卿、陈继虞,船舶管理所长夏德达,1团长均被判死刑。
长沙失守,完全打破了国军在湘北同日军决战的计划。而日军在占领长沙后,为不留后患,决定在湘江两岸搜索歼灭国军。中日在长沙会战后再度在湘江两岸展开激战。在湘江东岸,双方在攸县、萍乡、安仁、茶陵等地战事激烈,最终国军没能完全击破敌军,但日军在国军的不断阻击和反击下也没能达到围歼国军主力的目的。湘江西岸,双方在岳麓山、永丰展开激战。7月中旬后,国军主力向衡阳集结,日军主力也开始开往衡阳附近。湖南战场的中心便移向衡阳。6月23日,快速突进的日军便开始了对衡阳的进攻。7月初,日军凭借飞机大炮的优势向衡阳发起总攻,但在国军顽强抵抗下两次进攻未果。经过10天准备,日军发动第三次进攻,衡阳在坚守47天后终告失陷。国军伤亡15000余人,被俘遭杀害者甚多;日军伤亡近2万人,并且其打通粤汉线的时间被大大推迟。此役国军广大官兵和中下层军官在爱国精神的驱使下表现出了大无畏精神,但由于上层政治、军事的许多人为因素导致了整个战役的失利。
在长衡会战后,日军为继续打击国军,完成打通交通线的目的,大兵开始南下,沿湘桂路攻下零陵、常宁等地,9月10日,日军开始突入广西境内,14日不战而取要地全州,临阵脱逃的国军第93军司令陈牧农被蒋介石处死。10月中旬,日第11军主力在全州、道县一带集结,准备进攻桂林和柳州。
日军于10月26日发起进攻,各处守军抵挡不住日军的猛烈攻势,日军很快便包围桂林。11月初,日军三面进攻桂林。国军奋力抵抗,城防司令部参谋长陈继桓阵亡,第131师师长自杀,10日,桂林城陷。柳州几乎是同一时间失陷。之后国军盐黔桂线撤退,日军第11军步步进逼,盐黔桂公路急下。双方在黔桂线展开战事,日军一部突入黔境,国民振幅开始掉重兵集结于黔南,后日第11军决定主动后撤,双方对峙于河池宜山一带。在黔桂之战时,桂南再燃战火。日军于11月24日攻克南宁,之后广西各地纷纷失守,12月10日,广西境内战事结束。1945年初,衡阳至广州线落入敌手,日军形式上完成了打通大陆交通线的目的。一号作战至此结束。
第三节 湘西会战
1944年大半年时间,全国都笼罩在豫湘桂战场失利的阴影下,但西南方却迎来了曙光。12月25日,中国驻印军第1军攻下八莫,这是打通中印交通线的必经之路。1945年1月,另一重镇南坎克复,与缅甸中国远征军胜利会师,至3月中英军队成功会师于腊戍,滇缅公路完全打通,援华物资开始源源不断运入中国。湖南芷江有中美重要空军基地,又是国军重要补给点,4月中旬,日军开始进攻芷江,湘西战役(又称芷江战役)拉开序幕。此次战役的主战场在雪峰山,国军大量装备了美式机械,投入20万人,而日军投入9万,且装备处于劣势,国军又有中美空军的强大火力支援,战至6月,惨败的日军悉数撤退,日军伤亡达3万余人。湘西战役是日军发动的最后一次会战,之后日军开始转入全面防守。国军开始了大规模反击。第2方面军张发奎部5月27日收复南宁,6月14日克复宜山,29进入柳州,7月28日桂林收复,日军已完全丧失斗志。
第四节 敌后战场的战略出击
1944年,发展壮大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经过冬季集训,提高了大规模运动战、攻击战的水平。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各根据地积极响应中央指示,对日军全面出击。晋察冀部队收复了28座中小城市,解放了察省全部和河北、辽宁一部。晋绥军区击毙了日军及其伪军2万余人,解放了西北部分地区。晋察冀军区歼灭日伪军6万余人收复县城59座,太行、太岳、冀南、技鲁豫四个根据地连成一片,面积18万平方公里,人口2400万,军队近30万。山东军区歼灭日伪军6万余,解放46座县城,攻克六处沿海城市和港口。华中解放区收复县城30余座,歼灭日伪军2万余人,解放区人口达4300万,新四军发展到31万人。至年底,敌后战场各根据地在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领导下全面出击,歼灭日军137000余人,日伪军385000余人,收复县以上城市250多座,为抗日战争彻底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第五节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在欧洲战场,苏联红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将德军赶出苏联国土并越境进攻德军。1944年6月6日,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第二战场。1945年苏美英三国召开雅尔塔会议,确定了苏联在欧洲战事结束一或三个月内进攻日本。斯大林开出了条件:一,外蒙古现状予以保持。二,库页岛南部及邻近一切岛屿交还苏联;大连商港国际化,苏联在该港优越权益予以保证,苏联租用旅顺港须以恢复;中苏共同经营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三,千岛群岛交还苏联。5月2日,柏林德军投降。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太平洋战场上,日军节节败退,外围防线全部崩溃,美国开始对日本本土发动轰炸袭击。
1944年11月10日,汉奸汪精卫在日本因病毙命,其爪牙陈公博,王克敏、周佛海等均在日本投降后被捕受审。卖国之贼终究逃不过国家的惩处.
