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将影响全球商业的技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4:11:39
作者:李娜 文章来源:《IT经理世界》杂志  更新时间:2006-1-4

技术商业2006
关注三个将在今年影响全球商业的技术
未来是不可知的,但是,这并不妨碍人们窥视未来的兴趣。
商业不仅仅是技术驱动的,但是,这并不能抹煞技术的变革总是在商业上带来连锁反应。
在2006年,或者说在从2006年开始的未来两三年内,什么样的技术将会深刻影响商业?什么样的连锁反应将会伴随这些技术而发生?正是这篇文章尝试回答的问题。
我们之所以选择“无处不在的网络”、“网络视频化”和“生物芯片技术”作为三个影响2006年的关键技术,是由于这些看上去应用层次和影响领域各不相同甚至商业化程度也相差甚远的技术,恰恰代表了随时互联、有效传输和精确识别这三个对整个社会向数字化发展起决定作用的要素。
这些技术在产业链条上的作用点并不相同。“无处不在的网络”是环境层次的技术;“网络视频化”是应用层次的技术;而“生物芯片”由于走出实验室不久还不具备环境和应用的广泛支撑,但是它作为很多现有应用的“升级插件”,拥有着巨大的想像空间。
当然,这些技术更大的魅力在于,它们并不是某个企业的商业游戏,甚至对所有人来说,参与游戏的大门现在刚刚打开。
不久以后,从电视到汽车再到房子,你可能再也买不到没有网络功能的产品了。
无处不在的网络
周源/文
你驾驶宝马跑车在高速公路上
以每小时180公里的速度飞驰,突然手机响了。你到底是腾出一只手去接电话,还是让手机处于无人接听状态呢?
在今年德国汉诺威CeBIT展览会上,摩托罗拉在宝马车上安装了一组无线通信装置,这些装置可以自动连接驾驶员的手机和通讯录,驾驶员只要使用多功能的方向盘或iDrive操纵装置就可以实现无线通话。
摩托罗拉公司利用蓝牙无线技术实现了这种便捷的功能。不过,蓝牙也仅是无线技术在汽车通信应用上的第一步。法国Parrot公司就推出的一款无线蓝牙汽车音响,不仅仅能够播放CD/MP3,接收AM/FM广播,同时还能使用语音识别技术和蓝牙手机进行无缝通信,让用户通过汽车音响接听、拨打电话或者访问手机通讯录。据悉,世界上第一台提供卫星高速上网的车载卫星天线将会在2006美国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CES)上出现,不仅能够接收卫星电视,连接卫星高速上网,还可以通过车载Wi-Fi无线网络共享数据。
看来,这些新兴的应用将让有车族们过足“网络”瘾,就在这几年里,从汽车导航、定位服务到防盗系统,从蓝牙通信,到蓝牙音响和Wi-Fi汽车多媒体网络,已经开始让越来越多不同行业的厂商和汽车制造商走到一起,“网络”正是其中的催化变量。
事实上,在这一变量的推动下,从汽车到家庭,网络已经走进了大众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或许你现在还在关心明天要买一台频率是否超过3G的PC、一组够劲的立体环绕音响或者42寸的液晶电视,不过你只要稍微多了解一下蓝牙、Wi-Fi、WiMAX、UWB这样的名词,你就会发现自己已经有些落伍,不久以后,你可能再也买不到没有网络功能的电子产品。
这些技术将开辟一个无处不在的网络新时代。它们都以“无线”为载体,可以轻松地与原有的宽带有线网络和蜂窝移动网络配合,甚至可以同电力线网络(Home Plug)对接,以IP互联网为主干的信息高速公路将分解为由各种网络技术组成的智能网络。飞驰在智能网络高速公路上,人们手持Wi-Fi/GSM双模手机,可以无缝地在家庭局域网、办公局域网、汽车网络中切换,笔记本电脑和掌上电脑上的电影随时高速传输到客厅的高清电视上,当你离开家,音响系统中的音乐将会在你打开车门的一瞬间自动切换到车载音响中……
而这一切,都将在“网络”的催化下浮出水面,不久以后,谁也逃不出这个“无处不在的网络”。
“等不起”的变量
如果你的PDA、手机、笔记本电脑、电视、音响系统之间通过无线电的连接,数据传输速度像光缆一样快,那意味着什么?毫无疑问,你再也不会关心PC和电视究竟是放在客厅还是卧室,是否要为了布置一根新的数据线在墙上钻洞,更不用拿着移动硬盘把数据“倒来挪去”。
在2004年的英特尔春季IDF大会上,英特尔高级副总裁兼CTO Pat Gelsinger手舞足蹈地对一种称为超宽带(UWB)的技术做了长达40分钟的演讲,在一旁“掐表”的主持人最后不得不对他连打手势叫停。在激情澎湃的Pat Gelsinger看来,随着家庭数字化的程度越来越高,设备间互联工作、信息共享将会在未来几年出现瓶颈,那时UWB一定会成为数字家庭网络技术的解决方案。
当时各厂商对Pat Gelsinger所鼓吹的UWB的困惑是,以英特尔为主的“英派”MBOA联盟和飞思卡尔领导的“飞派”DS-UWB联盟谁都没有捅破IEEE802.15.3a标准这张“最后一层牛皮纸”拿到认可UWB所需要的75%以上的投票。那么,USB产品到底什么时间推出才算合适?
