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红的《青楼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5:35:30
九九归医
杂谈
李少红拍的新版《红楼梦》确实有点过, 至少最后的黛玉裸死,快把《红楼梦》整成《青楼梦》了。李对众多非议安之若素,想必她早就有可以借助的理论依据:“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既然如此,有个李少红心中的《红楼梦》又有什么不可以?
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名流千古,就是因为已经到了巅峰,没给后人逾越的空间,留下的只是下降的余地。从这个意义上说,经典的改编往好了说也是稀释,兑水的过程,只是一般会借用上“解构”或者“戏说”的堂皇名义。这点到是很像中医,之所以能达到全民谈养生,人人学中医的境界,也是因为中医理论是中国思维之经典,沾一点精华兑兑水,就足可以糊弄一阵子,所以才不断会有盗名中医者出现,张悟本只是一例。
中医之所以容易被盗名,和中医的特性有直接关系。西医重视结构,而中医重视功能。结构可以用硬性指标衡量的的,功能却很难量化,即便在西医里,对心功能的分级也只能是5个大概范围,大概程度,不可能像B超,CT对心脏瓣膜的结构分辨一样,可以精确到毫米。
这就带来两个问题,一是给了从医者的思维极大的发挥空间,可以通过经验,智力,揣摩,推测,做出比仪器的结构定位还要准确的诊断。我见过很多名医,他们靠望、闻、问、切就能感知内脏有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良性还是恶性,比如北京协和医院的妇科专家郎景和教授,他的病人都知道,他触诊的准确性经常会超过仪器检查,后者时常要根据他的诊断“按图索骥”。
但是,这也带来另一个问题:因为功能的检查没有客观指标可以检验,自然就成了盗名者的投机之处,所以,你很少见到张悟本们在手术术式,病理切片上侃侃而谈,他们大多会选择最能体现中医特点的功能问题,比如“气虚”“气机失调”之类的概念上,扰乱视听,浑水摸鱼……这是中医的精华,但也是中医的弱项,非此就不是中医,一如给后人提供了巨大想象空间的经典构思与立意。因此,而对经典的曲解,对名著的糟改,在本质上和对中医的盗名类似。
这一点上,李少红就没有于丹聪明,后者借势论语时只将自己的书叫做“论语心得”,既然是“心得”,就给了有心得的人发挥主观,乃至拿主观说事儿的空间。这在中医经典的注释上早有先河,比如《局方发挥》《伤寒心悟》,无论是“心悟”还是“发挥”,不管是无意的曲解还是有意的敬畏,至少保住了经典的原意……
其实,李少红的《红楼梦》,要是加上“戏说”或者“大话”之类的,观众完全可以放她一马,因为那是她自己的“心得”,是青楼还是黄楼也就随她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