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社会:社会发展的新思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04:59:11

学习型社会:社会发展的新思路

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都强调要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近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同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代表座谈时又指出,“要努力传授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我国优秀文化、人类文明有益成果,在促进学习型政党建设进而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方面发挥积极推动作用”。那么,当前突出强调学习型社会建设有什么必要性和迫切性?什么样的社会才能称之为学习型社会?建设学习型社会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又有什么内在联系呢?请看本文的分析——

我们党为什么要提出学习型社会的建设目标

  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连续指出,我们要“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党的十七大报告还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的目标。那么,为什么要提出这些目标呢?我们的体会,原因之一就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致力于引进国外的一些先进理念、科学理念,推动国家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学习型社会理论便是我国借鉴世界优秀理论成果,引领国家发展方向与策略的重要内容之一。而研究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本土化学习型社会理论,便成为我国迎接新世纪全球竞争与挑战的必然需要。

  (一)在世界范围内,学习型社会理念是怎样被提出来的

  “学习型社会”这一新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国教育学家赫钦斯提出的。他于1968年出版了名为《学习型社会》的著作,比较系统地论述了人类未来社会应该是所有成年男女以学习成长和人格构建为目的的社会。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属的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发表了《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报告书,在国际范围内,把“学习型社会”作为未来社会形态的构想提了出来。

  1995年欧盟发表了《教与学:迈向学习化社会》白皮书,由此学习型社会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理念,在国际社会受到更为广泛的重视。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从更广阔的国际经济、政治、文化背景中,深入思考未来教育面临的挑战和策略,认为“21世纪是人类迈向学习型社会的世纪”。《报告》指出“终身学习是打开21世纪光明之门的钥匙”,“终身教育”理念应根据现实需要加以扩大和重新界定。一方面,要继续重视终身教育使人适应工作和职业变化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要重视终身教育在铸造人格、发展个性以及增强批评精神和行动能力方面的意义。

  在这个过程中,美国、日本和欧洲各国先后开始探索建设学习型社会,提出了具体的行动方案,积极致力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二)学习型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条通向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进而达到和谐世界的人类进步之路

  为什么学习型社会这一概念引起各国和联合国高度重视,把它作为未来社会形态的重要特征和发展趋势?因为人类进入20世纪后期,社会发展呈现出四大方面的变化,决定了学习型社会必将到来。

  第一,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理念呼唤学习型社会的到来。

  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理念起源于人们对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种种弊端的反思。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不再把人和自然对立起来,摒弃了那种仅仅把自然资源开发看作是社会经济发展之关键,把GDP增长看作社会发展之主要目标的观念。它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目的,把社会发展看作经济、政治、文化和人们的社会生活以及自然环境全面协调发展的过程。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把人力资源和人的创造力提升到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地位。“建设学习型社会”是实现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理念的必然选择;克服以物为本的社会发展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社会发展理念,也必然导致学习型社会的到来。

  第二,知识经济的发展使学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力量源泉。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使用为最重要生产因素的经济。它彻底打破了经济发展对物质资源消耗的绝对依赖,使科学技术、知识信息、创新变革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知识经济”归根结底是依靠“智慧”的经济,是“创新”的经济,而“智慧”和“创新”归根结底是人的智慧,要靠人来创新。所以,知识经济的关键是“人”,不是“物”。人力资本也因此在知识经济中具有突出的重要性,学习与教育则是提高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芬兰自然资源匮乏,却屡次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全球竞争力第一,2007年人均GDP 45020美元,位居全球第9位。芬兰经济的成功,正是取决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和高质量的教育与学习系统。因此,学习与教育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居于社会发展的核心地位,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

  第三,信息技术的新发展为学习型社会奠定了技术基础。

  信息社会为满足人们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和便利条件。信息技术、个人电脑和因特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人只要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能,就可以随时获取需要的知识和信息。尤其是国际互联网作为一个巨大的信息平台,实现了跨越国界、地域、贫富、民族和文化的知识整合。世界各国人民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联,各国的优秀文化、科学成果、学习资源也从未像今天这样可以便捷地为全人类共享。信息技术为学习需求的表达、学习资源的供给,以及教育形式的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是学习型社会到来的必要前提。

