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sys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3 15:11:30
“三卡五步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构想
赵 元 龙
生活本身是一个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过程。因为人们在成长的过程中,真正和首先遇到的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需要记识的知识。知识是主要的,但是,它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被提出、被应用,从而产生价值的。离开了问题的解决,知识就不可能产生,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
学习也是生活,更应成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如果能够依托教科书,对知识内容及其形成的过程,从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并进而通过多种渠道,包括自主探究、合作讨论、求教于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以及查阅资料、调查、测量、观察、实验等方式达到找到规律、解决问题的目的,那么,学生不仅可以牢固地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这就是“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真谛。
一、“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
我国长期以来的传统教学以及多年来不少学校的课堂教学其实是“无问题教学”。教师认真备课,课堂认真讲解;教师布置作业,学生按照老师讲解的去做,老师再按照标准答案批阅。在所有教学过程中,没有什么问题可言。正如一位美国教育家感言,“中国的课堂是去问题的课堂”。连美国总统奥巴马都说:这样的教育,“这样的民族是没有什么希望的。”诚然,旧的传统教学方式的确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但是,和发达国家比较,我们的学生缺少的正是“问题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近几年来,全国中小学校掀起了课堂改革热潮,从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到杜郎口中学的“六环节教学模式”以及遍布各省的“学案式”教学法,其明显的优势都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变教师满堂“教”为学生主动“学”,考试成绩显著提高。但是,我们不难发现,过去的“教”是教师精心准备后用“教案”去教学生学会知识,现在是教师精心准备“学案”去组织学生按照“学案”去学习知识,学习的方式发生了极大转变,但是,学习的目的、结果究竟发生了多少变化?因为学习的载体、依托的“案”都出自教师之手,没有哪一个是学生自己设计、自主选择的,不需要学生对教材中问题的发现和提出,所学知识的答案基本上是已有的固定的,学生只需要按照教材的知识系统去学习就行了。也就是说,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仍旧收效不大。学生从自主预习到展示、交流、反馈等环节,都仅仅是为了掌握所学的知识,为了应付考试。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光教会学生学习显然是不够的,还应该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然,当学生多少年生活工作之后,所学知识经过不断的淘汰和更新以后,那他在学生时期所学的还剩下什么呢?
“问题解决”模式的优势就在于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依托教材,经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仅可以完成学业任务,而且能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二、“三卡五步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
“三卡”就是借助“问题分析卡”“问题交流卡”“问题总结卡”为载体展开学习过程;“五步”就是学习过程的五个环节。
五步流程设想是:
①预习文本,自主发现问题           ②小组讨论,分析梳理问题       ③合作交流,展示研讨问题            ④反馈检测,分层解决问题        ⑤反思总结,拓展生成问题。
(一)预习文本,自主发现问题(23分钟)
学生独立钻研教材,寻找问题,对问题归类,并填写问题卡。
学习流程:
1. 教师简要介绍本文重点,出示预习提示。(2分钟)
2. 认真钻研教材,想一想,哪些问题可以自行解决,哪些问题自己解决不了?(在初始阶段,教师可以出示预习问题提示)(10分钟)
3. 做一做(尝试做例题和练习题):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中,你是如何解决的?(6分钟)
4. 在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中,再动动脑子,换一种做法,看能否有所突破?在个人自学笔记本上,记下自己已学懂的问题和还不懂的问题。(5分钟)
个人自学时间,教师只作任务和时间要求,同学之间也暂不需讨论。
小组长在规定的时间要检查小组成员完成任务情况。
(二)小组讨论,分析梳理问题(15分钟)
1. 二人小组先互相交流问题记录,对能自主解决的问题与同伴互相检查,发现问题互相纠正。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互相研究,得到解决。两人都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
2. 回顾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中,是如何解决的?有无错处。
3. 在解决不了的问题中,再动一动脑子,哪些需联系旧知识,哪些是新学知识?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可以试用以下哪些方法?
a.  查资料(包括学过的课本) b.  和同学研究
c.  测量、实地观察           d.  调查、访问老师
e.  实验                     f.  其他
4. 按照构想,再试做一遍,并把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
5. 填写问题分析卡(按二人小组填写).