8月6日,美国在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广岛罹难人数达176987人。9日,又在长崎投下了仅剩的一颗原子弹。苏联为确保在远东事务的发言权,迅速发动对日作战。9日,百万红军在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的指挥下,分三路向东北的东部、北部和西部边境发动进攻。太平洋舰队和黑龙江舰队密切配合陆空军作战。时日军关东军有75万,且装备不及苏军,更兼士气低落。就在苏军进攻的第2、3天,日军方面军和军一级的司令部就失掉了对下属的控制,关东军前线官兵全线败退,战役至一周时,整个关东军被切成一群群和散步在各地方的乌合之众。8月18日,关东军司令山田以下59万官兵投降,19日,傀儡皇帝溥仪在沈阳被苏军俘虏。就在苏联出兵的第2天,斯大林便告戒宋子文,国民政府最好尽快同意苏联的条件,不然中国共产党就要进入东北了。14日双方签署《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苏军表示战胜日本三个月后从东北撤走全部苏军。8月15日,日本天皇对全国广播,宣布投降。蒋介石为垄断中国战区受降权,不允许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向日伪军队受降。9月2日,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东京湾美军主力舰“密苏里”号上进行。外相重光葵,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分别代表日本政府和日本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9月9日,南京政府中央军校大礼堂,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率第3战区司令顾祝同、陆军参谋长肖毅肃、海军司令陈绍宽、空军司令张廷孟参加中国战区受降仪式。日军投降代表是驻华日军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中国派遣军总参谋长小林浅三郎,舰队司令管福田良三,台湾军参谋长谏山春树等7人。10月25日,台湾地区的受降仪式在台北举行。日本台湾总督安藤利吉从中国代表陈仪手中接过“第一号命令”,办理投降手续。台湾在分离50年后重回祖国怀抱。在美国干涉下,收回香港以失败告终。9月16日,英国宣布恢复对香港的殖民统治。
除1932年1.28凇沪抗战和1933年长城抗战-(榆关,热河,长城)外,自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全面抗战期间,中华民国政府发动: 大型会战: 22次 重要战斗:1117次 小型战斗: 28931次。陆军阵亡,负伤,失踪: 3,211,419 人 空军阵亡:4,321人, 机毁: 2478架 海军舰只损失殆尽。阵亡将军:200余位 此外超过50,000英烈,牺牲在印度支那的丛林里
部分殉国将军名单: (少将以上)
名字-->职位-->时间-->地点
1. 张自忠 上将 战区右翼兵团总指挥兼33集团军总司令 1940.5 湖北南瓜店
2. 李家钰 上将 36集团军总司令 1944.5.21 河南秦家坡
3. 佟麟阁 上将 29军副军长 1937.7.28 北京南苑
4. 赵登禹 上将 132师师长 1938.7.28 北京南苑
5. 王铭章 上将 122师师长 1938.3.17 山东滕县
6. 唐淮源 上将 3军军长 1941.5.12 山西县山
7. 郝梦龄 上将 9军军长 1937.10.16 山西圻口
8. 饶国华 上将 145师师长 1937 . 11. 30 安徽广德 (自尽)
9. 刘家麒 中将 54师师长 1937. 10.16 山西圻口
10. 吴克仁 中将 75师师长 1937.11.9 上海江凇
11. 夏国章 中将 172师副师长 1937.11.21 浙江湖州
12. 吴国璋 中将 75师副师长 1937.11.26 浙江湖州
13. 齐学启 中将 38师副师长 1945.5.13 缅甸仰光
14. 肖山令 中将 宪兵副司令 1937.12.12 江苏南京
15. 李国良 中将 军训部辎重总监 1939.3.7 陕西西安
16. 张谞行 中将 第一战区副参谋长 1939.3.7 陕西西安
17. 刘震东 中将 第五战区二路游击司令 1938.2.22 山东吕县