结果仅仅一个月后,安装了“货真价实”“的“飞派”UWB天线的海尔数码摄像机和等离子平面电视机,就出现在北京展览馆全国科技展上并大“秀”了7天。海尔认为UWB绝对“等不起”,随着2004年7月e家佳联盟的成立,商业化的UWB起飞了。
从电子、家电、通信到计算机、网络等诸多领域,以家庭网络系统为中心的e家佳联盟成员已经从最初的7家增加到244家,这直接让英特尔为代表的数字生活网络联盟(DLNA)觉得有点“事态严重”。2005年12月,英特尔干脆绕过了IEEE标准化流程,将直接把最新争取到的欧洲Ecma标准组织认证的原型产品送上2006美国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CES)。“基于市场需求的考虑,我们要尽快推出这项技术。”英特尔公司无线通信部门高级主管Stephen Wood说。
“UWB的技术和市场都在飞速发展,需要迅速地产业化。”飞思卡尔苏州技术中心总监陈之东说。从2005年开始,在中国苏州高新区的飞思卡尔苏州技术中心,支持UWB技术的XS110芯片组就已经开始在流水线上批量生产了。由于拥有高传输速率、低功耗的特点,UWB已经被认为在数字家庭网络里最有可能获得广泛应用的无线宽带技术。据In-Stat预测,从2005开始到2008年,UWB设备将以每年400%的增长率增加。同时,美国Unstrung Insider公司的预测是,2007年全球基于UWB 的电子产品和芯片组的出货量将达到4500万个,而这一市场可能会增长到6.3亿美元。
事实上,因为看到UWB即将广泛在产业联盟上被采用,在2005美国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上,韩国三星电子、日本夏普、索尼都推出了自己UWB产品,根据市场研究机构Northern Sky Research(NSR)的最新报告显示,2006年将是UWB极其重要的一年,相关产品将大量涌现。分析家指出,“英派”UWB在获得Ecma认可后已经将标准提交ISO/IEC JTC 1“快车道”流程。2006国际标准的正式出台,将彻底激活UWB市场。而对于支持“英派”还是“飞派”的众多厂商来说,在各自产品中支持UWB技术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
那么,既然UWB已经“板上钉钉”,今年饱受争议WiMAX的2006命运是什么呢?
2005年1月1日,摩托罗拉将公司的发展结构调整为四大业务集团,力图在无线通信系统、终端、汽车通信和有线宽带通信几大领域开拓一个“无缝移动”的新疆界。10月28日,摩托罗拉又和英特尔签署协议,共同开发移动WiMAX宽带市场,计划在2007年年初推出WiMAX手机,并将WiMAX芯片应用到笔记本电脑芯片中。而韩国三星在2005年11月APCIT展览会上,已经迫不及待地把支持DMB数字多媒体广播、TV-out、VoIP网络电话的WiMAX手机——M8000发布了。
2005年12月7日,IEEE正式批准了移动WiMAX标准802.16-2005。这给摩托罗拉、英特尔、三星一个清楚的答案:2006年不仅将是固定WiMAX跨入商业化的一年,也将是移动WiMAX起步的元年。NSR分析认为,2006年固定WiMAX将进入商业部署阶段,截至2006年年底,正式定型的固定WiMAX服务将拥有50万签约用户。WiMAX论坛执委会成员兼市场营销副总裁Shakouri表示:WiMAX论坛认证的移动WiMAX产品将于2006年底或2007年初面世。市场调研机构ABI公司的数据也表明,2008年全球宽带无线设备市场规模将达15亿美元,而移动WiMAX标准的确定,将进一步刺激这一市场的发展。
不过,即使各种宽带无线技术有诱人的前景,大多数企业对此的态度仍不像分析家预期的那么热情,不少设备厂商认为各种无线宽带技术在国际标准上普遍滞后,整体解决方案上也不成熟,比如,一些Wi-Fi设备厂商“乐观”地估计和UWB速率相当的下一代WiFi标准802.11n将于2007年问世,不如“等等看再说”。
但是,如果真是要等到2007年再来考虑什么技术适用,那这样的公司可能要拿出成倍的研发费用来弥补所丧失的优势,比如重新考虑在产品中添加对UWB模块的支持,更新旧有产品的兼容性。同样,对于电信运营商和设备厂商来说,如果现在放弃对WiMAX持续的跟踪,那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宽带接入市场保持持续的优势,将会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总之,面对“无处不在的网络”,无论对于谁,都已经“怠慢”不起。
溢出的网络