本阶段,教师也可作简要提示。提示应主要从单元编排体系、单元学习重点、本节知识在本册教材中的位置以及知识背景等方面,不必涉及具体内容。为了保证自主预习的效果,在安排时应做到:
①自主学习和小组研讨应在交流展示前一天的自习时间内完成,要给予学生充分解决问题的时间和条件。如果需要到校外调查或考察的问题,还需要在礼拜天完成。
②课余时间必须保证实验室、图书馆或微机室向学生开放。
③教师指导和检查。重点是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和过程。(2分钟)
附:问题分析卡
途  径
类    型
查阅资料
同伴研究
实验、观察
调查、采访
动手操作
其 他
可自行解决的问 题
复习旧知
以旧引新
细读教材
新学知识
需要通过其他途径解决的问题
新知识点
运用知识
方法选择
难点处理
二人小组一般为优等生和中差生搭配。编组时可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适当搭配,即,学生前后左右都是和自己学习相近的学生,便于互相学习、求教和讨论。在二人讨论时,优等生不会的问题可以求教于组外学生。
个人自学和小组研讨一般用一节自习时间。小组学习结束后,将问题卡交给老师以备教师备课。
(三)合作交流,展示研讨问题
合作交流需要一节课时间(每节课可定为40分钟)。上课后,教师用1—2分钟布置本节任务,(本节中自主解决的问题和较难解决的问题和重点、疑难问题)交待注意事项,然后按组展示交流。前15分钟为六人小组展示交流时间,后15分钟为班内交流展示时间,教师点拨引导、小结不少于8分钟。主要流程为:
1. 教师简单说明学生预习情况,指出本节小组研讨和展示的主要内容;(2分钟)
2. 六人小组交流展示(15分钟)
3. 班内展示交流(15分钟)
4. 教师点拨、引导、评价,对其中的好的解法和问题进行表扬和鼓励,强调有关问题解决的方式和存在的问题,提醒学生思考。(3分钟)
5. 学生自主归纳本节重点、难点、画出知识结构图——填写问题交流卡(允许互相讨论,交头接耳):(5分钟)
问题交流卡分为四部分:
① 知识结构图:(知识树、思维导图)
② 本节知识点、重点、难点;
③ 同学中的新解法(一题多解或其他同学的创新方法)和有价值的问题。
④ 本人还未弄懂的问题。
6. 填写交流卡时,允许学生问老师或学生,解决未弄懂的问题。
附图:
项    目
具   体   内   容
本节重点
难点问题
创新解法
遗留问题
知  识
结  构
导  图
(四)反馈检测,分层解决问题(25分钟)
1. 教师提前选好检测题,按照优、良、中、差四个等次分发测试题。一般为5分钟时间。学生完成后,先由学生互判,良好生判优等生、中等生判良好生,差等生判中等生教师判差等生。目的是让学生学习,达到“兵教兵,兵强兵”的目的。
2. 分别抽查各个等次的学生上讲台评讲学生中出现的问题。
3. 小组学生交叉看试题。
4. 教师点评,注意每个层次学生的共性问题。
5. 学生将易错易混易望的知识记在笔记本上。
(五)反思总结,拓展生成问题(15分钟)
1. 学生小组以本节知识为母体,延伸出多项问题;如:变换题型、改变问法;联系实际、扩展延伸等。
2. 学生小组讨论,联系生活实际,将本节知识延伸、拓展。
3.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反思自己的收获与不足,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
4. 小组长汇报。
5. 学生填写问题总结评价卡:
项    目
学习新知
知识运用
知识拓展
遗留问题
全部掌握
基本掌握
未能掌握
学习等级
5. 教师总结,提出一些需要思考和注意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布置自习需要完成的新的学习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