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思索——鉴赏余秋雨《苏东坡的突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17:19:07
成熟.思索
——鉴赏余秋雨《苏东坡的突围》
读了几篇余秋雨的散文,我心中不由感慨万千。豪迈的大散文体现出一种沉甸甸的历史感和沧桑感,让我不得不停下匆忙的脚步,夜深人静,挑灯细细品读一番。
《苏东坡的突围》用一万多字梗概了苏东坡一段灰色的、走向成熟的人生经历。从结构上来看,篇幅较长,可谓气魄宏大,使苏东坡的形象在读者心中有了重新的定格。原来,一代流芳百世的大文豪居然遭受过如此凌辱、忍受何等孤寂的生活,让我的心灵为之震撼。不仅对苏东坡产生恻隐之心,为他最终获得精神意义上的突围而欢喜,而更多的是一种尊重,一种对民族文化的尊重。
首先,在文章的第一部分,就展示出一幅黄州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雄伟壮丽的画卷。不是一个文化旅游的景点仅此而已,而是一种历史、文化的载体,使它更赋予生命力,有着浓蕴、沉厚的文化美。就因为其独一无二的审美情趣,从感性的欣赏此景、沉醉其景、叹为其景到理性的引人深思。于是,读者带着一系列的思索来审视其文化的魅力。在这儿,我们不得不感谢苏东坡,由他,使中国又多了一个自然旅游景区,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繁荣。你看!连作者自己只依赖凭吊,感受起错出来的魅力。
接着,在第二部分就挖掘出历史文化的暗角——“乌台诗狱”。作者用议论、叙事等多种艺术描写手法,来揭示其中的奥秘。时间、空间追溯到宋神宗时代。时间跨度如此之大,从黄赤壁追怀到那积淀已久的历史。先总体叙写“乌台诗狱“的历史背景,即“重视舆论”的效果。这其中,作者也谈到了当今的媒体并为其时代变革而变化。然后一系列的论据论证了苏东坡受其突围的原因。如忘恩负义的舒檀、不孝的李定、跋扈和虚伪的老人王垚、小官李益之、背叛苏轼的沈括等等“文人”。他们居心叵测的把莫须有的罪名强加给苏轼。无外乎就是不能容忍他的才华横溢,产生嫉妒之心罢了。于是,言论的自由转变为舆论的压制。据这些事例,作者用讥讽的口气贬斥那些“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位善”的低劣文人。力图“避邪说、难壬人”为苏东坡打抱不平。然而,一国天子宋神宗为了维护自己形象,“亲小人,远贤丞”,将心半疑把苏东坡关入大牢。
在这儿,就得出了一个“文化群小”的结论。作者十分悲怆地揭露鞭挞了中国文化史上“文化群小”的现象,不无悲愤的揭示出中国历史上独特国情“小人牵着大师,大师牵着历史”,以激愤的底气、悲壮的情韵把沉重的历史沧桑感和民族忧患意识表现出来,使读者无不感到义愤填膺。也许中国雄厚的历史文化,有很多被“文化群小”淹没了,无法传承经典,足以是读者为之震撼。作者从苏东坡这一独特的视角辐射透视到整个民族文化。以点带面、以小见大、以此及彼,使读者为我们古老的文化,悠久的历史感到了一丝丝的惶恐、多了几分沉思。
然后,作者用丰富的文化想象展示了大文豪被关入监狱中折磨的情景。虽处于联想,但从源事出发,融情融理,是一种真实的再现。遍体鳞伤的由此在第三部分叙写了苏东坡四年孤寂独处的过程,苏东坡把黄州当做是心灵的憩息地。身上裹挟着太多的功利,把对功名的羡慕扔在路上,剥落华丽的色泽,抖落所有疲惫的日子。在这片净土寻觅真正的自我。不再顾念尘世的一切,慢慢的学会享受孤独,学会在孤独中反思,一遍遍的过滤,然后一声叹息“人生如梦,一樽还捋江月”。当然,或许会重演“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老骥伏枥之志。字里行间蕴含的人生哲理,使读者产生一种俯仰天地古今的苏东坡在肮脏的监狱被逼供的景象足以让我感到不寒而栗。他满心的无奈、失望,温和柔雅的为子虚乌有的罪名一一辩解,却招来更凶狠的折磨。
处于皇帝的于心不忍,最后还是释放了他,贬黜黄州。内在冲动与感悟,涌动着灵性睿智的思考。于是,生命日积月累的厚度就象这样一点点地开始释放。“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从而这一曲折的际遇正是他成为伟人的催化剂。
苏东坡的案件如同但丁的《神曲》所描绘的一样:“一个人要经过地点与的磨难,炼狱的洗礼,才能上升到美丽的天堂”。难道不正是苏东坡遭遇最佳描述吗?关入大牢享受尽种种折磨就如同受到地狱的磨难,贬低黄州的估计反思就如同炼狱的洗礼。经过了这些重重考验,最终到达了他“至高无上”的天堂。所以,我们要感谢曾诋毁过苏东坡的那些小人,不然,苏东坡就不会走上了他人生写作的巅峰,在文坛上独树一帜,载入史册。
文中最妙之处莫过于用一个“静”字,或带有静意思的词句。文本开头就渲染了一个“静”的氛围,接下来叙述苏东坡的整段经理也叙写了静。这更增添了苏东坡在突围中的孤军奋战,是何等的孤独、凄楚,折射出对制造这种悲剧社会的控诉,和对知识分子痛苦命运的惋惜。
苏轼戏剧性的遭遇使他心灵得以升华,他也变得成熟了,成熟于一个穷乡僻壤,也为他逝去的苦难牢狱生活划上了一个句号。同时也让我们偶尔静默冥想于小憩中,追踪、反思中华文明经理五千年的风风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