有网络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前不久70多架波音公司客机通过飞机上的Wi-Fi无线网络设备,开始向乘客提供高速互联网连接服务,这意味着以后可以在飞机上发送电子邮件或者用VoIP给数千公里外的家人打电话。
台湾智邦科技(Accton)公司前不久在日本东京发布了一款能使用Wi-Fi的Skype电话SkyFone WM1185-T,而明年1月这款同时支持GSM和Wi-Fi技术的Skype手机将正式上市。据In-Stat的预测,2010年市场上的VoWLAN手机将会达到2.96亿支,而今年估计有60万支。
2005年11月,诺基亚美国解决方案体验中心已经完成了从蜂窝网络到WLAN, 以及从WLAN到蜂窝网络的呼叫测试,以及两网之间的的数据通信测试。飞利浦将在2006 CES展示一项新的VoIP基带芯片,不但可以处理Wi-Fi、蓝牙等不同传输标准,更关键的是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来拨打电话。
这表明,手持Wi-Fi/GSM双模手机甚至是Wi-Fi/GSM/WiMAX多模手机的人们将从此享受到一张跨越不同“网界”的通行证,真正过上打电话“不要钱”的幸福生活。而今年的2005秋季IDF大会上,英特尔副总裁兼移动事业部总经理David Perlmutter对无线网络的未来充满信心地表示:“3G、WiMAX或Wi-Fi等无线技术都将整合在一起,向消费者提供无缝的网络服务。”
不过除了无线宽带技术在手机上的应用,汽车电子很可能将会是又一个巨大的市场。例如,据ABI Research的预测,未来几年蓝牙在汽车领域的渗透率将稳步增长,到2011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200亿美元。而根据In-Stat和Wi-Fi联盟公布的数据显示,过去六年Wi-Fi芯片组年销量已经突破1亿片大关,Wi-Fi芯片组销售的年平均增长率高达64%。而今后这其中很大程度上的增长将会来自汽车电子。
与此同时打着各种旗号的网络型产品在市场也越来越多,e家佳联盟的核心海尔,今年就已经把所有的家电、电视和电脑全部实现了“网络化”,而嵌入了UWB天线的产品也将很快在海外市场上出现。在家庭网络及相关产品上,海尔已经投资1亿元,而下一代的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又会砸下1.3亿元。
事实上在网络的推动下,想大赚一笔的不只是IT公司和家电公司,在深圳“红树西岸”智能小区里,住户可以通过安装在网络电视机上一套“软件面板”,用手中的遥控器遥控家电的灯光、窗帘、微波炉、房间里的摄像头甚至是楼下车库的门,而它的设计者——从事安防行业的美国霍尼韦尔安防公司已经超出了IT厂商的界线。“2006年还会有更多的智能住宅出现。”霍尼韦尔安防全球总裁Ben Cornett坚定地说。
也许,“无处不在的网络”的最大意义就在于,今后“网络”已经不再是IT厂商们独有的游戏了。
编解码的压缩技术和P2P的网络传输技术,正在内拉外推地撬开网络视频世界的大门。
声色互联网
杜晨 李娜/文
2005年12月22日,当中视网络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加强与他的合作伙伴们在北京昆仑饭店举杯相碰时,也意味着中国最大的内容提供商CCTV在新技术创造的新传播渠道下已经主动地在应对网络世界的新变化了。
中视网络与他的合作伙伴们将利用世界最新的视频编解码及宽带传输的流媒体技术,加以CCTV打造了近20年的春节晚会品牌推出一个“网络春节”的主题活动。在2006年农历春节前后的11天之内,每天以一个主题在互联网上进行电视节目的视频点播和直播。
“技术、内容、品牌的结合将完成一次意义深远的电视观看方式革命,使用户快速进入‘网络视频电视’的新时代。”郑加强说。这一次以CCTV强势的春节晚会品牌作为市场切入点,就是要彻底释放音视频在互联网上还未爆发出的能量,争得互联网宽带用户,以此作为未来盈利模式的保障。
随着互联网带宽的增长以及流媒体技术的成熟,互联网将属于影像的时代似乎已经箭在弦上,但是带宽增长缓慢的现实,以及中国网络条件的复杂性还远远赶不上商业互联网公司以及用户对于音视频等娱乐内容的需求,这就使得体现在互联网和手机上的声色时代要更加依重于网络整体环境之外的流媒体技术。
