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祖甲:写在席泽宗星命名之际 :: 五柳村日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3:53:08
一则新闻令人振奋:经国际天文学会的批准,国际永久编号为85472的小行星,以我国中科院院士、自然科学及天文史学家席泽宗的名字命名。
太空中又添了一颗以炎黄子孙名字命名的新星。这是中国科学界的荣誉,也是中国人民的荣耀。我们向席泽宗先生致敬!
正值八旬的席老在自然科学史和天文学史领域有突出的贡献。他整理的《古代新星星表》(1955年在《天文学报》发表时,题为《古新星新表》)受到当代世界天体物理学界的广泛关注;他研究超新星的爆发率,提出的鉴别新星的7条标准和区别新星与超新星的两条标准,开创了国际“实验天文学史”的先例;对中国古代宇宙理论、中国古代天文学、科技史的综合研究也颇有建树。
25年前,笔者在媒体做科技新闻报道时曾得到线索:席泽宗先生经过周密的考据和推论,突破性地发现西周时代的甘德曾经用肉眼观测到木星的卫星。这表明,中国古人看到的木星卫星比举世闻名的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的观测早了两千年。中国古代竟有如此辉煌的科学成就。凭着新闻敏感,笔者觉得这条新闻值得报道。于是,查阅了有关资料,拜访席先生,按照正常的采访程序写出初稿,经席先生审阅后准备发表。但,席先生说:“慢,等一等。”原来为了证实用肉眼可以观测到木星的卫星,尽管国外也有人认为可以用肉眼观测,但席先生还是赞同做模拟观测,并邀请十名中学生到兴隆作实地观测。结果模拟及实地观测与当时用天文望远镜的观测结果一致。经过细致、严谨、缜密的论证,席先生的研究成果站立起来了。所以,本人写的消息才能在1981年3月21日《人民日报》的显著位置发表。
这件事让我看到科学界正直人士的高尚治学境界,也就是现在常常说的“求实、创新、协作、奉献”的科学精神。席先生也曾经认为科学精神就是“求是”。他说:“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虽然研究对象不同,所用的方法也有差别,但为了扩大认识领域,寻找真理、追求真理的精神是一致的,它们都要求公正、客观、实事求是,不允许伪造证据和做任何艺术的夸张,这种共性应该说就是科学精神。”科学(一般指自然科学)是对自然界一切物质的生成、进化和变异过程和价值及其本质的规律认识的知识体系。科学工作者有国籍、信仰、种族的不同,但科学本身没有东方西方之分。研究科学是一种行为过程,需要具备诚信的境界,这就是科学精神。在这种精神指导下,科学研究总是非常严谨、缜密,证据充分,不可动摇。科学工作者对某个领域的某条科学规律的判断或对研究作出的结论,如同法院向被告定罪一样,需要有无可辩驳的确凿证据作依据,绝不能信口雌黄。而当前科学技术界的诚信学风有所衰退。且不提那些“水变油”、“超浅水船”、“永动机”、“特异功能”等伪科学。就是正常领域的科学研究,也有那么一些人丧失学术道德,为了追逐个人名利,在发表“成绩”时,口若悬河、凭空编造、抄袭剽窃;还常常采用诡辩的手法,以“学术争鸣”为借口,甚至依仗权势,维护作伪,拒绝质疑。这种恶劣风气的蔓延,势必妨碍我们以崇尚科学为荣、科学发展观的实施。
当前,有关机构已经制定了相关惩治的条例。然而,社会与公众需要的是言行一致,旗帜鲜明,铁面无私,像整治行政腐败那样整治学术腐败。这关系到我们国家的科学技术自主创新,创建和谐文明的社会。
在席泽宗星命名之际,写这些文字,无非是呼吁加强力度,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
2007.8.19.二稿
五柳村2007年8月30日收到
本文也发在2007.8.30.《人民日报》,有删节,这里是原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