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宏调不能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南方都市报 2007-9-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9:46:43
宏调不能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2007-09-02 10:18:22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作者:
■经济人 之 叶檀专栏
近日随着一系列数据的公布,围绕经济温度再起争议,这个长期争议的话题,随着数据公布周期的到来定时发作。
经济是趋热、已热还是过热,到现在为止没有准确的判断,不仅经济学界歧议迭出,就是政府部门的表态也自相矛盾,表明政府同样难以拿捏经济温度。发改委与国家统计局对上半年经济数据的解读让人安心,我国通胀指数由食品占80%的暂时性,核心通胀指数不升反降,而人均收入大幅增加,商品零售指数的上升,都显示这是一个开足马力的健康的经济体,盛世说一时甚嚣尘上。
近日传递出的信息仍然让人不知所以,发改委主任马凯、央行副行长苏宁近日再次提示经济趋热与通货膨胀隐忧,市场因此预测一系列宏观调控举措将在年内陆续出台。但发改委主任马凯又表示,因新增外汇占款而投资的流动性已经收回,这就意味着没有必要出台加息等紧缩性货币政策。但央行最新一期的货币执行报告以及苏宁对于今年全年CPI在3%以上的预测,却对通货膨胀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担心。正因为政策含义暧昧不清,因此投资者大多跟着感觉走,该购房购房该炒股炒股,就这么晕晕乎乎步入了自己的资本时代。
乐观的预测与紧缩的行动背离,实际经济生活中我们看到的是一次又一次经济紧缩政策的出台,央行今年四次加息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逼近历史高点,说明经济政策是典型的外松内紧。这种局面的出现不仅因为以往调控的雷厉风行已经时过境迁,还因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深入,试图毕其功于一役的调控政策难免头破血流的下场。
我国在1989年的政治风波和2003年的SARS危机之后,政府运用积极财政政策,将公共产品市场化等办法,收到奇效,但在2004年以后至今的调控过程中,一系列的紧缩政策却没有收到相应的效果,市场持续处于亢奋期。这说明以往的行政手段——即使货币政策,仍然以行政化的窗口指导为主——已经无法适用于当下的经济环境。尤其在分税制实行之后,事实上不同的地方政府已经形成了不同的经济利益体,货币市场化的加速导致与全球金融政策相联,一刀切的调控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在体制内部就被自我消解。
以楼市调控为例,国六条与国八条的核心是提高交易成本减少需求,但这一调控遭遇三重狙击,权钱交易铁幕、国有土地垄断制度,金融投资理性,提高交易成本与减少土地供应的结果,是提升了土地与商品房作为投资品的升值预期,每次调控之后往往迎来一轮报复性反弹。面对严酷的现实,政府没有再当堂·吉诃德,调控政策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此次24号文的出台就是最明显的标志:政府事实上已经放弃了房价全部下降的幻想,而代之以增加保障房供应,建立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梯度、增加土地供给——土地供给在经历三年下降之后转向正增长。其结果必然是,在保障性住房需求得到满足后,为回收天价土地成本,商品房的价格将快速蹿升。蹿升就蹿升吧,政府显然已经默许了这一结果。
当然,行政手段对付资产价格膨胀并未彻底失效,印花税一出股市狂泻就向我们再次证明了行政手段的威力,只是这样的手段无法持久。一是于政府信用有损,机构得小钱而损政府大利,所谓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这样的赔本买卖做不得;二是这样的政策只能收短期之效,下跌一个月报复性上涨一年,合计下来还是赔本;三是这样的政策不能从根本上化解经济结构性失衡,一方有病八方吃药,误伤率过大。
下一步宏观调控将是点杀式的,有关部门对于中国特色的货币政策的无效性有了充分的认知,因此,只要流动性基本能回收,连续出台货币紧缩政策的可能性不大。马凯已经明示,加强社会保障、节能降耗、建立多层次融资渠道等做法,将得到推行。房地产与股市、环保不可能再吃同一剂药,今后我们将看到更多类似于房地产24号文这样的调控细则出台。因此,现在与其揣测加息减息,还不如研究物业税等来得更为实际。
值得警惕的是,今年前7个月全国财政收入增长30.3%,增收7280亿元,增收部分已超过1995年全年财政收入,政府持续成为经济成长最大的获利者,这一局面不利于扭转目前的经济结构失衡,希望随着新财长的上台,局面能够有所改观,中央财政收入的直线上升不再作为政绩的标志。(作者系资深财经评论员)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southnews/spqy/200709020013.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