流媒体(Streaming Media),指的是在互联网上数据以源源不断的水流方式实时发布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运用流媒体技术的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用户不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将多媒体数据全部下载到本地后才能播放,而仅需将起始几秒的数据先下载到本地的缓冲区中就可,其后收到的数据会源源不断输入到该缓冲区,从而维持播放的连续性。这就如同洗澡所采用的两种不同方式:一种是等浴缸放满水后洗澡,另一种则是不需等待直接淋浴。流媒体当然属于爽快的后者。
采用流媒体技术生成的系统要比下载播放系统复杂得多,需要将多媒体的编解码和传输技术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由此才能确保用户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下得到较稳定的播放质量。这其中就涉及到了两大关键技术——P2P和编解码。而这两大关键技术就像锤子和楔子一样,足以撬开电视、电影等娱乐内容进入家庭的方式,缔造一个“有声有色的互联网”。
绕不开的编解码技术
6年前,曾有人发问“当带宽像空气一样充满我们周围的时候,编解码技术还有什么用呢?”事实上,至今带宽依然是个问题。即使3G到来后,虽然马路更宽了,但马路上跑的车也会更多了,到时候带宽的老问题又会被重复。
带宽永远是有限的,因此视频压缩技术也绝对不会是3G来临前的短暂机遇。实际上,无论是IPTV还是手机电视,这些被业界看好的应用2006年要获得爆发性增长,视频编解码技术都是其中的关键。不过由于标准还没有形成,视频编解码技术首先面对的就是一场标准战争。
历史上,编解码技术标准的每次出现都诞生了相应的巨头公司,从MPEG-1时代的VCD大佬们到MPEG-2 DVD时代的STI、联发科等公司。MPEG-4在2000年经国际标准组织ITU和ISO审核后,成为国际视频压缩标准之一。尽管相比MPEG-2具备了更强的数据压缩比,但标准的兼容性依然是其发展的心头大患。由MPEG-4标准派生出各种规格,例如DivX、XviD等均代表着不同利益的商业集团和一些支持免费共享资源的技术团体相互争斗的结果,致使各种MPEG-4兼容性很差。
但无论如何MPEG-4标准诞生后,还是由来自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等地的不少公司都期待能在其大规模商用的过程中大发一笔。可惜的是,在MPEG-4还没来得及大规模商用的时候,新一代标准H.264便横空出世。
在同等图像质量条件下,H.264的数据压缩比率要高于MPEG-4 1.5至2倍。很多厂商在这时都处于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不知道该从基于MPEG-4的新产品盈利,还是直接升级到H.264以应对未来的竞争压力。其中,国内最早做IPTV商用系统的一家公司便在MPEG-4和H.264的犹豫中,选择了前者。但不幸的是,在中国电信宣布对IPTV的测试要求必须将H.264标准作为必选时,该公司不得不因为拿不出H.264的商业系统而出局。
2004年4月成立的上海富瀚微电子有限公司则一出世便把宝押在了H.264的技术标准上,专注于H.264视频编解码IP核和芯片产品开发,并于2005年10月,推出了IP机顶盒H.264解码器芯片,并会在2006年第一季度实现量产。目前,MPEG-4仍然无法在现有的网络状况下提供可商用的效果,而能够研发商用的IPTV解码专用芯片的公司全球也没有几家,上海富瀚是其中之一。富瀚等IPTV解码专用芯片提供商,汉信等机顶盒方案设计商,深圳同舟、TCL、长虹等机顶盒制造商,中兴、华为、阿尔卡特等系统厂商和电信网络运营商共同构成IPTV产业的技术链条,但网路运营商面临着两难境地:技术性能和价格。
移动流媒体领域,即通常所讲的手机电视方面,目前也是“声色网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广州富年公司正在做基于H.264技术标准的视频播放软件,以抗衡该领域的微软及Real Networks公司的播放工具Media Player和Real Player。
不过最终在中国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中国移动。目前手机音乐、手机电视等主要热点业务的运营都牢牢掌握在中移动手中,选择何种技术标准的移动流媒体播放器,运营商在做最后的选择。显然,微软或Real Networks这些拥有自身标准的国际巨头,不仅要收入高昂的技术费用,还很难会选择为其他技术厂商服务。这样,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从价格上都更有优势的广州富年公司,一旦被运营商选中,则很有可能成为国内手机电视播放器软件的事实上的标准。
