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太极拳的劲和力的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7:49:21

关于太极拳的劲和力的问题
太极拳练什么,怎么练?这是每一个太极拳爱好者都要面临的一个问题。我自己的体会是:根据王宗岳的太极拳论说“…由着熟悟而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又说,“懂劲后,越练越精…。”这里明确指出练拳的过程,阶段。首先要练熟,要悟,达到懂劲,然后才能越练越精。这里悟是很重要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固然练不好拳,但光练,不动脑筋也是不能懂劲的。劲和力是每一个练拳的人都会遇到的重要问题。无论是太极拳的古典拳论,还是今人的诠释解惑,都强调劲与力的不同,拳术中的力是机械力,已经有明确的科学定义大家都很容易理解。
而什么是劲,劲与力的区别在哪儿?对此许多书和文章中都有过论述,但是几乎所有的文章都像是绕着大圈子,虽长篇大论却找不到一个直捷了当的说法。许多读者看了往往似懂非懂,初学者更是难以理解。也就是说“劲”至今还没有一个简单明确的科学定义。而对这个问题如果没有明确的认识,势必会成为进入太极拳殿堂的一个重大障碍。我在长期的太极拳锻炼中,根据自己练拳的体会,觉得完全可以对劲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下面提出来供同道们讨论指正。什么是劲呢?劲是人体为达到一定的做功目的,利用全身肌体包括肌肉、骨骼、关节以至脏器(如呼吸)协调运动的一种模式,其结果是对外界物体产生作用力,起到做功的目的。劲是表现在人体的内部运动状态,而力则表现在人体与外界物体接触时的作用(和反作用)。劲是因,力是果。不同的劲就会产生不同的力。人体全身有很多关节,这保证人体具有极大的自由度来调节身体的姿态发出各种劲力,这个力与人本身的“气力”自然有直接的关系, 但却不是唯一的因素。
人的“气力”是人本身的体格条件决定的。而太极劲发力是要经过训练才能发得好,发得有效。气力大的人发出的力不一定比训练有素的气力小的人发出的力大。例如轮大锤是大家熟知的,要用腰,手臂要放松,下锤才有力。还有投篮球,光靠手臂是投不远的。如果将身子稍稍向下一蹲,立刻起身协同手臂向上推动,出手前再用手指一弹,球就可以投得远得多。这就是合理有效的使劲。这里还有力作用在外界物体的时间长短问题。力不大但作用的时间长,同样可以做较大的功。太极拳充分利用全身的肌肉和关节协调作用,而且使用长劲,所以可以以较小的力将对方发出很远。在生活中,特别在体育活动中,这种例子很多,如推铅球,掷标枪等等。有一件事给我的印象很深。我在中学时,学校开运动会,我们班级推荐一个平时练健美的同学参加掷标枪,满以为他的力气大,可以投得远,他自己也是信心十足。结果临场一掷,还不到十米。内劲就是整劲。相对地当然有“外劲’”或不整的劲即拙劲。身体不协调,不能充分利用全身的肌肉和关节作用,就是这种情况。所以,劲是发力的方式、方法和过程,力和功是使劲的效果。“用力”一词实际上不够严格,说发劲或用劲比较合理。知道了这个道理,就应该在锻炼中注意用劲的方法,尽量使全身协调,劲往一处使,日久成了习惯,也就是长了功夫。
记得有科学家计算过,人体的全部细胞在同一时间,向同一方向运动,发出的力会有好几吨! 这就是整劲含义,说明人的潜在能力几乎是无穷的。太极拳发劲往往是“两分劲”,即身体一部分向一个方向发力,必有另一部分往反方向发力。这是因为一方面要保持自身重心平衡,另一方面人体通过自身中心开合发力是最得劲的,就像炸弹爆炸一样,力量向四面八方散开,而质心保持不变。众所周知,力有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我认为劲也有三要素,它们是劲根、劲源和劲路。其实前辈早已对太极劲作过精确的论述:发于腿,主宰于腰,节节贯穿,形于手指。即是说,劲之根在腿,劲之源在腰,节节贯穿,形于手指就是劲路。劲路不同就表现出不同的劲。前面说过,人体有很多关节,其自由度很多,所以发出的劲也可是千变万化的,这种变化来自“一动无有不动”的节节相连,因此发劲和运动时不能有一处呆滞。这里还要说明一点,其实劲本质上也是力,但是它属于更为复杂的生物力学的范畴,不是我们平常理解的机械力学能简单描述的。一般练拳者也没有必要去深入研究这个问题。太极拳还有一种听劲,实际上并不是上面所定义的劲。但是它在指挥和控制发劲上却起着重要而关键的作用。
所谓听劲是人体感觉神经系统灵敏度的度量。人体在同对方肢体接触时,利用听劲感知对方的来力方向大小和力点,传递给大脑,作出判断并应对决策,调节身体各部分的姿态,即利用适当的劲给以化解,并进行反击。所以听劲是人体获得外力信息传递给大脑进行分析判断和决策的重要手段。这种判断和决策的过程是需要时间的。初学者,这种感觉的灵敏度很差,不能对微微的来力产生感应,即使有反应也不能产生合理的应变和化转,所以易于受外力作用而失去平衡,甚至被来力推倒。然而这种反应时间可以通过不断练习和学习而大大缩短。因为人的神经系统是一个优良的自适应学习系统。通过长期的在不同条件下(即大量的学习样本)的学习,不断改进神经细胞之间的键的联系方式。到一定阶段,形成了条件反射,几乎不需要经过大脑的思考,就可对各种外来的力作出迅速的反应。 “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就是练出了听劲的结果。所以练拳或推手要用好劲必须进行学习,既要不断练习,还要用脑思考。
练太极拳或推手一开始所以要慢,就是可以有充分的时间来思考、判断并作出决策。慢是为了以后的(反应)快。练听劲必须用脑筋。太极拳十分强调意念,就是要用脑。不论是练拳架还是推手都应该用意念来控制身体运动。劲是属于人体内部的机制,而且变化多端,需要人用意念来控制,所谓以意领气,以气引力。显然,这里意占有主导的地位。不论练拳架还是练推手都要全神贯注不得有杂念,要有神。所以我认为集体练拳和配音乐使人分神、乱意,是不可能练好拳的。发劲可以通过拳架进行锻炼,而如何根据听劲获得的外力信息,作出判断,控制劲路,指挥身体适时、适当地发劲就得通过推手才能逐渐锻炼出来。练拳架使劲靠主观的想象,动作快慢可以自如。而推手则要根据客观的外力条件来控制身体的运动状态,其运动要受制于外力状态。所以拳架和推手是相辅相成的。推手可以检验发劲是否适当合理,再回到拳架中去锻炼校正。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有人说练拳架是练知己,练推手是练知彼。我觉得如不练推手,恐怕连知己都难以做到。因为你打拳架面对的是空气,几乎没有反作用力,无法知道你的劲用得对不对,仅仅自我感觉良好是不行的。事实上,一个只练拳架不练推手的人,尽管自己觉得已经很放松了,如果跟人搭手,保证是全身僵硬,一推就倒。懂劲既要懂对手的劲,也要懂自己的劲。因此要真正懂劲,就要不断通过拳架和推手练习,并不断经过大脑思考(即是悟),学习到如何通过听劲感知外力的信息,作出决策,如何合理用劲化解来力并进行反击。太极拳论中的说的,粘粘连随、不丢不顶、舍己从人、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引进落空,合即出等等,都是讲的锻炼听劲和合理用劲的道理。知道了什么是劲和力,知道了应该如何练拳,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很快取得进步,达到懂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