  第四,全球教育改革引发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随着20世纪中期以来,人类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迈进,社会发展急剧加速。人们必须自觉地参与终身学习,才能跟上时代要求。教育也必须从阶段性教育走向全民教育、终身教育,让每个人都能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在这场教育变革中,除了学校以外的其他社会组织与机构也要承担起教育职责,向所有社会成员提供受教育机会。教育重心要从传统的以教授知识为主走向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为主转变,使学习者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

  顺应这四大历史趋势,教育必然成为未来社会的核心。社会与教育的关系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如果一个社会将教育赋予核心的地位和崇高的价值,那么这样的社会应该有一个新的名称——“学习型社会”。

  学习型社会是以知识经济为基础,实现教育的社会化、社会的教育化,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是把学习与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前提、基础和关键环节,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发展根本目标、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社会发展根本途径的社会。

  学习型社会将教育与学习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与关键。因为在当今时代,这不但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基本手段,而且也是达到更深刻、更和谐的人的发展,以及减少贫困、愚昧、排斥、压迫和战争的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学习型社会超越了“以物为本”的传统发展模式的桎梏,充分体现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发挥人的创造力对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意义。学习型社会是一条真正通向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进而达到和谐世界的人类进步之路。

  学习型社会是将学习型组织“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理念运用于社会管理和发展的一种新型社会

  与宏观社会向学习型社会迈进的步伐相适应,微观层面的各类社会组织也探索着适应新时代的种种变革。学习型组织理论应运而生,它顺应学习型社会发展的历史要求,能够指导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从而为创建学习型社会奠定充满活力的微观基础。

  上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彼得·圣吉博士,在著名的系统动力学创始人佛睿思特教授的指导下,历时十年完成了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开山之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他系统地提出了五项修炼方法,使一个组织锤炼成学习型组织。“自我超越”的修炼,强调人们要明确建立个人“愿景”,并在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中产生创造性张力,促使自我超越的实现;“改善心智模式”的修炼,要求人们修炼一种开放式的态度,打破习惯思维的限制,彼此坦诚地敞开心扉,才能够真正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进而产生创造性学习的结果;“建立共同愿景”的修炼,是在组织成员个人愿景的基础上酝酿整合出成员普遍认可的共同愿景,实现员工个体价值目标与组织价值目标的理性融合,持续感召组织成员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和谐地凝聚成组织的充沛活力;“团体学习”的修炼,强调团队成员通过不断地学习演练,提高整体协调配合能力,最终实现集体智慧高于个人智慧的结果;“系统思考”的修炼,强调要打破线性、分割的思维模式,以一种整体观、全局观来看问题,由只看事件,到看变化背后的结构,由静态的分析原因,到看见各因素间的互动,从而寻求一种动态的、精妙的平衡。系统思考是五项修炼中最重要的一项,也是统合了五项修炼的关键一环。

  学习型组织管理将教育学引入管理,以提高成员个人、团队和组织整体学习能力为主要手段,来解决调动员工积极性、创造性和提高组织整体竞争力的问题。学习型组织管理将学习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通过持续学习使组织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用组织学习带动组织文化建设、带动需求激励、带动制度建设。学习型组织管理改变了泰罗制纯理性主义的管理思路,实现了管理理念由“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的飞跃,实现了领导方式由个人英雄式领导向集体英雄式领导的转变,实现了管理架构由等级森严的科层制向边界模糊的扁平化网络格局转变。因此,学习型组织管理是21世纪的新型管理理论,是适应知识经济飞速变化的管理方式,是符合民主管理潮流的管理理论,是继古典科学管理、行为科学管理和企业文化管理之后的又一次管理学革命。