实际上,无论是MPEG-4还是H.264,昂贵的技术标准专利授权费用一直都是国内发展网络视频行业的门槛。2005年12月6日,中国AVS标准通过了中国信息产业部的鉴定的消息对外发布。两个星期后,中科院计算所与广州富年公司联手推出AVS标准的手机电视系统AVS-M,这套系统基于中科院计算所的AVS编码、解码标准,由富年公司提供后台系统和终端的软件解决方案。AVS即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化工作组。AVS的成立一方面希望能够构建音视频编解码技术的中国标准,更重要的是希望能绕过高昂的专利费用。
AVS采用的是兼容MPEG,低专利费的策略。“技术上与MPEG-4打平手,专利收费上AVS拥有绝对优势,在产品开发上正在赛跑。AVS能否最终胜出,主要取决于音视频产业的实力和速度。”这是AVS官方的说法。
显然,在实力上国内企业算不上有优势,那么剩下的就只有推广应用的速度了。
“后P2P时代”
视频压缩技术在现有的带宽下,既保证视频质量的高清晰又要提高视频的传输速率,从某种意义上便是节省了带宽资源。P2P技术在其中的意义自然显而易见。
2000年,AOL的两名工程师在网络上发布了全世界第一个以P2P 架构的档案交换软件的原代码。起初它并未引起太多关注,慢慢地,就有一些网络自由主义的工程师以此架构开发出了各种文件共享软件在互联网上免费下载,其中最有名的是BT(BitTorrent)和电驴(eDonkey),从小范围群体间的交换自己电脑上文件开始,这股免费交换旋风逐渐在全球的互联网上蔓延开来。
据CacheLogic的研究,在2004年,以BT和电驴为代表的P2P应用已经占据了整个互联网流量的2/3,在这些流量中,主要都是MP3音乐和各种视频文件的交换为主。当然在这些PC间如流水般传输的音乐和电影文件绝大部分都属非法。
正因如此,P2P被视为洪水猛兽,遭到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的强烈反对。例如在2005年5月份,据统计数据,全球通过P2P服务下载的歌曲达到了2.43亿首,而同期由数字音乐商店购买的歌曲数量仅为2600万首。于是,唱片公司们开始起诉那些P2P软件的开发机构,清洗掉作为旗帜的Napster。接着在2005年6月美国高等法院做出了对P2P服务供应商Grokster不利的判决,认为Grokster鼓励用户非法传播音乐档案。此后几个月间,美国唱片协会RIAA开始四处寄发律师函,没多久,P2P 网站在压力下纷纷关闭,连已经赶超BT的全球最流行P2P软件电驴也概莫能外。
“除了传播盗版之外,P2P会消耗大量的带宽资源,而且P2P并发连接的特点会使得P2P应用将消耗所有可用的资源,这很容易导致网络的拥塞,增加了网络负荷和运营成本。”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工程师杨明川说。“另外,以Skype为代表的基于P2P的语音通信技术也会直接威胁到了运营商的传统语音通信业务。”
但是,同样不可否认的是,P2P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也可以为电信运营商带来新的机遇。利用P2P技术可以对电信现有的一些业务和网络进行优化,提高性能,降低成本。也可以通过积极探索P2P的新的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
P2P技术本身并没有错,只是用在了不该用的领域。如何利用P2P技术的优势,将P2P技术、正版的内容资源提供商和运营商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良性的产业链,是“后P2P时代”对商业模式的思考。在网络视频传输领域,P2P技术将成为重要的一股推动力量,被内容商和运营商所接受。
实际上趁着内容提供商追杀P2P的时候,VC们发现了其中的机会,乘机招安被追杀的P2P技术公司。2005年9月,BT首先被招安从良,在获得DCM风险基金管理公司约875万美元风险投资后,走上了传输正版内容的道路。BT从好莱坞电影厂以及独立经营的电影院等处获得电影、音乐、游戏和软件,然后再把这些产品提供给消费者。BT将从销售内容的附加广告中获得收入,或者从用户的下载收费中获得收入。这种模式对于依靠非法文件共享有着密切关系的技术来讲,无疑是个巨大的改变。