18. 陈安保 中将 29军军长 1939.5.6 江西龙里张
19. 马玉仁 中将 江苏第一路游击司令 1940.1.3 江苏望乡台
20. 丁炳权 中将 197师师长 1940.1.25 江西武宁
21. 郑作民 中将 2军副军长 1930.2.3 广西昆仑关
22. 石作衡 中将 70师师长 1941.9.6 山西绛县
23. 赖传湘 中将 190副师长 1941.9.24 湖南梁家段
24. 寸胜奇 中将 12师师长 1941.5.13 山西毛家湾
25. 李必蕃 中将 23师师长 1938.5.14 山东荷泽(自尽)
26. 戴民权 中将 豫南游击第五纵队司令 1930.5 河南澻平
27. 方叔洪 中将 114师师长 1038.6 山东冯家场
28. 李翰卿 中将 57师步兵指挥官 1941.9.27 江西上高
29. 武士敏 中将 98军军长 1941.9.29 山西东峪
30. 朱士勤 中将 暂30师师长 1931.5.4 山东潘庄
31. 郭子斌 少将 暂30师副师长 1931.5.4. 山东潘庄
32. 冯安邦 中将 42军军长 1938.11.3 湖北襄阳
33. 彭士亮 中将 暂5师师长 1943.11.5 湖北石门
34. 许国璋 中将 150师师长 1932.11.21 湖北取市(自尽)
35. 孙明谨 中将 预10师师长 1943.12.1 湖南常德
36. 戴安澜 中将 200师师长 1942.5.26 缅甸矛帮村
37. 周复 中将 鲁苏战区政治部主任 1943.2.21 山东城顶山
38. 周元 中将 173师副师长 1938.5.9 山东蒙城
39. 王竣 中将 新27师师长 1941.5.9 山西台寨
40. 钟毅 中将 173师师长 1940.5.9 湖北苍台 (自尽)
41. 林英灿 少将 152师副师长 1938.1.13 广东清远
42. 王禹九 少将 79军参谋长 1939.3.26 江西高安
43. 唐聚五 少将 东北游击司令 1939.5.18 河北平台山
44. 韩炳辰 少将 鲁第十三区副司令 1939.1.9 山东莱阳
45. 梁希贤 少将 新27师副师长 1931.5.9 山西台寨(自尽)
46. 陈文木己 少将 新27师参谋长 1941.5.9 山西台寨
47. 金崇印 少将 17军参谋长 1941.9.16 山西横水镇
48. 朱实夫 少将 新3师副师长 1941.9.25 甘肃
49. 王凤山 少将 暂45师师长 1941.6.23 山西张翁村
50. 胡义宾 少将 96师副师长 1942.7 缅甸埋通
51. 张庆树 少将 鲁苏战区高参 1942.8 山东唐王山
52. 张少舫 少将 113师参谋长 1943.2.21 山东城顶山
53. 高道先 少将 山东铁道破坏总队长 1932.5 山东
54. 江春炎 少将 114师参谋长 1943.2.21 山东城顶山
55. 卢广伟 少将 骑8师副师长 1944.5.5 安徽颖上
56. 邹绍孟 少将 124师参谋长 1938.3.17 山东藤县
57. 赵渭滨 少将 122师参谋长 1938.3.17 山东藤县
58. 范庭兰 少将 豫北别动队队长 1938.3.28 河南修武
59. 刘桂五 少将 骑兵第六师师长 1938.4.22 内蒙黄油干子
60. 陈绍堂 少将 104师步兵指挥官 1944.5.21 河南秦家坡
61. 周鼎铭 少将 36集团军副官处长 1933.5.21 河南秦家坡
62. 王剑岳 少将 8师副师长 1944.6.10 河南灵宝
63. 姚中英 少将 156师参谋长 1937. 12.12 江苏南京
64. 黄启东 少将 23师参谋长 1938.5.14 山东荷泽 (自尽)
65. 司徒非 少将 160师参谋长 1937.12.12 江苏南京
66. 吕丹蒙 少将 31军参谋长 1944.11.10 广西桂林
67. 付忠贵 少将 鲁北游击司令 1938.9.23 山东
68. 胡旭于 少将 第三战区第一突击队司令 1935.6 浙江孝丰
69. 张敬 少将 33集团军高参 1930.5.16 湖北南瓜店
70. 高志航 少将 空军驱逐司令 1937.11.21 河南周家口
八年抗战中,中国人民共歼灭日军260余万。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军队伤亡338万余人,中国人民伤亡2000余万,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折合一千多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