  建设学习型社会离不开学习型组织建设,学习型组织是构成学习型社会的细胞。成功的学习型组织是一个自由、开放、便于信息交流和知识传播的共享学习系统,同时它也是一个能有效地将学习行为转化为创造性行动的动态过程。因此,学习型组织是学习型社会创新与变革的动力源泉。学习型组织强调组织成员持久的学习行为,并为其提供终身学习的条件保证,组织自身也形成了系统化的持续学习和创新,永葆竞争活力。可见,学习型组织建设不但是知识经济背景下各类社会组织提高整体素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而且还担当起了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的主要职责,为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支撑。

  从微观层面上讲,学习型组织是构成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学习型社会是将学习型组织“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理念运用于社会管理和发展的一种新型社会。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在于通过组织化的学习活动,努力培养社会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文化精神,提高社会的综合素质、运作效率和竞争能力,推进社会的全面快速发展。因此,学习型组织理论是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理论基础,在学习型组织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活动,构成了学习型社会的实践基础。

  建设学习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创新成果,是指导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重大战略思想。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与实质进行了深刻阐述。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如何把这一宏大的战略思想,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真正将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建设学习型社会是一个有力抓手!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首先强调要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都要围绕这个宗旨进行。建设学习型社会,加强学习与教育,提高人的素质,则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其次,以人为本还强调人力资源是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不断提高人的素质和创新能力是推动和保证各项工作持续发展的根本手段。只有依赖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学习活动的普遍开展,才能推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才能为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因此,以人为本的社会必然是一个学习型社会。建设学习型社会,就能逐渐使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走上以人为本的发展道路,从根本上保证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在经济建设上,十七大报告要求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将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同时强调要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现我国经济建设的跨越式发展,最重要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各类组织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实现这一重大发展战略的基础工程。破除劳动者素质瓶颈,挖掘人与组织的创新活力,都迫切需要通过建设学习型社会来实现。

  在政治建设上,十七大报告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仅要从政治和法律制度建设方面提供坚实保障,而且要从治国理念和公民意识教育方面奠定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要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建设学习型社会,正是维护社会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培育公民意识的基本手段,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保证。

  在文化建设上,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文化与教育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文化建设需要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前提。

  在社会建设上,十七大报告提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是: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其首要特征就是“学有所教”。因此,建设学习型社会是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首要任务和基本要求。要按照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优先发展教育,抓紧实现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通过建立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与终身学习服务体系,保障全体国民享有良好的受教育条件和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使学习成为每一个社会成员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最大限度地满足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需要。

  可见,学习与教育已经不再是一项一般性的工作,而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前提、基础和关键环节。建设学习型社会,也不仅是教育领域的变革,而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是我们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的目标,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造,同时它又成为引领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强劲动力

  学习型社会是一个基于学习的创新型社会。党要成功地领导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就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来建设学习型政党。这既是党的自身建设的迫切要求,也是党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和先锋带头作用的需要。

  在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加强党的建设,“要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进一步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学习型政党是基于学习的创新型政党。学习型政党作为学习型组织的一种类型,是中国共产党首先提出的。建设学习型政党,旨在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把学习作为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关键措施,通过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提高党员的素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提升全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使党持续创新,与时俱进,永葆青春活力。

  中国共产党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的目标,是在继承我们党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优良传统基础上,积极学习、借鉴世界各国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产物,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造,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之一。建设学习型政党,是党成功领导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党的历史使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要求,是加强全党理论武装的迫切需要,是全面提升党员素质和能力,保持党的生命力的需要,是进一步改善党的学习的需要。

  如果党不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不理解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组织的相关理论和精神实质,就不可能站在国家发展战略任务的高度,全面推进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伟大工程,就不可能改善自身学习,创新理念与方法,也难以引领其他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工作。

  建设学习型社会是一项宏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力领导、科学决策、高效执行。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领导核心,要首先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只有建设学习型政党,才能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在日益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引领国家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只有建设学习型政党,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在全球迈向学习型社会的历史潮流中,带领人民建设一个更加民主、富强、文明、和谐的学习型社会。

  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实现城市发展模式由“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

  北京市是全国开展学习型社会创建工作比较早的城市,具备良好的创建基础。作为国家首都,北京要带头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据十七大提出的“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实现城市发展模式由“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