2005年12月中旬,贵州网通宣布正式推出以P2P为基础的免费视频点播业务,若用户反馈良好,将于2006年6月开始收费。这是国内首家开始商用P2P技术的主流运营商。在内容方面,贵州网通表示已经与某影视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拿到了大量影片资源。同时他们也称,此次商用P2P与总部无关,并非是在集团公司授意下进行的试点。电信专家认为,网通在南方市场并非主流运营商,激烈的市场竞争会促进地方公司采用这些新技术,而在网通的优势市场,试点新技术会相对更加谨慎一些。
看来,P2P的商业价值首先在网络视频传输中被挖掘,事实上,2005年VC集中投资的几家电子多媒体杂志,如Xplus、Zcom等都是采用P2P技术作为网络分发渠道。网络视频内容提供商和运营商对P2P商业价值的关注才刚刚开始,但在收费模式、版权保护方面依然尚不明朗。正因如此,对于那些想挖掘P2P商业价值的VC和企业来说,2006年都成了关键的一年。
暗涌的视频浪潮
“大家都说当前的互联网热点是Web2.0的应用,但这些都是虚的,互联网真正的变化在于宽带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崛起。”在一次互联网论坛上,新浪总编辑陈彤如是说。陈彤随即拿新浪的宽带视频节目和手机视频的高点击率来举例。的确,在网络视频的技术问题日趋得到解决之后,无论是PC网络、手机网络的视频应用已经风起云涌。网络视频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在支持了北京酷流科技有限公司(Coolstreaming)之后,12月底软银又投资了磊客网(rox),这两家都是以流媒体技术开发与应用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是为用户提供影音欣赏、信息浏览、资源共享、交流为一体的娱乐平台。在此前的10月份,另一家P2P流媒体公司高维视讯科技有限公司(MYSEE直播网)就已获得了1000万美元的投资。同时为中视网络提供直播平台的北京天天宽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UUSee)也正与VC接触。
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正在以流媒体技术切入互联网。“我们已不可避免地被卷入一场革命性的互联网技术嬗变之中了,互联网的影像化表达时代已经离我们很近。”互联天下科技发展(深圳)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朱在国说。
互联网宽带视频(包括视频直播、视频博客等)、IPTV、手机电视、视频会议、可视电话、视频监控等,各种和网络视频相关联的应用,有望在技术不断完备的情况下,掀起真正的应用浪潮。
朱在国正在拷贝移动梦网的模式打造他的视讯梦网,除了采用P2P的传输技术以外,视讯梦网的优势在于采用了自主研发的编解码技术 RIVC/RIAC,比MPEG-4性能提高约300%,更适合在低带宽下实现高清视频。也是基于此项技术,视讯梦网打算提供IPTV、视频会议、远程教育、互动娱乐、培训咨询等一系列基于互联网的通信和视讯服务。12月4日,网通打造的新品牌“CNCMAX宽带我世界”就采用视讯梦网的平台向全球直播了千手观音节目。
“我们现在也有大大小小一百多家合作伙伴了,有电视台、运营商、各种招聘交友网站等等,并且也不限于国内,12月份在美国也设立了一个机构来完成那边的商业模式的探索。下一步我们要做的是世界范围内第一个视讯大平台的建设。”朱在国对自己拥有编解码的核心技术相当自信。和所有躁动着的以流媒体技术切入互联网的公司一样,朱在国面对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能大量地获取内容,没有好的内容就无法吸引用户,也无法探索可行的盈利模式。
IPTV和手机电视尽管受到标准和政策牌照层面的因素影响,商用进展并非完全的技术因素,但一旦标准落定,商业应用便可启动。事实上,2005年9月28日,上海文广便与中国移动共同宣布,正式开通手机电视“梦视界”,提供下载点播和直播等形式的手机电视节目,由上海文广旗下的上海东方龙移动信息有限公司负责运营。上海文广拥有国内目前唯一一张手机电视牌照。据悉,目前联通BREW平台上的手机电视的收费用户也已经达到10万人。2006年,手机电视也将成为中国联通与中国移动差异化竞争的重要筹码。
网络视频相关的“好消息”相信还会接连不断,来自技术、内容、运营和终端的第一批公司已经纷纷下水,他们认定自己赌的是个“大东西”。
第二次芯片革命
李娜/文
当你正在边走边听着iPod,但你身体里的各种生物信息已经被检测到,并通过全球通信系统将数字信号传递给医生,医生分析后开出医嘱,再立即传回给你。这样,你就可以随身携带个人化验室,在地球上任何地方,随时监测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
这种场景并非凭空设想,生物芯片的出现使这一切有望成为现实。将原本需要占据几层楼的生物实验室,微缩到一平方厘米大小的芯片上,却能实现分析过程的全自动化,同时分析速度也能得到成千上万倍的提高。
其实,多年前便有国外科幻作家做出了在人体内植入生物芯片的预言。通过扫描芯片信息,医生便可以准确获知患者过往的病史资料。更奇幻的是,一旦将生物芯片植入人脑,并实现人脑和电脑的连接,人们便能够像拥有“月光宝盒”一样,回到历史长河,从而拓宽人类的记忆范围,甚至可以通过大脑中的电脑连接互联网。
尽管多数人对生物芯片技术本身并不了解,但生物芯片所带来的无限的想像空间,使得这项技术一诞生便得到高度关注。人们不约而同地将其与50多年前的硅谷半导体芯片革命相提并论,并赋予生物芯片更伟大的意义。
由生物技术和微电子等技术相结合诞生的生物芯片,是跨生物学、医药、化学、物理学、光学、电子、机械、材料、计算机等10多个学科的综合性技术。生物芯片是将现在庞大的分立式生物化学分析系统缩微到芯片中,简单地讲,就是在一块指甲大小的玻片、硅片、尼龙膜等材料上放上微量的生物样品,然后通过仪器收集信号,对细胞、蛋白质、DNA等进行准确、快速、大信息量的检测,并通过计算机分析数据结果。和传统的检测相比,生物芯片具有高速度、自动化和高度的并行处理能力。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和芯片实验室都属于生物芯片的范畴。
生物芯片技术发端于上世纪70年代,随着1998年6月美国宣布正式启动生物芯片计划,世界各国纷纷加大研发投入,生物芯片产业破土而出。如今,一只脚仍然停留在研究所,一只脚已经迈向市场的生物芯片行业,第一步便跨进了医药行业大门。
产业化第一站
尽管比国外的生物芯片技术研究起步要晚,但几年内国内的生物芯片公司也迅速发展至几十家。北京博奥生物、上海联合基因、深圳微芯、深圳益生堂等公司是市场知名度较高的几家。北京博奥生物有限公司总裁程京称,博奥生物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家可以自主研制包括基因、蛋白、细胞和组织四大类生物芯片的公司。和IT芯片不同的是,生物芯片的主要作用在于检测而不是计算。新药研发和疾病诊断是生物芯片公司首先开拓的市场,新药的研究机构、制药公司和医院是生物芯片公司的第一批客户群。
众所周知,新药研发的过程非常漫长,可达10多年。在这个过程中,生物芯片的使用可以不同程度地缩短研发的周期,并大大缩减研发成本。新药研发的过程首先要发现药物前体,就像有一个靶子,要用枪去击中靶点,击中靶点后,表示化合物对某一个生物的靶点有活性。利用生物芯片来寻找药物靶标,能更快速准确地确定药物研究的方向。目前,国外几乎所有的主要制药公司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了生物芯片技术,应用生物芯片来寻找药物靶标,查检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用芯片作大规模的筛选研究也可以省略大量的动物试验,缩短药物筛选所用时间。目前,生物芯片公司的研究型芯片多用于药物研究机构、高校和科研院所。而直接面对医院为客户的临床生物芯片,则是个更广阔的市场。
有数据表明,美国每年会有220万人服用处方药后产生副作用,其中死亡的病例超过10万。绝大多数处方药只对不到一半的患者有效,而且药物的副作用比疾病本身还要严重。传统医药行业采用的在数以百万计的患者中推而广之的治疗方法正遭受挑战。但问题是,没有检测手段可以表明药物对哪些患者是有效的,对哪些病人不宜服用。基因芯片此时便派上了用场,如果医生在开出处方之前,能够对病人进行基因扫描,基因芯片便可准确地确认药物毒性所在和最适剂量,这样,医生就可以为每个病人开出有针对性的对其有益的药物,从而提高医疗效果。“生物芯片技术将带来个性化治疗的新时代,对于疾病诊断来讲,以前有可能是只看到一片树叶或一棵树木,生物芯片则可以使我们看到一片森林,对原有的诊断是个有力的补充和发展。”北京博奥生物有限公司总裁程京如此表示。
但事实上,临床检测用的生物芯片进入医院的过程并非如此理所当然。和IT芯片不同,单是一个生物芯片并不能够实现检测疾病的目的,还需要配套的芯片检测仪器、耗材等。生物芯片仪器主要是点样仪、扫描仪和杂交仪。目前国内自主研发这些仪器的公司并不多,多数机构依靠进口,国外的这些仪器设备便宜的都在三四十万元人民币,贵的则高达100多万元。购买这些仪器的一般是芯片的生产和服务商。抛开生物芯片技术的准确性等因素,多数医院都认为一种疾病的检测花钱购买相应价值不菲的设备非常不值得。还有一些医院,进口设备以后,采用芯片检测的情况并不是很多,导致多数设备都闲置起来,从未使用过。