  2004年,市委、市政府召开了首都教育大会,印发了《关于实施首都教育发展战略,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提出了“到2010年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学习型城市初步建成”的目标。经过几年来坚持不懈地努力,北京市基本上建立了区委领导、政府推动、教育主导、条块结合、全员参与的区县创建工作运行机制,建立了社会化、信息化的学习教育网络,并且通过大力开展以评促建活动,在全国率先初步建立了学习型城市的框架。

  2007年3月市委、市政府发布了[2007]7号文件《关于大力推进首都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决定》,并于4月11日召开了北京市建设学习型城市工作会议。这不仅是对以往工作的总结与表彰,更标志着北京创建学习型城市工作掀开了新的一页,走上了一个更高的起点。

  《决定》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高度,提出北京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初步建成学习之都。成为以现代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组织为基础,以广大市民的良好素质为支撑,教育事业最发达、学习资源最丰厚、学习氛围最浓郁、学习条件最优越、优势人才最集中,能够通过学习带动各项工作创造一流业绩、充满创新精神和发展活力的知识化、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建设“学习之都”的目标,为北京建设学习型社会描绘出了宏伟蓝图。贯彻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更为北京学习型城市的创建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类社会组织,都应该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认识和做好学习型城市的创建工作。

  第一,要把建设学习型城市作为践行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学习型城市是以人为本的城市。我们建设学习型城市,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又要把提高人的素质、调动人的积极性作为城市发展的根本途径和根本手段。

  第二,要把建设学习型城市作为实现首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建设学习型城市,大力促进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加强教育、文化发展薄弱环节的建设。要通过健全终身教育体系,确保全体市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促进社会公平公正。要通过建立终身学习服务体系,满足市民学习需求,提高劳动者素质。要通过民主法制教育,提高市民的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保障政治民主。要通过开展对就业困难群众的职业培训,推动充分就业,促进社会和谐。

  第三,要把建设学习型城市作为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建设学习型城市,加快城乡教育资源的统筹规划与优化配置,从资金、政策、人才上,大力扶持农村教育的发展。要加大对相对落后区域的教育投入,促进首都区域协调发展。

  第四,要通过建设学习型城市,提高市民的综合素质,培育大批创新型人才,为北京更好地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问题、发展循环经济、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奠定丰厚的人力资源基础,带动城市建设和发展走上依靠人力资源提升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创建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首都市民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大力提高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要强化树立首都意识、文明意识、学习意识、创新意识,做到党、政、工、团各类组织齐抓共管,充分发挥社团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动员广大市民群众积极参与;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分阶段、有计划地推进工作。

  特别要抓住学习型政党这个关键不放松。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要以创建学习型政党为龙头,带动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引领全市创建工作大步前进。

  创建学习型城市是城市发展模式的伟大创新。它有助于转变城市发展理念,带动北京城市发展走上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轨道上来。加快创建学习型城市的步伐,应该成为北京城市发展的重大战略和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力抓手。

  综上所述,学习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所要建设的是一个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实践层面讲也应该是一个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如果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那么建设学习型社会就是我们出色完成这项历史任务,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策略和强力引擎。(课题负责人:王鸿春、马仲良,执笔人:王鸿春、马仲良、于晓静)

阅读延伸

  国际社会对学习型社会的探索

  日本:1988年,日本对文部省组织进行调整,将原先排在第五位的“社会教育局”易名为“终生学习局”,并升格为各局之首。1990年6月,日本制定了第一部有关终生学习的法律,同年8月,成立了终生学习审议会。

  美国:1991年,美国提出了发展教育的四大战略,其中,第三项战略是“把美国变成人人学习之国”,第四项战略则是“把社会变成大课堂”。

  欧盟:1995年欧洲联盟将1996年定为“欧洲学习年”,并发表了《教与学:迈向学习化社会》的政策白皮书,提出了迈向学习化社会的具体途径。

  新加坡:1998年新加坡发表“学而思,思后再学——朝向学习型学校、学习型国家”的报告。新加坡提出要建立“学习型新加坡”,并要求把政府建成“学习型政府”,是亚洲最早提出建设学习型国家的国家。