政策的审批也是生物芯片进入市场的高门槛。在国外,疾病诊断芯片按照医疗器械的标准审查,但国内却是按着一类新药的审查标准,通过难度较大。从2002年至今,国家药品和食品监督管理局总共才批准了5种生物芯片。目前,博奥生物针对结核病、细菌菌种鉴定与耐药性检测的芯片在北京的几大医院已经处于试用阶段和临床报批阶段。
针对目前的市场状况,博奥生物通过自主研制生物芯片检测仪器,希望能大大降低价格,实现大规模产业化生产。2005年4月26日,博奥生物和全球最大的生物芯片公司美国昂飞(Affymetrix)宣布建立战略合作,共同开发个人化基因芯片扫描仪。程京的目标是,让原来高达16万美元的仪器,从体积和价格上成比例地下降至少3倍。同时,博奥生物还转变了原来通过卖产品、卖技术的传统做法,医院或者研究机构只要将试验样品拿过来,由博奥生物公司在自己的实验室利用自己的设备提供后续服务,然后将分析解释的结果交给客户。
潜在的商机
在生物芯片公司苦苦等待药监局的审批,并试图首先敲开医院的大门时,谁又知道生物芯片会不会在其他行业率先开花结果呢?尽管提起生物芯片,人们最先想到的便是其在药物研发和疾病诊断方面引发的巨大改变,事实上,生物芯片技术之所以被称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技术,还在于生物芯片技术可以辐射的产业面非常广,在众多行业都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食品安全行业便是生物芯片大有可为的领域。2004年底博奥生物自主研发了晶芯食品安全检测系统和兽药残留检验试剂盒,其兽药残留蛋白质芯片能同时提取肉类食品中的多种兽药残留,在3到5小时内检测出动物肝脏和肌肉组织中多达12种兽药的残留量,从而避免由于兽药残留在食品中对人体带来的危害。目前该芯片的检测对象已经包括鸡肉、鸡肝、猪肉、猪肝、牛奶等。
而安防产业是生物芯片可能进入的另一个领域。为了对付恐怖主义,美欧也相继在护照、身份证等个人证件中引入生物特征技术,继指纹、掌纹、眼角膜等独特生理特征可作为防伪辨识之后,DNA芯片最有可能被用于防伪辨识系统。事实上,台湾博微生物科技公司已经宣布成功开发了全球第一枚DNA防伪芯片,它的大小不到一平方厘米,和信用卡一样厚。据介绍,该公司采用的是合成的DNA,再经过纯化、防伪处理后,制成防伪DNA,接下来则把DNA置入芯片生产,试产出来的防伪芯片,经封装、测试、稳定性测试程序,最后才能批量生产。这款防伪芯片检测时间仅需2秒,辨识寿命则为3年,价格与目前的智能型IC芯片价格相当。而这种DNA芯片可以广泛用于各种身份证件、金融卡还可以用于专利产品。据悉英国将从2007年起,在所有公民的身份证中采用生物芯片,未来犯罪分子在国内作案,很快就会被抓捕归案。
生物芯片可以同时进行大信息量的检测特点,也使生物芯片成为环保领域有效的检测技术。比如使用传统方案对水质或空气进行检测时,需要对各个指标进行多次检测,但利用生物芯片便可以对水中或空气中所有的环境指标进行一次性分析测试,而且电脑会在几分钟内报出全部数据。
就连即将到来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也有望通过生物芯片彻底解决兴奋剂的问题。在奥运会的百年历史上还从未同时对所有的运动员进行过兴奋剂检测,但生物芯片便可以将其变为可能。博奥生物早在两年前便开始研制的兴奋剂检测芯片,目前已经全部开发完毕。2005年4月,国际奥委会的相关官员考察了博奥生物公司时对该技术颇有兴趣。与传统的检测手段相比,采用生物芯片进行兴奋剂筛查速度快、效率高,是全样本检测成为可能。谈到能否在2008年奥运会时得以应用,程京认为技术不是问题。
生物芯片带来的商业机会还不止于此,从农作物育种到航空航天领域,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国内的生物芯片市场正在快速繁荣,2005年全国的销售收入约为2.3亿元,博奥生物公司也连续两年实现300%的增长速度。”尽管生物芯片产业才刚刚启动,但程京对未来充满信心。
生物芯片产业化的前奏已经响起,随着产品价格的降低和生物芯片从研究走向临床和商用,未来几年生物芯片行业可预期会出现高增长。事实上,生物技术行业本来就是风险投资关注的重要领域,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便出现过生物技术投资的热潮。此时,不少原本专注IT投资的风险投资商也开始将目光转向生物科技领域。相信随着更多海外风险基金进入中国,生物科技领域也将成为继IT、互联网投资之后的又一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